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見山並沒有因為李西山如此說,而停下腳步。
“小施主認識廖家這些人?或者說,其中一位?”一位上了年紀的和藹僧人看著來到身邊的楊見山。
楊見山搖了搖頭。
“那麽小施主有什麽事情吩咐貧僧幫忙?”
“見大師做好事,想為佛祖添些香油。”
楊見山正要掏出一張銀票,卻被老僧按住了手臂,“貧僧是銘恩巷廣法寺僧人,施主真要有此想法,可否隨貧僧前往寺中用些齋飯?”
楊見山微微皺眉,李西山已經追過來,“多謝大師,大師真是心善之人。”銘恩巷廣法寺齋飯,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上的。
老僧把手從楊見山胳膊上拿開,看了看李西山。李西山剛要婉拒,猶豫了一下,看了看楊見山,把推脫話咽進肚裏。
“大師這是要做個羅天大醮?”
李西山指了指正在忙碌的幾個僧人。
老僧皺了皺眉,明顯不悅,“和尚做不得羅天大醮。”
李西山想了一會,才嚐試問道:“那······就是要辦水陸道場?”
老僧不再由著讀書人胡說八道,“入土為安就可以了。”入土為安這個說法,其實佛門也沒這個講究,不過入鄉隨俗,想不變也不成的。
也怨不得讀書人亂說,委實現在很多地方和尚道士一把抓,胡子不是胡子、眉毛不是眉毛的地方太多了。但是要說給這些個斷頭屍做法事,老和尚萬萬不敢。幫著那些大頭兵入殮屍體,然後幫著他們入土為安,就是最大的善事了。畢竟那些大頭兵是把這些屍體丟到亂葬崗就不管的。
“施主這是要······”
李西山心內暗暗腹誹,這就叫人施主了,實在是居心不良。念頭剛起,李西山趕忙雙手合十,念了聲我佛慈悲,似乎又覺得不對,趕忙改成阿彌陀佛,然後才說道:“這是書童楊見山,小生李西山,雖然是讀書人,絕非醉心功名之人。”
李西山再歎息一聲,“奈何小生家道中落,舉目無親,隻剩了些許家財,幹脆帶了唯一留在身邊也是無依無靠的書童,一起負笈遊學,能考個功名最好,若無功名前程,那就隻能尋個容身之地了。”
老僧看了看李西山,“看來施主也是有慧根之人。”
李西山倒吸一口冷氣,“何以見得?”
老僧笑了笑,“不如施主隨貧僧往寺中移步,也可用些齋飯。”
李西山看著那幾個依然在忙碌的僧人。
“這邊有幾位弟子就可。”老僧看了看李西山,“要是施主有心,也可以隨我們一起,幫著他們入土為安。”老僧說完這句,看著李西山。
李西山搖搖頭,“這些人罪大惡極,死不足惜,也就是大師有好生之德、慈悲為懷,李西山是不能做這些事的。況且,萬一被人誤會,就怕有口也說不清了。”
老僧又看了看這心直口快的年輕讀書人,並沒有接話。
“廣法寺離這邊不遠?”
老僧往東指了指,李西山和楊見山就看到一個高塔聳立在離江邊不遠的地方。離這邊可不近。
“比施主看到的,要近一些。”老僧又說了一句。
“佛度有緣人,看來小生今日與大師有緣。再說了,佛祖確實離小生不遠。”李西山言之鑿鑿,看起來很認真了。“不知如何稱呼大師?”李西山下定決心,就問老僧法號。
老僧麵有慈悲神色,“貧僧法名空雲,法號明川。”
李西山雙手合十,“原來是明川禪師。”這次,李西山福至心靈,倒沒有叫錯名字。貧僧就貧僧吧,反正還是入鄉隨俗,就算是現學現用也沒問題,李西山不計較這些,況且本就是當地人。
“兩位施主,請隨我來。”明川禪師雙手合十,還了一禮。
真沒走多遠,就看到了高大的圍牆。原來,是真的不遠,比李西山想象中要近得多。和尚其實也沒想著圖個清靜,但是竟然置身如此熱鬧的地方,還是讓李西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楊見山也微微皺眉。李西山心中一樂,看樣是被心相寺老和尚先入為主了。
但是再細想一下,就明白了,廣法寺,肯定要宣揚佛法的,心相寺,那就是老和尚觀道的地方,從名稱就能聽出來了。
名字,也不是非要那麽講究,名聲,可不是隨便就能擁有的。
能去廣法寺燒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為什麽這麽說呢,李西山和楊見山剛隨著明川禪師走進銘恩巷就窺得一斑了。
廣法寺院牆高大不說,長,都不知道有幾裏,要不是李西山和楊見山下船早,再沿赤粼江順流而下,就肯定能看到江邊善男信女在那裏排隊在寺廟外請香燒香的情景了。當然,要進入寺中上香、進香,不是想象中那般簡單。
廣法寺大門並沒有李西山想象中那樣大,和一般高門大戶相比,不過是寬闊一些,也沒有石獅子、玉麒麟什麽的裝點門麵。
有一些排列整齊的轎子等在銘恩巷路邊,銘恩巷兩旁都有,排出很遠,扈從就在那邊靜靜候著,沒有人大聲喧嘩。
因為和明川禪師在一起,李西山和楊見山不用和看門僧人打交道,看門僧人向明川禪師行弟子禮,明川禪師還禮之後,李西山和楊見山也跟著進去。
廣法寺占地麵積太大,隻是僧眾,就有二百餘人之多,能進廣法寺大門的,都是大香客,有些人還會在廣法寺僧人的帶領下參觀一些景點,景點處,自然會有僧人說法,或者說那些景點,本身就是佛門典故或者一個個佛門公案。大殿處,倒是莊嚴肅穆,雖然香火鼎盛,卻不顯人多繁雜。
李西山是讀書人,又最愛看雜書,對那一個個佛門公案耳熟能詳,就沒有太過停留。
何必用那些世傳假象去驗證真相?事物不論真假,都是真實的,而真相之後的真相,不論如何演示,最終都是虛無的。想用真實的事物驗證虛無的東西,本來就隻能執其一端,到頭來,仍脫離不開一個荒誕不經。
“小施主認識廖家這些人?或者說,其中一位?”一位上了年紀的和藹僧人看著來到身邊的楊見山。
楊見山搖了搖頭。
“那麽小施主有什麽事情吩咐貧僧幫忙?”
“見大師做好事,想為佛祖添些香油。”
楊見山正要掏出一張銀票,卻被老僧按住了手臂,“貧僧是銘恩巷廣法寺僧人,施主真要有此想法,可否隨貧僧前往寺中用些齋飯?”
楊見山微微皺眉,李西山已經追過來,“多謝大師,大師真是心善之人。”銘恩巷廣法寺齋飯,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上的。
老僧把手從楊見山胳膊上拿開,看了看李西山。李西山剛要婉拒,猶豫了一下,看了看楊見山,把推脫話咽進肚裏。
“大師這是要做個羅天大醮?”
李西山指了指正在忙碌的幾個僧人。
老僧皺了皺眉,明顯不悅,“和尚做不得羅天大醮。”
李西山想了一會,才嚐試問道:“那······就是要辦水陸道場?”
老僧不再由著讀書人胡說八道,“入土為安就可以了。”入土為安這個說法,其實佛門也沒這個講究,不過入鄉隨俗,想不變也不成的。
也怨不得讀書人亂說,委實現在很多地方和尚道士一把抓,胡子不是胡子、眉毛不是眉毛的地方太多了。但是要說給這些個斷頭屍做法事,老和尚萬萬不敢。幫著那些大頭兵入殮屍體,然後幫著他們入土為安,就是最大的善事了。畢竟那些大頭兵是把這些屍體丟到亂葬崗就不管的。
“施主這是要······”
李西山心內暗暗腹誹,這就叫人施主了,實在是居心不良。念頭剛起,李西山趕忙雙手合十,念了聲我佛慈悲,似乎又覺得不對,趕忙改成阿彌陀佛,然後才說道:“這是書童楊見山,小生李西山,雖然是讀書人,絕非醉心功名之人。”
李西山再歎息一聲,“奈何小生家道中落,舉目無親,隻剩了些許家財,幹脆帶了唯一留在身邊也是無依無靠的書童,一起負笈遊學,能考個功名最好,若無功名前程,那就隻能尋個容身之地了。”
老僧看了看李西山,“看來施主也是有慧根之人。”
李西山倒吸一口冷氣,“何以見得?”
老僧笑了笑,“不如施主隨貧僧往寺中移步,也可用些齋飯。”
李西山看著那幾個依然在忙碌的僧人。
“這邊有幾位弟子就可。”老僧看了看李西山,“要是施主有心,也可以隨我們一起,幫著他們入土為安。”老僧說完這句,看著李西山。
李西山搖搖頭,“這些人罪大惡極,死不足惜,也就是大師有好生之德、慈悲為懷,李西山是不能做這些事的。況且,萬一被人誤會,就怕有口也說不清了。”
老僧又看了看這心直口快的年輕讀書人,並沒有接話。
“廣法寺離這邊不遠?”
老僧往東指了指,李西山和楊見山就看到一個高塔聳立在離江邊不遠的地方。離這邊可不近。
“比施主看到的,要近一些。”老僧又說了一句。
“佛度有緣人,看來小生今日與大師有緣。再說了,佛祖確實離小生不遠。”李西山言之鑿鑿,看起來很認真了。“不知如何稱呼大師?”李西山下定決心,就問老僧法號。
老僧麵有慈悲神色,“貧僧法名空雲,法號明川。”
李西山雙手合十,“原來是明川禪師。”這次,李西山福至心靈,倒沒有叫錯名字。貧僧就貧僧吧,反正還是入鄉隨俗,就算是現學現用也沒問題,李西山不計較這些,況且本就是當地人。
“兩位施主,請隨我來。”明川禪師雙手合十,還了一禮。
真沒走多遠,就看到了高大的圍牆。原來,是真的不遠,比李西山想象中要近得多。和尚其實也沒想著圖個清靜,但是竟然置身如此熱鬧的地方,還是讓李西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楊見山也微微皺眉。李西山心中一樂,看樣是被心相寺老和尚先入為主了。
但是再細想一下,就明白了,廣法寺,肯定要宣揚佛法的,心相寺,那就是老和尚觀道的地方,從名稱就能聽出來了。
名字,也不是非要那麽講究,名聲,可不是隨便就能擁有的。
能去廣法寺燒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為什麽這麽說呢,李西山和楊見山剛隨著明川禪師走進銘恩巷就窺得一斑了。
廣法寺院牆高大不說,長,都不知道有幾裏,要不是李西山和楊見山下船早,再沿赤粼江順流而下,就肯定能看到江邊善男信女在那裏排隊在寺廟外請香燒香的情景了。當然,要進入寺中上香、進香,不是想象中那般簡單。
廣法寺大門並沒有李西山想象中那樣大,和一般高門大戶相比,不過是寬闊一些,也沒有石獅子、玉麒麟什麽的裝點門麵。
有一些排列整齊的轎子等在銘恩巷路邊,銘恩巷兩旁都有,排出很遠,扈從就在那邊靜靜候著,沒有人大聲喧嘩。
因為和明川禪師在一起,李西山和楊見山不用和看門僧人打交道,看門僧人向明川禪師行弟子禮,明川禪師還禮之後,李西山和楊見山也跟著進去。
廣法寺占地麵積太大,隻是僧眾,就有二百餘人之多,能進廣法寺大門的,都是大香客,有些人還會在廣法寺僧人的帶領下參觀一些景點,景點處,自然會有僧人說法,或者說那些景點,本身就是佛門典故或者一個個佛門公案。大殿處,倒是莊嚴肅穆,雖然香火鼎盛,卻不顯人多繁雜。
李西山是讀書人,又最愛看雜書,對那一個個佛門公案耳熟能詳,就沒有太過停留。
何必用那些世傳假象去驗證真相?事物不論真假,都是真實的,而真相之後的真相,不論如何演示,最終都是虛無的。想用真實的事物驗證虛無的東西,本來就隻能執其一端,到頭來,仍脫離不開一個荒誕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