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對攝影師來說,鏡頭就是眼睛,他們通過鏡頭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並用這種獨特的語言方式來與外界溝通。
黎染繼續道:“哦,我也看過他鏡頭裏的別人,和我看到的差不多。我那時候就知道,他喜歡我。他發現了我的閃光點,還用鏡頭將它們拍出來了。哎,這種本事也不是所有攝影師都有的,有人拍東西就是平平無奇,但有人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說到這,黎染還將手機裏拷貝的小片翻出來給葉沐看。
葉沐一見,就明白了。
這裏麵的黎染美好且奪目,鮮活卻又易碎,透著不真實,卻又無比的真實。任何男人看了都會心動,任何女人看了都會向往。
葉沐輕歎:“真好看。”
黎染笑了,不會兒又問:“對了,你找好工作了麽,以後想做什麽?”
葉沐一頓,說:“原來的想法是混日子,先找個廣告公司上班,喜歡就繼續幹,不喜歡就回家繼承畫廊……噗。現在麽,我倒是有點認真了,也想好好規劃一下。廣告公司還是要找的,但我會盡心對待這份工作,不讓光陰虛度。我還要努力積攢社會經驗,要完美的蛻變成社會人,家裏的畫廊我還是要學著打理,學著和客戶溝通、周旋。私下裏麽,我還得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要不就幹脆愛上工作。”
黎染:“那感情呢?”
葉沐想了想,腦海中略過一些人,有嚴潤、林遇、陸晟,一時間她忽然覺得自己“老”了,竟然在短短幾年間經曆了三段感情,而且每一段都用心投入了,一時間又覺得自己真有出息,在三段感情中都獲得了成長,而且“出戲”很快,毫不拖泥帶水(自我感覺真是良好),也非常有真知灼見。
從某個角度說,這就有點像是黎染入戲、出戲的過程。
難怪人人都說,人生如戲。
葉沐說:“當然是繼續談啊。”
黎染貼著她:“嗯,你這麽聰明,理論又這麽紮實,你一定沒問題的。”
兩人又說笑了一陣。
葉沐忽然說:“無論如何,祝你的事業大放異彩!”
黎染:“謝謝,也祝你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葉沐開始胡說八道了:“嗯,要活出態度,活出真實,愛眾生,愛世界,愛自己!”
黎染也一起瘋:“world peace!”
……
翌日清晨,葉沐離開了劇組的露營地。
黎染中午發來微信說,她要上飛機了,祝葉沐假期愉快。
然後,黎染將沈之越的微信名片推送過來,說:“經紀人跟我說了,我跟他吵了幾句,叫他以後不要做這種無聊事。抱歉小沐,我知道你喜歡沈之越,不管是哪種喜歡都好。這是他的聯係方式,你自己決定吧。”
關於黎染和經紀人,葉沐也是頗有感觸的。
似乎那個男人,隻是將她當做一枚工具,當初和她談那段感情,就像是感情投資,借此將工具更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當然,現在的黎染已經看明白了,她是經紀人的工具,但經紀人也是她的工具,這種單向利用的關係已經變成了雙向利用了。
最主要的是,隻要黎染自己心態調試好,不為難自己就好了。
葉沐看著沈之越的名片許久,過了好幾分鍾,才提交申請。
可提交過後,她又有點後悔。提交了又能如何呢,難道還打算微信交友嗎,大家就是萍水相逢,何必產生其他交集?
於是她又默念著,別加我,別加我,忽視我,看不見我!
結果,沈之越遲遲沒有通過,她又橫跳了,一邊覺得這樣挺好的,一邊又忍不住想,看吧,這就是他的態度。
到了下午,葉沐慢悠悠地刷了一個景點,還在廟裏給父母請了護身符。
出來時,葉沐點開微信,發現沈之越竟然通過了好友申請,但他隻是通過,一句話都沒說。
葉沐本想發個表情過去,打個招呼,但最終還是什麽都沒有發。
算了,就逢年過節拜個年吧。
……
這個暑假過得額外快。
葉沐結束假期後回到家裏,就開啟了另一種“社畜”生活,老板就是葉之鳴。
有時候,她也會給沈韻當跑腿。
有了小棉襖做粘合劑,沈韻連葉之鳴的麵都不用見了,還節省了無效吵架和溝通成本,幹脆都讓葉沐來處理。
沈韻還開玩笑地說:“如果你以後也要做藝術品經紀人,那我就是你的第一個‘藝人’。不過你也知道,這行水深,資格證隻是敲門磚,最主要的還是眼光和思路。”
另一方麵,葉沐在畫廊幫忙,難免會遇到陸晟。
但整個暑假,他們也就碰見兩次,兩次都是匆匆來,匆匆走,第一次連話都沒說上,隻是對了個眼神,第二次倒是說上話了,但也隻是普通寒暄,彼此笑一下。
後來葉沐就問葉之鳴,是不是他做了什麽。
葉之鳴說,怕葉沐見到前男友會尷尬,所以陸晟的工作他都親自過,盡量讓他少來畫廊。
葉沐一邊感激葉之鳴的愛護,一邊又忍不住調侃:“沒事,陽光、海灘和金錢,已經將我治愈了。爸,你知道嗎,刷你的卡額外開心,我已經愛上pos機的聲音了!”
葉之鳴:“……”
要說整個暑假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事,一件是葉沐跟學校接了攝像設備,完成了廣告小片的拍攝,另一件就是葉沐寫完了《我和五個怨種前任》的第二篇。
等到開學,葉沐就開始剪輯和配音,當然這些事她無法獨立完成,也確實是不擅長,就以聯合畢設的名義,請其他係的同學幫忙。
要不怎麽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呢,有擅長錄音、配音的同學,連錄音棚都能借到,而負責剪輯的同學更是有一雙被天使親吻過的手。
等到廣告片做出來時,葉沐就隻剩下感歎,她一邊認識到人脈和人才的重要性,一邊說:“咱們這麽牛逼合適嗎,會不會被懷疑作弊請槍手啊,這都能拿出去參加國際比賽了好嗎!”
就這樣,大四的上半學期也從指縫溜走了。
嚴格來說,大四的生活和暑假差不多,葉沐依然是三點一線,大部分時間在家和畫廊之間往返,有時候還會去沈韻的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葉沐加緊複習,準備考藝術品鑒定評估資格期間,葉之鳴和女朋友分手了,分得很平靜。
葉沐開玩笑地問他打算什麽時候再找。
葉之鳴卻說,這段時間看葉沐這麽有工作熱忱,都被她影響和感動了,他打算未來幾年什麽感情都不發展,就專心培養她。
葉沐震驚道:“可我已經開始投簡曆了,我還打算出去上班。爸,你別這麽關注我,別對我抱太大期望好不好!”
葉之鳴隻笑問:“是不是想去廣告公司?”
葉沐點頭。
葉之鳴說:“可以去,爸爸也讚成。你看,公司都幫你找好了。”
葉沐:“???”
等葉沐再一看公司介紹,發現其中一個股東竟然是蕭固?
葉沐的第一反應就是:“爸,你不是讓我去刺探情報的吧?這種事我可幹不了。”
葉之鳴被氣笑了:“我們又不是競爭對手,你去刺探什麽,再說你也不是這塊料。你就隻管吸取職場經驗,這可是門大學問。這家呢隻是蕭家投資的公司之一,蕭家人不管事。不過你進去以後,下麵的小領導會多照顧你一點,會多給你一點學習機會。這社會啊,就是第二所大學,你進去不隻是為了掙錢,也是為了自我提升,隻管好好學就行了。”
葉之鳴話鋒一轉,又道:“女孩子討生活,會比男孩子容易吃虧,酒局、飯局文化躲不掉。但是在熟人介紹的公司裏,起碼能安全一點。爸爸也能更放心。”
於是,葉沐人生裏的第一份工作,就這樣定下了。
第43章
葉沐還是在上班一個月以後才知道, 她以為自己是“關係戶”而感到心虛,一直藏著掖著,生怕被部門其他人知道了穿小鞋,卻沒想到原來這整個部門都是關係戶, 而小醜竟然是她自己?
是的, 整個部門都是關係戶, 而且富二代居多。
相比之下, 葉沐家裏隻是經營畫廊,放在在這裏真的不夠看。
部門裏有個叫劉冉的白富美, 幾乎隔天就買一個包,統統是一線難買的熱門款,隻要微信上跟sa說一句,一個小時後就有閃送小哥上門。
有時候大家也會在官網上買, 經常來送件的順豐小哥大家也都認識,還能精準的識別收件人的工位, 直接送到跟前。
要不怎麽說職場是小型社會呢, 在不同的小社會裏就會長不同的見識, 葉沐第一個星期可真是開了眼, 幾乎一直都處於“震驚”之中。
葉沐後來和葉之鳴提了這事, 葉之鳴竟沒有絲毫驚訝, 轉頭就買了兩個包塞給葉沐說,也不能差太遠,和同事的關係一定要搞好。
當然, 兩個包和人家隔一天買一個不能比, 但真的相處下來, 葉沐才發現這些同事也沒有她刻板印象中認為的趾高氣昂、眼高手低。
他們這個部門可不是吃素的, 每個人都有點本事, 從客戶談判到文案、策劃,一個人能就hold住全程。
後來經過了一個月的細心觀察,加上葉沐也在這裏交到朋友——陳煦,陳煦私下裏也給葉沐透露了不少底。
陳煦說,其實大家隻是將這份工作當做一次進修,起碼要待上兩年,覺得本事學到手了,牛逼了,就出去開公司,覺得還不行,那就沉澱下來,再學學。總之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有野心,都隻是拿這個小部門當作跳板,總有一天是要高飛的。
葉沐就好奇地問,為什麽都集中在這家公司,是湊巧,還是每家廣告公司都這樣?
陳煦說,當然不是每家如此,這就是一種圈子文化,既然是圈子文化,那就不可能隨處可見。
所謂圈子文化,就是同級別的人組成一個圈子,獲得的資源共享,共贏共收。
至於這個部門裏的廣告業務,幾乎可以說是源源不絕,有同事自己家公司有需求,也有各個關係戶和客戶之間互相介紹的資源,比如陳煦的爸爸就會在飯桌上跟朋友推薦,朋友因為信賴陳煦爸爸,自然就會來找陳煦。
換句話說,陳煦爸爸的宣傳就是打廣告,而且精準投放,百發百中。
葉沐這才知道,原來她在學校裏學到的東西也就是一層皮,僅限於理論,到了職場的特定環境中,還可以這樣靈活運用。
事實就是,陳煦並也不會因是爸爸的朋友就怠慢,反而會更盡心盡力做好每一道細節,不隻是為了爸爸的麵子,不隻是為業績而做,為日後的創業基礎而做,也是為了籠絡住這層關係而做。畢竟如果對方這次不滿意,下次就不會來了,麵上不說什麽,心裏卻不定怎麽想。
陳煦的科普,給葉沐帶來了一次思維衝擊,她就像是打開一扇小世界的門,一邊感歎著陳煦有錢竟然還這麽努力,一邊自我反省過去一直對富二代存有偏見。
按照陳煦的說法是,其實每個圈子裏都有工作狂魔,也都有廢柴、垃圾,所謂人以群分,主要還是看家庭教育和價值觀。
家裏暴富的,比較容易出現報複性廢柴,但是從小就金錢富足,且價值觀正確的有錢小孩,大多不怕失去,且對自己有信心,知道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怕從頭來過,也不怕創業失敗,心態會更平穩些,也更加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不會因為階級降級就焦慮。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也有從小就生在大富之家,長大了卻一路走歪的例子。
總之上了一個月的班,葉沐感覺自己的成長比在學校四年都要多,她也由衷感受到圈子文化的“魔力”。
圈子裏的人一起“玩”,互相照應,共進退,這就能確保這個圈子裏的人可以長久獲得利益,而圈外人要插進來,要麽有路子,要麽有真本事,但即便如此,也需要很長時間的融合。
就好比說葉沐所在的起飛廣告,這裏的富二代們不止在內卷業務能力和消費能力,還會內卷另外一件事……
陳煦給王宇介紹了一項資源,這是廣告業務之外的私人交情,王宇家裏因為這項資源而解決了問題,獲得了利益,作為回報,王宇也會回饋陳煦一些東西,這樣一來一往,幾次之後兩家的公司就會建立起一層關係,交上朋友。
而朋友之間,還會拉進來更多的朋友,人脈圈就這麽建立起來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葉沐覺得很有趣,那就是這裏的同事不說自己是來打工的——哦,也的確不能算是。
他們都會說大家一起“玩”。
但這個“玩”,又不是小打小鬧的玩,而是實打實的創造實惠的“玩”。
黎染繼續道:“哦,我也看過他鏡頭裏的別人,和我看到的差不多。我那時候就知道,他喜歡我。他發現了我的閃光點,還用鏡頭將它們拍出來了。哎,這種本事也不是所有攝影師都有的,有人拍東西就是平平無奇,但有人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說到這,黎染還將手機裏拷貝的小片翻出來給葉沐看。
葉沐一見,就明白了。
這裏麵的黎染美好且奪目,鮮活卻又易碎,透著不真實,卻又無比的真實。任何男人看了都會心動,任何女人看了都會向往。
葉沐輕歎:“真好看。”
黎染笑了,不會兒又問:“對了,你找好工作了麽,以後想做什麽?”
葉沐一頓,說:“原來的想法是混日子,先找個廣告公司上班,喜歡就繼續幹,不喜歡就回家繼承畫廊……噗。現在麽,我倒是有點認真了,也想好好規劃一下。廣告公司還是要找的,但我會盡心對待這份工作,不讓光陰虛度。我還要努力積攢社會經驗,要完美的蛻變成社會人,家裏的畫廊我還是要學著打理,學著和客戶溝通、周旋。私下裏麽,我還得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要不就幹脆愛上工作。”
黎染:“那感情呢?”
葉沐想了想,腦海中略過一些人,有嚴潤、林遇、陸晟,一時間她忽然覺得自己“老”了,竟然在短短幾年間經曆了三段感情,而且每一段都用心投入了,一時間又覺得自己真有出息,在三段感情中都獲得了成長,而且“出戲”很快,毫不拖泥帶水(自我感覺真是良好),也非常有真知灼見。
從某個角度說,這就有點像是黎染入戲、出戲的過程。
難怪人人都說,人生如戲。
葉沐說:“當然是繼續談啊。”
黎染貼著她:“嗯,你這麽聰明,理論又這麽紮實,你一定沒問題的。”
兩人又說笑了一陣。
葉沐忽然說:“無論如何,祝你的事業大放異彩!”
黎染:“謝謝,也祝你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葉沐開始胡說八道了:“嗯,要活出態度,活出真實,愛眾生,愛世界,愛自己!”
黎染也一起瘋:“world peace!”
……
翌日清晨,葉沐離開了劇組的露營地。
黎染中午發來微信說,她要上飛機了,祝葉沐假期愉快。
然後,黎染將沈之越的微信名片推送過來,說:“經紀人跟我說了,我跟他吵了幾句,叫他以後不要做這種無聊事。抱歉小沐,我知道你喜歡沈之越,不管是哪種喜歡都好。這是他的聯係方式,你自己決定吧。”
關於黎染和經紀人,葉沐也是頗有感觸的。
似乎那個男人,隻是將她當做一枚工具,當初和她談那段感情,就像是感情投資,借此將工具更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當然,現在的黎染已經看明白了,她是經紀人的工具,但經紀人也是她的工具,這種單向利用的關係已經變成了雙向利用了。
最主要的是,隻要黎染自己心態調試好,不為難自己就好了。
葉沐看著沈之越的名片許久,過了好幾分鍾,才提交申請。
可提交過後,她又有點後悔。提交了又能如何呢,難道還打算微信交友嗎,大家就是萍水相逢,何必產生其他交集?
於是她又默念著,別加我,別加我,忽視我,看不見我!
結果,沈之越遲遲沒有通過,她又橫跳了,一邊覺得這樣挺好的,一邊又忍不住想,看吧,這就是他的態度。
到了下午,葉沐慢悠悠地刷了一個景點,還在廟裏給父母請了護身符。
出來時,葉沐點開微信,發現沈之越竟然通過了好友申請,但他隻是通過,一句話都沒說。
葉沐本想發個表情過去,打個招呼,但最終還是什麽都沒有發。
算了,就逢年過節拜個年吧。
……
這個暑假過得額外快。
葉沐結束假期後回到家裏,就開啟了另一種“社畜”生活,老板就是葉之鳴。
有時候,她也會給沈韻當跑腿。
有了小棉襖做粘合劑,沈韻連葉之鳴的麵都不用見了,還節省了無效吵架和溝通成本,幹脆都讓葉沐來處理。
沈韻還開玩笑地說:“如果你以後也要做藝術品經紀人,那我就是你的第一個‘藝人’。不過你也知道,這行水深,資格證隻是敲門磚,最主要的還是眼光和思路。”
另一方麵,葉沐在畫廊幫忙,難免會遇到陸晟。
但整個暑假,他們也就碰見兩次,兩次都是匆匆來,匆匆走,第一次連話都沒說上,隻是對了個眼神,第二次倒是說上話了,但也隻是普通寒暄,彼此笑一下。
後來葉沐就問葉之鳴,是不是他做了什麽。
葉之鳴說,怕葉沐見到前男友會尷尬,所以陸晟的工作他都親自過,盡量讓他少來畫廊。
葉沐一邊感激葉之鳴的愛護,一邊又忍不住調侃:“沒事,陽光、海灘和金錢,已經將我治愈了。爸,你知道嗎,刷你的卡額外開心,我已經愛上pos機的聲音了!”
葉之鳴:“……”
要說整個暑假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事,一件是葉沐跟學校接了攝像設備,完成了廣告小片的拍攝,另一件就是葉沐寫完了《我和五個怨種前任》的第二篇。
等到開學,葉沐就開始剪輯和配音,當然這些事她無法獨立完成,也確實是不擅長,就以聯合畢設的名義,請其他係的同學幫忙。
要不怎麽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呢,有擅長錄音、配音的同學,連錄音棚都能借到,而負責剪輯的同學更是有一雙被天使親吻過的手。
等到廣告片做出來時,葉沐就隻剩下感歎,她一邊認識到人脈和人才的重要性,一邊說:“咱們這麽牛逼合適嗎,會不會被懷疑作弊請槍手啊,這都能拿出去參加國際比賽了好嗎!”
就這樣,大四的上半學期也從指縫溜走了。
嚴格來說,大四的生活和暑假差不多,葉沐依然是三點一線,大部分時間在家和畫廊之間往返,有時候還會去沈韻的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葉沐加緊複習,準備考藝術品鑒定評估資格期間,葉之鳴和女朋友分手了,分得很平靜。
葉沐開玩笑地問他打算什麽時候再找。
葉之鳴卻說,這段時間看葉沐這麽有工作熱忱,都被她影響和感動了,他打算未來幾年什麽感情都不發展,就專心培養她。
葉沐震驚道:“可我已經開始投簡曆了,我還打算出去上班。爸,你別這麽關注我,別對我抱太大期望好不好!”
葉之鳴隻笑問:“是不是想去廣告公司?”
葉沐點頭。
葉之鳴說:“可以去,爸爸也讚成。你看,公司都幫你找好了。”
葉沐:“???”
等葉沐再一看公司介紹,發現其中一個股東竟然是蕭固?
葉沐的第一反應就是:“爸,你不是讓我去刺探情報的吧?這種事我可幹不了。”
葉之鳴被氣笑了:“我們又不是競爭對手,你去刺探什麽,再說你也不是這塊料。你就隻管吸取職場經驗,這可是門大學問。這家呢隻是蕭家投資的公司之一,蕭家人不管事。不過你進去以後,下麵的小領導會多照顧你一點,會多給你一點學習機會。這社會啊,就是第二所大學,你進去不隻是為了掙錢,也是為了自我提升,隻管好好學就行了。”
葉之鳴話鋒一轉,又道:“女孩子討生活,會比男孩子容易吃虧,酒局、飯局文化躲不掉。但是在熟人介紹的公司裏,起碼能安全一點。爸爸也能更放心。”
於是,葉沐人生裏的第一份工作,就這樣定下了。
第43章
葉沐還是在上班一個月以後才知道, 她以為自己是“關係戶”而感到心虛,一直藏著掖著,生怕被部門其他人知道了穿小鞋,卻沒想到原來這整個部門都是關係戶, 而小醜竟然是她自己?
是的, 整個部門都是關係戶, 而且富二代居多。
相比之下, 葉沐家裏隻是經營畫廊,放在在這裏真的不夠看。
部門裏有個叫劉冉的白富美, 幾乎隔天就買一個包,統統是一線難買的熱門款,隻要微信上跟sa說一句,一個小時後就有閃送小哥上門。
有時候大家也會在官網上買, 經常來送件的順豐小哥大家也都認識,還能精準的識別收件人的工位, 直接送到跟前。
要不怎麽說職場是小型社會呢, 在不同的小社會裏就會長不同的見識, 葉沐第一個星期可真是開了眼, 幾乎一直都處於“震驚”之中。
葉沐後來和葉之鳴提了這事, 葉之鳴竟沒有絲毫驚訝, 轉頭就買了兩個包塞給葉沐說,也不能差太遠,和同事的關係一定要搞好。
當然, 兩個包和人家隔一天買一個不能比, 但真的相處下來, 葉沐才發現這些同事也沒有她刻板印象中認為的趾高氣昂、眼高手低。
他們這個部門可不是吃素的, 每個人都有點本事, 從客戶談判到文案、策劃,一個人能就hold住全程。
後來經過了一個月的細心觀察,加上葉沐也在這裏交到朋友——陳煦,陳煦私下裏也給葉沐透露了不少底。
陳煦說,其實大家隻是將這份工作當做一次進修,起碼要待上兩年,覺得本事學到手了,牛逼了,就出去開公司,覺得還不行,那就沉澱下來,再學學。總之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有野心,都隻是拿這個小部門當作跳板,總有一天是要高飛的。
葉沐就好奇地問,為什麽都集中在這家公司,是湊巧,還是每家廣告公司都這樣?
陳煦說,當然不是每家如此,這就是一種圈子文化,既然是圈子文化,那就不可能隨處可見。
所謂圈子文化,就是同級別的人組成一個圈子,獲得的資源共享,共贏共收。
至於這個部門裏的廣告業務,幾乎可以說是源源不絕,有同事自己家公司有需求,也有各個關係戶和客戶之間互相介紹的資源,比如陳煦的爸爸就會在飯桌上跟朋友推薦,朋友因為信賴陳煦爸爸,自然就會來找陳煦。
換句話說,陳煦爸爸的宣傳就是打廣告,而且精準投放,百發百中。
葉沐這才知道,原來她在學校裏學到的東西也就是一層皮,僅限於理論,到了職場的特定環境中,還可以這樣靈活運用。
事實就是,陳煦並也不會因是爸爸的朋友就怠慢,反而會更盡心盡力做好每一道細節,不隻是為了爸爸的麵子,不隻是為業績而做,為日後的創業基礎而做,也是為了籠絡住這層關係而做。畢竟如果對方這次不滿意,下次就不會來了,麵上不說什麽,心裏卻不定怎麽想。
陳煦的科普,給葉沐帶來了一次思維衝擊,她就像是打開一扇小世界的門,一邊感歎著陳煦有錢竟然還這麽努力,一邊自我反省過去一直對富二代存有偏見。
按照陳煦的說法是,其實每個圈子裏都有工作狂魔,也都有廢柴、垃圾,所謂人以群分,主要還是看家庭教育和價值觀。
家裏暴富的,比較容易出現報複性廢柴,但是從小就金錢富足,且價值觀正確的有錢小孩,大多不怕失去,且對自己有信心,知道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怕從頭來過,也不怕創業失敗,心態會更平穩些,也更加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不會因為階級降級就焦慮。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也有從小就生在大富之家,長大了卻一路走歪的例子。
總之上了一個月的班,葉沐感覺自己的成長比在學校四年都要多,她也由衷感受到圈子文化的“魔力”。
圈子裏的人一起“玩”,互相照應,共進退,這就能確保這個圈子裏的人可以長久獲得利益,而圈外人要插進來,要麽有路子,要麽有真本事,但即便如此,也需要很長時間的融合。
就好比說葉沐所在的起飛廣告,這裏的富二代們不止在內卷業務能力和消費能力,還會內卷另外一件事……
陳煦給王宇介紹了一項資源,這是廣告業務之外的私人交情,王宇家裏因為這項資源而解決了問題,獲得了利益,作為回報,王宇也會回饋陳煦一些東西,這樣一來一往,幾次之後兩家的公司就會建立起一層關係,交上朋友。
而朋友之間,還會拉進來更多的朋友,人脈圈就這麽建立起來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葉沐覺得很有趣,那就是這裏的同事不說自己是來打工的——哦,也的確不能算是。
他們都會說大家一起“玩”。
但這個“玩”,又不是小打小鬧的玩,而是實打實的創造實惠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