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抽卡後郡王是基建狂魔 作者:十二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事?說來聽聽。”宣瑾瑜問道。
“這事兒還得從那妝霞紗說。自打長都郡城辦完慈善拍賣會後, 有幾個商人也不知道從什麽門路, 打聽到了是南滄縣出產, 便托了關係找上了縣廷府, 想買賣這妝霞紗,我琢磨著這事兒還得王爺來定,就一直拖著沒有回話。”宋冬說道。
宣瑾瑜聞言驚訝起來,當時慈善拍賣會的時候,並未公布這妝霞紗是南滄縣出產,知情人也就幾個,沒想到這消息還能流傳出去?可轉念一想,也在意料之中,妝霞紗在拍賣會上天價成交,那些豪商如何不心動?若是有心打聽,想來也能找出門路,探聽到這妝霞紗是南滄縣出產。
“想要買這妝霞紗的,有幾家生意人?”宣瑾瑜說。
“回王爺話,有三家商行,一家是來自都城的元隆商行,一家是豐永郡的永康商行,還有一家就是長都郡城的如意坊了。”宋冬說道。
宋冬又開始講這幾家商行的背景,豐永郡本就出產蠶絲,帛錦聞名軒國,而永康商行就是豐永郡最有名的一家布料行。都城的元隆商行做的是金玉珠寶買賣,在都城裏也算是數一數二,隻這些年才剛剛開始做布料生意。至於如意坊,跟郡王府下屬的作坊也打了多次交道,無需贅言。
宣瑾瑜打算把妝霞紗當做南滄縣的高奢商品來運營,自然不會輕易大批量售賣,這樣隻會跌了妝霞紗的身價。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南滄縣出人在軒國各郡開直屬店鋪,專門售賣妝霞紗,可此時交通不便,各郡商行也有自己的門道,很難經營全國性的大品牌,因此,宣瑾瑜隻能精挑細選渠道商,再控製妝霞紗出產的數量,畢竟物以稀為貴,如此才能把妝霞紗當做奢侈品經營起來。
宣瑾瑜本來想著,等回到南滄縣再來細選一些商行合作,沒想到這拍賣會上打出了名氣,她還沒向這些大商人遞出消息,就已經有人跑來南滄縣等著進貨了。
若說道商業談判,整個王府最擅長的當然是大管家福順。宣瑾瑜叫來福順,給他說明始末,便讓他和宋冬一起,先和這幾個商行談談。
福順領了王爺命令,自是用心操辦。自打王府下麵的作坊越來越掙錢,王爺又素來慷慨,漲月俸,發賞錢,時不時地發糧發物說是什麽工作“福利”,福順家的日子是越過越好。
福順明白,小郡王是有大本事的貴人,隻要能把王爺交代的差事辦好,有郡王爺看重,自己一家老小的日子就不用愁,做事越發勤勉用心。
接了王爺的命令,福順又特地去了一趟宋縣丞家,跟宋縣丞商量了一番,而宋冬也知道福順是王府管家,世代受王府信重,因此也不會怠慢。二人有商有量,很快就把這事兒如何操辦定了下來。
郡王府在城外的莊子,今日裏擺開了一桌宴席,宴請的是豐永郡永康商行的管事曹鬱,宋冬做中間人,先介紹曹鬱和福順認識,又點明王府讓福順來安排這妝霞紗的買賣。
曹鬱八字胡,麵目幹瘦,是永康商行大東家的侄兒,這次得了叔叔的吩咐,來南滄縣買這妝霞紗,本來心中就不太高興,這南滄縣偏僻閉塞,哪有豐永郡城好玩?可他不敢忤逆叔叔,甚至不敢把心中的不滿表現出來,隻滿臉堆笑,拍胸脯在叔叔麵前保證一定辦妥,轉身卻陰著臉出門。
一路車馬顛簸,曹鬱來到南滄縣後,托了關係見著這小縣縣丞,本以為等上數日,說不定還可以見著郡王爺。雖說誠郡王這一支沒落了,可到底也還有個郡王爵位不是?結果等來的卻隻是縣丞和王府管家,曹鬱頓時深感失望。豐永郡遠比長都郡富庶,曹家也和豐永郡郡守沾親帶故,因此曹鬱在豐永郡是誰都會給兩分薄麵,他輕狂慣了,沒想到招待自己的會是一個沒落王府的管家。
曹鬱心裏失望,可麵上隱而不發,還是滿臉含笑,但說話間卻帶些陰陽怪氣的調子。他不知道,宋冬和福順見過多少人,如何看不出來?隻兩人裝沒看見,還是原樣談事情罷了。
酒過三巡,曹鬱遲遲不說到妝霞紗的事情,福順隻好自己挑明話題:“聽說曹管事想要購買妝霞紗?不如細說說?”
曹鬱一聽福順開口,這才說到:“福管家也知道,我們曹家做的是布料買賣,來往的也都是達官貴人,若是賣這名貴布料,便是整個軒國都數得上名氣。正想問府上妝霞紗產量多少,打算如何售賣呢?”
曹鬱這話一說,福順立馬就有些不悅。妝霞紗的價值,隻要不是瞎子便看得出來,這曹鬱隻滿口吹噓自家布料行的名聲,暗示曹家有達官貴人這些大主顧,便想要輕巧吃下所有妝霞紗?是不是接下來就打算壓價了?
福順做事老道,便是心裏不悅,麵上還是一團和氣,若這點忍耐功夫沒有,他這麽多年王府管家簡直白做。他當然不會先出價,隻問道:“曹管事覺得,這妝霞紗值價幾何?”
曹鬱嘿嘿一笑,說:“永豐郡最好的流雲金帛,是軒國有名的錦帛,也曾進過皇宮當貢品,一匹造價十兩黃金。這妝霞紗織工簡單,染料雖有些特別,但都城也不時興紅色,我看十兩黃金一匹,就算是高價了。不過福順管家放心,南滄縣出產多少,我們曹家便收多少!”
這妝霞紗拍賣時可是賣出了二百兩黃金的天價!雖說拍賣會時是第一批小批量售賣,又是在拍賣會這種特殊場合,眼下卻是大宗買賣,但也沒有說十兩黃金的低價!何況這流雲金帛乃是曹家自家作坊出產,當然成本也許就是十兩黃金,但這曹家賣給其他商行,難道也就十兩黃金一匹?
福順心中大怒,合著你妄想低價收購,懷疑這曹鬱是不是有什麽癡呆頑症,否則好好的人怎麽就說出這種夢話來?想要低價一口吃下所有妝霞紗,還厚顏無恥覺得是自己幫忙了?
他和宋冬對視一眼,兩人都有默契——這等沒有誠意的商行,還是篩選出去吧!當即福順和宋冬也不再和曹鬱正經商談,隻敷衍著和曹鬱說話,速戰速決,幹脆利落把曹鬱送走。
第二日中午,還是在郡王府的莊子裏,原樣擺了一桌宴席,這次宴請的商人卻換成了都城元隆商行的東家,韓漢清。
韓漢清是個四十多歲的精壯漢子,闊圓麵膛,洪亮嗓門,進門便先誇讚起了這莊子山清水秀,是個難得的遊玩地方。等見得宴席,韓漢清又說來南滄縣見到了諸多美食,把他人都吃胖了。
雖說知道這韓東家說的是客套話,可伸手不打笑臉人,聽見韓漢清誇讚,福順和宋冬的笑容也不免真誠幾分。
照例是宋冬介紹福順和韓漢青認識,賓客入座吃席。等宴席正酣,韓漢清說道:“福管家,貴府出產的這妝霞紗,韓某愛不釋手,家中在都城也做些布料買賣,琢磨著想要購買一批到都城售賣,也不知道行也不行?”
成,這倒是個明理的,有談事的誠意。福順和宋冬自然知曉,這韓漢清就是在拍賣會山天價買下五匹紅紗的闊商,因此,雖說韓漢清是珠寶行發家,但福順和宋冬也有意將這妝霞紗賣於他。
福順當即笑著說:“這開起門來做生意,哪有不行的道理?我們府上造了這妝霞紗,自然在找這售賣的門路。就是不知道韓老板打算如何經營?”
韓漢青聽見這個問法,卻是不慌不忙說:“福管家,韓某在都城,最擅長珠寶買賣。福管家可知,我們做珠寶行的,如何買賣珍珠?”
韓漢青這話說得有意思,福順聞言倒是升起興趣來:“福某還真不懂珍珠買賣,還請韓東家解惑。”
“韓某每年都會去幾趟南海收珍珠,有時候珍珠好些,有時候珍珠差些,一年到頭,也不過能配出兩三條大小均勻、光亮渾圓的珠串來。可做得久了,也會遇上豐年,出產珍珠甚多,能配出六七條珠串來。可珠串有多的,店裏也決計不能多賣,照樣隻賣兩三串,剩下的一定壓到明年慢慢出貨。隻因物以稀為貴,若是多了,這南珠串也就不值錢了。”韓漢青娓娓道來,末了又說:“這妝霞紗的經營,也是一個道理。若是誰都可以買,可以買的人隨時來都有,這妝霞紗就跌價了。”
福順和宋冬對視一眼,目露驚詫:這分明和郡王爺說的經營之道大同小異。
福順便開口說:“那若是韓老板有了這妝霞紗,又打算怎麽辦呢?”
韓漢青卻是胸有成竹,說:“都城裏眼下最昂貴的是流雲金帛,我已經讓夥計打聽過,一年售賣五百匹,我看,這妝霞紗一年售賣之數大可以按照這個來。韓某在都城開的布料鋪麵,也時常有珠寶行的老主顧去照顧生意,因此有錢主顧是不愁的,就差壓軸的好料子。等韓某回去,這些珠寶行的老主顧自然可以選購妝霞紗,而新客人,需要在店裏買上一些東西,花去幾千兩銀子,才能夠格買這妝霞紗。”
這是個好法子。韓漢青的珠寶店是都城有名的老字號,他的這些老主顧自然也是非富即貴,在這批老顧客裏先出售妝霞紗,無形之中就把妝霞紗的奢華名氣捧了出來,而店裏的新顧客若是沒有花費一定銀錢,那根本摸都摸不著妝霞紗,這樣一來,按照都城人性喜奢華的性子,一番操作下來,妝霞紗說不定,也就成了軒國第一名紗!
看來這韓老板,在經商一道甚為老辣。福順這下才露出真誠的笑容,又和韓漢青商量了諸多細節,宋冬也提出一些問題,韓漢青都一一解答。
送走韓漢青,二人就去找宣瑾瑜,把這兩次宴請的始末說了個清楚。
宣瑾瑜聽完,說道:“聽你二人這麽說,那豐永郡永康商行的曹鬱一心壓價,還想著一口吃下所有妝霞紗?”
“正是如此。”福順和宋冬說道。
那這沒什麽好糾結的,宣瑾瑜當即決定:“既是這樣,曹家不用考慮,就選這都城的元隆商行吧。這韓漢青雖說主做珠寶,布料行是他剛開始的新買賣,但反過來看,他也會對妝霞紗更加上心,又是之前拍賣會重金買過的大主顧。且再跟他談談這妝霞紗的分成,若談妥,那就把妝霞紗賣給他。”
這就是宣瑾瑜的打算。她不打算把妝霞紗直接賣掉,而是打算先以分成製來談,等妝霞紗的市價後續穩定,郡王府摸清楚布料買賣的行情後,再按單價售賣。
領了郡王爺命令,福順又和韓漢青談了數次,最後敲定下來五五分成,不過妝霞紗在都城隻和元隆商行合作。按時下經商的規矩,韓漢青隻占五成,實際利潤偏少,但韓漢青在長都郡的見聞,以及他來到南滄縣所目睹的情狀,讓他願意與誠郡王府交好,便是讓出幾分利潤也無妨。而且韓漢青經商多年,眼光毒辣,他總覺得這妝霞紗也許能把自家商行帶到巔峰,五五分成是他賺了也說不定。
而如意坊這邊,和福順合作了多次。福順單獨和如意坊的東家何明談了幾次,售賣銀錢也一律五五分成,不過妝霞紗在整個長都郡隻和如意坊合作。何明對這合作條件也十分滿意,賣這種奢華珍品,最忌諱的就是出產作坊四處供貨,隻要能在長都郡城獨家經營,即使五五分成,何明也能賺出不少來。
豐永郡永康商行的曹鬱則是如遭晴天霹靂,他萬萬沒想到,視若囊中之物的妝霞紗竟然就這麽飛了!他本來對這個買賣十拿九穩,畢竟自家商行做了這麽多年的布料買賣,來經手這妝霞紗最能賣出價,該是最好的合作商行才對!沒想到這福順卻有眼不識金鑲玉,竟然把曹家拒絕了!那天麵上笑嗬嗬,實際全是在敷衍他!
曹鬱憋著一肚子火回到豐永郡,添油加醋告訴叔叔,本以為叔叔會想辦法幫他出氣,那王府管家狗眼看人低,傷的不也是曹家的麵子嗎?萬萬沒想到,自己卻被叔叔劈頭蓋臉罵了一頓!
永康商行的大東家,曹鬱叔叔又是悔又是氣,他也知道自家侄兒沒什麽本事,愛耍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不過是仗著曹家的聲名做事,還有些飄飄然。隻是到底是自己看著長大的親侄子,有心想要扶一把,才讓他去談這妝霞紗的買賣。
結果到底還是爛泥扶不上牆,曹鬱叔叔對曹鬱是徹底失望,後麵直接把他調到了家族裏不重要的事務上,徹底不聞不問。
作者有話說:
今天的更新來啦~今晚十點,紅包開獎,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37章 水泥路
妝霞紗的買賣就這樣談妥。
至此, 宣瑾瑜才找了個空兒,叫來管紡織作坊的蘇嬤嬤, 問起古靈如何。
蘇嬤嬤這段時間管著紡織作坊, 對手底下這些人也是一清二楚。“照奴婢看,古靈姑娘聰慧伶俐,做事勤勉負責, 作坊裏的織女們對她也信服。”
這便是誇讚的意思了。宣瑾瑜若有所思,問:“那嬤嬤覺著, 若是之後古靈接你的差, 來管理這紡織作坊, 可行否?”
“這有什麽不行的?古靈姑娘年輕又有見識,比我這後宅裏的老婆子倒是更合適。”蘇嬤嬤笑著說。她去管這紡織作坊時, 郡王太妃就也說過,她隻是代管,蘇嬤嬤年紀也大了,無兒無女, 也樂得跟在郡王太妃身邊做點清閑差事,因此也時常留心手下的織女, 看有沒有合適的苗子。她也覺得古靈最為適合。
聽得蘇嬤嬤這樣一說, 宣瑾瑜也就有了盤算。她著人喚來古靈。
古淼是跟著宣瑾瑜一起從長都郡城回到的南滄縣。因此, 古靈早就得知,郡王爺回了南滄縣。
聽說郡王爺召見, 古靈也約莫猜到幾分,依命來到王府。
“這次長都郡城的慈善拍賣會, 想來古靈姑娘也有所耳聞, 你紡織出來的這妝霞紗立了大功, 自然該賞。你可想好, 要何賞賜?”宣瑾瑜問道。
“回郡王爺話,聽聞這妝霞紗所賣銀錢盡皆捐給了長都郡城賑災,古靈隻願為長都水災略盡綿薄之力,不敢居功。”古靈畢恭畢敬回答,言辭誠懇,這也是她真心所願。
雖聽得古靈這麽說,宣瑾瑜自是不會就把賞賜收回,她說道:“既然如此,你就先跟著蘇嬤嬤,做這紡織作坊的副管事,學著經營買賣,管理織品。這妝霞紗也由你單獨帶一組織女來織造。別的金銀賞賜,到時候也自有人送到你家。”
古靈一聽,連忙說道:“還有一件事要稟告王爺。”
“什麽事?你說吧。”宣瑾瑜問。
古靈便把邊小娟如何與自己一起栽種仙人掌,一起染線的事情說了個清楚,又說:“小娟之功不再我之下,還望郡王爺同賞。”
“原來是這麽回事。”宣瑾瑜琢磨著,說:“那就讓邊小娟也在紡織作坊裏領個差事,具體做什麽,你和蘇嬤嬤去商量。王府賞賜的金銀,也自然會有她一份。”
古靈聞言大喜,心裏最後一塊大石落地,當即歡歡喜喜謝恩,這才告退。
走出郡王府,古靈隻覺得雀躍歡喜。織繡一職事關重大,皇城裏專有織造監,統領天下織造一事,一些以織造出名的郡縣也有織官。雖然眼下紡織作坊體量還小,但等日後做大,這紡織作坊的管事說不得也會領個縣廷府的官差!
一直以來,古靈便夢想和哥哥一樣,做個書吏,可不知道為何,她現在卻隱隱有個感覺,說不得,自己以後的成就,能更高?
想什麽呢?古靈啞然失笑,搖搖頭,把腦子裏的幻想拋開,她迫不及待地去找邊小娟分享這個好消息。
自打妝霞紗拍賣出天價以後,宋冬就火速在打虎山腳的工業區圈出一塊地方,給古靈作為胭脂蟲的孵養地。絲線一律在此處染織好後,再送到紡織作坊加工。宋冬又讓獄掾林齊派出一隊人馬,日夜巡邏。他一琢磨,幹脆對徐福的水泥燒製區也一並從嚴管理。
在王府休養了兩日,宣瑾瑜也來到工業區,看了看宋冬的安排,她也覺得妥當。要緊的是把配方和生產地管控起來,避免被不懷好意的人偷竊。生產出來的水泥、絲線挪去其他地方使用,也不怕泄露機密。
不過宣瑾瑜又加了一條命令:找了個會寫字的人,每日登記來往人士的姓名和時辰,並在姓名後按手印。
既然來了工業區,宣瑾瑜也就把徐福叫過來,問起了水泥路的修建情況。
“再有四五日,這水泥路就能完工了。”徐福一臉羞愧:“小道有負郡王爺厚望,萬死難辭其咎!”說完,他就要行跪拜大禮來告罪。
宣瑾瑜一擺手,製止了他的行為:“好端端的,不至於這樣。”她又說:“這事兒也不能賴你,中間長都郡城的疫情嚴重,調走了不少生石灰過去,你這兒沒了材料,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徐福聞言,這才鬆了一口氣。宣瑾瑜在長都郡城足足待了一個多月,水泥路卻還沒修好,不是因為徐福督工不力,而是一多半的生石灰都送往了長都郡城。雖說如此,可徐福還是提心吊膽,擔心郡王爺怪罪。好在郡王爺還是體恤下屬,並不是無故遷怒之輩。
“若是現在全力產出,修好這條水泥路還需要多久?”宣瑾瑜問道。
“如今水泥已經燒製得差不多,鋪設道路還需四五日。不過水泥路修好後還需養護七日,算下來,要半個月後才能動工。”徐福答道。
宣瑾瑜點點頭。那日她從長都郡城回來,已經注意到,從長都郡城到南滄縣,大半段路已經修成了水泥道。走在水泥路麵上,少去許多顛簸。平日裏顧忌著道路不平,宣瑾瑜騎術又普通,怕不小心硌著石頭折了赤焰的馬蹄,宣瑾瑜也不敢放開讓赤焰奔跑,但在光滑平整的水泥路上,便少了許多拘束。放開讓赤焰奔跑後,宣瑾瑜估摸著,騎馬怕是有平時兩倍速度。
宣瑾瑜說道:“長都郡守那兒我已經通過氣,等你修到郡城處,就可以持我手令找郡廷府要人,到時候長都郡城門前二十裏路,由郡廷府出人看護七日,調令百姓改道。七日後,水泥路就開始使用。”
徐福聞言,隻覺得最後一個擔憂也煙消雲散。靠近南滄縣城處的水泥路,自有縣廷府一路看護,可等靠近長都郡城,又如何是好?既然郡王已經安排打通了關節,徐福就隻用依令行事。
沒了後顧之憂,徐福帶著手下人埋頭苦幹,就這樣,一條寬闊平直的水泥大道終於在南滄縣和長都郡城之間成形。
為了養護水泥道路,水泥路麵上都鋪滿了曬幹的麥稈,今日便是養護完成的日子,上麵的麥稈悉數揭去,露出了底下的水泥路真容。
於是,長都郡出城的百姓們驚訝地發現,郡城外麵,出現了一條蜿蜒不絕、好似看不見盡頭的寬敞道路!
這道路聽說是用那種砌屋子的新材料水泥製成,表麵就好似精細打磨的石料一般光滑。以後就算下雨,這道路也不會泥濘難行。不僅如此,整個路麵足有兩丈多寬,可供郡城最豪闊的馬車兩輛並行,旁邊都還能走上幾個行人!
長都郡的百姓們走在水泥路上,隻覺得腳底板輕飄飄的,沒了那些惱人硌腳的石子,竟還覺得不習慣起來!真是苦慣了,都享不了福!郡城百姓互相取笑著,索性相約去南滄縣看看。
反正兩城就隔著一百來裏,現在又有這麽好的路,走上幾個時辰,不就到了嗎?聽說南滄縣有不少新鮮玩意兒呢!再說了,兩城相距不遠,誰家在南滄縣沒有幾個老親戚?正好走動走動。交通不便的年代,走個一百裏路,又是這麽平整的寬敞大道,大家不覺得這算什麽辛苦。
隨著水泥路修通,南滄縣城迎來了許多從長都郡城來的客人。在這些好奇前來的郡城百姓中,自然也夾雜著一些嗅見機遇的敏銳商人。
汪為家裏做的是牛羊買賣,這可是個精細活兒,草料如何拌,怎麽配zhong,怎麽接生養小犢子,都有大學問。汪為家祖祖輩輩都做這個,對養牛羊的門道一清二楚。
可是自打長都郡城水災之後,糧食金貴,就連平日裏沒人吃的野菜、野草也稀少進來,山上的樹皮,草根也被不少人扒走喂自家牲畜。眼看著飼料越來越少,自家牛羊越來越瘦,汪為急得嘴上起了一串大燎泡。他有心想出手一批家裏的牲畜,可一時半會兒也找不著這麽多大主顧。
聽說南滄縣城修了一條新路,汪為過去一看,腦中靈光一閃,有了這條水泥路,把自家牛羊趕到南滄縣去,好像也不算麻煩?不如去那南滄縣看看,有沒有人買牛羊?
抱著有沒有棗先打它一杆子的心情,汪為帶著兩個兒子,趕著牛羊往南滄縣而去。天邊剛有一絲兒亮光,他們就從家中出發,緊趕慢趕的,過了響午,父子三人就組到了南滄縣的門口。
到得南滄縣,三人一愣,隻見縣城外竟然已經有了一片集市!原來這段時間從長都郡城過來的人著實不少,也有一些小商小販,拿擔子挑了些南滄縣沒有的東西,過來做生意。於是,在南滄縣城門口,很快形成了一片集市。
守城門的衙役攔住了他們。汪為惴惴不安,可是要收過橋費了?他心裏叫苦,可別一天沒賺到錢,先要倒貼錢!
衙役卻不管那麽多,先是問了他們一家三口的名姓,從何處來,這才問道:“你們帶這牛羊,可是要販賣?”
“這事兒還得從那妝霞紗說。自打長都郡城辦完慈善拍賣會後, 有幾個商人也不知道從什麽門路, 打聽到了是南滄縣出產, 便托了關係找上了縣廷府, 想買賣這妝霞紗,我琢磨著這事兒還得王爺來定,就一直拖著沒有回話。”宋冬說道。
宣瑾瑜聞言驚訝起來,當時慈善拍賣會的時候,並未公布這妝霞紗是南滄縣出產,知情人也就幾個,沒想到這消息還能流傳出去?可轉念一想,也在意料之中,妝霞紗在拍賣會上天價成交,那些豪商如何不心動?若是有心打聽,想來也能找出門路,探聽到這妝霞紗是南滄縣出產。
“想要買這妝霞紗的,有幾家生意人?”宣瑾瑜說。
“回王爺話,有三家商行,一家是來自都城的元隆商行,一家是豐永郡的永康商行,還有一家就是長都郡城的如意坊了。”宋冬說道。
宋冬又開始講這幾家商行的背景,豐永郡本就出產蠶絲,帛錦聞名軒國,而永康商行就是豐永郡最有名的一家布料行。都城的元隆商行做的是金玉珠寶買賣,在都城裏也算是數一數二,隻這些年才剛剛開始做布料生意。至於如意坊,跟郡王府下屬的作坊也打了多次交道,無需贅言。
宣瑾瑜打算把妝霞紗當做南滄縣的高奢商品來運營,自然不會輕易大批量售賣,這樣隻會跌了妝霞紗的身價。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南滄縣出人在軒國各郡開直屬店鋪,專門售賣妝霞紗,可此時交通不便,各郡商行也有自己的門道,很難經營全國性的大品牌,因此,宣瑾瑜隻能精挑細選渠道商,再控製妝霞紗出產的數量,畢竟物以稀為貴,如此才能把妝霞紗當做奢侈品經營起來。
宣瑾瑜本來想著,等回到南滄縣再來細選一些商行合作,沒想到這拍賣會上打出了名氣,她還沒向這些大商人遞出消息,就已經有人跑來南滄縣等著進貨了。
若說道商業談判,整個王府最擅長的當然是大管家福順。宣瑾瑜叫來福順,給他說明始末,便讓他和宋冬一起,先和這幾個商行談談。
福順領了王爺命令,自是用心操辦。自打王府下麵的作坊越來越掙錢,王爺又素來慷慨,漲月俸,發賞錢,時不時地發糧發物說是什麽工作“福利”,福順家的日子是越過越好。
福順明白,小郡王是有大本事的貴人,隻要能把王爺交代的差事辦好,有郡王爺看重,自己一家老小的日子就不用愁,做事越發勤勉用心。
接了王爺的命令,福順又特地去了一趟宋縣丞家,跟宋縣丞商量了一番,而宋冬也知道福順是王府管家,世代受王府信重,因此也不會怠慢。二人有商有量,很快就把這事兒如何操辦定了下來。
郡王府在城外的莊子,今日裏擺開了一桌宴席,宴請的是豐永郡永康商行的管事曹鬱,宋冬做中間人,先介紹曹鬱和福順認識,又點明王府讓福順來安排這妝霞紗的買賣。
曹鬱八字胡,麵目幹瘦,是永康商行大東家的侄兒,這次得了叔叔的吩咐,來南滄縣買這妝霞紗,本來心中就不太高興,這南滄縣偏僻閉塞,哪有豐永郡城好玩?可他不敢忤逆叔叔,甚至不敢把心中的不滿表現出來,隻滿臉堆笑,拍胸脯在叔叔麵前保證一定辦妥,轉身卻陰著臉出門。
一路車馬顛簸,曹鬱來到南滄縣後,托了關係見著這小縣縣丞,本以為等上數日,說不定還可以見著郡王爺。雖說誠郡王這一支沒落了,可到底也還有個郡王爵位不是?結果等來的卻隻是縣丞和王府管家,曹鬱頓時深感失望。豐永郡遠比長都郡富庶,曹家也和豐永郡郡守沾親帶故,因此曹鬱在豐永郡是誰都會給兩分薄麵,他輕狂慣了,沒想到招待自己的會是一個沒落王府的管家。
曹鬱心裏失望,可麵上隱而不發,還是滿臉含笑,但說話間卻帶些陰陽怪氣的調子。他不知道,宋冬和福順見過多少人,如何看不出來?隻兩人裝沒看見,還是原樣談事情罷了。
酒過三巡,曹鬱遲遲不說到妝霞紗的事情,福順隻好自己挑明話題:“聽說曹管事想要購買妝霞紗?不如細說說?”
曹鬱一聽福順開口,這才說到:“福管家也知道,我們曹家做的是布料買賣,來往的也都是達官貴人,若是賣這名貴布料,便是整個軒國都數得上名氣。正想問府上妝霞紗產量多少,打算如何售賣呢?”
曹鬱這話一說,福順立馬就有些不悅。妝霞紗的價值,隻要不是瞎子便看得出來,這曹鬱隻滿口吹噓自家布料行的名聲,暗示曹家有達官貴人這些大主顧,便想要輕巧吃下所有妝霞紗?是不是接下來就打算壓價了?
福順做事老道,便是心裏不悅,麵上還是一團和氣,若這點忍耐功夫沒有,他這麽多年王府管家簡直白做。他當然不會先出價,隻問道:“曹管事覺得,這妝霞紗值價幾何?”
曹鬱嘿嘿一笑,說:“永豐郡最好的流雲金帛,是軒國有名的錦帛,也曾進過皇宮當貢品,一匹造價十兩黃金。這妝霞紗織工簡單,染料雖有些特別,但都城也不時興紅色,我看十兩黃金一匹,就算是高價了。不過福順管家放心,南滄縣出產多少,我們曹家便收多少!”
這妝霞紗拍賣時可是賣出了二百兩黃金的天價!雖說拍賣會時是第一批小批量售賣,又是在拍賣會這種特殊場合,眼下卻是大宗買賣,但也沒有說十兩黃金的低價!何況這流雲金帛乃是曹家自家作坊出產,當然成本也許就是十兩黃金,但這曹家賣給其他商行,難道也就十兩黃金一匹?
福順心中大怒,合著你妄想低價收購,懷疑這曹鬱是不是有什麽癡呆頑症,否則好好的人怎麽就說出這種夢話來?想要低價一口吃下所有妝霞紗,還厚顏無恥覺得是自己幫忙了?
他和宋冬對視一眼,兩人都有默契——這等沒有誠意的商行,還是篩選出去吧!當即福順和宋冬也不再和曹鬱正經商談,隻敷衍著和曹鬱說話,速戰速決,幹脆利落把曹鬱送走。
第二日中午,還是在郡王府的莊子裏,原樣擺了一桌宴席,這次宴請的商人卻換成了都城元隆商行的東家,韓漢清。
韓漢清是個四十多歲的精壯漢子,闊圓麵膛,洪亮嗓門,進門便先誇讚起了這莊子山清水秀,是個難得的遊玩地方。等見得宴席,韓漢清又說來南滄縣見到了諸多美食,把他人都吃胖了。
雖說知道這韓東家說的是客套話,可伸手不打笑臉人,聽見韓漢清誇讚,福順和宋冬的笑容也不免真誠幾分。
照例是宋冬介紹福順和韓漢青認識,賓客入座吃席。等宴席正酣,韓漢清說道:“福管家,貴府出產的這妝霞紗,韓某愛不釋手,家中在都城也做些布料買賣,琢磨著想要購買一批到都城售賣,也不知道行也不行?”
成,這倒是個明理的,有談事的誠意。福順和宋冬自然知曉,這韓漢清就是在拍賣會山天價買下五匹紅紗的闊商,因此,雖說韓漢清是珠寶行發家,但福順和宋冬也有意將這妝霞紗賣於他。
福順當即笑著說:“這開起門來做生意,哪有不行的道理?我們府上造了這妝霞紗,自然在找這售賣的門路。就是不知道韓老板打算如何經營?”
韓漢青聽見這個問法,卻是不慌不忙說:“福管家,韓某在都城,最擅長珠寶買賣。福管家可知,我們做珠寶行的,如何買賣珍珠?”
韓漢青這話說得有意思,福順聞言倒是升起興趣來:“福某還真不懂珍珠買賣,還請韓東家解惑。”
“韓某每年都會去幾趟南海收珍珠,有時候珍珠好些,有時候珍珠差些,一年到頭,也不過能配出兩三條大小均勻、光亮渾圓的珠串來。可做得久了,也會遇上豐年,出產珍珠甚多,能配出六七條珠串來。可珠串有多的,店裏也決計不能多賣,照樣隻賣兩三串,剩下的一定壓到明年慢慢出貨。隻因物以稀為貴,若是多了,這南珠串也就不值錢了。”韓漢青娓娓道來,末了又說:“這妝霞紗的經營,也是一個道理。若是誰都可以買,可以買的人隨時來都有,這妝霞紗就跌價了。”
福順和宋冬對視一眼,目露驚詫:這分明和郡王爺說的經營之道大同小異。
福順便開口說:“那若是韓老板有了這妝霞紗,又打算怎麽辦呢?”
韓漢青卻是胸有成竹,說:“都城裏眼下最昂貴的是流雲金帛,我已經讓夥計打聽過,一年售賣五百匹,我看,這妝霞紗一年售賣之數大可以按照這個來。韓某在都城開的布料鋪麵,也時常有珠寶行的老主顧去照顧生意,因此有錢主顧是不愁的,就差壓軸的好料子。等韓某回去,這些珠寶行的老主顧自然可以選購妝霞紗,而新客人,需要在店裏買上一些東西,花去幾千兩銀子,才能夠格買這妝霞紗。”
這是個好法子。韓漢青的珠寶店是都城有名的老字號,他的這些老主顧自然也是非富即貴,在這批老顧客裏先出售妝霞紗,無形之中就把妝霞紗的奢華名氣捧了出來,而店裏的新顧客若是沒有花費一定銀錢,那根本摸都摸不著妝霞紗,這樣一來,按照都城人性喜奢華的性子,一番操作下來,妝霞紗說不定,也就成了軒國第一名紗!
看來這韓老板,在經商一道甚為老辣。福順這下才露出真誠的笑容,又和韓漢青商量了諸多細節,宋冬也提出一些問題,韓漢青都一一解答。
送走韓漢青,二人就去找宣瑾瑜,把這兩次宴請的始末說了個清楚。
宣瑾瑜聽完,說道:“聽你二人這麽說,那豐永郡永康商行的曹鬱一心壓價,還想著一口吃下所有妝霞紗?”
“正是如此。”福順和宋冬說道。
那這沒什麽好糾結的,宣瑾瑜當即決定:“既是這樣,曹家不用考慮,就選這都城的元隆商行吧。這韓漢青雖說主做珠寶,布料行是他剛開始的新買賣,但反過來看,他也會對妝霞紗更加上心,又是之前拍賣會重金買過的大主顧。且再跟他談談這妝霞紗的分成,若談妥,那就把妝霞紗賣給他。”
這就是宣瑾瑜的打算。她不打算把妝霞紗直接賣掉,而是打算先以分成製來談,等妝霞紗的市價後續穩定,郡王府摸清楚布料買賣的行情後,再按單價售賣。
領了郡王爺命令,福順又和韓漢青談了數次,最後敲定下來五五分成,不過妝霞紗在都城隻和元隆商行合作。按時下經商的規矩,韓漢青隻占五成,實際利潤偏少,但韓漢青在長都郡的見聞,以及他來到南滄縣所目睹的情狀,讓他願意與誠郡王府交好,便是讓出幾分利潤也無妨。而且韓漢青經商多年,眼光毒辣,他總覺得這妝霞紗也許能把自家商行帶到巔峰,五五分成是他賺了也說不定。
而如意坊這邊,和福順合作了多次。福順單獨和如意坊的東家何明談了幾次,售賣銀錢也一律五五分成,不過妝霞紗在整個長都郡隻和如意坊合作。何明對這合作條件也十分滿意,賣這種奢華珍品,最忌諱的就是出產作坊四處供貨,隻要能在長都郡城獨家經營,即使五五分成,何明也能賺出不少來。
豐永郡永康商行的曹鬱則是如遭晴天霹靂,他萬萬沒想到,視若囊中之物的妝霞紗竟然就這麽飛了!他本來對這個買賣十拿九穩,畢竟自家商行做了這麽多年的布料買賣,來經手這妝霞紗最能賣出價,該是最好的合作商行才對!沒想到這福順卻有眼不識金鑲玉,竟然把曹家拒絕了!那天麵上笑嗬嗬,實際全是在敷衍他!
曹鬱憋著一肚子火回到豐永郡,添油加醋告訴叔叔,本以為叔叔會想辦法幫他出氣,那王府管家狗眼看人低,傷的不也是曹家的麵子嗎?萬萬沒想到,自己卻被叔叔劈頭蓋臉罵了一頓!
永康商行的大東家,曹鬱叔叔又是悔又是氣,他也知道自家侄兒沒什麽本事,愛耍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不過是仗著曹家的聲名做事,還有些飄飄然。隻是到底是自己看著長大的親侄子,有心想要扶一把,才讓他去談這妝霞紗的買賣。
結果到底還是爛泥扶不上牆,曹鬱叔叔對曹鬱是徹底失望,後麵直接把他調到了家族裏不重要的事務上,徹底不聞不問。
作者有話說:
今天的更新來啦~今晚十點,紅包開獎,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37章 水泥路
妝霞紗的買賣就這樣談妥。
至此, 宣瑾瑜才找了個空兒,叫來管紡織作坊的蘇嬤嬤, 問起古靈如何。
蘇嬤嬤這段時間管著紡織作坊, 對手底下這些人也是一清二楚。“照奴婢看,古靈姑娘聰慧伶俐,做事勤勉負責, 作坊裏的織女們對她也信服。”
這便是誇讚的意思了。宣瑾瑜若有所思,問:“那嬤嬤覺著, 若是之後古靈接你的差, 來管理這紡織作坊, 可行否?”
“這有什麽不行的?古靈姑娘年輕又有見識,比我這後宅裏的老婆子倒是更合適。”蘇嬤嬤笑著說。她去管這紡織作坊時, 郡王太妃就也說過,她隻是代管,蘇嬤嬤年紀也大了,無兒無女, 也樂得跟在郡王太妃身邊做點清閑差事,因此也時常留心手下的織女, 看有沒有合適的苗子。她也覺得古靈最為適合。
聽得蘇嬤嬤這樣一說, 宣瑾瑜也就有了盤算。她著人喚來古靈。
古淼是跟著宣瑾瑜一起從長都郡城回到的南滄縣。因此, 古靈早就得知,郡王爺回了南滄縣。
聽說郡王爺召見, 古靈也約莫猜到幾分,依命來到王府。
“這次長都郡城的慈善拍賣會, 想來古靈姑娘也有所耳聞, 你紡織出來的這妝霞紗立了大功, 自然該賞。你可想好, 要何賞賜?”宣瑾瑜問道。
“回郡王爺話,聽聞這妝霞紗所賣銀錢盡皆捐給了長都郡城賑災,古靈隻願為長都水災略盡綿薄之力,不敢居功。”古靈畢恭畢敬回答,言辭誠懇,這也是她真心所願。
雖聽得古靈這麽說,宣瑾瑜自是不會就把賞賜收回,她說道:“既然如此,你就先跟著蘇嬤嬤,做這紡織作坊的副管事,學著經營買賣,管理織品。這妝霞紗也由你單獨帶一組織女來織造。別的金銀賞賜,到時候也自有人送到你家。”
古靈一聽,連忙說道:“還有一件事要稟告王爺。”
“什麽事?你說吧。”宣瑾瑜問。
古靈便把邊小娟如何與自己一起栽種仙人掌,一起染線的事情說了個清楚,又說:“小娟之功不再我之下,還望郡王爺同賞。”
“原來是這麽回事。”宣瑾瑜琢磨著,說:“那就讓邊小娟也在紡織作坊裏領個差事,具體做什麽,你和蘇嬤嬤去商量。王府賞賜的金銀,也自然會有她一份。”
古靈聞言大喜,心裏最後一塊大石落地,當即歡歡喜喜謝恩,這才告退。
走出郡王府,古靈隻覺得雀躍歡喜。織繡一職事關重大,皇城裏專有織造監,統領天下織造一事,一些以織造出名的郡縣也有織官。雖然眼下紡織作坊體量還小,但等日後做大,這紡織作坊的管事說不得也會領個縣廷府的官差!
一直以來,古靈便夢想和哥哥一樣,做個書吏,可不知道為何,她現在卻隱隱有個感覺,說不得,自己以後的成就,能更高?
想什麽呢?古靈啞然失笑,搖搖頭,把腦子裏的幻想拋開,她迫不及待地去找邊小娟分享這個好消息。
自打妝霞紗拍賣出天價以後,宋冬就火速在打虎山腳的工業區圈出一塊地方,給古靈作為胭脂蟲的孵養地。絲線一律在此處染織好後,再送到紡織作坊加工。宋冬又讓獄掾林齊派出一隊人馬,日夜巡邏。他一琢磨,幹脆對徐福的水泥燒製區也一並從嚴管理。
在王府休養了兩日,宣瑾瑜也來到工業區,看了看宋冬的安排,她也覺得妥當。要緊的是把配方和生產地管控起來,避免被不懷好意的人偷竊。生產出來的水泥、絲線挪去其他地方使用,也不怕泄露機密。
不過宣瑾瑜又加了一條命令:找了個會寫字的人,每日登記來往人士的姓名和時辰,並在姓名後按手印。
既然來了工業區,宣瑾瑜也就把徐福叫過來,問起了水泥路的修建情況。
“再有四五日,這水泥路就能完工了。”徐福一臉羞愧:“小道有負郡王爺厚望,萬死難辭其咎!”說完,他就要行跪拜大禮來告罪。
宣瑾瑜一擺手,製止了他的行為:“好端端的,不至於這樣。”她又說:“這事兒也不能賴你,中間長都郡城的疫情嚴重,調走了不少生石灰過去,你這兒沒了材料,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徐福聞言,這才鬆了一口氣。宣瑾瑜在長都郡城足足待了一個多月,水泥路卻還沒修好,不是因為徐福督工不力,而是一多半的生石灰都送往了長都郡城。雖說如此,可徐福還是提心吊膽,擔心郡王爺怪罪。好在郡王爺還是體恤下屬,並不是無故遷怒之輩。
“若是現在全力產出,修好這條水泥路還需要多久?”宣瑾瑜問道。
“如今水泥已經燒製得差不多,鋪設道路還需四五日。不過水泥路修好後還需養護七日,算下來,要半個月後才能動工。”徐福答道。
宣瑾瑜點點頭。那日她從長都郡城回來,已經注意到,從長都郡城到南滄縣,大半段路已經修成了水泥道。走在水泥路麵上,少去許多顛簸。平日裏顧忌著道路不平,宣瑾瑜騎術又普通,怕不小心硌著石頭折了赤焰的馬蹄,宣瑾瑜也不敢放開讓赤焰奔跑,但在光滑平整的水泥路上,便少了許多拘束。放開讓赤焰奔跑後,宣瑾瑜估摸著,騎馬怕是有平時兩倍速度。
宣瑾瑜說道:“長都郡守那兒我已經通過氣,等你修到郡城處,就可以持我手令找郡廷府要人,到時候長都郡城門前二十裏路,由郡廷府出人看護七日,調令百姓改道。七日後,水泥路就開始使用。”
徐福聞言,隻覺得最後一個擔憂也煙消雲散。靠近南滄縣城處的水泥路,自有縣廷府一路看護,可等靠近長都郡城,又如何是好?既然郡王已經安排打通了關節,徐福就隻用依令行事。
沒了後顧之憂,徐福帶著手下人埋頭苦幹,就這樣,一條寬闊平直的水泥大道終於在南滄縣和長都郡城之間成形。
為了養護水泥道路,水泥路麵上都鋪滿了曬幹的麥稈,今日便是養護完成的日子,上麵的麥稈悉數揭去,露出了底下的水泥路真容。
於是,長都郡出城的百姓們驚訝地發現,郡城外麵,出現了一條蜿蜒不絕、好似看不見盡頭的寬敞道路!
這道路聽說是用那種砌屋子的新材料水泥製成,表麵就好似精細打磨的石料一般光滑。以後就算下雨,這道路也不會泥濘難行。不僅如此,整個路麵足有兩丈多寬,可供郡城最豪闊的馬車兩輛並行,旁邊都還能走上幾個行人!
長都郡的百姓們走在水泥路上,隻覺得腳底板輕飄飄的,沒了那些惱人硌腳的石子,竟還覺得不習慣起來!真是苦慣了,都享不了福!郡城百姓互相取笑著,索性相約去南滄縣看看。
反正兩城就隔著一百來裏,現在又有這麽好的路,走上幾個時辰,不就到了嗎?聽說南滄縣有不少新鮮玩意兒呢!再說了,兩城相距不遠,誰家在南滄縣沒有幾個老親戚?正好走動走動。交通不便的年代,走個一百裏路,又是這麽平整的寬敞大道,大家不覺得這算什麽辛苦。
隨著水泥路修通,南滄縣城迎來了許多從長都郡城來的客人。在這些好奇前來的郡城百姓中,自然也夾雜著一些嗅見機遇的敏銳商人。
汪為家裏做的是牛羊買賣,這可是個精細活兒,草料如何拌,怎麽配zhong,怎麽接生養小犢子,都有大學問。汪為家祖祖輩輩都做這個,對養牛羊的門道一清二楚。
可是自打長都郡城水災之後,糧食金貴,就連平日裏沒人吃的野菜、野草也稀少進來,山上的樹皮,草根也被不少人扒走喂自家牲畜。眼看著飼料越來越少,自家牛羊越來越瘦,汪為急得嘴上起了一串大燎泡。他有心想出手一批家裏的牲畜,可一時半會兒也找不著這麽多大主顧。
聽說南滄縣城修了一條新路,汪為過去一看,腦中靈光一閃,有了這條水泥路,把自家牛羊趕到南滄縣去,好像也不算麻煩?不如去那南滄縣看看,有沒有人買牛羊?
抱著有沒有棗先打它一杆子的心情,汪為帶著兩個兒子,趕著牛羊往南滄縣而去。天邊剛有一絲兒亮光,他們就從家中出發,緊趕慢趕的,過了響午,父子三人就組到了南滄縣的門口。
到得南滄縣,三人一愣,隻見縣城外竟然已經有了一片集市!原來這段時間從長都郡城過來的人著實不少,也有一些小商小販,拿擔子挑了些南滄縣沒有的東西,過來做生意。於是,在南滄縣城門口,很快形成了一片集市。
守城門的衙役攔住了他們。汪為惴惴不安,可是要收過橋費了?他心裏叫苦,可別一天沒賺到錢,先要倒貼錢!
衙役卻不管那麽多,先是問了他們一家三口的名姓,從何處來,這才問道:“你們帶這牛羊,可是要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