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下了幾個回合,老和尚落子更慢。
李西山看起來,比老和尚還能沉住氣。
“楊公子還餓嗎?”
楊見山搖了搖頭。
“吃飽了嗎?”
楊見山微微錯愕,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
“善哉!”老和尚似乎不願再糾纏答案。餓不餓,和飽不飽,當然是有區別的。
“昨日種種昨日死,死透了沒有?”老和尚一顆子沒有落下,沉吟不決。
李西山也不答話,楊見山更是無話可說。
“今日種種今日生,因何而生?”老和尚終於落下一子。
李西山有機會提老和尚兩子,卻被老和尚硬生生截斷,李西山幹脆在別處隨手應了一子,然後摸了摸自己的臉頰,柔嫩細滑,再看一眼老和尚枯瘦布滿溝壑的臉,哀歎一聲。
老和尚有善意,卻顧慮太多。
對老和尚來說,自然是死透了好。死透了才是新生,也更安穩。
老和尚麵有不豫之色,“自家事,才是自家事,別人事就是別人事,把別人事當自家事,那自己人還是不是自己人?”
“老爺爺,你下錯地方了。”
老和尚也許想得太多,心思沒在棋盤上,更可能老眼昏花,隨後落子竟然在關鍵地方自填一氣。
老和尚微微錯愕,卻沒有和楊見山說話。
“李先生是讀書人?”
“當然。”李西山很無奈,挺直腰杆,青色儒衫很合體,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不得假。
其實穿在別人身上,也一樣很合身。隻不過李西山對自己太過自信,那就更坐實了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想一旦篤定,就反過來驗證了眼前事實。況且,李西山真的讀過很多書。
“讀過多少書,才能稱作讀書人?”
老和尚落子更慢,倒不是盯著棋盤看了多久,相反,更多神色都放在了遠方。
“衲子曾經見過一人,都不能算作讀書人,也許······稱作教書人更合適一些?”過了這麽多年,自己依然不能確定。
老和尚幹脆收起手中的棋子,以免自己抬著手,手臂泛酸。
“我也問過他同樣的問題。”老和尚語速很慢,卻容不得別人催促。
“那人看起來年紀不大,卻極有古風。”老和尚略微停頓,“其實我那時候也年輕,頭發不但沒有掉光,還烏黑油亮,十分茂盛。”
說到十分茂盛,老和尚似乎對這個詞不太滿意,一時又想不到更好的詞語,就看了一眼李西山。
李西山目不斜視,不過坐姿更加挺拔。
老和尚有些後悔,怪自己話多,也怪自己多看。
楊見山就轉過頭看了一眼老和尚。
老和尚的光頭並不顯眼,甚至說,如果不是老和尚自己說,楊見山都沒注意這顆光頭,況且,頭頂上,根本沒有戒疤。
現在看來,老和尚頭上竟然長過頭發,很不可思議。
老和尚輕輕歎一口氣,“那人也是不假思索,說是能讀出自己的道理就行。”
老和尚神色淒苦,“我那時候,心氣太高,當然不認同這個說法。一句話,就是一句話的意思,你不能理解成別的意思,何況寫在書上的?”
“那時候心氣高,膽氣卻不足,沒有和那人理論。現在看來,不爭論是對的。”
老和尚落下一子,“是對的,但是也是錯的,至少在這裏,行不通。”
李西山這一次落子,跳出很遠,根本不符合下圍棋的常理。
老和尚不覺得是讀書人在給自己這個問題一個回應,純粹是年輕人欺負老和尚太聰明,最適合多想。
果然,老和尚又一次陷入長考,黑子這一條小龍——其實,也僅僅是五枚黑子,又一次被白子包圍,其實有機會做活,還沒到放棄的時候,李西山卻不管這一小片黑子了?
“在哪裏都行不通。”
老和尚終於落子,“行不通,就錯了嗎?”老和尚落子生根,打定主意要提掉這一小片黑子。“當然。若是對了,哪有行不通的道理?”
老和尚也不管李西山落子何處,餘下兩子都去圍困小龍,終於如願提子。
“不管讀了多少書,若讀不出自己的道理,都不能稱作讀書人。”這句話說得,很有學問了。
老和尚拈起一子,在李西山剛落子的角上打劫,即便那幾手被李西山率先布局,也沒看到李西山在這片空地得了多少實惠。
“讀錯意思的讀書人,也不能稱作讀書人。曲解書上道理的讀書人,更不配稱作讀書人。要是把書上道理用作捕捉愚人的陷阱,那就算是挖讀書人的祖墳了。”單說角上打劫的子力,算是這盤棋的手筋棋,無奈李西山黑子極為分散,老和尚這枚棋子對整盤就沒有多大用處。這樣下去,可能整盤棋都下不出來妙手。
老和尚好像有些力竭,需要微微喘息。
老和尚喘息之後,又生出新的疑惑,“或許,還是要守些規矩?”
老和尚表麵在問,其實,內心早就篤定了。這幾千年,老和尚就靠著一個道理,從來沒錯過。
李西山這次落子有些慢,“書上的道理,也不全是對的。”
老和尚深以為然,“看樣,就是教書人口中的讀書人了。”
老和尚再次看了一眼楊見山。
李西山冷笑一聲,“他可不配。”
楊見山說不上生氣,不服氣是肯定的,若要辯白幾句,又覺得沒有必要。
老和尚沒有多說。
“昨日種種昨日死,死的是什麽?今日種種今日生,生的是什麽?”老和尚在這個問題上,跳不出來了,“無非是一口心氣,念頭什麽的,還不配。既然人還在,心氣何談死,既然沒有死,今日又何談生?”
老和尚愁眉苦臉,好像自己一直說不到點子上,“衲子最不喜談生死,無非這生死二字,被一位老人家說透了。”
老和尚更加無奈,“雖然說透了,卻讓人參不透,到底是其因不生才能不死?還是其因不死才可不生?再或者說,無論生死,其實都早已超脫於生死之外?”
老和尚歎息一聲,畢竟是紙上的言語,要是當麵說過,自己會不會大腦中一片空白?如果真能見到······那才怪了。
李西山看起來,比老和尚還能沉住氣。
“楊公子還餓嗎?”
楊見山搖了搖頭。
“吃飽了嗎?”
楊見山微微錯愕,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
“善哉!”老和尚似乎不願再糾纏答案。餓不餓,和飽不飽,當然是有區別的。
“昨日種種昨日死,死透了沒有?”老和尚一顆子沒有落下,沉吟不決。
李西山也不答話,楊見山更是無話可說。
“今日種種今日生,因何而生?”老和尚終於落下一子。
李西山有機會提老和尚兩子,卻被老和尚硬生生截斷,李西山幹脆在別處隨手應了一子,然後摸了摸自己的臉頰,柔嫩細滑,再看一眼老和尚枯瘦布滿溝壑的臉,哀歎一聲。
老和尚有善意,卻顧慮太多。
對老和尚來說,自然是死透了好。死透了才是新生,也更安穩。
老和尚麵有不豫之色,“自家事,才是自家事,別人事就是別人事,把別人事當自家事,那自己人還是不是自己人?”
“老爺爺,你下錯地方了。”
老和尚也許想得太多,心思沒在棋盤上,更可能老眼昏花,隨後落子竟然在關鍵地方自填一氣。
老和尚微微錯愕,卻沒有和楊見山說話。
“李先生是讀書人?”
“當然。”李西山很無奈,挺直腰杆,青色儒衫很合體,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不得假。
其實穿在別人身上,也一樣很合身。隻不過李西山對自己太過自信,那就更坐實了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想一旦篤定,就反過來驗證了眼前事實。況且,李西山真的讀過很多書。
“讀過多少書,才能稱作讀書人?”
老和尚落子更慢,倒不是盯著棋盤看了多久,相反,更多神色都放在了遠方。
“衲子曾經見過一人,都不能算作讀書人,也許······稱作教書人更合適一些?”過了這麽多年,自己依然不能確定。
老和尚幹脆收起手中的棋子,以免自己抬著手,手臂泛酸。
“我也問過他同樣的問題。”老和尚語速很慢,卻容不得別人催促。
“那人看起來年紀不大,卻極有古風。”老和尚略微停頓,“其實我那時候也年輕,頭發不但沒有掉光,還烏黑油亮,十分茂盛。”
說到十分茂盛,老和尚似乎對這個詞不太滿意,一時又想不到更好的詞語,就看了一眼李西山。
李西山目不斜視,不過坐姿更加挺拔。
老和尚有些後悔,怪自己話多,也怪自己多看。
楊見山就轉過頭看了一眼老和尚。
老和尚的光頭並不顯眼,甚至說,如果不是老和尚自己說,楊見山都沒注意這顆光頭,況且,頭頂上,根本沒有戒疤。
現在看來,老和尚頭上竟然長過頭發,很不可思議。
老和尚輕輕歎一口氣,“那人也是不假思索,說是能讀出自己的道理就行。”
老和尚神色淒苦,“我那時候,心氣太高,當然不認同這個說法。一句話,就是一句話的意思,你不能理解成別的意思,何況寫在書上的?”
“那時候心氣高,膽氣卻不足,沒有和那人理論。現在看來,不爭論是對的。”
老和尚落下一子,“是對的,但是也是錯的,至少在這裏,行不通。”
李西山這一次落子,跳出很遠,根本不符合下圍棋的常理。
老和尚不覺得是讀書人在給自己這個問題一個回應,純粹是年輕人欺負老和尚太聰明,最適合多想。
果然,老和尚又一次陷入長考,黑子這一條小龍——其實,也僅僅是五枚黑子,又一次被白子包圍,其實有機會做活,還沒到放棄的時候,李西山卻不管這一小片黑子了?
“在哪裏都行不通。”
老和尚終於落子,“行不通,就錯了嗎?”老和尚落子生根,打定主意要提掉這一小片黑子。“當然。若是對了,哪有行不通的道理?”
老和尚也不管李西山落子何處,餘下兩子都去圍困小龍,終於如願提子。
“不管讀了多少書,若讀不出自己的道理,都不能稱作讀書人。”這句話說得,很有學問了。
老和尚拈起一子,在李西山剛落子的角上打劫,即便那幾手被李西山率先布局,也沒看到李西山在這片空地得了多少實惠。
“讀錯意思的讀書人,也不能稱作讀書人。曲解書上道理的讀書人,更不配稱作讀書人。要是把書上道理用作捕捉愚人的陷阱,那就算是挖讀書人的祖墳了。”單說角上打劫的子力,算是這盤棋的手筋棋,無奈李西山黑子極為分散,老和尚這枚棋子對整盤就沒有多大用處。這樣下去,可能整盤棋都下不出來妙手。
老和尚好像有些力竭,需要微微喘息。
老和尚喘息之後,又生出新的疑惑,“或許,還是要守些規矩?”
老和尚表麵在問,其實,內心早就篤定了。這幾千年,老和尚就靠著一個道理,從來沒錯過。
李西山這次落子有些慢,“書上的道理,也不全是對的。”
老和尚深以為然,“看樣,就是教書人口中的讀書人了。”
老和尚再次看了一眼楊見山。
李西山冷笑一聲,“他可不配。”
楊見山說不上生氣,不服氣是肯定的,若要辯白幾句,又覺得沒有必要。
老和尚沒有多說。
“昨日種種昨日死,死的是什麽?今日種種今日生,生的是什麽?”老和尚在這個問題上,跳不出來了,“無非是一口心氣,念頭什麽的,還不配。既然人還在,心氣何談死,既然沒有死,今日又何談生?”
老和尚愁眉苦臉,好像自己一直說不到點子上,“衲子最不喜談生死,無非這生死二字,被一位老人家說透了。”
老和尚更加無奈,“雖然說透了,卻讓人參不透,到底是其因不生才能不死?還是其因不死才可不生?再或者說,無論生死,其實都早已超脫於生死之外?”
老和尚歎息一聲,畢竟是紙上的言語,要是當麵說過,自己會不會大腦中一片空白?如果真能見到······那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