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糧食漲瘋了
全家穿越:逃荒!還沒金手指! 作者:三各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唐文崢這個裏正,對縣衙裏的門門道道門清,很快就走完所有程序,他們九族一共十九戶,終於有了自己的戶籍,
而李全感動壞了,因為沈知秋給李全單獨開了戶籍,把李大虎,李二虎的戶籍落在了李全名下,以後大虎二虎就是李全的收養的孫子。
李全的身份也寫成了沈知秋古代嶽父的弟弟,不過之前他們已經商量過了,到時候蓋房子,還是李全三人先和沈知秋一家四口住一起。
拿著新鮮出爐的地契,在場的眾人不激動是不可能的,以後他們就再不是漂泊無依了,隻要開完荒,在蓋好房子,他們也就在此處有了家。
當然沈知秋交錢的時候,大家也是真心疼啊,公家是兩千兩,古代嶽父留下的兩千六百兩,也都買了土地,不過卻是記成了李靜舒的嫁妝。
能一下子把這麽多地買了,別說給他們登記的那個官吏了,就是裏正都很吃驚。
主要是沈知秋他們真不像是能拿出這麽多銀錢的人家。
不過想想,來京都的哪裏有真窮的難民,估計這是一直裝窮的。
拿著戶籍一行人走出衙門後,沈知秋表示,自己還得去買點糧食。
唐文崢點頭:“那就一起去吧。”
一群人就浩浩蕩蕩的直奔糧鋪了,別看沈知秋他們前麵是做牛車的,可後麵推著板車的漢子們也不遑多讓,根本沒有拉慢多少速度。
麻子趕車,另一邊坐著李全,沈知秋和高獵戶陪著唐文崢坐裏麵。
這會差不多得上午九點多了,越來越熱,沈知秋也是想著快點買完糧食快點回去。
就這麽架著牛車,後麵是推著空板車的,走在街道上還有眾人讓一讓,可別磕著碰著的吆喝聲傳出。
不為別的,這會正是城裏人出來買肉買菜的時候,路上的人太多了。
而且糧店一般都是開在鬧市區,問路到是不需要,唐文崢就知道,
雖然他不喜村裏來外戶,更不喜一下子來這麽多人,不過經過這兩天的接觸,發現這些難民還是不錯的。
暫時也沒看出來由刺頭街溜子,在村裏走來走去。
尤其是就他們買地一共花了四千六百兩,其中二千三百兩,衙門是會下發到村裏的,之前落好戶籍,縣丞已經單獨把他叫過去現場把這個發了。
沈知秋一隻手扯著車簾,看著街道上穿梭的人群和牲口車,雖然道路不是特別寬,但也不錯了,起碼兩輛並排的馬車通過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但還是讓他看到了前世才能瞧見的堵車現象,前麵還有隊伍排隊的,不知道在幹啥。
沈知秋將頭探出去想看看啥情況,這麽堵車也不是個事兒,太耽誤功夫。
李全就來報了說:“姑爺,前麵好像都在排隊買糧食,說是糧食又漲價了,再不買還得漲。”
等沈知秋下車,曆經千辛萬苦擠進人群,看到糧店門口貼出的糧食價格時,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原本琢磨一斤糧食貴幾文錢,也算是不錯了,沒想到能漲到翻一翻的價格。
而且他用力揉了好幾次自己的眼睛,才確定自己是真沒看錯,比他們在辛樂縣買糧食的價格,已經高出去一倍了。
糙米二兩銀子一石,白麵也差不多,蕎麥麵都從四文一斤,漲到七文了。
如果是要沒有磨成麵的蕎麥,是五文,沒有脫殼的是四文
大豆,高粱,苞米,粟米等價格一概是七八文左右。
粟米是一石一兩半錢銀,這不是漲了一倍是多少。
輪到沈知秋他們的時候,店小二看著他們一行人的穿著,直接開口就是:“粗糧,沒脫皮的四文一斤,你們要多少?”
沈知秋還想問一下綠豆的價錢。結果店小二還苦口婆心:“我勸你們就買大豆吧,綠豆貴,買苞米也行,那個也便宜。一石才八百四十文,又能做幹糧又能熬粥的。”
“沒事,都要,黃豆也要,苞米也要,綠豆也要,還有蕎麥麵來五兩,脫完殼的蕎麥十兩,細麵也要一石。”
店小二懷裏自己二多出來問題:“你們家人多就賣粗糧唄,非買細麵幹啥,都吃不起了。”
這話讓剛去出恭的掌櫃聽見了,直接上來就是踢了那小二屁股一下:“瞎略略啥一邊去,人家客官想買啥糧就買啥糧,你添什麽亂。”
沈知秋表示:“小二哥也是好心,他不介意。”
不過掌櫃也解釋:“客官,要我說小二說的也沒錯,南邊的難民進城,咱們這裏的糧食是一漲再漲。現在新糧食也沒下來,咋說也得先囤到新糧食家來的”
沈知秋:“那我多買點能便宜不。”
掌櫃的一臉,你是不是沒弄清楚現在啥情況:“瞅沒瞅見這麽多排隊的人,都是要買糧食的,我多少糧食都不愁賣啊,為啥要便宜。
快點你買不買,後麵好多人排隊等著呢,不要別來添亂啊!”
後麵的人也紛紛出聲:“磨蹭啥呢?前麵的!要買就快買,不買就讓讓。”
沈知秋:“行吧,那我再多買點,掌櫃的苞米就要三十兩銀子的吧。”
光買糧食沈知秋就花出去了七八十兩,再加上沈呦呦要的香油,芝麻醬,啥的。
還有窗戶紙也老貴了,啥啥都不少花錢,一算下來沈知秋不知不覺的花出去了上百兩銀子,這還是沒買生鐵的情況下。
最後到市場上一問生鐵的價格,一兩銀子一百斤。
而且這是生鐵,根本不能直接用。
生鐵經過錘煉鍛打之後才是熟鐵。每經過一輪錘煉叫做一火,差不多就是鐵匠的一個工作日。
除了消耗人工、燃料外,鐵料在鍛打過程中也會不斷氧化損耗。
每煉一次,成本攤下來每斤0.03兩左右。
一般民用的熟鐵料,錘煉過程中十去其三,也就是十斤生鐵煉出七斤熟鐵。
如果用回收的廢鐵,那麽十斤廢鐵可以煉出九斤熟鐵。
但要做武器、盔甲,這種熟鐵還不夠格。
不過做一般的農具還行。
那就相當於一兩銀子隻能得到七十斤鐵。
但不買還不行,他們開荒還需要農具,做衫鐮,做新鐵鍬。
沈知秋先買了十兩銀子的。
剩下的這些錢,就算等到秋收了,他們去各個村子裏收糧食,都不夠吃過這個冬天的了,別說還要買過冬的東西,還有其他的生活用品。
看來真的靠她閨女賺錢了。畢竟他們男人還是要先以開荒為主。
開不完荒地,種不上糧食,在古代買糧食吃,就相當於把命交給了糧商,瞅沒瞅見糧食戰亂時期就會漲,青黃不接還會漲,隻有自己能種地,才能自己說的算。
而李全感動壞了,因為沈知秋給李全單獨開了戶籍,把李大虎,李二虎的戶籍落在了李全名下,以後大虎二虎就是李全的收養的孫子。
李全的身份也寫成了沈知秋古代嶽父的弟弟,不過之前他們已經商量過了,到時候蓋房子,還是李全三人先和沈知秋一家四口住一起。
拿著新鮮出爐的地契,在場的眾人不激動是不可能的,以後他們就再不是漂泊無依了,隻要開完荒,在蓋好房子,他們也就在此處有了家。
當然沈知秋交錢的時候,大家也是真心疼啊,公家是兩千兩,古代嶽父留下的兩千六百兩,也都買了土地,不過卻是記成了李靜舒的嫁妝。
能一下子把這麽多地買了,別說給他們登記的那個官吏了,就是裏正都很吃驚。
主要是沈知秋他們真不像是能拿出這麽多銀錢的人家。
不過想想,來京都的哪裏有真窮的難民,估計這是一直裝窮的。
拿著戶籍一行人走出衙門後,沈知秋表示,自己還得去買點糧食。
唐文崢點頭:“那就一起去吧。”
一群人就浩浩蕩蕩的直奔糧鋪了,別看沈知秋他們前麵是做牛車的,可後麵推著板車的漢子們也不遑多讓,根本沒有拉慢多少速度。
麻子趕車,另一邊坐著李全,沈知秋和高獵戶陪著唐文崢坐裏麵。
這會差不多得上午九點多了,越來越熱,沈知秋也是想著快點買完糧食快點回去。
就這麽架著牛車,後麵是推著空板車的,走在街道上還有眾人讓一讓,可別磕著碰著的吆喝聲傳出。
不為別的,這會正是城裏人出來買肉買菜的時候,路上的人太多了。
而且糧店一般都是開在鬧市區,問路到是不需要,唐文崢就知道,
雖然他不喜村裏來外戶,更不喜一下子來這麽多人,不過經過這兩天的接觸,發現這些難民還是不錯的。
暫時也沒看出來由刺頭街溜子,在村裏走來走去。
尤其是就他們買地一共花了四千六百兩,其中二千三百兩,衙門是會下發到村裏的,之前落好戶籍,縣丞已經單獨把他叫過去現場把這個發了。
沈知秋一隻手扯著車簾,看著街道上穿梭的人群和牲口車,雖然道路不是特別寬,但也不錯了,起碼兩輛並排的馬車通過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但還是讓他看到了前世才能瞧見的堵車現象,前麵還有隊伍排隊的,不知道在幹啥。
沈知秋將頭探出去想看看啥情況,這麽堵車也不是個事兒,太耽誤功夫。
李全就來報了說:“姑爺,前麵好像都在排隊買糧食,說是糧食又漲價了,再不買還得漲。”
等沈知秋下車,曆經千辛萬苦擠進人群,看到糧店門口貼出的糧食價格時,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原本琢磨一斤糧食貴幾文錢,也算是不錯了,沒想到能漲到翻一翻的價格。
而且他用力揉了好幾次自己的眼睛,才確定自己是真沒看錯,比他們在辛樂縣買糧食的價格,已經高出去一倍了。
糙米二兩銀子一石,白麵也差不多,蕎麥麵都從四文一斤,漲到七文了。
如果是要沒有磨成麵的蕎麥,是五文,沒有脫殼的是四文
大豆,高粱,苞米,粟米等價格一概是七八文左右。
粟米是一石一兩半錢銀,這不是漲了一倍是多少。
輪到沈知秋他們的時候,店小二看著他們一行人的穿著,直接開口就是:“粗糧,沒脫皮的四文一斤,你們要多少?”
沈知秋還想問一下綠豆的價錢。結果店小二還苦口婆心:“我勸你們就買大豆吧,綠豆貴,買苞米也行,那個也便宜。一石才八百四十文,又能做幹糧又能熬粥的。”
“沒事,都要,黃豆也要,苞米也要,綠豆也要,還有蕎麥麵來五兩,脫完殼的蕎麥十兩,細麵也要一石。”
店小二懷裏自己二多出來問題:“你們家人多就賣粗糧唄,非買細麵幹啥,都吃不起了。”
這話讓剛去出恭的掌櫃聽見了,直接上來就是踢了那小二屁股一下:“瞎略略啥一邊去,人家客官想買啥糧就買啥糧,你添什麽亂。”
沈知秋表示:“小二哥也是好心,他不介意。”
不過掌櫃也解釋:“客官,要我說小二說的也沒錯,南邊的難民進城,咱們這裏的糧食是一漲再漲。現在新糧食也沒下來,咋說也得先囤到新糧食家來的”
沈知秋:“那我多買點能便宜不。”
掌櫃的一臉,你是不是沒弄清楚現在啥情況:“瞅沒瞅見這麽多排隊的人,都是要買糧食的,我多少糧食都不愁賣啊,為啥要便宜。
快點你買不買,後麵好多人排隊等著呢,不要別來添亂啊!”
後麵的人也紛紛出聲:“磨蹭啥呢?前麵的!要買就快買,不買就讓讓。”
沈知秋:“行吧,那我再多買點,掌櫃的苞米就要三十兩銀子的吧。”
光買糧食沈知秋就花出去了七八十兩,再加上沈呦呦要的香油,芝麻醬,啥的。
還有窗戶紙也老貴了,啥啥都不少花錢,一算下來沈知秋不知不覺的花出去了上百兩銀子,這還是沒買生鐵的情況下。
最後到市場上一問生鐵的價格,一兩銀子一百斤。
而且這是生鐵,根本不能直接用。
生鐵經過錘煉鍛打之後才是熟鐵。每經過一輪錘煉叫做一火,差不多就是鐵匠的一個工作日。
除了消耗人工、燃料外,鐵料在鍛打過程中也會不斷氧化損耗。
每煉一次,成本攤下來每斤0.03兩左右。
一般民用的熟鐵料,錘煉過程中十去其三,也就是十斤生鐵煉出七斤熟鐵。
如果用回收的廢鐵,那麽十斤廢鐵可以煉出九斤熟鐵。
但要做武器、盔甲,這種熟鐵還不夠格。
不過做一般的農具還行。
那就相當於一兩銀子隻能得到七十斤鐵。
但不買還不行,他們開荒還需要農具,做衫鐮,做新鐵鍬。
沈知秋先買了十兩銀子的。
剩下的這些錢,就算等到秋收了,他們去各個村子裏收糧食,都不夠吃過這個冬天的了,別說還要買過冬的東西,還有其他的生活用品。
看來真的靠她閨女賺錢了。畢竟他們男人還是要先以開荒為主。
開不完荒地,種不上糧食,在古代買糧食吃,就相當於把命交給了糧商,瞅沒瞅見糧食戰亂時期就會漲,青黃不接還會漲,隻有自己能種地,才能自己說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