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鈺接著道,“現在這情況據我看就像是那弓弦拉到最大的樣子,再過一些就崩斷了,西平州那裏是嚴家天下,朝廷都管不到,這要是再來個大一點的天災,我看朝廷連賑災也辦不到,人禍就別說了,哪裏的官不貪?外頭匪徒也不少呢,那不是等著亂起來麽,我們離遠些也好。”
盧子琅沉默了好半響,“我聽先生提過,其實這幾年各地都有民亂,隻沒有說出來罷了。”
盧子鈺挑眉,“哦,那我這猜想也不算沒依據了。”
盧子琅低聲,“我不如阿姐良多。”
他接觸的是時政,阿姐的心思一大半都在賺錢上,可她卻能敏銳發覺這世道要亂,而他,先生提過也沒太放在心上,要不是盧子鈺和他講,盧子琅還沒反應過來。
盧家把意向中外任的地點告訴了何家,何閣老難得讚歎,“不驕不躁,不錯,既然選了遼州,那職位上就給他提一提吧。”
一般進士外任,都是六七品左右官職,何閣老這麽一說,盧子琅的職位可能會高一些。
就是何五太太心下不滿,太遠了,太偏了,太窮了!女兒一嫁就要受苦啊。
何馨反過來安慰母親,“如此一來他也得到了曆練,就是將來回京,那履曆也好看,也不是一輩子就在那裏了。”
何五太太也沒辦法,也隻能心下不高興罷了。
很快盧子琅就要娶親了,盧子鈺把這個院子騰出來迎親用,自己住到另外一個租的院子裏去。
盧子琅任已經內定,所以成了親過了年就要走,也不用折騰產業了。
杭州那邊改良好的車都來了幾輛,盧子鈺都在準備行李了。
成親當天,盧家並沒有多少人,都是盧子琅的同年先生和朋友過來撐場麵,何家,盧子鈺沒去過也沒見到。
新娘的嫁妝很多,盧子鈺又租了個院子才放下。
第二天兩個新人起床,因為沒有長輩需要見,可以晚一些起,何馨知道丈夫一路走來是和大伯互相扶持的,於是堅持要給盧子鈺見禮,那就見吧,然後三人還一起吃了早飯。
何馨的嬤嬤眼睛都瞪大了,被自家小姐給一個眼神壓了下去。
盧家租的院子小的可憐,這麽多人擠擠挨挨住在一起,真是分外熱鬧。
三朝回門後盧子琅對妻子到,“委屈你了,過了年我們就要出發,現在你看看可有需要整理的,就能理起來。”
何馨很柔順,“夫君請放心,我都會安排好的。”
盧子琅又給了何馨五百兩,“這是家用,這一次多些,以後一個月一百兩夠不夠?”
何馨詫異,姐妹們暗地裏都笑她低嫁,受窮去的,沒想到丈夫能一個月給一百兩家用!
這點錢要是在何家,這麽幾房人都算在一起,那肯定是不夠的,月錢都不夠呢,可盧家才多少人,何馨就是陪嫁了幾房下人,統統算在一起,這一百兩也夠用了。
何馨趕緊道,“盡夠了。”
過後嬤嬤也道,“還真是看不出來,這盧家家底不薄啊。”
何馨道,“以後這也是我家了。”
嬤嬤也笑,“對對對,是我說錯了。”就是這一家都不怎麽有規矩,大伯子居然和弟妹一起吃飯!
好在也不是天天這樣。
盧子鈺一開始沒在意,還是鄧大通提醒她的,她呆了呆,然後笑著說知道了。
哪怕租了三個院子,人住的還是擠,所以都在盼著過了年趕緊出發,畢竟這裏不是自己家。
何五太太心疼女兒住的憋屈,何馨的精神卻很好,“母親又不是不知道,如今不過暫住罷了,以後就不會這樣,我一切都好呢。”
住的是擠了些,但是盧家下人卻讓何馨很意外,人雖然不多,卻極守規矩,一看就知道不是臨時買來湊數的,也不是那種遇著事就成了毛腳雞的下人。
一問,才知道是餘家發賣出來的,知道了原委,何馨也唏噓。
這種世仆,要不是恰好遇著盧家新崛起要人,否則還不知道流離失散在何處呢。
就是何馨自己,用的下人也都是何家世仆,斷不會臨時采買了給她當陪嫁,不知根底的人誰敢用。
而這種世仆一旦被賣,也很難找著好主人,還幹著體麵的管事,大家族裏的管事那都是一個坑裏幾個蘿卜呢,哪輪得到外來戶。
要是賣給了小門小戶之家,那也是幹粗活的命了
所以這鄧大通一家也是運氣好。
還有就是盧子琅身邊幹淨,那幾個將來在外書房伺候的丫頭一看就很老實,不是紅袖添香那種。
何馨雖然不會不讓丈夫納妾,可也得給她留點麵子,別剛成親就拉著丫頭上床,這也太不堪了。
目前何馨對盧子琅很滿意。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12-07 20:26:56~2021-12-08 20:23:3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36734986、零零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就看看 200瓶;果橙 100瓶;雲卷雲舒 80瓶;觀·玄度、洛洛是我 30瓶;宅宅、ssqxnnpgmh7、30698704 20瓶;汪芳琴 10瓶;曉燕姐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8章 第四界十四
過了年, 衙門開印,盧子琅果然得到了任命, 遼州知州,妥妥的五品官,這在新進士任命中並不多見。
人們一看,哦,何家女婿,原來如此,可再一想,咦, 遼州那地方窮的叮當響, 年年賦稅都收不上來,盧子琅即便是個知州又如何?
人們寧願去江南富庶之地當個縣令, 也好過去窮地方當個知州, 遼州那裏都是硬輪著去赴任呢,盧子琅這是被何家拿去填坑了, 因為不好意思所以給個知州?
這樣一想,有的人就開始笑盧子琅, 攀上何家又如何,還不是去個窮地方窩著吃土,這何家女婿不當也罷。
有的人卻想的更深些, 何家把盧子琅扔去那麽窮的地方,隻要盧子琅在任期不出什麽大事, 若是能再出些成績, 回來後這履曆就漂亮了,以後在謀別的職位更容易,何家難道會做虧本買賣?
現在嘲笑盧子琅的不過是見識短淺罷了。
知州手下還有同知通判等屬官, 何家問盧子琅可有親朋故交,若是沒有,這些屬官何家來安排。
盧子琅推卻了,他還有一些三榜進士的同年,早就聯絡好了,他們也不嫌棄遼州貧苦,總比在吏部掛名等分配強些,他們也沒人脈,就是等來了,也不過如遼州這種窮地方罷了,還不如跟著盧子琅同進同退,好歹還有一份同年情誼呢。
遼州是個散州,盧子琅這知州比直隸州知州還差著些,但作為新進士來講,已經不錯了。
既然都定下了,那就出發吧,不要說主人家,就是下人們也憋得夠久了。
何馨在京裏還有別院田產,所以她的下人也不是統統帶走,隻帶了服侍的人。
盧子鈺讓小豆子(就是鄧大通推薦的那個小孩)問過何馨需不需要自己給她派車,何馨婉拒了,盧子鈺就沒管。
不過何馨的下人雖然訓練有素,比起一直在外行走的盧子鈺還是差遠了,他們就沒經過長途跋涉。
所以到了驛站,盧子鈺管的人倒還井井有條,何馨的下人就有些手忙腳亂,連何馨要用的鋪蓋等物一時也找不出來,全壓在底下箱子裏了。
不是何家沒有出過遠門的下人,而是給何馨的下人裏沒這種人,哪怕知道何馨成了親就要跟著丈夫外任,何家也沒想到給何馨準備這些下人,何五太太給女兒備下的都是管理型下人。
原本盧子鈺倒是想幫忙,可何馨拒絕了,她當然也不能硬貼上去。
於是何馨在驛站屋內自己漲紅了臉,覺得十分羞愧丟臉,因為她連自己都顧不過來,那裏顧得上丈夫盧子琅,盧子琅還是大伯給照顧好的。
這也給她上了一課,有些東西即便學過,實操起來也截然兩樣。
晚上盧子琅來到何馨房裏安慰她,“你別放在心上,你又沒離開過京城,出行一係列的事也不知道,我阿,大哥是做熟了的,她樣樣清楚,你若是願意,就讓她安排,若是想要學,也可以和她講。”
何馨低著頭點了點,沒什麽可說的,自己確實不擅長這點。
何馨倒也有決斷,自己就是現學,也會拖慢行路,於是就全交給了盧子鈺。
盧子鈺是做慣的,就是小玉也門清,很快就把何馨的行李重新安排了,不用的放進大木箱封存,用的放在手邊,賬目記清楚,箱子上貼條,主人的,下人的,都要區分明白,然後這幾人管什麽,旁的都不論,一下子就清楚了。
何馨和嬤嬤私底下也討論過,覺得小玉是盧子鈺的房裏人,對小玉也分外客氣。
舟車勞頓,一個多月後終於趕到了遼州,這裏氣候還很冷,盧子鈺早早就備下棉襖皮襖,這一行人倒是都沒凍著。
等著卸任的知州脖子都伸長了,一見人來麻溜的交接,然後攆兔子般就跑了。
遼州知州府一看就灰突突的,好在地方大,被塞在罐頭似的院子裏住了差不多半年的下人們一看這寬敞的院子就高興了。
盧子琅的後宅是何馨管的,現在地方也多了,何馨管這些事並不含糊,不用盧子鈺操心。
何馨還給盧子鈺安排了一個大院子,小玉帶著人去收拾。
盧子鈺也終於從後宅瑣事中脫身了,她跑去和盧子琅一起看遼州的基本情況,
這個基本情況就一個字,窮。
遼州其實並不小,劃分為十一個縣呢,隻每一個都很窮。
遼州也有世家,這些世家放在京城,連位置都排不上。
其實盧子琅上頭還有個知府大人,他安頓好了還要去知府見這位大人。
知府大人很和藹,知道盧子琅是何家女婿,居然還要同盧子琅攀親,盧子琅應付完了趕緊回來。
收拾官衙,安排屬官,見各地縣令,這些都要去辦,他還是很忙的。
盧子鈺去考察遼州商機,考察下來基本什麽都沒有。
遼州屬於北方,冬天寒冷,且冷的時間還長,那就導致田地產出不豐,一地百姓肚子都填不飽,還談什麽別的消費?消費都沒有哪來的商機?
不過這個難不倒盧子鈺,她在遼州轉了轉就看到很多潛在商機,山板栗和鬆子在這裏並不稀罕,各種菌菇也很豐富,養殖的話,也有很多品種的家畜可供選擇。
盧子鈺見到了幹瘦的黑山羊,和現代品種完全不一樣的雞鴨,但是養這些的農戶也不多,因為養家畜也要收稅,能養的都是大戶人家。
即便她動手養殖了,也需要找到固定的買家和出貨渠道,盧子鈺又開始埋頭做起了計劃。
其實光賺錢的話不用這麽複雜,就是窮地方也能刮下三尺地皮,盧子鈺就有好些賺一票快錢的方法,隻是這樣一來遼州就徹底完了,弄不好會發生民變。
盧子鈺想的是搞活地方經濟,商人也分很多種,眼裏隻有利益的資本家是一種,仁商儒商也是一種。
盧子鈺的誌向是天下第一商,哪能隻為了錢把一地經濟弄得更糟呢,何況這裏還是弟弟的任地。
何馨終於找到了打理中饋的感覺,她做的也相當好,連跟著盧子琅來的屬官家眷她也都照顧到了,畢竟出身何家,見識得多。
那些本地世家過來拜訪盧子琅,家裏的女眷當然過來見何馨。
一見麵就被何馨給鎮住了,知州夫人才那是世家氣度,就連下人都比她們家好不知道多少倍。
盧子琅剛剛接手遼州政務,各地縣令也來報了到,然後又是對他一大波哭窮,窮的都快餓死了。
送走這些縣令,盧子琅和盧子鈺商量,這局麵真不好打開,啥都沒有,讓他能怎麽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遼州太窮了。
盧子鈺道,“我倒是有些想法,不過還得轉一圈看看,怕是還得用上弟妹,你回去同她說一下,我知道她在京城有鋪子。”
不同於現代,物流便利,犄角旮旯裏的物產都能運送出來,現在很多地方特產連門都出不了,特別是遼州這種窮地方,商隊都沒有,本地的產出就更不可能外流了。
盧子鈺想先收一批雜貨,就是那些山板栗鬆子,還有菌菇什麽的。
盧子琅沉默了好半響,“我聽先生提過,其實這幾年各地都有民亂,隻沒有說出來罷了。”
盧子鈺挑眉,“哦,那我這猜想也不算沒依據了。”
盧子琅低聲,“我不如阿姐良多。”
他接觸的是時政,阿姐的心思一大半都在賺錢上,可她卻能敏銳發覺這世道要亂,而他,先生提過也沒太放在心上,要不是盧子鈺和他講,盧子琅還沒反應過來。
盧家把意向中外任的地點告訴了何家,何閣老難得讚歎,“不驕不躁,不錯,既然選了遼州,那職位上就給他提一提吧。”
一般進士外任,都是六七品左右官職,何閣老這麽一說,盧子琅的職位可能會高一些。
就是何五太太心下不滿,太遠了,太偏了,太窮了!女兒一嫁就要受苦啊。
何馨反過來安慰母親,“如此一來他也得到了曆練,就是將來回京,那履曆也好看,也不是一輩子就在那裏了。”
何五太太也沒辦法,也隻能心下不高興罷了。
很快盧子琅就要娶親了,盧子鈺把這個院子騰出來迎親用,自己住到另外一個租的院子裏去。
盧子琅任已經內定,所以成了親過了年就要走,也不用折騰產業了。
杭州那邊改良好的車都來了幾輛,盧子鈺都在準備行李了。
成親當天,盧家並沒有多少人,都是盧子琅的同年先生和朋友過來撐場麵,何家,盧子鈺沒去過也沒見到。
新娘的嫁妝很多,盧子鈺又租了個院子才放下。
第二天兩個新人起床,因為沒有長輩需要見,可以晚一些起,何馨知道丈夫一路走來是和大伯互相扶持的,於是堅持要給盧子鈺見禮,那就見吧,然後三人還一起吃了早飯。
何馨的嬤嬤眼睛都瞪大了,被自家小姐給一個眼神壓了下去。
盧家租的院子小的可憐,這麽多人擠擠挨挨住在一起,真是分外熱鬧。
三朝回門後盧子琅對妻子到,“委屈你了,過了年我們就要出發,現在你看看可有需要整理的,就能理起來。”
何馨很柔順,“夫君請放心,我都會安排好的。”
盧子琅又給了何馨五百兩,“這是家用,這一次多些,以後一個月一百兩夠不夠?”
何馨詫異,姐妹們暗地裏都笑她低嫁,受窮去的,沒想到丈夫能一個月給一百兩家用!
這點錢要是在何家,這麽幾房人都算在一起,那肯定是不夠的,月錢都不夠呢,可盧家才多少人,何馨就是陪嫁了幾房下人,統統算在一起,這一百兩也夠用了。
何馨趕緊道,“盡夠了。”
過後嬤嬤也道,“還真是看不出來,這盧家家底不薄啊。”
何馨道,“以後這也是我家了。”
嬤嬤也笑,“對對對,是我說錯了。”就是這一家都不怎麽有規矩,大伯子居然和弟妹一起吃飯!
好在也不是天天這樣。
盧子鈺一開始沒在意,還是鄧大通提醒她的,她呆了呆,然後笑著說知道了。
哪怕租了三個院子,人住的還是擠,所以都在盼著過了年趕緊出發,畢竟這裏不是自己家。
何五太太心疼女兒住的憋屈,何馨的精神卻很好,“母親又不是不知道,如今不過暫住罷了,以後就不會這樣,我一切都好呢。”
住的是擠了些,但是盧家下人卻讓何馨很意外,人雖然不多,卻極守規矩,一看就知道不是臨時買來湊數的,也不是那種遇著事就成了毛腳雞的下人。
一問,才知道是餘家發賣出來的,知道了原委,何馨也唏噓。
這種世仆,要不是恰好遇著盧家新崛起要人,否則還不知道流離失散在何處呢。
就是何馨自己,用的下人也都是何家世仆,斷不會臨時采買了給她當陪嫁,不知根底的人誰敢用。
而這種世仆一旦被賣,也很難找著好主人,還幹著體麵的管事,大家族裏的管事那都是一個坑裏幾個蘿卜呢,哪輪得到外來戶。
要是賣給了小門小戶之家,那也是幹粗活的命了
所以這鄧大通一家也是運氣好。
還有就是盧子琅身邊幹淨,那幾個將來在外書房伺候的丫頭一看就很老實,不是紅袖添香那種。
何馨雖然不會不讓丈夫納妾,可也得給她留點麵子,別剛成親就拉著丫頭上床,這也太不堪了。
目前何馨對盧子琅很滿意。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12-07 20:26:56~2021-12-08 20:23:3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36734986、零零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就看看 200瓶;果橙 100瓶;雲卷雲舒 80瓶;觀·玄度、洛洛是我 30瓶;宅宅、ssqxnnpgmh7、30698704 20瓶;汪芳琴 10瓶;曉燕姐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8章 第四界十四
過了年, 衙門開印,盧子琅果然得到了任命, 遼州知州,妥妥的五品官,這在新進士任命中並不多見。
人們一看,哦,何家女婿,原來如此,可再一想,咦, 遼州那地方窮的叮當響, 年年賦稅都收不上來,盧子琅即便是個知州又如何?
人們寧願去江南富庶之地當個縣令, 也好過去窮地方當個知州, 遼州那裏都是硬輪著去赴任呢,盧子琅這是被何家拿去填坑了, 因為不好意思所以給個知州?
這樣一想,有的人就開始笑盧子琅, 攀上何家又如何,還不是去個窮地方窩著吃土,這何家女婿不當也罷。
有的人卻想的更深些, 何家把盧子琅扔去那麽窮的地方,隻要盧子琅在任期不出什麽大事, 若是能再出些成績, 回來後這履曆就漂亮了,以後在謀別的職位更容易,何家難道會做虧本買賣?
現在嘲笑盧子琅的不過是見識短淺罷了。
知州手下還有同知通判等屬官, 何家問盧子琅可有親朋故交,若是沒有,這些屬官何家來安排。
盧子琅推卻了,他還有一些三榜進士的同年,早就聯絡好了,他們也不嫌棄遼州貧苦,總比在吏部掛名等分配強些,他們也沒人脈,就是等來了,也不過如遼州這種窮地方罷了,還不如跟著盧子琅同進同退,好歹還有一份同年情誼呢。
遼州是個散州,盧子琅這知州比直隸州知州還差著些,但作為新進士來講,已經不錯了。
既然都定下了,那就出發吧,不要說主人家,就是下人們也憋得夠久了。
何馨在京裏還有別院田產,所以她的下人也不是統統帶走,隻帶了服侍的人。
盧子鈺讓小豆子(就是鄧大通推薦的那個小孩)問過何馨需不需要自己給她派車,何馨婉拒了,盧子鈺就沒管。
不過何馨的下人雖然訓練有素,比起一直在外行走的盧子鈺還是差遠了,他們就沒經過長途跋涉。
所以到了驛站,盧子鈺管的人倒還井井有條,何馨的下人就有些手忙腳亂,連何馨要用的鋪蓋等物一時也找不出來,全壓在底下箱子裏了。
不是何家沒有出過遠門的下人,而是給何馨的下人裏沒這種人,哪怕知道何馨成了親就要跟著丈夫外任,何家也沒想到給何馨準備這些下人,何五太太給女兒備下的都是管理型下人。
原本盧子鈺倒是想幫忙,可何馨拒絕了,她當然也不能硬貼上去。
於是何馨在驛站屋內自己漲紅了臉,覺得十分羞愧丟臉,因為她連自己都顧不過來,那裏顧得上丈夫盧子琅,盧子琅還是大伯給照顧好的。
這也給她上了一課,有些東西即便學過,實操起來也截然兩樣。
晚上盧子琅來到何馨房裏安慰她,“你別放在心上,你又沒離開過京城,出行一係列的事也不知道,我阿,大哥是做熟了的,她樣樣清楚,你若是願意,就讓她安排,若是想要學,也可以和她講。”
何馨低著頭點了點,沒什麽可說的,自己確實不擅長這點。
何馨倒也有決斷,自己就是現學,也會拖慢行路,於是就全交給了盧子鈺。
盧子鈺是做慣的,就是小玉也門清,很快就把何馨的行李重新安排了,不用的放進大木箱封存,用的放在手邊,賬目記清楚,箱子上貼條,主人的,下人的,都要區分明白,然後這幾人管什麽,旁的都不論,一下子就清楚了。
何馨和嬤嬤私底下也討論過,覺得小玉是盧子鈺的房裏人,對小玉也分外客氣。
舟車勞頓,一個多月後終於趕到了遼州,這裏氣候還很冷,盧子鈺早早就備下棉襖皮襖,這一行人倒是都沒凍著。
等著卸任的知州脖子都伸長了,一見人來麻溜的交接,然後攆兔子般就跑了。
遼州知州府一看就灰突突的,好在地方大,被塞在罐頭似的院子裏住了差不多半年的下人們一看這寬敞的院子就高興了。
盧子琅的後宅是何馨管的,現在地方也多了,何馨管這些事並不含糊,不用盧子鈺操心。
何馨還給盧子鈺安排了一個大院子,小玉帶著人去收拾。
盧子鈺也終於從後宅瑣事中脫身了,她跑去和盧子琅一起看遼州的基本情況,
這個基本情況就一個字,窮。
遼州其實並不小,劃分為十一個縣呢,隻每一個都很窮。
遼州也有世家,這些世家放在京城,連位置都排不上。
其實盧子琅上頭還有個知府大人,他安頓好了還要去知府見這位大人。
知府大人很和藹,知道盧子琅是何家女婿,居然還要同盧子琅攀親,盧子琅應付完了趕緊回來。
收拾官衙,安排屬官,見各地縣令,這些都要去辦,他還是很忙的。
盧子鈺去考察遼州商機,考察下來基本什麽都沒有。
遼州屬於北方,冬天寒冷,且冷的時間還長,那就導致田地產出不豐,一地百姓肚子都填不飽,還談什麽別的消費?消費都沒有哪來的商機?
不過這個難不倒盧子鈺,她在遼州轉了轉就看到很多潛在商機,山板栗和鬆子在這裏並不稀罕,各種菌菇也很豐富,養殖的話,也有很多品種的家畜可供選擇。
盧子鈺見到了幹瘦的黑山羊,和現代品種完全不一樣的雞鴨,但是養這些的農戶也不多,因為養家畜也要收稅,能養的都是大戶人家。
即便她動手養殖了,也需要找到固定的買家和出貨渠道,盧子鈺又開始埋頭做起了計劃。
其實光賺錢的話不用這麽複雜,就是窮地方也能刮下三尺地皮,盧子鈺就有好些賺一票快錢的方法,隻是這樣一來遼州就徹底完了,弄不好會發生民變。
盧子鈺想的是搞活地方經濟,商人也分很多種,眼裏隻有利益的資本家是一種,仁商儒商也是一種。
盧子鈺的誌向是天下第一商,哪能隻為了錢把一地經濟弄得更糟呢,何況這裏還是弟弟的任地。
何馨終於找到了打理中饋的感覺,她做的也相當好,連跟著盧子琅來的屬官家眷她也都照顧到了,畢竟出身何家,見識得多。
那些本地世家過來拜訪盧子琅,家裏的女眷當然過來見何馨。
一見麵就被何馨給鎮住了,知州夫人才那是世家氣度,就連下人都比她們家好不知道多少倍。
盧子琅剛剛接手遼州政務,各地縣令也來報了到,然後又是對他一大波哭窮,窮的都快餓死了。
送走這些縣令,盧子琅和盧子鈺商量,這局麵真不好打開,啥都沒有,讓他能怎麽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遼州太窮了。
盧子鈺道,“我倒是有些想法,不過還得轉一圈看看,怕是還得用上弟妹,你回去同她說一下,我知道她在京城有鋪子。”
不同於現代,物流便利,犄角旮旯裏的物產都能運送出來,現在很多地方特產連門都出不了,特別是遼州這種窮地方,商隊都沒有,本地的產出就更不可能外流了。
盧子鈺想先收一批雜貨,就是那些山板栗鬆子,還有菌菇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