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不擇路,她從院裏奔了出來,四下張望不知身在何處。周圍的屋舍好像已經被廢棄了,這條巷子裏無人居住,來時走的什麽路,她也不記得了,驚惶之下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送出了城,送到幽州去了。
天邊泛起一點蟹殼青,這時候的天地還是烏蒙蒙的,小巷很深,兩邊坊牆高築,連路都有些看不清。她跌跌撞撞沿著窄窄的青石板向前,前麵隱約有燈火,也許是哪家早點鋪子壯膽起來經營了……然後聽見篤篤的馬蹄聲,她忽然有些害怕,立在原地不敢向前。閨閣裏的女孩子,即便從小出入軍營,但那是爹爹轄下,她從來不知道什麽是畏懼。如今兵荒馬亂的,也不知來人是敵是友,她隻好向後退,退到道旁,正好邊上有幾根竹竿,她隨手操起一根,雖然不太趁手,但聊勝於無。
來了……原以為這巷子不起眼,那些人隻是路過,不會留意這裏,誰知那麽巧,正是直奔巷子裏來的。
明妝的心都快蹦出來了,她駭然看著那些人馬接近,高擎的火旗被風吹動,發出噗噗的聲響。她想藏在黑暗裏,但藏不住,火光終於到了她麵前,她緊緊攥住竹竿,想著大不了魚死網破吧,但定睛看,馬上那人有張熟悉的臉,她分辨再三,確定真的是李判。
渾身的戒備頓時退去,她顫著聲說:“李判,你沒事,太好了……”
李宣凜從馬上躍下,見她孤身一人挨在牆角,心裏湧起巨大的不舍來,向她伸出手道:“小娘子,我來接你回家。”
橫亙在身前的竹竿被她擲在地上,這時候顧不得有沒有外人,別人怎麽看了,一下撲進他懷裏嚎啕大哭,“李判,我以為你出事了,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
他起先有些驚愕,但當那伶仃的身影撞進胸懷,他便情不自禁收緊了手臂,微微弓起身子,為了更好地擁抱她。
他知道她嚇壞了,像抓住浮木一樣用力攀附住他。他不由慶幸,好在自己來得及時,萬一她獨行遇上了歹人,那後果便不堪設想了。
他笨拙地,在她脊背上拍了兩下,溫聲安撫著:“不用怕,一切都過去了,我還活著,不會再讓人傷害你了。”
情緒大落大起,本以為一切壞到了極點,沒想到劫後還有餘生。她宣泄一番後,逐漸平靜下來,才發現自己這樣死死摟著人家不成體統,忙收回胳膊擦了擦眼淚,“儀王呢?是他讓你來接我的嗎?”
李宣凜微頓了下,緩緩搖頭,“他死了。”
“死了?”明妝呆在那裏,好半晌才回過神來,“怎麽會……死了?”
他垂下眼,沒有立時向她解釋,隻道:“回去吧,小娘子離家這麽久,把商媽媽她們急壞了。”
沒有馬車隨行,隻好委屈她騎馬。他將她拉到馬前,扣著那纖細的身腰輕輕一舉,將她送上馬背,自己翻身上去把她護在胸前,就像多年前,大將軍帶著幼小的她練習騎術一樣。
還好天色未亮,動蕩過後滿城百姓都不敢開門,這一路行來並未落誰的眼。悄悄的一點曖昧在心底滋生,雖然不合時宜,但卻無法抵擋。他唯有平下心緒正視前方,不要想自己有多思念她,也不想見到她時怎樣喜出望外,隻有這樣,他才能時刻警醒自己肩上的責任,不因自己的情難自控唐突了她。
待送到易園前,府裏的兩位小娘飛快從門裏迎了出來,“老天保佑,小娘子回來了……”上下仔細打量,見她沒有異樣神色,心裏的大石頭方落地,惠小娘哭道,“可嚇壞我們了,好在你安然無恙,否則我們怎麽對得起故去的郎主和大娘子啊!”
眾人直抹眼淚,商媽媽道:“我們在門上守了一晝夜,想出去打探,巷口有人盯著,又出不去,隻好在家幹著急。還好有李判,多虧了李判把小娘子找回來,否則天一亮,就算拿刀殺我們,我們也要挨家挨戶找你去了。”
明妝見她們大淚滂沱,反倒要來安撫她們,“我不要緊,就是給關了十幾個時辰,也不曾受什麽苦。”
眾人這才擦了淚,簇擁著她說要上小祠堂敬香去。李宣凜沒挪步,喚了聲小娘子,“我還有要事,就不進去了。小娘子先壓壓驚,等手上的事忙完了,我再來與小娘子細說。”
明妝道好,眼神卻依依,“李判,你不會有危險了,對麽?”
他點了點頭,沒有再停留,翻身上馬,向禁中方向狂奔而去。
一場動蕩平息,損毀的宮城、橋梁要修繕,死傷的人數要統計,俘獲的叛軍也要看押審問,忙到晚間時分才暫時空閑。接手外城軍務的趙燈原和梁頌聲回來了,進門細細回稟了經過,說幽州趕來的人馬被圍剿於陳橋門,斬殺了為首的將領,剩下那些生兵立刻就繳械了。眼下官家欽點的官員已經奔赴上京道各處關隘,就算有叛軍,得知儀王已死,也會土崩瓦解的。
趙燈原嘿嘿笑了兩聲,“原來我們先前誤會了上將軍,我就說,上將軍這樣聰明絕頂的人,怎麽會輕易被儀王那廝鼓動!隻不過上將軍不該瞞著我們,害得我們擔驚受怕一整日,直到接令讓我們關閉宮門,我們才明白過來,上將軍是與儀王唱大戲呢。”
李宣凜這時方露出笑臉,瞥了瞥他們道:“在你們眼裏,我就是這樣顧前不顧後的人?”
“不不不……”梁頌聲道,“我們隻是怕,怕上將軍看重與小娘子的情義,被儀王牽著鼻子走。”
他們隻管訕笑,李宣凜唯剩歎息,這些隨行官們也算為他的私情操碎了心,果真以為他單身得太久,腦子不好使了。
這裏正說笑,外麵來了個小黃門,立在門前向內傳話,“公爺,陛下命公爺入禁中一趟,請公爺隨小人前往。”
李宣凜應了,站起身整了整衣冠,從左掖門往北入內朝。路過垂拱門的時候,下意識看了一眼,因誅殺了太多叛軍,那香糕磚上血跡滲透,早就難以清洗。將作監召集了工匠,將台階前吃透了血的墁磚都替換掉,忙碌了一整天,到入夜時分,基本已經恢複如初了。
所以這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一群人的生死,隻要換幾塊磚就能被掩蓋。
他收回視線,跟隨黃門進入官家寢宮,福寧殿內外掌起了燈,官家孤零零在榻上坐著,看見他來,指了指邊上的圈椅,“城內的民心,可穩定下來了?”
李宣凜說是,“叛軍掃清,儀王也伏誅了,這件事但很快便會過去的,官家不必擔心。”
官家唏噓,“朕心裏發空,到現在都不敢相信,就這麽失去了一個兒子。二哥……他究竟有多恨朕,連到死都要掙脫朕。”
然而官家可以惆悵,他卻不能顯露半點憐憫,李宣凜漠然道:“儀王狼子野心,對君父不孝不敬,會有如此下場,是他罪有應得,官家無需耿耿於懷。”
官家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安慰,他一直覺得問心有愧,來個人,狠狠說兩句心安理得的話,他也就不那麽難過了。
長出了一口氣,官家轉頭望向外麵的夜,喃喃道:“朕欲冊立太子,若太子人選不是二哥,將來早晚會有這場變故,還不如早來早好。朕為太子掃清了前路,鶴禁有控鶴司護衛,就算朕現在閉眼,也沒有什麽遺憾了。”
李宣凜自然要替官家寬心,官家知道他要說什麽,趕在他出聲之前抬了抬手,“朕隻是一說,哪裏那麽快就死了,四哥還需扶植,天下立刻交到他手上,朕也怕他應付不得。”頓了頓道,“俞白啊,這次平定儀王叛亂,你功不可沒,待事情平息之後,加封你為郡王,日後為朕膀臂,好好助益四哥。”
李宣凜聞言站起身,揖手道:“一切都是官家籌謀,臣不過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官家笑了笑,“你本來就是李家子孫,這郡王的爵位是論功行賞,你應得的。”見他欲言又止,很快便明白了他的心思,“你想為恩師正名,是嗎?朕也不諱言,二哥若不謀逆,朕為了保全他,這件事永遠不會提起。但如今二哥已死,易大將軍的冤情就沒什麽好隱瞞的了,趁著這個機會,大白於天下吧。”
第69章
李宣凜一直懸著的心, 這刻終於放下了,自己沒有辜負恩師,病榻前發誓要為大將軍洗清冤屈的許諾,今日也實現了。
酸楚哽住了喉頭, 他退後兩步, 重重跪拜下去,過了良久才顫聲道:“官家聖明燭照, 臣叩謝官家。”
官家垂眼看著他, 說:“起來吧, 這本就是朕欠著易大將軍的。這些年, 著實是委屈易公家小了,易家小娘子往後可以自行婚配,不過朕知道,如今這樣現狀,對她很是不利, 你不必擔心, 朕自會成全她的體麵。”
李宣凜複又叩首, 這才站起身來, 叉手道:“臣愚鈍,雖沒有經緯之才, 對官家卻是赤膽忠心,蒼天可鑒。日後必定潛心輔佐太子, 以報官家知遇之恩。”
官家點了點頭, “過兩日, 冊立太子的詔書就要頒布了, 這是壓在朕心頭的巨石, 早日放下, 或者朕的身子也會好起來的。再者,上京內外兵力經過這次震動,著實是漏洞百出,上四軍那幫人吃著朕的俸祿,竟想撬動朕的根基,可見整頓刻不容緩,再耗下去,上四軍就要爛透了。朕先前與你說過,安西四鎮目下有人暫管,你可遙領大都護,特進金吾大將軍。京畿道及幽州一線的軍務和布防,就全交托給你了,你是穩當人,你辦事,朕才放心。”
李宣凜道是,“臣領命之後即刻重整軍紀,一定還官家一個太平的京畿。”
官家說了半日,似乎有些疲乏了,撫著圈椅的扶手歎息:“朕的父輩也曾有過動蕩,當初先帝堂兄弟三人爭奪皇位,若不是三叔毒殺了長兄,也輪不著朕來承繼這江山。先帝勵精圖治,社稷穩固,朕也想效法先帝平衡天下,卻沒想到今日舊事重演,朕很羞愧,無顏麵見列祖列宗。朕心裏確實怨恨二哥,但過後也自省,是不是自己過於想當然了,才逼得他這樣。他一直因先皇後,對朕頗有微詞,但夫妻之間的事哪裏說得清楚。就算到了今日,朕也不明白為什麽與先皇後漸行漸遠,如今連她的兒子也沒能保住,讓他年輕輕的……就……”
官家說到動情處泫然欲泣,他也有自己的無奈,但他先是皇帝,後才是丈夫和父親,縱是性格裏有執拗和倨傲的成分,晚景也不應該是這樣的。
李宣凜不知怎麽勸解他,到最後也隻說出一句“人各有命”來。
官家看看這年輕的王公,勉強牽了下唇角,“你還不曾娶親,也沒有生子,哪裏懂得朕的傷痛。不過朕希望你永遠不知道,你應當有段美滿的姻緣,生兩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安安穩穩,平平順順地度過一生,不要像朕一樣。”
現在的官家,不是運籌帷幄的帝王,是個年長的過來人。李宣凜從他臉上窺出了歲月的滄桑,即便是立於山巔之上,也照樣有他的情非得已。
後來又陪官家說了幾句家常,方從禁中退出來,站在護城河邊向東眺望,能看見東側的熱鬧街,和界身南巷隱隱的燈火。
天色晚了,想過去看她,又怕不合適。還是待明日吧,如果明日有空的話。
回到衙門又交代了軍務,四直都虞侯斬了三個,如今位置空出來了,須得擇賢能者任之。
趙燈原道:“這些事可以慢慢辦,上將軍且回去歇一歇吧,這裏有我們兄弟守著,出不了亂子的。”
他聽了,緊繃的肩背終於鬆懈下來,擱下手裏的狼毫,合上了諸班直名冊。
從十字街往東,經過鬼市子,本以為這鬼市今夜會閉市,畢竟剛出了這麽大的事,人心還惶惶,可他完全料錯了。這鬼事依舊開得很熱鬧,賣衣裳的、賣竹席的、賣諸色雜貨的,應有盡有。死了一個皇子,對老百姓來說無關痛癢,日子還是照過,錢也還得照賺。
他從一片叫賣聲中走過,穿越人海,仿佛重新還陽。行至沁園前,正要舉步進門,張太美從門裏趕出來,壓嗓叫了聲公子,示意他看斜對麵停在暗處的馬車。他這才發現車前站著一個身影,細看竟是般般,張太美在一旁解釋:“並非小人不請小娘子入內,是小娘子不答應,偏說要在外麵等公子回來。公子你瞧……”
明妝從陰影下走出來,一直走到他麵前,仰著臉道:“我看見李判就放心了,先前總擔心有人為難你,官家會遷怒你。”
小女孩,沒有通天的手眼能夠觸及朝政大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李宣凜感念她的情義,淡淡浮起一個笑道:“小娘子可以先入府,讓她們奉了茶,慢慢等。”邊說邊朝內比了比手,“進去吧,我知道你有話要問我。”
明妝跟著他進了廳房,這回不等他吩咐,就讓午盞在門廊上候著,自己壓聲追問:“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儀王死了,你卻毫發無傷,可是事先向官家告發了他,算是戴罪立功了嗎?”
她很聰明,大抵算是猜到了。李宣凜將手裏的佩劍放在劍架上,回身道:“不是我向官家告發,是官家早就看破了一切。那時命我籌建控鶴司,就召我入崇政殿密談,開始其實隻是觀望,沒想到儀王最後果真會謀反。”
明妝愣住了,“這麽說來,我竟是活生生走進了你們的網子裏麽?你明知道官家懷疑儀王,怎麽不告訴我?”
關於這個問題,他確實問心有愧,垂首道:“那時你口口聲聲說喜歡儀王,我勸不了你,隻能盼著儀王收斂,願意做個太平王爺。後來我命人暗中勘察,查明儀王與大將軍的冤情有牽扯,為了穩住他,我沒有將實情告訴你,這也是我的不是。不過先前官家宣我入禁中,提及了大將軍的事,不日就會將大將軍的冤屈昭告天下。雖然對於大將軍夫婦和小娘子來說,一切於事無補,但隻要能為大將軍正名,能還大將軍清白,就算被小娘子責怪,我也不後悔這幾個月的籌劃。”
明妝呢,當然懂得孰輕孰重,不會為這點小事不依不饒。自己與儀王定了一場親,至少向彌光索了命,她並不虧。現在得知爹爹的冤屈能得昭雪,所有的委屈和艱難,也總算有了交代。
“官家說了,會給爹爹平反,對嗎?”她含淚問,“會說得清清楚楚,爹爹沒有貪墨,沒有背棄陝州軍,更沒有對不起朝廷,對嗎?”
李宣凜慘然望著她,堅定地說對,“大將軍廉潔奉公,清清白白,從此小娘子再也不怕別人背後指點了,官家會還小娘子一個公道。”
這公道雖來得晚,好在等到了,也不枉一場掙紮。
明妝點頭,慢慢收住淚,複又笑了笑,“那日我問你,這場親事該怎麽辦,你說待到不能成時,自然就不成了,我當時還不解,現在想來,你早就預知結果了。”
但茲事體大,那時不能同她細說,他寂寥地牽了下唇角,“這件事,我瞞了所有人,就連我身邊近侍,也是儀王攻進禁中之後才知道真相的。”說罷想起一個好消息來,急著要告訴她,“官家準我留在上京了,安西四鎮由兵馬使和安撫使代為掌管,我在上京遙領大都護即可。京畿道的軍務要整頓,官家全都交代了我,有朝一日四鎮逢戰事,我再赴邊就是了,若沒有戰事,就領控鶴司和金吾衛的差事,不必再去邊關守著了。”
明妝一聽,高興得幾乎蹦起來,“真的?是真的麽?我先前還想著,再有一個月你就要去陝州了,心裏還十分不舍呢,沒想到官家的恩典來得這麽及時。”
他什麽都沒在意,隻聽清她說不舍,深知道小姑娘直白,沒有那麽多深意,可他聽在耳裏,品鑒出了另一種滋味。
抬眼望向她,燈下美人明豔,有殊勝之色。昨晚這個時候他還曾下決心,待事情大定過後,他想試試她對他的感情是否排斥,可是事到臨頭,明明她就在麵前,他卻又退縮了,害怕自己對大將軍的真情實感,會因這小小私情變成另有所圖。
而明妝這廂,一直在回憶儀王對她說過的那些話。她猶豫再三,觀察再三,卻始終沒能從李判的言行中,窺出任何別樣的情感。
是他藏得太深麽?還是儀王在誤導她?眼前的人自矜、端穩,連眼神都毫不逾矩,哪裏能看出他對她有情。
有些失望,可見儀王到最後都在誆騙她。李判不應她,她就疑心自己是不是哪裏說錯了,忙沒話找話般打圓場,“你若不去陝州了,我想姚娘子心裏也一定歡喜……儀王的後事,官家可說怎麽辦?”
李宣凜道:“謀逆的人,原該棄屍荒野才對,官家還是不忍心,讓宰相韓直承辦了。不過陵地進不去了,大約會找個僻靜之地葬了吧!”說完還是有些唏噓,“原本好好的人,為什麽要作那麽多的惡!如果貪欲少一些,也許能夠平穩地度過一生。”
明妝也沉默下來,想起梅園那次初見儀王,他錦衣輕裘,撐著一把油紙傘,冰天雪地裏淡淡一回眸,世上怕是很少有女子,能抵擋住這風華無兩。可惜君本子都,奈何為賊,一步錯步步錯,慢慢就走到了這步田地,細說也很悲哀。
李宣凜見她垂著眼睫不說話,料想她大約也有些悵然,不是忘了父輩的仇恨,是感慨於一個年輕生命的消逝。
關於儀王臨終前的那一聲喚,他原本是想告訴她的,但話到嘴邊又改了主意,說出來不過徒增煩惱罷了,不如不說。總之眼下大事已然,盡快回到以前吧,閨中歲月溫軟,她應當在花間徜徉,不該攪進朝堂的爭鬥中來。
於是重新整頓一下情緒,有意岔開了話題,“小娘子與高安郡王夫婦相熟吧?郡王夫人是你好友?”
明妝說是啊,“我與湯府有幹親,芝圓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先前因高安郡王的案子是儀王查辦,我還擔心會影響我與芝圓的感情,好在沒有。”說罷遲疑地望了他一眼,“李判,你忽然提起他們……為什麽?”
李宣凜隻是一笑,“過兩日你就知道了。”
明妝眨了眨眼,從他諱莫如深的表情裏窺出了一點端倪,“難道……難道……高安郡王就是……”
就是官家認定的太子人選。
先前傳聞的壽春郡王,不過是官家用來混淆視聽的。壽春郡王其人,是兄弟之中唯一對權勢沒有渴望的,掛畫插花、焚香點茶,這些陶冶情操的東西他很精熟,若你問上京的禁軍有多少人,每年鹽糧稅賦幾月征收,他怕是一竅不通。所以官家和內閣說要立三哥為儲君,遭到了宰相為首一眾臣僚的反對,於是退上一步,決定冊立四哥,便再也沒有人叫板了,畢竟比起壽春郡王,高安郡王要靠譜得多。
“詔書尚未頒布,小娘子知道就好,千萬不要向外透露。”
明妝連連點頭,“你放心,我絕不往外說。哎呀,早前芝圓還同我開玩笑呢,說哪個當上皇後,將來一定多多提攜另一個。如今我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果真結交一個有出息的摯友,比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省力多了。”
她是真真切切為好友高興,好像半點沒有悵惘,如果儀王成事,自己才是那個一步登頂的人。所以當初大將軍評價她,笑著說般般沒有別的長處,就是心性好,她知道什麽是自己該得的,從來不為不屬於她的東西而苦惱。這樣的品行,在大仇得報之後,會過得越來越好吧!
他的眼神溫暖,輕聲道:“小娘子能有更多人護著,大將軍和大娘子在地下也就安心了。”
然而他眼裏的欣慰,卻讓明妝生出一點惆悵來。他永遠是這樣,長輩關愛小輩般大公無私,難道有芝圓護著她,他就覺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
有點氣惱,她站起身道:“我該回去了。”
他說好,“我送你。”
兩個人邁出了沁園的大門,明妝打算與他道別時,他卻一直送到台階下,“小娘子今日休息過嗎?如果走回去,你會累嗎?”
明妝很意外,心底隱約開出花來,剛才那點不悅忽然消散了,雀躍道:“到家我就連睡了三個時辰,現在渾身是勁兒。李判要送我回易園嗎?我倒是擔心你累著呢,從昨日到現在,你怕是沒合過眼吧?”
一個武將,幾天幾夜不睡覺是常事,他沒有多言,朝著她來時的路比了比手,“走吧。”
午盞站在車前,發現小娘子不來乘車,一時有些茫然。張太美這時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掖著手說:“午盞姑娘,你先回去吧,讓公子和小娘子說兩句窩心話。”
天邊泛起一點蟹殼青,這時候的天地還是烏蒙蒙的,小巷很深,兩邊坊牆高築,連路都有些看不清。她跌跌撞撞沿著窄窄的青石板向前,前麵隱約有燈火,也許是哪家早點鋪子壯膽起來經營了……然後聽見篤篤的馬蹄聲,她忽然有些害怕,立在原地不敢向前。閨閣裏的女孩子,即便從小出入軍營,但那是爹爹轄下,她從來不知道什麽是畏懼。如今兵荒馬亂的,也不知來人是敵是友,她隻好向後退,退到道旁,正好邊上有幾根竹竿,她隨手操起一根,雖然不太趁手,但聊勝於無。
來了……原以為這巷子不起眼,那些人隻是路過,不會留意這裏,誰知那麽巧,正是直奔巷子裏來的。
明妝的心都快蹦出來了,她駭然看著那些人馬接近,高擎的火旗被風吹動,發出噗噗的聲響。她想藏在黑暗裏,但藏不住,火光終於到了她麵前,她緊緊攥住竹竿,想著大不了魚死網破吧,但定睛看,馬上那人有張熟悉的臉,她分辨再三,確定真的是李判。
渾身的戒備頓時退去,她顫著聲說:“李判,你沒事,太好了……”
李宣凜從馬上躍下,見她孤身一人挨在牆角,心裏湧起巨大的不舍來,向她伸出手道:“小娘子,我來接你回家。”
橫亙在身前的竹竿被她擲在地上,這時候顧不得有沒有外人,別人怎麽看了,一下撲進他懷裏嚎啕大哭,“李判,我以為你出事了,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
他起先有些驚愕,但當那伶仃的身影撞進胸懷,他便情不自禁收緊了手臂,微微弓起身子,為了更好地擁抱她。
他知道她嚇壞了,像抓住浮木一樣用力攀附住他。他不由慶幸,好在自己來得及時,萬一她獨行遇上了歹人,那後果便不堪設想了。
他笨拙地,在她脊背上拍了兩下,溫聲安撫著:“不用怕,一切都過去了,我還活著,不會再讓人傷害你了。”
情緒大落大起,本以為一切壞到了極點,沒想到劫後還有餘生。她宣泄一番後,逐漸平靜下來,才發現自己這樣死死摟著人家不成體統,忙收回胳膊擦了擦眼淚,“儀王呢?是他讓你來接我的嗎?”
李宣凜微頓了下,緩緩搖頭,“他死了。”
“死了?”明妝呆在那裏,好半晌才回過神來,“怎麽會……死了?”
他垂下眼,沒有立時向她解釋,隻道:“回去吧,小娘子離家這麽久,把商媽媽她們急壞了。”
沒有馬車隨行,隻好委屈她騎馬。他將她拉到馬前,扣著那纖細的身腰輕輕一舉,將她送上馬背,自己翻身上去把她護在胸前,就像多年前,大將軍帶著幼小的她練習騎術一樣。
還好天色未亮,動蕩過後滿城百姓都不敢開門,這一路行來並未落誰的眼。悄悄的一點曖昧在心底滋生,雖然不合時宜,但卻無法抵擋。他唯有平下心緒正視前方,不要想自己有多思念她,也不想見到她時怎樣喜出望外,隻有這樣,他才能時刻警醒自己肩上的責任,不因自己的情難自控唐突了她。
待送到易園前,府裏的兩位小娘飛快從門裏迎了出來,“老天保佑,小娘子回來了……”上下仔細打量,見她沒有異樣神色,心裏的大石頭方落地,惠小娘哭道,“可嚇壞我們了,好在你安然無恙,否則我們怎麽對得起故去的郎主和大娘子啊!”
眾人直抹眼淚,商媽媽道:“我們在門上守了一晝夜,想出去打探,巷口有人盯著,又出不去,隻好在家幹著急。還好有李判,多虧了李判把小娘子找回來,否則天一亮,就算拿刀殺我們,我們也要挨家挨戶找你去了。”
明妝見她們大淚滂沱,反倒要來安撫她們,“我不要緊,就是給關了十幾個時辰,也不曾受什麽苦。”
眾人這才擦了淚,簇擁著她說要上小祠堂敬香去。李宣凜沒挪步,喚了聲小娘子,“我還有要事,就不進去了。小娘子先壓壓驚,等手上的事忙完了,我再來與小娘子細說。”
明妝道好,眼神卻依依,“李判,你不會有危險了,對麽?”
他點了點頭,沒有再停留,翻身上馬,向禁中方向狂奔而去。
一場動蕩平息,損毀的宮城、橋梁要修繕,死傷的人數要統計,俘獲的叛軍也要看押審問,忙到晚間時分才暫時空閑。接手外城軍務的趙燈原和梁頌聲回來了,進門細細回稟了經過,說幽州趕來的人馬被圍剿於陳橋門,斬殺了為首的將領,剩下那些生兵立刻就繳械了。眼下官家欽點的官員已經奔赴上京道各處關隘,就算有叛軍,得知儀王已死,也會土崩瓦解的。
趙燈原嘿嘿笑了兩聲,“原來我們先前誤會了上將軍,我就說,上將軍這樣聰明絕頂的人,怎麽會輕易被儀王那廝鼓動!隻不過上將軍不該瞞著我們,害得我們擔驚受怕一整日,直到接令讓我們關閉宮門,我們才明白過來,上將軍是與儀王唱大戲呢。”
李宣凜這時方露出笑臉,瞥了瞥他們道:“在你們眼裏,我就是這樣顧前不顧後的人?”
“不不不……”梁頌聲道,“我們隻是怕,怕上將軍看重與小娘子的情義,被儀王牽著鼻子走。”
他們隻管訕笑,李宣凜唯剩歎息,這些隨行官們也算為他的私情操碎了心,果真以為他單身得太久,腦子不好使了。
這裏正說笑,外麵來了個小黃門,立在門前向內傳話,“公爺,陛下命公爺入禁中一趟,請公爺隨小人前往。”
李宣凜應了,站起身整了整衣冠,從左掖門往北入內朝。路過垂拱門的時候,下意識看了一眼,因誅殺了太多叛軍,那香糕磚上血跡滲透,早就難以清洗。將作監召集了工匠,將台階前吃透了血的墁磚都替換掉,忙碌了一整天,到入夜時分,基本已經恢複如初了。
所以這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一群人的生死,隻要換幾塊磚就能被掩蓋。
他收回視線,跟隨黃門進入官家寢宮,福寧殿內外掌起了燈,官家孤零零在榻上坐著,看見他來,指了指邊上的圈椅,“城內的民心,可穩定下來了?”
李宣凜說是,“叛軍掃清,儀王也伏誅了,這件事但很快便會過去的,官家不必擔心。”
官家唏噓,“朕心裏發空,到現在都不敢相信,就這麽失去了一個兒子。二哥……他究竟有多恨朕,連到死都要掙脫朕。”
然而官家可以惆悵,他卻不能顯露半點憐憫,李宣凜漠然道:“儀王狼子野心,對君父不孝不敬,會有如此下場,是他罪有應得,官家無需耿耿於懷。”
官家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安慰,他一直覺得問心有愧,來個人,狠狠說兩句心安理得的話,他也就不那麽難過了。
長出了一口氣,官家轉頭望向外麵的夜,喃喃道:“朕欲冊立太子,若太子人選不是二哥,將來早晚會有這場變故,還不如早來早好。朕為太子掃清了前路,鶴禁有控鶴司護衛,就算朕現在閉眼,也沒有什麽遺憾了。”
李宣凜自然要替官家寬心,官家知道他要說什麽,趕在他出聲之前抬了抬手,“朕隻是一說,哪裏那麽快就死了,四哥還需扶植,天下立刻交到他手上,朕也怕他應付不得。”頓了頓道,“俞白啊,這次平定儀王叛亂,你功不可沒,待事情平息之後,加封你為郡王,日後為朕膀臂,好好助益四哥。”
李宣凜聞言站起身,揖手道:“一切都是官家籌謀,臣不過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官家笑了笑,“你本來就是李家子孫,這郡王的爵位是論功行賞,你應得的。”見他欲言又止,很快便明白了他的心思,“你想為恩師正名,是嗎?朕也不諱言,二哥若不謀逆,朕為了保全他,這件事永遠不會提起。但如今二哥已死,易大將軍的冤情就沒什麽好隱瞞的了,趁著這個機會,大白於天下吧。”
第69章
李宣凜一直懸著的心, 這刻終於放下了,自己沒有辜負恩師,病榻前發誓要為大將軍洗清冤屈的許諾,今日也實現了。
酸楚哽住了喉頭, 他退後兩步, 重重跪拜下去,過了良久才顫聲道:“官家聖明燭照, 臣叩謝官家。”
官家垂眼看著他, 說:“起來吧, 這本就是朕欠著易大將軍的。這些年, 著實是委屈易公家小了,易家小娘子往後可以自行婚配,不過朕知道,如今這樣現狀,對她很是不利, 你不必擔心, 朕自會成全她的體麵。”
李宣凜複又叩首, 這才站起身來, 叉手道:“臣愚鈍,雖沒有經緯之才, 對官家卻是赤膽忠心,蒼天可鑒。日後必定潛心輔佐太子, 以報官家知遇之恩。”
官家點了點頭, “過兩日, 冊立太子的詔書就要頒布了, 這是壓在朕心頭的巨石, 早日放下, 或者朕的身子也會好起來的。再者,上京內外兵力經過這次震動,著實是漏洞百出,上四軍那幫人吃著朕的俸祿,竟想撬動朕的根基,可見整頓刻不容緩,再耗下去,上四軍就要爛透了。朕先前與你說過,安西四鎮目下有人暫管,你可遙領大都護,特進金吾大將軍。京畿道及幽州一線的軍務和布防,就全交托給你了,你是穩當人,你辦事,朕才放心。”
李宣凜道是,“臣領命之後即刻重整軍紀,一定還官家一個太平的京畿。”
官家說了半日,似乎有些疲乏了,撫著圈椅的扶手歎息:“朕的父輩也曾有過動蕩,當初先帝堂兄弟三人爭奪皇位,若不是三叔毒殺了長兄,也輪不著朕來承繼這江山。先帝勵精圖治,社稷穩固,朕也想效法先帝平衡天下,卻沒想到今日舊事重演,朕很羞愧,無顏麵見列祖列宗。朕心裏確實怨恨二哥,但過後也自省,是不是自己過於想當然了,才逼得他這樣。他一直因先皇後,對朕頗有微詞,但夫妻之間的事哪裏說得清楚。就算到了今日,朕也不明白為什麽與先皇後漸行漸遠,如今連她的兒子也沒能保住,讓他年輕輕的……就……”
官家說到動情處泫然欲泣,他也有自己的無奈,但他先是皇帝,後才是丈夫和父親,縱是性格裏有執拗和倨傲的成分,晚景也不應該是這樣的。
李宣凜不知怎麽勸解他,到最後也隻說出一句“人各有命”來。
官家看看這年輕的王公,勉強牽了下唇角,“你還不曾娶親,也沒有生子,哪裏懂得朕的傷痛。不過朕希望你永遠不知道,你應當有段美滿的姻緣,生兩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安安穩穩,平平順順地度過一生,不要像朕一樣。”
現在的官家,不是運籌帷幄的帝王,是個年長的過來人。李宣凜從他臉上窺出了歲月的滄桑,即便是立於山巔之上,也照樣有他的情非得已。
後來又陪官家說了幾句家常,方從禁中退出來,站在護城河邊向東眺望,能看見東側的熱鬧街,和界身南巷隱隱的燈火。
天色晚了,想過去看她,又怕不合適。還是待明日吧,如果明日有空的話。
回到衙門又交代了軍務,四直都虞侯斬了三個,如今位置空出來了,須得擇賢能者任之。
趙燈原道:“這些事可以慢慢辦,上將軍且回去歇一歇吧,這裏有我們兄弟守著,出不了亂子的。”
他聽了,緊繃的肩背終於鬆懈下來,擱下手裏的狼毫,合上了諸班直名冊。
從十字街往東,經過鬼市子,本以為這鬼市今夜會閉市,畢竟剛出了這麽大的事,人心還惶惶,可他完全料錯了。這鬼事依舊開得很熱鬧,賣衣裳的、賣竹席的、賣諸色雜貨的,應有盡有。死了一個皇子,對老百姓來說無關痛癢,日子還是照過,錢也還得照賺。
他從一片叫賣聲中走過,穿越人海,仿佛重新還陽。行至沁園前,正要舉步進門,張太美從門裏趕出來,壓嗓叫了聲公子,示意他看斜對麵停在暗處的馬車。他這才發現車前站著一個身影,細看竟是般般,張太美在一旁解釋:“並非小人不請小娘子入內,是小娘子不答應,偏說要在外麵等公子回來。公子你瞧……”
明妝從陰影下走出來,一直走到他麵前,仰著臉道:“我看見李判就放心了,先前總擔心有人為難你,官家會遷怒你。”
小女孩,沒有通天的手眼能夠觸及朝政大事,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李宣凜感念她的情義,淡淡浮起一個笑道:“小娘子可以先入府,讓她們奉了茶,慢慢等。”邊說邊朝內比了比手,“進去吧,我知道你有話要問我。”
明妝跟著他進了廳房,這回不等他吩咐,就讓午盞在門廊上候著,自己壓聲追問:“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儀王死了,你卻毫發無傷,可是事先向官家告發了他,算是戴罪立功了嗎?”
她很聰明,大抵算是猜到了。李宣凜將手裏的佩劍放在劍架上,回身道:“不是我向官家告發,是官家早就看破了一切。那時命我籌建控鶴司,就召我入崇政殿密談,開始其實隻是觀望,沒想到儀王最後果真會謀反。”
明妝愣住了,“這麽說來,我竟是活生生走進了你們的網子裏麽?你明知道官家懷疑儀王,怎麽不告訴我?”
關於這個問題,他確實問心有愧,垂首道:“那時你口口聲聲說喜歡儀王,我勸不了你,隻能盼著儀王收斂,願意做個太平王爺。後來我命人暗中勘察,查明儀王與大將軍的冤情有牽扯,為了穩住他,我沒有將實情告訴你,這也是我的不是。不過先前官家宣我入禁中,提及了大將軍的事,不日就會將大將軍的冤屈昭告天下。雖然對於大將軍夫婦和小娘子來說,一切於事無補,但隻要能為大將軍正名,能還大將軍清白,就算被小娘子責怪,我也不後悔這幾個月的籌劃。”
明妝呢,當然懂得孰輕孰重,不會為這點小事不依不饒。自己與儀王定了一場親,至少向彌光索了命,她並不虧。現在得知爹爹的冤屈能得昭雪,所有的委屈和艱難,也總算有了交代。
“官家說了,會給爹爹平反,對嗎?”她含淚問,“會說得清清楚楚,爹爹沒有貪墨,沒有背棄陝州軍,更沒有對不起朝廷,對嗎?”
李宣凜慘然望著她,堅定地說對,“大將軍廉潔奉公,清清白白,從此小娘子再也不怕別人背後指點了,官家會還小娘子一個公道。”
這公道雖來得晚,好在等到了,也不枉一場掙紮。
明妝點頭,慢慢收住淚,複又笑了笑,“那日我問你,這場親事該怎麽辦,你說待到不能成時,自然就不成了,我當時還不解,現在想來,你早就預知結果了。”
但茲事體大,那時不能同她細說,他寂寥地牽了下唇角,“這件事,我瞞了所有人,就連我身邊近侍,也是儀王攻進禁中之後才知道真相的。”說罷想起一個好消息來,急著要告訴她,“官家準我留在上京了,安西四鎮由兵馬使和安撫使代為掌管,我在上京遙領大都護即可。京畿道的軍務要整頓,官家全都交代了我,有朝一日四鎮逢戰事,我再赴邊就是了,若沒有戰事,就領控鶴司和金吾衛的差事,不必再去邊關守著了。”
明妝一聽,高興得幾乎蹦起來,“真的?是真的麽?我先前還想著,再有一個月你就要去陝州了,心裏還十分不舍呢,沒想到官家的恩典來得這麽及時。”
他什麽都沒在意,隻聽清她說不舍,深知道小姑娘直白,沒有那麽多深意,可他聽在耳裏,品鑒出了另一種滋味。
抬眼望向她,燈下美人明豔,有殊勝之色。昨晚這個時候他還曾下決心,待事情大定過後,他想試試她對他的感情是否排斥,可是事到臨頭,明明她就在麵前,他卻又退縮了,害怕自己對大將軍的真情實感,會因這小小私情變成另有所圖。
而明妝這廂,一直在回憶儀王對她說過的那些話。她猶豫再三,觀察再三,卻始終沒能從李判的言行中,窺出任何別樣的情感。
是他藏得太深麽?還是儀王在誤導她?眼前的人自矜、端穩,連眼神都毫不逾矩,哪裏能看出他對她有情。
有些失望,可見儀王到最後都在誆騙她。李判不應她,她就疑心自己是不是哪裏說錯了,忙沒話找話般打圓場,“你若不去陝州了,我想姚娘子心裏也一定歡喜……儀王的後事,官家可說怎麽辦?”
李宣凜道:“謀逆的人,原該棄屍荒野才對,官家還是不忍心,讓宰相韓直承辦了。不過陵地進不去了,大約會找個僻靜之地葬了吧!”說完還是有些唏噓,“原本好好的人,為什麽要作那麽多的惡!如果貪欲少一些,也許能夠平穩地度過一生。”
明妝也沉默下來,想起梅園那次初見儀王,他錦衣輕裘,撐著一把油紙傘,冰天雪地裏淡淡一回眸,世上怕是很少有女子,能抵擋住這風華無兩。可惜君本子都,奈何為賊,一步錯步步錯,慢慢就走到了這步田地,細說也很悲哀。
李宣凜見她垂著眼睫不說話,料想她大約也有些悵然,不是忘了父輩的仇恨,是感慨於一個年輕生命的消逝。
關於儀王臨終前的那一聲喚,他原本是想告訴她的,但話到嘴邊又改了主意,說出來不過徒增煩惱罷了,不如不說。總之眼下大事已然,盡快回到以前吧,閨中歲月溫軟,她應當在花間徜徉,不該攪進朝堂的爭鬥中來。
於是重新整頓一下情緒,有意岔開了話題,“小娘子與高安郡王夫婦相熟吧?郡王夫人是你好友?”
明妝說是啊,“我與湯府有幹親,芝圓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先前因高安郡王的案子是儀王查辦,我還擔心會影響我與芝圓的感情,好在沒有。”說罷遲疑地望了他一眼,“李判,你忽然提起他們……為什麽?”
李宣凜隻是一笑,“過兩日你就知道了。”
明妝眨了眨眼,從他諱莫如深的表情裏窺出了一點端倪,“難道……難道……高安郡王就是……”
就是官家認定的太子人選。
先前傳聞的壽春郡王,不過是官家用來混淆視聽的。壽春郡王其人,是兄弟之中唯一對權勢沒有渴望的,掛畫插花、焚香點茶,這些陶冶情操的東西他很精熟,若你問上京的禁軍有多少人,每年鹽糧稅賦幾月征收,他怕是一竅不通。所以官家和內閣說要立三哥為儲君,遭到了宰相為首一眾臣僚的反對,於是退上一步,決定冊立四哥,便再也沒有人叫板了,畢竟比起壽春郡王,高安郡王要靠譜得多。
“詔書尚未頒布,小娘子知道就好,千萬不要向外透露。”
明妝連連點頭,“你放心,我絕不往外說。哎呀,早前芝圓還同我開玩笑呢,說哪個當上皇後,將來一定多多提攜另一個。如今我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果真結交一個有出息的摯友,比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省力多了。”
她是真真切切為好友高興,好像半點沒有悵惘,如果儀王成事,自己才是那個一步登頂的人。所以當初大將軍評價她,笑著說般般沒有別的長處,就是心性好,她知道什麽是自己該得的,從來不為不屬於她的東西而苦惱。這樣的品行,在大仇得報之後,會過得越來越好吧!
他的眼神溫暖,輕聲道:“小娘子能有更多人護著,大將軍和大娘子在地下也就安心了。”
然而他眼裏的欣慰,卻讓明妝生出一點惆悵來。他永遠是這樣,長輩關愛小輩般大公無私,難道有芝圓護著她,他就覺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
有點氣惱,她站起身道:“我該回去了。”
他說好,“我送你。”
兩個人邁出了沁園的大門,明妝打算與他道別時,他卻一直送到台階下,“小娘子今日休息過嗎?如果走回去,你會累嗎?”
明妝很意外,心底隱約開出花來,剛才那點不悅忽然消散了,雀躍道:“到家我就連睡了三個時辰,現在渾身是勁兒。李判要送我回易園嗎?我倒是擔心你累著呢,從昨日到現在,你怕是沒合過眼吧?”
一個武將,幾天幾夜不睡覺是常事,他沒有多言,朝著她來時的路比了比手,“走吧。”
午盞站在車前,發現小娘子不來乘車,一時有些茫然。張太美這時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掖著手說:“午盞姑娘,你先回去吧,讓公子和小娘子說兩句窩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