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重生後哀家和竹馬掌印he了 作者:一葉君不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如嵐時常想著女孩子也就在娘家的十幾年能鬆快些,等嫁了人為人|妻為人媳,婆家長輩、姑嫂妯娌、丈夫妾室,哪一樣都得熬。
庶出的幾個姑娘也就罷了,她隻操著一顆母親的心,教養規矩讓她們立得住就行,隻三姑娘和五姑娘,這兩個從自己肚子裏掉下的肉,做娘親的心裏總有許多舍不得。
她不拘著女兒的規矩,但周書禾還沒從前世糟糕的回憶裏緩過來,喚了聲阿娘後便不太想說話,隻是盯著麵前的一道宮保雞丁筷耕不輟,最後倒是李如嵐自己先開了口。
“小禾,方才你爹同我說了你的事,能告訴我為什麽不想嫁去胡家麽?”
太陽西下,天色近黃昏,勉強下了一日的雪終於穩不住寒涼,已經是小雨的樣子了,周書禾從窗戶往外看,覺得這細細密密的雨絲孱弱得跟霧氣似的。
“我做了一個夢,”她的聲音也霧蒙蒙的,“阿娘,您能信信我麽?”
往事不堪,周書禾已經不想再去怪罪任何一個人,那些對她不好的人其實也糟糕得不夠徹底,天塌下來誰都很痛苦,她隻是不願淪落到那樣的境地。
爛在泥裏的時候,周圍都是蛇蟲鼠蟻,但不是每次都能有那樣的好運遇見一個祁遇的。
她再也不想誰會念了舊情,更不肖祈求著天潢貴胄們是否會偶發憐憫,她隻是希望倘若有一天死於某柄刀下,是因為她自己行差踏錯輸掉了,而不是再一次,成為哪個貴人無意間就能踩死的一隻螞蟻。
周家沒有背景靠山,冤承不到天子近前,那麽她就得走到天子近前,做這個背景靠山。
“隻是因為這個夢麽?”
吃完飯李如嵐沒讓女兒回閨房,而是拉著她,兩個人肩並著肩躺在正屋的床榻上。
方才周書禾隻說朝堂紛爭牽連甚廣,許多達官顯貴也遭了殃,並沒有細提周家這十幾口人的結局,免得無端惹人傷心。
“您不相信麽?”她抬眼望著床梁上陰刻的蘭花,苦笑道,“也確實很奇怪了,一個姑娘家突然說她夢見了未來十多年的天下大勢,像是誌異話本看多了瞎編似的。”
李如嵐聞言翻了個身,麵朝著她認真說:“不是的小禾,阿娘對這些沒有信不信可言。”
“什麽皇帝公主太子王爺,都是天大的人物,阿娘不知道如今的局勢,也不知道你哪裏來的這麽多見識。我隻知道你想要奔更好的前程,不是為求大富大貴,隻是怕守不住我們現在的日子。”
“小禾。”她頓了頓,有些吃力地忍住哽咽,盡量放平語氣溫柔地說,“阿娘是不是沒有保護好你啊,你本來根本不會想著要怕這些的。”
太陽徹底沉了下去,玫瑰色的晚霞掛在天盡頭,熬盡了最後一抹亮色。周書禾躺在床塌裏間,身後的窗欞切開灑在她身上的殘光,割出一道道影子。
她的心尖像是被重物拉扯了,一陣陣泛著酸,隻搖了搖頭說不出話來。
“好了好了,不說這些有的沒的了。”李如嵐伸手抹了淚,很快調整好自己,笑道:“其實你剛說想入宮的時候,我還以為是為了小遇呢。”
“……?!!”
“雖然出了那檔子事,但小遇從來都是個有出息的孩子嘛,混得好了也能去到天子近前、監察百官。你嫁了人困在後宅是真的永別,入了後宮做個宮女女官之類反倒能常相見。你那麽喜歡人家,阿娘都知道,若你一時莽起來……”
“阿娘!”
“好了好了不說了。”李如嵐伸手把女兒的鬢角別到耳後,笑著安撫她,“明日我先和你爹談談,然後去把胡家的事兒了結。你想參加大選便去吧,若是入選了,阿娘給你帶上許多銀子,若是沒入選,回來給你說更好的親事。”
“你決定要做的事阿娘都會幫你的,小禾,你不要怕。”
***
到了晚上,雨突然下得大了起來,雨水順著屋簷落在下方的水缸裏,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帶著帶著某種奇妙的韻律。
周書禾聽著聽著,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睡了過去。
醒來的時候天已經亮了,母親不在身邊,床榻她睡過的地方還保持著一點凹陷。周書禾從初醒的茫然中回過神,想到自己都這麽大了還和娘一起睡覺,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高興起來。
二月末,嶺南府遣了知事下各州縣選請秀女,十三到十六歲的女孩子們流水一樣走過去,入選者三日後跟著知事一同前去嶺南府,再交由宮裏派來的人調|教。
等過了縣選,便成了民間戲言的“女秀才”。
這年頭選秀流程仿了科舉,從縣選到府選,最後去京城儲秀院進學,學識字、讀女訓女戒女兒經,學女紅、懂紡編縫繡拚剪染。
德容言工和宮規禮儀輪番灌進女孩們的腦袋,再以律法條例與嚴峻的刑罰來約束——以及恐嚇她們。
如此統一學習,到了第二年末的記名期,這群十五到十七歲的女孩再在官員帶領下一同前往京師,參加由司禮監主持的選閱。
不記名者歸家自行聘嫁,記名者七日後入順貞門由帝後選看。一等為皇帝看中,為嬪妃;二等為皇後看中,為女官;其餘均計入三等,是為宮廷女婢。
周書禾沒什麽懸念就過了縣選,李如嵐也如約給她帶了許多錢財,現錢和珠寶太重不好拿多,便又加了一疊京城錢莊的銀票和幾盒用來打點賞賜的金銀瓜子。
李如嵐本來還想放些自己做的點心醬菜,但周書禾長了個心眼,瞅了瞅這一大摞行李,又叫上要帶著一起走的貼身丫鬟寄月,估摸著供給秀女用的小車裝了這些就裝不下她倆了,非常堅決地把這些吃食又拿了出去。
二月初一一大早,嶺南府的馬車就停到了周府門前。
周書禾作為知縣千金,在同批的三位秀女裏自然是最有身份的,知事挑了最好的一輛車,雖按製式都是同樣大小,裏頭卻墊了軟墊子。
周家洋洋灑灑二十口人來送她,除了病重的祖母和嫁得遠了不好趕來的三姐,就連身懷六甲的二嫂方靜都挺著大肚子立在了門前。
前世送親那會兒好像也是這樣的陣勢。
周書禾沒再多想,俯身拜別家人後轉身上了馬車,複又拉起車簾,最後看了他們一眼。
此去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她心中雖酸楚,但並不為別離所苦。
聚散離合都是緣分,此生若能得了平安、無災厄疾苦,就不必再求團圓了。
作者有話說:
我流選秀,宮女妃嬪一塊兒選,官家小姐和平民百姓也一起選
第6章 為奴
也是二月初一,祁遇帶著刑具自蠶室而出,他不知道與他擦肩而過的,是秀女們馬車揚起的塵埃。
犯人們手腳上帶著三十五斤的木質枷鎖,外麵的肉在行走摩擦中被慢慢磨光,依稀露出裏麵的骨頭,傷口化膿又被磨破,皮肉筋骨都在痛。
祁家老五從小身體不好,讀書時就三天兩頭頭疼腦熱,流放的第三日便撐不下去,老七更是刑後直接就死了了大牢裏。祁遇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被安葬,隻是在夜裏,聽著同行的陌生女犯哭泣掙紮的聲音,緊握住最後一個最小的弟弟的手。
等到南方楊柳新綠的時候,他們終於走到了鎮北關。
這裏是大寧的最北邊,一年中有九個月氣溫都在零度以下,六月能飛雪十月能結霜。囚犯們走到路上就死了一半,省下了份例中的冬衣,算是便宜了活下來的人。
單件棉襖抵禦不了寒風,半路上祁遇把多的襖子給了八弟祁遠穿,到了關外苦寒更甚,又要搬磚石修長城,不分大人孩子的做活。
祁遇也隻是十五歲的半大少年,自己的任務勉強完成,再搭上弟弟做不完的活計,日複一日望不到頭,過得實在煎熬。
祁遠看在眼裏沒說什麽,忍辱活了一路,到關外的第十天卻突然上了吊。
他死的時候身上隻穿單衣,後來祁遇在棚屋裏自己的草床下,發現了弟弟留給他的兩件棉襖。
天太冷,人的五官像是被凍住了似的,他哭不出來,連臉皮都是僵的。
關外的土壤硬得像石頭,做完了一天的活後往往就沒什麽力氣了,翻不動這樣堅實的土地。祁遇隻能每天挖一點,半個多月下來終於挖出了個能埋人的坑,好在天冷屍體也不易腐爛,總歸是讓這孩子入土為安了。
他和幾個同樣被流放過來的奴隸住在一個棚屋裏,祁遠死了之後很快又安了一個人來住,總是這樣的,有人死了就有人來,這間棚屋裏永遠是十個人。
在這裏人失去了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對於上位者來說他們是代表著勞動力的數字,而在這些人自己眼裏,他們也隻是一張張麻木的臉。
到鎮北關的第三個月,監工點了祁遇這一隊人去修繕連崖堡。
北方的匈奴在前任北狄王死後便分崩離析,大寧北境十餘年都沒有經受過像樣的征戰了,連崖又位處關內,算不得邊防要道,許久不曾修繕,而這次他們也不是修城牆堡壘,隻是建一處居所。
靖嘉長公主一案後,太子楚承淵行事愈發小心,卻還是被承平帝找了個禦前失儀的理由,先是被廢,後來又被圈禁,最後遷到連崖囚著。
連崖堡地方偏遠,原本最大的官是個小小百戶,廢太子來後就住在百戶家,和仆婢十幾口人縮進四四方方一個小院。奉旨押送他的禦馬監掌印太監萬平看著可憐,實在不忍,找人建了間看的過去的屋子。
“殿下,您看還需要什麽,奴婢派人準備著。”萬平跟在楚承淵半步後麵,迎一行人進了新居。
萬平是從皇後宮裏出來走到禦前的,楚承淵又是從小養在皇後膝下,這會兒天高皇帝遠,便想讓這位舊主少吃苦頭。
“已經很好了。”楚承淵笑了笑,順著那牆邊的幾點梅花望向嶙峋枯枝。
說是如此,這院子卻到底簡陋,邊關苦寒,花園水榭自是沒有,院中隻種了幾顆常青的樹,牆邊立了幾朵紅梅。
萬平搖頭:“殿下說笑。”
“還有一事。”
楚承淵頓了頓,轉頭行了個禮,萬平忙側過身不敢受,二人彼此客氣推拒了幾個來回後,楚承淵才說了下句。
“我聽聞祁老師的家人也流放至此,若還有人活著,萬掌印,請您帶著他們吧。”
祁蘊之謀反是為扶楚承淵上位,若想救祁家餘孽,他便不能自己帶著那些姓祁的,否則上位者必要疑其用心。
但那些人已受了刑,由宦官帶回宮中便是尋常之事,雖也是為奴,卻不必再受邊關疾苦,又蒙簡在帝心的禦馬監掌印太監照看,也是天大的造化。
萬平沒多猶豫,點了點頭算是應了,又說還有旁的事,道了別便離開宅邸。
楚承淵安頓好家小,拿本書歪在塌上,沒得一陣煩悶。
其實他不是很願意提起祁徽之,盡管他一直很敬重這個人,兩人做師徒時相處得宜,他也願意顧念往昔情分,在有餘力時幫幫祁徽之的家人。
但是……怎麽說呢,他也是在無數次退讓,怨恨這些人不顧自己的意願也要謀反,最終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牽連無數之後,才漸漸明白祁徽之究竟是怎麽想的。
他期待由自己一手交出來的太子登上大位,然後得到一段真正的君臣相得的時光,改革、中興,最後留名青史。
祁徽之比誰都希望楚承淵登基為帝,但與此同時,於這位前太子太師而言,倘若太子當不上皇帝,那便和死了也沒什麽區別。
他不在乎失敗後他們會有多麽慘烈下場,無所謂自己和親族,更無所謂太子本人,他隻在乎若不舉事,太子便當不得皇帝了。
楚承淵正想著事,貼身伺候的小廝踏著腳步聲行至跟前,輕聲喚他。
“殿下,萬掌印手底下的寺人帶了個人過來,說是您要找的人,這會兒要見見他麽?還是直接送到萬掌印那裏去?”
楚承淵從踏上坐起來:“他?就一個人麽?”
“是。說是其他的都死了,隻剩一個叫祁遇的。”
楚承淵沉默片刻,又隱約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想了想,倒的確是聽說過他。
此人雖遠在小小縣城,但如此年輕的舉子,又是朝中大員的族侄,祁遇曾遙遙地入過許多人的耳。
可惜啊……
“傳他進來吧。”
關外的七月,天氣終於溫和了些,祁遇穿著一身灰撲撲的粗麻褂子走進來,屈膝跪地,身子和頭深深地往下伏。
“奴見過殿下,殿下萬安。”
十五歲的少年人正是抽條長高的時候,本就瘦瘦長長的一條,在累經風霜之後更成了嶙峋的枝。
楚承淵本想以同是淪落人的身份勸勸他,讓他去到宮裏安心做個奴婢,畢竟人成了什麽樣就得什麽樣的活著,接受命運,說不準還能活出個滋味來。
可見他像是早就妥協,做著一副標準的奴隸姿態,渾身上下一點不甘心都沒有的樣子,楚承淵又覺得煩悶。
這樣活著又有什麽意思呢?一朝太子被流放圈禁,隻差個貶為庶人了,前途大好的少年郎更是成了豬狗不如的東西。
他歎息一聲,不再多說什麽,隻讓祁遇今後就跟著萬平,又喚了人來帶他收拾一下,也懶得聽奴仆感恩戴德的那一套話,直接叫人下去了。
祁遇被府裏的婢女帶去洗漱,大半年沒正經沐浴過,身上實在不好看,他有些尷尬地多要了盆水,才終於把自己打理幹淨。
庶出的幾個姑娘也就罷了,她隻操著一顆母親的心,教養規矩讓她們立得住就行,隻三姑娘和五姑娘,這兩個從自己肚子裏掉下的肉,做娘親的心裏總有許多舍不得。
她不拘著女兒的規矩,但周書禾還沒從前世糟糕的回憶裏緩過來,喚了聲阿娘後便不太想說話,隻是盯著麵前的一道宮保雞丁筷耕不輟,最後倒是李如嵐自己先開了口。
“小禾,方才你爹同我說了你的事,能告訴我為什麽不想嫁去胡家麽?”
太陽西下,天色近黃昏,勉強下了一日的雪終於穩不住寒涼,已經是小雨的樣子了,周書禾從窗戶往外看,覺得這細細密密的雨絲孱弱得跟霧氣似的。
“我做了一個夢,”她的聲音也霧蒙蒙的,“阿娘,您能信信我麽?”
往事不堪,周書禾已經不想再去怪罪任何一個人,那些對她不好的人其實也糟糕得不夠徹底,天塌下來誰都很痛苦,她隻是不願淪落到那樣的境地。
爛在泥裏的時候,周圍都是蛇蟲鼠蟻,但不是每次都能有那樣的好運遇見一個祁遇的。
她再也不想誰會念了舊情,更不肖祈求著天潢貴胄們是否會偶發憐憫,她隻是希望倘若有一天死於某柄刀下,是因為她自己行差踏錯輸掉了,而不是再一次,成為哪個貴人無意間就能踩死的一隻螞蟻。
周家沒有背景靠山,冤承不到天子近前,那麽她就得走到天子近前,做這個背景靠山。
“隻是因為這個夢麽?”
吃完飯李如嵐沒讓女兒回閨房,而是拉著她,兩個人肩並著肩躺在正屋的床榻上。
方才周書禾隻說朝堂紛爭牽連甚廣,許多達官顯貴也遭了殃,並沒有細提周家這十幾口人的結局,免得無端惹人傷心。
“您不相信麽?”她抬眼望著床梁上陰刻的蘭花,苦笑道,“也確實很奇怪了,一個姑娘家突然說她夢見了未來十多年的天下大勢,像是誌異話本看多了瞎編似的。”
李如嵐聞言翻了個身,麵朝著她認真說:“不是的小禾,阿娘對這些沒有信不信可言。”
“什麽皇帝公主太子王爺,都是天大的人物,阿娘不知道如今的局勢,也不知道你哪裏來的這麽多見識。我隻知道你想要奔更好的前程,不是為求大富大貴,隻是怕守不住我們現在的日子。”
“小禾。”她頓了頓,有些吃力地忍住哽咽,盡量放平語氣溫柔地說,“阿娘是不是沒有保護好你啊,你本來根本不會想著要怕這些的。”
太陽徹底沉了下去,玫瑰色的晚霞掛在天盡頭,熬盡了最後一抹亮色。周書禾躺在床塌裏間,身後的窗欞切開灑在她身上的殘光,割出一道道影子。
她的心尖像是被重物拉扯了,一陣陣泛著酸,隻搖了搖頭說不出話來。
“好了好了,不說這些有的沒的了。”李如嵐伸手抹了淚,很快調整好自己,笑道:“其實你剛說想入宮的時候,我還以為是為了小遇呢。”
“……?!!”
“雖然出了那檔子事,但小遇從來都是個有出息的孩子嘛,混得好了也能去到天子近前、監察百官。你嫁了人困在後宅是真的永別,入了後宮做個宮女女官之類反倒能常相見。你那麽喜歡人家,阿娘都知道,若你一時莽起來……”
“阿娘!”
“好了好了不說了。”李如嵐伸手把女兒的鬢角別到耳後,笑著安撫她,“明日我先和你爹談談,然後去把胡家的事兒了結。你想參加大選便去吧,若是入選了,阿娘給你帶上許多銀子,若是沒入選,回來給你說更好的親事。”
“你決定要做的事阿娘都會幫你的,小禾,你不要怕。”
***
到了晚上,雨突然下得大了起來,雨水順著屋簷落在下方的水缸裏,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帶著帶著某種奇妙的韻律。
周書禾聽著聽著,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睡了過去。
醒來的時候天已經亮了,母親不在身邊,床榻她睡過的地方還保持著一點凹陷。周書禾從初醒的茫然中回過神,想到自己都這麽大了還和娘一起睡覺,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高興起來。
二月末,嶺南府遣了知事下各州縣選請秀女,十三到十六歲的女孩子們流水一樣走過去,入選者三日後跟著知事一同前去嶺南府,再交由宮裏派來的人調|教。
等過了縣選,便成了民間戲言的“女秀才”。
這年頭選秀流程仿了科舉,從縣選到府選,最後去京城儲秀院進學,學識字、讀女訓女戒女兒經,學女紅、懂紡編縫繡拚剪染。
德容言工和宮規禮儀輪番灌進女孩們的腦袋,再以律法條例與嚴峻的刑罰來約束——以及恐嚇她們。
如此統一學習,到了第二年末的記名期,這群十五到十七歲的女孩再在官員帶領下一同前往京師,參加由司禮監主持的選閱。
不記名者歸家自行聘嫁,記名者七日後入順貞門由帝後選看。一等為皇帝看中,為嬪妃;二等為皇後看中,為女官;其餘均計入三等,是為宮廷女婢。
周書禾沒什麽懸念就過了縣選,李如嵐也如約給她帶了許多錢財,現錢和珠寶太重不好拿多,便又加了一疊京城錢莊的銀票和幾盒用來打點賞賜的金銀瓜子。
李如嵐本來還想放些自己做的點心醬菜,但周書禾長了個心眼,瞅了瞅這一大摞行李,又叫上要帶著一起走的貼身丫鬟寄月,估摸著供給秀女用的小車裝了這些就裝不下她倆了,非常堅決地把這些吃食又拿了出去。
二月初一一大早,嶺南府的馬車就停到了周府門前。
周書禾作為知縣千金,在同批的三位秀女裏自然是最有身份的,知事挑了最好的一輛車,雖按製式都是同樣大小,裏頭卻墊了軟墊子。
周家洋洋灑灑二十口人來送她,除了病重的祖母和嫁得遠了不好趕來的三姐,就連身懷六甲的二嫂方靜都挺著大肚子立在了門前。
前世送親那會兒好像也是這樣的陣勢。
周書禾沒再多想,俯身拜別家人後轉身上了馬車,複又拉起車簾,最後看了他們一眼。
此去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她心中雖酸楚,但並不為別離所苦。
聚散離合都是緣分,此生若能得了平安、無災厄疾苦,就不必再求團圓了。
作者有話說:
我流選秀,宮女妃嬪一塊兒選,官家小姐和平民百姓也一起選
第6章 為奴
也是二月初一,祁遇帶著刑具自蠶室而出,他不知道與他擦肩而過的,是秀女們馬車揚起的塵埃。
犯人們手腳上帶著三十五斤的木質枷鎖,外麵的肉在行走摩擦中被慢慢磨光,依稀露出裏麵的骨頭,傷口化膿又被磨破,皮肉筋骨都在痛。
祁家老五從小身體不好,讀書時就三天兩頭頭疼腦熱,流放的第三日便撐不下去,老七更是刑後直接就死了了大牢裏。祁遇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被安葬,隻是在夜裏,聽著同行的陌生女犯哭泣掙紮的聲音,緊握住最後一個最小的弟弟的手。
等到南方楊柳新綠的時候,他們終於走到了鎮北關。
這裏是大寧的最北邊,一年中有九個月氣溫都在零度以下,六月能飛雪十月能結霜。囚犯們走到路上就死了一半,省下了份例中的冬衣,算是便宜了活下來的人。
單件棉襖抵禦不了寒風,半路上祁遇把多的襖子給了八弟祁遠穿,到了關外苦寒更甚,又要搬磚石修長城,不分大人孩子的做活。
祁遇也隻是十五歲的半大少年,自己的任務勉強完成,再搭上弟弟做不完的活計,日複一日望不到頭,過得實在煎熬。
祁遠看在眼裏沒說什麽,忍辱活了一路,到關外的第十天卻突然上了吊。
他死的時候身上隻穿單衣,後來祁遇在棚屋裏自己的草床下,發現了弟弟留給他的兩件棉襖。
天太冷,人的五官像是被凍住了似的,他哭不出來,連臉皮都是僵的。
關外的土壤硬得像石頭,做完了一天的活後往往就沒什麽力氣了,翻不動這樣堅實的土地。祁遇隻能每天挖一點,半個多月下來終於挖出了個能埋人的坑,好在天冷屍體也不易腐爛,總歸是讓這孩子入土為安了。
他和幾個同樣被流放過來的奴隸住在一個棚屋裏,祁遠死了之後很快又安了一個人來住,總是這樣的,有人死了就有人來,這間棚屋裏永遠是十個人。
在這裏人失去了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對於上位者來說他們是代表著勞動力的數字,而在這些人自己眼裏,他們也隻是一張張麻木的臉。
到鎮北關的第三個月,監工點了祁遇這一隊人去修繕連崖堡。
北方的匈奴在前任北狄王死後便分崩離析,大寧北境十餘年都沒有經受過像樣的征戰了,連崖又位處關內,算不得邊防要道,許久不曾修繕,而這次他們也不是修城牆堡壘,隻是建一處居所。
靖嘉長公主一案後,太子楚承淵行事愈發小心,卻還是被承平帝找了個禦前失儀的理由,先是被廢,後來又被圈禁,最後遷到連崖囚著。
連崖堡地方偏遠,原本最大的官是個小小百戶,廢太子來後就住在百戶家,和仆婢十幾口人縮進四四方方一個小院。奉旨押送他的禦馬監掌印太監萬平看著可憐,實在不忍,找人建了間看的過去的屋子。
“殿下,您看還需要什麽,奴婢派人準備著。”萬平跟在楚承淵半步後麵,迎一行人進了新居。
萬平是從皇後宮裏出來走到禦前的,楚承淵又是從小養在皇後膝下,這會兒天高皇帝遠,便想讓這位舊主少吃苦頭。
“已經很好了。”楚承淵笑了笑,順著那牆邊的幾點梅花望向嶙峋枯枝。
說是如此,這院子卻到底簡陋,邊關苦寒,花園水榭自是沒有,院中隻種了幾顆常青的樹,牆邊立了幾朵紅梅。
萬平搖頭:“殿下說笑。”
“還有一事。”
楚承淵頓了頓,轉頭行了個禮,萬平忙側過身不敢受,二人彼此客氣推拒了幾個來回後,楚承淵才說了下句。
“我聽聞祁老師的家人也流放至此,若還有人活著,萬掌印,請您帶著他們吧。”
祁蘊之謀反是為扶楚承淵上位,若想救祁家餘孽,他便不能自己帶著那些姓祁的,否則上位者必要疑其用心。
但那些人已受了刑,由宦官帶回宮中便是尋常之事,雖也是為奴,卻不必再受邊關疾苦,又蒙簡在帝心的禦馬監掌印太監照看,也是天大的造化。
萬平沒多猶豫,點了點頭算是應了,又說還有旁的事,道了別便離開宅邸。
楚承淵安頓好家小,拿本書歪在塌上,沒得一陣煩悶。
其實他不是很願意提起祁徽之,盡管他一直很敬重這個人,兩人做師徒時相處得宜,他也願意顧念往昔情分,在有餘力時幫幫祁徽之的家人。
但是……怎麽說呢,他也是在無數次退讓,怨恨這些人不顧自己的意願也要謀反,最終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牽連無數之後,才漸漸明白祁徽之究竟是怎麽想的。
他期待由自己一手交出來的太子登上大位,然後得到一段真正的君臣相得的時光,改革、中興,最後留名青史。
祁徽之比誰都希望楚承淵登基為帝,但與此同時,於這位前太子太師而言,倘若太子當不上皇帝,那便和死了也沒什麽區別。
他不在乎失敗後他們會有多麽慘烈下場,無所謂自己和親族,更無所謂太子本人,他隻在乎若不舉事,太子便當不得皇帝了。
楚承淵正想著事,貼身伺候的小廝踏著腳步聲行至跟前,輕聲喚他。
“殿下,萬掌印手底下的寺人帶了個人過來,說是您要找的人,這會兒要見見他麽?還是直接送到萬掌印那裏去?”
楚承淵從踏上坐起來:“他?就一個人麽?”
“是。說是其他的都死了,隻剩一個叫祁遇的。”
楚承淵沉默片刻,又隱約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想了想,倒的確是聽說過他。
此人雖遠在小小縣城,但如此年輕的舉子,又是朝中大員的族侄,祁遇曾遙遙地入過許多人的耳。
可惜啊……
“傳他進來吧。”
關外的七月,天氣終於溫和了些,祁遇穿著一身灰撲撲的粗麻褂子走進來,屈膝跪地,身子和頭深深地往下伏。
“奴見過殿下,殿下萬安。”
十五歲的少年人正是抽條長高的時候,本就瘦瘦長長的一條,在累經風霜之後更成了嶙峋的枝。
楚承淵本想以同是淪落人的身份勸勸他,讓他去到宮裏安心做個奴婢,畢竟人成了什麽樣就得什麽樣的活著,接受命運,說不準還能活出個滋味來。
可見他像是早就妥協,做著一副標準的奴隸姿態,渾身上下一點不甘心都沒有的樣子,楚承淵又覺得煩悶。
這樣活著又有什麽意思呢?一朝太子被流放圈禁,隻差個貶為庶人了,前途大好的少年郎更是成了豬狗不如的東西。
他歎息一聲,不再多說什麽,隻讓祁遇今後就跟著萬平,又喚了人來帶他收拾一下,也懶得聽奴仆感恩戴德的那一套話,直接叫人下去了。
祁遇被府裏的婢女帶去洗漱,大半年沒正經沐浴過,身上實在不好看,他有些尷尬地多要了盆水,才終於把自己打理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