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紀煬卻道:“別,我們就走扶江縣直通潞州城的官道,就走這土路。”
“這道路越坎坷,豈不是顯得我們越心誠,越艱難。”
他都親自押送糧草去潞州城了,不要顯得艱難一些?
讓知州通判他們知道一下扶江縣的難處。
他們扶江縣,苦啊。
在如此艱苦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這樣的成績,難道不應該獎賞嗎?
九月中旬,所有東西收拾停當。
今年一共收了四十萬六千零二十斤米麥的田稅。
比之去年多了十六萬多。
這樣的進步,說是跨越性也不為過。
十六萬斤的主糧,若都送到前線,也不是筆小數目。
這些糧食留下二成在扶江縣,剩下八成全都送到潞州城。
九月十六上午,紀煬帶著手下共十人出發,押送三十三萬斤左右的米麥出發。
這裏麵有富裕的,就是怕路上有損耗,到了潞州反而不足應有的三十二萬四千八百斤。
事情看著繁瑣,但稍有一件辦得不好,便會被揪到錯處。
除了糧食之外,紀煬還帶了精心寫下的文書。
說起來這文書對紀煬來說最為頭疼。
別說原身了,就是他自己,也對公文格式十分頭疼,苦心鑽研月餘,這才有個模樣。
看來以後得空,不僅要看承平國律法跟堪輿圖,還要看看當官必須要瞧的文書行文等等。
否則不好糊弄了。
如今也就這筆字還能拿得出手。
紀煬一行人離開時,前來相送的鄉親們擠滿路口,目送知縣大人押送田稅,心裏無比感慨。
他們這位大人來了不到兩年時間,就讓整個扶江縣有了翻天覆地變化。
這樣的官員自然深受他們愛戴。
玉縣丞見此開口:“別想了,好好做事,等知縣大人回來,看到我們葫蘆作坊,化肥作坊,還有淩家湖的路修好,豈不是更讓他開心?”
說到路,玉家湖裏長看了過來,小心翼翼道:“那我們的路?當初說常華縣承擔三分之二,我們承擔三分之一,咱們這段一直沒修啊,他們那邊的已經修得差不多了。”
玉縣丞胸有成竹道:“很快,很快就能修好,不用擔心。”
知縣大人說過,最後那段路,常華縣會搶著修的!
果然,在紀煬走了沒幾天,常華縣那邊主動過來,說是縣裏鄉紳們商議,從常華縣到玉家湖官道的最後一段,不用扶江縣動手。
鄉紳們自己湊齊銀錢,把後麵那段路給補上。
主動過來說此消息的人玉縣丞見過,就是上次來扶江縣找知縣大人的常德江,他手裏田地不少,需要的化肥也不少。
但他旁邊那人,玉縣丞隻聽說,而是第一次見,那就是華家家主。
兩人代表常華縣所有鄉紳地主家裏說道:“我們幾家雖中途才開始你們扶江縣的化肥,可效果自不用說。”
“如此的好東西,隻怕其他縣,甚至其他州都要過來購買,既如此,可要優先供應我們才是。”
“這官道乃是咱們兩個縣守望相助的結果,不能辜負這段美意。”
說白了,常華縣的人,特別是種地的人,最明白化肥的作用。
他們害怕化肥名聲傳播出去之後,其他地方花高價買走化肥,把他們常華縣給拉下了,誰讓常華縣化肥售價低廉。
優先賣給高價的買主,這點很正常。
未雨綢繆,這些種地的鄉紳們趕緊湊了二百多兩銀子,大包大攬地要把剩下的官道全都給修了。
扶江縣不用出人,更不用出力,便會有這麽一條筆直的官道。
玉縣丞心裏暗讚他們知縣大人謀劃過人,跟眼前這兩位寒暄一陣,最後美美收下這份好意。
看兩人表情,玉縣丞又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
“放心,我們知縣大人說了,衝著即將修好的官道。扶江縣的化肥作坊,優先保證本地百姓購買化肥之後,其次便是你們,咱們的價格是早就商量好的,就算其他地方出高價,也一定先賣你們的一百萬斤。”
得了這句話,常華縣的常德江,還有華家家主,總算鬆口氣,隨即心裏大喜過望。
明年的時候,他們也能像扶江縣一樣大豐收吧!
別的地方會懷疑扶江縣的產量,他們可不懷疑,自家種田到一半的時候,才開始用這東西,可結果呢?結果也增產了!
雖然看著沒有扶江縣這樣誇張,但比之往年收成卻有增加。
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送走常華縣的人,玉縣丞算著時日,知縣大人他們應該快到潞州城了。
越接近潞州城,這邊的路越好走,紀煬一行也越輕鬆。
終於在九月二十一,紀煬看到潞州城的城門。
這城門有著歲月雕琢的痕跡,看著堅實可靠,帶著百年滄桑之感。
潞州,也有千年曆史的城池,自然不同。
城門口守衛森嚴,兩邊各四名兵衛,中間小吏檢查過往行人的文書。
承平國對人員流動管理並不嚴格,這樣查看隻是確保沒有偽造文書之人。
運送田稅物資的官府人員走右側門,是另一行人監察。
平日右側門人煙極少,但九月十月,正是各地上繳糧稅的時候,紀煬前麵便有一個縣押送田稅在檢查。
看看人家那馬車,比扶江縣這邊四倍有餘,一看就是個大縣。
不過再大的縣,回頭還是一同住到官方客舍,所以紀煬朝前麵那位知縣拱拱手,都是同僚,一會再見好說話。
誰料那個知縣讓人過來問了問,聽到他便是扶江縣知縣,立刻主動前來,臉上堆滿笑意:“原來是扶江縣知縣,真是久仰久仰,我乃豐邵縣知縣,今日一見果然儀表人才。”
“不愧剛接手扶江縣,便能讓扶江縣糧食翻倍的俊才啊。”
豐邵縣?
紀煬朝他拱手:“扶江縣不過小縣,哪得黃知縣如此誇讚。跟豐邵縣比,我們實在差得太遠。”
之前說過,縣裏門戶一千以下,是下縣。
一千到兩千是中縣。
兩千到三千是上縣。
其中雖然還有細分,但這樣也差不多。
那這豐邵縣呢?
這可是潞州城唯一的望縣。
方才說到兩千到三千。
如今說說三千以上的縣,三千以上被稱為緊縣。
而四千以上,上不封頂,則是望縣。
能被稱為望縣的,門戶四千以上,人口最少也在五萬朝上,土地更不用說。
眼前黃知縣所管轄的豐邵縣,便是如此龐大的縣城。
紀煬的扶江縣跟他們一比,估計連個大點的村子都不如。
就算他們糧食豐收了,這位也不該如此客氣。
想著前麵的稅收不僅有糧食,估計還有大筆銀兩。
那邊兵衛們查驗,自有手下們去辦。
黃知縣跟紀煬則在一旁寒暄。
隻聽黃知縣尤為客氣道:“能跟伯爵府公子說話,實在三生有幸。那扶江縣能有您坐鎮,興旺起來指日可待。”
哦,破案了。
竟因為這個。
紀煬似笑非笑看他一眼,開口道:“我不過是伯爵府棄子,黃大人不用這樣客氣。”
黃大人摸摸自己的美須,認真道:“血脈關係永遠斬不斷,再說以公子如此本領,伯爵府大門隻會為您敞開。”
“有朝一日,您恢複祖父的侯爵位置,那也說不準。”
“紀家開國以來便在朝中為官,如今不過落寞一代,您說不定便是重新撐起伯爵府的那個棟梁。”
這誇的,紀煬都不好意思了。
不等紀煬吩咐,黃大人又小聲道:“您放心,知州大人說了,不給您生事。知道您身份的,也不會亂說。”
如此知情識趣,紀煬此時明白,這位黃知縣為什麽能掌握那樣龐大的豐邵縣。
紀煬拱手:“那就多謝了。”
“不承謝不承謝。”黃知縣原本隻聽過這位的名聲,如今再一看,也覺得汴京說得不對。
更覺得那位伯爵老爺糊塗。
他家要是有這樣聰慧的兒郎,還不當寶貝一樣,直接指望兒郎們帶黃家飛黃騰達。
“日後您回了汴京,多為小的美言幾句即可。”
紀煬又笑,認真道:“以黃大人的才幹,升遷指日可待。”
“咱們陛下精明強幹,知人善用,對臣子好得很,必然能慧眼識珠。”
兩人互相恭維,一齊去了潞州城漕司。
潞州城內四監司,分別是帥司,漕司,憲司,倉司。
原本四監司直屬陛下,之後職位幾經變動,統歸知州管轄,再有通判監察。
“這道路越坎坷,豈不是顯得我們越心誠,越艱難。”
他都親自押送糧草去潞州城了,不要顯得艱難一些?
讓知州通判他們知道一下扶江縣的難處。
他們扶江縣,苦啊。
在如此艱苦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這樣的成績,難道不應該獎賞嗎?
九月中旬,所有東西收拾停當。
今年一共收了四十萬六千零二十斤米麥的田稅。
比之去年多了十六萬多。
這樣的進步,說是跨越性也不為過。
十六萬斤的主糧,若都送到前線,也不是筆小數目。
這些糧食留下二成在扶江縣,剩下八成全都送到潞州城。
九月十六上午,紀煬帶著手下共十人出發,押送三十三萬斤左右的米麥出發。
這裏麵有富裕的,就是怕路上有損耗,到了潞州反而不足應有的三十二萬四千八百斤。
事情看著繁瑣,但稍有一件辦得不好,便會被揪到錯處。
除了糧食之外,紀煬還帶了精心寫下的文書。
說起來這文書對紀煬來說最為頭疼。
別說原身了,就是他自己,也對公文格式十分頭疼,苦心鑽研月餘,這才有個模樣。
看來以後得空,不僅要看承平國律法跟堪輿圖,還要看看當官必須要瞧的文書行文等等。
否則不好糊弄了。
如今也就這筆字還能拿得出手。
紀煬一行人離開時,前來相送的鄉親們擠滿路口,目送知縣大人押送田稅,心裏無比感慨。
他們這位大人來了不到兩年時間,就讓整個扶江縣有了翻天覆地變化。
這樣的官員自然深受他們愛戴。
玉縣丞見此開口:“別想了,好好做事,等知縣大人回來,看到我們葫蘆作坊,化肥作坊,還有淩家湖的路修好,豈不是更讓他開心?”
說到路,玉家湖裏長看了過來,小心翼翼道:“那我們的路?當初說常華縣承擔三分之二,我們承擔三分之一,咱們這段一直沒修啊,他們那邊的已經修得差不多了。”
玉縣丞胸有成竹道:“很快,很快就能修好,不用擔心。”
知縣大人說過,最後那段路,常華縣會搶著修的!
果然,在紀煬走了沒幾天,常華縣那邊主動過來,說是縣裏鄉紳們商議,從常華縣到玉家湖官道的最後一段,不用扶江縣動手。
鄉紳們自己湊齊銀錢,把後麵那段路給補上。
主動過來說此消息的人玉縣丞見過,就是上次來扶江縣找知縣大人的常德江,他手裏田地不少,需要的化肥也不少。
但他旁邊那人,玉縣丞隻聽說,而是第一次見,那就是華家家主。
兩人代表常華縣所有鄉紳地主家裏說道:“我們幾家雖中途才開始你們扶江縣的化肥,可效果自不用說。”
“如此的好東西,隻怕其他縣,甚至其他州都要過來購買,既如此,可要優先供應我們才是。”
“這官道乃是咱們兩個縣守望相助的結果,不能辜負這段美意。”
說白了,常華縣的人,特別是種地的人,最明白化肥的作用。
他們害怕化肥名聲傳播出去之後,其他地方花高價買走化肥,把他們常華縣給拉下了,誰讓常華縣化肥售價低廉。
優先賣給高價的買主,這點很正常。
未雨綢繆,這些種地的鄉紳們趕緊湊了二百多兩銀子,大包大攬地要把剩下的官道全都給修了。
扶江縣不用出人,更不用出力,便會有這麽一條筆直的官道。
玉縣丞心裏暗讚他們知縣大人謀劃過人,跟眼前這兩位寒暄一陣,最後美美收下這份好意。
看兩人表情,玉縣丞又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
“放心,我們知縣大人說了,衝著即將修好的官道。扶江縣的化肥作坊,優先保證本地百姓購買化肥之後,其次便是你們,咱們的價格是早就商量好的,就算其他地方出高價,也一定先賣你們的一百萬斤。”
得了這句話,常華縣的常德江,還有華家家主,總算鬆口氣,隨即心裏大喜過望。
明年的時候,他們也能像扶江縣一樣大豐收吧!
別的地方會懷疑扶江縣的產量,他們可不懷疑,自家種田到一半的時候,才開始用這東西,可結果呢?結果也增產了!
雖然看著沒有扶江縣這樣誇張,但比之往年收成卻有增加。
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送走常華縣的人,玉縣丞算著時日,知縣大人他們應該快到潞州城了。
越接近潞州城,這邊的路越好走,紀煬一行也越輕鬆。
終於在九月二十一,紀煬看到潞州城的城門。
這城門有著歲月雕琢的痕跡,看著堅實可靠,帶著百年滄桑之感。
潞州,也有千年曆史的城池,自然不同。
城門口守衛森嚴,兩邊各四名兵衛,中間小吏檢查過往行人的文書。
承平國對人員流動管理並不嚴格,這樣查看隻是確保沒有偽造文書之人。
運送田稅物資的官府人員走右側門,是另一行人監察。
平日右側門人煙極少,但九月十月,正是各地上繳糧稅的時候,紀煬前麵便有一個縣押送田稅在檢查。
看看人家那馬車,比扶江縣這邊四倍有餘,一看就是個大縣。
不過再大的縣,回頭還是一同住到官方客舍,所以紀煬朝前麵那位知縣拱拱手,都是同僚,一會再見好說話。
誰料那個知縣讓人過來問了問,聽到他便是扶江縣知縣,立刻主動前來,臉上堆滿笑意:“原來是扶江縣知縣,真是久仰久仰,我乃豐邵縣知縣,今日一見果然儀表人才。”
“不愧剛接手扶江縣,便能讓扶江縣糧食翻倍的俊才啊。”
豐邵縣?
紀煬朝他拱手:“扶江縣不過小縣,哪得黃知縣如此誇讚。跟豐邵縣比,我們實在差得太遠。”
之前說過,縣裏門戶一千以下,是下縣。
一千到兩千是中縣。
兩千到三千是上縣。
其中雖然還有細分,但這樣也差不多。
那這豐邵縣呢?
這可是潞州城唯一的望縣。
方才說到兩千到三千。
如今說說三千以上的縣,三千以上被稱為緊縣。
而四千以上,上不封頂,則是望縣。
能被稱為望縣的,門戶四千以上,人口最少也在五萬朝上,土地更不用說。
眼前黃知縣所管轄的豐邵縣,便是如此龐大的縣城。
紀煬的扶江縣跟他們一比,估計連個大點的村子都不如。
就算他們糧食豐收了,這位也不該如此客氣。
想著前麵的稅收不僅有糧食,估計還有大筆銀兩。
那邊兵衛們查驗,自有手下們去辦。
黃知縣跟紀煬則在一旁寒暄。
隻聽黃知縣尤為客氣道:“能跟伯爵府公子說話,實在三生有幸。那扶江縣能有您坐鎮,興旺起來指日可待。”
哦,破案了。
竟因為這個。
紀煬似笑非笑看他一眼,開口道:“我不過是伯爵府棄子,黃大人不用這樣客氣。”
黃大人摸摸自己的美須,認真道:“血脈關係永遠斬不斷,再說以公子如此本領,伯爵府大門隻會為您敞開。”
“有朝一日,您恢複祖父的侯爵位置,那也說不準。”
“紀家開國以來便在朝中為官,如今不過落寞一代,您說不定便是重新撐起伯爵府的那個棟梁。”
這誇的,紀煬都不好意思了。
不等紀煬吩咐,黃大人又小聲道:“您放心,知州大人說了,不給您生事。知道您身份的,也不會亂說。”
如此知情識趣,紀煬此時明白,這位黃知縣為什麽能掌握那樣龐大的豐邵縣。
紀煬拱手:“那就多謝了。”
“不承謝不承謝。”黃知縣原本隻聽過這位的名聲,如今再一看,也覺得汴京說得不對。
更覺得那位伯爵老爺糊塗。
他家要是有這樣聰慧的兒郎,還不當寶貝一樣,直接指望兒郎們帶黃家飛黃騰達。
“日後您回了汴京,多為小的美言幾句即可。”
紀煬又笑,認真道:“以黃大人的才幹,升遷指日可待。”
“咱們陛下精明強幹,知人善用,對臣子好得很,必然能慧眼識珠。”
兩人互相恭維,一齊去了潞州城漕司。
潞州城內四監司,分別是帥司,漕司,憲司,倉司。
原本四監司直屬陛下,之後職位幾經變動,統歸知州管轄,再有通判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