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的事情,簡單來說便是,兵民,稅賦,刑獄,撫恤賑災。


    他們現在去的漕司便是管賦稅和督查的。


    長官俗稱漕司轉運使,正六品的官員,統管一州稅賦,可見權利之大。


    其實在古代能當上正六,從五之類的職位,品階依然不低。


    除了看品階之外,還看手中實權。


    漕司轉運使,那可是實權中的實權。


    就算是知州,看起來像是隻有從五品,但手底下管轄一州十幾萬人。


    能說官小嗎?自然不能。


    漕司轉運使四十多歲,不苟言笑,檢查各地稅賦尤為嚴格,看向紀煬的時候也是稍稍皺眉。


    但這一瞬紀煬便明白,這也是個知曉他身份的。


    也是,雖說汴京伯爵侯爵看似遍地都是。


    但外麵卻不常見。


    而且朝中關係錯綜複雜,誰在汴京沒幾門姻親。


    要怪隻能怪原主名聲太響亮,汴京獨一份。


    不過漕司轉運使並未說太多,驗查糧食的時候仔細點了點,這才又看向紀煬:“不錯,扶江縣比之去年,多了十六萬斤田稅,你做得很好。”


    紀煬拱手:“轉運使謬讚。”


    “開荒之地前三年稅賦減半,一會分出來帶回吧。”漕司轉運使繼續道。


    紀煬自然知道開荒地稅賦減半的事,此時帶上也是防止漕司要些鼠耗。


    沒想到眼前竟然是個正直的長官。


    紀煬開口:“煩請轉運使折成銀錢,方便帶回。”


    轉運使看他兩眼,這才點頭。


    黃大人看著兩人對話,聽得津津有味。


    不過轉運使看向他,那可沒好脾氣,等長官離開,黃大人才道:“你也是傻的,開荒之地前兩年該不交就不交,哪有你這樣老實的。”


    “轉運使大人,就是因這事才生豐邵縣的氣。”


    紀煬瞧著可不是這麽回事。


    那位漕司轉運使正直細致,那個表情,絕對不會因為荒地的事這樣看向黃大人。


    隻怕黃大人還有內情。


    但這些也不是他能知道的,還是好好回官方客店休息休息。


    九月十月,再到十一月,這三個月幾乎是各個地方最忙的時候,秋收到年底,交田稅,清賬,潞州城審查賬冊,再有十一月上旬的官吏考核。


    事情一樁接著一樁。


    所以官方客店也是人滿為患。


    去年紀煬一是為避風頭,二是考核他也不用出現,所以並未過來。


    今年算是最頭一次。


    有黃知縣帶著,一切倒是輕車熟路。


    跟他過來押車的百姓被安排到旁邊的客舍當中,有紀煬出錢在那休息,他們稍稍歇息也由兵士江海城,兩個小吏帶著回去了。


    這次一趟紀煬給的銀兩頗豐,眾人心裏也都高興。


    等他們離開,住到客店的人隻剩下紀煬,平安,淩縣尉三人。


    接下來要辦的事,人多沒用。


    紀煬跟黃知縣一到,便吸引不少目光。


    一個是潞州唯一的望縣知縣,另一個是種出畝產四百六十斤水稻的扶江縣知縣。


    誰都要多看幾眼。


    紀煬看了看,知曉此處清楚他身份的,隻有黃知縣一個,這下算是放下心。


    還好還好,這裏的人消息沒那樣靈通。


    “紀老弟,你可算來了。”


    這聲音一聽,便知道是常華縣的魏大人。


    隻見他滿臉笑容過來,攬著紀煬便道:“一路上辛苦了吧,快快坐下吃些熱酒,也解解乏。”


    紀煬笑著點頭,自然不在意魏大人之前在潞州城說他什麽。


    有魏大人引路,紀煬很快跟店裏其他知縣熟絡起來。


    消息傳到潞州知州府中,知州笑:“他倒是個不計較的。”


    知州手下也道:“原以為他會發脾氣,沒想到連個冷臉都沒有。”


    “常華縣知縣笑話他異想天開想修運河,他也不生氣?”


    “生氣能幫他辦成事嗎?”知州微微眯眼,“伯爵府怎麽看人的,這樣的子弟也不好好教養。”


    “算了教不教,人家都能成才。”


    “你說我家怎麽沒有這樣的人?”


    家族傳承,要父輩們努力,子輩們聰明刻苦,這才有傳承可言。


    誰家不羨慕如此優秀的年輕人?


    “後日開始,知縣們陸陸續續登門,把他留在最後一個,時間給得長些。”知州最後道。


    他有預感,紀煬這次過來,肯定不止送田稅。


    必然還有要事。


    紀煬過來,自然不止送田稅。


    周圍人跟他結交,也不止為他這個人。


    更想知道,他是怎麽把糧食產量幾乎翻倍的。


    客店裏酒過三巡,自然而然提起扶江縣糧食高產一事。


    “你們扶江縣的稻子,真的一畝地產了四百六十斤?!不是騙人的嗎?”


    “難道真有什麽妙法?”


    “你們的化肥,真有如此成效?”


    此話一出,場麵安靜下來。


    可大家全都豎著耳朵聽,在座的都是各地知縣長官。


    別的可能不懂,田地農桑那是時常接觸,當今陛下又在乎這個,自然心裏掛念。


    “四百六十斤,放在蘇杭揚州一帶,也是極高的產量了。”


    這句話再一說,周圍更安靜了,隻等著紀煬說話。


    換了常服的紀煬一派公子哥做派,可氣質卻沉靜穩重,酒席上隱隱有以他為尊的感覺。


    更別說望縣知縣黃大人都在給他斟酒。


    紀煬喝下杯中酒,杯子輕輕放到桌麵上,笑道:“四百六十斤而已,又不是極限。”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平日一畝地產二百多斤才是常事。


    你們扶江縣產了四百六十斤,你還說這不是極限?


    還四百六十斤而已?


    而已?


    那你說說,什麽是極限?!


    極限到底在哪裏?


    真是好囂張的人!


    第37章


    別說以後世眼光來看四百六十斤不是極限。


    就以古代的農業發展, 農具,蟲害, 水利, 化肥,能解決一半,產量也能往上升一升。


    這並非簡單的事, 但也並非做不到的事。


    這些東西都已經被紀煬寫到文書裏麵,交到知州案前。


    此刻吃酒,他也隻當酒話, 並不多解釋,反而指了指旁邊的魏大人:“化肥有沒有用, 可以問魏大人, 他是常華縣知縣, 他們那的糧食也增產了的。”


    魏大人自然明白其作用, 立刻點頭:“沒錯, 我們從六七月才開始用化肥,同樣增產不少, 這化肥真的有用。”


    魏大人肯定要幫紀煬說話, 隻要炫耀扶江縣事跡的時候能捎帶上常華縣, 就能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功績”。


    他不需要自己是最出風頭那個, 隻要有所成果,那就夠了。


    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同,做法自然也不同。


    等魏大人那張嘴說了又說, 在場的人基本已經了解化肥的功效。


    此刻看向紀煬的目光,全都帶著熱切。


    那, 他們能買化肥嗎?


    或者製作化肥的方子, 能給他們嗎?


    前者讓人激動, 後者更讓人坐不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