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心裏明白。
能建成跨海大橋的匠人,肯定被很多人搶,但人家不去別的地方,偏偏來了他這。
自然看在林大學士的麵子上。
反正層層疊疊的,再加上紀煬本身的性格,自然會無微不至。
再說了,接下來可是讓出全資的劉家,鮑家供養,他肯定會越來越大方!
等坐上去太新縣的馬車,匠人嵇巡一行人八人終於到了地方。
淩縣尉等人護著,讓一些蠢蠢欲動的山賊不敢靠近。
到了太新縣。
有裴家出麵,早早收拾出一處安靜院子,然後裴家主跟裴縣令就來了。
等紀煬到的時候,裴家主正在瘋狂畫餅:“預算?沒有預算,隻要能修好橋,上不封頂!”
反正不是花他家的錢!
他無所謂!
“石料?您說什麽石料,我們就買什麽石料,用人用工,全都聽您的。”
“隻是有一天,我們這的勞役,一天隻做三個時辰的活計,而且還要輪候著做,不能累著了。但是數量管夠,每個人工作時間不長,但人數隨便您說。”
嵇巡等人麵麵相覷。
看著這位自稱裴家主的眼神充滿不信任。
這都在說什麽瘋話,便是給最有錢的地方修橋,人家也是有預算的。
怎麽他說著跟冤大頭一樣。
而且看看粗略數據,一共兩個橋,一邊兩百多米長,一邊一百多米,都要寬六米。
這樣的橋放全國都不小了。
他不知道要多少銀子嗎?
沒個一萬兩下不來!
若上不封頂,全都用最好的料子,那要多少錢,他們知道嗎?
還有旁邊的裴縣令,明明是縣令,怎麽對這位裴家主畢恭畢敬?
嵇巡怎麽記得,他們是通過太新縣知縣的關係,這才來此的啊。
紀煬見此輕咳,裴縣令見知縣大人來,連忙起身迎接,看的嵇巡等人更是疑惑。
都是七品官,怎麽還分上下級。
紀煬並不解釋,他們在這時間多一點,也就了解了。
有紀煬過來,事情自然靠譜許多。
不過紀煬說的雖然委婉,但跟裴家主的意思差不多。
隻聽他道:“這兩個石橋,是本地富戶出自建造,這兩家富戶十分大方,並不計較得失。”
“所以不管您什麽要求,他們都會滿足,不管是石料,木材,人力。包括您一行的勞費,全都不會吝嗇。”
“隻要能讓橋修得好,屹立百年千年,他們不會多說。”
“如果他們覺得不合適,您就讓這位裴家主過去,他們自然會同意的。”
裴家主聽著,隻差拍大腿了。
紀知縣!說得好!
都在他心坎上!
嵇巡也琢磨出味,他身邊有個人還暈暈乎乎,開口問道:“那這橋上要寫他們的名字嗎?畢竟是他們出資修建。”
一般這種攢功德的事,都會刻上修橋人的名字,讓來來往往的行人都感謝他們。
紀煬卻搖搖笑:“不用,刻上承平國年號日期即可,其他的什麽都不用添。”
裴家主有心加上自家名字,畢竟他們是苦主。
但那話也不能明說,見知縣已經下決心,他也不好再提。
不過這事讓劉家,鮑家知道,估計要氣得吐血。
出錢出力,橋上連個名字都不能留。
其他細節自然一一詳聊。
總之就是,人力,物力,全都管夠。
而且還要保證人力的吃喝住,甚至要保證工作時長,幹一會必須休息一會,不能累著人。
大家每日工錢按天發放,少一天都可以找裴縣令。
裴縣令後麵又有裴家主,根本不是問題。
等人紀煬帶著人離開,嵇巡眼睛已經亮起來,他派人出去查探的消息也送過來了。
果然!
這是人家太新縣內部的事,那兩家修橋是為了贖罪,而裴家正是監督者。
所以這橋的預算才能上不封頂。
天啊,以前苦哈哈要錢的日子終於不用經受了!
就他們內部這矛盾,他們隻要說幾句,裴家就能幫著要錢要物。
根本不用他們煩惱。
估計他們要是緊著預算,裴家反而不爽!
沒有預算的工程,哪個搞橋梁的不興奮。
可以完全發揮創意跟想法了!
隻要不是特別離譜,應當都沒事。
其中紀知縣說,要讓勞役們休息充足,錢給充足,吃得好。
這其實很讓嵇巡等人欣賞。
他們八個人,如今看著風光,但之前也是做過勞役的,那個勞役不是一天做七八個時辰的事,可能還拿不到工錢。
更不用說休息了。
每一處修工事,都會有勞役累死,他們修跨海大橋的時候也不例外,當年古人修長城的時候更不例外。
但如果按紀知縣所說的,那累死這種事,好像可以避免?
反正嵇巡等人知道,不管太新縣這邊怎麽內鬥,他們是來對地方了。
而且還要趁著他們矛盾沒調解開的時候,趕緊讓他們買石料,省得以後他們沒矛盾了,豈不是不能薅羊毛?
嵇巡等人對修橋由衷熱愛,不然也不會有這樣的成就。
他心裏明白前因後果,也沒說明,這精瘦小老頭可精著呢!
來了之後立刻投入工作!
趕緊修!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沒預算的修橋,那這石柱都要最結實,最漂亮的!
於是,嵇巡等人去實地考察,然後給方案,開清單。
裴縣令裴家主問劉,鮑兩家要東西,要人。
東西給得慢了不行,給的差不行。
給勞役開的工錢少了不行,吃得差了也不行,人數少?
更不行!
劉,鮑兩家,隻得從種田的佃戶中抽調出不少人出來。
這些被抽調出來的人,原本以為還是免費做勞工,沒想到還能得銀錢?
還能吃飽飯?連休息時間都很充足?
甚至比種地都強?
一時間,想做勞役的人竟然增多了。
裴,劉,鮑三家因為修橋的事雞飛狗跳。
還有個精明的匠人嵇巡,再有背後有紀煬的裴縣令,吵吵嚷嚷的總算開工。
不管他們內裏如何,隻要橋修好就行。
但在一起做事,不用想都知道,這三家以後矛盾會更深。
那兩家對他們的監工裴家,隻會更恨。
鮑家還能隱忍,那劉家可是個睚眥必報的主。
掐吧掐吧。
紀煬可不在意。
他從修橋那邊走一圈,又看了三地的官田種植。
見全都井井有條,也就放心了。
春耕正常,基建正常,就算最近沒有白忙。
回到衙門,韓瀟趁著天氣正好,在吩咐大家把各物的書拿出來曬曬,春日曬書不生蟲,正是好時間。
二月三月陽光明媚不刺眼,這會翻翻書剛剛好。
江小子江乖乖也在搬自己的書,五鬥院裏也被騰出一塊地方。
紀煬自然也去幫忙。
但韓瀟曬著曬著,似乎想到什麽,對紀煬道:“明後兩日,我可能要回家一趟。”
能建成跨海大橋的匠人,肯定被很多人搶,但人家不去別的地方,偏偏來了他這。
自然看在林大學士的麵子上。
反正層層疊疊的,再加上紀煬本身的性格,自然會無微不至。
再說了,接下來可是讓出全資的劉家,鮑家供養,他肯定會越來越大方!
等坐上去太新縣的馬車,匠人嵇巡一行人八人終於到了地方。
淩縣尉等人護著,讓一些蠢蠢欲動的山賊不敢靠近。
到了太新縣。
有裴家出麵,早早收拾出一處安靜院子,然後裴家主跟裴縣令就來了。
等紀煬到的時候,裴家主正在瘋狂畫餅:“預算?沒有預算,隻要能修好橋,上不封頂!”
反正不是花他家的錢!
他無所謂!
“石料?您說什麽石料,我們就買什麽石料,用人用工,全都聽您的。”
“隻是有一天,我們這的勞役,一天隻做三個時辰的活計,而且還要輪候著做,不能累著了。但是數量管夠,每個人工作時間不長,但人數隨便您說。”
嵇巡等人麵麵相覷。
看著這位自稱裴家主的眼神充滿不信任。
這都在說什麽瘋話,便是給最有錢的地方修橋,人家也是有預算的。
怎麽他說著跟冤大頭一樣。
而且看看粗略數據,一共兩個橋,一邊兩百多米長,一邊一百多米,都要寬六米。
這樣的橋放全國都不小了。
他不知道要多少銀子嗎?
沒個一萬兩下不來!
若上不封頂,全都用最好的料子,那要多少錢,他們知道嗎?
還有旁邊的裴縣令,明明是縣令,怎麽對這位裴家主畢恭畢敬?
嵇巡怎麽記得,他們是通過太新縣知縣的關係,這才來此的啊。
紀煬見此輕咳,裴縣令見知縣大人來,連忙起身迎接,看的嵇巡等人更是疑惑。
都是七品官,怎麽還分上下級。
紀煬並不解釋,他們在這時間多一點,也就了解了。
有紀煬過來,事情自然靠譜許多。
不過紀煬說的雖然委婉,但跟裴家主的意思差不多。
隻聽他道:“這兩個石橋,是本地富戶出自建造,這兩家富戶十分大方,並不計較得失。”
“所以不管您什麽要求,他們都會滿足,不管是石料,木材,人力。包括您一行的勞費,全都不會吝嗇。”
“隻要能讓橋修得好,屹立百年千年,他們不會多說。”
“如果他們覺得不合適,您就讓這位裴家主過去,他們自然會同意的。”
裴家主聽著,隻差拍大腿了。
紀知縣!說得好!
都在他心坎上!
嵇巡也琢磨出味,他身邊有個人還暈暈乎乎,開口問道:“那這橋上要寫他們的名字嗎?畢竟是他們出資修建。”
一般這種攢功德的事,都會刻上修橋人的名字,讓來來往往的行人都感謝他們。
紀煬卻搖搖笑:“不用,刻上承平國年號日期即可,其他的什麽都不用添。”
裴家主有心加上自家名字,畢竟他們是苦主。
但那話也不能明說,見知縣已經下決心,他也不好再提。
不過這事讓劉家,鮑家知道,估計要氣得吐血。
出錢出力,橋上連個名字都不能留。
其他細節自然一一詳聊。
總之就是,人力,物力,全都管夠。
而且還要保證人力的吃喝住,甚至要保證工作時長,幹一會必須休息一會,不能累著人。
大家每日工錢按天發放,少一天都可以找裴縣令。
裴縣令後麵又有裴家主,根本不是問題。
等人紀煬帶著人離開,嵇巡眼睛已經亮起來,他派人出去查探的消息也送過來了。
果然!
這是人家太新縣內部的事,那兩家修橋是為了贖罪,而裴家正是監督者。
所以這橋的預算才能上不封頂。
天啊,以前苦哈哈要錢的日子終於不用經受了!
就他們內部這矛盾,他們隻要說幾句,裴家就能幫著要錢要物。
根本不用他們煩惱。
估計他們要是緊著預算,裴家反而不爽!
沒有預算的工程,哪個搞橋梁的不興奮。
可以完全發揮創意跟想法了!
隻要不是特別離譜,應當都沒事。
其中紀知縣說,要讓勞役們休息充足,錢給充足,吃得好。
這其實很讓嵇巡等人欣賞。
他們八個人,如今看著風光,但之前也是做過勞役的,那個勞役不是一天做七八個時辰的事,可能還拿不到工錢。
更不用說休息了。
每一處修工事,都會有勞役累死,他們修跨海大橋的時候也不例外,當年古人修長城的時候更不例外。
但如果按紀知縣所說的,那累死這種事,好像可以避免?
反正嵇巡等人知道,不管太新縣這邊怎麽內鬥,他們是來對地方了。
而且還要趁著他們矛盾沒調解開的時候,趕緊讓他們買石料,省得以後他們沒矛盾了,豈不是不能薅羊毛?
嵇巡等人對修橋由衷熱愛,不然也不會有這樣的成就。
他心裏明白前因後果,也沒說明,這精瘦小老頭可精著呢!
來了之後立刻投入工作!
趕緊修!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沒預算的修橋,那這石柱都要最結實,最漂亮的!
於是,嵇巡等人去實地考察,然後給方案,開清單。
裴縣令裴家主問劉,鮑兩家要東西,要人。
東西給得慢了不行,給的差不行。
給勞役開的工錢少了不行,吃得差了也不行,人數少?
更不行!
劉,鮑兩家,隻得從種田的佃戶中抽調出不少人出來。
這些被抽調出來的人,原本以為還是免費做勞工,沒想到還能得銀錢?
還能吃飽飯?連休息時間都很充足?
甚至比種地都強?
一時間,想做勞役的人竟然增多了。
裴,劉,鮑三家因為修橋的事雞飛狗跳。
還有個精明的匠人嵇巡,再有背後有紀煬的裴縣令,吵吵嚷嚷的總算開工。
不管他們內裏如何,隻要橋修好就行。
但在一起做事,不用想都知道,這三家以後矛盾會更深。
那兩家對他們的監工裴家,隻會更恨。
鮑家還能隱忍,那劉家可是個睚眥必報的主。
掐吧掐吧。
紀煬可不在意。
他從修橋那邊走一圈,又看了三地的官田種植。
見全都井井有條,也就放心了。
春耕正常,基建正常,就算最近沒有白忙。
回到衙門,韓瀟趁著天氣正好,在吩咐大家把各物的書拿出來曬曬,春日曬書不生蟲,正是好時間。
二月三月陽光明媚不刺眼,這會翻翻書剛剛好。
江小子江乖乖也在搬自己的書,五鬥院裏也被騰出一塊地方。
紀煬自然也去幫忙。
但韓瀟曬著曬著,似乎想到什麽,對紀煬道:“明後兩日,我可能要回家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