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其他人皆是精神抖擻。
昌盛三十七年,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
韓瀟站直之後,也是麵帶激動。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隻是幫紀煬熟悉灌江府的情況而已。
現在卻變成跟著他一起看向古博國?不對,現在應該叫古博城。
雖說一夜未睡,但大家並未休息,而是讓衛拓等人過來。
紀煬跟衛拓在營帳外的雪地裏單獨談話。
紀煬開口道:“我們身邊那個十歲孩子,你注意到了嗎?”
自然注意到了,十分結實的小孩,很是機靈。
見衛拓點頭,紀煬又道:“他跟妹妹也是無父無母,跟你身邊的李弦身世差不多。”
“可他長在承平國,縱然沒有我,在當時的扶江縣也是性命無憂,吃得雖然差點,可至少能活下來。”
“你想不想讓古博跟承平國一樣?”
自然是想的。
報仇,懲治惡人,讓百姓們安居樂業,一直是衛拓想做的。
但他不知道要怎麽做。
招兵買馬他會做,但每次進行到一半,要麽隊伍散了,要麽被圍追堵截,要麽物資短缺,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紀煬仿佛看穿他的想法一樣,開口道:“你不知道怎麽做,我卻是知道的。”
“隻要你按照我說的做,不出半年時間,你的隊伍至少能重回千人。”
古博國想反的人太多了,吃苦受難的人也占了絕大部分。
讓他們跟著造反並不難。
難的是為什麽要造反,造反的目的是什麽。
一味地製造混亂,並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沒有清晰的目標是做不成事的。
用現代的話來說,沒有行動綱領如何行動。
那麽,哪裏有行動綱領呢?
紀煬笑眯眯看著他:“百姓,隻要你是為了百姓,他們肯定會跟著你。”
衛拓還是不解,接下來跟著紀煬的四五天時間裏,衛拓簡直開闊了新天地。
韓瀟那麽甚至給他定好軍規。
以後他的起義軍,就是最正規,最有禮,對百姓最好的軍隊。
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讓古博的百姓奪回土地,不再忍饑挨餓,不再任人欺淩。
再接著幾天,重新“深造”結束的衛拓對紀煬簡直五體投地。
更別說後麵跟著的物資。
隻要他好好做,這些東西源源不斷。
而他的隊伍,將會在長達一個月的培訓之後,百人隊伍分成十股,潛伏到鄉野田間,帶領所有被壓迫的百姓反抗。
同他們講承平國的好處,同他們講當今古博王室如何殘暴。
再說承平國太新縣分土地的事。
紀煬送走這支隊伍,表情倒是還如往常一般,對吳將軍道:“咱們的人安排好了嗎。”
“嗯,二百人,已經在陸陸續續送情報過來。”
衛拓他們確實好用,但紀煬也不會把寶全都押在他們身上,探子們前去,自然是接觸其他起義軍。
不僅自己的探子要去,自家的兵力也要補充。
等他回太新縣之後,養馬的事可以正式開始,征兵自然也要進行,還要繼續收攬灌江府內的勢力,進一步擠壓雷溫兩家的生存空間。
隻有這樣,才能在大戰來臨之際,讓這場收複古博城之戰一往無前。
吳將軍手握紅槍,眼裏滿是銳利。
古博城本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以前並不去理,是因為大家相安無事。
可既然得知他們還有分裂古博國灌江府的想法,更已經實施過一次,就別怪他們不客氣。
再說,他們養著前朝舊人,誰知道又會鬧出什麽樣的禍事。
還有關外虎視眈眈的部落,估計早就想吃這塊肥肉。
為一己私利起兵禍,讓十幾萬人遷徙。
這已經是大惡。
更別說古博城內民不聊生,起義軍不止衛拓一支,如此種種,收複失地,變得勢在必行。
為了灌江府幾十萬百姓不受戰火,為祖國邊域安全,古博國也必須收回。
這個隱患不解決,不出幾年時間,灌江府邊關幾個縣,肯定會故態重返。
送走衛拓等人。
紀煬他們也要回去。
算起來,出來已經半個多月,時間都進入到二月份。
沒辦法,特殊“培訓班”,這時間都算短的。
以後衛拓等人每隔幾個月都會來一次上上課。
吳將軍給眾人送行,等紀煬離開,征兵工作也會正式開始,定江關至少有三千人,靖臨關兩千人。
不僅太新縣要征,隔壁今安縣,再往西的寧興縣,前者估計也是五千人左右。
而寧興縣作為屯兵之所,至少要三萬人。
這些人的糧草軍餉,自然要靠灌江城支付。
好在紀煬已經掌握十幾個縣,其中大半都聽他調配,夏收的糧稅會由紀煬分配,送到各個駐兵將領手中。
這樣一來,等於完全把灌江城架空。
紀煬的處境則又危險幾分。
好在他是個不怕的。
再說,這事如今隻有他能做,換做灌江府任何一人,也不會有那麽多人聽他的調令。
縱然現在的灌江府知府開口,都沒他說話好用。
紀煬回到太新縣,做的自然不止是這事。
跟趙大人合作的牧場養馬,自然也已經開始,牧草更不用講。
太新縣的官田,種了大半牧草,這東西幾個月就能長成,便是今年要用,也是足夠的。
反正隔壁涼西州指揮使知道他們種了幾十萬畝的牧草之後,沒事就寫信問候,還誇年前送去的牧草極好。
言外之意自然不用講。
等知道他們已經開始養馬,那信件來往更加頻繁。
別看紀煬跟涼西州指揮使還沒見過麵,但信件裏稱兄道弟,那叫一個親熱。
紀煬穩坐太新縣衙門,調配十三個縣的稅收軍餉,帶領治下百姓種田種牧草種果樹。
再帶著隔壁縣養羊養馬。
灌江府內幾處靠譜將領聯係也頗多,再有涼西州有八萬兵馬的涼西州指揮使當“好友”。
他的存在,早就影響整個灌江府。
特別是灌江城。
以前都知道灌江城是灌江府的首府,可現在,來往信件直接去往太新縣。
原本就被架空的知府通判,如今更是不管事。
但他們也不在意,反正都是被架空,管他是誰。
能在灌江府平平安安活下去,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最生氣的人,自然是雷溫兩家。
他們還在攛掇古博國進攻,可誰都知道這不是好時機。
古博國年前到底死了個皇子,他手中的權勢正在被剩下的三人分吃,內部勢力正在重新劃分。
而且聽說,最近古博國內起兵造反的人越來越多,還是那種打完便換一個地方。
甚至有將領也有搖擺的意思。
古博國自顧不暇,又怎麽會幫雷溫進功現在的承平國邊關?
太新縣的兩個關口不用講,人家糧草充足,還在征兵。
今安縣也不好說,梁王到底對此地用心,又調過來幾個兵將。
而去年進攻過的寧興關,如今有武知縣把守,更是鐵桶一塊。
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幫忙?
做夢吧!
雷溫兩家手裏自然也是有私兵的,可忽然發現,以紀煬如今在灌江府的局勢控製,已經能跟他們兩家平分秋色。
打起來,那是沒有勝算的。
畢竟紀煬的人隻要拖住,立刻去尋涼西州八萬兵馬,再遠的潞州也會幫忙。
算下來,他們兩家已經不能在紀煬麵前耀武揚威。
這才過去多久?
昌盛三十七年,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
韓瀟站直之後,也是麵帶激動。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隻是幫紀煬熟悉灌江府的情況而已。
現在卻變成跟著他一起看向古博國?不對,現在應該叫古博城。
雖說一夜未睡,但大家並未休息,而是讓衛拓等人過來。
紀煬跟衛拓在營帳外的雪地裏單獨談話。
紀煬開口道:“我們身邊那個十歲孩子,你注意到了嗎?”
自然注意到了,十分結實的小孩,很是機靈。
見衛拓點頭,紀煬又道:“他跟妹妹也是無父無母,跟你身邊的李弦身世差不多。”
“可他長在承平國,縱然沒有我,在當時的扶江縣也是性命無憂,吃得雖然差點,可至少能活下來。”
“你想不想讓古博跟承平國一樣?”
自然是想的。
報仇,懲治惡人,讓百姓們安居樂業,一直是衛拓想做的。
但他不知道要怎麽做。
招兵買馬他會做,但每次進行到一半,要麽隊伍散了,要麽被圍追堵截,要麽物資短缺,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紀煬仿佛看穿他的想法一樣,開口道:“你不知道怎麽做,我卻是知道的。”
“隻要你按照我說的做,不出半年時間,你的隊伍至少能重回千人。”
古博國想反的人太多了,吃苦受難的人也占了絕大部分。
讓他們跟著造反並不難。
難的是為什麽要造反,造反的目的是什麽。
一味地製造混亂,並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沒有清晰的目標是做不成事的。
用現代的話來說,沒有行動綱領如何行動。
那麽,哪裏有行動綱領呢?
紀煬笑眯眯看著他:“百姓,隻要你是為了百姓,他們肯定會跟著你。”
衛拓還是不解,接下來跟著紀煬的四五天時間裏,衛拓簡直開闊了新天地。
韓瀟那麽甚至給他定好軍規。
以後他的起義軍,就是最正規,最有禮,對百姓最好的軍隊。
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讓古博的百姓奪回土地,不再忍饑挨餓,不再任人欺淩。
再接著幾天,重新“深造”結束的衛拓對紀煬簡直五體投地。
更別說後麵跟著的物資。
隻要他好好做,這些東西源源不斷。
而他的隊伍,將會在長達一個月的培訓之後,百人隊伍分成十股,潛伏到鄉野田間,帶領所有被壓迫的百姓反抗。
同他們講承平國的好處,同他們講當今古博王室如何殘暴。
再說承平國太新縣分土地的事。
紀煬送走這支隊伍,表情倒是還如往常一般,對吳將軍道:“咱們的人安排好了嗎。”
“嗯,二百人,已經在陸陸續續送情報過來。”
衛拓他們確實好用,但紀煬也不會把寶全都押在他們身上,探子們前去,自然是接觸其他起義軍。
不僅自己的探子要去,自家的兵力也要補充。
等他回太新縣之後,養馬的事可以正式開始,征兵自然也要進行,還要繼續收攬灌江府內的勢力,進一步擠壓雷溫兩家的生存空間。
隻有這樣,才能在大戰來臨之際,讓這場收複古博城之戰一往無前。
吳將軍手握紅槍,眼裏滿是銳利。
古博城本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以前並不去理,是因為大家相安無事。
可既然得知他們還有分裂古博國灌江府的想法,更已經實施過一次,就別怪他們不客氣。
再說,他們養著前朝舊人,誰知道又會鬧出什麽樣的禍事。
還有關外虎視眈眈的部落,估計早就想吃這塊肥肉。
為一己私利起兵禍,讓十幾萬人遷徙。
這已經是大惡。
更別說古博城內民不聊生,起義軍不止衛拓一支,如此種種,收複失地,變得勢在必行。
為了灌江府幾十萬百姓不受戰火,為祖國邊域安全,古博國也必須收回。
這個隱患不解決,不出幾年時間,灌江府邊關幾個縣,肯定會故態重返。
送走衛拓等人。
紀煬他們也要回去。
算起來,出來已經半個多月,時間都進入到二月份。
沒辦法,特殊“培訓班”,這時間都算短的。
以後衛拓等人每隔幾個月都會來一次上上課。
吳將軍給眾人送行,等紀煬離開,征兵工作也會正式開始,定江關至少有三千人,靖臨關兩千人。
不僅太新縣要征,隔壁今安縣,再往西的寧興縣,前者估計也是五千人左右。
而寧興縣作為屯兵之所,至少要三萬人。
這些人的糧草軍餉,自然要靠灌江城支付。
好在紀煬已經掌握十幾個縣,其中大半都聽他調配,夏收的糧稅會由紀煬分配,送到各個駐兵將領手中。
這樣一來,等於完全把灌江城架空。
紀煬的處境則又危險幾分。
好在他是個不怕的。
再說,這事如今隻有他能做,換做灌江府任何一人,也不會有那麽多人聽他的調令。
縱然現在的灌江府知府開口,都沒他說話好用。
紀煬回到太新縣,做的自然不止是這事。
跟趙大人合作的牧場養馬,自然也已經開始,牧草更不用講。
太新縣的官田,種了大半牧草,這東西幾個月就能長成,便是今年要用,也是足夠的。
反正隔壁涼西州指揮使知道他們種了幾十萬畝的牧草之後,沒事就寫信問候,還誇年前送去的牧草極好。
言外之意自然不用講。
等知道他們已經開始養馬,那信件來往更加頻繁。
別看紀煬跟涼西州指揮使還沒見過麵,但信件裏稱兄道弟,那叫一個親熱。
紀煬穩坐太新縣衙門,調配十三個縣的稅收軍餉,帶領治下百姓種田種牧草種果樹。
再帶著隔壁縣養羊養馬。
灌江府內幾處靠譜將領聯係也頗多,再有涼西州有八萬兵馬的涼西州指揮使當“好友”。
他的存在,早就影響整個灌江府。
特別是灌江城。
以前都知道灌江城是灌江府的首府,可現在,來往信件直接去往太新縣。
原本就被架空的知府通判,如今更是不管事。
但他們也不在意,反正都是被架空,管他是誰。
能在灌江府平平安安活下去,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最生氣的人,自然是雷溫兩家。
他們還在攛掇古博國進攻,可誰都知道這不是好時機。
古博國年前到底死了個皇子,他手中的權勢正在被剩下的三人分吃,內部勢力正在重新劃分。
而且聽說,最近古博國內起兵造反的人越來越多,還是那種打完便換一個地方。
甚至有將領也有搖擺的意思。
古博國自顧不暇,又怎麽會幫雷溫進功現在的承平國邊關?
太新縣的兩個關口不用講,人家糧草充足,還在征兵。
今安縣也不好說,梁王到底對此地用心,又調過來幾個兵將。
而去年進攻過的寧興關,如今有武知縣把守,更是鐵桶一塊。
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幫忙?
做夢吧!
雷溫兩家手裏自然也是有私兵的,可忽然發現,以紀煬如今在灌江府的局勢控製,已經能跟他們兩家平分秋色。
打起來,那是沒有勝算的。
畢竟紀煬的人隻要拖住,立刻去尋涼西州八萬兵馬,再遠的潞州也會幫忙。
算下來,他們兩家已經不能在紀煬麵前耀武揚威。
這才過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