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原已經一口一個紀賢弟,喊得極為親熱。
沒辦法,誰讓結交紀煬這人,實在有意思。
這樣豁達的官吏,他還是頭一次見。
不過紀煬帶著劉平原,迎頭碰到常平使跟布政使。
這兩人可不好糊弄,對視一眼,便看出來,紀煬已經知道這是隨行夫子,提前來拉關係了!
還真是,真是沒法說!
他們知州大人臨行前的吩咐,還真沒錯!
他還真是不放過任何一點。
這也是,如果不是有這樣的功底,又怎麽會在短短時間裏,把扶江縣發展的這樣好?
紀煬忍不住笑,沒辦法,沒讓他們什麽都沒有啊。
如今糧有了,田地還在開耕,精神建設也要更上。
沒有學校,總覺得缺點什麽。
如果說他做的那些,是讓大家盡量衣食豐足,但知識文化,才是一個地方的根基。
就像此地是兵士後人建設一樣,就算那些兵士們都不在了,此地也有尚武之風。
這股精神氣,即使看不到摸不著,依舊存在,依舊在某時某刻影響這片土地的百姓。
巡查到第六日,已經差不多了。
潞州而來的官員們,甚至已經習慣此地百姓來衙門聽冬課,或者誰家雞丟了,豬走了,讓捕快們幫忙找找。
找到之後再送個雞腿豬肉過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白救了。
更習慣此地小孩並不懼怕官員,遇到他們知縣大人,還親熱過去討糖吃,還會順嘴問一句:“知縣大人,我明年也能去上學嗎?”
看來紀煬平時沒少提學堂的事。
他在汴京是個不愛學的,怎麽到了地方,反而開始勸學?
這兩位大人下意識想到伯爵府,不由得歎氣,拍拍紀煬肩膀:“真是苦了你,若非如此,你也不用。”
不用買官。
紀煬知曉布政使大人話裏未盡的意思,笑道:“也並未真的辛苦,那些吃酒耍樂,更是假的。”
“至少這天下美酒,嚐了十之八九,也算可以。”
紀煬故意打趣,氣氛頓時輕鬆起來,可接下來的話,明顯十分認真。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隻是此地百姓辛苦。”
“下官剛來之時,連衙門差役都半年不得一次葷腥,更不要說此地百姓。”
“他們是兵士後人,來此開荒建縣,此地土地貧瘠,東西兩處種田都不同,門戶不過三百餘。”
“下官見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便深知這是下官職責所在。此地種種不敢誇耀,縱然下官再如何,可沒有此地百姓,荒地不能變耕田,水渠不能修好,後山再多化肥也製不出來,幾萬葫蘆更不會成批從此地發出,送往揚州。”
“說到底,下官所做,不過是動動腦,動動嘴。”
“真正付出汗水辛苦的,乃是他們。”
“他們不需感謝誰,要謝,也是自己辛勞吃苦,想為家人的日子過得更好些夜以繼日地勞作。”
“可有些苦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有官學,他們家中子弟便可讀書,可明理,可科舉。”
“如果有道路運河,那可以帶著鄉間所產,去潞州城,去揚州城,讓家中日子更好過些。”
“就如同衙門冬日授課吧,如今的教學是蠢笨,教學的人為難,學習的人也為難。”
“明明有更好的法子,有天下間讀書人都知道的做法。”
“他們不懂,這不怪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學習,沒有走出去,所以沒辦法知道外麵的馬車車輪如何更輕便,不知道江南一帶的農具更先進。”
紀煬拱手作揖,語氣鄭重道:“還請大人們念及百姓辛苦,讓扶江縣有一條可以通往外麵的道路,讓他們的孩子有書可讀,有理可辯。”
“他們都是兵士後代的好兒郎,好女兒,日後說不得也能出個棟梁之材,造福天下。”
冬日寒風淒厲,一股股冷風吹到眾人身上。
像是有無盡寒意,偏偏紀煬的話,卻讓人心中火熱。
紀煬再次偶遇兩位大人,立在空蕩蕩的官學門前,說出他講過最長的一段話。
一時間,身後的捕快小吏眼淚直流。
隻有知縣大人了,知縣大人真的知道他們的辛苦,也真的為他們好。
大人全程不提自己,隻提百姓,讓他們這些扶江縣本地人內心說不出的感動。
倉司常平使微微錯愕,目光溫和地看向眼前的年輕人,緩緩道:“你說得沒錯,扶江縣百姓,該有這些東西。”
旁邊的布政使更是眼圈微紅,扶著紀煬道:“別說官學官道了,你所求的運河,一定也能成。”
紀煬大喜,又深鞠一躬:“深謝大人們了。”
他們二人是這次巡查的主力。
有他們開口,此事成了!
不過等潞州官員們離開之時,常平使跟布政使顯然反應過來,萬般無奈地看向紀煬。
“紀煬啊紀煬,真有你的。”
“怪不得你不在汴京,汴京還有你那麽多好戲。”
等會,汴京又怎麽了?
眼看還有段路途,兩位大人幹脆一左一右,跟紀煬講起汴京鳥糞刺繡的事。
聽得紀煬臉都綠了。
怎麽他的製肥方子沒被發現?
反而鳥糞所交的山澤稅被陛下拿出來損人了?
他冤枉啊!
他可沒想羞辱長公主!
這位長公主是陛下親妹,年過四十,半點苦也沒吃過。
鳥糞刺繡,隻怕是最大的羞辱了。
常平使布政使難得見紀煬吃癟,笑眯眯道:“沒事,你怕什麽,反正製肥方子馬上公開,長公主早晚都要知道。”
“對啊,你這麽聰明,肯定應付得過來。”
“別送了別送了,回去想想怎麽辦吧。”
“長公主原本就在為宗室占地的事求情,你這樣一來,更讓她生氣。”
看似安慰,明明在往他傷口上撒鹽!
明明都離開汴京,怎麽樹敵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他這輩子也別回去了!
送走潞州城一行人,再麵對衙門官吏們,紀煬見他們臉上隱隱帶著喜色,可還是等他一句話。
紀煬看看身邊沒離開的夫子劉平原,跟大家介紹道:“這便是以後咱們扶江縣官學劉夫子,昌盛二十七年的舉人,原本在潞州城官學當夫子,如今撥到咱們這了。”
劉平原趕緊客氣:“鄙人在潞州城官學不過是替補夫子,那邊人才濟濟,還未曾當夫子呢。”
“您別謙虛了,您可是舉人老爺!”
“對啊,您可是舉人!我們扶江縣連個秀才都沒有。”
“就是,劉夫子我給您行禮了,我家有兩兒一女,都想上學,您看。”
劉夫子自從中舉之後,再也沒人對他如此熱切。
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他原本等到年後再來即可,但在官學門外,聽到此地紀知縣為黎民百姓請命,心下一時激動,直接跟常平使大人說,反正如今扶江縣官學已經修繕好,他不如就在這幫忙添置東西。
等到開春,直接招收學生。
常平使大人自然不會拒絕,心裏卻道,又個被紀煬蠱惑的,也行,誰讓紀煬有這個本事。
官學已然成了。
那接下來便是官道?
劉夫子都跟其他扶江縣人一樣,熱切看向紀知縣,他也覺得,扶江縣百姓值得這樣的官道。
雖說他已經大致知道答案,可還想再激動一次。
紀煬笑:“常平使大人跟布政使大人說了,等他們回潞州城後,便派工匠前來,沿途探查官道情況。開春之後,立刻派人來修。”
年前看路況!
年後開始修!
這就是成了?!
官道也成了!
明明是看似不可能的事,一件件的,都成了!
紀煬看著他們歡呼雀躍,心裏那塊石頭終於放下。
還好,沒有誇口。
等會,總覺得忘記了什麽東西。
他的考核成績?
是不是還沒說?
說好的來考核呢!
從縣路口回衙門,紀煬直接抱起看熱鬧的江乖乖跟江小子。
“這次你倆做得也不錯,一人獎勵一個雞腿,怎麽樣?”
沒辦法,誰讓結交紀煬這人,實在有意思。
這樣豁達的官吏,他還是頭一次見。
不過紀煬帶著劉平原,迎頭碰到常平使跟布政使。
這兩人可不好糊弄,對視一眼,便看出來,紀煬已經知道這是隨行夫子,提前來拉關係了!
還真是,真是沒法說!
他們知州大人臨行前的吩咐,還真沒錯!
他還真是不放過任何一點。
這也是,如果不是有這樣的功底,又怎麽會在短短時間裏,把扶江縣發展的這樣好?
紀煬忍不住笑,沒辦法,沒讓他們什麽都沒有啊。
如今糧有了,田地還在開耕,精神建設也要更上。
沒有學校,總覺得缺點什麽。
如果說他做的那些,是讓大家盡量衣食豐足,但知識文化,才是一個地方的根基。
就像此地是兵士後人建設一樣,就算那些兵士們都不在了,此地也有尚武之風。
這股精神氣,即使看不到摸不著,依舊存在,依舊在某時某刻影響這片土地的百姓。
巡查到第六日,已經差不多了。
潞州而來的官員們,甚至已經習慣此地百姓來衙門聽冬課,或者誰家雞丟了,豬走了,讓捕快們幫忙找找。
找到之後再送個雞腿豬肉過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白救了。
更習慣此地小孩並不懼怕官員,遇到他們知縣大人,還親熱過去討糖吃,還會順嘴問一句:“知縣大人,我明年也能去上學嗎?”
看來紀煬平時沒少提學堂的事。
他在汴京是個不愛學的,怎麽到了地方,反而開始勸學?
這兩位大人下意識想到伯爵府,不由得歎氣,拍拍紀煬肩膀:“真是苦了你,若非如此,你也不用。”
不用買官。
紀煬知曉布政使大人話裏未盡的意思,笑道:“也並未真的辛苦,那些吃酒耍樂,更是假的。”
“至少這天下美酒,嚐了十之八九,也算可以。”
紀煬故意打趣,氣氛頓時輕鬆起來,可接下來的話,明顯十分認真。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隻是此地百姓辛苦。”
“下官剛來之時,連衙門差役都半年不得一次葷腥,更不要說此地百姓。”
“他們是兵士後人,來此開荒建縣,此地土地貧瘠,東西兩處種田都不同,門戶不過三百餘。”
“下官見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便深知這是下官職責所在。此地種種不敢誇耀,縱然下官再如何,可沒有此地百姓,荒地不能變耕田,水渠不能修好,後山再多化肥也製不出來,幾萬葫蘆更不會成批從此地發出,送往揚州。”
“說到底,下官所做,不過是動動腦,動動嘴。”
“真正付出汗水辛苦的,乃是他們。”
“他們不需感謝誰,要謝,也是自己辛勞吃苦,想為家人的日子過得更好些夜以繼日地勞作。”
“可有些苦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有官學,他們家中子弟便可讀書,可明理,可科舉。”
“如果有道路運河,那可以帶著鄉間所產,去潞州城,去揚州城,讓家中日子更好過些。”
“就如同衙門冬日授課吧,如今的教學是蠢笨,教學的人為難,學習的人也為難。”
“明明有更好的法子,有天下間讀書人都知道的做法。”
“他們不懂,這不怪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學習,沒有走出去,所以沒辦法知道外麵的馬車車輪如何更輕便,不知道江南一帶的農具更先進。”
紀煬拱手作揖,語氣鄭重道:“還請大人們念及百姓辛苦,讓扶江縣有一條可以通往外麵的道路,讓他們的孩子有書可讀,有理可辯。”
“他們都是兵士後代的好兒郎,好女兒,日後說不得也能出個棟梁之材,造福天下。”
冬日寒風淒厲,一股股冷風吹到眾人身上。
像是有無盡寒意,偏偏紀煬的話,卻讓人心中火熱。
紀煬再次偶遇兩位大人,立在空蕩蕩的官學門前,說出他講過最長的一段話。
一時間,身後的捕快小吏眼淚直流。
隻有知縣大人了,知縣大人真的知道他們的辛苦,也真的為他們好。
大人全程不提自己,隻提百姓,讓他們這些扶江縣本地人內心說不出的感動。
倉司常平使微微錯愕,目光溫和地看向眼前的年輕人,緩緩道:“你說得沒錯,扶江縣百姓,該有這些東西。”
旁邊的布政使更是眼圈微紅,扶著紀煬道:“別說官學官道了,你所求的運河,一定也能成。”
紀煬大喜,又深鞠一躬:“深謝大人們了。”
他們二人是這次巡查的主力。
有他們開口,此事成了!
不過等潞州官員們離開之時,常平使跟布政使顯然反應過來,萬般無奈地看向紀煬。
“紀煬啊紀煬,真有你的。”
“怪不得你不在汴京,汴京還有你那麽多好戲。”
等會,汴京又怎麽了?
眼看還有段路途,兩位大人幹脆一左一右,跟紀煬講起汴京鳥糞刺繡的事。
聽得紀煬臉都綠了。
怎麽他的製肥方子沒被發現?
反而鳥糞所交的山澤稅被陛下拿出來損人了?
他冤枉啊!
他可沒想羞辱長公主!
這位長公主是陛下親妹,年過四十,半點苦也沒吃過。
鳥糞刺繡,隻怕是最大的羞辱了。
常平使布政使難得見紀煬吃癟,笑眯眯道:“沒事,你怕什麽,反正製肥方子馬上公開,長公主早晚都要知道。”
“對啊,你這麽聰明,肯定應付得過來。”
“別送了別送了,回去想想怎麽辦吧。”
“長公主原本就在為宗室占地的事求情,你這樣一來,更讓她生氣。”
看似安慰,明明在往他傷口上撒鹽!
明明都離開汴京,怎麽樹敵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他這輩子也別回去了!
送走潞州城一行人,再麵對衙門官吏們,紀煬見他們臉上隱隱帶著喜色,可還是等他一句話。
紀煬看看身邊沒離開的夫子劉平原,跟大家介紹道:“這便是以後咱們扶江縣官學劉夫子,昌盛二十七年的舉人,原本在潞州城官學當夫子,如今撥到咱們這了。”
劉平原趕緊客氣:“鄙人在潞州城官學不過是替補夫子,那邊人才濟濟,還未曾當夫子呢。”
“您別謙虛了,您可是舉人老爺!”
“對啊,您可是舉人!我們扶江縣連個秀才都沒有。”
“就是,劉夫子我給您行禮了,我家有兩兒一女,都想上學,您看。”
劉夫子自從中舉之後,再也沒人對他如此熱切。
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他原本等到年後再來即可,但在官學門外,聽到此地紀知縣為黎民百姓請命,心下一時激動,直接跟常平使大人說,反正如今扶江縣官學已經修繕好,他不如就在這幫忙添置東西。
等到開春,直接招收學生。
常平使大人自然不會拒絕,心裏卻道,又個被紀煬蠱惑的,也行,誰讓紀煬有這個本事。
官學已然成了。
那接下來便是官道?
劉夫子都跟其他扶江縣人一樣,熱切看向紀知縣,他也覺得,扶江縣百姓值得這樣的官道。
雖說他已經大致知道答案,可還想再激動一次。
紀煬笑:“常平使大人跟布政使大人說了,等他們回潞州城後,便派工匠前來,沿途探查官道情況。開春之後,立刻派人來修。”
年前看路況!
年後開始修!
這就是成了?!
官道也成了!
明明是看似不可能的事,一件件的,都成了!
紀煬看著他們歡呼雀躍,心裏那塊石頭終於放下。
還好,沒有誇口。
等會,總覺得忘記了什麽東西。
他的考核成績?
是不是還沒說?
說好的來考核呢!
從縣路口回衙門,紀煬直接抱起看熱鬧的江乖乖跟江小子。
“這次你倆做得也不錯,一人獎勵一個雞腿,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