畢竟都是受到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雖然清澈而愚蠢,但是腦子並不糊塗。


    中西醫結合的威力是很大的,隻是這需要有一顆中西無礙的腦子。


    子曰:七十歲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酸貓膩在《將夜》裏麵,給夫子設置的境界就是無矩。


    魯迅先生也說過,這世上本沒有路,隻是走的人多了,就成路了。


    更多的人,受限自己的認知,理解不了自己無法理解的東西,有些人固執己見,世界觀成形後,接受不了非己的內容。


    需知這世上沒有什麽道理是絕對的,無論中醫西醫都是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手段工具,工具不趁手,換一個就行,而不是把工具當成了自己的手,從而占著一隻手脫不了手。


    桂枝湯誤治之後,或是陽虛,或者是發展成亡陽,在這個過程中,找個經驗豐富的西醫會告訴你,過度發汗會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導致低容量狀態,進一步發展為低血容量休克,也會引起大便秘結,嚴重者可引起腸梗阻,腸道細菌、毒素移位等,特別是在感染發熱的病人。


    李介賓滔滔不絕,說的一票中醫學生一愣一愣的。


    好家夥,大家都是中醫學院的,我讓你教給我講傷寒,你給我講西醫?


    但是莫名其妙的,感覺好酷呀!


    在低血容量狀態時,病人可以出現四肢發涼(厥),微惡寒,下肢肌肉攣急、伸展不自如(腳攣急);當發生電解質紊亂時,則出現腸胃不適、惡心、嘔吐、煩躁、四肢發達這樣一組症狀,這就是芍藥苷草湯的適應症。(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也會出現腸胃不適、惡心、嘔吐、煩躁、四肢發涼這樣一組症狀,這是甘草幹薑湯的適應症。(得之便厥,咽中幹,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幹薑湯與之,以複其陽。)


    也會出現咽幹、數日不大便、譫語、發熱這樣一組症狀,用調胃承氣湯。(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如果再用發汗、燒針治療,會出現低血容量休克,此時便是中醫所說的亡陽,當用四逆湯。(若重發汗,複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對於低血容量休克,首先要注意生命體征,注意肢體的保暖(溫陽),可以采取休克體位,增加回心血量,還要及時止血,處理原發病,要早期快速補液(滋陰),晶體,膠體,血製品都要進行補充,如果血壓過低,可以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回陽救逆)。


    老劉走了,李介賓明顯嗨皮了,那是想到哪裏說到哪裏,本來他其實沒想說那麽多,能聽懂多少就聽懂多少唄。


    畢竟老頭子一把年紀了,三觀已經定型了,思維僵化,你跟他講這些,他也聽不進去呀。


    所以中醫的希望還是年輕人,年輕人腦子更靈活,學習能力更強。


    雖然他們平時上課打遊戲,下課泡妞談戀愛,期末突擊複習,考試還試圖作弊……但是他們不缺學習能力呀!作弊也是個技術活兒,不是什麽學生都能做的。


    李介賓拿起茶杯,發現杯子已經空了,結果剛一抬頭,一旁的林動已經諂媚的把水添上了。


    這個,學長,不太合適吧。


    我還是喜歡你當初那桀驁不馴的樣子。


    “這芍藥甘草湯與甘草幹薑湯僅一藥之差,為什麽張仲景要單獨闡述?而且,差別有那麽大嗎?”


    “或許吧,比起動輒十幾味,二十幾味的中藥,這裏的兩味藥確實較少。”李介賓說道:“也或許芍藥甘草幹薑湯也不是不可以。”


    “兩方相合,陰陽並補,隻是合而力弱。”


    “但是張仲景畢竟是為我們展示出治療思路方法的。”


    “如果不這樣分開寫,你會知道甘草幹薑湯是補陽的?芍藥甘草湯是補陰的?”


    “大塚敬節對此的解釋最有意思,大家可以聽一下.......”


    大塚敬節為近代日本漢方醫學的代表人物,話事人級別的存在,他是這麽說的,甘草幹薑湯由甘草、幹薑兩味藥組成,芍藥甘草湯由芍藥、甘草兩味藥組成。


    在這裏,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能否將兩個方劑合方?製成一個甘草、幹薑、芍藥三味藥物組成的藥方,而用於服用桂枝湯後發生的手足厥冷、腳攣急等症狀?這樣一起治療會不會更好一點?有必要分成兩次分別來治療嗎?


    《傷寒論》的治療具有固定的法則,而本條又提示了一項法則,服用桂枝湯後引起的手足厥冷等症狀,是急性、劇烈而危險的,然而腳攣急之類的症狀,不會立刻影響到生命的重大事項。


    所以,以手足厥冷的重症為目標,首先以甘草幹薑湯而救治,其次再投芍藥甘草湯以治療腳攣急。


    如果將這兩個方劑合方為一而使用時,藥方的作用弱,不能適應峻急的病情。一般情況下,藥方越簡約,組成越單純,越是能夠救治突發的危急證候。


    如果言其大概,則組成複雜的藥方多用於疾病過程緩慢的場合。


    “大塚敬節的觀點值得重視,特別對於急性外感熱病的津液流失所形成的陰陽兩虛病證,如果補陰補陽的藥物合治,功效反而會受到牽製,不但不會起到協同作用,還可能會產生拮抗。這條條文中的以複陽為先、補陰為後的治療步驟,也就是張仲景的治療原則。”


    不同醫家的畫風是鮮明的,張仲景顧護陽氣,葉天士顧護津液,張仲景也會滋陰,葉天士也會通陽,但是或許是兩人生活的時代活動範圍並不一樣,所以終究在治療原則上有所異。


    但也正因為如此,中醫藥界方能百花齊放,多姿多彩。


    傷寒溫病誠為兩大高峰。


    “哎,你別走呀,沒講完呢,還有調胃承氣湯跟四逆湯呢。”李介賓講完後,打算溜了溜了,卻又被反應過來的幾人拉著不讓走。


    “阿賓你走啥走!講完再走!不許走!”


    “這都幾點了!我餓了!我要吃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