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帝王卻可以信他,特別是想做事的帝王可以信。


    他的目光,永遠在承平國的山川河流當中,永遠在廟堂之外。


    如果用佛家的話來說。


    徐九祥覺得,自己像是頓悟了。


    “好,順其自然。”


    “所有人不敢做的事,我們敢做。”


    “所有人覺得不能為之事,我們還要做。”


    紀煬抬頭,看著這個年輕的,正在迅速長成的君王。


    外麵許多人等著窺探的目光,等著皇上著急生氣的目光漸漸失望。


    之前還不是在生氣嗎。


    怎麽突然不氣了。


    紀煬到底說了什麽。


    他又想到什麽方法來對付他們?


    這才讓小皇帝都不怕了?


    肯定又有什麽損招!


    一時間,謠言竟然散了些,生怕這個時候起哄,會讓局麵更難看,會讓清算的時候死得更慘。


    這些人若是一擁而上,那他們跑得比誰都快。


    要是讓誰衝鋒,這怎麽可能。


    因為不義聚起來的小團夥,逃跑的時候,總是更讓人生笑。


    這大概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不管他們再怎麽憤怒害怕。


    紀煬乃至皇上這邊,依舊在做年前定好的事。


    泰安三年,正月初。


    承平國進行全國範圍內最後的土地清查,中原一帶,乃至輻射的一圈糧倉,全都要看到賬本,看到糧倉。


    被派出去的林啟,葉錫元,韓瀟,陳子雲,龐家,穆家等等,趕在年都沒過完,便已經出發。


    更有先皇在的時候提拔的一眾年輕官吏,他們被朝中忠心老臣帶著,全都在路上。


    但紀煬知道,這些人暫時被嚇唬住,不代表還沒消失。


    這個冬天確實過於溫暖了。


    滋生土地裏的害蟲,也滋生朝中的害蟲。


    但不管這個天氣要如何發展,他們該做的準備還是一定要做。


    而這個溫暖的冬天,還是有好事發生的。


    林婉芸那邊的培育青黴素甚至已經到了相對穩定的地步。


    她所用許多工具,甚至跟現代較為簡陋的實驗室差不多。


    當然,這實驗室花費的金錢,說出來讓人咋舌。


    其中也有韓家韓大夫的幫忙。


    估計再有一年半載,這東西就可以真正用到人身上,甚至是注射用。


    紀煬對他們研究的進度已經看不懂了。


    可知道一點。


    這東西做出來,那婉芸就能造福全天下的人。


    正月之後,又有許多消息傳遞過來。


    北麵被汴京杜家接手的屯青崖,又有派過去的新知府合力,再加上去年關市稅偏向他們一些。


    屯青崖已經被正式接手,卒伍已經被清查得差不多了,吃空餉確實很嚴重,地方的糧倉也空得差不多。


    怪不得北麵的“鄰居”們敢對他們虎視眈眈。


    杜家除了杜老將軍之外,自己的兒子,以及兩個孫兒也被帶過去。


    這才能迅速掌握情況,奏報裏的詳細經過,雖然沒有紀煬在灌江府那般驚心動魄,可也是動了刀劍。


    但想想杜家帶回去的火炮,那什麽刀劍都要變鈍。


    這算個好消息,留在屯青崖的前指揮使見此,就算再不甘願,也沒了翻身的可能。


    誰能想到天降個紀煬,做出火炮這種改變戰場的東西?


    其他益寧府等地,已經按照要求開始修官道跟驛館。


    再有更多的糧食收獲情況也傳了過來。


    江南江西一帶比之汴京更適合種稻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所以送到那邊的稻子,江南江西當中,除了最讓人震驚的一畝七百斤之外,其他的產量基本都在五百五十斤往上。


    這大大出乎眾人的預料。


    有些地方甚至能穩定六百斤。


    仔細調查之後發現,除了良種的緣故,自然還有土化肥的推廣,再有這些年裏各處興修水利的原因。


    以後良種穩定適應之後,估計一畝七百斤不再讓人震驚,而是屬於平常。


    這更是那些豪強大戶們急著要良種的根由。


    越是這種時候,紀煬越是不鬆懈。


    不過還是有個消息,是能高興的。


    那就是正月二十六,玉敬泉就要到汴京了!


    雖說他要先到吏部述職,但接下來肯定要來跟紀煬見麵。


    當初的,玉敬泉,淩俊鵬,衛藍,那都是跟著他的人。


    那時候為了他們更好的前程,紀煬隻能讓他們離開,但要說官場上的情誼,自然跟他們最是深厚。


    算起來也有三四年沒見了?


    淩俊鵬自然還在做指揮使,隻是不在灌江府,去了別處換防。


    衛藍則留在灌江府做捕頭。


    幾人經常通信,對彼此近況都了解。


    但通信跟見麵還是不同,紀煬早早讓人準備好院子,隻等著玉敬泉過來。


    別管背後的人為什麽讓他來,來就來了,至少升官了?


    紀煬想的一直很開。


    等見到玉敬泉的時候,見他依舊精神奕奕,別看五十多,但頭發沒幾根白的,見到紀煬頭一句便是:“知縣大人,許久不見。”


    在玉敬泉他們心裏,紀煬還是那個知縣大人,帶著他們致富的知縣大人。


    不過以前帶著縣裏,帶著灌江府致富,現在是帶著天下百姓一起。


    紀煬也笑,聽這個稱呼反而還挺踏實。


    韓瀟自然也過來了,韓瀟跟玉敬泉關係一直算不錯。


    當初紀煬“坑”他做事的事,玉敬泉總是在幫忙。


    眾人敘舊,最後自然又聊到背後讓他帶過來之人,紀煬心中已經有數,此刻並未說出來。


    朝中翻來覆去,不就那幾個老熟人。


    等聊到應對之策。


    紀煬隻笑:“等著吧,今年暖冬之象到底有個什麽結果。”


    說到底,他們靠天吃飯,那些人也靠天鬧事。


    天到底給個什麽情況不好說,但紀煬是不怕的。


    玉敬泉摸摸自己胡子,笑著道:“放心,紀大人的能力,大家還不知道?”


    “而且我從下麵過來,路過的中原各地已經做好準備,縱然真的發生個最差的結果,咱們算是有準備。”


    最差的結果,無非是蝗災。


    但時間進到二月,天氣的異常似乎比想象中更要誇張。


    進到二月,春雨隻下了一兩場,每場都不大。


    到了三月,倒是有場暴雨,除此之外,連片烏雲都沒有。


    此時,中原田地全都靠平時興修的水利設施灌溉,可到底有顧及不了的地方,今年縱然種了良種的地方,麥子也是幹癟幹癟的。


    放在下麵管轄不及的時候,可能朝廷還不會那麽快注意到災情。


    可從紀煬注意到暖冬之時,已經做了許多準備,各地的奏報自然如實且準確。


    畢竟突然發生天災,他們還想著為了政績要不要瞞著,就跟很多年前涼西州雪災一樣。


    現在早有預警,又早有準備,各地沒了顧忌,自然能說就說。


    甚至還盼著多撥點救濟糧。


    這甚至都不是後話了。


    而是一場被他們看在眼裏的災禍就要發生。


    冬日少雪,正月無雪,二月兩場雨,三月一場雨。


    各地不少龍王廟香火鼎盛,各地祈雨的活動也盛行。


    依靠水利的灌溉,如今還能行,如果到了四月,五月,還是無雨,隻怕附近河水,井水都要幹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