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是他的代表性方劑。


    現代教材多以“甘溫除大熱”解釋,結果越解釋越亂。


    這裏就不再爭論對錯,而是直接講看法。


    歸根結底,在於用藥上。


    補氣,用黃芪白術,大家能理解,重用升麻,這就不懂了。


    簡單說是幫助升提。


    可是這一點取用,就導致了張元素李東垣這一脈,用藥與別處大為迥異。


    李介賓在此隻是簡單證實理論,卻沒打算展開討論補中益氣湯。


    “通常來說,人體肝髒之氣常常處於過盛狀態,而肝血則往往相對不足。


    古代醫家的方劑中,通過使用熟地和黃柏來補充母體,比如錢氏所創的地黃丸,其目的就是滋養陰血。”


    肝之後是肺。


    “當肺部虛弱時,會出現鼻塞不通暢、呼吸氣短、容易自汗、咳嗽氣喘等症狀,患者的麵色蒼白無華,毛發幹枯易脫落。


    尤其是那些久病初愈、產後身體尚未恢複以及瘡腫破潰流膿之後發生喘息的情況,必定需要用到人參、麥冬和五味子這三味藥材。


    其中,人參味甘,可以起到益氣的作用;五味子味酸,則能夠補益肺氣。在錢氏的補肺阿膠散裏包含有甘草、馬兜鈴和糯米,這正好符合了上述的藥理。


    然而,如果要論療效顯著程度,恐怕還是比不上生脈散。


    生脈散由人參、麥冬和五味子組成,它能有效地增強心肺功能,對於肺氣虛弱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更為出色的治療效果。”


    肺之後是腎。


    “腎髒共有兩個,其特性猶如水火交融一般。


    若腎陰虧損,就好似水中之火漸熄,從而導致身體出現一係列諸如形體消瘦、大便幹結難解、排尿時淋漓不暢且伴有澀痛感等症狀。


    與此同時,由於相火失去了製約而上行發炎,此時脈象表現為兩尺部洪大有力。此外,還會伴有夢中遺精、夜間盜汗以及耳鳴等現象。


    這種情況表明體內的天乙真水已經不足,應當采用滋陰之法來調理,可以服用像六味地黃丸這一類的藥物;


    倘若兩尺脈呈現出微弱且澀滯的狀態,並伴有四肢痿軟無力甚至厥冷、腰膝酸軟痿廢、食欲不振以及消化不良、腰部疼痛如折斷般難以忍受、小腹疼痛等症狀,那就意味著元氣陽氣虛憊至極,真火衰微。


    對此,則需要使用人參、枸杞、菟絲子、肉桂、附子、鹿茸、鹿膠等具有溫補作用的藥材來進行治療。”


    講完五髒,李介賓開始講氣血津液,因為這是一個體係的東西,不講則不成體係。


    所謂“曰氣”,乃是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一種能量形式;


    而“曰血”則是滋養身體各個部位、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


    至於“曰精”,它代表著人體的精華所在,關乎生殖繁衍以及身體的生長發育等方麵;


    最後還有“曰津液”,這是人體各種液體的統稱,如唾液、汗液、胃液等等,它們對於潤滑關節、滋潤髒腑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果其中任何一項出現不足的情況時,首先應當調理好脾胃這個關鍵環節。


    因為倘若脾胃不協調、不和睦,那麽進食量就會減少,從而無法順利地將食物轉化生成精血。即便在此情況下,一味地使用峻猛滋補的藥物和方法,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可惜那些愚昧無知之人啊,僅僅知道四物湯能夠養血,卻認為人參、白術之類的藥材沒有用處,這種看法實在是太過平庸和膚淺了!


    隻有綜合考慮並合理運用多種調養手段,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人體氣血津液不足的狀況,保持身體健康與活力。


    通常來說,邪氣之所以能夠聚集,那必然是因為正氣虛弱。就如同樹木一般,如果它自身先腐朽了,那麽蟲子才會得以滋生繁衍;又好比一堵牆壁,如果它足夠堅固,那麽賊人自然難以入侵其中。


    這世間萬物皆有因果循環之理,當自身充滿正氣、強大無匹之時,那些病邪便無法輕易靠近和侵蝕。


    作為一名醫者,如果不能審慎地審查患者脾胃中的元氣、精血狀況,就貿然對那些身體本就虛弱的人施加攻伐之法,那麽很少有人能夠不陷入危險境地的。


    要知道,脾胃乃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元氣和精血皆依賴於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來生成與滋養。


    倘若醫家未能明察這一關鍵之處,隨意使用過於峻猛或苦寒的藥物去攻伐病邪,卻不顧及患者原本已虧空的正氣,那就極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畢竟,對於體質虛弱之人而言,其自身的抵禦能力已然不足,此時更需要小心嗬護,以扶正為主,兼祛邪氣。


    否則,一味地強行攻伐,隻會讓患者的身體雪上加霜,後果不堪設想!


    生於醫學世家,自幼便目睹了這一行業所存在的諸多弊端。


    這些問題或隱於表象之下,或顯於日常之中,但無一不對患者的健康和醫療行業的發展產生著負麵影響。


    部分醫者醫術不精卻妄自尊大,對待病人敷衍了事,未能真正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治療。


    醫療機構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救死扶傷的初心,導致不必要的檢查和高價藥品泛濫成災。


    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製,常常因信息不對稱而引發誤解甚至衝突。


    醫學研究領域也存在著浮躁之風,許多科研成果難以真正應用於臨床實踐,無法造福廣大病患。


    社會問題多多,醫療不過縮影,最近又有關於醫德的大討論。


    陳院長講湘雅劉翔峰案,接下來,就是十七年的肝膽外科主任縫紉機工上線。


    其中一句話很得大濕共鳴。


    陳子揚說:有人說我是來看病的,這個大夫醫術高超就行,他私德如何幹我什麽事兒?隻要能用心把我病看好就行。


    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充滿了現代網絡自圓其說的邏輯。


    如果再繼續還可以這樣說,醫術不行的醫生,就算私德再高,看不好病,又有什麽用呢?


    如此,邏輯更加融洽。


    得意者洋洋,而得益者,暗自損人。


    如何讓一個私德有虧的人,能盡心盡力為別人看病?


    覺得好像隻要給夠了錢就行。


    都沒私德的人,指望對方遵守原則更是笑話,憑高超的專業技能牟利,榨幹最後一滴價值,不是更劃算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