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知道這是知縣的時候,那驕傲自然更多。
紀煬笑笑,這話瞞得了別人,但連淩縣尉跟衛藍都猜得到。
徐銘這分明是撐不住,借著祝賀的名義來求援了。
看來今安縣的事情果然很糟糕。
紀煬拍拍他肩膀,笑道:“等修橋的炮竹放完,回衙門再聊。”
這話就是同意他的求援。
徐銘這次立刻聽懂裏麵的意思,下意識點頭,然後又朝紀煬夫人行禮。
這一個月,誰都不知道他怎麽過的!
誰都不知道!
但誰也想不到,他竟然會向紀知縣求援?
而且徐銘隱隱覺得,紀煬,紀煬肯定會幫忙。
雖然這話徐銘沒說,紀煬看看旁邊的裴縣令,再看看這位徐知縣。
若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他也不要想知府的位置了。
天下之事,未嚐不敗於專而成於共。
合作的重要自不用說,若妒賢嫉能,豈不成了司馬光說的專則隘,隘則睽,睽則窮。
意思是,專擅便會狹隘,狹隘便會眾叛親離,最後窮可以理解為困窘。
發揮每個人的作用。
於他,隻會更有利。
縱然裴縣令,還有這位徐知縣能力尚且不夠。
隻要有這份心,總能成事。
能低下頭來找他,已經是一種進步。
再說,他手裏不是可以調動隔壁涼西州的兵馬?
衝著兵馬,都要扶一把。
韓瀟看著,紀煬已經隱隱有些不同於尋常知縣的地位。
他身後,一個七品縣令,一個七品知縣,按理說都跟他同級。
可全都乖順站在身後,這怎麽看都不同。
不過想到這是紀煬,似乎也能理解。
所以汴京那些人,是怎麽認為,紀煬行,他們也行的?
想多了吧!
第78章
韓瀟感慨完, 就發現同樣來圍觀的四個秀才裏,其中劉地那個秀才一直在往這邊看。
之前紀煬就提醒過, 不要讓這幾個秀才太靠近衙門前院。
這事韓瀟也是同意的。
而且觀察下來, 其他學生還好,這個劉地的秀才眼神實在飄忽。
今天又是這樣。
韓瀟皺眉,見紀煬同樣看過來, 明顯感受相同。
要想辦法把他們弄出去了。
如今的太新縣已經改天換地,基本全都是自己人,不能留個隱患在附近。
借口也簡單, 無非是他現在忙,如果真想學的話, 可以去潞州扶江縣, 去那邊繼續讀, 那邊比這地方還要安穩。
有他的介紹, 自然沒問題。
韓瀟沒發現, 他看著是無官無職,其實已經在為太新縣考慮了。
等石橋正式開工, 那邊匠人嵇巡等人, 還專門找到紀煬, 眼神都是敬佩。
他們在這有段時間, 自然知道這看似不可能的東西,到底怎麽讓他們出資的。
那三家算是狗咬狗,紀煬穩坐釣魚台。
他做那麽多, 自己半點銀子都不過手,完全為百姓考慮。
這樣的父母官實在少見。
而且給他們那麽大的自由來修建橋梁, 見人嵇巡等人更是高興。
紀煬跟他們閑聊一陣, 確定橋梁情況, 也就放心了。
等這邊起了裴劉橋起了地基之後,嵇巡等人會去裴鮑橋繼續修建,兩邊同時開工,估計秋收左右就能修好。
算著時間,已經很快了。
眼看眾人歡呼,紀煬心裏石頭算是落下一點。
不過這邊事情結束,紀煬自然要帶著看似幫太新縣慶賀,實際走投無路的徐知縣回衙門。
但紀煬直接帶徐知縣的人回了衙門。
身邊隻有玉縣丞跟江乖乖跟著,其他人各自去忙。
五鬥院裏清清靜靜,江小子同淩縣尉一起出門辦事,五姑娘又去義診,隻有乖乖在身邊。
七八歲的小孩,正是好動的時候,可她進門便認真看書,仔細看的話,拿的竟然是本兵書。
紀煬也沒讓乖乖走,看了看她寫的字,就讓徐銘徐知縣坐下。
玉縣丞也坐到一旁,幫著乖乖看功課。
等大家坐定,不等徐銘開口,紀煬把旁邊打結了的絲線遞過去。
徐銘不明所以,但還是接了下來。
紀煬道:“把它解開。”
解開?
這絲線亂成一團,沒幾個時辰根本不成的。
眼看徐銘眼神迷惑,卻也知道紀煬不是在為難他。
最近一段時間,他對紀煬的了解更深,知道這不是個刻意刁難人的。
更知道紀煬的誌向,根本沒工夫這麽做。
那就解開?
不僅徐銘動手,他身邊的四個護衛一起動手。
等乖乖字得的差不多了,差不多兩盞茶時間過去,紀煬問道:“還記得上次學的嗎?”
“記得。”江乖乖,江白鶴開口道,“治亂繩,不可急。”
這句話是出自漢書。
意思是解開亂麻一樣的繩子,是不能急躁的。
正是江白鶴最近學到的。
這種淺顯的話,徐銘自然也知道。
小孩隨口說的話,加上手裏的絲線,還有他腦袋千頭萬緒的事情,似乎都是一個道理。
徐銘拿著絲線的手垂了下去,沮喪道:“太難了,若說絲線需要幾個時辰才能解開。今安縣,至少要幾年時間。”
他真的不知從何抓起。
他也不知道一個縣城能有那麽多的事。
紀煬笑:“一個縣,算是朝廷最小的單位。但縣衙裏麵所有設置,都跟汴京朝堂差不多,政治,經濟,文化,更有稅收,衣食住行等等。”
“所以千頭萬緒才是對的,海瑞都說過,官之至難者,令也。”
“說的也就是我們這些事。”
“但千頭萬緒,總會有個因頭,抓好因頭,也就好成。”紀煬說著,讓平安去上茶,順手把五姑娘的絲線收回來,迅速收拾好放回去。
自己給弄亂的,也不好讓她回來看笑話。
徐銘還是垂頭喪氣。
從汴京出發時有多高興,現在就有多沮喪。
紀煬道:“你們今安縣的情況我知道。兩縣合一,而且本地最多的收益,鹽礦,又不歸當地衙門管,而是灌江城親自派人下來看守經營,又給你多了層障礙。要我說,先不用管那些。”
紀煬循循善誘。
等說完之後,徐銘才發現,紀煬比他更了解今安縣?
他不是在太新縣當知縣嗎。
那邊的情況,跟他說的完全一樣。
灌江府邊關五個縣城,他那邊是二合一,看似沒那麽複雜,本地的兩個富戶,也不像太新縣裴劉鮑三家那樣難纏。
可本地有鹽礦啊!
原本應該是造福他們當地的,可鹽礦被灌江府灌江城的人直接把守,在當地也是不小的勢力。
這次捉弄他的,就是這些人。
新縣令也是他們的人。
徐銘有時候覺得,自然怎麽就不去科考,偏偏來這裏受苦受難。
一想到紀煬,辛苦更加羞愧。
紀煬笑笑,這話瞞得了別人,但連淩縣尉跟衛藍都猜得到。
徐銘這分明是撐不住,借著祝賀的名義來求援了。
看來今安縣的事情果然很糟糕。
紀煬拍拍他肩膀,笑道:“等修橋的炮竹放完,回衙門再聊。”
這話就是同意他的求援。
徐銘這次立刻聽懂裏麵的意思,下意識點頭,然後又朝紀煬夫人行禮。
這一個月,誰都不知道他怎麽過的!
誰都不知道!
但誰也想不到,他竟然會向紀知縣求援?
而且徐銘隱隱覺得,紀煬,紀煬肯定會幫忙。
雖然這話徐銘沒說,紀煬看看旁邊的裴縣令,再看看這位徐知縣。
若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他也不要想知府的位置了。
天下之事,未嚐不敗於專而成於共。
合作的重要自不用說,若妒賢嫉能,豈不成了司馬光說的專則隘,隘則睽,睽則窮。
意思是,專擅便會狹隘,狹隘便會眾叛親離,最後窮可以理解為困窘。
發揮每個人的作用。
於他,隻會更有利。
縱然裴縣令,還有這位徐知縣能力尚且不夠。
隻要有這份心,總能成事。
能低下頭來找他,已經是一種進步。
再說,他手裏不是可以調動隔壁涼西州的兵馬?
衝著兵馬,都要扶一把。
韓瀟看著,紀煬已經隱隱有些不同於尋常知縣的地位。
他身後,一個七品縣令,一個七品知縣,按理說都跟他同級。
可全都乖順站在身後,這怎麽看都不同。
不過想到這是紀煬,似乎也能理解。
所以汴京那些人,是怎麽認為,紀煬行,他們也行的?
想多了吧!
第78章
韓瀟感慨完, 就發現同樣來圍觀的四個秀才裏,其中劉地那個秀才一直在往這邊看。
之前紀煬就提醒過, 不要讓這幾個秀才太靠近衙門前院。
這事韓瀟也是同意的。
而且觀察下來, 其他學生還好,這個劉地的秀才眼神實在飄忽。
今天又是這樣。
韓瀟皺眉,見紀煬同樣看過來, 明顯感受相同。
要想辦法把他們弄出去了。
如今的太新縣已經改天換地,基本全都是自己人,不能留個隱患在附近。
借口也簡單, 無非是他現在忙,如果真想學的話, 可以去潞州扶江縣, 去那邊繼續讀, 那邊比這地方還要安穩。
有他的介紹, 自然沒問題。
韓瀟沒發現, 他看著是無官無職,其實已經在為太新縣考慮了。
等石橋正式開工, 那邊匠人嵇巡等人, 還專門找到紀煬, 眼神都是敬佩。
他們在這有段時間, 自然知道這看似不可能的東西,到底怎麽讓他們出資的。
那三家算是狗咬狗,紀煬穩坐釣魚台。
他做那麽多, 自己半點銀子都不過手,完全為百姓考慮。
這樣的父母官實在少見。
而且給他們那麽大的自由來修建橋梁, 見人嵇巡等人更是高興。
紀煬跟他們閑聊一陣, 確定橋梁情況, 也就放心了。
等這邊起了裴劉橋起了地基之後,嵇巡等人會去裴鮑橋繼續修建,兩邊同時開工,估計秋收左右就能修好。
算著時間,已經很快了。
眼看眾人歡呼,紀煬心裏石頭算是落下一點。
不過這邊事情結束,紀煬自然要帶著看似幫太新縣慶賀,實際走投無路的徐知縣回衙門。
但紀煬直接帶徐知縣的人回了衙門。
身邊隻有玉縣丞跟江乖乖跟著,其他人各自去忙。
五鬥院裏清清靜靜,江小子同淩縣尉一起出門辦事,五姑娘又去義診,隻有乖乖在身邊。
七八歲的小孩,正是好動的時候,可她進門便認真看書,仔細看的話,拿的竟然是本兵書。
紀煬也沒讓乖乖走,看了看她寫的字,就讓徐銘徐知縣坐下。
玉縣丞也坐到一旁,幫著乖乖看功課。
等大家坐定,不等徐銘開口,紀煬把旁邊打結了的絲線遞過去。
徐銘不明所以,但還是接了下來。
紀煬道:“把它解開。”
解開?
這絲線亂成一團,沒幾個時辰根本不成的。
眼看徐銘眼神迷惑,卻也知道紀煬不是在為難他。
最近一段時間,他對紀煬的了解更深,知道這不是個刻意刁難人的。
更知道紀煬的誌向,根本沒工夫這麽做。
那就解開?
不僅徐銘動手,他身邊的四個護衛一起動手。
等乖乖字得的差不多了,差不多兩盞茶時間過去,紀煬問道:“還記得上次學的嗎?”
“記得。”江乖乖,江白鶴開口道,“治亂繩,不可急。”
這句話是出自漢書。
意思是解開亂麻一樣的繩子,是不能急躁的。
正是江白鶴最近學到的。
這種淺顯的話,徐銘自然也知道。
小孩隨口說的話,加上手裏的絲線,還有他腦袋千頭萬緒的事情,似乎都是一個道理。
徐銘拿著絲線的手垂了下去,沮喪道:“太難了,若說絲線需要幾個時辰才能解開。今安縣,至少要幾年時間。”
他真的不知從何抓起。
他也不知道一個縣城能有那麽多的事。
紀煬笑:“一個縣,算是朝廷最小的單位。但縣衙裏麵所有設置,都跟汴京朝堂差不多,政治,經濟,文化,更有稅收,衣食住行等等。”
“所以千頭萬緒才是對的,海瑞都說過,官之至難者,令也。”
“說的也就是我們這些事。”
“但千頭萬緒,總會有個因頭,抓好因頭,也就好成。”紀煬說著,讓平安去上茶,順手把五姑娘的絲線收回來,迅速收拾好放回去。
自己給弄亂的,也不好讓她回來看笑話。
徐銘還是垂頭喪氣。
從汴京出發時有多高興,現在就有多沮喪。
紀煬道:“你們今安縣的情況我知道。兩縣合一,而且本地最多的收益,鹽礦,又不歸當地衙門管,而是灌江城親自派人下來看守經營,又給你多了層障礙。要我說,先不用管那些。”
紀煬循循善誘。
等說完之後,徐銘才發現,紀煬比他更了解今安縣?
他不是在太新縣當知縣嗎。
那邊的情況,跟他說的完全一樣。
灌江府邊關五個縣城,他那邊是二合一,看似沒那麽複雜,本地的兩個富戶,也不像太新縣裴劉鮑三家那樣難纏。
可本地有鹽礦啊!
原本應該是造福他們當地的,可鹽礦被灌江府灌江城的人直接把守,在當地也是不小的勢力。
這次捉弄他的,就是這些人。
新縣令也是他們的人。
徐銘有時候覺得,自然怎麽就不去科考,偏偏來這裏受苦受難。
一想到紀煬,辛苦更加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