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吃醉了酒還沒睡醒?”
旁邊常華縣小吏們哄然大笑。
修運河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足夠買多少化肥了?
扶江縣知縣當然是冤大頭嗎?
竟在這癡人說夢。
紀煬也不惱怒,反而笑道:“一時看來是虧的,但長久算下來,總是劃算。”
他這話一說,眾人倒不笑了,隻覺得紀煬是不是瘋了。
魏大人往後稍靠椅背,如數家珍道:“既然紀大人如此說,本官便教教你。”
“想要修運河,需有人,如今陛下輕徭薄賦,不許官員私征徭役,放在更偏遠的地方或許沒人管,但這是潞州。”
“想要額外征役,隻得付錢。”
“那民戶銀錢幾何呢?”
“前年,昌盛三十一年,臨安府修築城牆,支付工匠每人每天三百文。”
“還是前年,紹興府修築海堤,勞力每天一百二十五文,米三升。”
“去年,昌盛三十二年,彭州整修河堤,支付勞力每天二百二十文。”
“就說扶江縣是小地方,每日支付的銀錢不需這樣多,算是一人一日一百五十文,可按你所說,召集五千人,修十個月差不多結束。”
“紀大人算算,這是多少銀錢?”
“不算各種材料,單人力要付銀錢二十三萬往上。”
“紀大人再算算,這二三十萬兩銀子,夠買多少化肥?常華縣又憑什麽跟你攤這份錢?”
不怪常華縣知縣生氣。
隻是修運河所需的數字實在龐大。
想要用化肥降價來談條件,讓常華縣幫扶江縣一起修運河?
他是傻子嗎?
常華縣是傻子嗎?
幫扶江縣修運河對常華縣來說本就百害而無一利。
還想讓他出錢?
魏大人臉色冷淡:“紀大人,想法雖好,但也要切合實際,不要急功近利。”
紀煬表情未變,倒是身後平安有些忍不住。
就算不行,也不至於這樣嘲諷吧?
不過紀煬倒是看出些魏大人的本事,他看著鑽營,其實對這些東西聊熟於心,換了其他官員隻怕也不會把數據信手拈來。
可紀煬既然說出,自然有他的道理,這會麵對嘲諷也不生氣,隻能稍稍歎氣:“所以我也隻是想想,一時多說了。”
這話便是給台階了。
魏大人一口氣沒提起來,要不是看在他們扶江縣莊稼長得實在好,他又趕在今年離任,真想起身就走。
買什麽化肥,不買了!
再想發火,又想到紀煬是汴京人,隻能忍了又忍。
紀煬給了台階,魏大人還算勉強接了:“紀大人還年輕,需要學的東西多著呢。”
常華縣一行來的第二日不歡而散,連中午飯魏大人都跟紀煬一起吃,直接帶著小吏們去縣城唯一一家飯館吃飯。
飯吃的自然也不盡如人意。
其中幾人的吐槽甚至傳到衙門裏。
紀煬眼看平安捕快等人生氣,朝他擺擺手:“不用著急,愛說什麽便說。”
“你們也去勸勸縣城百姓,讓他們不要為難常華縣的人。”
幸好紀煬說得及時,否則扶江縣有些百姓都要衝過去揍人。
憑什麽這樣說他們知縣?
他們知縣的好,是你們能懂的嗎?
眾人見知縣大人處變不驚,好像一切盡在掌握,心裏不由得安定。
下午扶江縣的人在衙門辦公,常華縣的人則在外麵閑逛。
主要魏大人看見紀煬就來氣。
剛對他印象好點,誰知道他獅子大張口,想要化肥降價,給他修運河?
大家還是冷靜一下吧。
隻是轉著轉著,魏大人發現不僅扶江縣東邊的稻田長得好,西邊的麥田也不差。
這一片片的麥田,看著他都喜歡。
如果不是化肥太好,他真的想走!
好在冷靜一天之後,常華縣眾人來的第三天,終於開始聊化肥的事。
魏大人這裏也不拐彎抹角,直接道:“紀大人,我知道你有心為扶江縣做事,但還是那句話,要切合實際,你說些差不多的,咱們看看合不合適。”
經過昨天紀煬要多修運河的事,今日也不廢話了。
紀煬倒還跟之前一樣,甚至換了種上好的茶葉過來。
於是魏大人想法就變成,眼前這位就是個家底厚的大少爺,什麽都不懂!好大喜功!
不過接下來的商談還算暢快,紀煬絕口不提運河的事,隻是每每跟運河有關,都會稍稍歎氣。
讓魏大人有點想打人!
這小知縣怎麽那樣難纏?
說到最後,紀煬終於道:“要不然咱們把官道重修了吧,從我們扶江縣玉家湖到你們常華縣那條官道,年久失修,不管是來往的貨商菜販,又或者運化肥的民戶,其實都不方便。”
“這條官道若修好,兩個縣交流隻會更緊密。”
紀煬說完,魏大人下意識想反駁,卻忽然覺得修條五六十裏的官道跟修八九十裏的運河相比,前者好了太多!
按一裏官道造價八兩銀子來算,五六十裏官道不到五百兩,兩個縣分一分,多買點化肥就能補回來。
而且這是在原有的官道上修繕,再出些各縣的勞力,總歸是比五百兩要少的。
反正比什麽修運河二十三萬兩銀子要好!
旁邊的玉縣丞眼神微睜,官道?
玉家湖通往常華縣的官道?
這路要是修好了,以後兩個縣之間來往,必然經過玉家湖,那對玉家湖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怪不得之前知縣大人說,玉家湖且等等,有他們的好處。
這不就等來了?
玉家湖那群人之前還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可他哪有功夫管這些啊。
不過玉縣丞也懶得計較。
現在有了這個天大的好處,隻怕玉家湖的人一躍要跟淩家湖比肩。
過往的牛車馬車都會經過玉家湖,那邊行路也會方便起來。
他們知縣真是人好心善,扶江縣五個村,沒有一個拉下的。
還根據各自不同情況調整,玉縣丞越來越期待,以後的扶江縣會怎麽發展。
紀煬提出修路的事之後,順勢又道:“等官道修好,想必扶江縣有許多貨物更要走常華縣碼頭,但魏大人也知道,扶江縣百姓貧苦,有時候連運費都付不起,更不用說稅費,實在為難啊。”
常華縣知縣剛在思考修路的事可不可行,心裏都準備答應了。
他紀煬又說什麽?!
用常華縣碼頭,付不起運費稅費?!
這是在暗示吧?
絕對是吧?!
怪不得紀煬不跟常華縣其他人談化肥價格的問題,原來是在這等著他!
都到這會了,魏大人自然也明白紀煬不是個好說話的,為扶江縣的事,他真是分毫不讓。
紀煬接著繼續道:“兩個縣距離這樣近,魏大人又親自來了一趟,自然不會讓您白來,就算這事不成,那以後的化肥也會降到兩文五分一斤。”
“當然,若是成了,每年淩家湖專門給常華縣準備一百萬斤化肥,隻要在這個數額內,一斤隻需要一文五分。”
買賣不成仁義在,對比之前三文一斤,兩文七分一斤,現在談不成也能降價。
談成的話,那直接降到一文五分一斤。
至於說的一百斤以內,這個數字也算合理,如果常華縣買得太多,恐怕他們是要去倒賣。
限製數量的原因為了防止他們肆意倒賣高價,從裏麵賺取利潤。
魏大人喝口茶冷靜冷靜。
總算再次審視眼前的小知縣,瞧他年紀雖小,又沒經曆過科考,還是富貴人家出身。
沒想到賬算得這樣明白,連他都險些上鉤。
這一步兩步走的,實在穩當,不知是他的家學淵源,還是自己聰慧。
不管哪個原因,魏大人心裏隻覺得紀煬這人難纏。
“紀大人好大的口氣,又要一起修官道,還要運費,商稅的優惠。如果當初修運河時,是你在這扶江縣,隻怕扶江縣的運河早就通航了。”魏大人沒好氣道。
誰料紀煬竟然摸摸下巴:“你說得沒錯,可惜了,四五十年前我爹還沒出生呢。”
魏大人一時語塞,有心想走,可扶江縣的上好麥田稻田又生生把他按下去。
忍一忍,忍一忍。
旁邊常華縣小吏們哄然大笑。
修運河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足夠買多少化肥了?
扶江縣知縣當然是冤大頭嗎?
竟在這癡人說夢。
紀煬也不惱怒,反而笑道:“一時看來是虧的,但長久算下來,總是劃算。”
他這話一說,眾人倒不笑了,隻覺得紀煬是不是瘋了。
魏大人往後稍靠椅背,如數家珍道:“既然紀大人如此說,本官便教教你。”
“想要修運河,需有人,如今陛下輕徭薄賦,不許官員私征徭役,放在更偏遠的地方或許沒人管,但這是潞州。”
“想要額外征役,隻得付錢。”
“那民戶銀錢幾何呢?”
“前年,昌盛三十一年,臨安府修築城牆,支付工匠每人每天三百文。”
“還是前年,紹興府修築海堤,勞力每天一百二十五文,米三升。”
“去年,昌盛三十二年,彭州整修河堤,支付勞力每天二百二十文。”
“就說扶江縣是小地方,每日支付的銀錢不需這樣多,算是一人一日一百五十文,可按你所說,召集五千人,修十個月差不多結束。”
“紀大人算算,這是多少銀錢?”
“不算各種材料,單人力要付銀錢二十三萬往上。”
“紀大人再算算,這二三十萬兩銀子,夠買多少化肥?常華縣又憑什麽跟你攤這份錢?”
不怪常華縣知縣生氣。
隻是修運河所需的數字實在龐大。
想要用化肥降價來談條件,讓常華縣幫扶江縣一起修運河?
他是傻子嗎?
常華縣是傻子嗎?
幫扶江縣修運河對常華縣來說本就百害而無一利。
還想讓他出錢?
魏大人臉色冷淡:“紀大人,想法雖好,但也要切合實際,不要急功近利。”
紀煬表情未變,倒是身後平安有些忍不住。
就算不行,也不至於這樣嘲諷吧?
不過紀煬倒是看出些魏大人的本事,他看著鑽營,其實對這些東西聊熟於心,換了其他官員隻怕也不會把數據信手拈來。
可紀煬既然說出,自然有他的道理,這會麵對嘲諷也不生氣,隻能稍稍歎氣:“所以我也隻是想想,一時多說了。”
這話便是給台階了。
魏大人一口氣沒提起來,要不是看在他們扶江縣莊稼長得實在好,他又趕在今年離任,真想起身就走。
買什麽化肥,不買了!
再想發火,又想到紀煬是汴京人,隻能忍了又忍。
紀煬給了台階,魏大人還算勉強接了:“紀大人還年輕,需要學的東西多著呢。”
常華縣一行來的第二日不歡而散,連中午飯魏大人都跟紀煬一起吃,直接帶著小吏們去縣城唯一一家飯館吃飯。
飯吃的自然也不盡如人意。
其中幾人的吐槽甚至傳到衙門裏。
紀煬眼看平安捕快等人生氣,朝他擺擺手:“不用著急,愛說什麽便說。”
“你們也去勸勸縣城百姓,讓他們不要為難常華縣的人。”
幸好紀煬說得及時,否則扶江縣有些百姓都要衝過去揍人。
憑什麽這樣說他們知縣?
他們知縣的好,是你們能懂的嗎?
眾人見知縣大人處變不驚,好像一切盡在掌握,心裏不由得安定。
下午扶江縣的人在衙門辦公,常華縣的人則在外麵閑逛。
主要魏大人看見紀煬就來氣。
剛對他印象好點,誰知道他獅子大張口,想要化肥降價,給他修運河?
大家還是冷靜一下吧。
隻是轉著轉著,魏大人發現不僅扶江縣東邊的稻田長得好,西邊的麥田也不差。
這一片片的麥田,看著他都喜歡。
如果不是化肥太好,他真的想走!
好在冷靜一天之後,常華縣眾人來的第三天,終於開始聊化肥的事。
魏大人這裏也不拐彎抹角,直接道:“紀大人,我知道你有心為扶江縣做事,但還是那句話,要切合實際,你說些差不多的,咱們看看合不合適。”
經過昨天紀煬要多修運河的事,今日也不廢話了。
紀煬倒還跟之前一樣,甚至換了種上好的茶葉過來。
於是魏大人想法就變成,眼前這位就是個家底厚的大少爺,什麽都不懂!好大喜功!
不過接下來的商談還算暢快,紀煬絕口不提運河的事,隻是每每跟運河有關,都會稍稍歎氣。
讓魏大人有點想打人!
這小知縣怎麽那樣難纏?
說到最後,紀煬終於道:“要不然咱們把官道重修了吧,從我們扶江縣玉家湖到你們常華縣那條官道,年久失修,不管是來往的貨商菜販,又或者運化肥的民戶,其實都不方便。”
“這條官道若修好,兩個縣交流隻會更緊密。”
紀煬說完,魏大人下意識想反駁,卻忽然覺得修條五六十裏的官道跟修八九十裏的運河相比,前者好了太多!
按一裏官道造價八兩銀子來算,五六十裏官道不到五百兩,兩個縣分一分,多買點化肥就能補回來。
而且這是在原有的官道上修繕,再出些各縣的勞力,總歸是比五百兩要少的。
反正比什麽修運河二十三萬兩銀子要好!
旁邊的玉縣丞眼神微睜,官道?
玉家湖通往常華縣的官道?
這路要是修好了,以後兩個縣之間來往,必然經過玉家湖,那對玉家湖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怪不得之前知縣大人說,玉家湖且等等,有他們的好處。
這不就等來了?
玉家湖那群人之前還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可他哪有功夫管這些啊。
不過玉縣丞也懶得計較。
現在有了這個天大的好處,隻怕玉家湖的人一躍要跟淩家湖比肩。
過往的牛車馬車都會經過玉家湖,那邊行路也會方便起來。
他們知縣真是人好心善,扶江縣五個村,沒有一個拉下的。
還根據各自不同情況調整,玉縣丞越來越期待,以後的扶江縣會怎麽發展。
紀煬提出修路的事之後,順勢又道:“等官道修好,想必扶江縣有許多貨物更要走常華縣碼頭,但魏大人也知道,扶江縣百姓貧苦,有時候連運費都付不起,更不用說稅費,實在為難啊。”
常華縣知縣剛在思考修路的事可不可行,心裏都準備答應了。
他紀煬又說什麽?!
用常華縣碼頭,付不起運費稅費?!
這是在暗示吧?
絕對是吧?!
怪不得紀煬不跟常華縣其他人談化肥價格的問題,原來是在這等著他!
都到這會了,魏大人自然也明白紀煬不是個好說話的,為扶江縣的事,他真是分毫不讓。
紀煬接著繼續道:“兩個縣距離這樣近,魏大人又親自來了一趟,自然不會讓您白來,就算這事不成,那以後的化肥也會降到兩文五分一斤。”
“當然,若是成了,每年淩家湖專門給常華縣準備一百萬斤化肥,隻要在這個數額內,一斤隻需要一文五分。”
買賣不成仁義在,對比之前三文一斤,兩文七分一斤,現在談不成也能降價。
談成的話,那直接降到一文五分一斤。
至於說的一百斤以內,這個數字也算合理,如果常華縣買得太多,恐怕他們是要去倒賣。
限製數量的原因為了防止他們肆意倒賣高價,從裏麵賺取利潤。
魏大人喝口茶冷靜冷靜。
總算再次審視眼前的小知縣,瞧他年紀雖小,又沒經曆過科考,還是富貴人家出身。
沒想到賬算得這樣明白,連他都險些上鉤。
這一步兩步走的,實在穩當,不知是他的家學淵源,還是自己聰慧。
不管哪個原因,魏大人心裏隻覺得紀煬這人難纏。
“紀大人好大的口氣,又要一起修官道,還要運費,商稅的優惠。如果當初修運河時,是你在這扶江縣,隻怕扶江縣的運河早就通航了。”魏大人沒好氣道。
誰料紀煬竟然摸摸下巴:“你說得沒錯,可惜了,四五十年前我爹還沒出生呢。”
魏大人一時語塞,有心想走,可扶江縣的上好麥田稻田又生生把他按下去。
忍一忍,忍一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