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紀煬好友們帶頭嘲笑,再加上庶子身份不被大多數人待見,這笑話的人肯定更多。


    還扯出他個庶子,如今占著嫡子的位置,還詆毀嫡子等等。


    所以這庶弟母子不管去哪都被人笑話。


    這並不是重點,他倆最大的依仗,自然是側室娘家,她娘家哥哥已經是戶部左侍郎,前途無限。


    可化肥的事,因為牽扯紀煬,戶部尚書直接把這明顯能揚名的肥差交給戶部右侍郎去辦。


    讓他平白撿了個大便宜。


    人家戶部尚書其實並非針對他,隻是明知道伯爵府嫡子庶子之爭,還讓人家嫡子掙來的功績,給庶子生母家沾光。


    不是明擺著惡心人。


    從哪個方麵來說,都該避嫌的。


    但結果就是,右侍郎平白得了件好差事,左侍郎冷遇。


    兩者對比,看笑話的人越來越多。


    甚至讓伯爵府嫡子庶子的矛盾愈發明顯。


    至於站哪一邊,自然看自己的立場。


    最讓這件事變得好笑起來,還是伯爵府上書請功,伯爵本人向陛下請功,自然要把嫡子做的事算到自家頭上。


    這樣一來,又顯得伯爵府家主有了偏向。


    庶子一脈更加難做。


    現在出門都會被嘲笑。


    陛下那邊也有意思,並未誇伯爵府,而是誇紀煬本人,又添了去世老侯爺的讚揚,稍稍安撫老侯爺後人。


    勉勉強強算端了個水,卻有明顯對紀煬本人很有好感。


    紀煬未在汴京,卻感受到汴京各種勢力的熱鬧。


    當然,他也是熱鬧本身,不是他,沒那麽多笑料可談。


    汴京內外,見過紀煬的,心道果然是他,隻是比之前多了些本事。


    沒見過的,十分想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滿汴京哪個沒聽過紀煬的名字。


    紀煬本人則換上衣服,準備開始給官學招生了!


    正月二十了!


    該招生了!


    全縣適齡上學的人數共計一百二十七人。


    他這邊已經做好分兩個班的準備,最好能讓適齡的學生都過來。


    先教一個月看看資質,能繼續讀書的,那就教傳統的四書五經。不能繼續讀的,那就學常用詞,方便日常生活,方便找活計。


    從招生第一天起,來報名的學生絡繹不絕。


    紀煬還帶著江小子江乖乖過來,他倆的束脩自然是紀煬來給,還換上新書包,裏麵的筆墨紙硯也都是新的。


    就連久久不出門的滕顯也走了出來,來送他這兩徒弟上學。


    但沒過一會,滕顯立刻又回去,好像是他的葫蘆研究到關鍵地方,不能打擾。


    他倆還算有功底的,進來之後自己寫了名字年齡,然後乖乖坐到學堂裏,兩人報名的早,都在甲班。


    劉夫子看著,開口道:“反正要分甲乙兩個學堂,要不然讓男女分開?”


    其實在紀煬同意女子進官學的時候,劉夫子便躊躇過,可這扶江縣算是紀煬一言堂,他說什麽,下麵根本沒人反對。


    這會學生都來了,難道要男女一起上課嗎?


    紀煬卻道:“分開的話,女生的課隻怕人數不夠,男生的課卻要爆滿。”


    “而且一同教學,不會區別對待,大不了男女分開左右坐就好。”


    換了旁的夫子可能還要反駁,但劉夫子聽過紀知縣的一番話,最是敬重他不過,此事也就定下。


    陸陸續續,玉縣丞夫妻倆,帶著自家二子一女,淩縣尉夫妻帶了一子一女,還有家中兩個侄兒過來。


    後麵更不用講,距離扶江縣城最近的馬家灣,三江村,玉家湖人戶陸陸續續都過來。


    報了名,交了便宜的束脩,便能做到學堂裏。


    先來的在甲班,後來的在乙班,以後還會根據大家學習內容不同,再進行分班。


    距離較遠的上集村,淩家湖,則姍姍來遲。


    他們這兩個村走路來縣城至少要一天時間,按理說縣裏辦官學來得學生都會比較少。


    可誰讓這兩個村卻是整個扶江縣最有錢的村子,他們這兩處來的學生,甚至要更多一些。


    而且兩個村做了準備,各自在縣城尋個院子,再派村裏兩個門戶專門在縣城照顧全村的孩子。


    村裏到時候給他們發月錢。


    這也是紀煬給的主意。


    他們兩個村距離官學太遠,不能每天都回家,所以幹脆在縣城有個落腳點,村裏孩子們都在這,再有大人專門照顧。


    算是專門來縣裏讀書了。


    其中上集村那邊最先安置好,葫蘆江家本就在縣城做葫蘆生意,提前安置處小院,再接村裏二十多個孩子們過來。


    每家搬來米麵作為口糧,再雇同村人過來照料。


    都是一個村的,大家也放心。


    那邊淩家湖有樣學樣,他們甚至更有錢,安置得也很不錯,各家更是舍得花錢。


    家中如今不用孩子們幫忙做事,一口氣來了三十多個學生,也有不少女孩子。


    眼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進到官學裏麵,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們心裏十分感慨。


    換做前兩年,哪想過孩子上學的事,沒想到現在真的把孩子們送到書塾裏,還有潞州城來的舉人老爺教導。


    這可是天大的福氣。


    之前淩家湖想開私塾,他們以為手頭有銀子,辦書塾也簡單。


    誰料找了好幾個秀才老爺,人家都不願意過來。


    有錢怎麽樣,有錢也要有人說情才行。


    秀才見到知縣都不用行禮的,會去你這個小村子?


    更別說舉人老爺了。


    現在知縣大人請來潞州城的夫子,淩家湖幹脆歇了自己辦私塾的想法,如今這樣也很不錯的!


    官學!


    顯然更好一點!


    紀煬看著來報名的學生,心裏也是無限感慨。


    等學生們坐到位置上,紀煬跟劉夫子對視一眼。


    他們這官學,終於開了!


    紀煬笑著道:“差不多了,放鞭炮吧。”


    爆竹聲響,他們扶江縣的官學正式開張!


    從此扶江縣也是有官學的縣城了!


    不過好像有一個問題,報名的女學生,似乎特別少?


    加上乖乖跟玉縣丞淩縣尉家的孩子,也不到十人。


    這跟他名冊上對比,差了太多。


    第43章


    扶江縣五個村子, 適齡上學的男女孩子共計一百二十七人。


    現在到官學的,一共六十五人, 其中男生四十四人, 女孩子二十一人,人數相差一倍。


    看似沒那樣誇張,但裏麵淩家湖一家, 便占了九人,除開他們,再去掉乖乖跟縣丞縣尉家女兒。


    其他四個村子加起來, 也不過跟淩家湖人數一樣。


    雖說第一年招學生,來了六十多個, 已經是扶江縣百姓積極了。


    可跟紀煬的預期差得太多。


    甚至開個一個班就夠了, 根本不用乙班。


    劉夫子見此, 反而安慰道:“百姓們不知讀書的重要性, 這也可以理解。”


    “在農家, 六七歲的孩子都能做事,十三四已經不能稱之孩子, 遇到早婚的, 甚至可以嫁娶。如果不是家境不錯, 家裏不會舍得他們這個勞動力。”


    官學一開, 各家都在算。


    如果自家孩子去讀書,非但不能幫家裏做農事,還要花費一月十文的銀錢, 以後筆墨紙硯更要費錢。


    反正算下來,上學肯定不劃算。


    這樣一來, 直接有一批人, 不管家中是兒子還是女兒, 都不準上學。


    還有一撥人,認為女兒早晚要嫁出去,讀書也是兒子讀,便隻送兒子去學堂。


    反正扒拉來扒拉去,全縣適齡學子,隻來了一半,其中還是男子居多,也找到緣由。


    其中淩家湖跟上集村距離最遠,送來的學生最多。


    也是因為他們各家都有錢,特別是淩家湖,靠著化肥各家都富裕起來,家中瑣事雖多,倒也不用一個勁地用孩子。


    這大概就是,越富裕的地方,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原因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