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就這樣簡單?
紀煬垂眸,周圍對他的誇讚,他也隻聽個大概。
他心底還有一件事沒落下。
果然,同樣跪在地上的麻奮忽然爬著上前,聲嘶力竭道:“陛下,陛下我還要告。”
“我要告他紀煬不尊陛下,不尊朝堂,還有不臣之心!更說過大逆不道之話!”
皇帝皺眉,隻聽麻奮一字一頓道:“他紀煬在灌江府兵亂時,曾說過一句話。”
“他說,他說餓急了,搶糧算什麽,也不是大錯。”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你都不讓我吃飯了,難道還要乖乖聽話?”
在兵亂時,說餓急了,搶糧算什麽,難道還要乖乖聽話?
紀煬微微閉眼。
果然來了。
當時灌江府關閉城門,不讓災民進入城中。
他隨口來了這麽一句話,說過也覺得不對,但當時太忙,一時沒察覺。
之後捉住李賓,才知曉這也當做把柄送到汴京。
他這話不算罪證。
卻極為危險。
當臣子的,什麽都可以做。
但不能失去陛下的信心。
他今日能在其他地方造反的時候,說出這種話。
明日是不是也可以為一句,搶糧算什麽,為什麽要乖乖聽話,而做出與民有利,卻與朝廷無利的事。
很多時候,皇帝跟百姓之間,並不是利益共同體,是在分割利益。
臣子在中間,他幫誰?他向著誰?這對皇帝來說很重要。
臣子,為百姓做事,這很好。
但做得太好,也不好。
如同王家夫婦進了朝堂,不拜皇帝先拜他一樣。
這句話會像一根隨時冒出來的刺,不時紮一下皇帝本就敏感脆弱的神經。
再大度的皇帝,都不會喜歡有這樣的刺存在。
以後還會用你,但怎麽用,是另一回事了。
這是一句可以斷絕仕途的話。
朝堂上更是安靜。
眾人看向紀煬時候,眼神帶了憐憫。
不是科考出身這種事,在這句話麵前,根本不算大事。
陛下可以不在乎他有沒有科考,在乎的從來都是其他人。
但他不得不在乎,手下有個這樣隨時有“反”心的臣子。
畢竟哪天皇帝做得不對了,他是不是可以說一句,皇帝算什麽,為什麽要乖乖聽話。
因為他向著的是百姓。
而並非皇位上那個人。
紀煬看著周圍一片安靜,輕輕歎口氣,抬頭看向眼神不明的皇帝。
皇帝摩挲龍椅上的珍珠,似乎在思考什麽,過了許久,緩緩道:“退朝吧。”
林大學士看了看紀煬,又看了看陛下,有心張口,最後道:“等陛下。”
等陛下什麽?後麵有些說不出。
等陛下消氣了?
這不是生氣的事,是疑心的事。
再明智的皇帝都有疑心病,這是必然的。
紀煬這句話,都能擊中皇帝的疑心病。
其他事情還能擺事實講道理,甚至可以偏心。
但這種事,不行。
眼看所有人都繞著紀煬走,倒是梁王腳步頓了頓,看向紀煬的眼神竟帶了些欣賞。
但他還沒說話,就見後麵小太監一路小跑過來。
“紀大人,還請移步勤政殿。”
“陛下找您說說話。”
紀煬點頭,又看了看王家夫婦等人,梁王道:“這種知恩圖報的百姓,本王必幫你安置。”
紀煬內心差點翻白眼,安置?讓你安置,皇帝馬上安置我。
“還請小內官幫忙,請他們二人出宮,我家馬車就在外等著。”紀煬笑著朝小太監道,明顯不搭梁王話茬。
小太監笑眯眯地稱是。
估計這話不到一炷香時間便能傳到陛下耳朵。
趕緊加點印象分吧!
不然他就要完了!
紀煬再次進勤政殿,這次跟上次有很大不同。
上次還有盞茶喝,今天隻是幹等著。
不過等的時間倒很短,應該是大臣們都知道陛下這會心情不好,全都有事說事,沒事不開小會。
等紀煬進到正殿,皇帝扔下手中奏章,沒好氣道:“不給你茶吃,你也要搶嗎?”
紀煬眼睛一亮,這就是有台階可下,趕緊道:“陛下息怒,微臣講的那話,隻是可憐灌江府百姓,並無其他意思。”
“承平國各地,百姓安居樂業,耕田勞作,又怎麽會像灌江府那般,他們是例外。”
皇帝臉色果然緩和了些,示意他上前,開口道:“是啊,灌江府一直是朕心頭之患。”
來了。
終於到正題了。
紀煬並不接話,隻聽皇帝繼續說。
反正最後的目的,肯定是讓他“將功贖罪”,去灌江府任職!
他可以!
不過陛下這演技,也是很不錯的。
若真惱了他,是不會讓他再去灌江府那種隨時可以造反的地方。
這肉眼可見的惱怒,一是真有些氣,二是裝裝樣子,三是想辦法把有功之臣扔到偏遠之地找個借口。
紀煬心裏鬆口氣。
扶江縣留的所有尾巴終於清掃幹淨。
不枉他費勁打了麻奮一頓,給他們一個狀告自己的好機會。
等皇帝說了一堆,最後的決定終於來了。
“朕就罰你去灌江府任職,讓此地百姓衣食無憂,生活安定,再無你說餓急了就要搶糧,你可認罰?”
第67章
罰他去灌江府?
紀煬適時抬頭, 眼神充滿疑惑。
“不是留在汴京?”
皇帝仔細看著紀煬的眼睛,隨後道:“灌江府前年年末出的事, 今年還未平息, 大部分官員都要更換。”
“怎麽?你不願意去?”
紀煬像是為難,開口道:“陛下,還請讓微臣考慮片刻。”
這點皇帝倒是理解。
之前說的汴京, 現在說的灌江府,差別太大。
兩者繁華程度不可相提並論。
皇帝讓紀煬起身,門口又傳來小太監的聲音, 說梁王,林大學士, 文學士前來。
這不巧了。
正好是這三人。
皇帝道:“讓他們進來。”
這三人過來, 聊的也是灌江府的事。
基本上就沒紀煬插話的地方, 他老老實實在一邊旁聽。
梁王的意思是, 那邊既然有人起兵造反, 不如出兵鎮壓,他願意領兵打仗。
林大學士並不同意, 原因很簡單。
那些騎兵造反的人, 一部分是本地勢力聯合前朝餘孽渾水摸魚。
紀煬垂眸,周圍對他的誇讚,他也隻聽個大概。
他心底還有一件事沒落下。
果然,同樣跪在地上的麻奮忽然爬著上前,聲嘶力竭道:“陛下,陛下我還要告。”
“我要告他紀煬不尊陛下,不尊朝堂,還有不臣之心!更說過大逆不道之話!”
皇帝皺眉,隻聽麻奮一字一頓道:“他紀煬在灌江府兵亂時,曾說過一句話。”
“他說,他說餓急了,搶糧算什麽,也不是大錯。”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你都不讓我吃飯了,難道還要乖乖聽話?”
在兵亂時,說餓急了,搶糧算什麽,難道還要乖乖聽話?
紀煬微微閉眼。
果然來了。
當時灌江府關閉城門,不讓災民進入城中。
他隨口來了這麽一句話,說過也覺得不對,但當時太忙,一時沒察覺。
之後捉住李賓,才知曉這也當做把柄送到汴京。
他這話不算罪證。
卻極為危險。
當臣子的,什麽都可以做。
但不能失去陛下的信心。
他今日能在其他地方造反的時候,說出這種話。
明日是不是也可以為一句,搶糧算什麽,為什麽要乖乖聽話,而做出與民有利,卻與朝廷無利的事。
很多時候,皇帝跟百姓之間,並不是利益共同體,是在分割利益。
臣子在中間,他幫誰?他向著誰?這對皇帝來說很重要。
臣子,為百姓做事,這很好。
但做得太好,也不好。
如同王家夫婦進了朝堂,不拜皇帝先拜他一樣。
這句話會像一根隨時冒出來的刺,不時紮一下皇帝本就敏感脆弱的神經。
再大度的皇帝,都不會喜歡有這樣的刺存在。
以後還會用你,但怎麽用,是另一回事了。
這是一句可以斷絕仕途的話。
朝堂上更是安靜。
眾人看向紀煬時候,眼神帶了憐憫。
不是科考出身這種事,在這句話麵前,根本不算大事。
陛下可以不在乎他有沒有科考,在乎的從來都是其他人。
但他不得不在乎,手下有個這樣隨時有“反”心的臣子。
畢竟哪天皇帝做得不對了,他是不是可以說一句,皇帝算什麽,為什麽要乖乖聽話。
因為他向著的是百姓。
而並非皇位上那個人。
紀煬看著周圍一片安靜,輕輕歎口氣,抬頭看向眼神不明的皇帝。
皇帝摩挲龍椅上的珍珠,似乎在思考什麽,過了許久,緩緩道:“退朝吧。”
林大學士看了看紀煬,又看了看陛下,有心張口,最後道:“等陛下。”
等陛下什麽?後麵有些說不出。
等陛下消氣了?
這不是生氣的事,是疑心的事。
再明智的皇帝都有疑心病,這是必然的。
紀煬這句話,都能擊中皇帝的疑心病。
其他事情還能擺事實講道理,甚至可以偏心。
但這種事,不行。
眼看所有人都繞著紀煬走,倒是梁王腳步頓了頓,看向紀煬的眼神竟帶了些欣賞。
但他還沒說話,就見後麵小太監一路小跑過來。
“紀大人,還請移步勤政殿。”
“陛下找您說說話。”
紀煬點頭,又看了看王家夫婦等人,梁王道:“這種知恩圖報的百姓,本王必幫你安置。”
紀煬內心差點翻白眼,安置?讓你安置,皇帝馬上安置我。
“還請小內官幫忙,請他們二人出宮,我家馬車就在外等著。”紀煬笑著朝小太監道,明顯不搭梁王話茬。
小太監笑眯眯地稱是。
估計這話不到一炷香時間便能傳到陛下耳朵。
趕緊加點印象分吧!
不然他就要完了!
紀煬再次進勤政殿,這次跟上次有很大不同。
上次還有盞茶喝,今天隻是幹等著。
不過等的時間倒很短,應該是大臣們都知道陛下這會心情不好,全都有事說事,沒事不開小會。
等紀煬進到正殿,皇帝扔下手中奏章,沒好氣道:“不給你茶吃,你也要搶嗎?”
紀煬眼睛一亮,這就是有台階可下,趕緊道:“陛下息怒,微臣講的那話,隻是可憐灌江府百姓,並無其他意思。”
“承平國各地,百姓安居樂業,耕田勞作,又怎麽會像灌江府那般,他們是例外。”
皇帝臉色果然緩和了些,示意他上前,開口道:“是啊,灌江府一直是朕心頭之患。”
來了。
終於到正題了。
紀煬並不接話,隻聽皇帝繼續說。
反正最後的目的,肯定是讓他“將功贖罪”,去灌江府任職!
他可以!
不過陛下這演技,也是很不錯的。
若真惱了他,是不會讓他再去灌江府那種隨時可以造反的地方。
這肉眼可見的惱怒,一是真有些氣,二是裝裝樣子,三是想辦法把有功之臣扔到偏遠之地找個借口。
紀煬心裏鬆口氣。
扶江縣留的所有尾巴終於清掃幹淨。
不枉他費勁打了麻奮一頓,給他們一個狀告自己的好機會。
等皇帝說了一堆,最後的決定終於來了。
“朕就罰你去灌江府任職,讓此地百姓衣食無憂,生活安定,再無你說餓急了就要搶糧,你可認罰?”
第67章
罰他去灌江府?
紀煬適時抬頭, 眼神充滿疑惑。
“不是留在汴京?”
皇帝仔細看著紀煬的眼睛,隨後道:“灌江府前年年末出的事, 今年還未平息, 大部分官員都要更換。”
“怎麽?你不願意去?”
紀煬像是為難,開口道:“陛下,還請讓微臣考慮片刻。”
這點皇帝倒是理解。
之前說的汴京, 現在說的灌江府,差別太大。
兩者繁華程度不可相提並論。
皇帝讓紀煬起身,門口又傳來小太監的聲音, 說梁王,林大學士, 文學士前來。
這不巧了。
正好是這三人。
皇帝道:“讓他們進來。”
這三人過來, 聊的也是灌江府的事。
基本上就沒紀煬插話的地方, 他老老實實在一邊旁聽。
梁王的意思是, 那邊既然有人起兵造反, 不如出兵鎮壓,他願意領兵打仗。
林大學士並不同意, 原因很簡單。
那些騎兵造反的人, 一部分是本地勢力聯合前朝餘孽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