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裴宸便給了他不少強壯的護衛,說是當年在灌江府當私兵的,又幫他聯絡上官,總算將隔壁豪強伏誅。


    葉錫元還看著那裴宸雖是書生,可竟然也用得了刀劍,忍不住心想,孔聖人都隨身佩劍,是不是自己以後也要學一些?


    否則至於挨這些打。


    葉錫元信裏說得輕鬆。


    紀煬卻明白其中艱難,不過想到裴宸,他確實是個書生,可他也是裴家人,會一星半點不奇怪。


    其實紀煬不知道,以前的裴宸是不會刀劍的。


    可自從被安排到蘇州下麵小縣,利落處理完當地公務之後,想到紀知縣的本事,這才跟著帶來私兵們學著舞劍。


    沒想到還真有用。


    又是一個被紀煬影響的人。


    下麵各處良種司的人,以及農務司的人,還有各地官員,都被這場開始於良種推行的土地清查當中。


    紀煬深知下麵有多難辦,雖說人在汴京,但給下麵出力不少,讓事情更快推動。


    不過如今收獲的良種已經分發完了,各地陸陸續續都開始種植。


    也就說明他們手底的牌幾乎已經用完。


    等到七月份,各處被派出去的官員陸陸續續回京,跟紀煬推測的差不多,還有約莫四成的土地並未清查。


    他們也並未主動要求良種,目的自然是為了接受監察。


    有趣的是,這些人多是地方豪強,但凡跟汴京沾點邊的大家,基本或多或少都明白良種的好處。


    縱然沒有把所有土地和盤托出,也算查驗出不少。


    天下之勢,不能阻擋,這些人精們都懂。


    但還不夠,天下四成的土地,還是未知,甚至隱藏的到底有多少更是黑蒙蒙一片。


    回來的林啟,葉錫元此時在皇宮勤政殿裏,紀煬,金炳郡自然也在。


    兩人詳細說了下麵的情況,最後對徐九祥道:“根據史料記載,戰國末年,天下有田地約八億畝。”


    “之後興衰之時都有起伏,前朝田地最多時候可達十四億畝田,在前朝戰亂隻剩三億。”


    “我朝建立。建國初期隻剩二億兩千萬多。”


    “先皇等人勵精圖治,到昌盛四十二年時,已經恢複七億田地。”


    準確說,是剛接手的時候,能被監管到的土地隻剩下兩億多。


    剩下的多因為饑荒戰亂又或者私人掠奪,所以剩下那麽點,開國皇帝以及接下來的皇帝好好經營。


    中間也有起伏,到先皇手中,終於達到本朝頂峰,也就是七億畝田地。


    先皇收拾了不少爛攤子,能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錯。


    可跟前朝鼎盛時期的十四億畝,還是很有差距。


    葉錫元提到此事,就是為引下麵的話:“現在各處隱田清查,總共計算,剛剛接近八億。”


    “若想趕上前朝頂峰,必然還要吾等竭盡全力。”


    說起來,如今的接近八億,已經是本朝巔峰。


    徐九祥卻並未為此沾沾自喜。


    如此成績不是他得來的,他不過子承父誌,是他父皇辛苦打拚。


    所以徐九祥眉頭緊皺:“那剩下那四成若清查完,你們覺得,天下耕地能有多少。”


    這有些像一個數學題。


    但又不是數學題那樣簡單。


    首先天下沒查之前,七億多土地,查了六成之後,接近八億。


    其中差距在七千萬畝田地。


    那是不是查了剩下四成,就能再多五千萬六千萬左右?


    然而並不是。


    那六成田地之前說過,多是官田跟普通百姓的田地,他們中間的誤差不是大頭。


    剩下的四成才是。


    林啟拱手,回到皇上的問題:“至少十億。”


    也就是說,林啟認為,那四成田地的主人們,實際還藏匿約莫兩億的田地。


    看似手裏有兩億多畝地。


    實際要翻倍來看。


    這並非信口雌黃。


    而是林啟他們這幾個月以來的清查,以及前期大量的調查跟資料得出。


    這裏麵的損失又會有多少。


    以二十畝為例,一畝田地收獲二百斤為數,按理說一年交八百斤糧食。


    那兩億畝就是八十億斤糧食。


    當然也可以說,那這些田地不交賦稅,對佃戶們不是很好嗎。


    紀煬為何要清查。


    因為大戶們不交,不代表百姓們不交。


    佃戶們必須按照規定,交了田租,交了賦稅。


    這些錢直接進到大戶們的口袋裏而已。


    朝廷沒錢,不能抵禦外敵,不能改善民生。


    百姓也沒錢,還感覺自己怎麽每年交那麽多賦稅,而生活一點也沒變好,等打仗的時候朝廷還說沒錢,這不氣死人了。


    徐九祥慢慢踱步,十億田地,若真像林啟,葉錫元所說,清查結束後會有十億田地。


    再加上如今培育出的良種。


    那?


    任何一個皇帝麵對此事,都不會太過淡定。


    徐九祥更是如此。


    “查,繼續查。”徐九祥看向紀煬,“按照原定計劃,咱們就等著好消息。”


    剩下的四成頑固分子不讓查,也不要良種。


    畢竟他們手裏隱田太多,你們不就是一畝田地多個一百來斤嗎?那我們多種一畝地就好。


    你的一畝地產五百斤,我們兩畝地產七百斤!我還賺了!


    又不是我們自己種田,省事這種,跟我們沒關係。


    要是把隱田清出去,那才是損失!


    既不要良種,紀煬他們的良種司也不強求,這不是人都收回來了。


    今日不要良種,不代表以後不要。


    等到最後,便是咬死不要良種司插手,那也由不得他們。


    他們就按原定的計劃,先把六成土地整理成冊,各處督查良種種植。


    剩下那四成看似不管,其實暗中收集人證物證。


    等到時機成熟,大勢不可擋,也沒法阻擋。


    林啟跟葉錫元等人回來,讓徐九祥心中大喜,再看到各處傳來良種陸陸續續播種的消息,更是高興。


    現在能種上良種的不算太多,可各地已經做好準備,隨時等著汴京的運種子隊伍過去。


    而且派到各地的農人開始做事,因地製宜,會做出更好的東西。


    徐九祥坐在勤政殿久久沒有說話。


    他腦海裏回想到許多人,最後目光放在各地文書上。


    不驕不躁,不驕不躁。


    紀煬知道徐九祥在平複心情,甚至笑了笑。


    能有這份定力,已經很好了。


    他跟林啟等著從勤政殿出來,天都黑了,幾人幹脆相邀去酒樓吃飯。


    也算是給林啟,葉錫元接風洗塵。


    別看隻出去三個月多,但他們兩個簡直一肚子話要說。


    講到最後,葉錫元對紀煬道:“當初灌江府的情況更是複雜,你都能成,若你下去,必然速度更快。”


    紀煬笑著搖頭:“沒那樣簡單。”


    “各地的情況不同,哪能一概而論。”


    他說的謙虛,別人可不這麽認為。


    要知道,他們這些人下去是砸人飯碗,奪人錢財的,能不招人恨嗎。


    紀煬那是砸飯碗嗎,直接把灶台都給毀了。


    如今灌江府的繁華不都是他當初的功勞。


    若要是之前,其實很多官員都會反對紀煬把事情做得如此之絕。


    但瞧著灌江府那種荒涼之地,竟然在他手中破後而立,而且立得愈發好,自然多了不少追隨者。


    有這種成功的例子,也是他們竭盡全力的原因。


    良種司在這次清查土地立了大功,回來之後卻又化整為零,重新當了平平無奇的製定種子價格,監測市麵種子良莠的小部門。


    其中各位能臣也被皇上派去各處任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