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周圍翠竹鬆柏環繞,有一條小路從正院通到這裏。雖看著清幽了些,但並不妨礙陽光如碎金子般一路灑落。贏天青若是思念爹娘,自可以踏過一段斑駁曲徑前去坐一坐發一會兒呆,或是與爹娘報個平安,說一說這幾日的趣事。
而更多的時候,更寬廣的路和更美的景致,引著她通向的是花園和演武場。甚至還有屯田和菜地,一邊種了些冬小麥,如今已是綠油油的一片;另一邊暫且荒著,等開春了再挑些時蔬輪換著種。
元修幾乎是把一輩子的龜毛和講究都用在了這座王府上頭,讓禮部和內務府幾位主官看到他就開始頭痛。偏禦史台都說不出太多反駁的話來:皇帝陛下一沒耽擱政務,二也沒濫用國庫,他老人家直接掏了自己的私庫,一應支出全部皇帝給了!
誰都知道忠烈王贏青玥不僅是郡王,將來還是要當皇後的。雖然郡王和皇後實在不好說哪個更大,但無論哪個都不是他們幾個侍郎總管能怠慢的。
更有鎮北軍落後一步聽聞贏青玥並未身亡,且等開春就要回到軍中的消息,歡欣鼓舞之下又狠狠打劫——咳咳,是打退了邊境的幾股馬賊匪患,繳獲珍寶錢財不計其數,竟盡數趕著除夕前先給陛下。這筆錢自然是充入國庫的,戶部尚書打著算盤一瞧,陛下大肆鋪張修個王府國庫非但沒虧還賺了一大把壓歲錢,老尚書眉開眼笑的當眾直誇忠烈王身份貴重忠君愛國,無論陛下如何抬舉都是應當的!
管錢袋子的都沒反對,幹活兒的就更無所謂了。這現官現管都老實聽話,還有誰會吃飽了撐的在陛下跟前找不自在?
朝臣們如此配合,讓皇帝陛下節約出更多時間與阿青在宮中各處晃悠墨跡。許在旁人看來這二位的相處著實是無聊的:一個不是在吃點心就是在練武,或是攤在躺椅上打著盹。另一個就那麽看著她,看她笑看她鬧,看她安靜看她跳脫,眼眸中的情意是濃墨重彩的洶湧。
贏天青極喜歡這樣的日子。她確實是個閑不住的——此處的“閑”多數時候代表著要坐下來寫寫字看看書彈彈琴。她哪怕是看話本子也坐不住一刻鍾,要麽就得說著什麽吃著什麽,一邊動嘴一邊消磨時間。
往年她和元修玩在一塊兒多是她拖著元修到處跑。她知元修其實很坐得住,但既然“小弟”對“大哥”一直表現的依從,她樂得上躥下跳上房揭瓦,而不必非得按照小王爺的愛好來。
否則恐怕剛和元修認識不久就會放棄這位友人了。好在元修那時十分有眼色又沒脾氣,才博得小世子的十分認同,分分鍾劃進“自己人”的圈子裏。
但如今得知元修的健康狀況到底有多差,被禦醫千叮嚀萬囑咐絕不能著涼,情形就成了元修一時一個念頭,贏天青摁著他在屋裏呆著。她本以為會不耐,或是總有愧疚同情消耗殆盡的一日。但不知為何這些日子與元修待在一塊兒,她竟適應了慢下來,偶爾盯著元修那張極好看的臉看上一天也不覺得膩。
元修自是喜氣洋洋的讓她看,還厚著臉皮毛遂自薦自己哪個角度看上去最漂亮。贏天青一時莞爾,下意識捏了捏皇帝?????陛下的臉頰,直到觸到陳公公驚得快把眼珠子瞪出來的表情才意識到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麽。
這算犯上作亂麽?贏天青笑著看元修。元修也笑著,把臉往她跟前湊,亮得如同星光的雙眸仿佛在說:隻要你喜歡捏就給你捏,讓你捏上一輩子。
贏天青心中一動,突然就不糾結那個困擾了自己許久的問題了。她並不知道自己對元修的感情到底是與他一樣熾熱的愛意,還是數十年的兄弟情誼,又或者單純是習慣,又或者愧疚與心疼。
但是她突然明白了,她並不厭惡以一個女子的身份,以元修心愛之人的身份與他相處。她的一切動作是自然而然,她欣然接受他的親昵與依戀,也願意回以同樣的親近相隨。
如果這就是喜歡,那麽,她確實是喜歡的。元修的愛意是熱烈的將他自己灼傷的火,她的喜歡或許就是沙——北境沙場上漫天揚塵,輕薄飄忽又厚重沉凝,他們在這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九死一生,卻依舊堅定的說出死而無悔。
這十數年裏,元修在她心中種下一片沙海,既是他向往的安全港灣,亦已經深深紮根在她每一次放鬆的動作眼神中,是她哪怕擯棄一切頭銜身份也並不會改變的事實。
一如無論她是誰,元修都願意為她赴湯蹈火化身修羅。一如無論他成了九五之尊的帝王,她也依舊會護著他,陪著他。
作者有話說:
贏天青和元修,em,其實在感情上是有點兒女強男弱的,贏天青性格更自主,元修就是把贏天青當命的。
第42章 離家出走
常言道幾家歡喜幾家愁, 皇帝陛下這個年過的十分遂意,趙首輔卻過的頗為頭痛。
一則當然是朝堂上的麻煩。陛下要從宗親中擇嗣子入宮,然老元家和皇帝陛下親緣最近的就這麽兩支——陛下祖父文帝元謹一脈如今就剩下元修這麽一根獨苗, 明帝元譚雖有三子並好幾個孫子, 但要麽死了要麽廢了,還都是被當今給廢的。
居然還有腦子不那麽好使的大臣借著子嗣之事上書陛下請從輕發落原周王元晴、蜀王元皓兩家子, 從二王膝下過繼子嗣的。皇帝陛下最近是修身養性脾氣好了許多, 並未把這位老糊塗的老大人怎麽樣,不過是把先前議定的流放之罪改成了兩位主犯秋後問斬,其餘家眷由流放兩千裏改為三千裏。
至於問為什麽?問就是老大人提醒的對, 這幾位和他血緣太親近,哪怕他在時都敢哄著愚昧古板的朝臣替他們開脫, 若是讓他們活到自己百年之後, 新登基的嗣子還不得被老糊塗們架著把這幾位叔爺供起來?
既然留久了都是禍患, 還不如防患於未然, 先在他手裏把問題徹底解決。
元修處置元皓元晴完全理直氣壯。往大了說, 這兩位篡位謀反實屬夷三族的大罪——當然, 既是宗親,夷族就不必, 他們倆自己去死一死就好。往小了說,元修親爹的死這兩位都得算幫凶, 哪怕替父報仇也不能放過了他們。
陛下這決定合理合法,唯獨在人情上顯得不那麽有人情味兒。甚至在些許讀書讀傻了的大人開來,陛下對親戚都這般冷血睚眥必報,何況對百姓體恤憐憫, 實不是明君所為, 求陛下收回成命。
元修都氣笑了, 直與趙簡道:“朕是當皇帝不是當佛爺,別以為有人打了我左臉我還得把右臉湊過去給他打還得問他打的是不是手疼。朕身為天子還得對殺父仇人網開一麵?不如你去問問上書這幾位,朕把他們爹娘妻小都殺了,以他們身為朝廷命官的大氣忍讓可不可以心無芥蒂的對朕笑臉相迎?”
他叭叭了一圈自己的怒火,最後十分不要臉的威脅趙簡:“總歸就由首輔去說服他們了,若是首輔做不到,朕就直接昭告天下,今兒是朕找首輔討主意,首輔告訴朕‘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讓朕務必對元晴元皓從重處置斬草除根的。”
若說前麵的抱怨還隻是讓趙簡苦笑不已,後這一句的殺傷力可就太大了。趙簡逼得差點兒給元修跪下,然而別說跪下,就算今日跪死在這裏,以他這位冷血無情弑殺暴虐的君主的脾性也絕不會有絲毫動搖。
甚至可能把威脅版本變為“朕本想放過元晴元皓,然而首輔長跪不起求朕必須嚴懲……”
寒冬臘月的天,趙簡卻抖落了一身冷汗。之後他是如何完成這個艱巨任務的元修就不管了,總之以趙簡的油滑程度最後倒黴的肯定不是他們君臣二人,倒是最初進言的幾位老大人在士林中莫名其妙的壞了名聲,要麽鬱鬱病倒要麽自請致仕,可算是讓元修的耳根子清淨了不少。
明帝一脈被徹底打翻,皇帝陛下是舒坦了,索性將聯絡宗親挑選嗣子的事兒也包給了趙簡。按常理說這可是個極好的差事,直接在眾位準皇子及其家屬麵前刷滿好感度,但真操作起來又是許多麻煩。
原因就是元氏一族,咳咳,這關係還真有點混亂。
元家本是前朝熙朝晉地的名門望族。因熙煬帝昏庸,加之西側遼人步步逼近,內有大旱使江南顆粒無收,煬帝卻隻知享樂,終至兵亂四起。前熙國大將軍趙氏挾煬帝幼子登基,後五十年群雄逐鹿,最終分裂為北晉、西遼、南景、南越四國。
元謹元譚兄弟二人占領富庶的南方建立了南景,按說元氏族人也該跟著他們雞犬升天。但問題在於他們這一脈並非元氏嫡支,甚至準確來說,是被排擠的非常慘的分支庶出,慘到他們幾乎是在父母早早沒了之後以決裂之姿叛出家門。而元氏嫡支也非常爭氣,哪怕這兄弟倆都當皇帝了他們也看不上,甚至北晉攻打南景的軍費,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元家給的……
畢竟元氏所在的晉地便是如今北晉的都城一塊兒,作為北晉京都排名第一的世家大戶,嫡支才不會放棄經營日久的地盤和不是皇帝但近乎太上皇的超然地位,跑到南邊來看兩個小叛徒的臉色過日子呢。
當然,趙簡和元修私底下分析,元氏嫡支對南景元氏皇族如此強烈的敵意一部分確實是對元譚元謹的不滿,但更多的是做給北晉趙氏皇族看的。要是元氏嫡支非但不討厭南景元氏還和南景勾勾搭搭,趙氏就算拚著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代價也得先把京城的元氏給滅了。
不管出於什麽原因,目前仍在北晉的元氏族親是不用想了。剩下在元譚元謹打下南景後跟過來的元氏族人則多數都是在元家待的鬱鬱不得誌跟過來投機過幾天好日子的,隻看如今朝堂上姓元的除了位老宗正就再找不到第二位,足以看出這些打秋風的窮親戚實在也沒多少大本事……
好在選嗣子這種事倒也不需要爹媽有什麽本事,要的是娃兒聰明健康就行。原本其實還是得按照親緣關係算一算的,但這些本就是犄角旮旯裏旁支再旁支七拐八彎的親戚,論血緣不說是八竿子打不著也可以說是約等於沒啥關係,除了宗正翻著從元氏嫡支拓印過來的部分族譜還能勉強扯得清,連禮部尚書聽了幾句後都放棄思考,表示咱們就直接看娃兒吧。
如今京中的元氏宗親總體來說還是挺安分的——野心勃勃自視甚高俗稱又菜又愛玩的豬隊友都被元譚元謹兄弟倆打天下時被砍沒了。剩下的這些住著朝廷給的府邸宅院每月領著一筆不菲的薪水瀟灑自在,一聽說還有兒子變皇子的美事,倒是十分配合的將適齡的嫡子都貢獻出來,直道聽憑首輔大人的挑選。
元修沒想著從奶娃娃開始養,更沒什麽非得娃兒隻認他當爹的執念。趙簡也覺得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若是能為了身份高位立刻拋棄生身父母,無論多聰慧也無法成為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好皇帝。
宗正和禮部尚書原是希望按照老傳統,嗣子過繼就是陛下的親兒子,以前的親爹就隻是同族長輩不可太親近。聽過趙首輔的說辭後也覺得很有些道理。且趙首輔說的直白,往後繼位的皇帝加封生身父母是人之常理,隻要不是連政事決策也受生身父母影響就沒事。而要是哪家父母非得送了嗣子又暗中給孩子施加影響的——反正陛下一次選得多,大不了發現了就退貨唄。
幾位內閣大佬開會琢磨了一回就這麽通過了。趕在臘月二十六陛下封筆之前,緊趕慢趕的選定了九位小少爺作為皇子預備役,及來年開春後集中培訓規矩禮節和文化課知識,通過培訓選拔者就可以入宮跟著皇上混了。
把這事定下,趙簡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是可以消停過個年了。然而才過到正月初四,他那個雖然消瘦了不少但總算不再犯相思病的閨女突然給他來?????了一記暴擊:她閨女表示她以後不想嫁人了,等過完年了找個道觀修行去。
此時趙府剛用過晚膳,趙簡難得有閑情逸致帶著閨女在小花園裏散散步消消食,聽她這麽一句話差點兒沒把肚子裏的晚飯給嚇出來。瞪了女兒好幾眼確定她絕不是在開玩笑,趙簡就頭痛了:心道我讓你別惦記陛下了可不是讓你斷情絕愛啊,哪有好好兒的大姑娘家沒事想著去當姑子的,姑娘你怕不是腦子壞掉了吧?!
趙子衿此時已經沉澱了不少,哪怕看出父親已經在暴怒的邊緣依舊試圖淡定的與他講道理。說白了就是她嚐過一次愛而不得後覺得這種滋味太難受,但要她接受別的男人她又覺得受不了——且這不止是為難自己,還是對未來夫婿的不尊重。兩人婚約是結兩姓之好不是結仇的,何必找個人和自己互相折磨呢?
趙子衿還拿出趙簡說過的話來反駁:“父親也與女兒說過,隻要女兒不再犯傻,哪怕是待在家裏一輩子您也是願意養著的。如今女兒已經想通了不犯傻了,不過是不願意嫁人,父親就成全女兒吧。”
趙簡捂著心口說不出話來。驀的覺得元修這惡霸上司對他的威脅欺負在他閨女給他帶來的暴擊麵前都完全不值一提。
趙簡同樣耐著性子試圖講道理:“為父確實不在乎養你一輩子,但婚姻本是女子一生的必經之路,也並不是隻由愛與不愛決定的。你如今沒這個念頭,為父可以多養你幾年。但就因為一個人而否定你自己人生這種可能,為父覺得此事十分不妥。”
趙子衿卻是完全聽不進去,果斷搖頭:“女兒心意已決,若是父親不願成全,就這麽把女兒關在府裏關一輩子也好。”
趙簡:……這倒黴閨女完全不講道理!
堂堂首輔大人終於是受不了了,直接一甩袖子轉身走人,留下一句話道:“那就關著吧,我看你什麽時候能知錯!”
一個時辰後,趙簡趙大人就後悔了。因後門房的管事來報,剛才小姐突然要去街口買個小餛飩,隻道丫環就在後頭馬上跟來,就這麽匆匆忙忙的跑出門了。可他等了一炷香之間也沒看到小姐的丫環,亦不見了小姐的蹤影,這才不得不來找老爺稟告。
作者有話說:
趙大人的婚戀觀不代表作者本人
以及,趙子衿確實很作(貓貓搖頭)
第43章 危急
趙子衿堵著一口氣沒頭沒腦的跑了一陣。直到誤入某處陌生的小巷, 才呆呆站在原地茫然四顧。
冬夜的寒冷一點點侵入肌膚,遠處傳來梆子聲昭示著這會兒已經宵禁。趙子衿一顆發熱的頭腦終於隨著寒風慢慢冷卻下來,開始有了些後悔和害怕。
一列整齊的腳步聲在巷子外的街道上由遠及近。趙子衿知道這約莫是夜間巡邏的侍衛。她下意識的往暗巷深處挪了挪。雖說以她的身份就算被發現了估摸著也沒人會真拿她去蹲大獄, 說不得還得好聲好氣的護送她回家。但是這樣的話, 豈不是就徹底輸了麽?
些許幼稚的勝負欲壓過了放棄離家出走乖乖回家的念頭。趙子衿蹲在一堵圍牆外將整個身體蜷縮著貼在牆角。巡邏的腳步聲似乎在路口停頓了片刻,趙子衿的心也跟著提了起來。不過很快那些侍衛就繼續往前走去, 她才鬆了口氣, 委頓在翹腳發呆。
父親不理解她的想法其實在她意料之內。趙簡雖然寵閨女寵的少有人能比,但並非是毫無原則的無限依從。恰恰相反,正因為趙簡寵歸寵但該講的道理絕不能胡攪蠻纏糊弄過去, 才讓趙子衿哪怕被寵的有些天真嬌氣,規矩禮儀和為人處世依舊是京中閨秀的翹首之一。
但她也並不認為自己不肯嫁人有什麽錯, 甚至覺得自己是有道理的。她原先打算的好, 一次說不通就多說幾次, 父親並不是個獨斷專權的大家長, 隻要她能說明白, 父親就算心裏不讚成也並不會強求她如何。
然而她著實沒想到, 從小到大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的父親居然會甩手而去,還真的要將她關在家中。趙子衿一時隻覺得連最疼愛她的人也不顧了她的感受, 腦袋一熱衝出家門,等反應過來時已經到了現在這地步。
父親大約是會擔心的吧。趙子衿到底是個懂事的孩子, 心裏頭開始忐忑起來。父親受陛下重用,然在朝堂上攻訐他的人更是不少,如若父親為了尋她而犯了宵禁興師動眾,不知道會不會有禦史上折子給父親找麻煩?
——她這會兒倒是忘了, 宵禁時有特殊情況也是可以批條子走動的, 而掌握這個批條子權利的人正是首輔大人。以趙簡的腦子哪怕再著急也不至於在這種細節上犯錯。
事實上趙簡已經寫好條子派遣家丁出門, 同時聯係上巡邏的五成兵馬司尋找趙子衿了。趙子衿待在暗巷中隻聽得一陣又一陣的腳步聲,也就是她平日裏並沒有在這個時辰出過門,才沒發現這絕不是正常巡視的頻率。
她這會兒還在糾結的啃手指,忽而聽得“吱呀”一聲,圍牆另一邊竟然有一道漆黑的隱秘小門,依稀能看到一個腦袋伸了出來左右張望,隨即又縮了回去。
趙子衿本是貼緊了牆角蹲著,她披的又是一身烏黑的大氅,另攏了一頂黑色的雪帽,倒是和黑夜融為一體,屏住呼吸時根本沒法察覺到。那人關上門,隔著圍牆似乎在與裏頭的人說些什麽。趙子衿本不是個會窺探人家隱私的小人,但耳中驀的捕捉到“元修”兩個字,她立時就警覺起來。
“……之前你們說的,蜀王是被發配皇陵,但他有法子隨時出來,隻要我們大軍壓境逼著元修退位,屆時他振臂一揮登基為帝,與我西遼結同盟之好,並將蜀地整個的劃歸給我們。可現在怎麽變成了人在天牢,我們還得先幫你們撈人?劫天牢難度不小,這可是另外的價錢。”
生硬的官話帶著奇怪的遼族口音——趙簡精通各國語言,也曾教過趙子衿一些,還戲稱西遼人說官話總帶點兒烤肉味。隻聽這幾句,趙子衿已是新如擂鼓:難不成已廢的蜀王不僅在京城試圖行刺皇上,還與外族勾結賣國求榮以求登基嗎?
這怎麽可能?他這行為隻會受萬人唾棄,成為大景的罪人。趙子衿強忍著怒意繼續凝神聽著,又有一個正常官話口音的人說道:“兀忽爾將軍稍安勿躁。你應知道此事是我們蜀王與你們大汗議定,蜀王入京被抓後千辛萬苦才將鎮西軍布防圖送與你們大汗,又派遣蜀王重臣四處截斷消息,不讓京中知道渝州已有大半失守,鎮西將軍程譽生死不知。”
“我們蜀王付出如此大的便利已經足夠說明誠意,且我等也並未要求你們這會兒就去劫天牢。隻需遼軍再破西桂城的最後防線,即可揮師臨京逼元修退位,屆時京中必定打亂,再想法子營救我們蜀王不遲。”
那西遼人似乎說了句什麽,與他對話的景人徒然提高了嗓音:“我們是破釜沉舟最後一搏沒錯,但也不是將軍可以這般敷衍的。按照咱們的預期,大約七八日後西桂必破,你若此時將人手撤出臨京,一旦西遼軍打入京城,元修小兒必定會察覺不對,那我主的性命豈不是堪憂?”
“可你聽聽外頭這動靜。”那西遼人顯然不願意繼續停留:“之前你們的死士號稱找了個絕對隱秘的據點,結果呢?被你們景國的小皇帝一鍋端了,還釘死了你們蜀王的謀反之罪。我聽過你們中原一句話叫‘小心駛得萬年船’,我也不過是不想暴露,免得影響了我們的大計罷了。”
“此處宅院絕對是安全的!”那景人不甘心的爭取:“你這幾日來來往往也看到了,此處看著是好幾個宅子,有的荒廢有的就是正常的民居,但其實各有小門互通,哪怕一個路口被封鎖,通過暗巷也能迅速轉入別的宅子,從其他路線撤離。就算元修篤定有什麽線索也不可能把整個福元坊全部圍住,等他的人發現暗門的存在,你們也早就跑沒影了。”
“反而是現在,你們要往哪裏去?宵禁後街上空無一人,你們踏出門去就是被人抓的。”
他說的著實有幾分道理,西遼人一時沉默,然而下一秒,另一個冷硬的聲音突然道:“不對勁,有狗叫聲,是往這邊來的!”
圍牆內傳來一些騷亂並幾句聽不懂的西遼語,從語氣上來說應是西遼人在咒罵什麽。趙子衿卻知道這其實是一場陰錯陽差的誤會,大約是父親為了尋他找了五成兵馬司的搜救隊。狗的嗅覺比人類高出許多,訓練有素的搜救犬能夠根據所尋人的舊物氣味找到相應的去處,每年過年和上元節碰?????上拍花子的,這群狗狗總能立下不少功勞。
耳聽著動靜越來越大,非但是從街上往這裏來的巡城侍衛,還有院子裏淩亂的腳步聲。趙子衿猛地下定決心,從懷中掏出一枚火折子吹亮了嗖的一聲扔向對麵擋著暗門的破爛篷車,同時果斷站起身來拔腿就跑,方衝出巷子就撞上一副堅硬的鎧甲。
趙子衿被撞的跌落在地,半邊身子都麻了,然看著火把下暗紅的五成兵馬司甲衣,心裏卻安穩了下來。她來不及看清來人的相貌,抓住他的胳膊急切說道:“那巷子裏有蜀王殘部和與蜀王勾結的西遼人,蜀王把鎮西軍的布防圖給了西遼,再過幾日西桂城破他們就要打到京中了。你快去抓住他們,對了,這周圍幾戶都有他們的暗門,四通八達整個福元坊,需要增兵將福元坊全部圍住才能抓住他們!”
她說的又急又快,被他抓住的人卻是頓了頓,先問了一句:“你是趙小姐?”
這小將聲音年輕又磁性,若是往日趙子衿還能在心中品味品味,這會兒卻是急的頭發都快燒起來了,哪裏管得了這麽多。顧不得男女授受不清的拉著他的胳膊直搖了幾下飛快道:“是是是,我是趙子衿,哎呀別管我的事了,抓住那些人讓朝廷早做準備要緊!”
“……趙姑娘放心,應趙首輔所求,五成兵馬司盡數出動,方才看到巷子裏升起煙霧火光,我等就已經發出布防信號將此一片都圍住了。”
他們這套動作本是用來應對拍花子或者人販子的。按理說趙小姐一個小姑娘家就算不怕黑不怕冷也不至於讓五成兵馬司找了這麽好幾圈也沒找到人,他們在跑到第三圈的時候就開始懷疑趙小姐是不是被拍花子的給拍走了。
那些拍花子的可不好對付,什麽逃命的狗洞暗門五花八門,五成兵馬司與這些人鬥智鬥勇許多年,總結出的最實用的辦法就是把一片都圍起來放狗一寸寸嗅,除非他們會飛天遁地,否則總不至於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溜出去。
不遠處傳來零星械鬥聲,可見這些人確實是從各處飛散跑了,且武力值還不算弱。那年輕小將將胳膊從趙子衿的手裏抽出來,點了兩個士兵道:“你們送趙小姐回府。”又對趙子衿一抱拳:“多謝趙小姐提供的情報,我等會在將人拿下後如實稟告趙相與陛下。在下現在需要去前頭支援,先失陪了。”
趙子衿默默的的看著一隊人小跑著離開,直到他們的背影消失在拐角,才回過神來在兩個士兵的陪伴下往趙府方向走去。
與此同時,皇宮之中,元修收到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欽差密折。巡視西南道的阮虞也同樣發現了不對勁,且實際情況比趙子衿聽聞的更危急。
第44章 兵臨城下
阮虞自十月中旬被陛下封為欽差, 巡查的第一站便是原蜀王封地渝州——包括蜀郡、巴郡、益州郡和永昌郡幾處。他確是想做出些實實在在的成績的,因此並未大張旗鼓的用起欽差儀仗,甚至為了掩人耳目, 打著欽差名義的隊伍正往相反方向的江南道去, 他則單獨帶著十七八個侍衛高手和阮家支援的一支護衛,扮做南邊來的生意人一路西行。
而更多的時候,更寬廣的路和更美的景致,引著她通向的是花園和演武場。甚至還有屯田和菜地,一邊種了些冬小麥,如今已是綠油油的一片;另一邊暫且荒著,等開春了再挑些時蔬輪換著種。
元修幾乎是把一輩子的龜毛和講究都用在了這座王府上頭,讓禮部和內務府幾位主官看到他就開始頭痛。偏禦史台都說不出太多反駁的話來:皇帝陛下一沒耽擱政務,二也沒濫用國庫,他老人家直接掏了自己的私庫,一應支出全部皇帝給了!
誰都知道忠烈王贏青玥不僅是郡王,將來還是要當皇後的。雖然郡王和皇後實在不好說哪個更大,但無論哪個都不是他們幾個侍郎總管能怠慢的。
更有鎮北軍落後一步聽聞贏青玥並未身亡,且等開春就要回到軍中的消息,歡欣鼓舞之下又狠狠打劫——咳咳,是打退了邊境的幾股馬賊匪患,繳獲珍寶錢財不計其數,竟盡數趕著除夕前先給陛下。這筆錢自然是充入國庫的,戶部尚書打著算盤一瞧,陛下大肆鋪張修個王府國庫非但沒虧還賺了一大把壓歲錢,老尚書眉開眼笑的當眾直誇忠烈王身份貴重忠君愛國,無論陛下如何抬舉都是應當的!
管錢袋子的都沒反對,幹活兒的就更無所謂了。這現官現管都老實聽話,還有誰會吃飽了撐的在陛下跟前找不自在?
朝臣們如此配合,讓皇帝陛下節約出更多時間與阿青在宮中各處晃悠墨跡。許在旁人看來這二位的相處著實是無聊的:一個不是在吃點心就是在練武,或是攤在躺椅上打著盹。另一個就那麽看著她,看她笑看她鬧,看她安靜看她跳脫,眼眸中的情意是濃墨重彩的洶湧。
贏天青極喜歡這樣的日子。她確實是個閑不住的——此處的“閑”多數時候代表著要坐下來寫寫字看看書彈彈琴。她哪怕是看話本子也坐不住一刻鍾,要麽就得說著什麽吃著什麽,一邊動嘴一邊消磨時間。
往年她和元修玩在一塊兒多是她拖著元修到處跑。她知元修其實很坐得住,但既然“小弟”對“大哥”一直表現的依從,她樂得上躥下跳上房揭瓦,而不必非得按照小王爺的愛好來。
否則恐怕剛和元修認識不久就會放棄這位友人了。好在元修那時十分有眼色又沒脾氣,才博得小世子的十分認同,分分鍾劃進“自己人”的圈子裏。
但如今得知元修的健康狀況到底有多差,被禦醫千叮嚀萬囑咐絕不能著涼,情形就成了元修一時一個念頭,贏天青摁著他在屋裏呆著。她本以為會不耐,或是總有愧疚同情消耗殆盡的一日。但不知為何這些日子與元修待在一塊兒,她竟適應了慢下來,偶爾盯著元修那張極好看的臉看上一天也不覺得膩。
元修自是喜氣洋洋的讓她看,還厚著臉皮毛遂自薦自己哪個角度看上去最漂亮。贏天青一時莞爾,下意識捏了捏皇帝?????陛下的臉頰,直到觸到陳公公驚得快把眼珠子瞪出來的表情才意識到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麽。
這算犯上作亂麽?贏天青笑著看元修。元修也笑著,把臉往她跟前湊,亮得如同星光的雙眸仿佛在說:隻要你喜歡捏就給你捏,讓你捏上一輩子。
贏天青心中一動,突然就不糾結那個困擾了自己許久的問題了。她並不知道自己對元修的感情到底是與他一樣熾熱的愛意,還是數十年的兄弟情誼,又或者單純是習慣,又或者愧疚與心疼。
但是她突然明白了,她並不厭惡以一個女子的身份,以元修心愛之人的身份與他相處。她的一切動作是自然而然,她欣然接受他的親昵與依戀,也願意回以同樣的親近相隨。
如果這就是喜歡,那麽,她確實是喜歡的。元修的愛意是熱烈的將他自己灼傷的火,她的喜歡或許就是沙——北境沙場上漫天揚塵,輕薄飄忽又厚重沉凝,他們在這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九死一生,卻依舊堅定的說出死而無悔。
這十數年裏,元修在她心中種下一片沙海,既是他向往的安全港灣,亦已經深深紮根在她每一次放鬆的動作眼神中,是她哪怕擯棄一切頭銜身份也並不會改變的事實。
一如無論她是誰,元修都願意為她赴湯蹈火化身修羅。一如無論他成了九五之尊的帝王,她也依舊會護著他,陪著他。
作者有話說:
贏天青和元修,em,其實在感情上是有點兒女強男弱的,贏天青性格更自主,元修就是把贏天青當命的。
第42章 離家出走
常言道幾家歡喜幾家愁, 皇帝陛下這個年過的十分遂意,趙首輔卻過的頗為頭痛。
一則當然是朝堂上的麻煩。陛下要從宗親中擇嗣子入宮,然老元家和皇帝陛下親緣最近的就這麽兩支——陛下祖父文帝元謹一脈如今就剩下元修這麽一根獨苗, 明帝元譚雖有三子並好幾個孫子, 但要麽死了要麽廢了,還都是被當今給廢的。
居然還有腦子不那麽好使的大臣借著子嗣之事上書陛下請從輕發落原周王元晴、蜀王元皓兩家子, 從二王膝下過繼子嗣的。皇帝陛下最近是修身養性脾氣好了許多, 並未把這位老糊塗的老大人怎麽樣,不過是把先前議定的流放之罪改成了兩位主犯秋後問斬,其餘家眷由流放兩千裏改為三千裏。
至於問為什麽?問就是老大人提醒的對, 這幾位和他血緣太親近,哪怕他在時都敢哄著愚昧古板的朝臣替他們開脫, 若是讓他們活到自己百年之後, 新登基的嗣子還不得被老糊塗們架著把這幾位叔爺供起來?
既然留久了都是禍患, 還不如防患於未然, 先在他手裏把問題徹底解決。
元修處置元皓元晴完全理直氣壯。往大了說, 這兩位篡位謀反實屬夷三族的大罪——當然, 既是宗親,夷族就不必, 他們倆自己去死一死就好。往小了說,元修親爹的死這兩位都得算幫凶, 哪怕替父報仇也不能放過了他們。
陛下這決定合理合法,唯獨在人情上顯得不那麽有人情味兒。甚至在些許讀書讀傻了的大人開來,陛下對親戚都這般冷血睚眥必報,何況對百姓體恤憐憫, 實不是明君所為, 求陛下收回成命。
元修都氣笑了, 直與趙簡道:“朕是當皇帝不是當佛爺,別以為有人打了我左臉我還得把右臉湊過去給他打還得問他打的是不是手疼。朕身為天子還得對殺父仇人網開一麵?不如你去問問上書這幾位,朕把他們爹娘妻小都殺了,以他們身為朝廷命官的大氣忍讓可不可以心無芥蒂的對朕笑臉相迎?”
他叭叭了一圈自己的怒火,最後十分不要臉的威脅趙簡:“總歸就由首輔去說服他們了,若是首輔做不到,朕就直接昭告天下,今兒是朕找首輔討主意,首輔告訴朕‘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讓朕務必對元晴元皓從重處置斬草除根的。”
若說前麵的抱怨還隻是讓趙簡苦笑不已,後這一句的殺傷力可就太大了。趙簡逼得差點兒給元修跪下,然而別說跪下,就算今日跪死在這裏,以他這位冷血無情弑殺暴虐的君主的脾性也絕不會有絲毫動搖。
甚至可能把威脅版本變為“朕本想放過元晴元皓,然而首輔長跪不起求朕必須嚴懲……”
寒冬臘月的天,趙簡卻抖落了一身冷汗。之後他是如何完成這個艱巨任務的元修就不管了,總之以趙簡的油滑程度最後倒黴的肯定不是他們君臣二人,倒是最初進言的幾位老大人在士林中莫名其妙的壞了名聲,要麽鬱鬱病倒要麽自請致仕,可算是讓元修的耳根子清淨了不少。
明帝一脈被徹底打翻,皇帝陛下是舒坦了,索性將聯絡宗親挑選嗣子的事兒也包給了趙簡。按常理說這可是個極好的差事,直接在眾位準皇子及其家屬麵前刷滿好感度,但真操作起來又是許多麻煩。
原因就是元氏一族,咳咳,這關係還真有點混亂。
元家本是前朝熙朝晉地的名門望族。因熙煬帝昏庸,加之西側遼人步步逼近,內有大旱使江南顆粒無收,煬帝卻隻知享樂,終至兵亂四起。前熙國大將軍趙氏挾煬帝幼子登基,後五十年群雄逐鹿,最終分裂為北晉、西遼、南景、南越四國。
元謹元譚兄弟二人占領富庶的南方建立了南景,按說元氏族人也該跟著他們雞犬升天。但問題在於他們這一脈並非元氏嫡支,甚至準確來說,是被排擠的非常慘的分支庶出,慘到他們幾乎是在父母早早沒了之後以決裂之姿叛出家門。而元氏嫡支也非常爭氣,哪怕這兄弟倆都當皇帝了他們也看不上,甚至北晉攻打南景的軍費,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元家給的……
畢竟元氏所在的晉地便是如今北晉的都城一塊兒,作為北晉京都排名第一的世家大戶,嫡支才不會放棄經營日久的地盤和不是皇帝但近乎太上皇的超然地位,跑到南邊來看兩個小叛徒的臉色過日子呢。
當然,趙簡和元修私底下分析,元氏嫡支對南景元氏皇族如此強烈的敵意一部分確實是對元譚元謹的不滿,但更多的是做給北晉趙氏皇族看的。要是元氏嫡支非但不討厭南景元氏還和南景勾勾搭搭,趙氏就算拚著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代價也得先把京城的元氏給滅了。
不管出於什麽原因,目前仍在北晉的元氏族親是不用想了。剩下在元譚元謹打下南景後跟過來的元氏族人則多數都是在元家待的鬱鬱不得誌跟過來投機過幾天好日子的,隻看如今朝堂上姓元的除了位老宗正就再找不到第二位,足以看出這些打秋風的窮親戚實在也沒多少大本事……
好在選嗣子這種事倒也不需要爹媽有什麽本事,要的是娃兒聰明健康就行。原本其實還是得按照親緣關係算一算的,但這些本就是犄角旮旯裏旁支再旁支七拐八彎的親戚,論血緣不說是八竿子打不著也可以說是約等於沒啥關係,除了宗正翻著從元氏嫡支拓印過來的部分族譜還能勉強扯得清,連禮部尚書聽了幾句後都放棄思考,表示咱們就直接看娃兒吧。
如今京中的元氏宗親總體來說還是挺安分的——野心勃勃自視甚高俗稱又菜又愛玩的豬隊友都被元譚元謹兄弟倆打天下時被砍沒了。剩下的這些住著朝廷給的府邸宅院每月領著一筆不菲的薪水瀟灑自在,一聽說還有兒子變皇子的美事,倒是十分配合的將適齡的嫡子都貢獻出來,直道聽憑首輔大人的挑選。
元修沒想著從奶娃娃開始養,更沒什麽非得娃兒隻認他當爹的執念。趙簡也覺得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若是能為了身份高位立刻拋棄生身父母,無論多聰慧也無法成為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好皇帝。
宗正和禮部尚書原是希望按照老傳統,嗣子過繼就是陛下的親兒子,以前的親爹就隻是同族長輩不可太親近。聽過趙首輔的說辭後也覺得很有些道理。且趙首輔說的直白,往後繼位的皇帝加封生身父母是人之常理,隻要不是連政事決策也受生身父母影響就沒事。而要是哪家父母非得送了嗣子又暗中給孩子施加影響的——反正陛下一次選得多,大不了發現了就退貨唄。
幾位內閣大佬開會琢磨了一回就這麽通過了。趕在臘月二十六陛下封筆之前,緊趕慢趕的選定了九位小少爺作為皇子預備役,及來年開春後集中培訓規矩禮節和文化課知識,通過培訓選拔者就可以入宮跟著皇上混了。
把這事定下,趙簡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是可以消停過個年了。然而才過到正月初四,他那個雖然消瘦了不少但總算不再犯相思病的閨女突然給他來?????了一記暴擊:她閨女表示她以後不想嫁人了,等過完年了找個道觀修行去。
此時趙府剛用過晚膳,趙簡難得有閑情逸致帶著閨女在小花園裏散散步消消食,聽她這麽一句話差點兒沒把肚子裏的晚飯給嚇出來。瞪了女兒好幾眼確定她絕不是在開玩笑,趙簡就頭痛了:心道我讓你別惦記陛下了可不是讓你斷情絕愛啊,哪有好好兒的大姑娘家沒事想著去當姑子的,姑娘你怕不是腦子壞掉了吧?!
趙子衿此時已經沉澱了不少,哪怕看出父親已經在暴怒的邊緣依舊試圖淡定的與他講道理。說白了就是她嚐過一次愛而不得後覺得這種滋味太難受,但要她接受別的男人她又覺得受不了——且這不止是為難自己,還是對未來夫婿的不尊重。兩人婚約是結兩姓之好不是結仇的,何必找個人和自己互相折磨呢?
趙子衿還拿出趙簡說過的話來反駁:“父親也與女兒說過,隻要女兒不再犯傻,哪怕是待在家裏一輩子您也是願意養著的。如今女兒已經想通了不犯傻了,不過是不願意嫁人,父親就成全女兒吧。”
趙簡捂著心口說不出話來。驀的覺得元修這惡霸上司對他的威脅欺負在他閨女給他帶來的暴擊麵前都完全不值一提。
趙簡同樣耐著性子試圖講道理:“為父確實不在乎養你一輩子,但婚姻本是女子一生的必經之路,也並不是隻由愛與不愛決定的。你如今沒這個念頭,為父可以多養你幾年。但就因為一個人而否定你自己人生這種可能,為父覺得此事十分不妥。”
趙子衿卻是完全聽不進去,果斷搖頭:“女兒心意已決,若是父親不願成全,就這麽把女兒關在府裏關一輩子也好。”
趙簡:……這倒黴閨女完全不講道理!
堂堂首輔大人終於是受不了了,直接一甩袖子轉身走人,留下一句話道:“那就關著吧,我看你什麽時候能知錯!”
一個時辰後,趙簡趙大人就後悔了。因後門房的管事來報,剛才小姐突然要去街口買個小餛飩,隻道丫環就在後頭馬上跟來,就這麽匆匆忙忙的跑出門了。可他等了一炷香之間也沒看到小姐的丫環,亦不見了小姐的蹤影,這才不得不來找老爺稟告。
作者有話說:
趙大人的婚戀觀不代表作者本人
以及,趙子衿確實很作(貓貓搖頭)
第43章 危急
趙子衿堵著一口氣沒頭沒腦的跑了一陣。直到誤入某處陌生的小巷, 才呆呆站在原地茫然四顧。
冬夜的寒冷一點點侵入肌膚,遠處傳來梆子聲昭示著這會兒已經宵禁。趙子衿一顆發熱的頭腦終於隨著寒風慢慢冷卻下來,開始有了些後悔和害怕。
一列整齊的腳步聲在巷子外的街道上由遠及近。趙子衿知道這約莫是夜間巡邏的侍衛。她下意識的往暗巷深處挪了挪。雖說以她的身份就算被發現了估摸著也沒人會真拿她去蹲大獄, 說不得還得好聲好氣的護送她回家。但是這樣的話, 豈不是就徹底輸了麽?
些許幼稚的勝負欲壓過了放棄離家出走乖乖回家的念頭。趙子衿蹲在一堵圍牆外將整個身體蜷縮著貼在牆角。巡邏的腳步聲似乎在路口停頓了片刻,趙子衿的心也跟著提了起來。不過很快那些侍衛就繼續往前走去, 她才鬆了口氣, 委頓在翹腳發呆。
父親不理解她的想法其實在她意料之內。趙簡雖然寵閨女寵的少有人能比,但並非是毫無原則的無限依從。恰恰相反,正因為趙簡寵歸寵但該講的道理絕不能胡攪蠻纏糊弄過去, 才讓趙子衿哪怕被寵的有些天真嬌氣,規矩禮儀和為人處世依舊是京中閨秀的翹首之一。
但她也並不認為自己不肯嫁人有什麽錯, 甚至覺得自己是有道理的。她原先打算的好, 一次說不通就多說幾次, 父親並不是個獨斷專權的大家長, 隻要她能說明白, 父親就算心裏不讚成也並不會強求她如何。
然而她著實沒想到, 從小到大從未對她說過一句重話的父親居然會甩手而去,還真的要將她關在家中。趙子衿一時隻覺得連最疼愛她的人也不顧了她的感受, 腦袋一熱衝出家門,等反應過來時已經到了現在這地步。
父親大約是會擔心的吧。趙子衿到底是個懂事的孩子, 心裏頭開始忐忑起來。父親受陛下重用,然在朝堂上攻訐他的人更是不少,如若父親為了尋她而犯了宵禁興師動眾,不知道會不會有禦史上折子給父親找麻煩?
——她這會兒倒是忘了, 宵禁時有特殊情況也是可以批條子走動的, 而掌握這個批條子權利的人正是首輔大人。以趙簡的腦子哪怕再著急也不至於在這種細節上犯錯。
事實上趙簡已經寫好條子派遣家丁出門, 同時聯係上巡邏的五成兵馬司尋找趙子衿了。趙子衿待在暗巷中隻聽得一陣又一陣的腳步聲,也就是她平日裏並沒有在這個時辰出過門,才沒發現這絕不是正常巡視的頻率。
她這會兒還在糾結的啃手指,忽而聽得“吱呀”一聲,圍牆另一邊竟然有一道漆黑的隱秘小門,依稀能看到一個腦袋伸了出來左右張望,隨即又縮了回去。
趙子衿本是貼緊了牆角蹲著,她披的又是一身烏黑的大氅,另攏了一頂黑色的雪帽,倒是和黑夜融為一體,屏住呼吸時根本沒法察覺到。那人關上門,隔著圍牆似乎在與裏頭的人說些什麽。趙子衿本不是個會窺探人家隱私的小人,但耳中驀的捕捉到“元修”兩個字,她立時就警覺起來。
“……之前你們說的,蜀王是被發配皇陵,但他有法子隨時出來,隻要我們大軍壓境逼著元修退位,屆時他振臂一揮登基為帝,與我西遼結同盟之好,並將蜀地整個的劃歸給我們。可現在怎麽變成了人在天牢,我們還得先幫你們撈人?劫天牢難度不小,這可是另外的價錢。”
生硬的官話帶著奇怪的遼族口音——趙簡精通各國語言,也曾教過趙子衿一些,還戲稱西遼人說官話總帶點兒烤肉味。隻聽這幾句,趙子衿已是新如擂鼓:難不成已廢的蜀王不僅在京城試圖行刺皇上,還與外族勾結賣國求榮以求登基嗎?
這怎麽可能?他這行為隻會受萬人唾棄,成為大景的罪人。趙子衿強忍著怒意繼續凝神聽著,又有一個正常官話口音的人說道:“兀忽爾將軍稍安勿躁。你應知道此事是我們蜀王與你們大汗議定,蜀王入京被抓後千辛萬苦才將鎮西軍布防圖送與你們大汗,又派遣蜀王重臣四處截斷消息,不讓京中知道渝州已有大半失守,鎮西將軍程譽生死不知。”
“我們蜀王付出如此大的便利已經足夠說明誠意,且我等也並未要求你們這會兒就去劫天牢。隻需遼軍再破西桂城的最後防線,即可揮師臨京逼元修退位,屆時京中必定打亂,再想法子營救我們蜀王不遲。”
那西遼人似乎說了句什麽,與他對話的景人徒然提高了嗓音:“我們是破釜沉舟最後一搏沒錯,但也不是將軍可以這般敷衍的。按照咱們的預期,大約七八日後西桂必破,你若此時將人手撤出臨京,一旦西遼軍打入京城,元修小兒必定會察覺不對,那我主的性命豈不是堪憂?”
“可你聽聽外頭這動靜。”那西遼人顯然不願意繼續停留:“之前你們的死士號稱找了個絕對隱秘的據點,結果呢?被你們景國的小皇帝一鍋端了,還釘死了你們蜀王的謀反之罪。我聽過你們中原一句話叫‘小心駛得萬年船’,我也不過是不想暴露,免得影響了我們的大計罷了。”
“此處宅院絕對是安全的!”那景人不甘心的爭取:“你這幾日來來往往也看到了,此處看著是好幾個宅子,有的荒廢有的就是正常的民居,但其實各有小門互通,哪怕一個路口被封鎖,通過暗巷也能迅速轉入別的宅子,從其他路線撤離。就算元修篤定有什麽線索也不可能把整個福元坊全部圍住,等他的人發現暗門的存在,你們也早就跑沒影了。”
“反而是現在,你們要往哪裏去?宵禁後街上空無一人,你們踏出門去就是被人抓的。”
他說的著實有幾分道理,西遼人一時沉默,然而下一秒,另一個冷硬的聲音突然道:“不對勁,有狗叫聲,是往這邊來的!”
圍牆內傳來一些騷亂並幾句聽不懂的西遼語,從語氣上來說應是西遼人在咒罵什麽。趙子衿卻知道這其實是一場陰錯陽差的誤會,大約是父親為了尋他找了五成兵馬司的搜救隊。狗的嗅覺比人類高出許多,訓練有素的搜救犬能夠根據所尋人的舊物氣味找到相應的去處,每年過年和上元節碰?????上拍花子的,這群狗狗總能立下不少功勞。
耳聽著動靜越來越大,非但是從街上往這裏來的巡城侍衛,還有院子裏淩亂的腳步聲。趙子衿猛地下定決心,從懷中掏出一枚火折子吹亮了嗖的一聲扔向對麵擋著暗門的破爛篷車,同時果斷站起身來拔腿就跑,方衝出巷子就撞上一副堅硬的鎧甲。
趙子衿被撞的跌落在地,半邊身子都麻了,然看著火把下暗紅的五成兵馬司甲衣,心裏卻安穩了下來。她來不及看清來人的相貌,抓住他的胳膊急切說道:“那巷子裏有蜀王殘部和與蜀王勾結的西遼人,蜀王把鎮西軍的布防圖給了西遼,再過幾日西桂城破他們就要打到京中了。你快去抓住他們,對了,這周圍幾戶都有他們的暗門,四通八達整個福元坊,需要增兵將福元坊全部圍住才能抓住他們!”
她說的又急又快,被他抓住的人卻是頓了頓,先問了一句:“你是趙小姐?”
這小將聲音年輕又磁性,若是往日趙子衿還能在心中品味品味,這會兒卻是急的頭發都快燒起來了,哪裏管得了這麽多。顧不得男女授受不清的拉著他的胳膊直搖了幾下飛快道:“是是是,我是趙子衿,哎呀別管我的事了,抓住那些人讓朝廷早做準備要緊!”
“……趙姑娘放心,應趙首輔所求,五成兵馬司盡數出動,方才看到巷子裏升起煙霧火光,我等就已經發出布防信號將此一片都圍住了。”
他們這套動作本是用來應對拍花子或者人販子的。按理說趙小姐一個小姑娘家就算不怕黑不怕冷也不至於讓五成兵馬司找了這麽好幾圈也沒找到人,他們在跑到第三圈的時候就開始懷疑趙小姐是不是被拍花子的給拍走了。
那些拍花子的可不好對付,什麽逃命的狗洞暗門五花八門,五成兵馬司與這些人鬥智鬥勇許多年,總結出的最實用的辦法就是把一片都圍起來放狗一寸寸嗅,除非他們會飛天遁地,否則總不至於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溜出去。
不遠處傳來零星械鬥聲,可見這些人確實是從各處飛散跑了,且武力值還不算弱。那年輕小將將胳膊從趙子衿的手裏抽出來,點了兩個士兵道:“你們送趙小姐回府。”又對趙子衿一抱拳:“多謝趙小姐提供的情報,我等會在將人拿下後如實稟告趙相與陛下。在下現在需要去前頭支援,先失陪了。”
趙子衿默默的的看著一隊人小跑著離開,直到他們的背影消失在拐角,才回過神來在兩個士兵的陪伴下往趙府方向走去。
與此同時,皇宮之中,元修收到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欽差密折。巡視西南道的阮虞也同樣發現了不對勁,且實際情況比趙子衿聽聞的更危急。
第44章 兵臨城下
阮虞自十月中旬被陛下封為欽差, 巡查的第一站便是原蜀王封地渝州——包括蜀郡、巴郡、益州郡和永昌郡幾處。他確是想做出些實實在在的成績的,因此並未大張旗鼓的用起欽差儀仗,甚至為了掩人耳目, 打著欽差名義的隊伍正往相反方向的江南道去, 他則單獨帶著十七八個侍衛高手和阮家支援的一支護衛,扮做南邊來的生意人一路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