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要他看著對方屯兵,魚肉百姓,犯上作亂,視之不理?”
“再說,他最後一封可是請罪書,更說了一會絕不再犯,這就說明,他跟涼西州指揮使不是個自尊自大之人,反而謙遜有禮,是個矯矯不群,又成仁取義之人!”
“對!成仁取義!明知道出兵作戰,會讓許多朝臣不滿,對自己仕途有害。可他還是選擇了為承平國犧牲!不顧自己的名聲前途,也要為承平國解除這個隱患!”
紀煬的支持者們,說得也簡單。
人家明明可以等著朝廷回信,然後再做打算。
可那要等到什麽時候?
開個關市,從上半年問到下半年,終於成了。
那打仗呢?
送信過來,等著他們吵出個結果?
黃花菜都涼了!
到時候當地豪強起兵謀反,你負責?
紀煬分明是舍小我,成就承平國!
梁王見自己這方節節敗退,嗤笑道:“你們把紀煬誇到這種地步,是忘了他那些鬥雞走狗的日子?”
“這裏麵還有涼西州指揮使的功勞,更有灌江府其他知縣的功勞!”
“反倒是他,也沒那麽厲害。”
“想當年他放浪形骸,難道都忘了?”
說到這件事,工部的右侍郎田興誌,紀煬在潞州的老上司開口:“人雲亦雲的話,還是不要信。”
“不過我倒是聽了灌江府幾個知縣的傳言,裏麵有好有壞,不知是真是假。”
灌江府。
幾個知縣的傳言。
有好有壞。
不知誰先笑出聲,引得眾人似乎都想到什麽。
連皇子嘴角都帶了笑意。
又不知是誰捂嘴道:“是那個,還沒上任,就被山賊擄走的知縣嗎?”
梁王老臉一紅。
他就知道!
這些人早晚會提起來!
也沒想到是這個時候提起!
讓他想給徐銘掙功勞都不行!
其實說實話,徐銘後麵在玉縣丞等人的幫扶下,其實做得還算可以。
隻是開場太過丟人。
現在都丟到汴京朝堂上了!
紀煬在這事上從未多說,可沒辦法,人都八卦啊。
還是這種攻擊政敵的好八卦。
林大學士輕咳,把場麵拉回自己這邊:“寧興縣的武知縣,跟太新縣的吳將軍,他們兩人就是當地有功的臣子。”
“這兩人帶著將士們衝鋒,跟古博城內裏起義軍會和,這才用最小的傷亡,拿下古博城。”
“想必梁王說的其他有功之臣,就是他們吧。”
“還有太新縣的玉敬泉玉縣丞,當地大家韓瀟,又去維護當地治安,也很不錯。”
這事一提,梁王臉上紅裏開始透黑。
林大學士看似在提其他有功之臣,提了吳將軍,武知縣,玉敬泉,韓瀟。
實際句句不離一件事。
你們回到正題!
目光都看過來!
紀煬的人,打下了古博城!
那四個人當中,有三個都是太新縣的人,紀煬作為太新縣知縣,底下的人都有功,他沒有?
不管你們怎麽說。
紀煬。
拿下了古博城!
隻這一條,還有什麽吵的必要嗎?
就算功過相抵,那也是功勞大於過失。
這點嘴再硬的人都沒法反駁。
有本事,你也去掙一塊領土?
而且能在這個小朝會上的大臣,都明白古博城跟灌江府幾個關口的聯係。
有了古博城在前,在兩側築起通向關口的城牆。
城牆內裏,按照舊時的根基,直接用來屯兵。
這不是一座城池的好處,是古博城跟太新縣之間可以容納十萬屯兵的土地,盡數回歸中原王朝。
前朝丟的國土,他們今朝給打回來了!
等到千百年的史書上,都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還能踩著前朝!證明今朝的正統!
更別說古博城的防禦體係,跟灌江府完美契合,這就是前人留下來的古代關口。
有了古博城,那麽漫長的邊境線搖身一晃,全都是自己的土地,隻留一座雄關在最西邊。
承平國的西北方,徹底穩固。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麵子裏子都有!
以前想著灌江府都亂,大家也沒多想古博城,人家那邊也經營不少時間。
現在呢?
現在回來了!
皇帝都有點懵的事,更不要說別人。
其實這會爭吵的眾人想到古博城,也有點恍惚。
但紀煬不至於說謊吧?
能拿下灌江府,已經是潑天的功勞。
根本沒必要說謊啊。
等目光被林大學士帶到古博城,再帶到那份“請罪書”。
你還請罪?
梁王歎口氣,嘟囔一句:“他也算我們勳爵了。”
林大學士:?
武將眾人:?
再說一遍,他算什麽?
分明是我們的人!
看,當文官,林家女婿,文官啊。
他祖父可是武侯,他外祖父也是武將。
這還帶兵,不是武將?
不管是不是,降罪是不可能降罪的,他跟涼西州指揮使當機立斷,還用最小的傷亡打贏兩場戰役。
如果不是收回故土的風頭太大。
估計很多都會研究他這次打法。
報上來的傷亡遠遠低於大家對戰爭的估計。
耗用的軍費也少之又少,完全拿著最少的錢,打最勝的仗。
武將那邊嘖嘖稱奇。
不管進攻古博城,還是接管灌江府,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計謀。
人心,天氣,時間,都被他運用得十分妥當。
如此天縱奇才,不愧是武侯後人。
紀煬是有功的。
這點已經不得爭辯。
隻是怎麽賞,這還要吵一吵。
灌江府所有有功之臣,要怎麽恩賞,新回來的古博城,又要怎麽處置。
皇子已經習慣了。
吵吧吵吧,反正肯定會結果就對了。
不過他私心裏,還是想給紀煬大大的賞賜。
他那樣的臣子,實在太厲害了!即使知道身為皇子,不該對臣子升起崇拜之心。
但有點忍不住怎麽辦?
“再說,他最後一封可是請罪書,更說了一會絕不再犯,這就說明,他跟涼西州指揮使不是個自尊自大之人,反而謙遜有禮,是個矯矯不群,又成仁取義之人!”
“對!成仁取義!明知道出兵作戰,會讓許多朝臣不滿,對自己仕途有害。可他還是選擇了為承平國犧牲!不顧自己的名聲前途,也要為承平國解除這個隱患!”
紀煬的支持者們,說得也簡單。
人家明明可以等著朝廷回信,然後再做打算。
可那要等到什麽時候?
開個關市,從上半年問到下半年,終於成了。
那打仗呢?
送信過來,等著他們吵出個結果?
黃花菜都涼了!
到時候當地豪強起兵謀反,你負責?
紀煬分明是舍小我,成就承平國!
梁王見自己這方節節敗退,嗤笑道:“你們把紀煬誇到這種地步,是忘了他那些鬥雞走狗的日子?”
“這裏麵還有涼西州指揮使的功勞,更有灌江府其他知縣的功勞!”
“反倒是他,也沒那麽厲害。”
“想當年他放浪形骸,難道都忘了?”
說到這件事,工部的右侍郎田興誌,紀煬在潞州的老上司開口:“人雲亦雲的話,還是不要信。”
“不過我倒是聽了灌江府幾個知縣的傳言,裏麵有好有壞,不知是真是假。”
灌江府。
幾個知縣的傳言。
有好有壞。
不知誰先笑出聲,引得眾人似乎都想到什麽。
連皇子嘴角都帶了笑意。
又不知是誰捂嘴道:“是那個,還沒上任,就被山賊擄走的知縣嗎?”
梁王老臉一紅。
他就知道!
這些人早晚會提起來!
也沒想到是這個時候提起!
讓他想給徐銘掙功勞都不行!
其實說實話,徐銘後麵在玉縣丞等人的幫扶下,其實做得還算可以。
隻是開場太過丟人。
現在都丟到汴京朝堂上了!
紀煬在這事上從未多說,可沒辦法,人都八卦啊。
還是這種攻擊政敵的好八卦。
林大學士輕咳,把場麵拉回自己這邊:“寧興縣的武知縣,跟太新縣的吳將軍,他們兩人就是當地有功的臣子。”
“這兩人帶著將士們衝鋒,跟古博城內裏起義軍會和,這才用最小的傷亡,拿下古博城。”
“想必梁王說的其他有功之臣,就是他們吧。”
“還有太新縣的玉敬泉玉縣丞,當地大家韓瀟,又去維護當地治安,也很不錯。”
這事一提,梁王臉上紅裏開始透黑。
林大學士看似在提其他有功之臣,提了吳將軍,武知縣,玉敬泉,韓瀟。
實際句句不離一件事。
你們回到正題!
目光都看過來!
紀煬的人,打下了古博城!
那四個人當中,有三個都是太新縣的人,紀煬作為太新縣知縣,底下的人都有功,他沒有?
不管你們怎麽說。
紀煬。
拿下了古博城!
隻這一條,還有什麽吵的必要嗎?
就算功過相抵,那也是功勞大於過失。
這點嘴再硬的人都沒法反駁。
有本事,你也去掙一塊領土?
而且能在這個小朝會上的大臣,都明白古博城跟灌江府幾個關口的聯係。
有了古博城在前,在兩側築起通向關口的城牆。
城牆內裏,按照舊時的根基,直接用來屯兵。
這不是一座城池的好處,是古博城跟太新縣之間可以容納十萬屯兵的土地,盡數回歸中原王朝。
前朝丟的國土,他們今朝給打回來了!
等到千百年的史書上,都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還能踩著前朝!證明今朝的正統!
更別說古博城的防禦體係,跟灌江府完美契合,這就是前人留下來的古代關口。
有了古博城,那麽漫長的邊境線搖身一晃,全都是自己的土地,隻留一座雄關在最西邊。
承平國的西北方,徹底穩固。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麵子裏子都有!
以前想著灌江府都亂,大家也沒多想古博城,人家那邊也經營不少時間。
現在呢?
現在回來了!
皇帝都有點懵的事,更不要說別人。
其實這會爭吵的眾人想到古博城,也有點恍惚。
但紀煬不至於說謊吧?
能拿下灌江府,已經是潑天的功勞。
根本沒必要說謊啊。
等目光被林大學士帶到古博城,再帶到那份“請罪書”。
你還請罪?
梁王歎口氣,嘟囔一句:“他也算我們勳爵了。”
林大學士:?
武將眾人:?
再說一遍,他算什麽?
分明是我們的人!
看,當文官,林家女婿,文官啊。
他祖父可是武侯,他外祖父也是武將。
這還帶兵,不是武將?
不管是不是,降罪是不可能降罪的,他跟涼西州指揮使當機立斷,還用最小的傷亡打贏兩場戰役。
如果不是收回故土的風頭太大。
估計很多都會研究他這次打法。
報上來的傷亡遠遠低於大家對戰爭的估計。
耗用的軍費也少之又少,完全拿著最少的錢,打最勝的仗。
武將那邊嘖嘖稱奇。
不管進攻古博城,還是接管灌江府,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計謀。
人心,天氣,時間,都被他運用得十分妥當。
如此天縱奇才,不愧是武侯後人。
紀煬是有功的。
這點已經不得爭辯。
隻是怎麽賞,這還要吵一吵。
灌江府所有有功之臣,要怎麽恩賞,新回來的古博城,又要怎麽處置。
皇子已經習慣了。
吵吧吵吧,反正肯定會結果就對了。
不過他私心裏,還是想給紀煬大大的賞賜。
他那樣的臣子,實在太厲害了!即使知道身為皇子,不該對臣子升起崇拜之心。
但有點忍不住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