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家裏還有很多活要幹。
雖說一年時間很短,可能學多少是多少。
不過如今的女醫館來的學生不少,還有些是家中十一二的小姑娘,科舉類的讀書對她們來說用處確實不大,識字之後就可以送過來學醫。
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也表明灌江府以後的大夫會越來越多,再加上本地的藥草種植。
生病這種事,大部分百姓也可以去治療了,不用再硬扛著。
處理完這些差事,紀煬跟林婉芸又要出發去古博城。
這幾年裏,幾乎每一年至少去一次古博城。
原因眾人都知道。
城牆,這也是紀煬做過那麽多建築項目裏最大,耗時最久,動用人數最多,也最費錢的一個。
運河?運河不算。
那會用化肥方子跟糧食增產換的,建造用人用錢,都不用他管。
但古博城的城牆卻是他一點點看著建成的。
從籌備,找人,撥款,跟紀煬關係甚大。
再說,這關乎承平國的安危,更關乎當地百姓的安全,肯定十分重視。
紀煬跟林婉芸帶著小雲中小白鶴一起過去。
剛出太新縣,就能感受到這裏的不同。
以前出了太新縣,那就是關外,現在再往西走,也是他們的地方,兩邊已經修好城牆,雖說這麽遠的距離,隻能看到綿延的影子,但隻要看過去,就是心安的感覺。
這些城牆足以幫他們抵擋更遠處的敵人。
而中間這塊地,則成為屯兵的地方,已經有不少兵士在陸陸續續開荒,以後就是當地兵士的屯田。
這地方甚大,紀煬他們並未碰到多少人,可想而知,以後這裏要是建設起來,能屯多少能種田的兵士。
這便是承平國固若金湯的保證。
一路往西走,還是熟悉的古博城,如今的古博城內外,都已經修繕過。
古老的城池還是那樣令人生畏,新修補的地方又帶來新的生機。
兩種結合起來,讓人不由得感到莫名的安心。
等進到古博城裏,這裏的建設已經基本完工,隻等著最後收尾,已經有重刑犯陸陸續續送回潞州跟涼西州。
沒死的人也基本上奄奄一息,服完勞役的犯人,有些想留在古博城,反正他們也回不來家了。
紀煬還在裏麵看到當初太新縣劉地的兩個孫兒,他們兩個看起來飽經風霜,但好歹命是留下了。
他們的祖父通敵賣國,若不是最後答應過劉金牙,這兩個也早不在了。
看樣子他們準備在古博城生活下去,紀煬自然不會反對。
這也算他們最終的結局吧。
接下來大半個月裏,紀煬跟工部官員,韓瀟,吳將軍,一起走過所有城牆。
跟紀煬當初要求的一樣,城牆既高聳又結實,高有三十尺,差不多十米。
這在古代已經較為高聳的建築。
如果再往上建,可能材料承受不住,直接倒塌。
這用巨石,水泥,糯米水雞蛋清製成的城牆,已經足夠厲害。
若不是有紀煬這個賺錢小能手在,整個灌江府咬牙交五成田稅也建不起這樣的城牆。
如今的城牆巍峨,已經能夠抵禦更多敵人,足以稱為雄關。
成為雄關的古博城關口,現在已經今非昔比。
全部巡查結束,時間也到了九月份。
紀煬徹底放下心,有這座雄關在,承平國西北的安穩便會有保障。
但看他的模樣,韓瀟等人心下明白。
這也是他在灌江府做的最後一件事了吧?
等到隻有紀煬林婉芸,韓瀟,吳將軍的時候。
皇上之前寄來的文書內容才大概說明。
吳將軍忍不住道:“換了其他人得到陛下暗示,肯定早就開始準備,也就你穩得住了。”
“都在說,你下個任期可能還會留在灌江府,都因為你沒有反應啊。”
讓知府這樣的官員調離,肯定會提前說一聲,一般來說都會走漏點風聲。
隻有紀煬這邊,瞞得嚴嚴實實,根本沒發現一點問題。
這既說明紀煬本身性格,又說明他身邊所有人都十分可靠,想從身邊人打聽來消息,隻怕比登天還難。
自然有衛藍這個護衛“大隊長”的功勞。
韓瀟早就猜到,否則不會提前交接好,但對紀煬的態度也是讚歎的。
看看自己,他就瞞不住,早就走漏風聲了。
紀煬笑道:“說是今年走,其實也還早,至少要等到明年交接的官員過來。最早也要等到明年三月份離開。”
這可不是當初在潞州,說調走就調走了,還提前調走。
畢竟是知府,許多處理的事情極多。
吳將軍忍不住道:“你們兩人都要離開,我難得跟文官相處得好。”
一個紀煬,一個喪喪的韓瀟。
也就看得上他們兩個。
韓瀟立刻搖頭:“在這三年時間,也是因為這裏為韓家祖籍之地,算是無愧於心。”
“再加上紀煬要走,我肯定不會留在這。”
誰知道下個官員是誰?
他已經想好了,肯定是會回潞州扶江縣的,倒是韓大夫,應該會留在女醫館,替紀煬娘子多照看兩年。
紀煬娘子已經寫信請其他大夫過來教學,都是提前有準備的。
韓瀟去意已決,紀煬自然不會強行扣下。
而且能幫他做這麽多年的事,紀煬已經十分感激,不管以後韓家如何,他都記掛這份恩情。
這些私底下的事聊完,就見工部眾人個個呼呼大睡,他們出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把這項偉大的工程完工,可不要呼呼大睡嗎。
紀煬跟林婉芸隻好又等了等他們,到時候跟工部眾人一起回灌江城,肯定會厚待這些辛苦的官員。
在等他們休息的時候,韓瀟已經把剩下的尾巴給安置好,該給工錢的給工錢,該遣回到潞州涼西州的回那邊,安家落戶的也給安排好。
關外的人遠遠看著,隻覺得前幾年還空虛的承平國,突然變得堅不可摧起來。
在高聳的城牆下,沒幾個部落進來會有其他想法。
紀煬站在新城牆上,心裏無比安定。
眼看收尾工作結束,工部眾人也收拾行囊,跟著紀大人一起回灌江城。
別看這一趟辛苦,但隻用忙自己的事就行,隻要是為城牆好,他們灌江府的人都會想辦法解決困難。
更別說還在實踐當中,得出這麽好的水泥方子,回到汴京後,一定是要給陛下看的。
當然,他們自然不會攬功,這都是紀大人的功勞!
都是紀大人的好主意!
但收拾著收拾著,林婉芸率先發現不對勁,她在灌江府多地義診,去過的地方不少,見過的人也多,所以無形間聽了不少什麽順口溜。
其中有一句,說的就是如今天空的情形。
古博城上空看著陰沉沉的,灰蒙蒙的天籠罩在上空。
如今九月,不像是要下雨,倒像是,要下雪?
紀煬跟韓瀟也發現不對。
紀煬是憑借近些年的經驗,韓瀟則更為熟悉,他畢竟從小在灌江府一帶長大,今日這灰蒙蒙的天,確實不多見。
一到這時候,便是要下雪。
還是鵝毛大雪。
韓瀟臉色凝重,如今九月份,就要下大雪?
以前不是沒有這種情況,如果這麽早的月份下雪,那就說明,有雪災。
紀煬幾乎同時想到這件事,立刻道:“天生異象,是嗎?”
韓瀟點頭:“你在這也有幾年,往年到十一月份才開始下雪。”
古代的西北比紀煬那個時空西北要暖和些,冬日一般在十一月份下雪。
可今年,竟然整整提前兩個月?
如果從現在就開始下雪,那等到十一月份呢?
“五六年前,涼西州那場大雪,是不是也提前了?”紀煬立刻道,那場影響了許多的地方雪災,造成太多人死亡,太多百姓流離失所。
當時韓瀟自然還在灌江府,點頭道:“對,有雪災那年,也是提前了。”
“天氣比往年都要冷,雪也來得快。”
林婉芸開口道:“我知道那次,汴京也得了消息,死傷不少人,還導致很多百姓遷徙他處。涼西州至少恢複了三年時間,才回到原來的人口。”
那場兵亂加雪災,實在改變太多人的命運。
而現在又有大雪出現的征兆。
一般來說,這種災難都會有些預兆,長的幾個月,短的幾天甚至幾個時辰。
不說紀煬他們幾個發現,原本已經回了營地的吳將軍也派人傳消息,說很快應該會下雪。
雖說一年時間很短,可能學多少是多少。
不過如今的女醫館來的學生不少,還有些是家中十一二的小姑娘,科舉類的讀書對她們來說用處確實不大,識字之後就可以送過來學醫。
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也表明灌江府以後的大夫會越來越多,再加上本地的藥草種植。
生病這種事,大部分百姓也可以去治療了,不用再硬扛著。
處理完這些差事,紀煬跟林婉芸又要出發去古博城。
這幾年裏,幾乎每一年至少去一次古博城。
原因眾人都知道。
城牆,這也是紀煬做過那麽多建築項目裏最大,耗時最久,動用人數最多,也最費錢的一個。
運河?運河不算。
那會用化肥方子跟糧食增產換的,建造用人用錢,都不用他管。
但古博城的城牆卻是他一點點看著建成的。
從籌備,找人,撥款,跟紀煬關係甚大。
再說,這關乎承平國的安危,更關乎當地百姓的安全,肯定十分重視。
紀煬跟林婉芸帶著小雲中小白鶴一起過去。
剛出太新縣,就能感受到這裏的不同。
以前出了太新縣,那就是關外,現在再往西走,也是他們的地方,兩邊已經修好城牆,雖說這麽遠的距離,隻能看到綿延的影子,但隻要看過去,就是心安的感覺。
這些城牆足以幫他們抵擋更遠處的敵人。
而中間這塊地,則成為屯兵的地方,已經有不少兵士在陸陸續續開荒,以後就是當地兵士的屯田。
這地方甚大,紀煬他們並未碰到多少人,可想而知,以後這裏要是建設起來,能屯多少能種田的兵士。
這便是承平國固若金湯的保證。
一路往西走,還是熟悉的古博城,如今的古博城內外,都已經修繕過。
古老的城池還是那樣令人生畏,新修補的地方又帶來新的生機。
兩種結合起來,讓人不由得感到莫名的安心。
等進到古博城裏,這裏的建設已經基本完工,隻等著最後收尾,已經有重刑犯陸陸續續送回潞州跟涼西州。
沒死的人也基本上奄奄一息,服完勞役的犯人,有些想留在古博城,反正他們也回不來家了。
紀煬還在裏麵看到當初太新縣劉地的兩個孫兒,他們兩個看起來飽經風霜,但好歹命是留下了。
他們的祖父通敵賣國,若不是最後答應過劉金牙,這兩個也早不在了。
看樣子他們準備在古博城生活下去,紀煬自然不會反對。
這也算他們最終的結局吧。
接下來大半個月裏,紀煬跟工部官員,韓瀟,吳將軍,一起走過所有城牆。
跟紀煬當初要求的一樣,城牆既高聳又結實,高有三十尺,差不多十米。
這在古代已經較為高聳的建築。
如果再往上建,可能材料承受不住,直接倒塌。
這用巨石,水泥,糯米水雞蛋清製成的城牆,已經足夠厲害。
若不是有紀煬這個賺錢小能手在,整個灌江府咬牙交五成田稅也建不起這樣的城牆。
如今的城牆巍峨,已經能夠抵禦更多敵人,足以稱為雄關。
成為雄關的古博城關口,現在已經今非昔比。
全部巡查結束,時間也到了九月份。
紀煬徹底放下心,有這座雄關在,承平國西北的安穩便會有保障。
但看他的模樣,韓瀟等人心下明白。
這也是他在灌江府做的最後一件事了吧?
等到隻有紀煬林婉芸,韓瀟,吳將軍的時候。
皇上之前寄來的文書內容才大概說明。
吳將軍忍不住道:“換了其他人得到陛下暗示,肯定早就開始準備,也就你穩得住了。”
“都在說,你下個任期可能還會留在灌江府,都因為你沒有反應啊。”
讓知府這樣的官員調離,肯定會提前說一聲,一般來說都會走漏點風聲。
隻有紀煬這邊,瞞得嚴嚴實實,根本沒發現一點問題。
這既說明紀煬本身性格,又說明他身邊所有人都十分可靠,想從身邊人打聽來消息,隻怕比登天還難。
自然有衛藍這個護衛“大隊長”的功勞。
韓瀟早就猜到,否則不會提前交接好,但對紀煬的態度也是讚歎的。
看看自己,他就瞞不住,早就走漏風聲了。
紀煬笑道:“說是今年走,其實也還早,至少要等到明年交接的官員過來。最早也要等到明年三月份離開。”
這可不是當初在潞州,說調走就調走了,還提前調走。
畢竟是知府,許多處理的事情極多。
吳將軍忍不住道:“你們兩人都要離開,我難得跟文官相處得好。”
一個紀煬,一個喪喪的韓瀟。
也就看得上他們兩個。
韓瀟立刻搖頭:“在這三年時間,也是因為這裏為韓家祖籍之地,算是無愧於心。”
“再加上紀煬要走,我肯定不會留在這。”
誰知道下個官員是誰?
他已經想好了,肯定是會回潞州扶江縣的,倒是韓大夫,應該會留在女醫館,替紀煬娘子多照看兩年。
紀煬娘子已經寫信請其他大夫過來教學,都是提前有準備的。
韓瀟去意已決,紀煬自然不會強行扣下。
而且能幫他做這麽多年的事,紀煬已經十分感激,不管以後韓家如何,他都記掛這份恩情。
這些私底下的事聊完,就見工部眾人個個呼呼大睡,他們出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把這項偉大的工程完工,可不要呼呼大睡嗎。
紀煬跟林婉芸隻好又等了等他們,到時候跟工部眾人一起回灌江城,肯定會厚待這些辛苦的官員。
在等他們休息的時候,韓瀟已經把剩下的尾巴給安置好,該給工錢的給工錢,該遣回到潞州涼西州的回那邊,安家落戶的也給安排好。
關外的人遠遠看著,隻覺得前幾年還空虛的承平國,突然變得堅不可摧起來。
在高聳的城牆下,沒幾個部落進來會有其他想法。
紀煬站在新城牆上,心裏無比安定。
眼看收尾工作結束,工部眾人也收拾行囊,跟著紀大人一起回灌江城。
別看這一趟辛苦,但隻用忙自己的事就行,隻要是為城牆好,他們灌江府的人都會想辦法解決困難。
更別說還在實踐當中,得出這麽好的水泥方子,回到汴京後,一定是要給陛下看的。
當然,他們自然不會攬功,這都是紀大人的功勞!
都是紀大人的好主意!
但收拾著收拾著,林婉芸率先發現不對勁,她在灌江府多地義診,去過的地方不少,見過的人也多,所以無形間聽了不少什麽順口溜。
其中有一句,說的就是如今天空的情形。
古博城上空看著陰沉沉的,灰蒙蒙的天籠罩在上空。
如今九月,不像是要下雨,倒像是,要下雪?
紀煬跟韓瀟也發現不對。
紀煬是憑借近些年的經驗,韓瀟則更為熟悉,他畢竟從小在灌江府一帶長大,今日這灰蒙蒙的天,確實不多見。
一到這時候,便是要下雪。
還是鵝毛大雪。
韓瀟臉色凝重,如今九月份,就要下大雪?
以前不是沒有這種情況,如果這麽早的月份下雪,那就說明,有雪災。
紀煬幾乎同時想到這件事,立刻道:“天生異象,是嗎?”
韓瀟點頭:“你在這也有幾年,往年到十一月份才開始下雪。”
古代的西北比紀煬那個時空西北要暖和些,冬日一般在十一月份下雪。
可今年,竟然整整提前兩個月?
如果從現在就開始下雪,那等到十一月份呢?
“五六年前,涼西州那場大雪,是不是也提前了?”紀煬立刻道,那場影響了許多的地方雪災,造成太多人死亡,太多百姓流離失所。
當時韓瀟自然還在灌江府,點頭道:“對,有雪災那年,也是提前了。”
“天氣比往年都要冷,雪也來得快。”
林婉芸開口道:“我知道那次,汴京也得了消息,死傷不少人,還導致很多百姓遷徙他處。涼西州至少恢複了三年時間,才回到原來的人口。”
那場兵亂加雪災,實在改變太多人的命運。
而現在又有大雪出現的征兆。
一般來說,這種災難都會有些預兆,長的幾個月,短的幾天甚至幾個時辰。
不說紀煬他們幾個發現,原本已經回了營地的吳將軍也派人傳消息,說很快應該會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