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光抬了抬眉,很有再次試探的打算,話鋒一轉又唏噓起來:“當著邶國使節的麵,出了這樣的事,朝廷臉上很是無光,不過死者為大,沒有追賀家的責,是官家宅心仁厚,須知那日太後和聖人還領著幾位公主在場呢,嚇得三公主回去病了一場……誒,公爺前去查看屍首的時候,聽說有個姑娘喚了公爺一聲,尋常貴女躲避還來不及,這位姑娘倒特別,且公爺對她行了大禮,想必她就是大將軍遺孤吧?”
彌光那雙眼,鷹隼般緊緊盯住李宣凜,他要看一看李宣凜對提及這位恩師之女時,究竟有什麽反應。如果當真慶幸易雲天的倒下成就了他,那麽那個小小的女孩,又何足掛齒。
但可惜,他低估了這段交情,於李宣凜來說,明妝是他最後的底線,若是彌光敢把主意打到她頭上來,他不介意在官家麵前領個失手斬殺黃門的罪過。遂點了點頭,“那正是大將軍遺孤。大將軍病逝之後,夫人不久也辭世了,留下一個獨女孤苦無依,勉強支撐門戶。”
彌光反正是沒有半點愧疚之心的,哦了聲道:“據說才十五六歲光景,倒真是不容易。隻是我也聽說,儀王殿下似乎對她有意,如此看來這位小娘子非比尋常。也對,虎父無犬女麽,將門之後又豈是庸庸碌碌之輩。將來妻憑夫貴一躍成了人上人,那公爺看……她會不會對小人有成見,處處針對小人?”
這話說得很坦誠,確實應當是他心裏擔憂的。李宣凜卻一哂,“中貴人想得太長遠了,莫說儀王殿下與她會不會有後話,中貴人是官家跟前紅人,難道還怕一個小姑娘?”
彌光尷尬笑道:“我隻是區區內侍,哪能不怕,等小娘子手上有了實權,未必沒有為難小人的心,依著公爺,小人屆時又當怎麽辦呢?”
李宣凜饒有興趣地望著他,“那麽中貴人有何打算?”
彌光順勢嘖嘖,“聽說那小娘子生得容貌無雙,姑娘家有一副好相貌,果然能青雲直上。”
看來好相貌礙著他了,李宣凜倒也不動怒,隻是有意告知他,“易小娘子是大將軍獨女,大將軍臨終時曾托付我看顧她,我既應下了,那就是我的責任。中貴人其實大可不必擔憂,易小娘子是個純質的姑娘,她的心思沒有中貴人想的那麽深,那些揣度,隻是中貴人多慮罷了。”言罷又散漫地笑了笑,“先前聽中貴人提起老家,我記得你的老家在雍丘吧?家中父母不在了,但有個相依為命的哥哥,長子過繼到了中貴人名下,好得很啊,中貴人也算後繼有人了。”
這番不輕不重的敲打,讓彌光的臉色更白了,想來玩弄權術太久,忘了自己也有軟肋,或者高估了李宣凜的品行,以為他不會像自己一樣,動用那些上不得台麵的手段。
見他不說話,李宣凜偏頭打量了他一眼,“中貴人臉色不好,可是這陣子招待邶國使節太累了?公務再忙,還是要保重身體,我那裏有幾支老山參,下回入禁中,給中貴人帶來。”
彌光嘴角抽了抽,心頭恨出血,卻又不得不克製。正要拱手道謝,他卻傲慢地轉過身,龍行虎步往宮門上去了。
第30章
宮門上早有他的隨行官趙燈原候著, 先前那番對話隱約傳過來,門上的人也聽到了一些,上前接應他邁出門檻,兩人並肩往東華門上去, 趙燈原邊走邊道:“彌光這廝又在打小娘子的主意, 若不是因為這是禁中,我早就抽刀砍下他的腦袋了。”
陝州軍對彌光的恨, 可說是恨之入骨, 當初朝廷撥給的糧草運到了潼關, 隻差一點兒, 就能報邶國突襲之仇,結果因為這狗宦官的讒言,拖住了全軍的進程,也讓大將軍停了職。若不是他,大將軍不會飲恨而終, 小娘子也不會成為無父無母的孤女, 可饒是如此他依舊不肯放過, 算盤又打到小娘子頭上來, 別說上將軍,就是他們這些底下聽令的, 也咽不下這口氣。
趙燈原憤憤,李宣凜卻很淡然, “我的那番話, 其實正合彌光的心意。”
趙燈原有些不解, “上將軍的意思是……”
什麽意思, 暫且不便多言, 他搖了搖頭, “算了,出宮再說吧。”
東華門外,車輦早就在等著了,因太陽將要下山,這天地間又狠狠地涼起來,七鬥蹲在背風的地方向宮門上眺望,見有人出來,忙蹦起來,張著鬥篷給他披上,一麵吸著鼻子道:“公子,天晚了,咱們是回家,還是去控鶴司衙門?”
李宣凜回頭望望西邊天際,雲層厚重,明日也許會有一場雨。現在的天氣最是多變,仿佛一日之間能走過四季一般。他略沉吟了下,“去潘樓包個酒閣子,大家吃過了飯再回去。”
橫豎那個家,是越來越懶於回了,在外麵蹉跎一陣是一陣。加上隨行的人從陝州護送他回上京,因忙於應付王公貴族的宴飲,自己人還沒能好好喝上一杯,趁著今日有閑暇,去潘樓嚐嚐最新的春菜,也算對大家長途奔波的犒勞。
七鬥響亮應了聲是,隨行官們自然也很高興,潘樓在宮城南角樓斜對麵,隻隔了一條高頭街,從這裏過去一盞茶就到了。
眾人駕著馬,一路到了潘樓前,潘樓是上京最有名的正店,三樓相接,五樓相向,擦黑的時候掛滿了燈籠,飛橋欄檻,明暗相通,人還沒進門,就聞得見酒香夾著脂粉氣,伴隨靡靡的聲樂撲麵而來。
拉客的官妓打扮入時,六七個站在門前攬客,邁著蓮步,搖擺著纖纖柳腰,俏聲說:“官人可進來坐坐?今日新釀的珍珠泉,管教官人忘歸,還有新來的唱曲兒姑娘……讓她陪官人喝一杯吧。”
有人調笑,“酒有什麽好喝的,老爺想討杯冷茶吃。”
於是換來官妓們的嗔怪,“官人說這話,家中夫人可知道嗎?回頭鬧到店裏來,別說冷茶,連飯都吃不成了。”
但凡去過掛紅紗梔子燈酒樓的人,都因這話曖昧地笑起來,隻有七鬥不明白,轉頭問李宣凜:“那人做什麽要吃冷茶?茶不都是喝熱的嗎,難道上京又出新喝法了?”
李宣凜有些尷尬,沒有應他,一旁的趙燈原覺得這小子也老大不小了,沒吃過豬肉,總得見識見識豬跑,於是很詳盡地向他解釋了什麽叫“吃冷茶”,示意七鬥看街邊和男人耳鬢廝磨走過的女子,“吃冷茶就是狎妓,因為小姐磨磨蹭蹭碎步走路,茶端到手上時已經冷了,所以叫吃冷茶。”
七鬥恍然大悟,“乖乖,真是一門學問!”
眾人起哄,“年紀到了,若是有機會,也學著吃上一杯吧。”
攬客的官妓迎上來,嘴裏熱熱鬧鬧喚著將軍,就要把人往門內引。大家從善如流時,卻見一個人頓住了步子,趙燈原遲疑喚了聲“上將軍”,“可是想起什麽公務沒有辦完?”
陝州軍訓練有素,一提這個,便紛紛站住了腳。
李宣凜說沒有,“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來,也不怎麽要緊,你們先進店內,我去去就回。”
然而那幫人就那麽看著他,一個都沒有讓他獨行的意思,他無奈,隻得又說了一遍,“你們先去定下酒閣子,我隨後就到。”
那就是確實不重要,確實不用人護衛,大家這才鬆懈下來,重新被官妓簇擁著往店門內引,唯有七鬥轉身比手,“公子走吧,小人給您趕車。”
李宣凜說不必,“你跟他們一同進去,我自己騎馬,速去速回。”
他說罷走向拴馬的地方,挑了一匹便疾馳開去,七鬥眼巴巴看著他走遠,嘴裏嘀咕著:“公子這是上哪兒啊……”
往北,隔著幾條街就是界身南巷,他一路馬不停蹄到了易園外,這時天已經黑透了,隻看見門上燈籠高懸,巷中一片靜謐。路邊停了一架太平車,兩個穿著粗布衣的人站在門上,小心翼翼向內打探,門房上有人出來,一個家仆向北一指,“繞到後麵巷子上去,那裏有邊門。這是正門,正門能讓你們送菜嗎,懂不懂規矩!”
兩個農戶唯唯諾諾答應,弓著身子拉起太平車,往後巷去了。
李宣凜在燈火照不見的地方,靜靜站了很久,仔細聽,北風掃過整個園子,沒有帶出喧鬧之聲,他鬆了口氣,至少目下她還應付得了,確實不需要他出麵。
放心了,那就回去吧!他退後一步,牽著馬匹往巷口走,遠遠能看見皇建院街上棽麗的燈火,穿戴著華美冠服的人在夜市上款款走過……
腦子裏忽然浮起大將軍臨終時的場景,即便時隔多年,心頭還是狠狠一哆嗦。
大將軍病了好幾個月,新病舊傷一齊發作,軍醫已經束手無策了,每日在廊下候著。每個人心裏都牽著一根弦絲,不敢說出口,但預感強烈。他呢,幾乎不去軍中了,就在府衙內隨時聽令,防著大娘子有事差遣,大將軍有話吩咐。
果然,那日午後大娘子出門來,晦澀地喚了聲俞白,“你進去吧,大將軍有話對你說。”
他應了聲是,忙提袍邁進門檻,榻上的大將軍已經瘦得脫了相,看見他進門,微微喘了口氣,指指對麵的圈椅,示意他坐。
這時候哪裏坐得住,他單膝跪在腳踏上,輕聲說:“大將軍有什麽話,隻管吩咐俞白。”
大將軍的聲氣很弱,戰場上橫刀立馬的英姿不再了,但威儀猶存,叮囑如何安撫將領,如何整頓軍紀,甚至連什麽時候分發軍餉都提及了,卻沒有怨天尤人,隻說:“日後糧草入庫,請安撫使派兩個人仔細清點。我們在邊關太久,隻圖行事方便,忘了朝中那套瑣碎,這不行。”
他說是,想起彌光就深惡痛絕,咬著牙道:“那奸宦還沒走遠,我去城外攔住他,拿他的首級給大將軍出氣。”
大將軍搖頭,“事已至此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是官家派遣的監軍,代表的是官家的顏麵,我已然如此,你的路還很長。”說著大口喘氣,每喘一口都緊緊蹙眉,仿佛空氣灼痛了他的五髒。
他忙拿靠枕墊在他身後,一麵替他勻氣,一麵切切道:“大將軍別著急,慢慢說。”
好半晌,那種危急的情況才有緩和,大將軍又道:“邶國還未打下來,隻差一點兒了……這是我心中最大的遺憾。俞白,後麵的事就交給你了,我未能完成夙願,不肯離開潼關,把我葬在山羊坡,讓我能看見你們攻破北邶王庭,拿下邶王。”
雖然那個不祥的預感一直盤桓在心頭,但聽見大將軍親口、交代後事,也讓他驚惶。
他咽下了不安,勉力勸解著,“大將軍不要說喪氣話,您見過多少大風大浪,最艱難的時候也扛過來了,這點小病小災算得了什麽。”
可是大將軍搖頭,“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延捱不了多久,有話現在不說,就來不及了。”言罷轉過頭,深深望向他,“我死,是我命該如此,有時想想喪氣得很,也許死了,反倒清淨了,但又放心不下她們母女……大娘子陪我離鄉背井這麽多年,往後沒了依靠,還是送回上京吧,上京有她的母家,好有個照應。般般……般般還小,性子也單純,我尤其舍不得她,將來沒了父親作倚仗,怕她吃苦,怕她覓不得好姻緣。俞白,我一直將你視如己出,你要答應我,拿般般當親妹妹看待,多多看顧她。我不能盡的心,請你代我盡,我做不了的事,也請你代我完成,無論如何,不要讓人欺負她。”
他的鼻腔裏忽然盈滿酸楚,用力點頭,“大將軍放心,我縱是死,也一定護小娘子周全。”
大將軍長出一口氣,這番話已經用盡了他全部的力氣。
窗外的日光淡淡照進來,光柱中粉塵飛揚。
大將軍慢慢閉上眼睛,說得累了,須得休息好半晌。
他退出來,在廊上站了兩個時辰,兩個時辰之後聽見大娘子嗚咽的哭聲,心一直往下沉,沉進無底的深淵裏,他知道,大將軍走了。
往事湯湯從心頭流過,現在回想起來,像個可怖的夢。
他又回頭望了易園一眼,再三確定無恙,這才決然上馬,揚鞭重回了潘樓。
明妝這廂,倒是沒有什麽驚心動魄的境遇,不過老宅的人頭一天搬到易園來,一起吃頓飯總免不了。
羅氏看著滿桌子的菜長籲短歎,“唉,晚間廚上還來同我抱怨呢,說家裏人口這麽多,光是米飯就做了好幾斤,這麽下去竟是要把家底吃空了。”
明妝置若罔聞,還和易老夫人說笑起來,“真是奇怪,一樣的鍋灶佐料,不同的人做,就有不同的滋味。祖母,老宅的廚娘手藝真好,比我們府裏廚娘做得好吃。像這個盞蒸羊,一點腥膻味都沒有,到底有什麽訣竅,回頭讓她教教錦娘。”
易老夫人點頭,心裏還在琢磨今日儀王駕臨的事,因此有些心不在焉。
凝妝冷哼一聲嘀咕起來:“裝傻充愣!”
明妝的視線從她臉上劃過,明知故問著:“姐姐怎麽了?不高興嗎?是菜色不對胃口,還是這園子住得不習慣啊?”
羅氏見自己剛才那通抱怨,壓根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愈發加大了歎氣聲,“可怎麽辦,明日要讓米行多運些米進來,連著那些時蔬也要翻倍。”
這回終於引來了明妝的關注,老氣橫秋地說:“大伯母,吃飯的時候不能歎氣,這是我爹爹教我的規矩。一飯一蔬當思來之不易,你歎了氣,灶王爺聽見了要上天告狀的,老天爺就不賞你飯吃了。”
羅氏被她回得打噎,難道她抱怨的重點在歎氣上嗎?正要與她好好擺事實講道理,老太太放下了筷子,於是到了嘴邊的話,隻好硬生生咽了回去。
明妝見狀,也放下了筷子端端坐正,等易老夫人給示下,果然易老夫人和顏悅色問過來:“今日儀王殿下來家裏,我思量了半日也沒想明白,早前你姑母說翼國公與你有些交情,怎麽這回又換成儀王了?”
明妝早知道她會問起,哦了聲道:“我與他們是在梅園結識的,彼此都是朋友。那日姑母來,恰逢翼國公送了茶葉,據說是上好的小鳳團,就讓人泡了一盞給姑母嚐嚐。朋友不嫌多,結識翼國公又結識了儀王,兩下裏沒有什麽妨礙吧!”
“朋友?”易老夫人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眼裏浮起了挑剔之色,“你是女孩兒,女孩兒家多幾位閨閣朋友倒是常事,結交那麽多男子,卻不是好事。咱們祖上雖不顯貴,但也是詩禮人家,今日這個登門,明日那個登門,叫外人說起來不好聽,傳到有心之人的耳朵裏,又不知會如何抹黑你呢,往後還是矜重些為好。”
一旁的琴妝立刻幫腔,“祖母說得是,三妹妹,你的名聲關乎家中姊妹,萬要顧念些,我們還要出去見人呢。”
這倒好,說得她做了見不得人的醜事似的。
明妝茫然看看這桌的女眷,又看看鄰桌那一幫伯父兄長,不解道:“大伯父,可是結交儀王,讓家裏人抬不起頭來了?既然如此,我明日差人去儀王府說一聲,就說家裏人覺得不妥,讓他以後不要登門了。”
這麽一順從,卻讓易家男人慌了。
那是誰?那是官家的兒子,爵位最高的皇子,旁人巴結還來不及,哪裏有自行斷絕來往的道理!易家的男人們不拘官職高低,好歹也在官場上行走,這要是一得罪儀王,可以想象以後仕途止步,前程也就這麽回事了。
易雲川當然不能讓這種事發生,忙道:“不敢胡來,家裏說說意氣話就罷了,鬧到外麵去,才是叫人笑話。”
易雲海也附和,“姑娘家自矜是應該的,但人家若是登門拜會,你這裏斷然回絕了,倒讓人覺得咱們家不知禮數了。”
易老夫人見兩個兒子這麽說,扁嘴蹙眉調開了視線。果真女人的思維和男人不一樣,男人兼顧得多,在他們眼裏儀王是大樹,抱緊了大樹好乘涼。但在易老夫人看來,明妝這丫頭靠不住,將來就算有了出息,也不會照顧母家。
大哥元清的媳婦葛氏見狀,忙從女使手裏接過茶水放到老太太麵前,笑著說:“祖母別擔心,三妹妹是個謹慎人,行事自會留意的,哪能叫人說閑話呢。再者,那翼國公不是與嘉國公家定親了嗎,往後和咱們三妹妹也不會有什麽往來,剩下儀王殿下……”
可惜話沒說完,就被凝妝插了嘴,“正是呢,本以為翼國公和三妹妹走得那麽近,除夕那夜還一起出去賞燈,婚事總是十拿九穩的了,誰知半道上忽然和嘉國公府結了親,不知道的還以為翼國公始亂終棄了呢。”
凝妝這張嘴確實可恨,葛氏不好說什麽,不屑地白了她一眼。
明妝低頭喝了口熟水,那眼睫垂著,倒看不出什麽情緒來,慢吞吞將杯盞放回桌上,這才對易老夫人道:“祖母,外麵不曾聽見有人議論我,偏偏自己家裏說什麽始亂終棄,我要生氣了。一起看過一回燈,又不是私定終身,怎麽就‘亂’了?大姐姐春日宴上還和楊通判的小舅子賞過花呢,要這麽說,讓給事中家知道了,豈不是連婚事都不敢議了?”
這下凝妝目瞪口呆,氣惱叫喚起來,“你這丫頭……”
葛氏忙來打圓場,“好了好了,自家姐妹,何必互相拆台。大妹妹就少說兩句吧,翼國公與三妹妹之間沒什麽事,這才和嘉國公家定親,他定他的親,和三妹妹什麽相幹呢,是不是?”
二哥元安的媳婦蘇氏和凝妝這小姑子也不對付,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她嘴笨不及葛氏能說會道,拿水晶餃兒蘸醋塞進嘴裏,“嘶”地吸了口氣,“好酸!”
可見老宅一家子並不是一條心的,明妝笑了笑,轉頭問易老夫人,“祖母,您覺得儀王殿下不好嗎?究竟哪裏不好,告訴孫女,孫女往後也好警醒些。”
於是易老夫人窒住了,挑皇子的眼,除了官家沒人有這底氣。這種話要是說錯了,明妝是絕對會和儀王直說的,任易家有十個腦袋,也不敢得罪儀王。
退了一步,易老夫人委婉道:“不是說儀王有什麽不好,是咱們高攀不起,你也不小了,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明妝卻不認同,“祖母,老宅和郡公府不是一回事,爹爹的爵位沒有被官家收回,我還是郡公之女。”
所以這句“咱們”用得很不知趣,誰和老宅的人統稱“咱們”。那一家子除了老太太憑借兒子得了誥命,其餘人都是麻繩穿豆腐,硬要把明妝拉到他們陣營裏去,那才是強貶身價。
站在明妝身後的商媽媽神清氣爽,上前輕聲提醒,“小娘子,時候不早了,爐子上還煎著藥呢。小娘子不是說夜裏睡不好嗎,回去用了藥,早些睡吧。”
明妝道好,站起身對易老夫人褔了福,“祖母,那孫女就先回去了。聽說明日給事中府上要來和大姐姐議親?我還沒見識過議親是什麽樣呢,明日讓我躲在簾子後頭旁聽,好不好?”說罷笑著看了凝妝一眼,也不等易老夫人答應,篤悠悠挽著畫帛,往長廊上去了。
彌光那雙眼,鷹隼般緊緊盯住李宣凜,他要看一看李宣凜對提及這位恩師之女時,究竟有什麽反應。如果當真慶幸易雲天的倒下成就了他,那麽那個小小的女孩,又何足掛齒。
但可惜,他低估了這段交情,於李宣凜來說,明妝是他最後的底線,若是彌光敢把主意打到她頭上來,他不介意在官家麵前領個失手斬殺黃門的罪過。遂點了點頭,“那正是大將軍遺孤。大將軍病逝之後,夫人不久也辭世了,留下一個獨女孤苦無依,勉強支撐門戶。”
彌光反正是沒有半點愧疚之心的,哦了聲道:“據說才十五六歲光景,倒真是不容易。隻是我也聽說,儀王殿下似乎對她有意,如此看來這位小娘子非比尋常。也對,虎父無犬女麽,將門之後又豈是庸庸碌碌之輩。將來妻憑夫貴一躍成了人上人,那公爺看……她會不會對小人有成見,處處針對小人?”
這話說得很坦誠,確實應當是他心裏擔憂的。李宣凜卻一哂,“中貴人想得太長遠了,莫說儀王殿下與她會不會有後話,中貴人是官家跟前紅人,難道還怕一個小姑娘?”
彌光尷尬笑道:“我隻是區區內侍,哪能不怕,等小娘子手上有了實權,未必沒有為難小人的心,依著公爺,小人屆時又當怎麽辦呢?”
李宣凜饒有興趣地望著他,“那麽中貴人有何打算?”
彌光順勢嘖嘖,“聽說那小娘子生得容貌無雙,姑娘家有一副好相貌,果然能青雲直上。”
看來好相貌礙著他了,李宣凜倒也不動怒,隻是有意告知他,“易小娘子是大將軍獨女,大將軍臨終時曾托付我看顧她,我既應下了,那就是我的責任。中貴人其實大可不必擔憂,易小娘子是個純質的姑娘,她的心思沒有中貴人想的那麽深,那些揣度,隻是中貴人多慮罷了。”言罷又散漫地笑了笑,“先前聽中貴人提起老家,我記得你的老家在雍丘吧?家中父母不在了,但有個相依為命的哥哥,長子過繼到了中貴人名下,好得很啊,中貴人也算後繼有人了。”
這番不輕不重的敲打,讓彌光的臉色更白了,想來玩弄權術太久,忘了自己也有軟肋,或者高估了李宣凜的品行,以為他不會像自己一樣,動用那些上不得台麵的手段。
見他不說話,李宣凜偏頭打量了他一眼,“中貴人臉色不好,可是這陣子招待邶國使節太累了?公務再忙,還是要保重身體,我那裏有幾支老山參,下回入禁中,給中貴人帶來。”
彌光嘴角抽了抽,心頭恨出血,卻又不得不克製。正要拱手道謝,他卻傲慢地轉過身,龍行虎步往宮門上去了。
第30章
宮門上早有他的隨行官趙燈原候著, 先前那番對話隱約傳過來,門上的人也聽到了一些,上前接應他邁出門檻,兩人並肩往東華門上去, 趙燈原邊走邊道:“彌光這廝又在打小娘子的主意, 若不是因為這是禁中,我早就抽刀砍下他的腦袋了。”
陝州軍對彌光的恨, 可說是恨之入骨, 當初朝廷撥給的糧草運到了潼關, 隻差一點兒, 就能報邶國突襲之仇,結果因為這狗宦官的讒言,拖住了全軍的進程,也讓大將軍停了職。若不是他,大將軍不會飲恨而終, 小娘子也不會成為無父無母的孤女, 可饒是如此他依舊不肯放過, 算盤又打到小娘子頭上來, 別說上將軍,就是他們這些底下聽令的, 也咽不下這口氣。
趙燈原憤憤,李宣凜卻很淡然, “我的那番話, 其實正合彌光的心意。”
趙燈原有些不解, “上將軍的意思是……”
什麽意思, 暫且不便多言, 他搖了搖頭, “算了,出宮再說吧。”
東華門外,車輦早就在等著了,因太陽將要下山,這天地間又狠狠地涼起來,七鬥蹲在背風的地方向宮門上眺望,見有人出來,忙蹦起來,張著鬥篷給他披上,一麵吸著鼻子道:“公子,天晚了,咱們是回家,還是去控鶴司衙門?”
李宣凜回頭望望西邊天際,雲層厚重,明日也許會有一場雨。現在的天氣最是多變,仿佛一日之間能走過四季一般。他略沉吟了下,“去潘樓包個酒閣子,大家吃過了飯再回去。”
橫豎那個家,是越來越懶於回了,在外麵蹉跎一陣是一陣。加上隨行的人從陝州護送他回上京,因忙於應付王公貴族的宴飲,自己人還沒能好好喝上一杯,趁著今日有閑暇,去潘樓嚐嚐最新的春菜,也算對大家長途奔波的犒勞。
七鬥響亮應了聲是,隨行官們自然也很高興,潘樓在宮城南角樓斜對麵,隻隔了一條高頭街,從這裏過去一盞茶就到了。
眾人駕著馬,一路到了潘樓前,潘樓是上京最有名的正店,三樓相接,五樓相向,擦黑的時候掛滿了燈籠,飛橋欄檻,明暗相通,人還沒進門,就聞得見酒香夾著脂粉氣,伴隨靡靡的聲樂撲麵而來。
拉客的官妓打扮入時,六七個站在門前攬客,邁著蓮步,搖擺著纖纖柳腰,俏聲說:“官人可進來坐坐?今日新釀的珍珠泉,管教官人忘歸,還有新來的唱曲兒姑娘……讓她陪官人喝一杯吧。”
有人調笑,“酒有什麽好喝的,老爺想討杯冷茶吃。”
於是換來官妓們的嗔怪,“官人說這話,家中夫人可知道嗎?回頭鬧到店裏來,別說冷茶,連飯都吃不成了。”
但凡去過掛紅紗梔子燈酒樓的人,都因這話曖昧地笑起來,隻有七鬥不明白,轉頭問李宣凜:“那人做什麽要吃冷茶?茶不都是喝熱的嗎,難道上京又出新喝法了?”
李宣凜有些尷尬,沒有應他,一旁的趙燈原覺得這小子也老大不小了,沒吃過豬肉,總得見識見識豬跑,於是很詳盡地向他解釋了什麽叫“吃冷茶”,示意七鬥看街邊和男人耳鬢廝磨走過的女子,“吃冷茶就是狎妓,因為小姐磨磨蹭蹭碎步走路,茶端到手上時已經冷了,所以叫吃冷茶。”
七鬥恍然大悟,“乖乖,真是一門學問!”
眾人起哄,“年紀到了,若是有機會,也學著吃上一杯吧。”
攬客的官妓迎上來,嘴裏熱熱鬧鬧喚著將軍,就要把人往門內引。大家從善如流時,卻見一個人頓住了步子,趙燈原遲疑喚了聲“上將軍”,“可是想起什麽公務沒有辦完?”
陝州軍訓練有素,一提這個,便紛紛站住了腳。
李宣凜說沒有,“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來,也不怎麽要緊,你們先進店內,我去去就回。”
然而那幫人就那麽看著他,一個都沒有讓他獨行的意思,他無奈,隻得又說了一遍,“你們先去定下酒閣子,我隨後就到。”
那就是確實不重要,確實不用人護衛,大家這才鬆懈下來,重新被官妓簇擁著往店門內引,唯有七鬥轉身比手,“公子走吧,小人給您趕車。”
李宣凜說不必,“你跟他們一同進去,我自己騎馬,速去速回。”
他說罷走向拴馬的地方,挑了一匹便疾馳開去,七鬥眼巴巴看著他走遠,嘴裏嘀咕著:“公子這是上哪兒啊……”
往北,隔著幾條街就是界身南巷,他一路馬不停蹄到了易園外,這時天已經黑透了,隻看見門上燈籠高懸,巷中一片靜謐。路邊停了一架太平車,兩個穿著粗布衣的人站在門上,小心翼翼向內打探,門房上有人出來,一個家仆向北一指,“繞到後麵巷子上去,那裏有邊門。這是正門,正門能讓你們送菜嗎,懂不懂規矩!”
兩個農戶唯唯諾諾答應,弓著身子拉起太平車,往後巷去了。
李宣凜在燈火照不見的地方,靜靜站了很久,仔細聽,北風掃過整個園子,沒有帶出喧鬧之聲,他鬆了口氣,至少目下她還應付得了,確實不需要他出麵。
放心了,那就回去吧!他退後一步,牽著馬匹往巷口走,遠遠能看見皇建院街上棽麗的燈火,穿戴著華美冠服的人在夜市上款款走過……
腦子裏忽然浮起大將軍臨終時的場景,即便時隔多年,心頭還是狠狠一哆嗦。
大將軍病了好幾個月,新病舊傷一齊發作,軍醫已經束手無策了,每日在廊下候著。每個人心裏都牽著一根弦絲,不敢說出口,但預感強烈。他呢,幾乎不去軍中了,就在府衙內隨時聽令,防著大娘子有事差遣,大將軍有話吩咐。
果然,那日午後大娘子出門來,晦澀地喚了聲俞白,“你進去吧,大將軍有話對你說。”
他應了聲是,忙提袍邁進門檻,榻上的大將軍已經瘦得脫了相,看見他進門,微微喘了口氣,指指對麵的圈椅,示意他坐。
這時候哪裏坐得住,他單膝跪在腳踏上,輕聲說:“大將軍有什麽話,隻管吩咐俞白。”
大將軍的聲氣很弱,戰場上橫刀立馬的英姿不再了,但威儀猶存,叮囑如何安撫將領,如何整頓軍紀,甚至連什麽時候分發軍餉都提及了,卻沒有怨天尤人,隻說:“日後糧草入庫,請安撫使派兩個人仔細清點。我們在邊關太久,隻圖行事方便,忘了朝中那套瑣碎,這不行。”
他說是,想起彌光就深惡痛絕,咬著牙道:“那奸宦還沒走遠,我去城外攔住他,拿他的首級給大將軍出氣。”
大將軍搖頭,“事已至此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是官家派遣的監軍,代表的是官家的顏麵,我已然如此,你的路還很長。”說著大口喘氣,每喘一口都緊緊蹙眉,仿佛空氣灼痛了他的五髒。
他忙拿靠枕墊在他身後,一麵替他勻氣,一麵切切道:“大將軍別著急,慢慢說。”
好半晌,那種危急的情況才有緩和,大將軍又道:“邶國還未打下來,隻差一點兒了……這是我心中最大的遺憾。俞白,後麵的事就交給你了,我未能完成夙願,不肯離開潼關,把我葬在山羊坡,讓我能看見你們攻破北邶王庭,拿下邶王。”
雖然那個不祥的預感一直盤桓在心頭,但聽見大將軍親口、交代後事,也讓他驚惶。
他咽下了不安,勉力勸解著,“大將軍不要說喪氣話,您見過多少大風大浪,最艱難的時候也扛過來了,這點小病小災算得了什麽。”
可是大將軍搖頭,“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延捱不了多久,有話現在不說,就來不及了。”言罷轉過頭,深深望向他,“我死,是我命該如此,有時想想喪氣得很,也許死了,反倒清淨了,但又放心不下她們母女……大娘子陪我離鄉背井這麽多年,往後沒了依靠,還是送回上京吧,上京有她的母家,好有個照應。般般……般般還小,性子也單純,我尤其舍不得她,將來沒了父親作倚仗,怕她吃苦,怕她覓不得好姻緣。俞白,我一直將你視如己出,你要答應我,拿般般當親妹妹看待,多多看顧她。我不能盡的心,請你代我盡,我做不了的事,也請你代我完成,無論如何,不要讓人欺負她。”
他的鼻腔裏忽然盈滿酸楚,用力點頭,“大將軍放心,我縱是死,也一定護小娘子周全。”
大將軍長出一口氣,這番話已經用盡了他全部的力氣。
窗外的日光淡淡照進來,光柱中粉塵飛揚。
大將軍慢慢閉上眼睛,說得累了,須得休息好半晌。
他退出來,在廊上站了兩個時辰,兩個時辰之後聽見大娘子嗚咽的哭聲,心一直往下沉,沉進無底的深淵裏,他知道,大將軍走了。
往事湯湯從心頭流過,現在回想起來,像個可怖的夢。
他又回頭望了易園一眼,再三確定無恙,這才決然上馬,揚鞭重回了潘樓。
明妝這廂,倒是沒有什麽驚心動魄的境遇,不過老宅的人頭一天搬到易園來,一起吃頓飯總免不了。
羅氏看著滿桌子的菜長籲短歎,“唉,晚間廚上還來同我抱怨呢,說家裏人口這麽多,光是米飯就做了好幾斤,這麽下去竟是要把家底吃空了。”
明妝置若罔聞,還和易老夫人說笑起來,“真是奇怪,一樣的鍋灶佐料,不同的人做,就有不同的滋味。祖母,老宅的廚娘手藝真好,比我們府裏廚娘做得好吃。像這個盞蒸羊,一點腥膻味都沒有,到底有什麽訣竅,回頭讓她教教錦娘。”
易老夫人點頭,心裏還在琢磨今日儀王駕臨的事,因此有些心不在焉。
凝妝冷哼一聲嘀咕起來:“裝傻充愣!”
明妝的視線從她臉上劃過,明知故問著:“姐姐怎麽了?不高興嗎?是菜色不對胃口,還是這園子住得不習慣啊?”
羅氏見自己剛才那通抱怨,壓根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愈發加大了歎氣聲,“可怎麽辦,明日要讓米行多運些米進來,連著那些時蔬也要翻倍。”
這回終於引來了明妝的關注,老氣橫秋地說:“大伯母,吃飯的時候不能歎氣,這是我爹爹教我的規矩。一飯一蔬當思來之不易,你歎了氣,灶王爺聽見了要上天告狀的,老天爺就不賞你飯吃了。”
羅氏被她回得打噎,難道她抱怨的重點在歎氣上嗎?正要與她好好擺事實講道理,老太太放下了筷子,於是到了嘴邊的話,隻好硬生生咽了回去。
明妝見狀,也放下了筷子端端坐正,等易老夫人給示下,果然易老夫人和顏悅色問過來:“今日儀王殿下來家裏,我思量了半日也沒想明白,早前你姑母說翼國公與你有些交情,怎麽這回又換成儀王了?”
明妝早知道她會問起,哦了聲道:“我與他們是在梅園結識的,彼此都是朋友。那日姑母來,恰逢翼國公送了茶葉,據說是上好的小鳳團,就讓人泡了一盞給姑母嚐嚐。朋友不嫌多,結識翼國公又結識了儀王,兩下裏沒有什麽妨礙吧!”
“朋友?”易老夫人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眼裏浮起了挑剔之色,“你是女孩兒,女孩兒家多幾位閨閣朋友倒是常事,結交那麽多男子,卻不是好事。咱們祖上雖不顯貴,但也是詩禮人家,今日這個登門,明日那個登門,叫外人說起來不好聽,傳到有心之人的耳朵裏,又不知會如何抹黑你呢,往後還是矜重些為好。”
一旁的琴妝立刻幫腔,“祖母說得是,三妹妹,你的名聲關乎家中姊妹,萬要顧念些,我們還要出去見人呢。”
這倒好,說得她做了見不得人的醜事似的。
明妝茫然看看這桌的女眷,又看看鄰桌那一幫伯父兄長,不解道:“大伯父,可是結交儀王,讓家裏人抬不起頭來了?既然如此,我明日差人去儀王府說一聲,就說家裏人覺得不妥,讓他以後不要登門了。”
這麽一順從,卻讓易家男人慌了。
那是誰?那是官家的兒子,爵位最高的皇子,旁人巴結還來不及,哪裏有自行斷絕來往的道理!易家的男人們不拘官職高低,好歹也在官場上行走,這要是一得罪儀王,可以想象以後仕途止步,前程也就這麽回事了。
易雲川當然不能讓這種事發生,忙道:“不敢胡來,家裏說說意氣話就罷了,鬧到外麵去,才是叫人笑話。”
易雲海也附和,“姑娘家自矜是應該的,但人家若是登門拜會,你這裏斷然回絕了,倒讓人覺得咱們家不知禮數了。”
易老夫人見兩個兒子這麽說,扁嘴蹙眉調開了視線。果真女人的思維和男人不一樣,男人兼顧得多,在他們眼裏儀王是大樹,抱緊了大樹好乘涼。但在易老夫人看來,明妝這丫頭靠不住,將來就算有了出息,也不會照顧母家。
大哥元清的媳婦葛氏見狀,忙從女使手裏接過茶水放到老太太麵前,笑著說:“祖母別擔心,三妹妹是個謹慎人,行事自會留意的,哪能叫人說閑話呢。再者,那翼國公不是與嘉國公家定親了嗎,往後和咱們三妹妹也不會有什麽往來,剩下儀王殿下……”
可惜話沒說完,就被凝妝插了嘴,“正是呢,本以為翼國公和三妹妹走得那麽近,除夕那夜還一起出去賞燈,婚事總是十拿九穩的了,誰知半道上忽然和嘉國公府結了親,不知道的還以為翼國公始亂終棄了呢。”
凝妝這張嘴確實可恨,葛氏不好說什麽,不屑地白了她一眼。
明妝低頭喝了口熟水,那眼睫垂著,倒看不出什麽情緒來,慢吞吞將杯盞放回桌上,這才對易老夫人道:“祖母,外麵不曾聽見有人議論我,偏偏自己家裏說什麽始亂終棄,我要生氣了。一起看過一回燈,又不是私定終身,怎麽就‘亂’了?大姐姐春日宴上還和楊通判的小舅子賞過花呢,要這麽說,讓給事中家知道了,豈不是連婚事都不敢議了?”
這下凝妝目瞪口呆,氣惱叫喚起來,“你這丫頭……”
葛氏忙來打圓場,“好了好了,自家姐妹,何必互相拆台。大妹妹就少說兩句吧,翼國公與三妹妹之間沒什麽事,這才和嘉國公家定親,他定他的親,和三妹妹什麽相幹呢,是不是?”
二哥元安的媳婦蘇氏和凝妝這小姑子也不對付,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她嘴笨不及葛氏能說會道,拿水晶餃兒蘸醋塞進嘴裏,“嘶”地吸了口氣,“好酸!”
可見老宅一家子並不是一條心的,明妝笑了笑,轉頭問易老夫人,“祖母,您覺得儀王殿下不好嗎?究竟哪裏不好,告訴孫女,孫女往後也好警醒些。”
於是易老夫人窒住了,挑皇子的眼,除了官家沒人有這底氣。這種話要是說錯了,明妝是絕對會和儀王直說的,任易家有十個腦袋,也不敢得罪儀王。
退了一步,易老夫人委婉道:“不是說儀王有什麽不好,是咱們高攀不起,你也不小了,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明妝卻不認同,“祖母,老宅和郡公府不是一回事,爹爹的爵位沒有被官家收回,我還是郡公之女。”
所以這句“咱們”用得很不知趣,誰和老宅的人統稱“咱們”。那一家子除了老太太憑借兒子得了誥命,其餘人都是麻繩穿豆腐,硬要把明妝拉到他們陣營裏去,那才是強貶身價。
站在明妝身後的商媽媽神清氣爽,上前輕聲提醒,“小娘子,時候不早了,爐子上還煎著藥呢。小娘子不是說夜裏睡不好嗎,回去用了藥,早些睡吧。”
明妝道好,站起身對易老夫人褔了福,“祖母,那孫女就先回去了。聽說明日給事中府上要來和大姐姐議親?我還沒見識過議親是什麽樣呢,明日讓我躲在簾子後頭旁聽,好不好?”說罷笑著看了凝妝一眼,也不等易老夫人答應,篤悠悠挽著畫帛,往長廊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