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雪打了熱水來給小娘子淨麵,商媽媽絞了手巾覆在明妝臉上,還像小時候照顧她一樣,仔細替她擦臉。
她哭得眼睛紅紅,鼻尖也紅紅,無暇的皮膚經水擦拭愈發剔透,看上去既可憐又滑稽。
商媽媽笑得無奈,“幹嚎兩嗓子就罷了,做什麽真哭,動氣傷身,小娘子不知道嗎?”
明妝唇角一扯,還是有些委屈,“媽媽,我真的傷心了,我爹爹不是祖母親生的吧!”
“若不是她生的倒好辦了,她也沒那臉來算計家產。”商媽媽捋了捋她鬢角的發,溫聲說,“今日這番較量,恐怕不能讓她們知難而退,你要有準備,下回恐怕更加麻煩。”
明妝籲了口氣,“我不見她們總成了吧,幹晾著她們,看她們能等到幾時。”
反正兵來將擋,總會有辦法的。現在靜下心來,才想起匹帛鋪子的裁縫還在等著,忙趕到花廳量了尺寸,挑了翠池獅子和團羊紋的兩匹緞子,做除夕和元朔日的新衣。
這裏剛擬定款式,門上婆子又進來傳話,說湯府上大公子來送野味了,讓小娘子出去瞧瞧。
湯府大公子湯鶴卿,是芝圓的胞兄,比她們大上三歲,已經在三班謀了差事,任承節郎了。這幾年周大娘子照應明妝,他偶爾也會奉命送些東西,一來二去熟悉了,就如自己的哥哥一樣。
出門看,鶴卿站在台階前,正從馬鞍上摘兔子。冬日上京的貴公子們愛上金明池南的下鬆園打獵,那園林別的不多,就是兔子和野雞多,鶴卿的鞍上滿滿掛了一圈,他從中挑了幾隻肥的,拋給了一旁待命的小廝,對明妝說:“剛打了不多久,讓他們放了血,做麻辣兔吃。”一麵又翻出一隻紅狐狸來,倒拎著尾巴抖一抖,蓬鬆的狐毛在日光下綻出跳躍的金芒,往前遞了遞,“這個剝了皮做個暖袖,大雪天出門也不怕冷。”
明妝噯了聲,示意小廝接下,轉頭說:“謝謝鶴卿哥哥,進門喝杯茶再回去吧!”
鶴卿說不了,“午時我還要上值。這幾日忙著換班,左右殿值要作調整,迎邶國使節入京。”
關於邶國,明妝從小聽到大,當初爹爹任安西大都護時與他們屢屢交鋒,算是冤家老對頭。
“我記得邶國不肯臣服,前後打了七八年仗,這次怎麽願意派使節來了?”
鶴卿哈哈笑了兩聲,“還不是打服了!現任大都護都打到婆勒城去了,逼得邶王不得不降,才派了丞相出麵上降表。這次入京是大都護親自押送,官家要揚我國威,陣仗安排得很大,連著我們三班也忙起來了。”
明妝哦了聲,前幾日剛接到李宣凜的信,正想著是不是應當回信道謝,沒想到他領了公務,這就要入京了。
1命繼子:夫婦雙亡後,由近親屬指定的養子。
2檢校庫:宋朝官方經營的信托機構,掌保管遺孤財產,經營借貸,收取息錢,以為教養孤兒費用。
第6章
鶴卿說回去吧,“外麵怪冷的。”自己翻身上馬,抖了抖馬韁,往巷口去了。
小廝提溜著狐狸說:“才打下來的,毛還活著呢,小的這就剝了皮,送到皮貨鋪子叫人縫製去。”
商媽媽指派人,把兔子和野雞等搬到後廚,一麵攙明妝退回檻內,邊走邊道:“小娘子,李判要進京了,時候正好。倘或老太太那頭還不死心,咱們就求一求李判,讓他幫著處置了這件事。”
明妝放眼望向瀟瀟的藍天,歎息著說:“這是家事,就算李判來了也幫不上忙。”
商媽媽卻說未必,“早前在潼關,李判一向鞍前馬後為郎主效勞,家裏不管有什麽難事,隻要托付他,沒有辦不妥的。”
可明妝卻苦笑,“爹爹在時,他任爹爹的副將,替爹爹分憂是他的分內。如今爹爹不在了,人家高升了大都護,咱們還能把他當副將看待嗎?其實他能替我每年祭奠爹爹,我已經很感激他了,如今我和祖母不睦,祖母還是爹爹的母親呢,讓人家怎麽插手這種家務事?”
這話自然有道理,商媽媽哪能不知道裏頭的為難,主要是易家那些族親難纏得很,看準了小娘子是女孩兒,就算家業早就有了安排,他們也未必會善罷甘休。這種事夾纏不清,就需有個雷霆手段的人來主持,商媽媽想得要比明妝多,生怕易家不拿明妝放在眼裏,甚至怕他們為了這萬貫家財,對明妝不利。
思前想後,心裏總不踏實,聽說李判要入京了,於她來說像抓著了救命稻草,倘或人家願意施援手,那麽小娘子往後就穩妥了。
可惜明妝不願意為了這事去叨擾人家,自己的家事,自己有辦法解決,實在不成了還有外家,外祖母和舅舅們護著她,總不會看著她吃虧的。
她琢磨的還是人情往來,“不知道李判在京逗留多久,到時候替我預備些贈禮,送到他府上去。”
李家本是皇親,宅子離戚裏不遠,阿娘在時曾派人拜訪過李宅兩回,阿娘走後,兩家就沒有什麽往來了。這回李宣凜回來,自己的禮數應當周全,在陝州的時候他常出入郡公府,雖然搭話不多,但至少混了個臉熟。爹爹不在了,往後交集也不過限於托他看顧爹爹墳塋,其他的,再不好意思麻煩人家了。
所以他回來的消息,明妝聽過則罷,沒有放在心上,她還記掛著靜姝出閣的事,還有三表嫂即將臨盆,自己好久沒有過府瞧瞧了。趁著今日大好晴天,往袁宅跑一趟,看看三表嫂,再給外祖母請個安。
命仆婦知會小廝套車,明妝換了身衣裳出門,路上采買了些時興的小食帶去,可以消磨下午的時光。
袁宅在保康門外麥秸巷,馬車須走上兩炷香,回到外家的感覺,和回易家老宅不一樣,這裏的人和事都透著親切,才進園子,外祖母身邊的吳嬤嬤就迎出來,笑著說:“小娘子來了?老太太正念叨你,說天放晴了怎麽也不來。老太太這兩日腿疼,出不了門,要不然打算過易園瞧瞧你呢。”
袁老夫人有老寒腿的毛病,一到冬日就常犯病。明妝聽了忙跑進院子,進門就咋咋乎乎叫人,“外祖母……”
前廳裏竹簾半卷,窗外日光斜照進來,在地衣上鋪出一排菱形的光棱。她跑得急,帶來一陣風,驚得細碎的粉塵也急劇翻滾起來。
袁老夫人正坐在榻上,讓女使伺候著熱敷小腿,見了她便百病全消了,笑著問:“可用過午飯了?我讓她們給你準備一碗桂花粉團子來,好不好?”
明妝說不用,“我吃過了來的。外祖母的腿怎麽樣,好些了嗎?”
袁老夫人年輕時候眉眼生得好,到老了,也是位端莊的老太太。她笑起來,眼梢總帶著慈愛的味道,明妝有時候想,阿娘若是還在,老了一定也是這個模樣。
“前幾日變天,症候厲害些,天轉晴了就好多了。”老太太招她坐下,又牽過她的手看,“驟然下雪,沒凍著吧?”
明妝跟著阿娘回上京時,正是剛入冬的時節,一路車馬勞頓,天氣又冷,小指上凍出一個紅豆大的凍瘡,後來連著兩年都長,像生了根一樣。今年倒好,格外留意些,沒有再複發,老太太總是惦記這些細微的地方,每每天驟冷,都要仔細查看一遍。
沒娘的孩子可憐,袁老夫人看見她,就想起自己的幼女,因此格外憐惜她。那青蔥小指上還留著上年淡紅色的痕跡,老太太搓了搓,溫聲道:“今年在這裏過年吧,我讓她們準備一間屋子,你跟著外祖母住。”
明妝說不了,“園子裏不能沒人,我得看家。”
袁老夫人不知內情,笑著說:“家裏不是還有女使婆子嗎,怎麽就沒人了……”細看明妝臉色,忽然明白過來,“易家那頭,可是有什麽說法?”
提起這個,明妝就灰心,午盞見她不答話,自己叫了聲老太太,把今天易老夫人登門的經過說了一遍,“那頭老太太的意思是,易家挑個命繼子,來給我們小娘子‘分憂’。”
袁老夫人一聽便惱火,“這算盤倒打得精,兒子不在了,還圖謀剩下的家業。你爹爹這麽好的人,誰知竟有個這樣混賬的母親!”言罷安慰明妝,“你不必怕,那老婆子要是不依不饒,你就打發人回來傳話,讓我和她理論理論,做祖母的領頭吃絕戶,問她要不要那張老臉。”
明妝雖然為這事不快,卻也並不擔心,反而來勸慰外祖母,“我今日已經把話說明白了,料想祖母不會再來糾纏了。”
待要細說,忽然聽見院子裏傳來靜好的聲音,隔了老遠就在問:“般般來了嗎?”
門上仆婦應了話,靜好的聲音愈發響亮,“三嫂娘家派人來‘分痛’啦,般般快出來,咱們去看看!”
明妝一聽,哪裏還坐得住,扭頭看袁老夫人,“外祖母……”
袁老夫人笑著說:“去吧,隻在邊上看著,別亂說話。”
她噯了聲,提著裙子飛跑出去,姐妹幾個勾著胳膊進了西園。
三表哥的小院子叫膩玉軒,因三表嫂懷著身孕,院門上常掛吉祥的五色綢。剛進小院就看見裏麵熱鬧得很,正屋的地心擺著個銀盆,用錦巾蓋粟稈,上麵撒絹花。另有幾個盆裏裝著饅頭、生棗和彩畫的鴨蛋,這些精心準備的東西,表示娘家對分娩之痛的共同承擔,就叫“分痛”。
做成眠羊和臥鹿的點心堆了滿桌,羊頭和鹿頭眉心還描了花鈿,靜好笑嘻嘻說:“味道八成不錯。”
靜言扯了扯靜好的袖子,讓她別出聲,三嫂娘家派來的婆子又展開孩子的彩衣,笑著說:“郎主和大娘子都盼著抱外孫呢,小公子落地的衣裳準備好了,隻等小娘子的好消息。”
又說了幾句吉祥話,一行人拿了賞錢,才退出院子。坐在那裏半日的三嫂這時終於得空,起身和明妝打招呼,“表妹來了?快快……點心還熱著呢,秦媽媽,分給妹妹們吃。”
秦媽媽得令,將熱騰騰的麵食捧到姊妹們手上,明妝低頭打量,愈發覺得這眠羊胖大可愛。
“我屬羊,真巧。”她喜滋滋地說。
秦媽媽笑起來,掖著手道:“吉祥果子,給小娘子沾喜氣。日後小娘子一定能嫁個可心的郎子,金兒銀女,事事如意。”
這府裏的姐妹都是落落大方的姑娘,沒人因這個害羞,轉而來攛掇靜姝:“大姐姐要多吃兩個,明年出了閣,後年給我們添個小外甥。”
因果子點心很多,明妝回去還帶了好大一包。這些麵食裏頭包著不一樣的餡料,有什錦、有棗泥,還有薺菜和肉餡兒的。晚間煮上一鍋粥,就著薤花茄兒,吃出了平實的家常味道。
還好,接下來幾日,易家那些長輩沒有來易園尋麻煩,及到南嶽大帝聖誕那一日,如約和芝圓碰了麵。
芝圓見了她,好一陣呆怔,“不是說好了,讓你仔細打扮的嘛,你怎麽連脂粉都未施呀?”
明妝笑了笑,“上山進香打扮得花枝招展,也太刻意了。”邊說邊低頭打量自己,一件落花流水紋的襦裙,挽一條檀色的畫帛,幹淨利落的一身,沒有哪裏不好。
芝圓無可奈何,好在自己隨身帶著小妝盒,拉她登車之後趨身給她上妝,薄薄敷上一層粉,再點上淡淡的口脂。待要畫眉,明妝慌忙躲開了,她擔心芝圓一時興起給她畫分梢眉,那寬厚的兩道青黛,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馬車在禦街上緩行,除夕之前最後一場法事,路上盡是趕往南山的香客。
空氣中隱約攜帶了煙火氣,推窗看,山林間雲霧彌漫,因天氣不佳,遠看像漫漶的經書。
明妝饒有興趣,大概忘了此行的目的了,十分專注地享受這份熱鬧。芝圓不由唏噓,她的城府,遠不像臉蛋看著那樣精明。她是個簡單的姑娘,高興了大笑,不喜歡了大哭,無論悲喜,都不往心底裏去。
如此甚好,不必如臨大敵,縮手縮腳。到了山門前,兩個人相攜下車,順著人潮踏入觀內。拾階而上,正殿在高處,宣和六年之前的重陽觀還是禁中禦用的道觀,因此三清尊神的金身,鑄造得十分宏偉精美。
入殿叩拜,明妝合什向上望,人在道法無邊前,渺小如螻蟻。
進香的人參拜完了總要打上一卦,或問家宅、或問前程、或問姻緣。女孩子對最後一項充滿好奇,芝圓拽著明妝在後土神像前占卜,芝圓求得的是花開富貴,福壽圓滿,明妝求得的是月移花影,玉人自來。
“玉人自來……八成已經在路上了。”明妝捏著簽文,笑得沒心沒肺。
芝圓說當然,“何止在路上,分明早就到了。皇子們半個時辰前進完了香,已經在梅園暫歇了,上京那些想攀高枝的貴女都亮過了相,咱們現在過去剛好。”
事到臨頭,明妝倒有些猶豫了,“巴巴兒湊到人家跟前,會不會討人嫌啊?”
芝圓嗤笑,“醜而不自知的才討人嫌,你是香餑餑,不信等著瞧吧!”
這時兩個黃門上前來行禮,堆笑道:“湯娘子,郡王派小人來接娘子入園。”
這回不等明妝踟躕了,芝圓一把牽了她的手就走,“梅園的擂茶最好吃,我帶你去嚐嚐。”
第7章
今日天色不佳,清早就陰雲密布,天地間籠罩著一團霧氣。待她們走出山門的時候,終於飄起了雨星,紛紛揚揚地,細如牛毛,有些分不清是雨還是霰。
高安郡王的車輦停在台階盡頭,座駕彰顯身份,比之一旁的馬車,要豪奢許多。明妝原本覺得隨意坐別人的車,多有不便,但芝圓並沒有什麽忌諱,自己登上去,順便也把她拽了上來。
“沒關係。”芝圓說,“我和那些皇子自小就認識,要不是定了親,合該認個哥哥才對。你也別擔心,他們不是什麽三頭六臂的怪物,雖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但待人還是很和藹的,沒有高高在上的做派。”
芝圓四歲那年就被貴妃相中,收在身邊做了養女,貴妃得寵,官家愛屋及烏也很喜歡芝圓,特準了她和公主們在一起讀書習學。公主們念書的地方,與資善堂一牆之隔,貪玩的孩子沒有男女大防一說,兩邊來往很多,十年下來,基本與每個人都混熟了。
當然,芝圓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標準,“五哥斯文,六哥跳脫,你見了他們就知道了。那兩個人,不拘哪個都挺好,可以放心打交道,隻有二哥……”邊說邊瓢著嘴,搖了搖頭,“這人不怎麽樣,怪裏怪氣的,清高傲慢,我沒同他深交過。”
明妝哦了聲,“二皇子年紀不小了吧,還沒娶親?”
“對啊。”芝圓壓著嗓門說,“他是明德皇後所生,是諸皇子中唯一的嫡子。可惜明德皇後走得早,官家又寵幸孫貴妃,對他並未另眼相看,要是明德皇後還活著,他應當立為太子才對。可惜,時也運也,官家不鬆口,誰也沒有辦法,我料二哥心裏八成很不服,所以不合群,有些陰陽怪氣的。反正你要是遇見他,離他遠一些就是了,他同你不合適,咱們衝著五哥和六哥就好。”
一番分析,說得頭頭是道,明妝怔怔點了點頭。芝圓見她神色肅穆,怕嚇著她,忙笑著打岔,問送她的桕燭怎麽樣。
“燒了半截,燈芯找不著了。”明妝據實說。
芝圓聽後撫了撫額頭,訕笑道:“是有這麽一支,做著做著燈芯不夠了,中途叫人出去采買,我得空喝了一盞熟水,回來忘了是哪一支了。沒想到這麽巧,竟送給了你,你看你運氣多好,一下子就中了。”
這是運氣好嗎?明妝啞口無言,最後隻得默認。
芝圓說不礙的,“我還有好幾支,明日派人給你送去。等下年烏桕結了種子,我帶你一塊兒做,再讓木匠刻幾個模子,做出不一樣的款兒來,拿到外麵去賣,一支少說賣他三貫錢。”
兩個人說說笑笑間,馬車順著小徑往山下走。梅園建在山坳,約莫有十來畝光景,種滿了各色的梅樹。每年到了這個時節,梅園就成了上京貴胄們出遊必來之地,在園子裏辦個曲水宴,若逢雪天就來一場踏雪尋梅,實在是一樁足可寫進詩詞的風雅事。
馬蹄篤篤,叩擊著齊整鋪排的青石,終於漸漸停下來。女使打開雕花的車門,涼意忽然撲麵,讓人不由打個寒噤。
“嘶,真冷!”芝圓搓了搓手,回身接應明妝,仰頭看看天色,“怕不是又要下雪吧!”
細雨淋得青石鋥亮,像上了油似的,兩人挽著胳膊,明妝一步步走得小心,怕天太冷,雨水結冰,大庭廣眾下摔一跤,那可要挖個地洞鑽進去了。
黃門在前引路,直將人引進了大門,打眼一看,這梅園裏的人比明妝想象的多,錦衣華服的貴女們姍姍而行,衣角袖底被風吹拂,隱約蕩漾出絲絲縷縷的暗香。
其實帝王家的子孫,並不像銀字兒1裏說的那樣,住在深宮內院,不食人間煙火。皇子們到了十二三歲賜爵建府,自立門戶後結識各種各樣的人,慢慢便融入了世俗。說是帝裔貴胄,除卻出身,也如尋常貴公子一樣穿梭於市井間。年輕男子要娶親,年輕的貴女們也期待錦繡良緣,於是這梅園就成了邂逅公子王孫的好去處,反正入園的門檻很高,但凡能夠看對眼的,基本不必擔心家世懸殊,齊大非偶。
她哭得眼睛紅紅,鼻尖也紅紅,無暇的皮膚經水擦拭愈發剔透,看上去既可憐又滑稽。
商媽媽笑得無奈,“幹嚎兩嗓子就罷了,做什麽真哭,動氣傷身,小娘子不知道嗎?”
明妝唇角一扯,還是有些委屈,“媽媽,我真的傷心了,我爹爹不是祖母親生的吧!”
“若不是她生的倒好辦了,她也沒那臉來算計家產。”商媽媽捋了捋她鬢角的發,溫聲說,“今日這番較量,恐怕不能讓她們知難而退,你要有準備,下回恐怕更加麻煩。”
明妝籲了口氣,“我不見她們總成了吧,幹晾著她們,看她們能等到幾時。”
反正兵來將擋,總會有辦法的。現在靜下心來,才想起匹帛鋪子的裁縫還在等著,忙趕到花廳量了尺寸,挑了翠池獅子和團羊紋的兩匹緞子,做除夕和元朔日的新衣。
這裏剛擬定款式,門上婆子又進來傳話,說湯府上大公子來送野味了,讓小娘子出去瞧瞧。
湯府大公子湯鶴卿,是芝圓的胞兄,比她們大上三歲,已經在三班謀了差事,任承節郎了。這幾年周大娘子照應明妝,他偶爾也會奉命送些東西,一來二去熟悉了,就如自己的哥哥一樣。
出門看,鶴卿站在台階前,正從馬鞍上摘兔子。冬日上京的貴公子們愛上金明池南的下鬆園打獵,那園林別的不多,就是兔子和野雞多,鶴卿的鞍上滿滿掛了一圈,他從中挑了幾隻肥的,拋給了一旁待命的小廝,對明妝說:“剛打了不多久,讓他們放了血,做麻辣兔吃。”一麵又翻出一隻紅狐狸來,倒拎著尾巴抖一抖,蓬鬆的狐毛在日光下綻出跳躍的金芒,往前遞了遞,“這個剝了皮做個暖袖,大雪天出門也不怕冷。”
明妝噯了聲,示意小廝接下,轉頭說:“謝謝鶴卿哥哥,進門喝杯茶再回去吧!”
鶴卿說不了,“午時我還要上值。這幾日忙著換班,左右殿值要作調整,迎邶國使節入京。”
關於邶國,明妝從小聽到大,當初爹爹任安西大都護時與他們屢屢交鋒,算是冤家老對頭。
“我記得邶國不肯臣服,前後打了七八年仗,這次怎麽願意派使節來了?”
鶴卿哈哈笑了兩聲,“還不是打服了!現任大都護都打到婆勒城去了,逼得邶王不得不降,才派了丞相出麵上降表。這次入京是大都護親自押送,官家要揚我國威,陣仗安排得很大,連著我們三班也忙起來了。”
明妝哦了聲,前幾日剛接到李宣凜的信,正想著是不是應當回信道謝,沒想到他領了公務,這就要入京了。
1命繼子:夫婦雙亡後,由近親屬指定的養子。
2檢校庫:宋朝官方經營的信托機構,掌保管遺孤財產,經營借貸,收取息錢,以為教養孤兒費用。
第6章
鶴卿說回去吧,“外麵怪冷的。”自己翻身上馬,抖了抖馬韁,往巷口去了。
小廝提溜著狐狸說:“才打下來的,毛還活著呢,小的這就剝了皮,送到皮貨鋪子叫人縫製去。”
商媽媽指派人,把兔子和野雞等搬到後廚,一麵攙明妝退回檻內,邊走邊道:“小娘子,李判要進京了,時候正好。倘或老太太那頭還不死心,咱們就求一求李判,讓他幫著處置了這件事。”
明妝放眼望向瀟瀟的藍天,歎息著說:“這是家事,就算李判來了也幫不上忙。”
商媽媽卻說未必,“早前在潼關,李判一向鞍前馬後為郎主效勞,家裏不管有什麽難事,隻要托付他,沒有辦不妥的。”
可明妝卻苦笑,“爹爹在時,他任爹爹的副將,替爹爹分憂是他的分內。如今爹爹不在了,人家高升了大都護,咱們還能把他當副將看待嗎?其實他能替我每年祭奠爹爹,我已經很感激他了,如今我和祖母不睦,祖母還是爹爹的母親呢,讓人家怎麽插手這種家務事?”
這話自然有道理,商媽媽哪能不知道裏頭的為難,主要是易家那些族親難纏得很,看準了小娘子是女孩兒,就算家業早就有了安排,他們也未必會善罷甘休。這種事夾纏不清,就需有個雷霆手段的人來主持,商媽媽想得要比明妝多,生怕易家不拿明妝放在眼裏,甚至怕他們為了這萬貫家財,對明妝不利。
思前想後,心裏總不踏實,聽說李判要入京了,於她來說像抓著了救命稻草,倘或人家願意施援手,那麽小娘子往後就穩妥了。
可惜明妝不願意為了這事去叨擾人家,自己的家事,自己有辦法解決,實在不成了還有外家,外祖母和舅舅們護著她,總不會看著她吃虧的。
她琢磨的還是人情往來,“不知道李判在京逗留多久,到時候替我預備些贈禮,送到他府上去。”
李家本是皇親,宅子離戚裏不遠,阿娘在時曾派人拜訪過李宅兩回,阿娘走後,兩家就沒有什麽往來了。這回李宣凜回來,自己的禮數應當周全,在陝州的時候他常出入郡公府,雖然搭話不多,但至少混了個臉熟。爹爹不在了,往後交集也不過限於托他看顧爹爹墳塋,其他的,再不好意思麻煩人家了。
所以他回來的消息,明妝聽過則罷,沒有放在心上,她還記掛著靜姝出閣的事,還有三表嫂即將臨盆,自己好久沒有過府瞧瞧了。趁著今日大好晴天,往袁宅跑一趟,看看三表嫂,再給外祖母請個安。
命仆婦知會小廝套車,明妝換了身衣裳出門,路上采買了些時興的小食帶去,可以消磨下午的時光。
袁宅在保康門外麥秸巷,馬車須走上兩炷香,回到外家的感覺,和回易家老宅不一樣,這裏的人和事都透著親切,才進園子,外祖母身邊的吳嬤嬤就迎出來,笑著說:“小娘子來了?老太太正念叨你,說天放晴了怎麽也不來。老太太這兩日腿疼,出不了門,要不然打算過易園瞧瞧你呢。”
袁老夫人有老寒腿的毛病,一到冬日就常犯病。明妝聽了忙跑進院子,進門就咋咋乎乎叫人,“外祖母……”
前廳裏竹簾半卷,窗外日光斜照進來,在地衣上鋪出一排菱形的光棱。她跑得急,帶來一陣風,驚得細碎的粉塵也急劇翻滾起來。
袁老夫人正坐在榻上,讓女使伺候著熱敷小腿,見了她便百病全消了,笑著問:“可用過午飯了?我讓她們給你準備一碗桂花粉團子來,好不好?”
明妝說不用,“我吃過了來的。外祖母的腿怎麽樣,好些了嗎?”
袁老夫人年輕時候眉眼生得好,到老了,也是位端莊的老太太。她笑起來,眼梢總帶著慈愛的味道,明妝有時候想,阿娘若是還在,老了一定也是這個模樣。
“前幾日變天,症候厲害些,天轉晴了就好多了。”老太太招她坐下,又牽過她的手看,“驟然下雪,沒凍著吧?”
明妝跟著阿娘回上京時,正是剛入冬的時節,一路車馬勞頓,天氣又冷,小指上凍出一個紅豆大的凍瘡,後來連著兩年都長,像生了根一樣。今年倒好,格外留意些,沒有再複發,老太太總是惦記這些細微的地方,每每天驟冷,都要仔細查看一遍。
沒娘的孩子可憐,袁老夫人看見她,就想起自己的幼女,因此格外憐惜她。那青蔥小指上還留著上年淡紅色的痕跡,老太太搓了搓,溫聲道:“今年在這裏過年吧,我讓她們準備一間屋子,你跟著外祖母住。”
明妝說不了,“園子裏不能沒人,我得看家。”
袁老夫人不知內情,笑著說:“家裏不是還有女使婆子嗎,怎麽就沒人了……”細看明妝臉色,忽然明白過來,“易家那頭,可是有什麽說法?”
提起這個,明妝就灰心,午盞見她不答話,自己叫了聲老太太,把今天易老夫人登門的經過說了一遍,“那頭老太太的意思是,易家挑個命繼子,來給我們小娘子‘分憂’。”
袁老夫人一聽便惱火,“這算盤倒打得精,兒子不在了,還圖謀剩下的家業。你爹爹這麽好的人,誰知竟有個這樣混賬的母親!”言罷安慰明妝,“你不必怕,那老婆子要是不依不饒,你就打發人回來傳話,讓我和她理論理論,做祖母的領頭吃絕戶,問她要不要那張老臉。”
明妝雖然為這事不快,卻也並不擔心,反而來勸慰外祖母,“我今日已經把話說明白了,料想祖母不會再來糾纏了。”
待要細說,忽然聽見院子裏傳來靜好的聲音,隔了老遠就在問:“般般來了嗎?”
門上仆婦應了話,靜好的聲音愈發響亮,“三嫂娘家派人來‘分痛’啦,般般快出來,咱們去看看!”
明妝一聽,哪裏還坐得住,扭頭看袁老夫人,“外祖母……”
袁老夫人笑著說:“去吧,隻在邊上看著,別亂說話。”
她噯了聲,提著裙子飛跑出去,姐妹幾個勾著胳膊進了西園。
三表哥的小院子叫膩玉軒,因三表嫂懷著身孕,院門上常掛吉祥的五色綢。剛進小院就看見裏麵熱鬧得很,正屋的地心擺著個銀盆,用錦巾蓋粟稈,上麵撒絹花。另有幾個盆裏裝著饅頭、生棗和彩畫的鴨蛋,這些精心準備的東西,表示娘家對分娩之痛的共同承擔,就叫“分痛”。
做成眠羊和臥鹿的點心堆了滿桌,羊頭和鹿頭眉心還描了花鈿,靜好笑嘻嘻說:“味道八成不錯。”
靜言扯了扯靜好的袖子,讓她別出聲,三嫂娘家派來的婆子又展開孩子的彩衣,笑著說:“郎主和大娘子都盼著抱外孫呢,小公子落地的衣裳準備好了,隻等小娘子的好消息。”
又說了幾句吉祥話,一行人拿了賞錢,才退出院子。坐在那裏半日的三嫂這時終於得空,起身和明妝打招呼,“表妹來了?快快……點心還熱著呢,秦媽媽,分給妹妹們吃。”
秦媽媽得令,將熱騰騰的麵食捧到姊妹們手上,明妝低頭打量,愈發覺得這眠羊胖大可愛。
“我屬羊,真巧。”她喜滋滋地說。
秦媽媽笑起來,掖著手道:“吉祥果子,給小娘子沾喜氣。日後小娘子一定能嫁個可心的郎子,金兒銀女,事事如意。”
這府裏的姐妹都是落落大方的姑娘,沒人因這個害羞,轉而來攛掇靜姝:“大姐姐要多吃兩個,明年出了閣,後年給我們添個小外甥。”
因果子點心很多,明妝回去還帶了好大一包。這些麵食裏頭包著不一樣的餡料,有什錦、有棗泥,還有薺菜和肉餡兒的。晚間煮上一鍋粥,就著薤花茄兒,吃出了平實的家常味道。
還好,接下來幾日,易家那些長輩沒有來易園尋麻煩,及到南嶽大帝聖誕那一日,如約和芝圓碰了麵。
芝圓見了她,好一陣呆怔,“不是說好了,讓你仔細打扮的嘛,你怎麽連脂粉都未施呀?”
明妝笑了笑,“上山進香打扮得花枝招展,也太刻意了。”邊說邊低頭打量自己,一件落花流水紋的襦裙,挽一條檀色的畫帛,幹淨利落的一身,沒有哪裏不好。
芝圓無可奈何,好在自己隨身帶著小妝盒,拉她登車之後趨身給她上妝,薄薄敷上一層粉,再點上淡淡的口脂。待要畫眉,明妝慌忙躲開了,她擔心芝圓一時興起給她畫分梢眉,那寬厚的兩道青黛,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馬車在禦街上緩行,除夕之前最後一場法事,路上盡是趕往南山的香客。
空氣中隱約攜帶了煙火氣,推窗看,山林間雲霧彌漫,因天氣不佳,遠看像漫漶的經書。
明妝饒有興趣,大概忘了此行的目的了,十分專注地享受這份熱鬧。芝圓不由唏噓,她的城府,遠不像臉蛋看著那樣精明。她是個簡單的姑娘,高興了大笑,不喜歡了大哭,無論悲喜,都不往心底裏去。
如此甚好,不必如臨大敵,縮手縮腳。到了山門前,兩個人相攜下車,順著人潮踏入觀內。拾階而上,正殿在高處,宣和六年之前的重陽觀還是禁中禦用的道觀,因此三清尊神的金身,鑄造得十分宏偉精美。
入殿叩拜,明妝合什向上望,人在道法無邊前,渺小如螻蟻。
進香的人參拜完了總要打上一卦,或問家宅、或問前程、或問姻緣。女孩子對最後一項充滿好奇,芝圓拽著明妝在後土神像前占卜,芝圓求得的是花開富貴,福壽圓滿,明妝求得的是月移花影,玉人自來。
“玉人自來……八成已經在路上了。”明妝捏著簽文,笑得沒心沒肺。
芝圓說當然,“何止在路上,分明早就到了。皇子們半個時辰前進完了香,已經在梅園暫歇了,上京那些想攀高枝的貴女都亮過了相,咱們現在過去剛好。”
事到臨頭,明妝倒有些猶豫了,“巴巴兒湊到人家跟前,會不會討人嫌啊?”
芝圓嗤笑,“醜而不自知的才討人嫌,你是香餑餑,不信等著瞧吧!”
這時兩個黃門上前來行禮,堆笑道:“湯娘子,郡王派小人來接娘子入園。”
這回不等明妝踟躕了,芝圓一把牽了她的手就走,“梅園的擂茶最好吃,我帶你去嚐嚐。”
第7章
今日天色不佳,清早就陰雲密布,天地間籠罩著一團霧氣。待她們走出山門的時候,終於飄起了雨星,紛紛揚揚地,細如牛毛,有些分不清是雨還是霰。
高安郡王的車輦停在台階盡頭,座駕彰顯身份,比之一旁的馬車,要豪奢許多。明妝原本覺得隨意坐別人的車,多有不便,但芝圓並沒有什麽忌諱,自己登上去,順便也把她拽了上來。
“沒關係。”芝圓說,“我和那些皇子自小就認識,要不是定了親,合該認個哥哥才對。你也別擔心,他們不是什麽三頭六臂的怪物,雖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但待人還是很和藹的,沒有高高在上的做派。”
芝圓四歲那年就被貴妃相中,收在身邊做了養女,貴妃得寵,官家愛屋及烏也很喜歡芝圓,特準了她和公主們在一起讀書習學。公主們念書的地方,與資善堂一牆之隔,貪玩的孩子沒有男女大防一說,兩邊來往很多,十年下來,基本與每個人都混熟了。
當然,芝圓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標準,“五哥斯文,六哥跳脫,你見了他們就知道了。那兩個人,不拘哪個都挺好,可以放心打交道,隻有二哥……”邊說邊瓢著嘴,搖了搖頭,“這人不怎麽樣,怪裏怪氣的,清高傲慢,我沒同他深交過。”
明妝哦了聲,“二皇子年紀不小了吧,還沒娶親?”
“對啊。”芝圓壓著嗓門說,“他是明德皇後所生,是諸皇子中唯一的嫡子。可惜明德皇後走得早,官家又寵幸孫貴妃,對他並未另眼相看,要是明德皇後還活著,他應當立為太子才對。可惜,時也運也,官家不鬆口,誰也沒有辦法,我料二哥心裏八成很不服,所以不合群,有些陰陽怪氣的。反正你要是遇見他,離他遠一些就是了,他同你不合適,咱們衝著五哥和六哥就好。”
一番分析,說得頭頭是道,明妝怔怔點了點頭。芝圓見她神色肅穆,怕嚇著她,忙笑著打岔,問送她的桕燭怎麽樣。
“燒了半截,燈芯找不著了。”明妝據實說。
芝圓聽後撫了撫額頭,訕笑道:“是有這麽一支,做著做著燈芯不夠了,中途叫人出去采買,我得空喝了一盞熟水,回來忘了是哪一支了。沒想到這麽巧,竟送給了你,你看你運氣多好,一下子就中了。”
這是運氣好嗎?明妝啞口無言,最後隻得默認。
芝圓說不礙的,“我還有好幾支,明日派人給你送去。等下年烏桕結了種子,我帶你一塊兒做,再讓木匠刻幾個模子,做出不一樣的款兒來,拿到外麵去賣,一支少說賣他三貫錢。”
兩個人說說笑笑間,馬車順著小徑往山下走。梅園建在山坳,約莫有十來畝光景,種滿了各色的梅樹。每年到了這個時節,梅園就成了上京貴胄們出遊必來之地,在園子裏辦個曲水宴,若逢雪天就來一場踏雪尋梅,實在是一樁足可寫進詩詞的風雅事。
馬蹄篤篤,叩擊著齊整鋪排的青石,終於漸漸停下來。女使打開雕花的車門,涼意忽然撲麵,讓人不由打個寒噤。
“嘶,真冷!”芝圓搓了搓手,回身接應明妝,仰頭看看天色,“怕不是又要下雪吧!”
細雨淋得青石鋥亮,像上了油似的,兩人挽著胳膊,明妝一步步走得小心,怕天太冷,雨水結冰,大庭廣眾下摔一跤,那可要挖個地洞鑽進去了。
黃門在前引路,直將人引進了大門,打眼一看,這梅園裏的人比明妝想象的多,錦衣華服的貴女們姍姍而行,衣角袖底被風吹拂,隱約蕩漾出絲絲縷縷的暗香。
其實帝王家的子孫,並不像銀字兒1裏說的那樣,住在深宮內院,不食人間煙火。皇子們到了十二三歲賜爵建府,自立門戶後結識各種各樣的人,慢慢便融入了世俗。說是帝裔貴胄,除卻出身,也如尋常貴公子一樣穿梭於市井間。年輕男子要娶親,年輕的貴女們也期待錦繡良緣,於是這梅園就成了邂逅公子王孫的好去處,反正入園的門檻很高,但凡能夠看對眼的,基本不必擔心家世懸殊,齊大非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