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說:


    今天的二更~今天沒有了~


    第五十八章 新年


    新年的第一天, 周家的習慣是早上吃麵條,周老太太的手擀麵味道那可真叫一絕,據老爺子偶爾和兒孫們聊天時透露的訊息, 當年他被媒人帶著去和老太太相看, 被留了午飯,也正是因為嚐到了那一碗出自老太太之手的手擀麵,這才決定要娶她為妻的, 不過嘛, 其中的真實性可就有待考證了。


    周家素來在這一天都是誰起床了再給誰下麵條的,絕不催人起床,一方麵,是因為大家辛苦了一年, 睡個懶覺也沒什麽;另一方麵, 則是為了取個好兆頭,免得新年第一天就絮絮叨叨,接下來的一年都免不了類似的嘮叨。


    周長寧吃過早飯之後,和老爺子、老太太一道坐在院子裏,幫著老太太擇菜, 這是要準備中午吃的餃子的餡料, 是的,你沒有看錯,早飯剛吃完, 就要開始準備午飯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周家人多, 包餃子得花不少時間呢, 提前準備好餡料, 做足準備,屆時也能節省些許時間。


    同樣,在這一天,周長寧動手一道幫忙包餃子是不會被說的,雖然農家圍著灶台打轉兒的都是女子,而男子進廚房會被認為是沒出息,可是今天包餃子的意義不同,周家人甚至會齊齊上陣,有種家族團建活動的意思。


    沒過一會兒,周大新夫妻倆以及周長平也都起來了,周二柱夫婦和周三全夫婦也都過來了,新年的這幾天,飯食都是要在大房這邊用的,畢竟,上頭的父母還健在呢,若是周老爺子和老太太不在了,已經分家的三兄弟才可以不用像現在這樣過年也要在一處吃飯。


    周老太太去洗了手,幫著下麵條去了,周長平的洗漱自有周儀霜在負責,因著周儀霜比小堂弟要大上六七歲,在小堂弟出生的時候她便已經開始記事了,所以,周儀霜是看著小堂弟長大的這個說法其實也並沒有什麽問題。


    周二柱夫婦倆忙於地裏的農活兒的時候,周長平大多時候都是周老太太在帶,但是老太太也有家裏的許多事情要做,也便免不了需要周儀霜看顧的時候,因此,姐弟倆的感情向來不錯。


    “唉,這回過年可真是沒什麽滋味兒,要是換了還在村子裏的時候,無論是去鄰居家坐一坐,還是去族裏叔伯家問候兩句,好歹都能有個嘮家常的對象。”老爺子看了看家裏人來回走動、忙碌的身影,不由得感歎道。


    周長寧自然理解老爺子的心情,別的不說,這不就像是現代,科技越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越遙遠,過年也越發沒有傳統新年的那種年味兒了嗎?同樣的,老爺子其實也是因為缺了那幾個要好的老夥計們,這才感覺有些無聊罷了。


    “村子裏過年有村子裏的好處,郡城裏過年也有在郡城的好處,咱們家在村子裏過了那麽多個新年,連鎮子上過年是什麽樣的都不了解,更別說郡城了,今年這不就是個機會嗎?爺爺覺得無聊了,待會兒咱們一家人一道去街上走走,也看看過年時候的郡城和平常有什麽不同。”周長寧笑了笑,開解老爺子道。


    他的這個提議一出,頓時得到了家裏人的一致讚同,老爺子本著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也隻得點點頭答應了,而還在吃早飯的周家眾人也不由得默默地加快了手底下吃飯的速度。


    時下風氣開放,就算周儀霜尚未嫁人,可普通小民家的閨女也並沒有那麽多講究,因此,她出門並沒有帶著帷帽,隻是緊緊地跟在了周二柱身邊,至於周長平,為了避免人多擠到了他,則是被周二柱抱著走的。


    周家這一行人,看上去隊伍頗為壯觀,隻不過,仔細看了看街頭上的東西,感覺和平日裏相比起來,除了多了些喜慶的小玩意兒,似乎也沒什麽不同了,當然,若是到了元宵節的那一日,街上定然會大變模樣,畢竟,單單是郡城的各樣花燈,便很值得令人期待了。


    不過,此時的周家眾人卻是都有些小小的失望,所幸,平日裏這樣敞開了逛、無須擔憂浪費時間的機會還是很少的,眾人也就打起了精神來,時而在路邊的攤子上買點兒令周長平簡直看了便要走不動道的吃食,時而給家裏的女眷買些小玩意兒。


    總歸是,走了這麽久的路,倒是也沒有空著手、隻逛不買,或多或少的,眾人都有些收獲,這都是平日裏雖然瞧著喜歡,卻覺得買回來也沒什麽用處的,可是碰上了過年的時候,人便免不了心裏想著,辛苦了一年,給自己添點兒喜歡的小玩意兒犒勞一番,大抵也沒什麽關係吧。


    正是抱著這樣的心裏,眾人才沒有空手而歸,想來那些在新年的第一天都不忘上街賣貨的攤販,也是圖著這一點,想著今天定然生意不錯,這才撇下了一家子出門的吧。


    看著老爺子和老太太麵上帶出了些許疲色,眾人也就沒有再多逛,而是原路回家去了,摻著周老爺子走在最前麵的周長寧卻不知道,明明是一家子臨時起意的行為,還是在新年第一天這樣的時候,他卻還是碰到了一個熟人,不,隻能說是有過一麵之緣的人,至於這緣,究竟是緣分,還是孽緣,那就得靠時間來檢驗了。


    “怎麽?雲姑娘看到什麽了,竟這般入神?”酒樓的二樓窗戶是開著的,李永順著對麵姑娘的目光看過去,隻看到了下方烏泱泱的人群,似乎也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不由得出言問道,話語當中似乎已經多了幾分不悅的意味。


    是的,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和周長寧打過一次交道的雲意,眼下,聽著來自李永的“質問”,內心不由得有幾分膩煩,這人呐,什麽時候才能找準自己的身份定位?他和她有什麽關係,能讓他有資格來質問自己?


    隻是,念及此次再來東陽郡的目的,再聯想到對方的家世背景,原本已經到了嘴邊的譏諷之語頓時被收了回去,換做一句淡淡的“沒什麽”,心下憋屈,卻又不得不耐著性子繼續和對方歪纏。


    好不容易挨到了李家有下人進來,說是家裏有客,老爺喚他回去見見客人,雲意這才幾乎是以唯恐避之不及的態度將人送走了,心下也略微舒展了些許。


    也怪不得她明明是雲家這一代頗有能力的女子之一,更有可能成為雲家的下一任家主,卻還是得耐著性子應付這麽一個年輕的公子哥兒,著實是礙於對方的父親罷了。


    李永的爹倒也不是什麽朝廷三品大員,隻是這東陽郡郡守府的一名簿曹從事,雖有官職,也不過八品而已,奈何對方主管錢糧簿書,雲意自然也就免不了要和李家打交道。


    然而,士農工商這四個字,還真不是說說而已,即便隻是八品小官,也無法阻礙李大人看雲意時“居高臨下”的目光,當然,他還不蠢,這般想法還是遮掩了些許的,不過,瞧不上商籍歸瞧不上,但這也並不妨礙李大人一邊收著雲意的“孝敬”,一邊又忍不住貪心地打起了更多的主意。


    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一文錢難倒英雄漢,這樣的話語便足以說明銀錢的重要性了,這不,雲意是個適齡的姑娘家,除去她出嫁的大筆嫁妝以外,她本人也是極有能力的,若是能將她娶進門,這不就相當於娶了個金娃娃?


    因此,借著雲意登門拜訪的機會,李大人便讓自家的嫡次子李永來接觸雲意了,甚至還自導自演地編撰出了個“一見鍾情”的戲碼來,想著嫡次子文不成武不就的,唯有皮相還算過得去,若是能將雲意娶到手,他也就不用為李永的後半生發愁了。


    殊不知,經商這幾年,雲意什麽樣的手段沒有見過?一個人眼裏的到底是深情還是假意,她還能分辨不出來?之所以耐著性子應付這位李公子,一來是她又不會常常待在東陽郡,二來嘛,便是因為小人難纏了,毫無疑問,李大人便是這樣一位真小人了。


    作者有話說:


    更新雖遲但到,明天兩更~


    第五十九章 燈會


    當然, 此番的雲意出現在東陽郡,自然還與齊家突然向外大量銷售的高品質白糖有關,聽說這是齊鈞的功勞, 又聽說, 現下齊家上下,包括那些個頑固的族老,對於齊鈞繼承家主之位是再無異議了, 雲意便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齊鈞是剛從東陽郡回來的。


    回想起自己在東陽郡找到的那個市儈之輩, 雲意哪能還反應不過來,自己是被對方給耍了?對方當初是故意做出那副樣子的,就是為了打消她的惦記?


    因此,對於自己經商生涯中少有的在同輩人手中吃癟的經曆, 雲意自然是印象深刻了, 即便那已經是兩個月之前的事情了,可是方才乍向街上看了一眼,隻需在腦海中回顧個幾秒鍾,她便很快將人給對上號了。


    當然,現下的周家, 恐怕也是她不能輕舉妄動的了, 一來,白糖給齊家帶來的利潤明眼人用心一算就能算得出來,哪怕是為了自家買回來的方子無法輕易泄露出去呢, 齊家也得在暗處多看顧上幾分不是?


    二來嘛, 她此番一動,定會將其他家競爭對手的目光同樣吸引過來, 像這樣的手段可以私下裏遮遮掩掩地做, 卻絕對不能夠放到明麵上來講, 畢竟,這並沒有那般光明正大,也會影響到雲家的形象,家主那邊也絕不會同意她如此貿然行事、最終得不償失的。


    對此,周長寧可不知道他又躲過了暗中的一次災禍,當然,這也是因為,目前的周家對於那幾家心中有想法的商戶來說,無疑都隻是腳邊的一隻螞蟻,無足輕重,仔細想想,你有見過哪一隻大象,專程抬腳去踩死一隻螞蟻的嗎?自然是沒有的了。


    周家那廂,仍舊沉浸在新年的氣氛當中,往年的初二,是家裏的幾個兒媳婦要回娘家的日子,今年嘛,這一遭自然是免去了的,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引子,惹得幾個兒媳婦這一天做事都有些心不在焉的,顯然,這是記掛著娘家人呢,也不知道他們最終有沒有逃出來,現在是否安好。


    周老太太心下歎了口氣,卻是主動地包攬了這一天大半的工作量,兒媳婦們記掛娘家這是人之常情,她老婆子還沒有那麽霸道到要求人家嫁進周家就要和娘家一刀兩斷的地步,相反地,若是她們對家裏的父母一點兒都不惦念,她才要對她們平時表現出來的孝心在心底裏打個問號呢。


    這一年的新年,對周家人來說,過得可真是無趣極了,既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去串親戚,頂多是去附近幾家同族人家走動走動,彼此之間能聊的事情翻來覆去也就那麽點兒花樣,當然了,周長寧例外。


    對他來說,像現在這樣,一大家子湊在一起,熱熱鬧鬧地過個新年,就已經是隻在想象中才能看到的場景了,而他,也很是俗氣地一個人在屋子裏,許下了今年的新年願望,無他,隻希望一家子來年依舊平安健康,像這樣過年的場景,他希望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不過,到了初七以後,街上的年味兒就沒有那般濃厚了,周二柱的雜貨鋪也重新開張了,周三全的豆腐鋪子也是一樣,他家再做的那一批腐乳又可以開始賣了,新年嘛,人們總是想給餐桌上添點兒新花樣的,花起銀錢來也就沒有那麽摳摳搜搜的,因此,這一次的腐乳比年前的那一批賣得還要更快些。


    還來不及等著這批腐乳賣完,周三全便又急忙趕著去做下一批了,相比較得到的利潤而言,做腐乳需要用到的成本簡直是不值一提,當然,他也明白,這主要是因為承了侄子的人情,白得了這麽一個方子,否則的話,這樣一個能夠當做傳家之物的方子,要花銀錢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呢。


    到了元宵燈會的這一天,一家子除了老爺子和老太太倒是又再次集體出門了,不是他們不想喊上二老湊湊熱鬧,隻可惜,二老自己個兒便先擺擺手,說是受不了街上的那種吵鬧聲,便不出門了。


    周大新兄弟幾個原先還有幾分可惜,覺著難得有一次在郡城看元宵燈會的機會,二老錯過真是太可惜了,然而走到街上,這種可惜的心情便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街上人頭攢動著,幾乎人人都是在被人群簇擁著前進的,二老年紀也不小了,這樣被擠著,萬一遇到個什麽事兒、有個什麽好歹,豈不是要遭了大罪?


    周二柱不敢輕忽,瞬間便將周長平架在了脖子上,雙手緊緊地抓著他,生怕他一個高興沒抓牢給掉下來,周儀霜也緊緊地湊在了楊氏身邊,挽著楊氏的胳膊。


    其他人自然也不必多說,不約而同地讓女眷走在了內側,自己則是走在外側去,既是不想讓人擠到了她們,也是為了避免有些歹人衝撞了她們。


    所幸,除了過於擁擠、有些風險以外,元宵燈會還是很熱鬧的,以往在青石鎮上看到的場麵與今日的比起來,就完全淪為小打小鬧了,不僅如此,燈會上的花燈也是樣式十分繁雜,一時間,看上去倒讓人有些眼花繚亂起來。


    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某些為了積攢人氣的酒樓擺出來了許多花燈,搞了個“猜燈謎”的活動,周家這一大家子,識字的人不少,真正能稱得上讀書人的卻也就周長寧一個。


    因此,遇到了這樣能夠白得一盞花燈的活動,又看著旁人也不管有沒有幾分水平在身便衝上前去,林氏幾個也就慫恿著周長寧去試一試,左右報名又不需要花錢,能得一盞花燈便是意外之喜,拿不到也沒什麽損失。


    看著母親的笑顏,周長寧也隻得來一回“彩衣娛親”了,也幸好,他既有原身的水平在身,又有前世經曆過信息大爆炸時代的見聞,穿越過來之後,也沒忘記多看些原身留下來的書籍,因此,這些個燈謎對於他來說,倒是也沒有達到難出天際的地步去。


    按照酒樓的規則是,在一盞茶的時間之內,能夠答出五道燈謎便可以挑一盞花燈帶走了,因此,周長寧在心中自己翻譯了一下,這就相當於考試時間十五分鍾,不管難易程度,解決五道題而已,對他來說還是很輕鬆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周長寧也並沒有多耽擱時間,若是遇上了一看就不怎麽會或是需要好生思量一番的燈謎,他便會迅速選擇放棄,走到下一盞花燈前去,再看下一個燈謎,隻不過,在圍觀者看來,當同一批開始的人還在與最前麵的那兩個燈謎較勁兒的時候,周長寧的這番表現便有些惹人注目了。


    也不知這人究竟是腹中空空還是胸有成竹,眾人心裏嘀咕,卻不妨礙他們在周長寧身上不自覺地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就連周大新也不免有些緊張,用胳膊肘杵了杵林氏:“誒,你說,長寧能不能猜出來五道題啊?”


    “說什麽呢?咱們兒子都是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你這當爹的先給他泄氣了?不會說話就少說點兒不中聽的,靜等著瞧吧,長寧肯定行的。”


    被林氏無端白了一眼,周大新訕訕地摸了摸鼻子,也不再說話了,隻是心裏難免有些嘀咕,他再怎麽仔細看,也發現長寧從開始參加比賽到現在,都是那麽一個表情啊,你這當娘的是怎麽看出來“信心滿滿”這四個字的?


    那廂,周長寧將擺出來的花燈上麵的燈謎挨個兒看了一遍,用酒樓提供的紙筆一氣嗬成地寫下了自己的答案,彼時,和他同時參加比賽的人還在第六盞花燈那裏打轉兒呢,再看看時間,還能剩下一大半呢,讀書人嘛,哪個心裏沒有幾分傲氣?


    若能在眾目睽睽之下正確地解出了所有的燈謎,酒樓給的獎勵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這不也是一種揚名的手段嗎?隻能說,像周長寧那樣,在有限的時間裏,隻做自己會做的,絲毫沒有要攻堅克難的意思,這樣的人才是讀書人當中的少數。


    當然了,這並不妨礙酒樓的小二笑眯眯地對周長寧道:“恭喜這位公子,您總共答對了十一道題目,可以挑選兩盞花燈帶走!”


    因著燈謎的答案是寫在紙條上交上去由酒樓的人評判的,因此,即便是作答者也並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是哪些題目答對了,這就規避了正確答案大規模擴散的風險。


    周家人湊得近些,自然也聽到了小二的話,頓時,臉上便齊齊浮現出了一種名為“與有榮焉”的神色,周長寧扭頭笑道:“二叔二嬸,讓弟弟妹妹過來各自挑一盞喜歡的吧。”


    這是恰巧可以免費挑兩盞花燈,若是隻能挑一盞的話,他定然還會再掏銀子給另一個孩子買一盞的,是的,對於他來說,這兩個放在現代還在讀小學的可不就是孩子嗎?既然都是孩子,那就要一碗水端平,斷然沒有非讓大的讓著小的這個道理,周家也還沒有窮困到那般地步。


    周二柱夫妻倆也並未再說些什麽客套話,周長平是讓周二柱架著他又湊近了些,從擺出來的獎品當中挑了一盞自己喜歡的樣式,周儀霜則是湊近楊氏說了兩句,楊氏便指著選了其中一盞花燈,周長寧接了過來,遞給了堂妹,一家人這才離開。


    作者有話說:


    最近這兩部小說寫得可真是“多災多難”!我保證,下一本存稿不到20w字,絕對不開新坑了!


    第六十章 來信


    元宵佳節之後, 這個年就算是過完了,周家人也進入到了一段很是平靜的生活中,隻不過, 身處亂世, 又怎麽可能一直保持平靜呢?齊家派人送來的分紅,以及緊跟著交到周長寧手中的一封信,打破了這樣的平靜生活, 給周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又帶來了很大的漣漪。


    將齊鈞寫的信逐字逐句地看完了, 周長寧麵色有些凝重,這日晚上,特意挑了個全家人都在的時候,將信紙拿了出來, 徑直放在周老爺子麵前。


    盡管由於上了年紀, 有些眼花了,但是仔細辨認信紙上的字體,周老爺子還是能夠做到的,拿起信紙來,睜大了眼睛, 一個字一個字地往過看, 越是看下去,一顆心便越是要沉到穀底去。


    “長寧收到的這封信來自齊家公子,齊家是經商的大戶人家, 與多家高門顯貴也常有來往, 消息的準確性應當是沒什麽可懷疑的了,信中說到, 秦王與楚王聯軍正向著東陽郡而來, 以大軍的速度, 最多不超過一個月,便能趕到東陽郡,讓咱們家早做打算。”


    周二柱和周三全對於老爺子的話自然是不會懷疑什麽的,當然,他們也並沒有在這個時候不識趣地去追問這位齊家公子是何人、咱們家又是什麽時候和這樣的大人物攀上交情的。


    隻不過,聽完老爺子的話,無論是周二柱夫妻倆,還是周三全夫妻倆,都不由得苦了臉,雜貨鋪和豆腐鋪子的生意經過年前的積累剛剛有幾分好轉,盈利也能比以往多出些許,現下若是要打仗了,價格猛漲的隻會是糧食,這兩間鋪子的生意怕是又要黃一陣子了。


    這個時候的周家眾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聯軍打到東陽郡城門外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盡管聯軍或許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條心,可是同樣裝備的士兵,五萬人打一萬人,輸贏還能有什麽變數嗎?燕王能不能守住這東陽郡,還真是個問題呢。


    “說說吧,你們兄弟三個已經分家了,也都是各自小家裏麵當家做主的男人,遇到事情總該有個主意,我這把老骨頭總不可能替你們頂一輩子。”周老爺子心下歎氣,麵上卻不動聲色地道。


    周大新兄弟三個麵麵相覷,一時間陷入了沉默,最終,還是周二柱率先開口道:“爹,我覺得這位齊公子來信勸咱們早做打算是不是有些暗示的意思呢?雖說咱們家從村上到了郡城,好不容易這才安定下來這麽一段日子,但是真的遇到聯軍打過來了,為了保命,咱們家怕是又得逃了。”


    周二柱平常很少主動出頭拿主意,如果他像今天這般態度積極了,那就隻能說明一件事情——事態很嚴峻,事實上,說出這幾句話的時候,周二柱的心裏又何嚐好受?


    就在前兩天,他和媳婦兒晚上盤點鋪子裏的收益的時候,還在暢想著,過幾日就送兒子去私塾讀書呢,另外,閨女雖說在家裏還可以再多留兩年,但是嫁妝也該陸陸續續地準備起來了,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這些銀錢,毫無疑問,都得指望著這間雜貨鋪呢。


    然而,若是他們得離開東陽郡再次逃荒的話,也就是說,好不容易盤下來的鋪子、有了起色的生意、剛有了點兒積蓄的家底兒,頃刻間又得化為烏有,重新換一處地方,還得從頭再來。


    周大新倒是心裏沒什麽感覺,畢竟,早先長寧就有提到過他們在東陽郡或許待不長久,因此,就連現在住的這個小院子的租金,在之前先付了三個月的以後,現下都是一月一交的,自家在郡城裏也沒有置辦什麽固定資產,要說逃離郡城的話,隻需收拾東西就行了,大不了便是舍棄這半個月的租金不要了而已。


    當然了,周大新換位思考一下,也能明白周二柱和周三全的感受,原先在周家村的時候,不管怎麽說,自家還有那幾畝地可以耕種呢,結果因為逃荒,到了郡城,不但沒了田地,好不容易做起來的生意鋪子也是租的,實際上並不屬於他們,也無怪乎他們心底裏沒有幾分安全感呢。


    “爹,老二說得對,咱們如果打定主意要逃的話,就得早做準備,這信從齊公子那裏寄過來也得幾日,再從齊家管事送到長寧手上,又是一兩日的功夫,也就是說,嚴格算起來,齊公子信上所說的一月路程其實早已不足一月了。


    若是等到兵臨城下了,城門一封鎖,咱們就算想逃也逃不掉了,趁著現在大多數人還沒有聽到什麽風聲的時候,咱們該逃還是逃吧。”


    俗話說,不管什麽事情,都是一回生二回熟的,對於“逃荒”二字,周家人早已不再像第一次經曆那樣充滿恐慌了,像周大新,說起這兩個字來更是毫無壓力,畢竟,真要論起來,那還是他們大房的家底兒最豐厚,有銀子在手,換一處地方另外置辦恒產也並不是什麽難事。


    至於周三全,他向來都是有老爺子拿主意的時候聽老爺子的,有兩位兄長拿主意的時候聽哥哥們的,他們都不在身邊的時候那就是聽媳婦兒的,總之,“出謀劃策”“妙計連連”這些成語向來跟他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係。


    左右,周老爺子早就放棄了要將周三全同樣培養成一個善於動腦之人的打算,此刻,也看到了周三全盡力縮小自己的存在感的動作,不由得狠狠地用眼神刮了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一眼,隨即道:


    “是這個道理沒錯,相比較前一次逃荒,這一次咱們大概能稍微輕鬆些吧,畢竟,東陽郡的碼頭是可以走水路的,為免夜長夢多、徒生變故,這樣,老三,你這兩日盡快去碼頭上打聽打聽,來往的客船都是要去哪裏的、什麽時候到、每張船票的價格怎麽算、能夠帶多重的行李上船等等這些有用的信息。


    老大老二,你們倆就盡快把鋪子裏的貨物賣出去,總不能咱們走了,就讓貨物堆壓在那裏吧,價格方麵可以比平日稍微讓一讓,理由你們自己想,但是不能以成本價或者虧本賣出,以免引起外人不必要的注意。


    老婆子,你就帶著三個兒媳婦把東西都規整規整,收拾在一起,根據老三打聽到的咱們能帶上船的重量,把那些個暫時用不到的、或者是到了目的地可以用銀子買的東西都暫且留下來,輕裝上陣,不要搞出一副要把整個院子都搬走的架勢,免得讓旁人生疑,對了,一定別忘記再買些糧食回來,即便走水路,咱們一家人的口糧還是不能少的。”


    周老爺子實際上心中早已有了成算,之所以還要多此一舉地問一問三個兒子,一是考驗,二來嘛,這整個周家,也不能靠他一個老頭子撐起來,總要讓大新他們慢慢成長起來的。


    至於一開始提起這樁事情的周長寧,反倒是被周老爺子給忽略了過去,當然,周長寧本人也很樂意如此就是了,對於老爺子的決定,周長寧本身也沒有什麽意見,他先前便給老爺子打過了相關的“預防針”,因此,老爺子現下所作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考慮到了局勢這一要素的。


    逃,這是必然之舉,畢竟,性命這麽寶貴,怎麽能寄托在燕王帶著府上私軍守住郡城這點兒微薄的希望上呢?更不可能希冀於兩位王爺的聯軍進城以後自發地明白什麽叫做“素質”而對普通百姓不打不砸不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長孫逃荒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夾心棉花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夾心棉花糖並收藏農門長孫逃荒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