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大人已經給郭煜透過底了,就這次參加鄉試的秀才裏麵,郭煜別管是名聲、身份,都是首屈一指的,更何況,書院和座師都名聲響亮,都有加分。
而且,就這次考題,郭煜都不知道寫過多少篇相似的文章了,每一篇都能有優異的評價,更何況,這次鄉試文章就是集平日優異之所長。相對於平日的積累,這次發揮,郭煜更是十分滿意。
最讓郭煜安心的,還是父親那句,“你以為那個案首,真的全是他的本事?”一句話印證了郭煜心中所想。也證明了書院的傳言,並非毫無根據。
根本就不用了父親多說,郭煜就明白了,不過是偶爾用用的手段罷了,一個舉人身份,對韓征來說,太金貴了,有機會想想,就是最大的奢想。不過就是因為給了他希望,然後跌落,才是最好的手段。
簡單一想,就能明白。整個南安郡的老百姓,都認為韓征的舉人是板上釘釘的······
隻要一放榜,韓征將要麵臨的情形,可想而知。以後還有沒有心氣參加鄉試,都難說了。一次難說,那就再來一次。再來一次,可不就是徹底完了?能不瘋掉,就算好的。
不過,為何溫蕤亭要把韓征推薦給自己的先生當弟子呢?雖然就隻是私下喝了杯茶,到底是溫蕤亭親自說給蔣鏡心的,韓征更不可能錯過這個機會。
可是怪就怪在,韓征一直到鄉試開考,都沒有拜見蔣鏡心。
蔣鏡心無所謂,而且就內心來說,對溫學政的做法,內心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溫蕤亭想給自己穿小鞋,借機敲打蔣某人,一個南安郡學政大人,未免有些托大了。
官場等級,蔣鏡心確實比不過溫蕤亭,不過,各自的背後人脈,溫蕤亭到底也隻是在南安郡浸淫多年,而蔣鏡心的弟子······桃李滿天下不敢說,京城能遞個話的人,還是有的。
溫蕤亭這次竟然糊塗了。
蔣鏡心就當成個小玩笑說給郭煜聽聽就完了。既是自己對得意弟子的一番提醒,也是蔣鏡心借機試探郭煜的一個機會。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在這個小酒樓裏遇到了韓征。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韓征就像沒看到蔣鏡心一般,根本沒把蔣鏡心當回事。
最讓蔣鏡心和郭煜意外的是,韓征當著蔣鏡心的麵,稱那位老儒生為先生。豈非讓人笑掉大牙?
都不用說什麽取舍,就算是沒有蔣鏡心,就那個窮酸老儒士,也夠可笑。人不可貌相?千萬別當真,以貌取人,才是最樸素的道理,在這個道理之外的,可以稱得上十分少見了。
當然了,最起碼在南安郡,能算得上有名頭的,而且能夠讓郭煜和蔣鏡心上心的,都認識。這就夠了。
蔣鏡心修心極佳,當然可以不當回事,郭煜就不能不當回事了,為人弟子,這樣的人情世故,也是修心的一部分。
不論怎麽說,這個居移氣養移體的說法,都符合各自的身份。
老先生愁眉苦臉,真不知道給韓征說點什麽,有些話,確實不宜說出口。在外人看起來,做弟子的被先生拖累了,掉份了。
蔣鏡心和郭煜可都是實打實的明星人物,這才是珠聯璧合,互相成全。
郭煜沉吟良久,問了先生一個問題,意思極大。不過也符合身份,別管以後會不會大登科,一個舉人身份,足以保證郭煜為官從政。
舉人在郡府謀職,別人難,郭煜半點不難。
蔣鏡心微微一笑,反問了一個問題,“犬儒?那到底是儒家弟子做了犬還是儒家學問做了犬?”
郭煜無奈苦笑搖頭,先生從來就是這般,這一個問題,就直指問題本源。
蔣鏡心繼續說道:“儒家學問,有傳承,這是肯定的,但是至於根源和主流,為師暫時不敢說已經找到了,也不敢妄下結論,但是就儒家學問而言,之所以能不斷發展,還能發揚光大,有一點,根本不用懷疑,也是必須要做的。”
蔣鏡心看著聽得十分認真的郭煜,就又問了一個問題,“你可知哪一點?”
郭煜用心思索,轉眼間,郭煜鼻尖已經微微冒汗。這就不是一般的學術問答了。
韓征眉頭緊皺,停止夾菜,老先生也想知道這個郭煜能給個什麽答案。
蔣鏡心也在等,也不著急,還端起酒杯輕輕啜飲,之後夾一筷子菜,微笑品嚐。
郭煜眉頭緊皺,試探著說道:“去蕪存菁?”
蔣鏡心用竹筷敲擊桌麵,開懷大笑,到底是自己的弟子,“孺子可教!”
蔣鏡心繼續說道:“其實不光是儒家文化,隻要能夠流傳下來的文化,都離不開去蕪存菁之事。對於當時之人事,當時之世道,不管是哪種文化梳理人心,何種文化作治世主流,都能當得起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凡去其糟粕取其菁華,哪會有用錯的?”
韓征聽蔣鏡心說話,一副癡傻模樣,以前在雜書上看過的那些文脈傳承,尤其是社會主流文化間的爭鋒,不是一般的驚心動魄。
蔣鏡心嘴裏說出來顯得輕鬆寫意。
不論如何,蔣先生說的,確實讓韓征明悟極多,韓征不自覺跟著點頭。
老先生也微微頷首,都有個碩儒的名頭了,哪能沒點斤兩?老先生忍不住就朝那邊豎了豎大拇指。
蔣鏡心還沒說完,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圓,“我儒家學說,並非爭那一時名聲,也不求為誰所用,無非為那世道向上求一條出路,為萬民共享盛世指一條明路,最不濟,也要在世道不堪時,為人心洪流打造一塊基石,留待有識之士力挽狂瀾。就因為如此,根本不會有那為上謀不為下謀的說法。更何況,還有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真要就儒家學問來說,何來犬儒一說?”
蔣鏡心歎了口氣,忽然哈哈大笑起來,“不過,學了儒家學問,再去如何做,那就沒人管了。畢竟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嘛。”
郭煜趕忙起身,深深向自家先生鞠了一躬,然後才緩緩落座。
這就不用糾結了,其實也沒有糾結,但凡讀過幾年書的,誰不想為世道、為人心、為蒼生付出自己一份力量呢?絕對放在為一己私利之前。能做到什麽程度,就難保證了。畢竟為己才是根本,無己也是在為己之後,才有意義。
郭煜自然明白,這個為己,指的是君子之行的為己,也就是儒家說的修身了。
而且,就這次考題,郭煜都不知道寫過多少篇相似的文章了,每一篇都能有優異的評價,更何況,這次鄉試文章就是集平日優異之所長。相對於平日的積累,這次發揮,郭煜更是十分滿意。
最讓郭煜安心的,還是父親那句,“你以為那個案首,真的全是他的本事?”一句話印證了郭煜心中所想。也證明了書院的傳言,並非毫無根據。
根本就不用了父親多說,郭煜就明白了,不過是偶爾用用的手段罷了,一個舉人身份,對韓征來說,太金貴了,有機會想想,就是最大的奢想。不過就是因為給了他希望,然後跌落,才是最好的手段。
簡單一想,就能明白。整個南安郡的老百姓,都認為韓征的舉人是板上釘釘的······
隻要一放榜,韓征將要麵臨的情形,可想而知。以後還有沒有心氣參加鄉試,都難說了。一次難說,那就再來一次。再來一次,可不就是徹底完了?能不瘋掉,就算好的。
不過,為何溫蕤亭要把韓征推薦給自己的先生當弟子呢?雖然就隻是私下喝了杯茶,到底是溫蕤亭親自說給蔣鏡心的,韓征更不可能錯過這個機會。
可是怪就怪在,韓征一直到鄉試開考,都沒有拜見蔣鏡心。
蔣鏡心無所謂,而且就內心來說,對溫學政的做法,內心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溫蕤亭想給自己穿小鞋,借機敲打蔣某人,一個南安郡學政大人,未免有些托大了。
官場等級,蔣鏡心確實比不過溫蕤亭,不過,各自的背後人脈,溫蕤亭到底也隻是在南安郡浸淫多年,而蔣鏡心的弟子······桃李滿天下不敢說,京城能遞個話的人,還是有的。
溫蕤亭這次竟然糊塗了。
蔣鏡心就當成個小玩笑說給郭煜聽聽就完了。既是自己對得意弟子的一番提醒,也是蔣鏡心借機試探郭煜的一個機會。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在這個小酒樓裏遇到了韓征。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韓征就像沒看到蔣鏡心一般,根本沒把蔣鏡心當回事。
最讓蔣鏡心和郭煜意外的是,韓征當著蔣鏡心的麵,稱那位老儒生為先生。豈非讓人笑掉大牙?
都不用說什麽取舍,就算是沒有蔣鏡心,就那個窮酸老儒士,也夠可笑。人不可貌相?千萬別當真,以貌取人,才是最樸素的道理,在這個道理之外的,可以稱得上十分少見了。
當然了,最起碼在南安郡,能算得上有名頭的,而且能夠讓郭煜和蔣鏡心上心的,都認識。這就夠了。
蔣鏡心修心極佳,當然可以不當回事,郭煜就不能不當回事了,為人弟子,這樣的人情世故,也是修心的一部分。
不論怎麽說,這個居移氣養移體的說法,都符合各自的身份。
老先生愁眉苦臉,真不知道給韓征說點什麽,有些話,確實不宜說出口。在外人看起來,做弟子的被先生拖累了,掉份了。
蔣鏡心和郭煜可都是實打實的明星人物,這才是珠聯璧合,互相成全。
郭煜沉吟良久,問了先生一個問題,意思極大。不過也符合身份,別管以後會不會大登科,一個舉人身份,足以保證郭煜為官從政。
舉人在郡府謀職,別人難,郭煜半點不難。
蔣鏡心微微一笑,反問了一個問題,“犬儒?那到底是儒家弟子做了犬還是儒家學問做了犬?”
郭煜無奈苦笑搖頭,先生從來就是這般,這一個問題,就直指問題本源。
蔣鏡心繼續說道:“儒家學問,有傳承,這是肯定的,但是至於根源和主流,為師暫時不敢說已經找到了,也不敢妄下結論,但是就儒家學問而言,之所以能不斷發展,還能發揚光大,有一點,根本不用懷疑,也是必須要做的。”
蔣鏡心看著聽得十分認真的郭煜,就又問了一個問題,“你可知哪一點?”
郭煜用心思索,轉眼間,郭煜鼻尖已經微微冒汗。這就不是一般的學術問答了。
韓征眉頭緊皺,停止夾菜,老先生也想知道這個郭煜能給個什麽答案。
蔣鏡心也在等,也不著急,還端起酒杯輕輕啜飲,之後夾一筷子菜,微笑品嚐。
郭煜眉頭緊皺,試探著說道:“去蕪存菁?”
蔣鏡心用竹筷敲擊桌麵,開懷大笑,到底是自己的弟子,“孺子可教!”
蔣鏡心繼續說道:“其實不光是儒家文化,隻要能夠流傳下來的文化,都離不開去蕪存菁之事。對於當時之人事,當時之世道,不管是哪種文化梳理人心,何種文化作治世主流,都能當得起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凡去其糟粕取其菁華,哪會有用錯的?”
韓征聽蔣鏡心說話,一副癡傻模樣,以前在雜書上看過的那些文脈傳承,尤其是社會主流文化間的爭鋒,不是一般的驚心動魄。
蔣鏡心嘴裏說出來顯得輕鬆寫意。
不論如何,蔣先生說的,確實讓韓征明悟極多,韓征不自覺跟著點頭。
老先生也微微頷首,都有個碩儒的名頭了,哪能沒點斤兩?老先生忍不住就朝那邊豎了豎大拇指。
蔣鏡心還沒說完,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圓,“我儒家學說,並非爭那一時名聲,也不求為誰所用,無非為那世道向上求一條出路,為萬民共享盛世指一條明路,最不濟,也要在世道不堪時,為人心洪流打造一塊基石,留待有識之士力挽狂瀾。就因為如此,根本不會有那為上謀不為下謀的說法。更何況,還有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真要就儒家學問來說,何來犬儒一說?”
蔣鏡心歎了口氣,忽然哈哈大笑起來,“不過,學了儒家學問,再去如何做,那就沒人管了。畢竟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嘛。”
郭煜趕忙起身,深深向自家先生鞠了一躬,然後才緩緩落座。
這就不用糾結了,其實也沒有糾結,但凡讀過幾年書的,誰不想為世道、為人心、為蒼生付出自己一份力量呢?絕對放在為一己私利之前。能做到什麽程度,就難保證了。畢竟為己才是根本,無己也是在為己之後,才有意義。
郭煜自然明白,這個為己,指的是君子之行的為己,也就是儒家說的修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