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幾人麵麵相覷,到底誰也不曾離開。
“我們隨上將軍上陣殺敵,連命都是上將軍救的,隻要是上將軍吩咐,我等絕無二話。隻是……隻是……”趙燈原支吾半晌,向上覷了覷,“上將軍此舉,可是為了小娘子?因為小娘子許了儀王,上將軍便如此維護儀王?”
李宣凜心頭踉蹌了下,一時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們,臉上不免有些訕訕。
一向語遲的梁頌聲這時開了口,一針見血道:“上將軍若是喜歡小娘子,幹脆一鼓作氣搶過來,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給他人作嫁衣裳。”
大老粗們頓時覺得老梁說得很對,紛紛點頭附和,本以為這話命中了要害,結果上麵的人淡淡否決了,“我是為了大將軍。”
說起大將軍,是另一種刻在血液裏的哀傷。當初大將軍病故,十萬大軍哭聲震天,他們都是流過相同熱淚的人,懂得其中的憤怒與辛酸。如今三年過去了,三年熱血未涼,上將軍不聲不響,卻是個辦大事的人,想來他打心底裏憎恨官家,因為一切禍根都在官家,要不是他重用彌光,就不會讓大將軍含冤而亡。
話既說到了這裏,眾人便都明白了,他們這些腦袋別在褲腰上的人,最不缺的就是義氣和血性,既然上將軍決定這麽做,他們舍身忘死當這馬前卒就是了。
四人齊齊向上拱手,“聽上將軍號令。”
李宣凜頷首,“那三隊人馬務必是親信,不受任何人擺布。倘或其中有人膽敢違令,就地斬殺,無需寬待。”
眾人道是,見他又擺了擺手,方退出正衙。
李宣凜獨自坐在堂上,衙門幽深,即便日頭惶惶,外麵的光也照不進裏麵來,坐久了人便有些發木了。
先前梁頌聲的話,他一直在腦子裏翻滾——喜歡就搶過來……是啊,他也不知自己在猶豫什麽,明明搶過來就好了,可話到嘴邊又不敢說出口。有時候細想真是可笑,自己征戰沙場多年,殺敵時血濺五步都不曾卻步過,但麵對一個小姑娘時他卻心生畏懼,害怕自己唐突,害怕被她拒絕。
曾經有一次,他在夢裏對她訴過衷腸,也不知哪來那麽好的口才,聲情並茂地將所有的心事都告訴了她。想過她會驚訝、會慌張、會羞赧,結果她卻說:“李判哥哥,我一直拿你當至親,你卻對我生出這樣的想法,你對得起爹爹嗎?”
隻這一句,把他生生嚇醒了,醒後萬分懊惱,他想自己大概真是瘋了。
可是越壓抑,心裏越渴望,每次見她,他的每一寸皮膚每一點感知都在瘋狂叫囂著愛她。有時候他覺得害怕,怕自己忽然失了分寸,會做出什麽不堪的事來,所以他開始避免與她見麵,本以為長久不見感情會減退,誰知毫無作用,思念已經成為本能,戒不掉了。
也許這次過後,自己可以試一試,但願到時候還能鼓起勇氣來。儀王將她藏在哪裏,他早就知道了,畢竟陝州暗哨不是擺設,所以他並不著急。暫且讓她躲在那裏也好,免得城中兵荒馬亂,到時候被人拉出來做筏子。
看看時辰,日頭到了中天,白日還是如常辦公,處置營務,到了傍晚時分出去巡營,已經能夠隱隱嗅出布軍的變動,宮城之外多了許多陌生的麵孔。
一股緊張的局勢在蔓延,天終於暗下來了,夜深之後,巷陌裏傳來頭陀敲打鐵牌的鐺鐺聲,一麵高呼“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諸佛菩薩”,一麵拖著長腔念唱:“亥正,大淵獻,萬物於天,深蓋藏也……”
他起身吹滅蠟燭,從正衙內走了出去。
今日是十五,天上一輪圓月照得山河如練,即便不用掌燈,也能看清前路。官衙後巨大的校場上,早就雲集了數千兵馬,更多的精銳在外城集結,隻等時辰一到,便打著勤王的旗號闖入禁中。
李宣凜翻身上馬,在黑暗中牽緊韁繩。靜靜聽,隱約能聽見呼號聲,他知道頭一批上四軍已經攻入內城,不久就要抵達皇城了。
坊間的頭陀不曾察覺異樣,照舊敲著鐵牌穿街過巷,“子正,困敦,萬物初萌,藏黃泉之下……”
手裏的鞭子高高揚起,破空一甩,啪地一聲驟響如驚雷。校場大門洞開,數千兵馬朝光亮處奔襲而去,一時衝得夜行運貨的腳夫倉惶遁逃,這夜半的上京與白天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馬蹄颯遝,踏破了夜的寧靜。
兵馬交匯,入城的捧日軍身著赤紅甲胄,和殿前司班直戰作一團。但一向養尊處優的諸班直似乎並不是捧日軍的對手,一路戰一路退,最後被逼到了晨暉門外的長橋上。
那長橋是木柞的,尋常看著大氣煊赫任君出入,可一旦幾千兵馬在此停留,橋便不堪重負,轟然一聲坍塌了。
晨暉門是東華門以北唯二入禁中的通道,長橋一坍塌,宮城以東的路徑便隻剩東華門一線。儀王率領的人馬終於抵達了,高擎的火把照亮了為首者陰鷙的眉眼,兜鍪下的那張臉變得尤為陌生。他盯著前方,宮門也在這時緩慢開啟,這高不可攀的禁廷向眾人敞開了胸懷,攻破內城的防守後,離成功就隻一步之遙了。
李宣凜解決了纏鬥的兵卒,策馬與儀王匯合,彼此交換了下眼色,儀王蹭地抽出佩劍,身後統製得令,帶領前鋒營攻進了東華門。
因控鶴司沒有抵抗,頑守的殿前禁軍又節節敗退,先頭部隊可說是長驅直入,一舉便抵達了禁廷腹地。
四下望,到處都是慌不擇路的宮人,偶遇阻攔的親軍,也是一刀一個毫不拖泥帶水。儀王在起事之初還忐忑著,就算已經周密安排,也保不定有百密一疏的時候。直到他走進東華門,看著向西直達紫宸殿一線的防守全數崩潰,他才真正有了勝券在握的信心。
這隻是頭一輪的攻勢,內城拿下後,外城有天武和龍衛掌管,再過一個時辰,京畿內外所有關隘的將領都會替換成他的人,那麽政權的交替便可順利完成了。自己踽踽走了多年,終於一切籌謀在今夜實現了,他還是第 一次深夜入前朝,原來月色下的紫宸殿,比他想象中的還要美。
官家的福寧殿就在西側垂拱殿之後,他命人先行占據紫宸殿,自己則下馬率眾進入垂拱門。
奇怪,這垂拱殿前的廣場上沒有燈火,靜謐如異世一般。就著月色,隻看見正殿大門洞開著,像巨獸的大口。
身後傳來綿長的,門軸轉動的聲響,那一長兩短的吱扭聲他聽過無數遍,心頭忽然炸開了驚雷——是東華門閉門了麽?
正驚惶著,垂拱殿內亮起了燈火,官家不知何時走到了台階前,身後烏泱泱排開的是親軍諸班直,和內閣的幾位重臣。
“看看,”官家抬手指了指,“這就是你們極力舉薦的太子人選,他等不及想攆朕下台,自己接掌乾坤呢。”
宰相與參知政事等人一臉唏噓,原本看好的繼承人,就這樣把自己活活坑死了。
儀王到這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駭然轉頭看向李宣凜,他風平浪靜地站在一旁,身後的垂拱門上,身著細甲的控鶴司班直潮水一樣湧進來,將他們的後路都截斷了。
領頭的指揮上前複命,“上將軍,宮城內外的叛軍皆已伏誅,老趙和老梁已經領兵往外城去了,可以趕在幽州軍入城之前,拿下各處關隘。”
李宣凜應了聲好,再望向儀王時,眼裏浮起了淡淡的笑意。
“你……你是何時……”儀王驚得語不成調,“何時向陛下泄密的!”
李宣凜道:“我從來不曾向陛下泄密,我也隻是局中人而已。”
儀王明白過來,回身盯住官家道:“爹爹,你早就防備我了,你果然從來不曾信任過我!”
官家居高臨下望著他,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情來,“信任你,讓你將刀架上朕的脖子嗎?從源,這些年你的所作所為,朕都看在眼裏,沒有戳穿你,是念著父子親情,希望你還有悔改的一日。可你不滿朕這個父親,你想取而代之,將手伸向各軍,幽州、鄧州、滑州,還有信陽軍、陝州軍……甚至道州那場兵諫,都是你潛心策劃的,你以為朕不知道嗎?你陣前英勇殺敵,身受重傷,感動得滿朝文武皆為你搖旗呐喊,你在受眾人吹捧的時候,可有一絲羞愧啊?朕三番四次給你機會,你為何總是辜負朕呢,朕本以為你隻是少年意氣,待長大一些就會沉穩起來的,沒想到你變本加厲,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儀王簡直有些不敢相信,那些自以為瞞天過海的高明,在官家眼裏竟是如此一覽無餘。
他渾身顫抖起來,聽見身後解甲的聲音,不敢回頭看一眼。事到如今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但被愚弄的憤怒讓他不甘,他大聲反駁:“陛下說得好聽罷了,但凡你一視同仁,我何至於如此!我是先皇後所出,是陛下唯一的嫡子,陛下卻從未高看我半分,反而處處抬舉大哥。就是你這種明目張膽的偏愛讓我意難平,我究竟哪裏做得不好,哪裏不如大哥,連進爵都要比他晚上好幾年!”
官家聽他發泄,深覺得無力,“朕是想錘煉你。大術之首,韜光養晦,大術之末,止於忍性。可你呢,心高氣傲,從小人之邪意,這江山社稷要是交於你手,才是百姓之災,家國大禍!”
儀王卻笑起來,“原來處處壓製,就是陛下所謂的錘煉。其實在陛下心裏,早就不拿我當兒子了,隻是礙於悠悠眾口不能處置我。如今我自投羅網,正中了陛下下懷。我隻是沒想到……”他轉頭望了李宣凜一眼,“為了引我入局,你竟然能眼睜睜看著喜歡的女人與我定親,李宣凜,我真是小瞧了你。”
李宣凜神色漠然,他沒有否認,也無需在陣前和他囉嗦,隻是微抬了抬下巴,“殿下大勢已去,就不要再作掙紮了,快些向陛下請罪,也許還能保住一條小命。”
第68章
可是一條命而已, 值什麽!
開弓沒有回頭箭,不成功便成仁,他早就做好準備了。隻是千算萬算,沒想到一切都在官家的掌控之中, 這麽多年的暗中布局, 在官家看來簡直像笑話一般,他受不了這種折辱。
昂了昂頭, 他還要保持最後的體麵, 從牙縫中擠出幾個字來, “成王敗寇, 要殺要剮都由得陛下,但我這樣的螻蟻,陛下隻要動動手指就能把我碾死,又何必大張旗鼓,將這麽多人牽扯進來。”
他到這個時候還執迷不悟, 官家愈發感覺厭惡, “將那些兵將牽扯進來的人不是朕, 是你。朕知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若是不設一局,怎麽能把那些有二心的人一網打盡!”說著長歎一聲, “這朝綱混沌太久,是時候該肅清肅清了, 但我們父子之間的恩仇卻難以厘清, 從源, 其實一直是你在恨著朕, 朕卻處處為你留情麵, 隻是你從來沒看見罷了。”
說到底, 官家也有自怨的地方,他一向知道自己的毛病,錯就錯在優柔寡斷,對於這些兒子,無論犯了多大的錯,他都沒有狠下心腸處置,即便得知二哥有了反意,他也還是想著再觀望觀望。
結果事與願違,他的一再姑息,養大了二哥的野心和胃口,他枉顧了父親的一片苦心。到現在兵臨城下,自以為萬無一失,帶著親信攻入禁中,卻被甕中捉鱉,官家甚至有些遺憾,自己怎麽生出了這樣愚蠢莽撞的兒子。
官家恨鐵不成鋼,那些看好儀王的官員們也不能袖手旁觀,宰相忙對儀王道:“殿下沒有發現,今夜在場的人中並無你的兄弟嗎?官家為保全殿下的臉麵,這樣要緊的事都不曾通知其他皇子,足見官家的苦心,殿下應當領官家這份情。”
參知政事也好言相勸,“殿下快些放下手裏的兵器,向陛下請罪吧。”
燈火煌煌,照亮了眾生相,有的冷漠、有的失望、有的嘲諷、有的作壁上觀。儀王知道,雖然他們字字句句都在勸他回頭,但那隻是為了成全他們的假道義,就連官家,也不過是想通過此舉,昭示自己是仁君罷了。
他心頭悲愴,自己是個清高的人,到現在落得人人看戲的下場,何其窩囊。謀反是重罪,就算僥幸能保住一條命,還能活出人樣嗎?與其苟延殘喘,將來被豬狗不如的人作賤,倒不如死了幹淨!
橫下一條心,也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他心裏還有不能解的疑惑想問一問官家,問完了,就沒有什麽遺憾了。
“爹爹,你與我母親有過真情嗎?”他垂著兩手,劍首抵在香糕磚上,仰頭望向那個高高在上的人,“我究竟是不是你的兒子?”
官家臉色微變,沒想到大庭廣眾之下,他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來,當即怒斥:“混賬東西,你這是在折辱朕,還是在折辱你母親?朕真是後悔,曾經對你寄予過厚望,要早知你這樣難堪大任,就該將你放到外埠去戍邊,今日也就不會丟人現眼,讓人嘲笑朕教子無方了。”
此話一出,父子之間的情義便徹底斷了,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想得到父親的肯定,儀王就是這樣的人。這麽多年,他一直努力做到最好,不過是想看到官家臉上的欣慰之色,誇一聲“二哥做得好”,可是從來沒有……從來沒有!官家永遠不滿足,永遠對他充滿挑剔,像上回他日夜兼程去外埠勘察鹽務水務,事情解決之後回來複命,官家隔著帳幔連見都不曾見他一麵,更別說對他道一聲辛苦了。
如果一切還可以掩飾,他就當官家隻是嚴厲些,還是看好他的。但現在終於聽見父親直言說出對他的失望,那眼中的厭惡像巨輪一樣,瞬間把他的所有驕傲都碾碎了。
殿前諸班直上前一步,隨時要來拿下他,他絕望了,眼裏裹著淚道:“爹爹,兒子活成了你的恥辱,兒子對不起你。”
話才說完,他忽然抬劍抹向自己的脖子,官家與宰相驚呼起來,一旁的李宣凜奪劍不及,那劍刃已經割破了他的喉嚨。
他崴倒下來,李宣凜忙去接應,大量的血噴湧而出,把彼此身上的甲胄都染紅了。
仰身望向天空,視線越來越模糊,今晚的月亮竟是血色的嗎?
李宣凜用力按住他的傷處,試圖減緩出血,可是沒有用,人像個水囊,口子破得太大,就捂不住了。
儀王望向他,費力地翕動嘴唇,“般般……”
這個時候他還念著般般,李宣凜忽然明白過來,自己其實沒有看透他,他心裏還是戀著般般的。
隻是他對權勢的欲望太深太重,兒女私情對他來說並不重要。如果這場政變成功,如果他能活,他與般般之間大概又是另一種拉鋸,另一種類似官家與先皇後的孽緣吧。
官家蹣跚走過來,一下癱坐在地上,嘴裏叫著“二郎”,頓時老淚縱橫。
他有八個兒子,成器的其實不及半數,這第 二子曾是其中佼佼者,如果沒有那些心魔,沒有那些猜忌,這江山不出意外應當是他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一路走偏,連拉都拉不回來,自己的處置也欠妥當,慢慢對他灰了心,慢慢就開始厭棄他了。
終於走到了這一步,再要後悔,一切都晚了。官家握住了他的手,“你這又是何必,爹爹從未想過讓你死。”
儀王用盡最後的力氣縮回了手,即便到死,他也不能釋懷。
半睜的眼中光彩漸漸熄滅,醫官跪在一旁查看,鼻息和脈搏探不見了,醫官向官家伏下身子,“儀王殿下……薨了。”
他身上還有爵位,還是官家最耀眼的兒子,當得上一聲“薨”。官家搖搖晃晃站起來,無力地擺擺手,殿前司與控鶴司諸班直抽出兵器,一片刀光劍影後,那些降順的軍士都被斬殺了。
一時血流成河,血水順著香糕磚的縫隙向前流淌,把這高潔的重地暈染得煉獄一般。
官家閉了閉眼,勉強撐住身子宣召:“儀王篡位,被諸班直擊殺於垂拱殿前,所率叛軍全數伏誅,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殘忍嗎?或許是吧,但身為帝王不能婦人之仁,他必須在木已成舟時,讓一切利益最大化。
中書省的官員得令,躬身應了聲是,宰相韓直向官家拱手,“儀王殿下的身後事,就交由臣來處置吧。”
官家的身形微顫,說不出話來,隻是頷首,示意應允了。亂臣賊子不會有喪儀,留個全屍,建個簡陋的墳塋,逢著清明有人記得上柱香,就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
官家踉蹌了兩步,喪子之痛讓他直不起腰來,一夕之間蒼老了十歲般,由內侍攙扶著,往福寧殿方向去了。這廣闊的天街上血腥氣衝天,即便所有屍體都被運走了,即便百餘個黃門輪番提水來衝洗,也衝不去潑天的死亡氣息。
李宣凜歎了口氣,看著儀王被裝進棺木,運出垂拱門,一旁的宰相唏噓不已,“前陣子內人剛奉聖人懿旨,給儀王說合了親事,沒想到……他竟是這樣的了局。”
李宣凜不知該說些什麽,戰場上看過太多生死,回京承辦的頭一件大事,卻是目睹一位皇子從盛極走向衰敗。
那日官家召見他,將儀王的種種告知他,其實連官家都不相信儀王當真會起事。畢竟一位皇子試圖壯大自己是人之常情,官家總還抱有一點希望,望他迷途知返,不至於越走越遠。但期望歸期望,試探沒有停止,所以命他籌建控鶴司,為的也是看一看儀王的反應。
儀王不負所望,很快便有了動作,他不能阻止般般與他定親,最後也隻有盼望儀王不生狼子野心,與般般好好生活。可惜人的性格注定命運,到底還是逃不過這一劫,如今一切都歸了塵土,萬般的富貴,其實得到了又如何呢。
回過神,他對宰相拱手,“殿下的後事,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還請韓相吩咐。”
宰相點點頭,負手踱開了。
外麵還要善後,殿前司的指揮使已經先行一步安排了,自己不能裹足於這裏,忙振作精神走出東華門,將控鶴司接下來要承辦的差事分派好。
一切塵埃落定,天也快亮了,他解下身上甲胄丟在一旁,儀王的血穿過鱗甲滲透進袍袖,顧不上洗了,匆匆趕回衙門換了件公服,便跨馬揚鞭直奔城南。
那廂明妝一夜未睡,城裏的廝殺聲她聽得很清楚,刀劍相擊恍在耳畔,每每嚇得她坐立難安。
她想出去,可門上有人守著,凶神惡煞的守衛語調讓人不寒而栗,“小人奉命辦事,小娘子不要為難小人。”
明妝沒辦法,隻得退回屋裏,戰戰兢兢聽著外麵殺聲震天,那動靜一直持續了一個時辰,才逐漸平息下來。
起先外麵有人走動,她知道那些守衛也在等消息,後來將近五更時候,廊子上忽然安靜下來,投射在窗紙上的人影也不見了,滿世界清寂得詭異。於是她試著拽動直欞門,沒想到門居然打開了。再探出身子朝外張望,院裏的人憑空消失了一般,全都走光了,她忽然有了預感,儀王這回怕是壞事了。
李判怎麽辦?心頭驟跳,手腳都麻了,失去爹爹的恐怖經曆又一次重演,她不希望李判也是這樣的結局。
“我們隨上將軍上陣殺敵,連命都是上將軍救的,隻要是上將軍吩咐,我等絕無二話。隻是……隻是……”趙燈原支吾半晌,向上覷了覷,“上將軍此舉,可是為了小娘子?因為小娘子許了儀王,上將軍便如此維護儀王?”
李宣凜心頭踉蹌了下,一時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們,臉上不免有些訕訕。
一向語遲的梁頌聲這時開了口,一針見血道:“上將軍若是喜歡小娘子,幹脆一鼓作氣搶過來,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給他人作嫁衣裳。”
大老粗們頓時覺得老梁說得很對,紛紛點頭附和,本以為這話命中了要害,結果上麵的人淡淡否決了,“我是為了大將軍。”
說起大將軍,是另一種刻在血液裏的哀傷。當初大將軍病故,十萬大軍哭聲震天,他們都是流過相同熱淚的人,懂得其中的憤怒與辛酸。如今三年過去了,三年熱血未涼,上將軍不聲不響,卻是個辦大事的人,想來他打心底裏憎恨官家,因為一切禍根都在官家,要不是他重用彌光,就不會讓大將軍含冤而亡。
話既說到了這裏,眾人便都明白了,他們這些腦袋別在褲腰上的人,最不缺的就是義氣和血性,既然上將軍決定這麽做,他們舍身忘死當這馬前卒就是了。
四人齊齊向上拱手,“聽上將軍號令。”
李宣凜頷首,“那三隊人馬務必是親信,不受任何人擺布。倘或其中有人膽敢違令,就地斬殺,無需寬待。”
眾人道是,見他又擺了擺手,方退出正衙。
李宣凜獨自坐在堂上,衙門幽深,即便日頭惶惶,外麵的光也照不進裏麵來,坐久了人便有些發木了。
先前梁頌聲的話,他一直在腦子裏翻滾——喜歡就搶過來……是啊,他也不知自己在猶豫什麽,明明搶過來就好了,可話到嘴邊又不敢說出口。有時候細想真是可笑,自己征戰沙場多年,殺敵時血濺五步都不曾卻步過,但麵對一個小姑娘時他卻心生畏懼,害怕自己唐突,害怕被她拒絕。
曾經有一次,他在夢裏對她訴過衷腸,也不知哪來那麽好的口才,聲情並茂地將所有的心事都告訴了她。想過她會驚訝、會慌張、會羞赧,結果她卻說:“李判哥哥,我一直拿你當至親,你卻對我生出這樣的想法,你對得起爹爹嗎?”
隻這一句,把他生生嚇醒了,醒後萬分懊惱,他想自己大概真是瘋了。
可是越壓抑,心裏越渴望,每次見她,他的每一寸皮膚每一點感知都在瘋狂叫囂著愛她。有時候他覺得害怕,怕自己忽然失了分寸,會做出什麽不堪的事來,所以他開始避免與她見麵,本以為長久不見感情會減退,誰知毫無作用,思念已經成為本能,戒不掉了。
也許這次過後,自己可以試一試,但願到時候還能鼓起勇氣來。儀王將她藏在哪裏,他早就知道了,畢竟陝州暗哨不是擺設,所以他並不著急。暫且讓她躲在那裏也好,免得城中兵荒馬亂,到時候被人拉出來做筏子。
看看時辰,日頭到了中天,白日還是如常辦公,處置營務,到了傍晚時分出去巡營,已經能夠隱隱嗅出布軍的變動,宮城之外多了許多陌生的麵孔。
一股緊張的局勢在蔓延,天終於暗下來了,夜深之後,巷陌裏傳來頭陀敲打鐵牌的鐺鐺聲,一麵高呼“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諸佛菩薩”,一麵拖著長腔念唱:“亥正,大淵獻,萬物於天,深蓋藏也……”
他起身吹滅蠟燭,從正衙內走了出去。
今日是十五,天上一輪圓月照得山河如練,即便不用掌燈,也能看清前路。官衙後巨大的校場上,早就雲集了數千兵馬,更多的精銳在外城集結,隻等時辰一到,便打著勤王的旗號闖入禁中。
李宣凜翻身上馬,在黑暗中牽緊韁繩。靜靜聽,隱約能聽見呼號聲,他知道頭一批上四軍已經攻入內城,不久就要抵達皇城了。
坊間的頭陀不曾察覺異樣,照舊敲著鐵牌穿街過巷,“子正,困敦,萬物初萌,藏黃泉之下……”
手裏的鞭子高高揚起,破空一甩,啪地一聲驟響如驚雷。校場大門洞開,數千兵馬朝光亮處奔襲而去,一時衝得夜行運貨的腳夫倉惶遁逃,這夜半的上京與白天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馬蹄颯遝,踏破了夜的寧靜。
兵馬交匯,入城的捧日軍身著赤紅甲胄,和殿前司班直戰作一團。但一向養尊處優的諸班直似乎並不是捧日軍的對手,一路戰一路退,最後被逼到了晨暉門外的長橋上。
那長橋是木柞的,尋常看著大氣煊赫任君出入,可一旦幾千兵馬在此停留,橋便不堪重負,轟然一聲坍塌了。
晨暉門是東華門以北唯二入禁中的通道,長橋一坍塌,宮城以東的路徑便隻剩東華門一線。儀王率領的人馬終於抵達了,高擎的火把照亮了為首者陰鷙的眉眼,兜鍪下的那張臉變得尤為陌生。他盯著前方,宮門也在這時緩慢開啟,這高不可攀的禁廷向眾人敞開了胸懷,攻破內城的防守後,離成功就隻一步之遙了。
李宣凜解決了纏鬥的兵卒,策馬與儀王匯合,彼此交換了下眼色,儀王蹭地抽出佩劍,身後統製得令,帶領前鋒營攻進了東華門。
因控鶴司沒有抵抗,頑守的殿前禁軍又節節敗退,先頭部隊可說是長驅直入,一舉便抵達了禁廷腹地。
四下望,到處都是慌不擇路的宮人,偶遇阻攔的親軍,也是一刀一個毫不拖泥帶水。儀王在起事之初還忐忑著,就算已經周密安排,也保不定有百密一疏的時候。直到他走進東華門,看著向西直達紫宸殿一線的防守全數崩潰,他才真正有了勝券在握的信心。
這隻是頭一輪的攻勢,內城拿下後,外城有天武和龍衛掌管,再過一個時辰,京畿內外所有關隘的將領都會替換成他的人,那麽政權的交替便可順利完成了。自己踽踽走了多年,終於一切籌謀在今夜實現了,他還是第 一次深夜入前朝,原來月色下的紫宸殿,比他想象中的還要美。
官家的福寧殿就在西側垂拱殿之後,他命人先行占據紫宸殿,自己則下馬率眾進入垂拱門。
奇怪,這垂拱殿前的廣場上沒有燈火,靜謐如異世一般。就著月色,隻看見正殿大門洞開著,像巨獸的大口。
身後傳來綿長的,門軸轉動的聲響,那一長兩短的吱扭聲他聽過無數遍,心頭忽然炸開了驚雷——是東華門閉門了麽?
正驚惶著,垂拱殿內亮起了燈火,官家不知何時走到了台階前,身後烏泱泱排開的是親軍諸班直,和內閣的幾位重臣。
“看看,”官家抬手指了指,“這就是你們極力舉薦的太子人選,他等不及想攆朕下台,自己接掌乾坤呢。”
宰相與參知政事等人一臉唏噓,原本看好的繼承人,就這樣把自己活活坑死了。
儀王到這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駭然轉頭看向李宣凜,他風平浪靜地站在一旁,身後的垂拱門上,身著細甲的控鶴司班直潮水一樣湧進來,將他們的後路都截斷了。
領頭的指揮上前複命,“上將軍,宮城內外的叛軍皆已伏誅,老趙和老梁已經領兵往外城去了,可以趕在幽州軍入城之前,拿下各處關隘。”
李宣凜應了聲好,再望向儀王時,眼裏浮起了淡淡的笑意。
“你……你是何時……”儀王驚得語不成調,“何時向陛下泄密的!”
李宣凜道:“我從來不曾向陛下泄密,我也隻是局中人而已。”
儀王明白過來,回身盯住官家道:“爹爹,你早就防備我了,你果然從來不曾信任過我!”
官家居高臨下望著他,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情來,“信任你,讓你將刀架上朕的脖子嗎?從源,這些年你的所作所為,朕都看在眼裏,沒有戳穿你,是念著父子親情,希望你還有悔改的一日。可你不滿朕這個父親,你想取而代之,將手伸向各軍,幽州、鄧州、滑州,還有信陽軍、陝州軍……甚至道州那場兵諫,都是你潛心策劃的,你以為朕不知道嗎?你陣前英勇殺敵,身受重傷,感動得滿朝文武皆為你搖旗呐喊,你在受眾人吹捧的時候,可有一絲羞愧啊?朕三番四次給你機會,你為何總是辜負朕呢,朕本以為你隻是少年意氣,待長大一些就會沉穩起來的,沒想到你變本加厲,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儀王簡直有些不敢相信,那些自以為瞞天過海的高明,在官家眼裏竟是如此一覽無餘。
他渾身顫抖起來,聽見身後解甲的聲音,不敢回頭看一眼。事到如今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但被愚弄的憤怒讓他不甘,他大聲反駁:“陛下說得好聽罷了,但凡你一視同仁,我何至於如此!我是先皇後所出,是陛下唯一的嫡子,陛下卻從未高看我半分,反而處處抬舉大哥。就是你這種明目張膽的偏愛讓我意難平,我究竟哪裏做得不好,哪裏不如大哥,連進爵都要比他晚上好幾年!”
官家聽他發泄,深覺得無力,“朕是想錘煉你。大術之首,韜光養晦,大術之末,止於忍性。可你呢,心高氣傲,從小人之邪意,這江山社稷要是交於你手,才是百姓之災,家國大禍!”
儀王卻笑起來,“原來處處壓製,就是陛下所謂的錘煉。其實在陛下心裏,早就不拿我當兒子了,隻是礙於悠悠眾口不能處置我。如今我自投羅網,正中了陛下下懷。我隻是沒想到……”他轉頭望了李宣凜一眼,“為了引我入局,你竟然能眼睜睜看著喜歡的女人與我定親,李宣凜,我真是小瞧了你。”
李宣凜神色漠然,他沒有否認,也無需在陣前和他囉嗦,隻是微抬了抬下巴,“殿下大勢已去,就不要再作掙紮了,快些向陛下請罪,也許還能保住一條小命。”
第68章
可是一條命而已, 值什麽!
開弓沒有回頭箭,不成功便成仁,他早就做好準備了。隻是千算萬算,沒想到一切都在官家的掌控之中, 這麽多年的暗中布局, 在官家看來簡直像笑話一般,他受不了這種折辱。
昂了昂頭, 他還要保持最後的體麵, 從牙縫中擠出幾個字來, “成王敗寇, 要殺要剮都由得陛下,但我這樣的螻蟻,陛下隻要動動手指就能把我碾死,又何必大張旗鼓,將這麽多人牽扯進來。”
他到這個時候還執迷不悟, 官家愈發感覺厭惡, “將那些兵將牽扯進來的人不是朕, 是你。朕知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若是不設一局,怎麽能把那些有二心的人一網打盡!”說著長歎一聲, “這朝綱混沌太久,是時候該肅清肅清了, 但我們父子之間的恩仇卻難以厘清, 從源, 其實一直是你在恨著朕, 朕卻處處為你留情麵, 隻是你從來沒看見罷了。”
說到底, 官家也有自怨的地方,他一向知道自己的毛病,錯就錯在優柔寡斷,對於這些兒子,無論犯了多大的錯,他都沒有狠下心腸處置,即便得知二哥有了反意,他也還是想著再觀望觀望。
結果事與願違,他的一再姑息,養大了二哥的野心和胃口,他枉顧了父親的一片苦心。到現在兵臨城下,自以為萬無一失,帶著親信攻入禁中,卻被甕中捉鱉,官家甚至有些遺憾,自己怎麽生出了這樣愚蠢莽撞的兒子。
官家恨鐵不成鋼,那些看好儀王的官員們也不能袖手旁觀,宰相忙對儀王道:“殿下沒有發現,今夜在場的人中並無你的兄弟嗎?官家為保全殿下的臉麵,這樣要緊的事都不曾通知其他皇子,足見官家的苦心,殿下應當領官家這份情。”
參知政事也好言相勸,“殿下快些放下手裏的兵器,向陛下請罪吧。”
燈火煌煌,照亮了眾生相,有的冷漠、有的失望、有的嘲諷、有的作壁上觀。儀王知道,雖然他們字字句句都在勸他回頭,但那隻是為了成全他們的假道義,就連官家,也不過是想通過此舉,昭示自己是仁君罷了。
他心頭悲愴,自己是個清高的人,到現在落得人人看戲的下場,何其窩囊。謀反是重罪,就算僥幸能保住一條命,還能活出人樣嗎?與其苟延殘喘,將來被豬狗不如的人作賤,倒不如死了幹淨!
橫下一條心,也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他心裏還有不能解的疑惑想問一問官家,問完了,就沒有什麽遺憾了。
“爹爹,你與我母親有過真情嗎?”他垂著兩手,劍首抵在香糕磚上,仰頭望向那個高高在上的人,“我究竟是不是你的兒子?”
官家臉色微變,沒想到大庭廣眾之下,他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來,當即怒斥:“混賬東西,你這是在折辱朕,還是在折辱你母親?朕真是後悔,曾經對你寄予過厚望,要早知你這樣難堪大任,就該將你放到外埠去戍邊,今日也就不會丟人現眼,讓人嘲笑朕教子無方了。”
此話一出,父子之間的情義便徹底斷了,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想得到父親的肯定,儀王就是這樣的人。這麽多年,他一直努力做到最好,不過是想看到官家臉上的欣慰之色,誇一聲“二哥做得好”,可是從來沒有……從來沒有!官家永遠不滿足,永遠對他充滿挑剔,像上回他日夜兼程去外埠勘察鹽務水務,事情解決之後回來複命,官家隔著帳幔連見都不曾見他一麵,更別說對他道一聲辛苦了。
如果一切還可以掩飾,他就當官家隻是嚴厲些,還是看好他的。但現在終於聽見父親直言說出對他的失望,那眼中的厭惡像巨輪一樣,瞬間把他的所有驕傲都碾碎了。
殿前諸班直上前一步,隨時要來拿下他,他絕望了,眼裏裹著淚道:“爹爹,兒子活成了你的恥辱,兒子對不起你。”
話才說完,他忽然抬劍抹向自己的脖子,官家與宰相驚呼起來,一旁的李宣凜奪劍不及,那劍刃已經割破了他的喉嚨。
他崴倒下來,李宣凜忙去接應,大量的血噴湧而出,把彼此身上的甲胄都染紅了。
仰身望向天空,視線越來越模糊,今晚的月亮竟是血色的嗎?
李宣凜用力按住他的傷處,試圖減緩出血,可是沒有用,人像個水囊,口子破得太大,就捂不住了。
儀王望向他,費力地翕動嘴唇,“般般……”
這個時候他還念著般般,李宣凜忽然明白過來,自己其實沒有看透他,他心裏還是戀著般般的。
隻是他對權勢的欲望太深太重,兒女私情對他來說並不重要。如果這場政變成功,如果他能活,他與般般之間大概又是另一種拉鋸,另一種類似官家與先皇後的孽緣吧。
官家蹣跚走過來,一下癱坐在地上,嘴裏叫著“二郎”,頓時老淚縱橫。
他有八個兒子,成器的其實不及半數,這第 二子曾是其中佼佼者,如果沒有那些心魔,沒有那些猜忌,這江山不出意外應當是他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一路走偏,連拉都拉不回來,自己的處置也欠妥當,慢慢對他灰了心,慢慢就開始厭棄他了。
終於走到了這一步,再要後悔,一切都晚了。官家握住了他的手,“你這又是何必,爹爹從未想過讓你死。”
儀王用盡最後的力氣縮回了手,即便到死,他也不能釋懷。
半睜的眼中光彩漸漸熄滅,醫官跪在一旁查看,鼻息和脈搏探不見了,醫官向官家伏下身子,“儀王殿下……薨了。”
他身上還有爵位,還是官家最耀眼的兒子,當得上一聲“薨”。官家搖搖晃晃站起來,無力地擺擺手,殿前司與控鶴司諸班直抽出兵器,一片刀光劍影後,那些降順的軍士都被斬殺了。
一時血流成河,血水順著香糕磚的縫隙向前流淌,把這高潔的重地暈染得煉獄一般。
官家閉了閉眼,勉強撐住身子宣召:“儀王篡位,被諸班直擊殺於垂拱殿前,所率叛軍全數伏誅,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殘忍嗎?或許是吧,但身為帝王不能婦人之仁,他必須在木已成舟時,讓一切利益最大化。
中書省的官員得令,躬身應了聲是,宰相韓直向官家拱手,“儀王殿下的身後事,就交由臣來處置吧。”
官家的身形微顫,說不出話來,隻是頷首,示意應允了。亂臣賊子不會有喪儀,留個全屍,建個簡陋的墳塋,逢著清明有人記得上柱香,就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
官家踉蹌了兩步,喪子之痛讓他直不起腰來,一夕之間蒼老了十歲般,由內侍攙扶著,往福寧殿方向去了。這廣闊的天街上血腥氣衝天,即便所有屍體都被運走了,即便百餘個黃門輪番提水來衝洗,也衝不去潑天的死亡氣息。
李宣凜歎了口氣,看著儀王被裝進棺木,運出垂拱門,一旁的宰相唏噓不已,“前陣子內人剛奉聖人懿旨,給儀王說合了親事,沒想到……他竟是這樣的了局。”
李宣凜不知該說些什麽,戰場上看過太多生死,回京承辦的頭一件大事,卻是目睹一位皇子從盛極走向衰敗。
那日官家召見他,將儀王的種種告知他,其實連官家都不相信儀王當真會起事。畢竟一位皇子試圖壯大自己是人之常情,官家總還抱有一點希望,望他迷途知返,不至於越走越遠。但期望歸期望,試探沒有停止,所以命他籌建控鶴司,為的也是看一看儀王的反應。
儀王不負所望,很快便有了動作,他不能阻止般般與他定親,最後也隻有盼望儀王不生狼子野心,與般般好好生活。可惜人的性格注定命運,到底還是逃不過這一劫,如今一切都歸了塵土,萬般的富貴,其實得到了又如何呢。
回過神,他對宰相拱手,“殿下的後事,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還請韓相吩咐。”
宰相點點頭,負手踱開了。
外麵還要善後,殿前司的指揮使已經先行一步安排了,自己不能裹足於這裏,忙振作精神走出東華門,將控鶴司接下來要承辦的差事分派好。
一切塵埃落定,天也快亮了,他解下身上甲胄丟在一旁,儀王的血穿過鱗甲滲透進袍袖,顧不上洗了,匆匆趕回衙門換了件公服,便跨馬揚鞭直奔城南。
那廂明妝一夜未睡,城裏的廝殺聲她聽得很清楚,刀劍相擊恍在耳畔,每每嚇得她坐立難安。
她想出去,可門上有人守著,凶神惡煞的守衛語調讓人不寒而栗,“小人奉命辦事,小娘子不要為難小人。”
明妝沒辦法,隻得退回屋裏,戰戰兢兢聽著外麵殺聲震天,那動靜一直持續了一個時辰,才逐漸平息下來。
起先外麵有人走動,她知道那些守衛也在等消息,後來將近五更時候,廊子上忽然安靜下來,投射在窗紙上的人影也不見了,滿世界清寂得詭異。於是她試著拽動直欞門,沒想到門居然打開了。再探出身子朝外張望,院裏的人憑空消失了一般,全都走光了,她忽然有了預感,儀王這回怕是壞事了。
李判怎麽辦?心頭驟跳,手腳都麻了,失去爹爹的恐怖經曆又一次重演,她不希望李判也是這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