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已經有眼熟的夫子過來恭喜他,羨慕不已道:“正好,頭一次縣試就有三個人才出來。”
“一個進了院試,另外兩個也不算墊底。”
那麽多學子,能有這樣成績很好了,再說兒郎們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
可他們三個其實有些傻眼。
不過有江春帶頭,這事誰也沒講。
他們知縣,他們韓夫子,真的好厲害!
下麵的縣學有這樣的好成績,不少人又提到扶江縣這個名字。
提到扶江縣不由自主提到紀煬。
江春三人還沒來得及興奮,就聽周圍有人道:“紀知縣?聽說他要到我舅舅所在的憲司。”
“憲司?怎麽可能,明明是漕司,我叔說了,漕司特意想要他。”
“你們以為倉司就不想要嗎?他五月底來,去哪隨便挑。”
“要是來我們官學也挺好的,還能找好夫子!”
“對!來官學吧!”
“布政使大人可想讓他做副手,你們沒聽說?”
這都在說什麽?
向來穩重的江春看了一圈。
他們知縣大人,要來潞州城當官了?
劉教瑜看著他們的表情,幽幽道:“原來我之前是這樣過的臉色,怪不得倆捕快天天問是不是有人欺負了。”
在看旁邊護衛的捕快,他們同樣震驚。
知縣要走?
江春過了州試,要進行院試的好消息徹底被打散,他本人更是高興不起來。
或許他從未說過,可他想讀書,想科考,最大的動力並非是免田稅,好吧,也是一項。
最大的動力是想學知縣大人一樣,做個好官,做個能讓當地百姓吃飽喝足的好官。
這會江春忽然明白韓家夫子們為什麽會連連歎氣,他也想連連歎氣!
劉教瑜早就得了消息,這會挨個安慰,不僅學生們要安慰,捕快們還要安慰。
可要送州試不過的學生們回去時,五個人還是萎靡不振。
劉教瑜自己留下陪著江春。
那兩個捕快送學生回扶江縣,眼看著江春明顯想跟著一起回去,劉教瑜趕緊拉住他:“院試!沒幾天就第一次院試了!不能走!”
江春再次歎氣,他也想回去問問知縣大人怎麽回事,他都不想考院試了!
急急忙忙趕車回去的其他四人,馬車跑得飛快。
他們一定要問清楚!
知縣大人五月底真的要走了嗎?!
四人沒發現,他們馬車直接掠過旁邊同樣架著馬車的書生。
那書生慢吞吞道:“就算路很好,不至於飛奔吧?”
“許是有什麽急事?”旁邊小廝開口,“公子,馬上要見紀煬了,您怕不怕,他的名聲。”
書生趕緊道:“不要亂說,以訛傳訛是什麽好事嗎。”
書生說話慢半拍,可他去年登科,名列二甲四名,策論寫得極好,十分厲害。
“扶江縣被他治理的極好,咱們,咱們要以禮相待。”
小廝立刻解釋:“公子,不是那個意思,是他的名聲聽起來太凶了。”
“凶,就凶,咱們軟和點。”書生拍拍小廝,“好好跟紀知縣學,好好學。”
不管外麵什麽怎麽說,但憑借紀煬這三年來的成績,已經夠書生敬仰的了。
他一定好好學,不會辜負紀煬在這裏的辛苦!
隻要自己在任期裏能有紀煬十分之一能力,他便心滿意足了!
第59章
昌盛三十五年四月, 扶江縣發生一件大事。
就在縣裏百姓為去潞州考試的學生擔憂時,兩個在州試落榜的學生, 以及跟著的兩個捕快回來。
沒等大家為江小五過了州試高興, 他們四個人從潞州匆匆回來,帶回來兩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第一,他們知縣大人真的是汴京伯爵嫡子, 身份特別尊貴那種。
這個消息還好,其實大家隱隱約約都聽到一些,如今隻是被證實而已。
大家也隻會跟更敬佩知縣大人。
但第二個消息, 無異於晴天霹靂。
潞州城那邊都說,他們知縣要走了!
一個官員都是三年任期, 他們知縣大人到今年五月二十日, 三年任期已滿!潞州城要把他調走!
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人下意識往衙門走, 等過去的時候, 隻見衙門前麵水泄不通, 都是趕來問消息的百姓。
“知縣大人真的要走?”
“潞州城的消息,他要離開扶江縣嗎。”
“這麽好的知縣, 這輩子不會遇到第二個了, 知縣大人怎麽能走。”
“扶江縣能有今天, 都是他的功勞, 剛剛發展起來,他為什麽要走啊。”
這些話幾乎在重複著說,每個人都要問上一遍, 但這也是大家最真實的想法。
知縣大人為什麽要走!
他們不願意啊!
門口守著的小吏丘益川也無奈道:“這是咱們知縣大人升官,他做事做得好, 當然要升官, 難道你們不想讓他升職嗎?”
許多回答裏, 隻有丘益川這句讓大家說不出話。
這麽好的父母官,他們當然希望知縣大人升官,可升官就要離開扶江縣。
這讓他們如何舍得。
看看如今繁華的扶江縣,看看運河往來的船隻,還有逐漸興起的各種店鋪,更有外麵荒地變沃野的良策。
如果沒有知縣大人,他們這要怎麽辦。
“我還聽說,新知縣已經在路上了,可哪個人能比得上咱們知縣?”
“對!誰能比得上咱們知縣!知縣不能走!”
“但這是升官,沒辦法。”
紀煬在門內聽著,但此時卻不好現身,他也舍不得扶江縣,但事情已經成定局,無法更改。
紀煬吩咐玉縣丞道:“找各村裏長過來,勸大家回去,近幾日新知縣就要來了,讓新知縣看到不好。”
如果稍微多想的,還以為故意給人家難堪。
新知縣的情況,知州已經寄信函給他。
新知縣名叫章善,正經科舉出身不說,還是去年科考的二甲四名,按照總體排名,那是去年科考全國第七名。
在翰林院實習一年,是個柔和但有主見的性子,更是貧寒人家出身,但從小天資聰穎,被當地的夫子正式收為關門學生,還資助錢財讓他科考。
這樣的出身一向被皇上重用,所以能被特意選到扶江縣,肯定不是偶然。
估計也是鍛煉鍛煉他。
具體是個什麽樣的人,還是見了再說,但人家過來的時候,看到百姓堵著自己門口,畢竟不太好。
也讓以後知縣工作難做。
誰料玉縣丞愁眉苦臉:“您沒看到嗎,上集村裏長兒子也在其中,難保是他們攛掇的。”
其實玉縣丞現在已經不太麻煩了,他打定主意要跟著知縣大人,故而少了些離別的愁緒。
這會看著外麵的人隻有心疼而已。
不過玉縣丞跟淩縣尉還是去找各個村的裏長,讓他們把人都領回去,不要在門口了。
等知縣真的要走的時候,會告訴他們的。
一番安撫之後,大家才陸陸續續離開,可走的時候,還是滿臉不舍得。
別說百姓們,三個作坊,還有官學,裏麵所有人全十分難過。
原因自不用說。
特別是從潞州回來的兩個考生,沒考上倒沒太大失落,主要潞州城都在誇他們知縣,都知道他們知縣有多好。
所以這些人想搶人也很好理解了?
不好理解!
他們不能理解!
書生跟小廝進到扶江縣時,正好看到百姓們陸陸續續被勸走,不要聚集在衙門門前。
大家臉上的表情他們都看在眼裏。
看來真的很不舍得紀煬。
他們的馬車並未走正門,而是規規矩矩從側門遞了帖子。
看到帖子的小吏震驚地盯著新來的知縣,一時竟有些失禮,但想到知縣大人吩咐的話,還是道:“您先請進,小的立刻著人請知縣大人。”
“一個進了院試,另外兩個也不算墊底。”
那麽多學子,能有這樣成績很好了,再說兒郎們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
可他們三個其實有些傻眼。
不過有江春帶頭,這事誰也沒講。
他們知縣,他們韓夫子,真的好厲害!
下麵的縣學有這樣的好成績,不少人又提到扶江縣這個名字。
提到扶江縣不由自主提到紀煬。
江春三人還沒來得及興奮,就聽周圍有人道:“紀知縣?聽說他要到我舅舅所在的憲司。”
“憲司?怎麽可能,明明是漕司,我叔說了,漕司特意想要他。”
“你們以為倉司就不想要嗎?他五月底來,去哪隨便挑。”
“要是來我們官學也挺好的,還能找好夫子!”
“對!來官學吧!”
“布政使大人可想讓他做副手,你們沒聽說?”
這都在說什麽?
向來穩重的江春看了一圈。
他們知縣大人,要來潞州城當官了?
劉教瑜看著他們的表情,幽幽道:“原來我之前是這樣過的臉色,怪不得倆捕快天天問是不是有人欺負了。”
在看旁邊護衛的捕快,他們同樣震驚。
知縣要走?
江春過了州試,要進行院試的好消息徹底被打散,他本人更是高興不起來。
或許他從未說過,可他想讀書,想科考,最大的動力並非是免田稅,好吧,也是一項。
最大的動力是想學知縣大人一樣,做個好官,做個能讓當地百姓吃飽喝足的好官。
這會江春忽然明白韓家夫子們為什麽會連連歎氣,他也想連連歎氣!
劉教瑜早就得了消息,這會挨個安慰,不僅學生們要安慰,捕快們還要安慰。
可要送州試不過的學生們回去時,五個人還是萎靡不振。
劉教瑜自己留下陪著江春。
那兩個捕快送學生回扶江縣,眼看著江春明顯想跟著一起回去,劉教瑜趕緊拉住他:“院試!沒幾天就第一次院試了!不能走!”
江春再次歎氣,他也想回去問問知縣大人怎麽回事,他都不想考院試了!
急急忙忙趕車回去的其他四人,馬車跑得飛快。
他們一定要問清楚!
知縣大人五月底真的要走了嗎?!
四人沒發現,他們馬車直接掠過旁邊同樣架著馬車的書生。
那書生慢吞吞道:“就算路很好,不至於飛奔吧?”
“許是有什麽急事?”旁邊小廝開口,“公子,馬上要見紀煬了,您怕不怕,他的名聲。”
書生趕緊道:“不要亂說,以訛傳訛是什麽好事嗎。”
書生說話慢半拍,可他去年登科,名列二甲四名,策論寫得極好,十分厲害。
“扶江縣被他治理的極好,咱們,咱們要以禮相待。”
小廝立刻解釋:“公子,不是那個意思,是他的名聲聽起來太凶了。”
“凶,就凶,咱們軟和點。”書生拍拍小廝,“好好跟紀知縣學,好好學。”
不管外麵什麽怎麽說,但憑借紀煬這三年來的成績,已經夠書生敬仰的了。
他一定好好學,不會辜負紀煬在這裏的辛苦!
隻要自己在任期裏能有紀煬十分之一能力,他便心滿意足了!
第59章
昌盛三十五年四月, 扶江縣發生一件大事。
就在縣裏百姓為去潞州考試的學生擔憂時,兩個在州試落榜的學生, 以及跟著的兩個捕快回來。
沒等大家為江小五過了州試高興, 他們四個人從潞州匆匆回來,帶回來兩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第一,他們知縣大人真的是汴京伯爵嫡子, 身份特別尊貴那種。
這個消息還好,其實大家隱隱約約都聽到一些,如今隻是被證實而已。
大家也隻會跟更敬佩知縣大人。
但第二個消息, 無異於晴天霹靂。
潞州城那邊都說,他們知縣要走了!
一個官員都是三年任期, 他們知縣大人到今年五月二十日, 三年任期已滿!潞州城要把他調走!
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人下意識往衙門走, 等過去的時候, 隻見衙門前麵水泄不通, 都是趕來問消息的百姓。
“知縣大人真的要走?”
“潞州城的消息,他要離開扶江縣嗎。”
“這麽好的知縣, 這輩子不會遇到第二個了, 知縣大人怎麽能走。”
“扶江縣能有今天, 都是他的功勞, 剛剛發展起來,他為什麽要走啊。”
這些話幾乎在重複著說,每個人都要問上一遍, 但這也是大家最真實的想法。
知縣大人為什麽要走!
他們不願意啊!
門口守著的小吏丘益川也無奈道:“這是咱們知縣大人升官,他做事做得好, 當然要升官, 難道你們不想讓他升職嗎?”
許多回答裏, 隻有丘益川這句讓大家說不出話。
這麽好的父母官,他們當然希望知縣大人升官,可升官就要離開扶江縣。
這讓他們如何舍得。
看看如今繁華的扶江縣,看看運河往來的船隻,還有逐漸興起的各種店鋪,更有外麵荒地變沃野的良策。
如果沒有知縣大人,他們這要怎麽辦。
“我還聽說,新知縣已經在路上了,可哪個人能比得上咱們知縣?”
“對!誰能比得上咱們知縣!知縣不能走!”
“但這是升官,沒辦法。”
紀煬在門內聽著,但此時卻不好現身,他也舍不得扶江縣,但事情已經成定局,無法更改。
紀煬吩咐玉縣丞道:“找各村裏長過來,勸大家回去,近幾日新知縣就要來了,讓新知縣看到不好。”
如果稍微多想的,還以為故意給人家難堪。
新知縣的情況,知州已經寄信函給他。
新知縣名叫章善,正經科舉出身不說,還是去年科考的二甲四名,按照總體排名,那是去年科考全國第七名。
在翰林院實習一年,是個柔和但有主見的性子,更是貧寒人家出身,但從小天資聰穎,被當地的夫子正式收為關門學生,還資助錢財讓他科考。
這樣的出身一向被皇上重用,所以能被特意選到扶江縣,肯定不是偶然。
估計也是鍛煉鍛煉他。
具體是個什麽樣的人,還是見了再說,但人家過來的時候,看到百姓堵著自己門口,畢竟不太好。
也讓以後知縣工作難做。
誰料玉縣丞愁眉苦臉:“您沒看到嗎,上集村裏長兒子也在其中,難保是他們攛掇的。”
其實玉縣丞現在已經不太麻煩了,他打定主意要跟著知縣大人,故而少了些離別的愁緒。
這會看著外麵的人隻有心疼而已。
不過玉縣丞跟淩縣尉還是去找各個村的裏長,讓他們把人都領回去,不要在門口了。
等知縣真的要走的時候,會告訴他們的。
一番安撫之後,大家才陸陸續續離開,可走的時候,還是滿臉不舍得。
別說百姓們,三個作坊,還有官學,裏麵所有人全十分難過。
原因自不用說。
特別是從潞州回來的兩個考生,沒考上倒沒太大失落,主要潞州城都在誇他們知縣,都知道他們知縣有多好。
所以這些人想搶人也很好理解了?
不好理解!
他們不能理解!
書生跟小廝進到扶江縣時,正好看到百姓們陸陸續續被勸走,不要聚集在衙門門前。
大家臉上的表情他們都看在眼裏。
看來真的很不舍得紀煬。
他們的馬車並未走正門,而是規規矩矩從側門遞了帖子。
看到帖子的小吏震驚地盯著新來的知縣,一時竟有些失禮,但想到知縣大人吩咐的話,還是道:“您先請進,小的立刻著人請知縣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