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世俗煙火
全家穿越:逃荒!還沒金手指! 作者:三各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著沈知秋今日被別人當做乞丐這事兒,讓沈家村的眾人感覺心酸了。
用他們的話說,叫他們乞丐沒事,甚至更難聽的罵兩句別的也行,他們都無所謂。
可他們小三子不能這樣啊,
所以心靈手巧的女人,趁著客棧掌櫃大方,通通拿出針線簍子,準備把之前人家張老夫人給的衣服修改的合身一些,等再住店的時候,就先換上,
再不能讓沈知秋被叫乞丐了。
但因著他們一路上又沒有補給,針有,線可就沒啥了。
幾個老太太就磨嘰人家好心的店小二,能不能借點線,實在不行俺們給錢買也行。
店小二一臉為難:“客官,真不是俺摳門,如果你們用的少,別買不買的,給你們白用也沒啥,
主要是咱店裏也沒有多少針線啊,你看俺們這都是大老爺們兒,可您說要改衣服?咱店裏的真不夠!這時間也快宵禁了,我也不好出去買。”
掌櫃的尋思下:“你去幾個大通鋪間裏問問,有沒有走街串巷的商販,看他們進貨沒?”
經過掌櫃的提點,小二立刻跟腦子開了光一樣,就去大通鋪包間裏挨個給問了,
拋開沈知秋他們這夥人開的房間,其他的大通鋪住著的不是大商人的小廝護衛啥的,就是這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販了。
他們一般都是縣城下轄的那些村莊裏的本地人,在縣城裏進一些日常雜貨,針頭線腦,絲帕頭花啥的,
之後去各個村莊沿街售賣,掙一些補貼家用的銀錢。
跟方老太太在老家倒騰雞蛋是一個道理,掙的就是一些辛苦錢。
不久店小二就回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個背著大木箱的,十七八歲的少年。
少年這皮膚造的比他們這些逃荒的還黑,一看真是沒少風吹日曬。
箱子左下角還掛著一個鈴鐺,他走路時就會發出清脆的“叮當”聲。
穿著也很一般,灰藍色粗布麻衣,洗的也掉色了,不過沒有補丁,
老太太們湊過去:“有針線嗎?”
少年明顯也挺高興,沒想到縣城都沒出,就要開張了。
趕緊給沈家村的老太太們翻找,
還別說這少年進的貨還真挺多:“別說棉線了,就是絲線人家也有,而且各色齊全,”
方老太嘖一聲,沒看出來,你這小子還是個真有貨的。
少年嘿嘿一笑:“瞧瞧老夫人你說的,沒貨我幹啥嘞,咱就是吃的這碗飯。”
方老太擺手:“別叫老夫人,俺們可不是老夫人,我這個歲數讓你叫大娘也不合適,直接就叫奶就行。”
唉喲!這位老太太賣點線還占人家便宜。
不過明顯少年不在意,一口一個奶的叫著,推銷著自己的絲線。
且他言辭風趣,又能說會道,整的一幫老太太們也不好壓價壓的太狠。
但不還價是不可能的,這不是他們沈家村的作風。
棉線不管黑色還是白色,每斤是1.2錢,這賣貨郎還有粗綿布,白色的是每匹長三丈二尺共3錢。
染成青色和藍色的每匹貴75個銅板。花布每匹是1貫錢,就是一兩銀子。
沈呦呦原本聽說奶奶們去找店小二要線了,也走出房間,尋思找小二的套套話,她還惦記著要白撿陶瓷呢。
結果剛出來就看到了奶奶們圍著一個人,亂糟糟的不知道在幹啥,就也走了過去,
好家夥,走過去才發現,這竟然是以前在古代電視,年代電影,才會出現的,最能體現世俗煙火氣息的賣貨郎。
活生生的那種,還真是第一次見。
也不能怪她穿越這麽久了,還一副沒有見過世麵的樣子,這也是因為她一家三口,剛穿越就逃荒,
一路上也是走山林,根本沒見過多少生人。
好不容易到了濟州,又開始跟著隊伍向都城去,而且之前也一直沒有給她進城,或者進人家別人村子轉轉的機會。
住了兩個驛站,算是她見到的拋開難民,見最多人的時候了。
可驛站是啥地方?那屬於國有,除了燕王特意開恩,允許書生入住,就隻有官家的人能住了。
用現代的話說,你想住驛站,起碼你得是個公職人員。
所以第一次見到這種一直活在傳說中的賣貨郎,她充滿好奇。
當然,不是對人,是對他的那個小箱子裏的東西好奇,總感覺那裏麵就是叮當貓胸前的口袋,能變出你所需要的一切東西。
最後發現,雖然不至於那麽神奇,但裏麵稀奇古怪的真不少,
主要沈呦呦也是想了解一下這地方的物價,畢竟她沒有古代記憶。
了解過才知道,古代人錢難掙,但花錢卻簡單。
她最關心的花椒,每斤要三兩銀子,糖霜40文一斤,鹽便宜點,7文錢。
但你琢磨,折合成人民幣,七塊錢的鹽真是便宜嗎?
越問越覺得,難怪老人們總覺得錢不夠花,哎!
古代生活確實不易,不過沈呦呦東問西問的,給花老太嚇住了。
“乖孫兒啊,你問這麽多幹啥,可不興啥都買的,咱就隻買點針線就成。”
沈呦呦無奈:“我沒都想買啊,就問問價錢,看看和咱們那邊的物價是否差不多。”
花老太還是不放心:
“那個胡椒可不興再問了,之前你郭爺爺已經在藥店換了點,也不能再做菜的時候往鍋裏放了,艾瑪!那是吃金子啊!”
好吧,原來老太太不知道胡椒的價格,因為以前人家也沒用過,所以看李靜舒做菜放野沒說啥。
至於知道價格的郭爺爺尋思,胡椒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痰、增強食欲等作用,他們逃荒路上本來就艱苦。
放就放吧,就當做藥膳了。
所以貴他老人家也沒攔著,反正買的時候他也是嫌貴,買的不多,吃完就拉倒。
沈呦呦一家三口,其實都知道古代這玩意應該不便宜,因為現在屬於外來品種,
雖然看到郭郎中有,沒準現在關中也有種植的,或者荒山野嶺也能遇到,當然他們是沒遇到過的。
價格肯定不美麗。
可就是沈呦呦,都沒想到竟然是每斤三兩銀子啊!
且看店小二拿出來的 ,品相估計是花椒裏麵最差的了,那如果品相好的多少錢?
真是一番了解下來,發現不多掙錢不行啊,活不起。
用他們的話說,叫他們乞丐沒事,甚至更難聽的罵兩句別的也行,他們都無所謂。
可他們小三子不能這樣啊,
所以心靈手巧的女人,趁著客棧掌櫃大方,通通拿出針線簍子,準備把之前人家張老夫人給的衣服修改的合身一些,等再住店的時候,就先換上,
再不能讓沈知秋被叫乞丐了。
但因著他們一路上又沒有補給,針有,線可就沒啥了。
幾個老太太就磨嘰人家好心的店小二,能不能借點線,實在不行俺們給錢買也行。
店小二一臉為難:“客官,真不是俺摳門,如果你們用的少,別買不買的,給你們白用也沒啥,
主要是咱店裏也沒有多少針線啊,你看俺們這都是大老爺們兒,可您說要改衣服?咱店裏的真不夠!這時間也快宵禁了,我也不好出去買。”
掌櫃的尋思下:“你去幾個大通鋪間裏問問,有沒有走街串巷的商販,看他們進貨沒?”
經過掌櫃的提點,小二立刻跟腦子開了光一樣,就去大通鋪包間裏挨個給問了,
拋開沈知秋他們這夥人開的房間,其他的大通鋪住著的不是大商人的小廝護衛啥的,就是這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販了。
他們一般都是縣城下轄的那些村莊裏的本地人,在縣城裏進一些日常雜貨,針頭線腦,絲帕頭花啥的,
之後去各個村莊沿街售賣,掙一些補貼家用的銀錢。
跟方老太太在老家倒騰雞蛋是一個道理,掙的就是一些辛苦錢。
不久店小二就回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個背著大木箱的,十七八歲的少年。
少年這皮膚造的比他們這些逃荒的還黑,一看真是沒少風吹日曬。
箱子左下角還掛著一個鈴鐺,他走路時就會發出清脆的“叮當”聲。
穿著也很一般,灰藍色粗布麻衣,洗的也掉色了,不過沒有補丁,
老太太們湊過去:“有針線嗎?”
少年明顯也挺高興,沒想到縣城都沒出,就要開張了。
趕緊給沈家村的老太太們翻找,
還別說這少年進的貨還真挺多:“別說棉線了,就是絲線人家也有,而且各色齊全,”
方老太嘖一聲,沒看出來,你這小子還是個真有貨的。
少年嘿嘿一笑:“瞧瞧老夫人你說的,沒貨我幹啥嘞,咱就是吃的這碗飯。”
方老太擺手:“別叫老夫人,俺們可不是老夫人,我這個歲數讓你叫大娘也不合適,直接就叫奶就行。”
唉喲!這位老太太賣點線還占人家便宜。
不過明顯少年不在意,一口一個奶的叫著,推銷著自己的絲線。
且他言辭風趣,又能說會道,整的一幫老太太們也不好壓價壓的太狠。
但不還價是不可能的,這不是他們沈家村的作風。
棉線不管黑色還是白色,每斤是1.2錢,這賣貨郎還有粗綿布,白色的是每匹長三丈二尺共3錢。
染成青色和藍色的每匹貴75個銅板。花布每匹是1貫錢,就是一兩銀子。
沈呦呦原本聽說奶奶們去找店小二要線了,也走出房間,尋思找小二的套套話,她還惦記著要白撿陶瓷呢。
結果剛出來就看到了奶奶們圍著一個人,亂糟糟的不知道在幹啥,就也走了過去,
好家夥,走過去才發現,這竟然是以前在古代電視,年代電影,才會出現的,最能體現世俗煙火氣息的賣貨郎。
活生生的那種,還真是第一次見。
也不能怪她穿越這麽久了,還一副沒有見過世麵的樣子,這也是因為她一家三口,剛穿越就逃荒,
一路上也是走山林,根本沒見過多少生人。
好不容易到了濟州,又開始跟著隊伍向都城去,而且之前也一直沒有給她進城,或者進人家別人村子轉轉的機會。
住了兩個驛站,算是她見到的拋開難民,見最多人的時候了。
可驛站是啥地方?那屬於國有,除了燕王特意開恩,允許書生入住,就隻有官家的人能住了。
用現代的話說,你想住驛站,起碼你得是個公職人員。
所以第一次見到這種一直活在傳說中的賣貨郎,她充滿好奇。
當然,不是對人,是對他的那個小箱子裏的東西好奇,總感覺那裏麵就是叮當貓胸前的口袋,能變出你所需要的一切東西。
最後發現,雖然不至於那麽神奇,但裏麵稀奇古怪的真不少,
主要沈呦呦也是想了解一下這地方的物價,畢竟她沒有古代記憶。
了解過才知道,古代人錢難掙,但花錢卻簡單。
她最關心的花椒,每斤要三兩銀子,糖霜40文一斤,鹽便宜點,7文錢。
但你琢磨,折合成人民幣,七塊錢的鹽真是便宜嗎?
越問越覺得,難怪老人們總覺得錢不夠花,哎!
古代生活確實不易,不過沈呦呦東問西問的,給花老太嚇住了。
“乖孫兒啊,你問這麽多幹啥,可不興啥都買的,咱就隻買點針線就成。”
沈呦呦無奈:“我沒都想買啊,就問問價錢,看看和咱們那邊的物價是否差不多。”
花老太還是不放心:
“那個胡椒可不興再問了,之前你郭爺爺已經在藥店換了點,也不能再做菜的時候往鍋裏放了,艾瑪!那是吃金子啊!”
好吧,原來老太太不知道胡椒的價格,因為以前人家也沒用過,所以看李靜舒做菜放野沒說啥。
至於知道價格的郭爺爺尋思,胡椒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痰、增強食欲等作用,他們逃荒路上本來就艱苦。
放就放吧,就當做藥膳了。
所以貴他老人家也沒攔著,反正買的時候他也是嫌貴,買的不多,吃完就拉倒。
沈呦呦一家三口,其實都知道古代這玩意應該不便宜,因為現在屬於外來品種,
雖然看到郭郎中有,沒準現在關中也有種植的,或者荒山野嶺也能遇到,當然他們是沒遇到過的。
價格肯定不美麗。
可就是沈呦呦,都沒想到竟然是每斤三兩銀子啊!
且看店小二拿出來的 ,品相估計是花椒裏麵最差的了,那如果品相好的多少錢?
真是一番了解下來,發現不多掙錢不行啊,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