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豈能因為諱疾而忌醫?
說我禍國?我死了,女帝你江山呢 作者:是九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生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
華府門前。
侍女將先前路蒼瀾交代給她的話一五一十的轉達給了麵前眾人,並將那封聖旨雙手奉還,同時施禮萬福:
“各位大人若無其他事,奴婢告退。”
說罷,大門重新閉合。
徒留眾人麵麵相覷。
“大帥這是......拒絕了?”
反應過來後的趙業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不是。
這世上怎麽會有人拒絕當皇帝啊?
登基坐殿,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人爭一輩子,到頭來不就是為了這幾個字嗎?
現在龍椅都送到你眼前了,你隻要點個頭就能坐上去,這怎麽還給拒絕了呢?
搞得現在這一大幫老爺們全都都跟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
倒是趙鹿泉,可能是出於女兒家心細,隱約間察覺到一絲不對,似是而非的說道:
“哎,你們說,會不會是因為大兄顧忌名聲啊?
“你們想,如今陛下年幼,太後又是一介婦人,若是貿然禪讓,我們能知曉其中緣由,但外人肯定不知啊!
“這將來要是史書上落得個欺負孤兒寡母的名聲......我想大兄他也受不了吧?”
拓跋熊眼前一亮,頓時附和道:
“嘿,你別說,這孩子想的還真是有點道理哈。
“大帥若是出於愛惜羽毛,那我們這幫人像現在這樣圍在這兒,倒還真有點奪勢逼宮的意思了?”
趙業點了點頭,扭頭看向自家姑娘,笑著問道:
“那你的意思呢?”
趙鹿泉看著父親手中的那封聖旨,想了想:
“孩兒是覺得,既然我們現在手握聖旨、懿旨,光明正大,那就沒必要行這些偷偷摸摸之事......
“大兄雖無我燕國官身,但作為太後幕僚,每逢朝會,不也得跟在身邊幫忙出謀劃策嗎?
“那等改日大朝之時,我們直接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將此事重新提起就好了呀。
“屆時,有文武百官作證,既能體現出我們的誠意,也能避免後世史書徒添一些莫須有的話柄,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趙業低歎一聲:
“你說的這些,我們何曾沒想過?
“隻是你可還記得,當初年關夜裏,太後對我們說出禪讓一事時,我們心中的有多震驚嗎?
“連我們這些素日裏忠於太後的人都尚且覺得匪夷所思,更遑論其他那些中立或是更偏向燕室的朝臣呢?
“說不出口啊......”
“說不出口也要說!”
趙鹿泉正色道:
“若要經曆改朝換代,獲得文武百官認可就是必須要邁過去那道坎!
“否則到頭來莫說岐王,連帶我們都得跟著成什麽了?”
趙業臉上湧現出一抹為難:
“話雖如此,可是......”
“沒什麽好可是的!”
趙鹿泉再次打斷話語:
“老,咳,父親,您總不能因為諱疾而忌醫吧?”
全恒虎目光略顯訝異的打量了她一眼,很是欣賞的點了點頭:
“到底是年輕人,腦子轉就是的快!
“仔細想想,我們這幫人平時身在行伍,手中又都握有一定的軍權,所以行事起來難免無所顧忌了一些......
“就像現在。
“總以為凡事隻需我們點頭就能辦成,卻完全忘了還有其他人的存在!
“這戰時可能還看不出來什麽,但等將來打完了仗,四海升平,終究還是那幫玩弄筆杆子的天下。
“現在我們不試著說服他們,而是選擇以勢相壓,那等將來他們手裏的筆刀能饒過大帥跟我們嗎?
“天道好輪回啊各位......”
全恒虎不愧是縱橫沙場多年的老將。
僅一番話,便讓在場眾人意識到了裏麵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重視起來,莊嚴以待。
拓跋熊更是忍不住問道:
“那依各位看,咱們應該先從哪兒入手呢?”
眾人先後默契的將目光全都轉移到了趙鹿泉身上。
趙鹿泉不免有些無奈的撓了撓臉。
就連她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還能充當起團隊的智囊角色?
但思慮過後,不管對錯,她還是將心中的人選說了出來:
“禦史中丞,何文獻,何大人。”
說起何文獻。
此人早年間其實也就是混居於燕國朝堂之上的一名普通官員而已,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名氣。
一直到後來北燕太後在路蒼瀾的授意與支持下,開始下定決心要討伐魏國。
他這才算是第一次站了出來,有機會開始嶄露頭角。
而當時的情況是,幾乎所有秉著“傲骨”的文臣都在反對伐魏這件事。
即便北燕太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們也依然覺得彼時的燕國尚屬弱小,能贏,但輸不起。
但唯有何文獻不一樣。
他不似其他文臣那般“刻板”。
既然北燕太後能用自己的理由讓他信服,那他就會摒棄原先的觀點,試著重新站在燕國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
而他當時提出的建議,就是動用財帛獻於大周,換得出兵大義。
與路蒼瀾的割城盟齊的想法簡直不謀而合......
這也是居於幕後的路蒼瀾第一次注意到他。
所以後來,當路蒼瀾私底下找到他時,想要他出使齊國,割讓燕國邊境三城換得與齊盟書。
這趟任務若是換成別的朝臣來看,肯定會覺得割地失城,有辱自己的名聲,打死都不肯幹。
但何文獻卻在知曉此舉對燕國有利,能減少燕軍的損失後,欣然前往。
哪怕麵對當時坐擁亂世第三國的齊帝威壓,也依舊能不卑不亢,進退有據,圓滿完成任務。
這讓路蒼瀾不由得對他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緊接著,大軍出征。
當燕軍在路蒼瀾的手中,果真能借用齊國勢力,不費吹灰之力的一連攻克了魏境十餘城時,這無疑讓整座朝堂從上到下都陷入了備受鼓舞的狂歡狀態。
也正是這時,何文獻又站了出來,公開潑著眾人冷水,提醒他們要居安思危,時刻警惕身後的齊國是否會臨陣變卦。
不因國小而自卑,不因勝場而驕橫。
這樣的人才,不正是國家所需的嗎?
華府門前。
侍女將先前路蒼瀾交代給她的話一五一十的轉達給了麵前眾人,並將那封聖旨雙手奉還,同時施禮萬福:
“各位大人若無其他事,奴婢告退。”
說罷,大門重新閉合。
徒留眾人麵麵相覷。
“大帥這是......拒絕了?”
反應過來後的趙業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不是。
這世上怎麽會有人拒絕當皇帝啊?
登基坐殿,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人爭一輩子,到頭來不就是為了這幾個字嗎?
現在龍椅都送到你眼前了,你隻要點個頭就能坐上去,這怎麽還給拒絕了呢?
搞得現在這一大幫老爺們全都都跟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
倒是趙鹿泉,可能是出於女兒家心細,隱約間察覺到一絲不對,似是而非的說道:
“哎,你們說,會不會是因為大兄顧忌名聲啊?
“你們想,如今陛下年幼,太後又是一介婦人,若是貿然禪讓,我們能知曉其中緣由,但外人肯定不知啊!
“這將來要是史書上落得個欺負孤兒寡母的名聲......我想大兄他也受不了吧?”
拓跋熊眼前一亮,頓時附和道:
“嘿,你別說,這孩子想的還真是有點道理哈。
“大帥若是出於愛惜羽毛,那我們這幫人像現在這樣圍在這兒,倒還真有點奪勢逼宮的意思了?”
趙業點了點頭,扭頭看向自家姑娘,笑著問道:
“那你的意思呢?”
趙鹿泉看著父親手中的那封聖旨,想了想:
“孩兒是覺得,既然我們現在手握聖旨、懿旨,光明正大,那就沒必要行這些偷偷摸摸之事......
“大兄雖無我燕國官身,但作為太後幕僚,每逢朝會,不也得跟在身邊幫忙出謀劃策嗎?
“那等改日大朝之時,我們直接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將此事重新提起就好了呀。
“屆時,有文武百官作證,既能體現出我們的誠意,也能避免後世史書徒添一些莫須有的話柄,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趙業低歎一聲:
“你說的這些,我們何曾沒想過?
“隻是你可還記得,當初年關夜裏,太後對我們說出禪讓一事時,我們心中的有多震驚嗎?
“連我們這些素日裏忠於太後的人都尚且覺得匪夷所思,更遑論其他那些中立或是更偏向燕室的朝臣呢?
“說不出口啊......”
“說不出口也要說!”
趙鹿泉正色道:
“若要經曆改朝換代,獲得文武百官認可就是必須要邁過去那道坎!
“否則到頭來莫說岐王,連帶我們都得跟著成什麽了?”
趙業臉上湧現出一抹為難:
“話雖如此,可是......”
“沒什麽好可是的!”
趙鹿泉再次打斷話語:
“老,咳,父親,您總不能因為諱疾而忌醫吧?”
全恒虎目光略顯訝異的打量了她一眼,很是欣賞的點了點頭:
“到底是年輕人,腦子轉就是的快!
“仔細想想,我們這幫人平時身在行伍,手中又都握有一定的軍權,所以行事起來難免無所顧忌了一些......
“就像現在。
“總以為凡事隻需我們點頭就能辦成,卻完全忘了還有其他人的存在!
“這戰時可能還看不出來什麽,但等將來打完了仗,四海升平,終究還是那幫玩弄筆杆子的天下。
“現在我們不試著說服他們,而是選擇以勢相壓,那等將來他們手裏的筆刀能饒過大帥跟我們嗎?
“天道好輪回啊各位......”
全恒虎不愧是縱橫沙場多年的老將。
僅一番話,便讓在場眾人意識到了裏麵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重視起來,莊嚴以待。
拓跋熊更是忍不住問道:
“那依各位看,咱們應該先從哪兒入手呢?”
眾人先後默契的將目光全都轉移到了趙鹿泉身上。
趙鹿泉不免有些無奈的撓了撓臉。
就連她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還能充當起團隊的智囊角色?
但思慮過後,不管對錯,她還是將心中的人選說了出來:
“禦史中丞,何文獻,何大人。”
說起何文獻。
此人早年間其實也就是混居於燕國朝堂之上的一名普通官員而已,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名氣。
一直到後來北燕太後在路蒼瀾的授意與支持下,開始下定決心要討伐魏國。
他這才算是第一次站了出來,有機會開始嶄露頭角。
而當時的情況是,幾乎所有秉著“傲骨”的文臣都在反對伐魏這件事。
即便北燕太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們也依然覺得彼時的燕國尚屬弱小,能贏,但輸不起。
但唯有何文獻不一樣。
他不似其他文臣那般“刻板”。
既然北燕太後能用自己的理由讓他信服,那他就會摒棄原先的觀點,試著重新站在燕國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
而他當時提出的建議,就是動用財帛獻於大周,換得出兵大義。
與路蒼瀾的割城盟齊的想法簡直不謀而合......
這也是居於幕後的路蒼瀾第一次注意到他。
所以後來,當路蒼瀾私底下找到他時,想要他出使齊國,割讓燕國邊境三城換得與齊盟書。
這趟任務若是換成別的朝臣來看,肯定會覺得割地失城,有辱自己的名聲,打死都不肯幹。
但何文獻卻在知曉此舉對燕國有利,能減少燕軍的損失後,欣然前往。
哪怕麵對當時坐擁亂世第三國的齊帝威壓,也依舊能不卑不亢,進退有據,圓滿完成任務。
這讓路蒼瀾不由得對他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緊接著,大軍出征。
當燕軍在路蒼瀾的手中,果真能借用齊國勢力,不費吹灰之力的一連攻克了魏境十餘城時,這無疑讓整座朝堂從上到下都陷入了備受鼓舞的狂歡狀態。
也正是這時,何文獻又站了出來,公開潑著眾人冷水,提醒他們要居安思危,時刻警惕身後的齊國是否會臨陣變卦。
不因國小而自卑,不因勝場而驕橫。
這樣的人才,不正是國家所需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