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妹妹兩個!”


    “好,乖乖兩個,雲中也兩個。”


    “咱們去張伯家挑兩隻幸運公雞,中午就吃!”


    至於汴京因他引起的風波。


    那還是事嗎?


    他招惹的還差這一件?


    這算不算虱子多了不怕癢?債多了不發愁?


    再說了,鳥糞刺繡的事鬧得越大,對他越是有利。


    這說明,陛下快注意到製肥方子了。


    他巴不得再出幾件“趣聞”,好讓化肥之事名揚天下。


    不過長公主的鳥糞刺繡,隻怕要跟化肥一樣,傳遍整個承平國了。


    然後更恨他了。


    好像受傷的隻有自己?


    紀煬嘖嘖幾聲,讓江乖乖江小子去挑肥美的大公雞。


    先慶祝一下再說!


    讓他看看哪隻幸運公雞今天上桌!


    紀煬忽然想到什麽,雞糞也是鳥糞的一種?


    他要不要寫封信回去拱拱火,隻怕長公主家連雞肉都不吃了。


    好像,也行?


    第41章


    紀煬的信仍在路上, 汴京那邊還在因為鳥糞刺繡的事折騰。


    就連長公主女兒成親,去參加宴會的眾人身上都不帶一塊刺繡, 唯恐惹到長公主。


    她女兒跟女婿的喜服上都幹幹淨淨, 換了其他方法添花樣,臨時把刺繡鋪滿的喜服給換了下來。


    隻是成親時的場麵可就沒好到哪去。


    皇帝聽聞此事,也懶得搭理他們, 宗室奢靡浪費的情況愈發嚴重。


    他年輕體壯的時候還算能壓製,如今自己年老,皇子年幼, 倒是幾個王爺身處壯年,難免會多些心思。


    皇帝翻開下麵送上來的奏報, 因為琨王家幼子侵占田地的事, 堆積不少公務。


    好在林大學士站出來, 算是讓罪名定下。


    原本想著不讓他站在前麵, 下麵子弟們運作即可, 也好讓林敬源不當這個靶子,沒想到除了他家嫡孫還算有用之外, 其他人隻能算添數的。


    隻是他那嫡孫今年登榜, 如今官職微薄, 說不上什麽話。


    想到這些事就來氣。


    皇帝眼神微眯, 一點點翻著手頭的奏章。


    知道看見潞州奏報,眉頭下意識緊縮,隨後開口道:“能使貧瘠土地變良田, 稻子畝產四百六十斤?”


    潞州?


    那地方偏遠,這個潞州城下的扶江縣, 還需皇帝多想片刻, 才想到是哪個地方。


    “來人, 把潞州,扶江縣輿圖找出來。”


    身邊近官連忙去找,隻是那地方實在生僻,有經驗的近官去找輿圖,也尋了兩盞茶功夫。


    皇帝看著此地的地形圖,再對照書冊上的記載。


    如此偏遠的地方,真就畝產四百六十斤?


    確定這些時候,皇帝才翻開所謂的製肥方子,這位帝王登基三十三載,見識過無數風浪,更見過無數巧言令色,弄虛作假的奏報。


    所以他第一反應是懷疑,然後是求證。


    最後才去看所謂的良方。


    這一看,臉色更加古怪。


    此地是用鳥糞做這個叫化肥的東西?


    等會。


    皇帝又道:“把去年扶江縣賦稅卷宗調出來,快。”


    近官這次早有準備,不多時扶江縣去年薄薄的卷宗已經在案上。


    山澤稅。


    鳥糞,一百多兩。


    竟然是這樣?


    他上次隨口提起的山澤稅,就是扶江縣的?


    縱然是皇帝,此時也有些哭笑不得,沉下心找到潞州知州奏報。


    上一份公函隻是介紹潞州下麵情況。


    這一份則是詳細說明其中緣由。


    說是扶江縣知縣發現鳥糞可以做成化肥,而化肥能滋養田地,使莊稼長得更好。


    去年秋冬時節先在芥菜,白菜上大獲成功,今年春耕扶江縣知縣便鼓勵百姓用在莊稼上。


    到秋收之時,果然看到成效。


    土地貧瘠的扶江縣,因為化肥的緣故,麥子均產二百三十斤,比潞州其他縣均產多了近四十,比自己去年多了八十斤。


    水稻均產三百斤,比自己去年多一百二十斤。


    如此說來,近乎翻倍。


    不僅扶江縣有如此成效,連隔壁縣用了他們的化肥,產量也略略增加,這還是他們使用較晚的緣故。


    潞州知州講的事無巨細,更把派人探查,又準備在年末派官員巡查的事說得清清楚楚。


    這也表明了,此時並非虛報畝產,而是真的。


    再後麵,又把扶江縣去年今年的變化複述一遍,更寫了這位知縣趁著交田稅之時跑到潞州要官道,要官學。


    更要重修四五十年前未成的運河。


    最後,則是知州對這位知縣的暗暗讚賞。


    這份公文比扶江縣去年賬冊還要厚,可見寫得多詳細。


    皇帝一字一句全都看完,一時竟有些不敢相信,不過看到後麵扶江縣知縣名字,忽然有點恍惚。


    紀煬?


    這名字,好像在哪聽說過。


    等皇帝喃喃念出,旁邊近侍小聲道:“是伯爵府家的紀公子嗎?武侯的嫡長孫。”


    是他?


    怎麽會是他?


    不會是同名同姓吧?


    “扶江縣知縣卷宗何在?”


    近官連忙遞上。


    隻見上麵清清楚楚寫下紀煬怎麽任職,何時出發去的扶江縣。


    再跟扶江縣知縣所做之事一一對應,還真是他?


    縱然是皇帝,也聽說過紀煬那些亂七八糟的事,無非是鬥雞走狗,好美酒好享樂。


    這在汴京子弟當中十分常見。


    可像紀煬名聲那樣突出的,卻不多了。


    否則能幹出買官這事?


    估計戶部吏部就因為紀煬買官,所以把他扔到偏僻之地,沒想到他在這,反而幹出些成績?


    皇帝還是有點恍惚。


    “去查,查清楚事情原委,之後再說。”


    皇帝按下這份奏章,深吸口氣,若奏章所言是真,那這份製肥方子,將會改變整個承平國。


    “宣林大學士進宮,朕有事同他商議。”


    作為帝王,不可能不知道這份奏章的重要性。


    但作為帝王,又不能偏聽偏信,他要驗證事情真偽。


    如果是真的,那這份東西會給承平國帶來什麽,恐怕沒人能估量。


    兩隊人馬從皇宮出發,一隊暗衛直接奔赴扶江縣,另一隊近侍則去林府請林大學士。


    林大學士如今風光得很,他一人舌戰群儒,直接把琨王幼子罪名定下,現在朝中哪人不服。


    如此炙手可熱的人物,大家都奉承著呢。


    罰了宗室子弟,陛下非但不處罰,甚至還屢屢宣他覲見,這種殊榮,實在讓人豔羨。


    倒是在林家大公子書房的林五姑娘微微皺眉。


    “哥,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林家大公子同樣有些擔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