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站在這家公司的老板角度,雖然乍一看,整個部門養的都是“小祖宗”,但他們也是一幫招財貓,還是用心工作的招財貓,招來一批又一批的金主,公司的名聲很快就打開了,幾年之內就在業內站穩了腳跟。
就因為這份工作,葉沐和葉之鳴父女交流的時間也變多了,葉之鳴別提多高興了,有時候還感歎說,感覺女兒終於長大了,知道和爸爸親了。
葉之鳴還誇獎道,說葉沐才上班這麽短時間,就交到陳煦這樣的朋友,先不說進不進圈子,起碼敲門磚是有了。
葉沐狐疑地問:“爸,你當初給我找這份工作,是不是早就知道裏麵什麽情況?”
葉之鳴說:“那當然,不打聽清楚了,能隨便找嗎?第一份工作的質量會對你造成一生的影響。實話告訴你吧,我當初托蕭固的時候,他也問了我訴求是什麽,我跟他提了一嘴,他就跟下麵人打招呼了。不過你要知道,把你弄進去容易,要學出來,還得靠自己的本事,我也就隻能幫你到這裏了。”
葉沐“嘖”了聲:“這是幫我嗎,還不是通過我幫你拉攏畫廊的生意嗎?”
葉之鳴笑道:“這也不衝突啊。你想想,沒事逛畫廊的都是些什麽人,會買藝術品的又是什麽人?如果讓你去大街上發傳單,你能挖掘出幾個客戶?做生意,首先就要找對方向,走對路,進對圈子。”
也是,忙著討生活的普通人,是不可能一出手就五位數、六位數,將它們變成畫掛在牆上,但凡有這麽多錢,也會花在更實際的地方,聽得見響兒的地方。
葉之鳴又問葉沐,進去一段時間,最大的收獲是什麽?
葉沐想了想,說:“心態吧。我以前覺得,打工就是討生活。一說打工,就感覺是給別人幹活,是被資本家壓榨剩餘價值,扣工資就會鬱悶受挫,覺得自己白幹了。打工、打工,說著好像是自己打工作,其實是被工作打,想起來就喪。但現在麽,我會想,我不僅是為了討生活而工作,也是為了提升自我,為了破除固有的圈子,為了去外麵的世界多學學,多看看。反正不管成敗,我都會成長的,隻希望正向的成長更多一些,這麽想就舒服多了。”
聽到這話,葉之鳴不由得笑眯了眼笑,甚至可以說是誌得意滿,覺得自己這件事辦得很漂亮,簡直就是“教育家”。
葉之鳴得意一番之後,又開始給葉沐上課,說有時候心態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素,尤其是當你把所有事都做足了以後,你還能改變的就隻剩下心態了。
而心態,會影響一個人的麵貌、氣質,和給人的感覺。同樣氣場的人會互相感應到彼此,一個人若是焦慮,就隻能吸引同樣焦慮的人,一個人若是充滿自信,做事遊刃有餘,也會讓人另眼相看,覺得他不簡單,會更願意結交,並將機會交給他。
尤其是到了他這個年紀,麵相也會因為心態而改變,常年焦慮的人,一定是低氣壓的,看上去愁眉苦臉的,大家都想躲著走。但反過來,會吸引很多人的靠近,人脈越來越多,一個帶一個,那麽遇到問題,也會有更多的貴人願意出手幫忙。
簡單來說就是,眼裏隻有錢,隻盯著存款數字,很難生大財,可如果能把眼界放開,將所有看似與錢無關的東西聯係到一起,形成一個循環,這就已經具備了“財源滾滾”的基礎,這才是生財之道。
……
因為葉沐和陳煦成了朋友,連帶和陳煦關係好的劉冉,對葉沐也多照顧了幾分。
按照陳煦的話說,劉冉的“金錢級別”比她高了一層,但劉冉半點不矯情,從不以金錢來衡量人,這絕對是有大格局的。
可以想見,將來劉冉將來會更優秀,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他們這個小圈子裏,第一個往上進階的人。
葉沐一向隨遇而安,並沒有因為劉冉的“級別”更高就伏低做小,她估計這樣的人,劉冉也見得多了,肯定能識別出接近她的人都是什麽動機。
葉沐再一想,自己好像也沒什麽動機,就是觀察和學習,也沒打算要強行推銷自家藝術品的意思。所以葉沐隻是提了一下家裏是做什麽的,就不再多說。
後來有一次,劉冉說想去愛馬仕,陳煦就拉著葉沐一起。
劉冉進門不到五分鍾,就看中了兩款鐲子,加起來一百多萬,但其實劉冉更想買的是二百來萬的那款。
不過劉冉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讓sa先將相對便宜的兩款包起來。
sa大概也很少見到劉冉這樣的客戶,來愛馬仕就隻是買兩款鐲子,而且全程不問配貨比和有沒有包。
客戶們的套路sa見得也多了,大家心知肚明,先豪爽的選一堆小配貨,種類要齊全些,建立起sa的好感,再提自己真正想買的包。
當然,有人會覺得這些sa被慣出毛病了,但你看,買賣之間就是一種博弈。
隻是到了劉冉這裏,博弈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劉冉拿到鐲子,滿意地笑了,遂起身就要走。
sa明顯一愣,跟著暗示說,店裏有幾個爆款包,可以到小屋裏看。
劉冉半點興趣都沒有,隻說:“我不用了。”
然後,劉冉又看向陳煦和葉沐,問:“你們要麽?”
葉沐還沒反應過來,陳煦就說話了:“那就看看吧。”
結果不到十分鍾,陳煦就拿下一個經典色lindy,一個稀缺色康康。
葉沐算了下自己的小金庫以及消費能力,最後選了一個比較實用的菜籃子,也是難得一見的顏色。
其實扣掉配貨比,菜籃子並不算貴,起碼在一線奢侈品包中,它的價格相對親民。
葉沐多一分錢都沒花,事後想起來,覺得自己撿了個便宜,便私下問陳煦,要不要表示什麽,回饋一下劉冉——她對這種一來一往的學問還有點陌生,隻能摸索前進。
怕隻怕,劉冉是故意放水給,就是為了測試她是不是白占便宜的人。有時候隻要進一次奢侈品店,每個人的價值觀如何,就能一目了然。
陳煦聽後笑道:“放心吧,這點小事劉冉根本不會往心裏去。在她的觀念裏,她買的鐲子才是主角,這幾個包是鐲子的配貨。瞧瞧人家這格局,總之以後多相處,你就知道了。”
再後來,葉沐將這件事跟沈韻提了一嘴。
沈韻就問葉沐,部門裏有沒有互相送小禮物的習慣?
葉沐說沒有,但劉冉的農曆生日要到了。
沈韻便笑道:“那正好,我這裏有個小玩意,包裝好了,拿去送給她。反正在金錢上,咱們跟人家比不了,也就不用打腫臉充胖子,非要送個多貴的東西,還指望能十倍百倍的從人家手裏掙回來。這樣你心裏也不會有那麽大壓力。”
而沈韻所謂的“小玩意”,是一張巴掌大的水墨小畫,畫風簡潔,不過幾筆,就將一束蘭花描繪出來。
最主要的是,這幅小畫出自名家之手。
據沈韻說,這位名家是她結交的一位前輩,關係不算很近,但他為人處世頗有一套,每年都會畫一些這樣的小畫,不多,隻送朋友和有眼緣的人,就用此來結緣。
剛好前段時間,沈韻得了一張,那位名家還說,如果她遇到朋友,也可以轉送出去。
沈韻便借花獻佛,將蘭花小畫拿了出來,精心包好,交給葉沐。
說實話,葉沐心裏是忐忑的,畢竟她對劉冉的了解,僅限於隔天買一個包,以及進了愛馬仕就隻買鐲子。如果劉冉就隻會看奢侈品,不欣賞這些傳統藝術品,又該如何,會不會看不上眼呢?
葉沐將這曾擔憂告訴沈韻,沈韻隻說:“咱們知道這副畫的價值,隻是用它來結緣,至於對方是否看得懂,那不在咱們的考慮之內。你送出去,是表達你的心意,如果她看不懂,卻還能領會到你的心意,那這個人就值得交。反過來,如果她就是個用金錢價值來衡量心意的人,這樣你也能對她有進一步了解,以後就知道該怎麽相處了。總之就是,她給你定了個價值,你也給她定一個,各取所需。”
葉沐後來轉念再一想,也是,如果對方就是個明碼實價的人,那麽無論她送什麽,可能都會被挑眼。
送貴了,她舍不得,送便宜了,對方看不上,那還真不如不送。
……
轉眼,到了劉冉的農曆生日。
陳煦直接送了個五位數的包,還是劉冉有過的款式,隻是不同顏色。
劉冉很高興。
其他同事也都有表示,有的關係遠,就送的便宜些,有的關係近,就送的貴些。
一場送禮活動下來,還真是看盡人生百態。
至於大家都送了什麽,葉沐是在幾天之後才知道大概——因為劉冉沒有當麵拆開,也是不希望引起矛盾。
私下裏,劉冉對於收到的禮物沒有過多評價,依然維持著和葉沐、陳煦比較近的關係,但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劉冉會主動叫葉沐一起。
之前葉沐要麽就是點單人份外賣,要麽就是去附近餐廳,而陳煦會和劉冉一起吃。
現在麽,劉冉會點更豐盛的飯菜,還會問葉沐的口味。
後來還是不經意間,劉冉提了句:“對了小沐,我記得你說過,你家是經營畫廊和藝術品的?”
葉沐點頭:“是啊,藝術品鑒定資格證我剛考到,業務還不熟悉,但我爸媽都很精通。”
葉沐又簡單介紹了葉之鳴和沈韻的職業背景。
劉冉接著問,葉沐是怎麽進來的公司,托了誰。
葉沐沒提“蕭固”,說:“我隻知道姓蕭,是我爸的一個客戶。”
劉冉便沒再多問,但看樣子心裏已經全盤有數。
又過了半個月,劉冉突然提到,說有個朋友過生日,他的口味比較西方,有什麽價格在二十萬左右,可以恰到好處的裝逼,卻能彰顯品味的禮物送出去?
聽到數字,葉沐小小地吸一口氣,麵上卻很鎮定,還學著葉之鳴的語氣說:“有倒是有,不過藝術品的類別比較多,你要送的東西有沒有具體的範圍?哦,還要看他生日是在什麽時候。有的比較難找的,需要多一點時間。”
劉冉說,油畫就行。
葉沐轉頭和葉之鳴一說,葉之鳴立刻重視起來,倒不是說二十萬的購買力有多強悍,而是做這行的都是走長線釣大魚,第一次購買彼此都是試探,一旦雙方的信任關係建立起來,以後常來常往,那就是二百萬,甚至兩千萬的回報。
葉沐說,連她自己都感到很意外很驚喜,沒想到竟打誤撞地拉到第一個客戶。
葉之鳴卻不認為這是誤打誤撞,而是葉沐憑本事吸引了劉冉的注意,如果葉沐斤斤計較,在意蠅頭小利,劉冉肯定看得出來的,多半也不會托她去找。
其實嚴格說起來,投資藝術品或多或少有點當冤大頭的意思,這就要看這個冤大頭當得值不值,舒不舒服,長期回報率的空間有多少。
劉冉托葉沐去找,就知道這中間要讓葉沐家賺點差價,但貪心的人,就會多賺差價,拿出的實際價值,距離二十萬會更遠一些。乍一看,是中間商機靈,可仔細一想,就是讓劉冉在朋友麵前丟了麵子,送禮物還被坑、添堵,那就不會有下次了。
不到一星期,葉之鳴就找來了畫作,還讓葉沐請劉冉到畫廊裏來鑒賞。
劉冉便帶了懂行的且喜歡收藏的朋友一起去,結果大家相談甚歡,不僅劉冉當場將畫定下,連她帶去的朋友也買下一幅藏品。
葉沐將全程都看在眼裏,還因此認識了劉冉的朋友。
她也看到了劉冉和朋友的裝束,雖然都是名牌,但穿戴很低調,也就懂奢侈品的人看得懂,放在大眾眼中,恐怕隻會覺得這身衣服質量好,麵料好,版型好,卻估計不出實際價格。
就因為這件事,葉沐又學到一課——能讓劉冉如此費心去琢磨生日禮物的朋友,無論男女,八成不缺包和表,劉冉也很難送,送包怕一模一樣,送表,二十萬可能隻是入門,但又不能直接送錢,更不可能送晚禮服、西裝這些,餘下的也就隻能送珠寶首飾和藝術品了。
……
如此時間一晃,葉沐已經在起飛廣告上了小半年的班,各方麵都提升不小,在畫廊裏接待客戶,也能獨當一麵了。
直到某一天,葉沐從校方拿到了畢業證,忽然就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覺得大學生活似乎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好像自己已經混跡社會多年,再也想不起那個在學校裏滿口小黃書和戀愛哲學的傻丫頭了。
沈韻說,這就是成長。
葉沐深以為然,別的不說,就說戀愛好了,她都單身這麽久了,竟然也沒覺得不適應,即便看著同部門的帥哥富二代,也能心如止水,看來真得是練出來了。
作者有話說:
圈子文化在北京這邊還挺明顯的,沒在外地生活過,但我想各地應該都有類似的東西。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精英共贏,垃圾紮堆。
比如有時候看一個人靠不靠譜,可以看他介紹的朋友是什麽樣的人,如果那個朋友不咋地,連帶介紹人也會受到影響。再比如最近這幾天熱搜上的事件,九個裏麵五個有案底(好像是?)這就是垃圾紮堆。
芟秋篇是成長篇,除了言情線,還會有女鵝的自身成長和蛻變,思維方式和接觸人群和學校截然不同。
至於言情線,我這兩天還要想想,沈之越和蕭固誰先推進。
大家有建議可以留言哈,筆芯~
第44章
葉沐工作以來最大的感觸就是, 她是在一群“關係戶”的夾縫中生存。
在這個新環境裏,她變得很低調,除了工作交流之外,很少聊自己的私事或生活裏的事。環境的改變, 會另一個人變得“識時務”, 變得話少, 盡管這非常不像她的性格。
她有時候回想起來, 自己在大學時期暢談戀愛高論的時光,真的是一去不複返了。
當然, 這裏的同事也不會知道她小小年紀已經談過三場戀愛,而且滿肚子小黃書的橋段。
就因為這份工作,葉沐和葉之鳴父女交流的時間也變多了,葉之鳴別提多高興了,有時候還感歎說,感覺女兒終於長大了,知道和爸爸親了。
葉之鳴還誇獎道,說葉沐才上班這麽短時間,就交到陳煦這樣的朋友,先不說進不進圈子,起碼敲門磚是有了。
葉沐狐疑地問:“爸,你當初給我找這份工作,是不是早就知道裏麵什麽情況?”
葉之鳴說:“那當然,不打聽清楚了,能隨便找嗎?第一份工作的質量會對你造成一生的影響。實話告訴你吧,我當初托蕭固的時候,他也問了我訴求是什麽,我跟他提了一嘴,他就跟下麵人打招呼了。不過你要知道,把你弄進去容易,要學出來,還得靠自己的本事,我也就隻能幫你到這裏了。”
葉沐“嘖”了聲:“這是幫我嗎,還不是通過我幫你拉攏畫廊的生意嗎?”
葉之鳴笑道:“這也不衝突啊。你想想,沒事逛畫廊的都是些什麽人,會買藝術品的又是什麽人?如果讓你去大街上發傳單,你能挖掘出幾個客戶?做生意,首先就要找對方向,走對路,進對圈子。”
也是,忙著討生活的普通人,是不可能一出手就五位數、六位數,將它們變成畫掛在牆上,但凡有這麽多錢,也會花在更實際的地方,聽得見響兒的地方。
葉之鳴又問葉沐,進去一段時間,最大的收獲是什麽?
葉沐想了想,說:“心態吧。我以前覺得,打工就是討生活。一說打工,就感覺是給別人幹活,是被資本家壓榨剩餘價值,扣工資就會鬱悶受挫,覺得自己白幹了。打工、打工,說著好像是自己打工作,其實是被工作打,想起來就喪。但現在麽,我會想,我不僅是為了討生活而工作,也是為了提升自我,為了破除固有的圈子,為了去外麵的世界多學學,多看看。反正不管成敗,我都會成長的,隻希望正向的成長更多一些,這麽想就舒服多了。”
聽到這話,葉之鳴不由得笑眯了眼笑,甚至可以說是誌得意滿,覺得自己這件事辦得很漂亮,簡直就是“教育家”。
葉之鳴得意一番之後,又開始給葉沐上課,說有時候心態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素,尤其是當你把所有事都做足了以後,你還能改變的就隻剩下心態了。
而心態,會影響一個人的麵貌、氣質,和給人的感覺。同樣氣場的人會互相感應到彼此,一個人若是焦慮,就隻能吸引同樣焦慮的人,一個人若是充滿自信,做事遊刃有餘,也會讓人另眼相看,覺得他不簡單,會更願意結交,並將機會交給他。
尤其是到了他這個年紀,麵相也會因為心態而改變,常年焦慮的人,一定是低氣壓的,看上去愁眉苦臉的,大家都想躲著走。但反過來,會吸引很多人的靠近,人脈越來越多,一個帶一個,那麽遇到問題,也會有更多的貴人願意出手幫忙。
簡單來說就是,眼裏隻有錢,隻盯著存款數字,很難生大財,可如果能把眼界放開,將所有看似與錢無關的東西聯係到一起,形成一個循環,這就已經具備了“財源滾滾”的基礎,這才是生財之道。
……
因為葉沐和陳煦成了朋友,連帶和陳煦關係好的劉冉,對葉沐也多照顧了幾分。
按照陳煦的話說,劉冉的“金錢級別”比她高了一層,但劉冉半點不矯情,從不以金錢來衡量人,這絕對是有大格局的。
可以想見,將來劉冉將來會更優秀,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他們這個小圈子裏,第一個往上進階的人。
葉沐一向隨遇而安,並沒有因為劉冉的“級別”更高就伏低做小,她估計這樣的人,劉冉也見得多了,肯定能識別出接近她的人都是什麽動機。
葉沐再一想,自己好像也沒什麽動機,就是觀察和學習,也沒打算要強行推銷自家藝術品的意思。所以葉沐隻是提了一下家裏是做什麽的,就不再多說。
後來有一次,劉冉說想去愛馬仕,陳煦就拉著葉沐一起。
劉冉進門不到五分鍾,就看中了兩款鐲子,加起來一百多萬,但其實劉冉更想買的是二百來萬的那款。
不過劉冉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讓sa先將相對便宜的兩款包起來。
sa大概也很少見到劉冉這樣的客戶,來愛馬仕就隻是買兩款鐲子,而且全程不問配貨比和有沒有包。
客戶們的套路sa見得也多了,大家心知肚明,先豪爽的選一堆小配貨,種類要齊全些,建立起sa的好感,再提自己真正想買的包。
當然,有人會覺得這些sa被慣出毛病了,但你看,買賣之間就是一種博弈。
隻是到了劉冉這裏,博弈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劉冉拿到鐲子,滿意地笑了,遂起身就要走。
sa明顯一愣,跟著暗示說,店裏有幾個爆款包,可以到小屋裏看。
劉冉半點興趣都沒有,隻說:“我不用了。”
然後,劉冉又看向陳煦和葉沐,問:“你們要麽?”
葉沐還沒反應過來,陳煦就說話了:“那就看看吧。”
結果不到十分鍾,陳煦就拿下一個經典色lindy,一個稀缺色康康。
葉沐算了下自己的小金庫以及消費能力,最後選了一個比較實用的菜籃子,也是難得一見的顏色。
其實扣掉配貨比,菜籃子並不算貴,起碼在一線奢侈品包中,它的價格相對親民。
葉沐多一分錢都沒花,事後想起來,覺得自己撿了個便宜,便私下問陳煦,要不要表示什麽,回饋一下劉冉——她對這種一來一往的學問還有點陌生,隻能摸索前進。
怕隻怕,劉冉是故意放水給,就是為了測試她是不是白占便宜的人。有時候隻要進一次奢侈品店,每個人的價值觀如何,就能一目了然。
陳煦聽後笑道:“放心吧,這點小事劉冉根本不會往心裏去。在她的觀念裏,她買的鐲子才是主角,這幾個包是鐲子的配貨。瞧瞧人家這格局,總之以後多相處,你就知道了。”
再後來,葉沐將這件事跟沈韻提了一嘴。
沈韻就問葉沐,部門裏有沒有互相送小禮物的習慣?
葉沐說沒有,但劉冉的農曆生日要到了。
沈韻便笑道:“那正好,我這裏有個小玩意,包裝好了,拿去送給她。反正在金錢上,咱們跟人家比不了,也就不用打腫臉充胖子,非要送個多貴的東西,還指望能十倍百倍的從人家手裏掙回來。這樣你心裏也不會有那麽大壓力。”
而沈韻所謂的“小玩意”,是一張巴掌大的水墨小畫,畫風簡潔,不過幾筆,就將一束蘭花描繪出來。
最主要的是,這幅小畫出自名家之手。
據沈韻說,這位名家是她結交的一位前輩,關係不算很近,但他為人處世頗有一套,每年都會畫一些這樣的小畫,不多,隻送朋友和有眼緣的人,就用此來結緣。
剛好前段時間,沈韻得了一張,那位名家還說,如果她遇到朋友,也可以轉送出去。
沈韻便借花獻佛,將蘭花小畫拿了出來,精心包好,交給葉沐。
說實話,葉沐心裏是忐忑的,畢竟她對劉冉的了解,僅限於隔天買一個包,以及進了愛馬仕就隻買鐲子。如果劉冉就隻會看奢侈品,不欣賞這些傳統藝術品,又該如何,會不會看不上眼呢?
葉沐將這曾擔憂告訴沈韻,沈韻隻說:“咱們知道這副畫的價值,隻是用它來結緣,至於對方是否看得懂,那不在咱們的考慮之內。你送出去,是表達你的心意,如果她看不懂,卻還能領會到你的心意,那這個人就值得交。反過來,如果她就是個用金錢價值來衡量心意的人,這樣你也能對她有進一步了解,以後就知道該怎麽相處了。總之就是,她給你定了個價值,你也給她定一個,各取所需。”
葉沐後來轉念再一想,也是,如果對方就是個明碼實價的人,那麽無論她送什麽,可能都會被挑眼。
送貴了,她舍不得,送便宜了,對方看不上,那還真不如不送。
……
轉眼,到了劉冉的農曆生日。
陳煦直接送了個五位數的包,還是劉冉有過的款式,隻是不同顏色。
劉冉很高興。
其他同事也都有表示,有的關係遠,就送的便宜些,有的關係近,就送的貴些。
一場送禮活動下來,還真是看盡人生百態。
至於大家都送了什麽,葉沐是在幾天之後才知道大概——因為劉冉沒有當麵拆開,也是不希望引起矛盾。
私下裏,劉冉對於收到的禮物沒有過多評價,依然維持著和葉沐、陳煦比較近的關係,但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劉冉會主動叫葉沐一起。
之前葉沐要麽就是點單人份外賣,要麽就是去附近餐廳,而陳煦會和劉冉一起吃。
現在麽,劉冉會點更豐盛的飯菜,還會問葉沐的口味。
後來還是不經意間,劉冉提了句:“對了小沐,我記得你說過,你家是經營畫廊和藝術品的?”
葉沐點頭:“是啊,藝術品鑒定資格證我剛考到,業務還不熟悉,但我爸媽都很精通。”
葉沐又簡單介紹了葉之鳴和沈韻的職業背景。
劉冉接著問,葉沐是怎麽進來的公司,托了誰。
葉沐沒提“蕭固”,說:“我隻知道姓蕭,是我爸的一個客戶。”
劉冉便沒再多問,但看樣子心裏已經全盤有數。
又過了半個月,劉冉突然提到,說有個朋友過生日,他的口味比較西方,有什麽價格在二十萬左右,可以恰到好處的裝逼,卻能彰顯品味的禮物送出去?
聽到數字,葉沐小小地吸一口氣,麵上卻很鎮定,還學著葉之鳴的語氣說:“有倒是有,不過藝術品的類別比較多,你要送的東西有沒有具體的範圍?哦,還要看他生日是在什麽時候。有的比較難找的,需要多一點時間。”
劉冉說,油畫就行。
葉沐轉頭和葉之鳴一說,葉之鳴立刻重視起來,倒不是說二十萬的購買力有多強悍,而是做這行的都是走長線釣大魚,第一次購買彼此都是試探,一旦雙方的信任關係建立起來,以後常來常往,那就是二百萬,甚至兩千萬的回報。
葉沐說,連她自己都感到很意外很驚喜,沒想到竟打誤撞地拉到第一個客戶。
葉之鳴卻不認為這是誤打誤撞,而是葉沐憑本事吸引了劉冉的注意,如果葉沐斤斤計較,在意蠅頭小利,劉冉肯定看得出來的,多半也不會托她去找。
其實嚴格說起來,投資藝術品或多或少有點當冤大頭的意思,這就要看這個冤大頭當得值不值,舒不舒服,長期回報率的空間有多少。
劉冉托葉沐去找,就知道這中間要讓葉沐家賺點差價,但貪心的人,就會多賺差價,拿出的實際價值,距離二十萬會更遠一些。乍一看,是中間商機靈,可仔細一想,就是讓劉冉在朋友麵前丟了麵子,送禮物還被坑、添堵,那就不會有下次了。
不到一星期,葉之鳴就找來了畫作,還讓葉沐請劉冉到畫廊裏來鑒賞。
劉冉便帶了懂行的且喜歡收藏的朋友一起去,結果大家相談甚歡,不僅劉冉當場將畫定下,連她帶去的朋友也買下一幅藏品。
葉沐將全程都看在眼裏,還因此認識了劉冉的朋友。
她也看到了劉冉和朋友的裝束,雖然都是名牌,但穿戴很低調,也就懂奢侈品的人看得懂,放在大眾眼中,恐怕隻會覺得這身衣服質量好,麵料好,版型好,卻估計不出實際價格。
就因為這件事,葉沐又學到一課——能讓劉冉如此費心去琢磨生日禮物的朋友,無論男女,八成不缺包和表,劉冉也很難送,送包怕一模一樣,送表,二十萬可能隻是入門,但又不能直接送錢,更不可能送晚禮服、西裝這些,餘下的也就隻能送珠寶首飾和藝術品了。
……
如此時間一晃,葉沐已經在起飛廣告上了小半年的班,各方麵都提升不小,在畫廊裏接待客戶,也能獨當一麵了。
直到某一天,葉沐從校方拿到了畢業證,忽然就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覺得大學生活似乎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好像自己已經混跡社會多年,再也想不起那個在學校裏滿口小黃書和戀愛哲學的傻丫頭了。
沈韻說,這就是成長。
葉沐深以為然,別的不說,就說戀愛好了,她都單身這麽久了,竟然也沒覺得不適應,即便看著同部門的帥哥富二代,也能心如止水,看來真得是練出來了。
作者有話說:
圈子文化在北京這邊還挺明顯的,沒在外地生活過,但我想各地應該都有類似的東西。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精英共贏,垃圾紮堆。
比如有時候看一個人靠不靠譜,可以看他介紹的朋友是什麽樣的人,如果那個朋友不咋地,連帶介紹人也會受到影響。再比如最近這幾天熱搜上的事件,九個裏麵五個有案底(好像是?)這就是垃圾紮堆。
芟秋篇是成長篇,除了言情線,還會有女鵝的自身成長和蛻變,思維方式和接觸人群和學校截然不同。
至於言情線,我這兩天還要想想,沈之越和蕭固誰先推進。
大家有建議可以留言哈,筆芯~
第44章
葉沐工作以來最大的感觸就是, 她是在一群“關係戶”的夾縫中生存。
在這個新環境裏,她變得很低調,除了工作交流之外,很少聊自己的私事或生活裏的事。環境的改變, 會另一個人變得“識時務”, 變得話少, 盡管這非常不像她的性格。
她有時候回想起來, 自己在大學時期暢談戀愛高論的時光,真的是一去不複返了。
當然, 這裏的同事也不會知道她小小年紀已經談過三場戀愛,而且滿肚子小黃書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