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色倒是常見,那酒則是原身的私藏,原身帶來的物件哪有差的,酒一打開,飄香四溢。


    魏大人看向紀煬的眼神更加熱切。


    不錯,是個上道的。


    來這第一日,自然是不談事的,但喝到差不多,魏大人都忍不住道:“你們那化肥到底怎麽回事,我怎麽聽說是鳥糞製成,這能增加產量?”


    不怪魏大人疑惑,隻是在外人聽起來確實匪夷所思。


    要說其他地方用糞肥的不是沒有,但都說糞肥不好用,容易讓莊稼的根燒壞等等。


    怎麽就扶江縣的能用?


    也因為這個常識,魏大人才覺得這消息很假。


    紀煬自然不說是糞肥充分發酵後的原因,隻是笑,看起來似醉非醉,好像不勝酒力一般。


    倒是魏大人是真的有些醉了,否則以他的圓滑,不可能直接問出這話。


    安排魏大人等人住到衙門後院,紀煬還是忍不住感歎:“人家可真是家大業大。”


    隨便帶出來的小吏就有六七個,什麽縣丞縣尉主簿肯定還有手下。


    再看看自己,沒法比沒法比。


    玉縣丞看看自家知縣,疑惑道:“知縣大人,您沒醉?”


    “醉?”紀煬笑了,拍拍玉縣丞肩膀,“這個技能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原身的酒量,豈會在這種場合丟人?


    玉縣丞不由得拱手,厲害啊知縣大人,連喝酒的本事都這樣大。


    紀煬無奈搖頭,隻讓大家回去休息,明天還有硬仗要打。


    第二日上午,紀煬已經批了好幾個公文,常華縣知縣魏大人才姍姍來遲,顯然休息夠了的。


    一頓酒席過後,兩人自然親近不少。


    魏大人坐下來喝口小廝平安端上來的茶,微微吃驚:“如此好茶,可不多見。”


    紀煬笑:“魏大人喜歡,回頭帶些回去。”


    “可惜我出來時匆忙,並未把最好的銀絲冰芽帶來,隻有這幾口茶還堪喝。”


    承平國近年,茶色以白為貴。


    能叫銀絲冰芽的,可見其貴重,以魏大人的見識,隻在貢品裏聽說過。


    紀煬講得稀疏平常,聽到魏大人耳朵裏,就是另一種考量。


    不說還未見到的銀絲冰芽,隻講手頭這口小龍團,一嚐便知是上品龍茶。


    魏大人再去看紀煬,他通身官服,身上並無太多配飾,可打眼一看桌麵上的硯台,這硯台並不嶄新,甚至有些舊物之感。


    仔細看過去,讓魏大人倒吸一口涼氣。


    什麽敗家子!


    竟然用已經絕跡了的硯台批公文?


    公文有這樣大的臉麵嗎?!


    許是察覺到魏大人的目光,紀煬故作疑惑道:“魏大人,可有哪點不妥?”


    紀煬態度太過坦然,魏大人已經不知該說什麽。


    這會對扶江縣知縣的評價卻變了幾變。


    來之前原本以為是個不知所謂的土財主後人,仗著家裏有些銀兩買官做。


    可昨日喝的好酒,今日吃的茶,再看桌上隨手用的硯台。


    這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最重要是這位通身氣派,就連身邊小廝也跟旁人不同些,而且這主仆兩人還有些中原汴京口音。


    汴京,那地方臥虎藏龍,誰知道是哪家公子。


    想到這些,魏大人已沒了來之前的底氣,反而有些後悔怎麽不早點結交。


    不說旁的,吃些茶水都值得過來。


    但再好吃的茶水,也沒讓魏大人忘記他要做的事。


    那便是談化肥價格。


    魏大人寒暄一陣,開口道:“常華縣跟扶江縣相隔不到五十裏,俗話說是親必顧,是鄰必護。咱們兩家關係一向很好,所以有個不情之請。”


    那便是化肥價格。


    在知道化肥作用之後,魏大人心裏已經確定,化肥價格一定要壓下去。


    而且常華縣購買價格是扶江縣三倍,這也太多了。


    價格一貴,必然有人買不起,買不起化肥,糧食產量就低,最終影響都是他的政績。


    魏大人鑽營歸鑽營,這點賬還是算得明白。


    此時聊到這事,先扯兩個縣距離近,平日我們常華縣也沒少帶你們縣,什麽收菜河運,都能想到你們。


    那你們這麽好的東西,怎麽能賣高價呢。


    反正總結起來是這個意思,隻是經過魏大人的口,自然變得婉轉圓滑很多。


    魏大人原本也不是這個態度,也是看到紀煬隱藏的身價,態度更不同了些。


    紀煬聽到運河的時候,歎氣道:“提到運河,不得不想到早幾十年,我看縣誌上說,原本規劃的運河也要通向扶江縣,隻是當時扶江縣人口太少,又拿不出什麽錢,這才掠過常華縣。”


    “如果那時候稍微拐個六七十裏,現在的扶江縣也不至於如此困頓。”


    說到這話,魏大人也下意識點頭。


    古代水路之暢通是後世人無法想象的,以汴京來說,現代的汴京已經見不到四通八達的水路。


    但那時候很多人戶劃船變成到集市,下船便到自己家門口。


    誰讓在沒有汽車火車高鐵這種大殺器之前,水路是出行運貨最方便舒適還不容易有損耗的方式。


    所以每朝每代,多多少少都會修運河。


    當然像楊廣那樣召集五百萬勞工,花費六年時間,一口氣修兩千七百公裏的帝王還是少見。


    雖說後世有人評價這位帝王殘暴,可他修建的京杭大運河至今還在使用,到了現代還有些河段仍然在通航。


    不管他的真實想法如何,可運河到底是好的。


    由此可見,運河在整個國家的作用有多大。


    四五十年前,承平國也大肆修建運河,潞州這邊也不例外,隻是修運河一要人,二要錢。


    當時潞州知州主持修建潞州境內連接蘇杭運河之時,跟沿途各地說好,潞州城出一半,當地出一半,由此共同修建。


    隻是商議到扶江縣時,扶江縣位置屬於運河沿途修不修都行的地方,有他沒他都一樣。


    再加上沒錢沒人,規劃的時候便省下這段。


    讓運河直接從東邊的常華縣直接拐到南邊另一個縣城,扶江縣跟運河修建失之交臂。


    可就是差這麽一點。


    原本都是一樣的窮鄉,有了運河之後是四五十年後,常華縣人口一躍近三萬,扶江縣人口還不到兩千。


    也就是紀煬接手一年左右,人口多了幾十,已經是近些年發展快的。


    常華縣,扶江縣這兩個鄰居縣城,差距就是從運河開始。


    當年的扶江縣知縣早已不知去向,不知道他要是看到這一幕,會不會覺得心裏不好受。


    這會紀煬提起運河,常華縣知縣魏大人自然點頭。


    他說的確實沒錯。


    如果當時扶江縣也有運河,日子不至於這樣苦。


    但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再想也晚了。


    等會,不是在說化肥嗎,怎麽扯到運河了?


    下一刻魏大人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隻聽扶江縣知縣紀煬道:“如果能重修運河,那就好了,連化肥送到常華縣都能節省時間,價格肯定會更便宜。”


    這句話說完,衙門所有人全都看向紀煬。


    常華縣魏大人跟小吏們齊刷刷盯著他,扶江縣在旁邊跟著的玉縣丞兩個捕快也同時盯過來。


    所有人隻有一個想法。


    他們沒聽錯?!


    紀知縣在說什麽?


    重修運河?!


    還跟化肥扯到一起?


    難不成他們常華縣為了化肥能夠便宜,就給你們扶江縣修運河?


    這不是天大的笑話。


    做夢都沒那麽好的啊。


    他們就算買高價化肥,也不可能給你出修運河的錢。


    這是聽錯了吧?


    肯定是!


    誰料扶江縣知縣語不驚人死不休,又道:“方才魏大人也說了,兩個縣之間的距離不過五十裏,算是多出來的路程,直接把運河修到扶江縣城,也不到一百裏。召集五千人,不到一年便能完工。”


    “臨近常華縣的淩家湖,玉家湖,這裏的湖水也是運河的水從地下滲透,其實很好挖的。”


    “停,停一下。”魏大人直接打斷紀煬的話,近乎嘲諷道,“紀大人,我好像還沒答應吧?”


    “不過是讓化肥降價,值得我同你多修段運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