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王失笑,“那於小娘子來說豈不是好事嗎,半年之期又可提前了。”
明妝這才鬆口氣,這筆生意終究是談了下來,細想之下雖有些悲哀,但她這樣孤苦伶仃的女孩子,又有什麽其他更高深的法子呢。
此時恰好兩盞茶已過,趙嬤嬤和午盞從廊亭裏過來,停在台階下聽令。明妝向儀王欠了欠身,“今日叨擾殿下,我這就回去了。”
儀王站起身,又換了個家常的語調,和氣道:“往後不必這麽客氣,就叫我的小字吧。”
明妝點了點頭。
“那我就叫你般般?”他饒有興致地說,“你這名字很有意思,看來令尊對你寄予了厚望。”
所以更不能讓爹爹失望。她不是男兒,不能征戰沙場替父平反,隻能用她自認為對的方式冒險一試。
送她出花廳,她的鳳尾裙迤邐流淌過石階,為這庭院平添了秀色。
女使展開鬥篷為她披上,儀王親自接過手,替她係上了領口的絲帶。
邊上的趙嬤嬤和午盞愈發驚惶,不知道兩盞茶的工夫,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明妝雖然不自在,但還是順服地接受了,待整理好領口,退後一步向他褔了福,然後跟隨婆子朝院門上去了。
趙嬤嬤和午盞忙不迭跟上,出了月洞門朝前院走,穿過一條竹林小徑時,迎麵遇上了一個打扮精美的女子。那女子眉眼娟秀,很有小家碧玉的意思,穿著一件朱纓的襦裙,腰帶係出纖細的身腰,看打扮和府裏女使不一樣。
見了明妝,讓到一旁行禮,明妝瞥了一眼便錯身而過了,倒是趙嬤嬤朝領路的婆子打探了兩句,“剛才那位娘子,是儀王殿下貴眷?”
領路的婆子“哦”了聲,“是府上侍娘,平時侍奉殿下更衣穿戴。”
趙嬤嬤心頭咯噔一下,才想起儀王雖未娶親,但不妨礙他身邊有通房。王侯將相府上,管沒有名分的房中女使叫“侍娘”,這等侍娘到了郎主娶親之後,一般都是要抬為妾室的,若是小娘子當真和儀王有緣,那麽還未過門,便已經有第 三人了。
可是看看明妝,她微揚著下頜,好像並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趙嬤嬤雖犯嘀咕,到底也不能當場說什麽,回去的路上隻好委婉向她提了提,“小娘子可聽到了?剛才那女子,是儀王殿下的通房。”
明妝嗯了聲,隻是靜靜坐著,再沒有別的表示了。
午盞有點著急,搖了搖她的胳膊道:“小娘子,那可是通房,將來要升妾室的。”
明妝卻看得很開,笑著說:“這有什麽,天底下的妾也不都是壞的,像咱們家惠小娘和蘭小娘,個個都疼愛我,家裏有她們,我才不那麽寂寞呢。”
午盞窒了下,絞盡腦汁辯駁著:“惠小娘和蘭小娘都是大娘子陪嫁的女使,原就是貼心的人,所以才對小娘子好。外人和小娘子又沒交情,小娘子不得防著點嗎……”說罷怏怏看了明妝一眼,“那位儀王殿下對小娘子有意思,小娘子答應了嗎?”
答應了嗎……算是達成共識了吧!婚姻之於明妝,沒有那麽重要,如果有必要也可拿來做交換,隻要儀王應準的事能辦到就好。
膝頭的布料起了一點褶皺,她垂眼撫了撫,“我看儀王殿下挺好的,長得不俗,身份又高貴,他可是先皇後的獨子。”
照說這樣的自身條件,確實沒有什麽可挑剔的了,但午盞顯然還在為她擔憂,“李判說過,讓小娘子離他遠一些的……”
明妝怔了下,自己好像真的沒有將李宣凜的話放在心上。不可否認她是有些急功近利了,但除了借助有權勢的皇子之手,她想不到別的能夠鏟除彌光的辦法。
“等見了李判,我再和他賠罪。”她蜷起手,將那片撫不平的料子攥進了掌心。
其實娶了她,等同於收編陝州軍,這是儀王一廂情願的想法。隻要李宣凜不那麽念舊,不那麽重情義,審度過後是否選擇站在儀王身後,完全取決於他自己。
趙嬤嬤擔憂完,倒也豁然開朗了,複又笑道:“認真說,咱們小娘子果真能嫁入儀王府,倒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讓易家人瞧瞧,他們不疼不愛的小丫頭也有好前程,小娘子身後有儀王撐腰,看他們還算不算計易園。”
明妝聞言苦笑了下,這世道就是這樣,女孩子自立太難了,仿佛隻有嫁個好人家,才算真的有底氣。
“小娘子,可要回稟外祖母一聲?老太太要是知道了,一定也為小娘子高興。”
可這樣的親事,自己知道沒有什麽值得高興,明妝道:“等我下次回去,會親自稟報外祖母的。這事先不要泄露,人家不曾登門求親,說不定日後有變數也不一定。”
午盞皺了皺鼻子說:“梅園回來那日,我看儀王殿下就怪得很,什麽寧撞金鍾一下,不打破鼓三千……他是拿自己比作金鍾,讓小娘子選他呢。”
一切都有籌謀,一切也都有利可圖。明妝回頭看了儀王府一眼,那府邸越來越遠……門前不知什麽時候停了一輛馬車,儀王從檻內邁了出來。小廝將人引到車前,他彎腰登上了車輦,從十字大街一路往西,看樣子是入禁中去了。
大年初二,大多數人還沉浸在歡度佳節的氣氛中,但對吃皇糧的人來說,過年過節都是小事。
儀王直入了東華門,進左銀台門往南,有一條狹長的甬道,邊門與秘閣後的小殿相連,那就是禁中處置宮人的內衙。
因墜樓的宮女死在了官家眼皮子底下,已經不光是內廷的案子了,官家雖交代內衙審辦,儀王與當日在場的慶國公,也都有督辦之責。
從殿門上進入,這地方不知什麽緣故,總有一種腐朽的味道,儀王不自覺掖了掖鼻子,對迎上前的黃門令道:“我府裏有一盒沒開封的藏春香,回頭派個人去府裏取,各處都點上一支,祛祛這黴味。”
黃門令聽罷訕笑了下,“年前從後麵閣子裏搬了舊時宮人的存檔,那些冊子都發黴了,堆了西邊半間屋子,這才氣味不雅,請殿下見諒。”
儀王調開視線,在一旁的圈椅裏坐了下來,“年三十那件案子,薛令查得怎麽樣了?官家吩咐盡快結案,畢竟當著邶國使節的麵呢,發生這種事,把上國的臉都丟光了。”
黃門令吮唇道:“臣將那個宮人生前的一應都查訪了一遍,見過什麽人、說過什麽話,當日可有反常的舉動,都問得明明白白,倒也沒有什麽可疑的,唯有一點,臘八那日豫章郡王入禁中,曾與她私下說過幾句話……”
黃門令正斟酌用詞的時候,忽然見儀王站了起來,猛不丁的一個動作,把他唬了一跳。
儀王含笑朝門上拱了拱手,“你來遲了,晚上罰酒三杯。”
進門的李宣凜歉疚地回了一禮,“官家打算擴充控鶴司,把這差事交給了我。我今早去了司內衙門,實在分身乏術,晚來了半步,晚上認罰就是了,屆時與殿下不醉不歸。”
儀王聽他說控鶴司,眼底輕輕飄過一絲動容,旋即道:“官家竟將這樣的重任交給了你,可見你在官家心中是中流砥柱,官家十分信任你。”
所謂的控鶴司,原本是東宮禁軍,東宮又稱鶴禁,控鶴司由此得名。
如今的政局是這樣,官家未立太子,東宮也一直空著,這回忽然要籌備控鶴司,不免讓人懷疑,官家可是要采納宰相的諫言,打算冊立太子了。
太子,多美好的字眼,皇子之中誰人不向往,隻是有人勢在必得,有人藏得更深罷了,若說有誰不稀罕這個位置,才是天大的笑話。如今官家把建立控鶴司托付了李宣凜,一切在他預料之中,極好!
虛與委蛇一番,李宣凜轉頭詢問黃門令進展,黃門令將剛才的話又複述了一遍,末了為難道:“事關豫章郡王,查到這裏,就不便再深挖了。我本想請殿下和公爺示下,看看這案子應當如何偵辦,恰好今日二位來了,就請拿個主意吧,是繼續查,還是到此為止,尋個由頭,把案子結了。”
儀王看向李宣凜,似乎也如黃門令一樣為難,“事關大哥,這案子倒果真有些棘手了。若是繼續查,恐怕會傷了大哥體麵,若就此結案,官家麵前隻怕不好交代……俞白,你的意思呢?”
李宣凜笑了笑,“我不過是協助殿下,案子應當了結還是繼續,要聽殿下的意思。但依我之見,這事鬧得很大,且墜樓的內人是賀觀察的女兒,倘或這件事沒個交代,賀觀察當朝上書,就愈發不好辦了。”
儀王蹙起的眉宇慢慢展開了,頷首道:“你說得對,雖要顧全大哥,也不能讓賀觀察夫婦含冤。官家禮重臣僚,豈能為了皇子威儀,就讓一條人命不了了之。再說大哥未必與這件事有牽扯,我們在這裏為難,卻是杞人憂天了。”
李宣凜說是,心裏明白,這樣的安排才合乎儀王的心意。
儀王轉頭吩咐黃門令:“我和公爺的意思,薛令都聽明白了嗎?繼續查,不便直問大哥,就繞開他,或是從身邊的人著手也無不可。”
黃門令有了主心骨,就知道接下去應當怎麽做了,拱手道了聲是,“隻要沒避諱,案子不難查,再給臣五日,五日之後,臣一定還賀內人公道。”
儀王說好,案子談完了,就該論論私交了。他輕輕探手引李宣凜,一麵邁出門檻,一麵笑著說:“你還記得小時候那個騎馬就哭的向子意嗎?如今他在鄧州做團練,這幾日回京過年,我把他也邀上了。咱們不像少時了,長大後各有各的前程,好不容易能聚上一聚,且喝一杯吧,年關一過又要各奔東西,再想碰頭,大約又是多年之後了。”
李宣凜道好,“當初蒙殿下不棄,讓我跟著大家一同練騎射。”
他的出身並不好,父輩不能襲爵,他也不是正室夫人所出。原本他上麵還有一位兄長,但這位兄長十三歲那年夭折了,他才記在嫡母唐夫人名下。唐夫人待他不親厚,甚至對他破口大罵,說該死的人是他。父親雌懦懼內,生母敢怒不敢言,他那時便立誓要闖出一片天地來,因此憤然離京,投奔在四鎮節度使易雲天門下。
一晃多年,再想當初,也不過輕描淡寫。李氏宗親再不濟也能入禁軍任職,因此上京有專門的馬場供他們練習,儀王對於他,從來算不得照拂。
隨口的客套話都是場麵上應酬,一個說得真切,一個也敢領受,親兄熱弟般並肩走出了內衙。
儀王望著筆直的甬道,終於將話題引到了明妝身上,“今日一早,易娘子來我府裏探望,真叫我受寵若驚。那日在梅園,我就對她一見傾心,那時五郎也青眼她,倒弄得我縮手縮腳,不敢造次了。”
邊說邊瞥了一旁的李宣凜一眼,果然見他微微怔愣了下,儀王笑起來,“怎麽?很讓你意外麽?”
李宣凜斂了斂神,解嘲道:“出生入死未讓我意外,這件事倒確實出乎預料。以殿下的爵位,上京什麽樣的貴女不能作配,為什麽偏看中她呢?”
這就是明知故問了,看中她,就是看中了她背後的陝州軍。
不過話要說得委婉些,急吼吼樣子不好看,儀王道:“上京貴女雖多,卻沒有一個像她一樣。你不覺得她不容易嗎?小小年紀要支撐家業,據說易家的族親還在打她的主意,我懂她憐她,也實心的愛慕她,畢竟這盛世容華難得一見,你我都是男人,說不重色,太虛偽了。再者,咱們交好,你又禮重易公,日後你要回安西四鎮,有我照顧她,你也好放心。”
話很漂亮,但難掩用心,都是宦海沉浮的人,誰能窺不出其中用意呢。
李宣凜笑了笑,負手道:“確實,易公對我恩重如山,他的遺孤,我應當多加照應。”略頓一下又問,“那麽殿下是打算提親了嗎?易娘子怎麽說?”
交易做得很爽快,但不能說真話,儀王道:“早前她對我不假辭色,今日態度方好一些,我是想提親,又怕她覺得我唐突……再過幾日吧,多來往幾回,等她點頭了再提親,也不至於落個威逼的罪名。”
李宣凜頷首,沒有再說話。前麵就是左銀台門了,出了那道門,外麵來往的內侍宮人多了,不便多說什麽。待出了東華門,各自的車輦在護城河對岸等著,到了車前拱手作別,儀王道:“酉時,潘樓,可別再遲了。”
李宣凜道好,比手送他先上車,目送他走遠,方回身登上了自己的車輦。
駕車的七鬥仰頭問:“公子,咱們是回家,還是去旁的地方?”
回家……那個家委實沒有讓他感覺到半分留戀,若不是怕落個不孝的口實,他早就另建府邸了。
捏了捏眉心,“去殿前司衙門。”控鶴司和殿前司關係匪淺,控鶴司的禁軍,都是從殿前司班直中挑選出來的世家子弟。
“可今日是初二,殿前司指揮使恐怕還在走親戚呢,公子現在過去,未必遇得上人。”
李宣凜這才想起來,自己一忙就忘了日子,眼下正是滿朝休沐的時候,沒有要事,誰會在職上。
複又思量,他還是發了話,“去易園。”
李霽深剛才的旁敲側擊,著實讓他覺得不安,明妝的態度之所以轉變,大概就是因為他們在袁宅外那場不常見的茶局吧。
雖說這事不該他管,但不能袖手旁觀,一路上斟酌措辭,軍中的鐵血手段對付女孩子不適宜,好像除了語重心長談一談,沒有別的辦法。
到了界身南巷,下車後整理冠服,讓人進去通傳。不多會兒明妝親自迎了出來,站在門前招手,“李判,快進來坐。”
她還是小時候一樣的性格,熱情洋溢,對親近的人不設防。越是這樣,越讓他擔心,大將軍夫婦不在了,誰能讓她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再三思量?
暗歎一口氣,他提袍邁上了台階,午間的日光明亮,明妝眯眼望向他,今日他穿一件青驪的襴袍,腰上玉帶束出了窄腰,越發顯得人利落修長。可是看見他,她心裏不免七上八下,自己借助了陝州軍的勢力,換來想得到的東西,如今陝州軍已經不是爹爹的了……
不過這種隱約的牽絆其實並不足以放到台麵上理論,畢竟她日後嫁誰都有這嫌疑,除非像姑母說合的親事那樣,找個九品小吏。可九品的小吏,如何幫她扳倒彌光?
所以不要有負罪感,她握了握袖中的拳,把人引進了門,讓午盞上茶來,一麵笑道:“我以為你今日要訪友呢,還是李判拿我當朋友,順便也來訪一訪我?”
他仍是一貫自矜的神情,微揚了下唇角道:“我剛從禁中出來,原本想去殿前司的,忽然想起今日休沐,就來看看小娘子。小娘子出過門嗎?這麽好的天氣,不去外麵走走?”
明妝知道他這樣問,必有他的用意,儀王先前應當是進宮了,他們在禁中遇上,儀王怎麽能不借機向他透露。
再來隱瞞,沒有必要了,“我上半晌去了儀王府,拜會儀王殿下……”說著望過去,囁嚅道,“我沒有聽你的話,李判哥哥,你會生我的氣嗎?”
第21章
皎皎彎月下一雙明亮的眸子, 那眼眸裏雲山霧罩,浮起一點淚色,讓他想起她幼時打壞了父親的硯台,悄悄躲在他的小院門口, 見他出現就來央求, “李判哥哥,我闖禍了。”
那時的他剛從副將升作判官, 她一聲“李判哥哥”, 雖然是刻意討好, 但也讓他覺得窩心。
他低下頭看她, “小娘子說得更仔細些。”
她為難地回身指了指,“我想練字,偷偷去了爹爹的書房,本想研墨的,可不知怎麽, 硯台就掉下來……摔碎了。”
他明白過來, 那是大將軍的恩師留給他的紀念, 大將軍一直用得很小心, 這回摔碎了,確實是個很大的麻煩。
想了想道:“這樣吧, 我去和大將軍說,硯台是我打壞的, 和小娘子無關。”
那時小小的明妝就已經很講義氣了, 她說不, “我自己弄壞的, 不能推在你身上。我想……李判哥哥給我找個一樣的硯台, 別讓爹爹發現。等以後爹爹高興的時候, 我再認錯,爹爹就不會怪我了。”
“可是……”他猶豫了下,“怎麽才能不讓大將軍發現呢?淘換來的是新的,打碎的那個已經用過了。”
“這個好辦,我慢慢地磨,磨得和爹爹用過的痕跡一樣。”她又哀懇地拽了下他的袖子,“我不敢告訴爹爹,也不敢告訴阿娘,李判哥哥,你能幫我嗎?”
那時的神情,和現在的一模一樣。
說生氣……他不應該生氣,畢竟男婚女嫁理所應當,如果裏頭不存在算計,她能嫁給儀王,對她來說是個不錯的歸宿。更是那聲“李判哥哥”,讓他忽然軟了心腸,所以他慢慢搖頭,“小娘子言重了,除夕那日儀王問過小娘子,怎麽不去王府做客,我想是他常在催促,小娘子繞不過這情麵,才登門拜會的,是嗎?”
他還在幫她找台階下,愈發讓她感到心虛。
該不該把計劃告訴他,其實明妝一直在猶豫,告訴他,也許他會有別的好辦法,不需要她再拿自己的婚姻做賭注。但轉念想想,彌光是官家身邊紅人,他又是爹爹舊部,他的一路高升,一定會引來彌光的忌憚,如果彌光在官家麵前挑撥離間,鬧得不好,他會走上爹爹的老路……
明妝這才鬆口氣,這筆生意終究是談了下來,細想之下雖有些悲哀,但她這樣孤苦伶仃的女孩子,又有什麽其他更高深的法子呢。
此時恰好兩盞茶已過,趙嬤嬤和午盞從廊亭裏過來,停在台階下聽令。明妝向儀王欠了欠身,“今日叨擾殿下,我這就回去了。”
儀王站起身,又換了個家常的語調,和氣道:“往後不必這麽客氣,就叫我的小字吧。”
明妝點了點頭。
“那我就叫你般般?”他饒有興致地說,“你這名字很有意思,看來令尊對你寄予了厚望。”
所以更不能讓爹爹失望。她不是男兒,不能征戰沙場替父平反,隻能用她自認為對的方式冒險一試。
送她出花廳,她的鳳尾裙迤邐流淌過石階,為這庭院平添了秀色。
女使展開鬥篷為她披上,儀王親自接過手,替她係上了領口的絲帶。
邊上的趙嬤嬤和午盞愈發驚惶,不知道兩盞茶的工夫,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明妝雖然不自在,但還是順服地接受了,待整理好領口,退後一步向他褔了福,然後跟隨婆子朝院門上去了。
趙嬤嬤和午盞忙不迭跟上,出了月洞門朝前院走,穿過一條竹林小徑時,迎麵遇上了一個打扮精美的女子。那女子眉眼娟秀,很有小家碧玉的意思,穿著一件朱纓的襦裙,腰帶係出纖細的身腰,看打扮和府裏女使不一樣。
見了明妝,讓到一旁行禮,明妝瞥了一眼便錯身而過了,倒是趙嬤嬤朝領路的婆子打探了兩句,“剛才那位娘子,是儀王殿下貴眷?”
領路的婆子“哦”了聲,“是府上侍娘,平時侍奉殿下更衣穿戴。”
趙嬤嬤心頭咯噔一下,才想起儀王雖未娶親,但不妨礙他身邊有通房。王侯將相府上,管沒有名分的房中女使叫“侍娘”,這等侍娘到了郎主娶親之後,一般都是要抬為妾室的,若是小娘子當真和儀王有緣,那麽還未過門,便已經有第 三人了。
可是看看明妝,她微揚著下頜,好像並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趙嬤嬤雖犯嘀咕,到底也不能當場說什麽,回去的路上隻好委婉向她提了提,“小娘子可聽到了?剛才那女子,是儀王殿下的通房。”
明妝嗯了聲,隻是靜靜坐著,再沒有別的表示了。
午盞有點著急,搖了搖她的胳膊道:“小娘子,那可是通房,將來要升妾室的。”
明妝卻看得很開,笑著說:“這有什麽,天底下的妾也不都是壞的,像咱們家惠小娘和蘭小娘,個個都疼愛我,家裏有她們,我才不那麽寂寞呢。”
午盞窒了下,絞盡腦汁辯駁著:“惠小娘和蘭小娘都是大娘子陪嫁的女使,原就是貼心的人,所以才對小娘子好。外人和小娘子又沒交情,小娘子不得防著點嗎……”說罷怏怏看了明妝一眼,“那位儀王殿下對小娘子有意思,小娘子答應了嗎?”
答應了嗎……算是達成共識了吧!婚姻之於明妝,沒有那麽重要,如果有必要也可拿來做交換,隻要儀王應準的事能辦到就好。
膝頭的布料起了一點褶皺,她垂眼撫了撫,“我看儀王殿下挺好的,長得不俗,身份又高貴,他可是先皇後的獨子。”
照說這樣的自身條件,確實沒有什麽可挑剔的了,但午盞顯然還在為她擔憂,“李判說過,讓小娘子離他遠一些的……”
明妝怔了下,自己好像真的沒有將李宣凜的話放在心上。不可否認她是有些急功近利了,但除了借助有權勢的皇子之手,她想不到別的能夠鏟除彌光的辦法。
“等見了李判,我再和他賠罪。”她蜷起手,將那片撫不平的料子攥進了掌心。
其實娶了她,等同於收編陝州軍,這是儀王一廂情願的想法。隻要李宣凜不那麽念舊,不那麽重情義,審度過後是否選擇站在儀王身後,完全取決於他自己。
趙嬤嬤擔憂完,倒也豁然開朗了,複又笑道:“認真說,咱們小娘子果真能嫁入儀王府,倒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讓易家人瞧瞧,他們不疼不愛的小丫頭也有好前程,小娘子身後有儀王撐腰,看他們還算不算計易園。”
明妝聞言苦笑了下,這世道就是這樣,女孩子自立太難了,仿佛隻有嫁個好人家,才算真的有底氣。
“小娘子,可要回稟外祖母一聲?老太太要是知道了,一定也為小娘子高興。”
可這樣的親事,自己知道沒有什麽值得高興,明妝道:“等我下次回去,會親自稟報外祖母的。這事先不要泄露,人家不曾登門求親,說不定日後有變數也不一定。”
午盞皺了皺鼻子說:“梅園回來那日,我看儀王殿下就怪得很,什麽寧撞金鍾一下,不打破鼓三千……他是拿自己比作金鍾,讓小娘子選他呢。”
一切都有籌謀,一切也都有利可圖。明妝回頭看了儀王府一眼,那府邸越來越遠……門前不知什麽時候停了一輛馬車,儀王從檻內邁了出來。小廝將人引到車前,他彎腰登上了車輦,從十字大街一路往西,看樣子是入禁中去了。
大年初二,大多數人還沉浸在歡度佳節的氣氛中,但對吃皇糧的人來說,過年過節都是小事。
儀王直入了東華門,進左銀台門往南,有一條狹長的甬道,邊門與秘閣後的小殿相連,那就是禁中處置宮人的內衙。
因墜樓的宮女死在了官家眼皮子底下,已經不光是內廷的案子了,官家雖交代內衙審辦,儀王與當日在場的慶國公,也都有督辦之責。
從殿門上進入,這地方不知什麽緣故,總有一種腐朽的味道,儀王不自覺掖了掖鼻子,對迎上前的黃門令道:“我府裏有一盒沒開封的藏春香,回頭派個人去府裏取,各處都點上一支,祛祛這黴味。”
黃門令聽罷訕笑了下,“年前從後麵閣子裏搬了舊時宮人的存檔,那些冊子都發黴了,堆了西邊半間屋子,這才氣味不雅,請殿下見諒。”
儀王調開視線,在一旁的圈椅裏坐了下來,“年三十那件案子,薛令查得怎麽樣了?官家吩咐盡快結案,畢竟當著邶國使節的麵呢,發生這種事,把上國的臉都丟光了。”
黃門令吮唇道:“臣將那個宮人生前的一應都查訪了一遍,見過什麽人、說過什麽話,當日可有反常的舉動,都問得明明白白,倒也沒有什麽可疑的,唯有一點,臘八那日豫章郡王入禁中,曾與她私下說過幾句話……”
黃門令正斟酌用詞的時候,忽然見儀王站了起來,猛不丁的一個動作,把他唬了一跳。
儀王含笑朝門上拱了拱手,“你來遲了,晚上罰酒三杯。”
進門的李宣凜歉疚地回了一禮,“官家打算擴充控鶴司,把這差事交給了我。我今早去了司內衙門,實在分身乏術,晚來了半步,晚上認罰就是了,屆時與殿下不醉不歸。”
儀王聽他說控鶴司,眼底輕輕飄過一絲動容,旋即道:“官家竟將這樣的重任交給了你,可見你在官家心中是中流砥柱,官家十分信任你。”
所謂的控鶴司,原本是東宮禁軍,東宮又稱鶴禁,控鶴司由此得名。
如今的政局是這樣,官家未立太子,東宮也一直空著,這回忽然要籌備控鶴司,不免讓人懷疑,官家可是要采納宰相的諫言,打算冊立太子了。
太子,多美好的字眼,皇子之中誰人不向往,隻是有人勢在必得,有人藏得更深罷了,若說有誰不稀罕這個位置,才是天大的笑話。如今官家把建立控鶴司托付了李宣凜,一切在他預料之中,極好!
虛與委蛇一番,李宣凜轉頭詢問黃門令進展,黃門令將剛才的話又複述了一遍,末了為難道:“事關豫章郡王,查到這裏,就不便再深挖了。我本想請殿下和公爺示下,看看這案子應當如何偵辦,恰好今日二位來了,就請拿個主意吧,是繼續查,還是到此為止,尋個由頭,把案子結了。”
儀王看向李宣凜,似乎也如黃門令一樣為難,“事關大哥,這案子倒果真有些棘手了。若是繼續查,恐怕會傷了大哥體麵,若就此結案,官家麵前隻怕不好交代……俞白,你的意思呢?”
李宣凜笑了笑,“我不過是協助殿下,案子應當了結還是繼續,要聽殿下的意思。但依我之見,這事鬧得很大,且墜樓的內人是賀觀察的女兒,倘或這件事沒個交代,賀觀察當朝上書,就愈發不好辦了。”
儀王蹙起的眉宇慢慢展開了,頷首道:“你說得對,雖要顧全大哥,也不能讓賀觀察夫婦含冤。官家禮重臣僚,豈能為了皇子威儀,就讓一條人命不了了之。再說大哥未必與這件事有牽扯,我們在這裏為難,卻是杞人憂天了。”
李宣凜說是,心裏明白,這樣的安排才合乎儀王的心意。
儀王轉頭吩咐黃門令:“我和公爺的意思,薛令都聽明白了嗎?繼續查,不便直問大哥,就繞開他,或是從身邊的人著手也無不可。”
黃門令有了主心骨,就知道接下去應當怎麽做了,拱手道了聲是,“隻要沒避諱,案子不難查,再給臣五日,五日之後,臣一定還賀內人公道。”
儀王說好,案子談完了,就該論論私交了。他輕輕探手引李宣凜,一麵邁出門檻,一麵笑著說:“你還記得小時候那個騎馬就哭的向子意嗎?如今他在鄧州做團練,這幾日回京過年,我把他也邀上了。咱們不像少時了,長大後各有各的前程,好不容易能聚上一聚,且喝一杯吧,年關一過又要各奔東西,再想碰頭,大約又是多年之後了。”
李宣凜道好,“當初蒙殿下不棄,讓我跟著大家一同練騎射。”
他的出身並不好,父輩不能襲爵,他也不是正室夫人所出。原本他上麵還有一位兄長,但這位兄長十三歲那年夭折了,他才記在嫡母唐夫人名下。唐夫人待他不親厚,甚至對他破口大罵,說該死的人是他。父親雌懦懼內,生母敢怒不敢言,他那時便立誓要闖出一片天地來,因此憤然離京,投奔在四鎮節度使易雲天門下。
一晃多年,再想當初,也不過輕描淡寫。李氏宗親再不濟也能入禁軍任職,因此上京有專門的馬場供他們練習,儀王對於他,從來算不得照拂。
隨口的客套話都是場麵上應酬,一個說得真切,一個也敢領受,親兄熱弟般並肩走出了內衙。
儀王望著筆直的甬道,終於將話題引到了明妝身上,“今日一早,易娘子來我府裏探望,真叫我受寵若驚。那日在梅園,我就對她一見傾心,那時五郎也青眼她,倒弄得我縮手縮腳,不敢造次了。”
邊說邊瞥了一旁的李宣凜一眼,果然見他微微怔愣了下,儀王笑起來,“怎麽?很讓你意外麽?”
李宣凜斂了斂神,解嘲道:“出生入死未讓我意外,這件事倒確實出乎預料。以殿下的爵位,上京什麽樣的貴女不能作配,為什麽偏看中她呢?”
這就是明知故問了,看中她,就是看中了她背後的陝州軍。
不過話要說得委婉些,急吼吼樣子不好看,儀王道:“上京貴女雖多,卻沒有一個像她一樣。你不覺得她不容易嗎?小小年紀要支撐家業,據說易家的族親還在打她的主意,我懂她憐她,也實心的愛慕她,畢竟這盛世容華難得一見,你我都是男人,說不重色,太虛偽了。再者,咱們交好,你又禮重易公,日後你要回安西四鎮,有我照顧她,你也好放心。”
話很漂亮,但難掩用心,都是宦海沉浮的人,誰能窺不出其中用意呢。
李宣凜笑了笑,負手道:“確實,易公對我恩重如山,他的遺孤,我應當多加照應。”略頓一下又問,“那麽殿下是打算提親了嗎?易娘子怎麽說?”
交易做得很爽快,但不能說真話,儀王道:“早前她對我不假辭色,今日態度方好一些,我是想提親,又怕她覺得我唐突……再過幾日吧,多來往幾回,等她點頭了再提親,也不至於落個威逼的罪名。”
李宣凜頷首,沒有再說話。前麵就是左銀台門了,出了那道門,外麵來往的內侍宮人多了,不便多說什麽。待出了東華門,各自的車輦在護城河對岸等著,到了車前拱手作別,儀王道:“酉時,潘樓,可別再遲了。”
李宣凜道好,比手送他先上車,目送他走遠,方回身登上了自己的車輦。
駕車的七鬥仰頭問:“公子,咱們是回家,還是去旁的地方?”
回家……那個家委實沒有讓他感覺到半分留戀,若不是怕落個不孝的口實,他早就另建府邸了。
捏了捏眉心,“去殿前司衙門。”控鶴司和殿前司關係匪淺,控鶴司的禁軍,都是從殿前司班直中挑選出來的世家子弟。
“可今日是初二,殿前司指揮使恐怕還在走親戚呢,公子現在過去,未必遇得上人。”
李宣凜這才想起來,自己一忙就忘了日子,眼下正是滿朝休沐的時候,沒有要事,誰會在職上。
複又思量,他還是發了話,“去易園。”
李霽深剛才的旁敲側擊,著實讓他覺得不安,明妝的態度之所以轉變,大概就是因為他們在袁宅外那場不常見的茶局吧。
雖說這事不該他管,但不能袖手旁觀,一路上斟酌措辭,軍中的鐵血手段對付女孩子不適宜,好像除了語重心長談一談,沒有別的辦法。
到了界身南巷,下車後整理冠服,讓人進去通傳。不多會兒明妝親自迎了出來,站在門前招手,“李判,快進來坐。”
她還是小時候一樣的性格,熱情洋溢,對親近的人不設防。越是這樣,越讓他擔心,大將軍夫婦不在了,誰能讓她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再三思量?
暗歎一口氣,他提袍邁上了台階,午間的日光明亮,明妝眯眼望向他,今日他穿一件青驪的襴袍,腰上玉帶束出了窄腰,越發顯得人利落修長。可是看見他,她心裏不免七上八下,自己借助了陝州軍的勢力,換來想得到的東西,如今陝州軍已經不是爹爹的了……
不過這種隱約的牽絆其實並不足以放到台麵上理論,畢竟她日後嫁誰都有這嫌疑,除非像姑母說合的親事那樣,找個九品小吏。可九品的小吏,如何幫她扳倒彌光?
所以不要有負罪感,她握了握袖中的拳,把人引進了門,讓午盞上茶來,一麵笑道:“我以為你今日要訪友呢,還是李判拿我當朋友,順便也來訪一訪我?”
他仍是一貫自矜的神情,微揚了下唇角道:“我剛從禁中出來,原本想去殿前司的,忽然想起今日休沐,就來看看小娘子。小娘子出過門嗎?這麽好的天氣,不去外麵走走?”
明妝知道他這樣問,必有他的用意,儀王先前應當是進宮了,他們在禁中遇上,儀王怎麽能不借機向他透露。
再來隱瞞,沒有必要了,“我上半晌去了儀王府,拜會儀王殿下……”說著望過去,囁嚅道,“我沒有聽你的話,李判哥哥,你會生我的氣嗎?”
第21章
皎皎彎月下一雙明亮的眸子, 那眼眸裏雲山霧罩,浮起一點淚色,讓他想起她幼時打壞了父親的硯台,悄悄躲在他的小院門口, 見他出現就來央求, “李判哥哥,我闖禍了。”
那時的他剛從副將升作判官, 她一聲“李判哥哥”, 雖然是刻意討好, 但也讓他覺得窩心。
他低下頭看她, “小娘子說得更仔細些。”
她為難地回身指了指,“我想練字,偷偷去了爹爹的書房,本想研墨的,可不知怎麽, 硯台就掉下來……摔碎了。”
他明白過來, 那是大將軍的恩師留給他的紀念, 大將軍一直用得很小心, 這回摔碎了,確實是個很大的麻煩。
想了想道:“這樣吧, 我去和大將軍說,硯台是我打壞的, 和小娘子無關。”
那時小小的明妝就已經很講義氣了, 她說不, “我自己弄壞的, 不能推在你身上。我想……李判哥哥給我找個一樣的硯台, 別讓爹爹發現。等以後爹爹高興的時候, 我再認錯,爹爹就不會怪我了。”
“可是……”他猶豫了下,“怎麽才能不讓大將軍發現呢?淘換來的是新的,打碎的那個已經用過了。”
“這個好辦,我慢慢地磨,磨得和爹爹用過的痕跡一樣。”她又哀懇地拽了下他的袖子,“我不敢告訴爹爹,也不敢告訴阿娘,李判哥哥,你能幫我嗎?”
那時的神情,和現在的一模一樣。
說生氣……他不應該生氣,畢竟男婚女嫁理所應當,如果裏頭不存在算計,她能嫁給儀王,對她來說是個不錯的歸宿。更是那聲“李判哥哥”,讓他忽然軟了心腸,所以他慢慢搖頭,“小娘子言重了,除夕那日儀王問過小娘子,怎麽不去王府做客,我想是他常在催促,小娘子繞不過這情麵,才登門拜會的,是嗎?”
他還在幫她找台階下,愈發讓她感到心虛。
該不該把計劃告訴他,其實明妝一直在猶豫,告訴他,也許他會有別的好辦法,不需要她再拿自己的婚姻做賭注。但轉念想想,彌光是官家身邊紅人,他又是爹爹舊部,他的一路高升,一定會引來彌光的忌憚,如果彌光在官家麵前挑撥離間,鬧得不好,他會走上爹爹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