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肯定會利用這次的“生氣”,來談個好價格,或者說談個什麽有利益寧府,益寧軍的條件。
紀煬對此心知肚明,自然早有把握。
眼前他來談,益寧府指揮使繼續裝作生氣。
他再適時拿出如今軍中人人都眼紅的新式武器,這條件不就來了。
紀煬一步步算得準,走得也穩。
紀煬聊到嶺南的時候,益寧府其他人或許不解,但陪著林婉芸跟韓瀟介紹當地作物的文官卻是懂的。
益寧府指揮使忍不住道:“你這人,還真是。”
讓他有再多氣也出不來。
“那你倒是說說,我們那又該如何發展。”
紀煬笑:“種田。”
種田?
紀煬帶過的地方,種花的,種草藥的,種甘蔗的,放牧的。
到他們這,隻剩種田了。
上麵那幾樣,他們同樣做得好,不用照看,便能很好。
紀煬繼續道:“益寧府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最適合農作物生長。”
“再加上水利資源尤為豐富,內裏便有三大河流。”
“種什麽都能成,種什麽也都會好。”
“可惜了,內裏的水利工程建設一般,道路也一般。沒記錯的話,從汴京到益寧府的驛館驛遞並不算好,就算種了養了,又如何運出來。”
“不說其他,益寧府的印染布可是一大特色,加上當然礦物染料十分常見,都是可以往內裏運送的。”
紀煬說的,益寧府指揮使何嚐不知。
但不跟中原多交流,也是他一直在做的。
這句話沒有說錯,他不想跟中原多交流。
一旦修驛館那就說明中央對他們的控製更緊密,他們這些外麵的大臣日子可就要被牽著。
所以寧願不修這些東西,他們也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方才說的驛館驛遞。
就是官方修建在官道上的客舍,隻提供給官員使用,繁華的地方二十裏便有一個,荒涼的地方百裏也難尋。
而這些東西延伸到哪,便代表中央的實際控製權走到哪。
畢竟道路通了,消息也會傳遞得快。
邊關幾個城裏,隻有灌江府是有的。
還是紀煬一手扶起來,前些日子說過的,從灌江府到涼西州的官道,再到潞州的道路。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道路通了,驛館建了。
所以大批的灌江羊,灌江物資會送過來。
這就是聯係緊密的象征之一。
試想那麽多物資都能飛速運送,那官府文書呢,那以後運糧草運兵馬呢。
平日裏,這裏是通商的道路。
戰時,便是運兵之路。
所以紀煬的話裏有兩個意思。
說水利沒修好,是說明種田基礎建設差。
說道路不通,那是跟朝廷聯係不夠緊密。
兩個條件下來,你們自然隻能選擇老老實實種田,把基礎建設都搞起來了,咱們再來談經濟作物。
就連嶺南那邊也一樣。
糧食的保障永遠是第一位,他們那邊在去年已經在大修水利,重整田地。
否則都去種經濟作物了,吃飯怎麽辦?
萬不能本末倒置。
紀煬講的這些,隻能說五分真心為益寧府好,剩下五分為朝廷好。
益寧府指揮使聽了出來,他接話道:“說到水利,我也是愁的,聽聞中原造了極好的水車,汴京附近都在使用。進京的時候我也見了,著實不錯,不知道能不能帶回去一批。”
“這又何難,別說水車了,還有新興修河渠的方法,到時候圖紙都給你們。”
“但給了圖紙可不能束之高閣,要用上才是。”
紀煬答應得異常爽快。
似乎沒發現指揮使隻答應前半段修水利,沒答應重整官道跟驛館。
紀煬會糊塗?
現在的指揮使跟他身邊武將們都不信。
可他直接離開怎麽回事?
為朝廷修官道跟驛館的事,你不談了?
紀煬跟林婉芸韓瀟拜別離開,紀煬還道:“這次收獲頗豐,改日跟指揮使再敘。”
“水利圖紙,明日便送上。”
那官道跟驛館?
看著紀煬離開,指揮使發現,他著急個什麽勁。
怎麽變成他著急了。
等回頭看看紀煬提都不提的手榴彈,指揮使深吸口氣。
人家手裏的牌多著呢。
確實不著急的。
指揮使手下見他眼神盯著黑不溜秋的炮彈,搓著手道:“大人,咱們再炸個魚?”
“去去去,炸什麽炸,這種神兵利器,怎麽能用來炸魚,太可惜了。”
“隻有十個也太摳門了。”
從益寧府指揮使那邊出來,紀煬帶著夫人,以及還有韓瀟在益寧府知府那邊待到下午才回的消息,瞬間傳遍汴京。
那指揮使昨天還氣衝衝從皇宮宴會出來。
今日便留了皇上近臣吃飯。
看來這關係已經好了。
這種事內裏到底如何,其他人不必知道,自己人明白就行。
再說,益寧府指揮使心裏也有計較,他又不是真的要反,鬧鬧脾氣就行了,何必真的收不了場。
紀煬從益寧府指揮使府上出來,先回了家,晚上又秘密單獨去皇宮見皇上。
雖說消息已經送過來,但得知此事已經被紀煬平了,徐九祥還是鬆口氣。
“這次多謝紀大人了。”
紀煬笑:“不用謝我,那益寧府指揮使主動送象,便知他是真心為您慶賀。”
說到這,徐九祥歎口氣。
他何嚐不知道,所以才會更加愧疚。
這時紀煬並未安撫,等益寧府指揮使看到皇上的模樣,估計最後一點氣也就沒了。
徐九祥收斂情緒,又問道:“那狩獵可開始了吧。”
“全聽皇上做主。”
這就是可以了。
“後日,後日春日圍狩,正式開始。”
這會已經是晚上,突然宣布明日狩獵肯定來不及,而且會顯得匆忙。
後日則剛剛好。
反正一切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
算是推遲了兩日。
三月十八,正是好日子。
用的名頭並非是宴請幾位指揮使,而是早在年前定好的京都春狩,讓幾位指揮使剛好趕上了。
之前還邀請過其他指揮使,特別是周邊的幾位,能來的都可以圍觀。
這次春狩,既然是試探,也是讓京中武將聚集起來,還要再選出幾個好兒郎。
反正一句話,你們幾個指揮使,真是趕巧了。
至於真的巧不巧,那大家心知肚明。
前些年先皇身體一直不好,春狩秋狩基本都沒怎麽開過,好幾年一次的狩獵,場麵自然很大。
連久居深宮的太後都出來了。
林婉芸自然陪在身邊,這種殊榮不是誰都有的。
再旁邊則是皇後,皇後今日穿的也簡潔,應該也會上馬跑跑。
林婉芸出了帳子,便看到紀煬身邊跟著幾個護衛,全都摩拳擦掌,他們都是灌江府來的將士,這次肯定要大顯身手。
紀煬旁邊是金家兩兄弟,作為世家子弟,騎馬射箭這種自然不在話下。
紀煬對此心知肚明,自然早有把握。
眼前他來談,益寧府指揮使繼續裝作生氣。
他再適時拿出如今軍中人人都眼紅的新式武器,這條件不就來了。
紀煬一步步算得準,走得也穩。
紀煬聊到嶺南的時候,益寧府其他人或許不解,但陪著林婉芸跟韓瀟介紹當地作物的文官卻是懂的。
益寧府指揮使忍不住道:“你這人,還真是。”
讓他有再多氣也出不來。
“那你倒是說說,我們那又該如何發展。”
紀煬笑:“種田。”
種田?
紀煬帶過的地方,種花的,種草藥的,種甘蔗的,放牧的。
到他們這,隻剩種田了。
上麵那幾樣,他們同樣做得好,不用照看,便能很好。
紀煬繼續道:“益寧府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最適合農作物生長。”
“再加上水利資源尤為豐富,內裏便有三大河流。”
“種什麽都能成,種什麽也都會好。”
“可惜了,內裏的水利工程建設一般,道路也一般。沒記錯的話,從汴京到益寧府的驛館驛遞並不算好,就算種了養了,又如何運出來。”
“不說其他,益寧府的印染布可是一大特色,加上當然礦物染料十分常見,都是可以往內裏運送的。”
紀煬說的,益寧府指揮使何嚐不知。
但不跟中原多交流,也是他一直在做的。
這句話沒有說錯,他不想跟中原多交流。
一旦修驛館那就說明中央對他們的控製更緊密,他們這些外麵的大臣日子可就要被牽著。
所以寧願不修這些東西,他們也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方才說的驛館驛遞。
就是官方修建在官道上的客舍,隻提供給官員使用,繁華的地方二十裏便有一個,荒涼的地方百裏也難尋。
而這些東西延伸到哪,便代表中央的實際控製權走到哪。
畢竟道路通了,消息也會傳遞得快。
邊關幾個城裏,隻有灌江府是有的。
還是紀煬一手扶起來,前些日子說過的,從灌江府到涼西州的官道,再到潞州的道路。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道路通了,驛館建了。
所以大批的灌江羊,灌江物資會送過來。
這就是聯係緊密的象征之一。
試想那麽多物資都能飛速運送,那官府文書呢,那以後運糧草運兵馬呢。
平日裏,這裏是通商的道路。
戰時,便是運兵之路。
所以紀煬的話裏有兩個意思。
說水利沒修好,是說明種田基礎建設差。
說道路不通,那是跟朝廷聯係不夠緊密。
兩個條件下來,你們自然隻能選擇老老實實種田,把基礎建設都搞起來了,咱們再來談經濟作物。
就連嶺南那邊也一樣。
糧食的保障永遠是第一位,他們那邊在去年已經在大修水利,重整田地。
否則都去種經濟作物了,吃飯怎麽辦?
萬不能本末倒置。
紀煬講的這些,隻能說五分真心為益寧府好,剩下五分為朝廷好。
益寧府指揮使聽了出來,他接話道:“說到水利,我也是愁的,聽聞中原造了極好的水車,汴京附近都在使用。進京的時候我也見了,著實不錯,不知道能不能帶回去一批。”
“這又何難,別說水車了,還有新興修河渠的方法,到時候圖紙都給你們。”
“但給了圖紙可不能束之高閣,要用上才是。”
紀煬答應得異常爽快。
似乎沒發現指揮使隻答應前半段修水利,沒答應重整官道跟驛館。
紀煬會糊塗?
現在的指揮使跟他身邊武將們都不信。
可他直接離開怎麽回事?
為朝廷修官道跟驛館的事,你不談了?
紀煬跟林婉芸韓瀟拜別離開,紀煬還道:“這次收獲頗豐,改日跟指揮使再敘。”
“水利圖紙,明日便送上。”
那官道跟驛館?
看著紀煬離開,指揮使發現,他著急個什麽勁。
怎麽變成他著急了。
等回頭看看紀煬提都不提的手榴彈,指揮使深吸口氣。
人家手裏的牌多著呢。
確實不著急的。
指揮使手下見他眼神盯著黑不溜秋的炮彈,搓著手道:“大人,咱們再炸個魚?”
“去去去,炸什麽炸,這種神兵利器,怎麽能用來炸魚,太可惜了。”
“隻有十個也太摳門了。”
從益寧府指揮使那邊出來,紀煬帶著夫人,以及還有韓瀟在益寧府知府那邊待到下午才回的消息,瞬間傳遍汴京。
那指揮使昨天還氣衝衝從皇宮宴會出來。
今日便留了皇上近臣吃飯。
看來這關係已經好了。
這種事內裏到底如何,其他人不必知道,自己人明白就行。
再說,益寧府指揮使心裏也有計較,他又不是真的要反,鬧鬧脾氣就行了,何必真的收不了場。
紀煬從益寧府指揮使府上出來,先回了家,晚上又秘密單獨去皇宮見皇上。
雖說消息已經送過來,但得知此事已經被紀煬平了,徐九祥還是鬆口氣。
“這次多謝紀大人了。”
紀煬笑:“不用謝我,那益寧府指揮使主動送象,便知他是真心為您慶賀。”
說到這,徐九祥歎口氣。
他何嚐不知道,所以才會更加愧疚。
這時紀煬並未安撫,等益寧府指揮使看到皇上的模樣,估計最後一點氣也就沒了。
徐九祥收斂情緒,又問道:“那狩獵可開始了吧。”
“全聽皇上做主。”
這就是可以了。
“後日,後日春日圍狩,正式開始。”
這會已經是晚上,突然宣布明日狩獵肯定來不及,而且會顯得匆忙。
後日則剛剛好。
反正一切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
算是推遲了兩日。
三月十八,正是好日子。
用的名頭並非是宴請幾位指揮使,而是早在年前定好的京都春狩,讓幾位指揮使剛好趕上了。
之前還邀請過其他指揮使,特別是周邊的幾位,能來的都可以圍觀。
這次春狩,既然是試探,也是讓京中武將聚集起來,還要再選出幾個好兒郎。
反正一句話,你們幾個指揮使,真是趕巧了。
至於真的巧不巧,那大家心知肚明。
前些年先皇身體一直不好,春狩秋狩基本都沒怎麽開過,好幾年一次的狩獵,場麵自然很大。
連久居深宮的太後都出來了。
林婉芸自然陪在身邊,這種殊榮不是誰都有的。
再旁邊則是皇後,皇後今日穿的也簡潔,應該也會上馬跑跑。
林婉芸出了帳子,便看到紀煬身邊跟著幾個護衛,全都摩拳擦掌,他們都是灌江府來的將士,這次肯定要大顯身手。
紀煬旁邊是金家兩兄弟,作為世家子弟,騎馬射箭這種自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