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煬讓京都趣聞穩了三年多的時間, 在最後的時間, 變得極為不穩, 變得妄議朝政,變得是其他人看不懂的模樣。
最後的瘋狂果然有用。
如今京都內外,都在討論這件事,縱然報紙被禁,但私下流通依舊盛行。
用不了多久,就會傳到京都之外。
民意如江河山海之水,已然匯聚到一起。
隻等著宗室奢靡莊園,還索要關市稅的事塵埃落定。
若結果讓人滿意,這水便會柔和四散。
倘若結果讓人憤怒,那便是滔天巨浪,吞噬一切。
到時候首當其中的,就是他紀煬。
作為一手發起這件事的人,作為控製一向穩健京都趣聞的背後之人。
在長久的平靜下,狠狠來了一刀。
他確實是最鋒利的刀。
也是最兵不血刃的刀。
隻是如今的禍事太大,整個朝堂都被架起來。
這已經不是宗室的事情,而是整個朝堂需要注意的問題。
如果處置不好宗室這次的罪過,滔滔民意,會永遠留個症結。
會如同那個書生一般思考。
會讓邊關將士對比自己的生活跟皇室的奢靡。
到時候會發生什麽,紀煬全都明白。
紀煬明白,皇上也不會想不到。
但這會在勤政殿裏,紀煬順從跪下,聲音帶了些不知所措:“皇上,臣也沒想到,會激起民怨。”
“臣隻是想園子空著也是空著,扒掉又太可惜,不如給戶部當營收。”
“更沒想到園子奢靡的景象會讓百姓跟書生們震怒。”
“至於京都趣聞,臣更不知道,一份報紙的影響力有這樣大。”
“在意識到這個問題時,臣已經停了報紙。”
雖說停了報紙的半個時辰後,禦林軍便來接手,那也是停了。
皇上臉色不愉,目光都在跪在地上的青年官吏身上。
他是拿紀煬當刀,但這把刀絕對不會是這樣用,更不是將宗室皇家紮個血淋淋。
如今別說宗室被萬民指責,他這個皇上何嚐不是。
說他縱容包庇,還說他私心甚多。
雖說矛頭都對準了長公主梁王等人,但身為徐家人,他怎麽會不受波及。
紀煬這是把天捅了個窟窿。
如此翻雲覆雨的本事。
饒是皇上也有些忌憚。
今日可以操控百姓,操控報紙威逼宗室。
那有一天,會不會威逼皇上?
年邁的皇帝經曆過許多事,見過許多官員。
可從來沒有一個像紀煬這般。
外麵民意滔滔,皆是要皇上處置宗室。
處置好了,他的名聲更上一層,處置不好,連帶著朝廷都會被指責。
紀煬這一手,竟然把他也逼到無可退避的局麵。
如今他說,他不是有意的。
紀煬自然咬死了自己是無意促成。
他如此年輕,如此莽撞,正是一個青年官員該有的。
不管皇上信了幾分,紀煬都有些信自己的話了,重重磕頭,似乎有些害怕如今的局麵。
“查抄園子,清理賬目,重整收繳的贓物,都是按照規定來的。”
“幾方之下湊成這個局麵,實在,實在是臣一人的責任。”
“跟京都趣聞,下麵官吏,都沒有關係。”
“臣隻是想讓這件事趕緊促成。”
說跟報紙,跟下麵官吏沒關係,既是擔責任,也說明這不是他有意為之。
他隻是想辦差,所以動用手裏所有東西。
誰能想到事情竟然做得太過,連皇上都影響到。
更不用說外麵叫嚷著更改律法,更改關市稅用於宗室。
這完全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他隻想小懲大誡,打壓自己那些親戚們。
關市稅也想用到其他地方。
可直接改律法?
皇上並沒有這個打算。
現在局麵變成這樣,不說完全收繳園子財產,徹查侵吞民田之事。
連律法都要擺到台麵上討論。
一切都“失控”了。
在這個青年能臣手裏失控。
皇上目光晦暗不明,讓紀煬走的時候,才淡淡道:“真的,不在你掌控之中?”
紀煬拱手,明顯否認。
皇上的這個問句,確實是他心中疑問。
一方麵,紀煬確實年輕,即使到現在,也才二十四歲。
另一方麵感覺他又有這個膽子。
在灌江府的時候,他也是踩著對方底線做事,刀劍跳舞。
這次又是如此。
但這次他踩的邊緣是宗室跟自己的底線。
等紀煬離開,皇上沉默不語。
而紀煬已經鬆口氣,抬頭看看身後。
人不能什麽都要。
皇上想要宗室扶持皇子,就要忍受他們的貪婪。
想要自己扶持皇子,便要忍受自己的奪利。
誠然,做一個中間者,紀煬也做得到。
可若不搏一搏,豈不是浪費這次機會。
如此收拾宗室的大好時機,如此要回關市稅的好機會,他怎麽會錯過。
即使早早知道會損失一個京都趣聞,那也是值得的。
報紙沒了可以再辦。
更改律法的時機可是稍縱即逝。
他確實在逼。
逼迫宗室交還貪汙銀錢,逼迫關市稅的律法更改。
甚至逼皇上做決定。
可若不這樣做。
又有什麽時候是好時機?
等新皇上任再說?
先不說那會是又一輪的利益洗牌。
隻說對權勢的掌控上,還是現在的皇帝更勝一籌。
他主持下改律法,宗室反彈是不是那麽過分。
但這些東西全都壓在心頭。
麵上的紀煬,仍然是全然不知情的模樣。
現在這一切,不是他有意為之。
他是“維護”皇權的,他隻是“能力不夠”,讓一切失控。
不管別人信不信這話。
反正紀煬信。
紀煬說得言辭鑿鑿。
皇上那邊也沒表現出信不信,隻以失職的罪名讓他禁足家中。
汴京府尹的職位暫時有副職擔任。
最後的瘋狂果然有用。
如今京都內外,都在討論這件事,縱然報紙被禁,但私下流通依舊盛行。
用不了多久,就會傳到京都之外。
民意如江河山海之水,已然匯聚到一起。
隻等著宗室奢靡莊園,還索要關市稅的事塵埃落定。
若結果讓人滿意,這水便會柔和四散。
倘若結果讓人憤怒,那便是滔天巨浪,吞噬一切。
到時候首當其中的,就是他紀煬。
作為一手發起這件事的人,作為控製一向穩健京都趣聞的背後之人。
在長久的平靜下,狠狠來了一刀。
他確實是最鋒利的刀。
也是最兵不血刃的刀。
隻是如今的禍事太大,整個朝堂都被架起來。
這已經不是宗室的事情,而是整個朝堂需要注意的問題。
如果處置不好宗室這次的罪過,滔滔民意,會永遠留個症結。
會如同那個書生一般思考。
會讓邊關將士對比自己的生活跟皇室的奢靡。
到時候會發生什麽,紀煬全都明白。
紀煬明白,皇上也不會想不到。
但這會在勤政殿裏,紀煬順從跪下,聲音帶了些不知所措:“皇上,臣也沒想到,會激起民怨。”
“臣隻是想園子空著也是空著,扒掉又太可惜,不如給戶部當營收。”
“更沒想到園子奢靡的景象會讓百姓跟書生們震怒。”
“至於京都趣聞,臣更不知道,一份報紙的影響力有這樣大。”
“在意識到這個問題時,臣已經停了報紙。”
雖說停了報紙的半個時辰後,禦林軍便來接手,那也是停了。
皇上臉色不愉,目光都在跪在地上的青年官吏身上。
他是拿紀煬當刀,但這把刀絕對不會是這樣用,更不是將宗室皇家紮個血淋淋。
如今別說宗室被萬民指責,他這個皇上何嚐不是。
說他縱容包庇,還說他私心甚多。
雖說矛頭都對準了長公主梁王等人,但身為徐家人,他怎麽會不受波及。
紀煬這是把天捅了個窟窿。
如此翻雲覆雨的本事。
饒是皇上也有些忌憚。
今日可以操控百姓,操控報紙威逼宗室。
那有一天,會不會威逼皇上?
年邁的皇帝經曆過許多事,見過許多官員。
可從來沒有一個像紀煬這般。
外麵民意滔滔,皆是要皇上處置宗室。
處置好了,他的名聲更上一層,處置不好,連帶著朝廷都會被指責。
紀煬這一手,竟然把他也逼到無可退避的局麵。
如今他說,他不是有意的。
紀煬自然咬死了自己是無意促成。
他如此年輕,如此莽撞,正是一個青年官員該有的。
不管皇上信了幾分,紀煬都有些信自己的話了,重重磕頭,似乎有些害怕如今的局麵。
“查抄園子,清理賬目,重整收繳的贓物,都是按照規定來的。”
“幾方之下湊成這個局麵,實在,實在是臣一人的責任。”
“跟京都趣聞,下麵官吏,都沒有關係。”
“臣隻是想讓這件事趕緊促成。”
說跟報紙,跟下麵官吏沒關係,既是擔責任,也說明這不是他有意為之。
他隻是想辦差,所以動用手裏所有東西。
誰能想到事情竟然做得太過,連皇上都影響到。
更不用說外麵叫嚷著更改律法,更改關市稅用於宗室。
這完全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他隻想小懲大誡,打壓自己那些親戚們。
關市稅也想用到其他地方。
可直接改律法?
皇上並沒有這個打算。
現在局麵變成這樣,不說完全收繳園子財產,徹查侵吞民田之事。
連律法都要擺到台麵上討論。
一切都“失控”了。
在這個青年能臣手裏失控。
皇上目光晦暗不明,讓紀煬走的時候,才淡淡道:“真的,不在你掌控之中?”
紀煬拱手,明顯否認。
皇上的這個問句,確實是他心中疑問。
一方麵,紀煬確實年輕,即使到現在,也才二十四歲。
另一方麵感覺他又有這個膽子。
在灌江府的時候,他也是踩著對方底線做事,刀劍跳舞。
這次又是如此。
但這次他踩的邊緣是宗室跟自己的底線。
等紀煬離開,皇上沉默不語。
而紀煬已經鬆口氣,抬頭看看身後。
人不能什麽都要。
皇上想要宗室扶持皇子,就要忍受他們的貪婪。
想要自己扶持皇子,便要忍受自己的奪利。
誠然,做一個中間者,紀煬也做得到。
可若不搏一搏,豈不是浪費這次機會。
如此收拾宗室的大好時機,如此要回關市稅的好機會,他怎麽會錯過。
即使早早知道會損失一個京都趣聞,那也是值得的。
報紙沒了可以再辦。
更改律法的時機可是稍縱即逝。
他確實在逼。
逼迫宗室交還貪汙銀錢,逼迫關市稅的律法更改。
甚至逼皇上做決定。
可若不這樣做。
又有什麽時候是好時機?
等新皇上任再說?
先不說那會是又一輪的利益洗牌。
隻說對權勢的掌控上,還是現在的皇帝更勝一籌。
他主持下改律法,宗室反彈是不是那麽過分。
但這些東西全都壓在心頭。
麵上的紀煬,仍然是全然不知情的模樣。
現在這一切,不是他有意為之。
他是“維護”皇權的,他隻是“能力不夠”,讓一切失控。
不管別人信不信這話。
反正紀煬信。
紀煬說得言辭鑿鑿。
皇上那邊也沒表現出信不信,隻以失職的罪名讓他禁足家中。
汴京府尹的職位暫時有副職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