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鬥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那我要是喜歡上家裏的呢?”
李宣凜頓時一驚,“你不會看上了小娘子身邊的女使吧!”
七鬥一陣激動,居然當真一個個回憶起午盞和烹霜煎雪來。然而好夢還沒做完,就被公子無情打斷了,“那邊的姑娘不是你想喜歡就能喜歡的,得看人家瞧不瞧得上你。”
這麽一說,簡直自卑猶在,七鬥暗想之前公子自己就是戰戰兢兢等著小娘子來挑他,如今換成小娘子的女使,他們這頭還是掙脫不了被挑的命運,這男人啊,真是當得做小伏低。
不過小娘子身邊的烹霜格外好看,挑燈引路的七鬥喜滋滋想,等自己再大幾歲,攢上足夠的身家,到時候可以試著托公子求情。但轉念一想,求公子不如求小娘子,這個家往後還是小娘子說了算,他家公子別說當了郡王,就算當上一字王,恐怕也是個懼內的。
當然過日子的點滴,不能拿來衡量官場上的運籌帷幄,公子除去麵對小娘子時底氣不足,在與同僚把臂周旋時,還是十分得心應手的。
金吾衛屬南衙,但以前和北衙禁軍職權分割不清,後來出了儀王謀逆案,官家下令嚴整,穎國公作為北衙統帥,則需要與南衙作交接。
宦海沉浮,誰的身上沒有幾處短板,最要緊就是看是否讓人拿捏得住。像穎國公,坐鎮北衙十來年,手底下的要職幾乎全是門生兼任,這點觸犯了官家的忌諱,但你知我知的事,大家相視一笑爾,但凡想走私交的,掩住了便可以大事化了。
今日太忙,都在官衙中用了午飯,飯後尋個偏廳設上一個茶局,交情便從此間來了。
七鬥往建盞中斟茶,斟完了退到廊上,聽裏麵的人和風細雨暢談。
穎國公道:“實在是繞不開情麵,若說提拔親友倒算了,也是奇了,我家中親友全是文臣,隻我一個武將,他們有他們的門道,並不用我相幫。餘下那些世交和門生求到門上來,推諉不過隻好盡力周全……”
李宣凜活得很通透,“人在官場,總有兩難的時候,廉潔奉公之餘不能六親不認。況且那些郎將辦事也都妥帖,是公爺的好膀臂,什麽出身何必計較,能好好辦差就成了。”
穎國公聽他這樣體諒,也就踏實了,畢竟朝中新貴,以前不相熟,遇見了這種起老底的事,人家若是較真,自己也隻有吃瓜落的份。好在這位郡王懂得人情世故,抬抬手,這件事就過去了,因此穎國公對他滿懷謝意,心下自然也親近了幾分。
“衙門夥房的飯菜不怎麽可口,但這茶葉卻清香得很。”年輕的郡王向他舉了舉杯,“我不愛喝濃茶,這銀絲冰芽是家裏準備的,恰好今日公爺在,就讓人泡了一壺來,給公爺解解膩。”
穎國公低頭看,茶葉舒展,一片片如雀舌般懸浮在水中,他是識貨的,當即笑道:“小芽,眼下上京貴女都愛這茶,還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龍園勝雪。隻是今年福建減產,這茶葉難求得很,上回小女讓人出去采買,跑遍了上京都不曾買到,最後還是我托了市舶司的人,才在泉州買得了半斤。”
所以這茶葉真是個好引子,一下便將話題引到了信陽縣君身上。
李宣凜狀似無意地“哦”了聲,“我這裏還有一罐,若是公爺不嫌棄,就帶回去贈縣君吧!我家小娘子上回和我說起,說年前在梅園與貴府上縣君有過一麵之緣,隻可惜當時沒有機會結識,這茶葉就當是個小禮,給兩位縣君穿針引線吧。”
穎國公倒有些受寵若驚,江陵縣君和丹陽郡王定了親,自是要高看幾分的,忙道:“茶葉就不必了,姑娘家口味一時一個樣,半斤且夠她喝上一年了。不過若能結交貴府縣君,倒是小女的榮幸了,女孩子閨中摯友原就不多,待下回約在晴窗記會一會麵,馬上就熟絡起來了。”
李宣凜頷首,又順勢道:“我聽說公爺家中有六位公子,隻得了這麽一位千金?”
穎國公畢竟官場中混跡了多年,話題總圍繞自家女兒,隱約已經察覺了李宣凜的用意,便放下茶盞道:“北衙職位一事,我很感激郡王為我遮掩,待過兩日我在潘樓設宴,屆時請郡王和縣君賞光,咱們兩家交好,往後也好有個幫襯。但郡王,家下那些瑣事上不得台麵,就不勞郡王費心了,細說起來實在是小女不長進,這事傳到了郡王耳朵裏,令我汗顏得很。”
話還沒開口說,穎國公就先回絕了,可見這事確實不好斡旋。但李宣凜並不急於求成,溫吞一笑道:“公爺不要誤會,我沒有別的意思,隻是聽說了貴府與樞使府往日的過節,想著是不是能夠幫上些忙。公爺妻舅如今下放在嶺南麽?”
穎國公歎了口氣,“流放到博羅去了,那地方夷獠雜居,亂得很。上年還托人傳話回來,求我們想辦法把他撈回來,可流放是官府判的,送交三衙核準後實行,我能有什麽辦法。也怪他平時張狂,犯下這樣的錯,送到那裏長記性,是他活該。”
嘴上說活該,心裏到底還是很別扭,雖然姐夫對小舅子做不到真情實感的心疼,但每日麵對長籲短歎的夫人,也是件分外受折磨的事。
李宣凜聽後沉吟了下,“律法是死的,人情倒可以走一走。我有個故交,正好在博羅任巡查使,流放嶺南的官員全是由他統管的。那種地方,說實話山高皇帝遠,隻要上頭手指縫裏漏一點兒,就夠底下人自在騰挪了。公爺若需要,我可以修書去嶺南,信上打個招呼,人便可以活得自在些。反正暫且解了眼下困局,朝廷若逢喜事還有大赦,到時候人雖不便回上京,去別處安穩度日還是可以的。”說罷看了穎國公一眼,“公爺以為如何?”
穎國公一聽大喜,“哎呀”了聲道:“郡王真真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下月我家老嶽丈過七十大壽,我那夫人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在我跟前抹眼淚兒,弄得我煩不勝煩。我是想盡了辦法,托周遭親友走關係通路子,可博羅那地方的官員都是軍中委任的,任期又極短,常是剛打好交道,人就調任了,到最後白忙一場。”
李宣凜道:“這點公爺不必擔心,巡察使所轄不單博羅那一片,這三五年內是絕不會調任的,托付他,這件事必定穩妥。”
“好好好……”穎國公道,“不能空口白話勞煩人家,所需用度郡王盡管安排,隻要能讓人滋潤些,咱們絕不推諉。”
李宣凜擺手,“公爺見外了,不過一句話的事,哪裏要什麽用度。至於我與巡察使的交情,自有我來維係,同公爺不相幹。公爺回去可以帶話給夫人,請她不必再為這件事煩心了,一切交給我就是了。”
如此恩德,將多年浸泡在水深火熱中的穎國公救上了岸,穎國公簡直對他感激涕零,站起身鄭重地拱了拱手,“多謝多謝,多謝郡王,你是丁某人的恩人,我終於不用再想各種說辭開解內子了,這些年我把能說的話都說完了,實在是絞盡腦汁,無能為力了。”
李宣凜忙比手請他坐,“這點小事,公爺不必放在心上。不過就事論事,貴戚在嶺南的處境尚有轉圜的餘地,但湯樞使胞弟的腿,卻再也治不好了,若論輕重得失,湯家著實吃了大虧。”
穎國公到這時,態度終於有了幾分轉變,歎道:“當初年輕,兩下裏好勇鬥狠,一個疏忽便成了這樣,誰也不想看見如此了局。事情出來後,我們夫妻實心實意上湯家致歉,可湯淳夫婦帶著家仆拿棍棒把我們趕了出來,我夫人站在他家門前嚎啕大哭,他們夫婦也不肯退讓,最後弄得一個殘了,一個流放,終究是兩敗俱傷。如今誰是誰非也分辯不清了,說到底是麵子的問題,不來不往天下太平,還有什麽可說的。”
“可區區的麵子,比兒女的終身還重要嗎?湯公子與令愛的事我也聽說了,昨日和湯樞使夫婦一起宴飲,聽他們的意思還是樂於成全的。公爺,冤家宜解不宜結,何不趁著這樣機會重修舊好呢。湯家日後在朝中,必定顯貴已極,若總是紅眉毛綠眼睛的,到底不是辦法。”
可惜這樣的勸解,對穎國公沒有太大的作用,他蹙起眉,臉上似有不耐的神色,“郡王不知道其中糾葛,我那女兒就算日後做女冠,也絕不嫁與湯家。”
李宣凜聞言沉默下來,半晌才道:“我有個故事,想說與公爺聽,早前在陝州時候,軍中有個押隊與統製的千金兩情相悅,但統製嫌門不當戶不對,便沒有答應這門親事。後來有一日,忽然聽聞統製急急將女兒嫁了押隊,其中辛酸,真是不說也罷。我常想,人何不在有餘地的時候替人留一線呢,不是為成全別人,是為讓自己轉身。”他說罷,複又笑了笑,“當然,這是公爺家事,我不便置喙,隻是看在我家小娘子與湯家有幹親的份上,想從中調停調停罷了。好了,我的話隻說到這裏,接下來唯談公事不談私事。南北兩衙班直的交接已經完成了,倘或還有哪裏不明朗的,公爺隻管告知我,我即刻派人查明。”
然而穎國公的注意力,卻停留在他口中的“急急將女兒嫁了押隊”上。這話不敢細想,細想之下就一身冷汗,從倨傲到屈服,全在那句“不說也罷”裏。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女孩子就是比男人更容易吃虧,兩家都是有體麵的人家,真要有個閃失,小舅子流放的壞名聲,竟都不算什麽了。
第81章
所以說人情留一線, 其實是為了自己。
前兩日縣君同她母親說了實話,穎國公夫人氣得打了她一巴掌,指責她不圖舅舅死活,靦著臉要給湯家做媳婦。當時穎國公便覺得妻子做得太過了, 維護兄弟也不是這麽個維護法, 打孩子幹什麽。
他看向溫如,那丫頭素來傲性, 挨了一巴掌也沒有哭, 那雙眼睛裏閃著冰冷的光, 咬牙說了句:“舅舅是舅舅, 我是我,舅舅的死活和我有什麽相幹。”乍聽有點冷血,但細細思量不正是這個道理嗎,外家的舅舅,為什麽要牽累她的婚姻。
自己的女兒, 脾性自己知道, 這孩子向來聰明有主見, 既向家裏提起, 就說明打定了主意要嫁,你想關住她, 想看住她,那是絕對辦不到的。她不是那種束手無策哭哭啼啼的姑娘, 倘或私奔了, 或者與湯家那小子生米煮成熟飯了……想起眼下還跪在門外的湯鶴卿, 穎國公心裏就懸起來, 這通聲勢做得很足, 到了這樣地步, 溫如再要說合親事已然不容易,誰能不顧忌將來的國舅三分,硬著頭皮奪人所愛?
隻這一霎,穎國公可謂千般想頭,自己的夫人打死不答應,自己也是顧全著麵子不肯鬆口,但如今丹陽郡王不是承諾與嶺南那邊走交情了嗎,有了這個由頭,回家就能向夫人交待了。
再說大赦天下,除了官家大壽就是新帝登基,新帝是誰?是湯家的女婿!自己這些年為著個小舅子和湯家烏眼雞似的,朝堂上也諸多不便,早就令他有些生怨了。這回人家搭了個好大的台階讓他下,他要是再擺譜,到最後怕是隻能上天了。
輕重一旦捋順,事情也就不疙瘩了,穎國公拍了拍膝蓋,痛下決心,“郡王說得很是,其實我與湯家到沒有深仇大恨,如今是親戚好,念著姐夫小舅子,要是親戚不好,一輩子不來往的也多了,有什麽大不了!主要我家夫人,護佑這胞弟護佑得緊,我也沒有辦法,不過既然郡王從中調停,我再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了……你是不知道,湯家那小子今早就在門外跪著了,我出門半日提心吊膽,還不知道眼下怎麽樣了。”
李宣凜忙順水推舟,“那公爺還是快些回去看看吧,流放那位是公爺妻舅,您家門外跪的是太子妻舅。眼下這麽熱的天,萬一出了事……”
說得穎國公心頭哆嗦起來,忙一挺身站起來,“我這就回去。”走了兩步又回身托付,“我那小舅子的事,就全賴郡王了,回頭我差人把他的籍貫名姓送來,請郡王代為周全。”
李宣凜說好,向穎國公拱拱手,目送他快步往大門上去了。
七鬥這才從廊上進來,搖頭晃腦說:“這穎國公真是怪,公子好言好語開導他,怕是開導到明日也不會有成效。”
李宣凜垂手將自己的茶盞放回托盤裏,淡聲道:“其中利害他哪能不知道,不過要個外人抻一抻筋骨罷了。”說著佯佯走到門前看天色,午後想必般般要小睡,現在過去擾了她休息,於是便找些卷宗來查看,延捱到未時前後,方交代了公務趕往易園。
這廂剛到園門前,正好般般陪同一個女子從園內出來,邊走邊道:“那處院子我已經讓人灑掃過了,雖不大,但雅致清幽,很適宜居住。你且過去看看,要是缺什麽,就過來同管家的媽媽說,她一應都會替你辦齊備的。”
穿著布衣的女子臉上有滿足的笑,再三向她褔身,“多謝小娘子了。我從沒想過自己還有這等造化,能從禁中走出來。早前也隻是當做玩笑,心想事情過去了,小娘子怕也忘了,不曾想小娘子還記在心上,今日果然兌現了。”
明妝道:“我承陶內人的情呢,不過沒能立時把你接出宮來,讓你多受了一段時間的委屈。”
陶內人搖搖頭,“小娘子哪裏話,我們這等人,還怕吃苦麽……”說著邁出門檻,錯眼看見門外的人,眼神一閃,卻也未動聲色,不過微微欠身褔了福,讓到了一旁。
明妝這才發現李宣凜,含笑道一聲“你來了”,複又同陶內人道:“你剛出禁中,先歇上幾日,一切慢慢來,活計的事不要操心,我自會替你安排。還有尋找家裏人的事,我也會替你留意著,隻要一有消息,即刻會差人告知你。”
陶內人千恩萬謝,“小娘子的大恩大德,我今生報之不盡了,本以為會老死禁中的,沒想到還能活著出來。”
明妝笑道:“在街市上多走兩圈吧,看一看車水馬龍,等沾染了紅塵的氣味,人就活過來了。”
陶內人舒展開眉眼,喜滋滋應了聲是,臨要走時又向李宣凜一福,這才撐著油紙傘往南去了。
李宣凜收回視線,偏頭問明妝:“這是什麽人,勞動你這樣悉心打點?”
明妝道:“她是五公主身邊的宮人,我曾托她辦過一件事,許諾事成之後想辦法接她出禁中的。原本儀王出事之後,我恐怕是要食言了,好在後來受封了縣君,還能進宮謝恩。那日向五公主打聽她,聽說她喂死了鶴,被罰去搬炭了,我就同五公主討了她,把她弄出宮來,在城北找了個小院子安頓她,總算兌現了當初的承諾。”
她在長廊上緩緩前行,喁喁細語,盛夏的日光穿過樹葉,打在步步錦的欄杆上,整個世界都透出一種青梅般明淨爽朗的味道。
他負手在她身後跟隨,聽她一遞一聲說起其中緣故,唇邊的笑意加深幾分,卻也沒有多說什麽,很應景地恭維了兩句,“那位內人運氣真好,遇上了信守承諾的小娘子。要是換了旁人,事情辦完,早就忘到腦後去了,哪裏還願意費那個手腳。”
明妝是小女孩,受了誇獎很得意,“小女子也要一言九鼎。”
他高深笑了笑,步態閑適地踱在長廊上。轉頭朝外看,這庭院中光影恢弘往來,由衷覺得易園的景致比沁園更好,易園有人氣,沁園總覺得冷冰冰的。不過細想,還是因為能帶來人氣的人沒有過去,等親迎之後,那時的沁園也許就堪比易園了。
再往前走,前麵是個小小的廊亭,亭子四周掛上了輕紗,底下用銅墜角墜著,一陣風吹來便輕柔鼓脹,仿佛整個亭內都有涼風回旋。
煎雪呈上了白醪涼水,兩個人坐在廊亭裏小憩,就著微風看池子裏半開的荷花,明妝撥了兩個乳糖圓子到他盞中,一麵問:“今日可遇見穎國公了?”
他嗯了聲,“我正要和你說這事,看樣子穎國公有些鬆動了,中途急著回去處置……據說鶴卿一早就跪在他家門外了,”
明妝吃了一驚,“他果真去跪了?這樣大熱的天,可別中了暑氣。”
他垂著眼,拿勺子撥了撥那圓潤的團子,以前他不大喜歡吃這種黏膩的小食,現在倒換了個口味,咬上一口也有滋有味,抽空才應她一聲,“這個時候苦肉計最好用,既然打定主意要娶人家的女兒,受些刁難也不怕。”
也許親事沒有想象中那麽難結了,明妝沉吟道:“隻怕往後兩家親戚走動起來,會有些尷尬。”
戰場上呼嘯來去的男人,沒有那麽多的人情困擾,他說:“原本各家都自立了門戶,難道因舅舅和叔父結了仇,就要株連九族?再說官場上眉毛挨著眼睛,兩家又都掌管兵事,他們之間鬧得不愉快,官家指派公務還要刻意將他們分開,連著官家也費心思。”
那倒是,官場上不合大抵都是暗中較勁,像他們這樣明晃晃的,弄得大家都諸多避諱。
提起官家,李宣凜微頓了頓,“我昨日入禁中呈稟控鶴司的布兵安排,官家的精神很不好,手裏明明握著玉把件,還在閣內找了好久。後來說起儀王生忌,官家在艮嶽悄悄設了個供桌,背著人獨自祭奠了一回,說到這裏泫然欲泣,我心裏也不是滋味。”
畢竟父子血濃於水,官家對儀王還是存過很大期望的,可惜最後落空了,誰對誰錯也不用計較了,都是這無邊權柄惹的禍。
明妝之前得知爹爹的案子與儀王有牽扯,心裏十分憎恨他,但如今人死債消,再提起他時也沒有那麽多激動的情緒了,隻問:“韓相公承辦了儀王喪儀,知道把人葬在哪裏了嗎?”
李宣凜道:“南山崇華台,那裏能聽見南山寺的梵音,但願借此能超度他,願他來世不要托身在帝王家了,找個尋常門戶安穩度日,平平安安過完一輩子。”
說起那些沉重的事,心情便跟著鬱塞,明妝不願意談論儀王,轉而同李宣凜說起了自己新開的那間香水行。
“城南沐浴的行當被咱們包攬了,有幾爿老店見勢也轉變了經營,打算同我們掙一掙客源。”她搖著團扇,侃侃說,“他們要借勢,由得他們,恐怕貴客搶不走,還要錯過了散客。上京城中並非人人都是達官顯貴,花小錢沐浴的也大有人在,既然他們都來做大生意了,那我索性再開個低價的場子,包攬那些散客。”越說越高興,喚來了趙嬤嬤,“讓馬阿兔上城北轉轉,看看有沒有那種急於出手的房舍。破些不要緊,我要的是地皮,到時候推了重建,建成那種小小的暖閣子,比租鋪子,一年幾十貫白扔進去強。”
李宣凜看她張羅她的生意,不免感慨:“我隻會打仗,小娘子能掌家,還會經營,嫁給我竟是屈就了。”
站在亭前的姑娘衝他眨了眨眼,“我的郎子可是統領十幾萬大軍的四鎮大都護,我要是不長進些,才是配不上你呢。”
他失笑,伸手將她拉了回來,攬她在自己腿上坐下,動蕩的心逐漸平靜,自從軍以來,沒有這樣舒心的午後了。
她摟著他的肩,輕撫撫他的臉頰,“李判哥哥,先前應付穎國公半日,休息過了麽?”
他說沒有,“衙門裏整日很忙,送走了穎國公也不得閑。再說我若是有時間,寧願回來看你……”說著仰頭望著她的臉,小心翼翼提了個要求,“往後不要叫我李判哥哥了,好麽?我每回聽你這麽叫我,心裏就很愧疚,覺得自己褻瀆了你,你明明那樣信任我。”
明妝嗤笑,“信任你才要嫁給你呀,你竟為這種事愧疚?”越想越好笑,挑起他的下巴問,“那你說,不叫李判哥哥叫什麽?爹爹喚你俞白,姚娘子喚你二郎,我也跟著這樣叫你,好像不妥吧。”
他認真思忖起來,眼中光華流轉,“折中一下,好不好?”
她笑得心領神會,“定親好像真能讓人變聰明呢,你有什麽好主意?”
那半仰的臉,看上去真有任君采擷的無助美態。大概自己也有些難以說出口,猶豫再三,才羞澀地說:“叫俞白哥哥好不好?不要帶官稱,我們就要成親了……”
明妝的臉頰紅暈淺生,那眼眸中雲霧縹緲,低頭吻了吻他,“俞白哥哥……”
這一聲叫進了心坎裏,熱氣騰騰的午後,偶爾吹進廊亭的清風也澆不滅這片旖旎。他微歎著,嗡噥叫般般,她軟軟地應了,溫順地靠在他頸窩裏。
耳鬢廝磨的時光最是美好,竟有些舍不得重回人間。甜膩半晌,他才輕輕搖了她一下,“我這兩日要去幽州一趟,官家把京畿的軍務交給我整頓,我須得趕在大婚前都安排好,這樣可以多些時間陪在你身邊,不用婚後四處奔走,冷落了你。”
懷裏小小的姑娘說好,還有心思打趣,“以前我怕熱,大夏天最不愛和人黏在一起,可如今怪了,與你貼得越緊我越歡喜。”大喇喇在他額頭上親了一口,“俞白哥哥要快些回來,我等著你。”
他是真的喜歡聽她這麽喚他,既高興,又要裝得矜重,那欲笑不笑的表情就有趣得緊,“我一定快去快回,這幾日你不要太過忙碌,一切緩和著來,遇上難辦的事且放一放,等我回京再解決,記住了?”
明妝一迭聲說記住了,一麵扭身讓商媽媽拿尺子來,趕在他出門前量下他的身量尺寸,好籌備做新衣。
正想著讓人置辦暮食,外麵傳話進來,說桐州刺史回上京了,豫章郡王設了筵宴為刺史接風洗塵,請郡王賞光同往。
這下是沒法留在易園用飯了,官場上好些人情往來是不能推脫的,推了容易得罪人,往後行事就難了。
明妝將他送到門上,切切叮囑著:“你酒量不佳,不能喝酒。那種宴席上少不得有角妓和伎樂,你可要留神,別一高興著了人家的道,回頭還沒成婚就有人找上門來,要給你做妾,我可是要發瘋打人的。”
她說得煞有其事,他隻管發笑,自然也不會反駁她,順從地應承了,“你放心,我帶著老趙和老梁一道去,有他們給我擋酒,出不了岔子的。”提袍邁下台階,一麵同她交代,“這場宴席怕是又要吃到半夜,明日一早我要出城,就不來同你道別了。至多三五日,我一定回來。”
明妝頷首,看著他翻身上馬,驅策那大宛馬邁著小碎步,在台階前轉悠了兩圈,這才甩開步子,疾疾奔向了巷口。
人一走,好像有些空落落的,她在門前站了良久,怕他會去而複返,最後還是午盞提點,說:“小娘子,這門上可吊著燈呢,再過一會兒大腦袋蟲子就要飛撲過來了,小娘子不怕嗎?”
李宣凜頓時一驚,“你不會看上了小娘子身邊的女使吧!”
七鬥一陣激動,居然當真一個個回憶起午盞和烹霜煎雪來。然而好夢還沒做完,就被公子無情打斷了,“那邊的姑娘不是你想喜歡就能喜歡的,得看人家瞧不瞧得上你。”
這麽一說,簡直自卑猶在,七鬥暗想之前公子自己就是戰戰兢兢等著小娘子來挑他,如今換成小娘子的女使,他們這頭還是掙脫不了被挑的命運,這男人啊,真是當得做小伏低。
不過小娘子身邊的烹霜格外好看,挑燈引路的七鬥喜滋滋想,等自己再大幾歲,攢上足夠的身家,到時候可以試著托公子求情。但轉念一想,求公子不如求小娘子,這個家往後還是小娘子說了算,他家公子別說當了郡王,就算當上一字王,恐怕也是個懼內的。
當然過日子的點滴,不能拿來衡量官場上的運籌帷幄,公子除去麵對小娘子時底氣不足,在與同僚把臂周旋時,還是十分得心應手的。
金吾衛屬南衙,但以前和北衙禁軍職權分割不清,後來出了儀王謀逆案,官家下令嚴整,穎國公作為北衙統帥,則需要與南衙作交接。
宦海沉浮,誰的身上沒有幾處短板,最要緊就是看是否讓人拿捏得住。像穎國公,坐鎮北衙十來年,手底下的要職幾乎全是門生兼任,這點觸犯了官家的忌諱,但你知我知的事,大家相視一笑爾,但凡想走私交的,掩住了便可以大事化了。
今日太忙,都在官衙中用了午飯,飯後尋個偏廳設上一個茶局,交情便從此間來了。
七鬥往建盞中斟茶,斟完了退到廊上,聽裏麵的人和風細雨暢談。
穎國公道:“實在是繞不開情麵,若說提拔親友倒算了,也是奇了,我家中親友全是文臣,隻我一個武將,他們有他們的門道,並不用我相幫。餘下那些世交和門生求到門上來,推諉不過隻好盡力周全……”
李宣凜活得很通透,“人在官場,總有兩難的時候,廉潔奉公之餘不能六親不認。況且那些郎將辦事也都妥帖,是公爺的好膀臂,什麽出身何必計較,能好好辦差就成了。”
穎國公聽他這樣體諒,也就踏實了,畢竟朝中新貴,以前不相熟,遇見了這種起老底的事,人家若是較真,自己也隻有吃瓜落的份。好在這位郡王懂得人情世故,抬抬手,這件事就過去了,因此穎國公對他滿懷謝意,心下自然也親近了幾分。
“衙門夥房的飯菜不怎麽可口,但這茶葉卻清香得很。”年輕的郡王向他舉了舉杯,“我不愛喝濃茶,這銀絲冰芽是家裏準備的,恰好今日公爺在,就讓人泡了一壺來,給公爺解解膩。”
穎國公低頭看,茶葉舒展,一片片如雀舌般懸浮在水中,他是識貨的,當即笑道:“小芽,眼下上京貴女都愛這茶,還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龍園勝雪。隻是今年福建減產,這茶葉難求得很,上回小女讓人出去采買,跑遍了上京都不曾買到,最後還是我托了市舶司的人,才在泉州買得了半斤。”
所以這茶葉真是個好引子,一下便將話題引到了信陽縣君身上。
李宣凜狀似無意地“哦”了聲,“我這裏還有一罐,若是公爺不嫌棄,就帶回去贈縣君吧!我家小娘子上回和我說起,說年前在梅園與貴府上縣君有過一麵之緣,隻可惜當時沒有機會結識,這茶葉就當是個小禮,給兩位縣君穿針引線吧。”
穎國公倒有些受寵若驚,江陵縣君和丹陽郡王定了親,自是要高看幾分的,忙道:“茶葉就不必了,姑娘家口味一時一個樣,半斤且夠她喝上一年了。不過若能結交貴府縣君,倒是小女的榮幸了,女孩子閨中摯友原就不多,待下回約在晴窗記會一會麵,馬上就熟絡起來了。”
李宣凜頷首,又順勢道:“我聽說公爺家中有六位公子,隻得了這麽一位千金?”
穎國公畢竟官場中混跡了多年,話題總圍繞自家女兒,隱約已經察覺了李宣凜的用意,便放下茶盞道:“北衙職位一事,我很感激郡王為我遮掩,待過兩日我在潘樓設宴,屆時請郡王和縣君賞光,咱們兩家交好,往後也好有個幫襯。但郡王,家下那些瑣事上不得台麵,就不勞郡王費心了,細說起來實在是小女不長進,這事傳到了郡王耳朵裏,令我汗顏得很。”
話還沒開口說,穎國公就先回絕了,可見這事確實不好斡旋。但李宣凜並不急於求成,溫吞一笑道:“公爺不要誤會,我沒有別的意思,隻是聽說了貴府與樞使府往日的過節,想著是不是能夠幫上些忙。公爺妻舅如今下放在嶺南麽?”
穎國公歎了口氣,“流放到博羅去了,那地方夷獠雜居,亂得很。上年還托人傳話回來,求我們想辦法把他撈回來,可流放是官府判的,送交三衙核準後實行,我能有什麽辦法。也怪他平時張狂,犯下這樣的錯,送到那裏長記性,是他活該。”
嘴上說活該,心裏到底還是很別扭,雖然姐夫對小舅子做不到真情實感的心疼,但每日麵對長籲短歎的夫人,也是件分外受折磨的事。
李宣凜聽後沉吟了下,“律法是死的,人情倒可以走一走。我有個故交,正好在博羅任巡查使,流放嶺南的官員全是由他統管的。那種地方,說實話山高皇帝遠,隻要上頭手指縫裏漏一點兒,就夠底下人自在騰挪了。公爺若需要,我可以修書去嶺南,信上打個招呼,人便可以活得自在些。反正暫且解了眼下困局,朝廷若逢喜事還有大赦,到時候人雖不便回上京,去別處安穩度日還是可以的。”說罷看了穎國公一眼,“公爺以為如何?”
穎國公一聽大喜,“哎呀”了聲道:“郡王真真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下月我家老嶽丈過七十大壽,我那夫人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在我跟前抹眼淚兒,弄得我煩不勝煩。我是想盡了辦法,托周遭親友走關係通路子,可博羅那地方的官員都是軍中委任的,任期又極短,常是剛打好交道,人就調任了,到最後白忙一場。”
李宣凜道:“這點公爺不必擔心,巡察使所轄不單博羅那一片,這三五年內是絕不會調任的,托付他,這件事必定穩妥。”
“好好好……”穎國公道,“不能空口白話勞煩人家,所需用度郡王盡管安排,隻要能讓人滋潤些,咱們絕不推諉。”
李宣凜擺手,“公爺見外了,不過一句話的事,哪裏要什麽用度。至於我與巡察使的交情,自有我來維係,同公爺不相幹。公爺回去可以帶話給夫人,請她不必再為這件事煩心了,一切交給我就是了。”
如此恩德,將多年浸泡在水深火熱中的穎國公救上了岸,穎國公簡直對他感激涕零,站起身鄭重地拱了拱手,“多謝多謝,多謝郡王,你是丁某人的恩人,我終於不用再想各種說辭開解內子了,這些年我把能說的話都說完了,實在是絞盡腦汁,無能為力了。”
李宣凜忙比手請他坐,“這點小事,公爺不必放在心上。不過就事論事,貴戚在嶺南的處境尚有轉圜的餘地,但湯樞使胞弟的腿,卻再也治不好了,若論輕重得失,湯家著實吃了大虧。”
穎國公到這時,態度終於有了幾分轉變,歎道:“當初年輕,兩下裏好勇鬥狠,一個疏忽便成了這樣,誰也不想看見如此了局。事情出來後,我們夫妻實心實意上湯家致歉,可湯淳夫婦帶著家仆拿棍棒把我們趕了出來,我夫人站在他家門前嚎啕大哭,他們夫婦也不肯退讓,最後弄得一個殘了,一個流放,終究是兩敗俱傷。如今誰是誰非也分辯不清了,說到底是麵子的問題,不來不往天下太平,還有什麽可說的。”
“可區區的麵子,比兒女的終身還重要嗎?湯公子與令愛的事我也聽說了,昨日和湯樞使夫婦一起宴飲,聽他們的意思還是樂於成全的。公爺,冤家宜解不宜結,何不趁著這樣機會重修舊好呢。湯家日後在朝中,必定顯貴已極,若總是紅眉毛綠眼睛的,到底不是辦法。”
可惜這樣的勸解,對穎國公沒有太大的作用,他蹙起眉,臉上似有不耐的神色,“郡王不知道其中糾葛,我那女兒就算日後做女冠,也絕不嫁與湯家。”
李宣凜聞言沉默下來,半晌才道:“我有個故事,想說與公爺聽,早前在陝州時候,軍中有個押隊與統製的千金兩情相悅,但統製嫌門不當戶不對,便沒有答應這門親事。後來有一日,忽然聽聞統製急急將女兒嫁了押隊,其中辛酸,真是不說也罷。我常想,人何不在有餘地的時候替人留一線呢,不是為成全別人,是為讓自己轉身。”他說罷,複又笑了笑,“當然,這是公爺家事,我不便置喙,隻是看在我家小娘子與湯家有幹親的份上,想從中調停調停罷了。好了,我的話隻說到這裏,接下來唯談公事不談私事。南北兩衙班直的交接已經完成了,倘或還有哪裏不明朗的,公爺隻管告知我,我即刻派人查明。”
然而穎國公的注意力,卻停留在他口中的“急急將女兒嫁了押隊”上。這話不敢細想,細想之下就一身冷汗,從倨傲到屈服,全在那句“不說也罷”裏。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女孩子就是比男人更容易吃虧,兩家都是有體麵的人家,真要有個閃失,小舅子流放的壞名聲,竟都不算什麽了。
第81章
所以說人情留一線, 其實是為了自己。
前兩日縣君同她母親說了實話,穎國公夫人氣得打了她一巴掌,指責她不圖舅舅死活,靦著臉要給湯家做媳婦。當時穎國公便覺得妻子做得太過了, 維護兄弟也不是這麽個維護法, 打孩子幹什麽。
他看向溫如,那丫頭素來傲性, 挨了一巴掌也沒有哭, 那雙眼睛裏閃著冰冷的光, 咬牙說了句:“舅舅是舅舅, 我是我,舅舅的死活和我有什麽相幹。”乍聽有點冷血,但細細思量不正是這個道理嗎,外家的舅舅,為什麽要牽累她的婚姻。
自己的女兒, 脾性自己知道, 這孩子向來聰明有主見, 既向家裏提起, 就說明打定了主意要嫁,你想關住她, 想看住她,那是絕對辦不到的。她不是那種束手無策哭哭啼啼的姑娘, 倘或私奔了, 或者與湯家那小子生米煮成熟飯了……想起眼下還跪在門外的湯鶴卿, 穎國公心裏就懸起來, 這通聲勢做得很足, 到了這樣地步, 溫如再要說合親事已然不容易,誰能不顧忌將來的國舅三分,硬著頭皮奪人所愛?
隻這一霎,穎國公可謂千般想頭,自己的夫人打死不答應,自己也是顧全著麵子不肯鬆口,但如今丹陽郡王不是承諾與嶺南那邊走交情了嗎,有了這個由頭,回家就能向夫人交待了。
再說大赦天下,除了官家大壽就是新帝登基,新帝是誰?是湯家的女婿!自己這些年為著個小舅子和湯家烏眼雞似的,朝堂上也諸多不便,早就令他有些生怨了。這回人家搭了個好大的台階讓他下,他要是再擺譜,到最後怕是隻能上天了。
輕重一旦捋順,事情也就不疙瘩了,穎國公拍了拍膝蓋,痛下決心,“郡王說得很是,其實我與湯家到沒有深仇大恨,如今是親戚好,念著姐夫小舅子,要是親戚不好,一輩子不來往的也多了,有什麽大不了!主要我家夫人,護佑這胞弟護佑得緊,我也沒有辦法,不過既然郡王從中調停,我再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了……你是不知道,湯家那小子今早就在門外跪著了,我出門半日提心吊膽,還不知道眼下怎麽樣了。”
李宣凜忙順水推舟,“那公爺還是快些回去看看吧,流放那位是公爺妻舅,您家門外跪的是太子妻舅。眼下這麽熱的天,萬一出了事……”
說得穎國公心頭哆嗦起來,忙一挺身站起來,“我這就回去。”走了兩步又回身托付,“我那小舅子的事,就全賴郡王了,回頭我差人把他的籍貫名姓送來,請郡王代為周全。”
李宣凜說好,向穎國公拱拱手,目送他快步往大門上去了。
七鬥這才從廊上進來,搖頭晃腦說:“這穎國公真是怪,公子好言好語開導他,怕是開導到明日也不會有成效。”
李宣凜垂手將自己的茶盞放回托盤裏,淡聲道:“其中利害他哪能不知道,不過要個外人抻一抻筋骨罷了。”說著佯佯走到門前看天色,午後想必般般要小睡,現在過去擾了她休息,於是便找些卷宗來查看,延捱到未時前後,方交代了公務趕往易園。
這廂剛到園門前,正好般般陪同一個女子從園內出來,邊走邊道:“那處院子我已經讓人灑掃過了,雖不大,但雅致清幽,很適宜居住。你且過去看看,要是缺什麽,就過來同管家的媽媽說,她一應都會替你辦齊備的。”
穿著布衣的女子臉上有滿足的笑,再三向她褔身,“多謝小娘子了。我從沒想過自己還有這等造化,能從禁中走出來。早前也隻是當做玩笑,心想事情過去了,小娘子怕也忘了,不曾想小娘子還記在心上,今日果然兌現了。”
明妝道:“我承陶內人的情呢,不過沒能立時把你接出宮來,讓你多受了一段時間的委屈。”
陶內人搖搖頭,“小娘子哪裏話,我們這等人,還怕吃苦麽……”說著邁出門檻,錯眼看見門外的人,眼神一閃,卻也未動聲色,不過微微欠身褔了福,讓到了一旁。
明妝這才發現李宣凜,含笑道一聲“你來了”,複又同陶內人道:“你剛出禁中,先歇上幾日,一切慢慢來,活計的事不要操心,我自會替你安排。還有尋找家裏人的事,我也會替你留意著,隻要一有消息,即刻會差人告知你。”
陶內人千恩萬謝,“小娘子的大恩大德,我今生報之不盡了,本以為會老死禁中的,沒想到還能活著出來。”
明妝笑道:“在街市上多走兩圈吧,看一看車水馬龍,等沾染了紅塵的氣味,人就活過來了。”
陶內人舒展開眉眼,喜滋滋應了聲是,臨要走時又向李宣凜一福,這才撐著油紙傘往南去了。
李宣凜收回視線,偏頭問明妝:“這是什麽人,勞動你這樣悉心打點?”
明妝道:“她是五公主身邊的宮人,我曾托她辦過一件事,許諾事成之後想辦法接她出禁中的。原本儀王出事之後,我恐怕是要食言了,好在後來受封了縣君,還能進宮謝恩。那日向五公主打聽她,聽說她喂死了鶴,被罰去搬炭了,我就同五公主討了她,把她弄出宮來,在城北找了個小院子安頓她,總算兌現了當初的承諾。”
她在長廊上緩緩前行,喁喁細語,盛夏的日光穿過樹葉,打在步步錦的欄杆上,整個世界都透出一種青梅般明淨爽朗的味道。
他負手在她身後跟隨,聽她一遞一聲說起其中緣故,唇邊的笑意加深幾分,卻也沒有多說什麽,很應景地恭維了兩句,“那位內人運氣真好,遇上了信守承諾的小娘子。要是換了旁人,事情辦完,早就忘到腦後去了,哪裏還願意費那個手腳。”
明妝是小女孩,受了誇獎很得意,“小女子也要一言九鼎。”
他高深笑了笑,步態閑適地踱在長廊上。轉頭朝外看,這庭院中光影恢弘往來,由衷覺得易園的景致比沁園更好,易園有人氣,沁園總覺得冷冰冰的。不過細想,還是因為能帶來人氣的人沒有過去,等親迎之後,那時的沁園也許就堪比易園了。
再往前走,前麵是個小小的廊亭,亭子四周掛上了輕紗,底下用銅墜角墜著,一陣風吹來便輕柔鼓脹,仿佛整個亭內都有涼風回旋。
煎雪呈上了白醪涼水,兩個人坐在廊亭裏小憩,就著微風看池子裏半開的荷花,明妝撥了兩個乳糖圓子到他盞中,一麵問:“今日可遇見穎國公了?”
他嗯了聲,“我正要和你說這事,看樣子穎國公有些鬆動了,中途急著回去處置……據說鶴卿一早就跪在他家門外了,”
明妝吃了一驚,“他果真去跪了?這樣大熱的天,可別中了暑氣。”
他垂著眼,拿勺子撥了撥那圓潤的團子,以前他不大喜歡吃這種黏膩的小食,現在倒換了個口味,咬上一口也有滋有味,抽空才應她一聲,“這個時候苦肉計最好用,既然打定主意要娶人家的女兒,受些刁難也不怕。”
也許親事沒有想象中那麽難結了,明妝沉吟道:“隻怕往後兩家親戚走動起來,會有些尷尬。”
戰場上呼嘯來去的男人,沒有那麽多的人情困擾,他說:“原本各家都自立了門戶,難道因舅舅和叔父結了仇,就要株連九族?再說官場上眉毛挨著眼睛,兩家又都掌管兵事,他們之間鬧得不愉快,官家指派公務還要刻意將他們分開,連著官家也費心思。”
那倒是,官場上不合大抵都是暗中較勁,像他們這樣明晃晃的,弄得大家都諸多避諱。
提起官家,李宣凜微頓了頓,“我昨日入禁中呈稟控鶴司的布兵安排,官家的精神很不好,手裏明明握著玉把件,還在閣內找了好久。後來說起儀王生忌,官家在艮嶽悄悄設了個供桌,背著人獨自祭奠了一回,說到這裏泫然欲泣,我心裏也不是滋味。”
畢竟父子血濃於水,官家對儀王還是存過很大期望的,可惜最後落空了,誰對誰錯也不用計較了,都是這無邊權柄惹的禍。
明妝之前得知爹爹的案子與儀王有牽扯,心裏十分憎恨他,但如今人死債消,再提起他時也沒有那麽多激動的情緒了,隻問:“韓相公承辦了儀王喪儀,知道把人葬在哪裏了嗎?”
李宣凜道:“南山崇華台,那裏能聽見南山寺的梵音,但願借此能超度他,願他來世不要托身在帝王家了,找個尋常門戶安穩度日,平平安安過完一輩子。”
說起那些沉重的事,心情便跟著鬱塞,明妝不願意談論儀王,轉而同李宣凜說起了自己新開的那間香水行。
“城南沐浴的行當被咱們包攬了,有幾爿老店見勢也轉變了經營,打算同我們掙一掙客源。”她搖著團扇,侃侃說,“他們要借勢,由得他們,恐怕貴客搶不走,還要錯過了散客。上京城中並非人人都是達官顯貴,花小錢沐浴的也大有人在,既然他們都來做大生意了,那我索性再開個低價的場子,包攬那些散客。”越說越高興,喚來了趙嬤嬤,“讓馬阿兔上城北轉轉,看看有沒有那種急於出手的房舍。破些不要緊,我要的是地皮,到時候推了重建,建成那種小小的暖閣子,比租鋪子,一年幾十貫白扔進去強。”
李宣凜看她張羅她的生意,不免感慨:“我隻會打仗,小娘子能掌家,還會經營,嫁給我竟是屈就了。”
站在亭前的姑娘衝他眨了眨眼,“我的郎子可是統領十幾萬大軍的四鎮大都護,我要是不長進些,才是配不上你呢。”
他失笑,伸手將她拉了回來,攬她在自己腿上坐下,動蕩的心逐漸平靜,自從軍以來,沒有這樣舒心的午後了。
她摟著他的肩,輕撫撫他的臉頰,“李判哥哥,先前應付穎國公半日,休息過了麽?”
他說沒有,“衙門裏整日很忙,送走了穎國公也不得閑。再說我若是有時間,寧願回來看你……”說著仰頭望著她的臉,小心翼翼提了個要求,“往後不要叫我李判哥哥了,好麽?我每回聽你這麽叫我,心裏就很愧疚,覺得自己褻瀆了你,你明明那樣信任我。”
明妝嗤笑,“信任你才要嫁給你呀,你竟為這種事愧疚?”越想越好笑,挑起他的下巴問,“那你說,不叫李判哥哥叫什麽?爹爹喚你俞白,姚娘子喚你二郎,我也跟著這樣叫你,好像不妥吧。”
他認真思忖起來,眼中光華流轉,“折中一下,好不好?”
她笑得心領神會,“定親好像真能讓人變聰明呢,你有什麽好主意?”
那半仰的臉,看上去真有任君采擷的無助美態。大概自己也有些難以說出口,猶豫再三,才羞澀地說:“叫俞白哥哥好不好?不要帶官稱,我們就要成親了……”
明妝的臉頰紅暈淺生,那眼眸中雲霧縹緲,低頭吻了吻他,“俞白哥哥……”
這一聲叫進了心坎裏,熱氣騰騰的午後,偶爾吹進廊亭的清風也澆不滅這片旖旎。他微歎著,嗡噥叫般般,她軟軟地應了,溫順地靠在他頸窩裏。
耳鬢廝磨的時光最是美好,竟有些舍不得重回人間。甜膩半晌,他才輕輕搖了她一下,“我這兩日要去幽州一趟,官家把京畿的軍務交給我整頓,我須得趕在大婚前都安排好,這樣可以多些時間陪在你身邊,不用婚後四處奔走,冷落了你。”
懷裏小小的姑娘說好,還有心思打趣,“以前我怕熱,大夏天最不愛和人黏在一起,可如今怪了,與你貼得越緊我越歡喜。”大喇喇在他額頭上親了一口,“俞白哥哥要快些回來,我等著你。”
他是真的喜歡聽她這麽喚他,既高興,又要裝得矜重,那欲笑不笑的表情就有趣得緊,“我一定快去快回,這幾日你不要太過忙碌,一切緩和著來,遇上難辦的事且放一放,等我回京再解決,記住了?”
明妝一迭聲說記住了,一麵扭身讓商媽媽拿尺子來,趕在他出門前量下他的身量尺寸,好籌備做新衣。
正想著讓人置辦暮食,外麵傳話進來,說桐州刺史回上京了,豫章郡王設了筵宴為刺史接風洗塵,請郡王賞光同往。
這下是沒法留在易園用飯了,官場上好些人情往來是不能推脫的,推了容易得罪人,往後行事就難了。
明妝將他送到門上,切切叮囑著:“你酒量不佳,不能喝酒。那種宴席上少不得有角妓和伎樂,你可要留神,別一高興著了人家的道,回頭還沒成婚就有人找上門來,要給你做妾,我可是要發瘋打人的。”
她說得煞有其事,他隻管發笑,自然也不會反駁她,順從地應承了,“你放心,我帶著老趙和老梁一道去,有他們給我擋酒,出不了岔子的。”提袍邁下台階,一麵同她交代,“這場宴席怕是又要吃到半夜,明日一早我要出城,就不來同你道別了。至多三五日,我一定回來。”
明妝頷首,看著他翻身上馬,驅策那大宛馬邁著小碎步,在台階前轉悠了兩圈,這才甩開步子,疾疾奔向了巷口。
人一走,好像有些空落落的,她在門前站了良久,怕他會去而複返,最後還是午盞提點,說:“小娘子,這門上可吊著燈呢,再過一會兒大腦袋蟲子就要飛撲過來了,小娘子不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