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凶手有幫手。”沈時硯道。
顧九點頭。
楚安問:“那你們有懷疑對象沒?”
顧九斂眉,半響,緩緩道:“二房孫氏......也不能說是懷疑,隻能算得上可疑。”
楚安聽得認真:“為何?”
前方不遠,便是西獄了,幾盞星火明滅於夜間,隱隱照亮那扇幽暗徑深的狹道。
“兩點,”顧九加快了語速,言簡意賅,“時間和距離。”
“其一,孫氏說她是申時末去給張氏送吃食,結果沒見到人,便又離開。可杜鵑說過,張氏這些日子都在靈堂呆著,隻有用膳時才回房休息。既是如此,孫氏為何挑了這麽個時間去找張氏?是不清楚,還是故意為之?若是後者,她去趁機去張氏房間又是為了什麽?”
“其二,我觀察張氏房間的後窗外是一片小竹林,而穿過竹林,再走上十幾步,便到了孫氏的院子。要是想做些什麽,倒也方便。”
“而且,她有點矛盾,”顧九想起了什麽,看向沈時硯,“王爺,你今日在唐文遠房間拿的白瓷,是骨瓷吧?”
沈時硯點頭:“上麵刻了生辰八字,應該是唐文遠的。”
楚安一臉驚愕。
三人已然走到了西獄牢門口。
顧九停住腳步,低聲道:“骨瓷是那群招搖撞騙的方士折騰出來的玩意兒,若是換做唐府其他人有那東西,我都不奇怪。可孫氏她信佛啊,一個佛徒,為何會去信道教的話?”
四周寂靜,隱隱約約能聽到從狹道中飄來的痛.吟。
片刻,楚安溫吞吞道:“......佛道雙修的牆頭草?”
作者有話說:
上一章應該有人猜到了凶手躲哪吧
第40章 喜喪
“王爺又開始忽悠人了。”
空曠寂寥的深夜, 飄蕩著楚安那句“佛道雙修的牆頭草”。
顧九看他,眼神相當複雜:“楚將軍,你這話有點道理......”
楚安了然, 非常有自知之明地接了下去:“但不多。”
顧九怔了下,隻聽到沈時硯一聲輕笑, 抬步進了牢獄。而她腹中千言萬語最終匯聚成四個字。
“孺子可教。”
便緊跟其後。
楚安在後麵慢悠悠地走, 長歎一聲。
打不過就加入。
這是他接連看了幾天的書,最後都以昏昏欲睡收場所得出的結論。
誌不在此, 何須強求。
反正隻要他爹還手握兵權,站在官家背後,高太後便不可能讓楚家子弟顯露鋒芒。倒不如一開始就看得通透些,省得懷抱青雲誌,卻一生抑鬱而終。
昏暗潮濕的牢房內,杜鵑蜷縮成一團, 靠在牆角處,聽到有腳步聲傳來, 忙不迭地爬起,跑到牢門前,伸著脖子往外望。
等看清來人, 杜鵑的情緒肉眼可見地消沉下來。
沈時硯走在最前麵,察覺到這個轉瞬即逝的變化,眉心輕輕蹙起。
“王爺,”杜鵑跪在地上,好不淒慘,“奴婢真的沒有撒謊, 大娘子身亡不關奴婢事啊。”
沈時硯語氣溫和:“本王也沒有辦法, 事發時隻有你一人守在門外, 若不是你失職,讓凶手鑽了空子,就隻能是你害了張氏。”
楚安湊到顧九身邊,小聲吐槽:“王爺又開始忽悠人了。”
顧九長眉一挑,抱臂而觀。
不比這兩個心底門清的人,杜鵑本就被此事嚇得心力交瘁,這會兒聽到沈時硯這般說,三魂七魄丟了一半,登時磕頭哀道:“求王爺明察,求王爺明察!”
等了一會兒,沈時硯才慢聲道:“要想洗脫身上的罪名很簡單,本王問什麽,你便答什麽,不可有任何隱瞞,否則因此失了線索,抓不到凶手,便也隻能由你頂罪。”
杜鵑忍住眩暈,忙不迭地點頭。
“你重新將孫氏白日來尋張氏的經過敘述一遍,越詳細越好。”
“申時末左右,孫氏拎著一個食盒來了,那會兒奴婢正看著院裏的幾個粗使丫鬟幹活,奴婢過去問她可是來找我們大娘子的,孫氏說她來送些吃食。奴婢便告訴她人不在。”
申時末的天色已有些黯淡,孫氏掠過杜鵑,看了一眼緊閉的房屋,淡笑道:“無事,我把東西送過去就走。”
杜鵑遲疑了幾秒,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再加上尊卑有別,她不好攔著。
而孫氏也沒給她反應,拎著食盒緩緩走向張氏的房間,她正要跟過去,忽然聽有人尖叫“有老鼠”,緊接著便見一個小灰團從眼前竄出,嚇得她花容失色。
顧不上其他,杜鵑大喊著讓院中幾個丫鬟打死老鼠,要知道張大娘子最厭惡這東西,若讓她知道有老鼠跑到院子裏,滿院的人都會跟著遭殃。
好在很快那老鼠就被人用掃帚拍死,鬧劇停下,再抬眼,便見孫氏從裏麵出來。
孫氏看了一眼死老鼠的屍體,雙手合十,低聲喃喃:“阿彌陀佛。”
末了,笑了笑,提醒道:“你家大娘子該快回來了,她畏寒,趕緊關上窗戶吧。”
目送孫氏離開後,杜鵑轉身進了屋子,把房窗關好,又點燃炭爐,最後把孫氏放在圓桌上的食盒拎走,讓人送到廚房暖著。
聽完,沈時硯問:“張氏一般什麽時辰用晚膳?”
“這個季節多是在酉時三刻左右。”
顧九皺眉。
孫氏那句“你家大娘子該快回來了”,怎麽品怎麽像是清楚張氏什麽時候會從靈堂回來用晚膳。
既然清楚,那她便是刻意錯開時間來找張氏。
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顧九又想,可她到底想做什麽?她就是凶手的幫手?
但也不太合理。
孫氏提醒杜鵑關窗,相當於斷了凶手逃走的後路。
沈時硯問:“那兩人平日關係如何?”
“不算......好,”杜鵑道,“唐老爺子去世前,立了一份遺訓,所留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大房和二房,但在此之前有一個雙方必須遵循的條件:不可分家,且無論什麽情況,都要養育唐家子弟。如若有一方不遵循,則由另一方拿著遺訓去狀告衙門,收回其所得家產。”
“但遠哥兒是個藥罐子,說難聽點,就是錢窟窿,”杜鵑語氣不自覺地帶了些憤懣,“大把大把銀錢用來給他看病,全不見好,沒兩年便把二房拖衰。可遺訓在那立著呢,大房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我們大郎便肩負起兩房的生活花銷。”
“大娘子心疼大郎,表麵與孫氏相處和睦,滿是妯娌情誼,背地裏卻巴不得二房那個病秧子早點死。”
楚安忍不住道:“張大娘子這般容不下二房?”
杜鵑似是意識到自己多嘴了,有些懊惱,抿緊了唇。
顧九倒是覺得挺正常。
張氏和孫氏的夫君皆已去世,二房又沒錢沒勢,這些年全靠大房養著,唐易或許還能因為割舍不斷的血緣一直照顧唐文遠,可說到底,張氏跟二房可沒有半分幹係,自己親兒子在外麵奔波掙錢,養著不見底的錢窟窿,心生怨恨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也不是人人都願意當矜貧救厄、大慈大悲的活菩薩。
可這樣,孫氏就更沒有殺害張氏的理由了啊。
萬一事情敗露,唐易怎麽可能還養著唐文遠?
沈時硯顯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靜默片刻,他話鋒一轉:“你和方嬤嬤一起發現的屍體?”
杜鵑道:“是。”
“之後呢?”沈時硯問。
“啊?”杜鵑反應了半秒,才明白過來他的意思,老實回道,“奴婢與方嬤嬤發現大娘子出事後,便驚慌失措地跑出去找人。”
沈時硯注意到杜鵑的用詞。
“找誰?”
“自然是要去前院尋大郎。”
“你們都去了?”
“沒,就奴婢一個人去了前院,”杜鵑道,“方嬤嬤和其他幾個丫鬟都留在院子裏。”
“那你可知除了你們大房的人,誰是第二個趕過去的?”
“奴婢剛出院子,便撞見了二房,奴婢當時著急叫人,便沒顧得上與她講話,”想到剛才的事,杜鵑斟酌著言辭,不敢造次,“應是孫氏聽見我們院的動靜,趕了過來。”
兩房院子離得近,木質結構的房屋也不隔音,大房的人得知張氏突然死了,肯定亂成一鍋粥,孫氏能聽到,並不奇怪。
顧九估摸著這話問得已經差不多,用手肘戳了戳楚安,下巴往旁邊輕抬,示意他們可以準備離開了。
沒想到沈時硯冷不丁地又問了句:“你是何時入的唐府?”
杜鵑愣了愣,頓生忐忑:“......半年前。”
她忍了忍,沒忍住,顫聲道:“王爺,您、您問這個做什麽?奴婢把知道的都說了,大娘子對奴婢很好,奴婢又怎會害她呢。”
沈時硯露出一個撫慰人心的笑容,溫良無害:“無事,隻是覺得像你這般忠心於東家的人委實不多了。”
顧九和楚安相視一眼,無聲冷笑。
鬼扯。
出去後,楚安問最後那問題暗藏了什麽玄機。
沈時硯不答反問:“你可知道唐家老爺子是什麽時候沒了的?”
自從這凶殺和唐府扯上關係後,楚安和他那些狐朋狗友玩樂時,刻意打聽了下唐家近些年的情況,聽到沈時硯這樣問,他便答道:“我若是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五年前。”
沈時硯笑:“那你覺得正常情況下,張氏願意把遺訓和對二房的怨恨告訴旁人嗎?。”
“……不會,”楚安恍然,“對啊,這份遺訓顯然是為了讓唐家大房照顧二房的唐文遠,張氏巴不得所有人都不知曉,好輕易裝糊塗,抵死不認遺訓的真偽。而杜鵑一個剛入府半年的丫鬟,怎麽知曉得如此清楚?”
顧九卻道:“她入府半年就成了貼身丫鬟,應是很得張氏歡喜,保不齊隻是平日裏經常聽張氏發牢騷。”
沈時硯搖頭,笑了笑:“為何一定是很得張氏的歡喜?杜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能進屋伺候,理該對張氏最是感激。可你聽她在講述兩房恩怨時,言辭語氣裏真正維護和心疼的人是誰?”
顧九點頭。
楚安問:“那你們有懷疑對象沒?”
顧九斂眉,半響,緩緩道:“二房孫氏......也不能說是懷疑,隻能算得上可疑。”
楚安聽得認真:“為何?”
前方不遠,便是西獄了,幾盞星火明滅於夜間,隱隱照亮那扇幽暗徑深的狹道。
“兩點,”顧九加快了語速,言簡意賅,“時間和距離。”
“其一,孫氏說她是申時末去給張氏送吃食,結果沒見到人,便又離開。可杜鵑說過,張氏這些日子都在靈堂呆著,隻有用膳時才回房休息。既是如此,孫氏為何挑了這麽個時間去找張氏?是不清楚,還是故意為之?若是後者,她去趁機去張氏房間又是為了什麽?”
“其二,我觀察張氏房間的後窗外是一片小竹林,而穿過竹林,再走上十幾步,便到了孫氏的院子。要是想做些什麽,倒也方便。”
“而且,她有點矛盾,”顧九想起了什麽,看向沈時硯,“王爺,你今日在唐文遠房間拿的白瓷,是骨瓷吧?”
沈時硯點頭:“上麵刻了生辰八字,應該是唐文遠的。”
楚安一臉驚愕。
三人已然走到了西獄牢門口。
顧九停住腳步,低聲道:“骨瓷是那群招搖撞騙的方士折騰出來的玩意兒,若是換做唐府其他人有那東西,我都不奇怪。可孫氏她信佛啊,一個佛徒,為何會去信道教的話?”
四周寂靜,隱隱約約能聽到從狹道中飄來的痛.吟。
片刻,楚安溫吞吞道:“......佛道雙修的牆頭草?”
作者有話說:
上一章應該有人猜到了凶手躲哪吧
第40章 喜喪
“王爺又開始忽悠人了。”
空曠寂寥的深夜, 飄蕩著楚安那句“佛道雙修的牆頭草”。
顧九看他,眼神相當複雜:“楚將軍,你這話有點道理......”
楚安了然, 非常有自知之明地接了下去:“但不多。”
顧九怔了下,隻聽到沈時硯一聲輕笑, 抬步進了牢獄。而她腹中千言萬語最終匯聚成四個字。
“孺子可教。”
便緊跟其後。
楚安在後麵慢悠悠地走, 長歎一聲。
打不過就加入。
這是他接連看了幾天的書,最後都以昏昏欲睡收場所得出的結論。
誌不在此, 何須強求。
反正隻要他爹還手握兵權,站在官家背後,高太後便不可能讓楚家子弟顯露鋒芒。倒不如一開始就看得通透些,省得懷抱青雲誌,卻一生抑鬱而終。
昏暗潮濕的牢房內,杜鵑蜷縮成一團, 靠在牆角處,聽到有腳步聲傳來, 忙不迭地爬起,跑到牢門前,伸著脖子往外望。
等看清來人, 杜鵑的情緒肉眼可見地消沉下來。
沈時硯走在最前麵,察覺到這個轉瞬即逝的變化,眉心輕輕蹙起。
“王爺,”杜鵑跪在地上,好不淒慘,“奴婢真的沒有撒謊, 大娘子身亡不關奴婢事啊。”
沈時硯語氣溫和:“本王也沒有辦法, 事發時隻有你一人守在門外, 若不是你失職,讓凶手鑽了空子,就隻能是你害了張氏。”
楚安湊到顧九身邊,小聲吐槽:“王爺又開始忽悠人了。”
顧九長眉一挑,抱臂而觀。
不比這兩個心底門清的人,杜鵑本就被此事嚇得心力交瘁,這會兒聽到沈時硯這般說,三魂七魄丟了一半,登時磕頭哀道:“求王爺明察,求王爺明察!”
等了一會兒,沈時硯才慢聲道:“要想洗脫身上的罪名很簡單,本王問什麽,你便答什麽,不可有任何隱瞞,否則因此失了線索,抓不到凶手,便也隻能由你頂罪。”
杜鵑忍住眩暈,忙不迭地點頭。
“你重新將孫氏白日來尋張氏的經過敘述一遍,越詳細越好。”
“申時末左右,孫氏拎著一個食盒來了,那會兒奴婢正看著院裏的幾個粗使丫鬟幹活,奴婢過去問她可是來找我們大娘子的,孫氏說她來送些吃食。奴婢便告訴她人不在。”
申時末的天色已有些黯淡,孫氏掠過杜鵑,看了一眼緊閉的房屋,淡笑道:“無事,我把東西送過去就走。”
杜鵑遲疑了幾秒,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再加上尊卑有別,她不好攔著。
而孫氏也沒給她反應,拎著食盒緩緩走向張氏的房間,她正要跟過去,忽然聽有人尖叫“有老鼠”,緊接著便見一個小灰團從眼前竄出,嚇得她花容失色。
顧不上其他,杜鵑大喊著讓院中幾個丫鬟打死老鼠,要知道張大娘子最厭惡這東西,若讓她知道有老鼠跑到院子裏,滿院的人都會跟著遭殃。
好在很快那老鼠就被人用掃帚拍死,鬧劇停下,再抬眼,便見孫氏從裏麵出來。
孫氏看了一眼死老鼠的屍體,雙手合十,低聲喃喃:“阿彌陀佛。”
末了,笑了笑,提醒道:“你家大娘子該快回來了,她畏寒,趕緊關上窗戶吧。”
目送孫氏離開後,杜鵑轉身進了屋子,把房窗關好,又點燃炭爐,最後把孫氏放在圓桌上的食盒拎走,讓人送到廚房暖著。
聽完,沈時硯問:“張氏一般什麽時辰用晚膳?”
“這個季節多是在酉時三刻左右。”
顧九皺眉。
孫氏那句“你家大娘子該快回來了”,怎麽品怎麽像是清楚張氏什麽時候會從靈堂回來用晚膳。
既然清楚,那她便是刻意錯開時間來找張氏。
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顧九又想,可她到底想做什麽?她就是凶手的幫手?
但也不太合理。
孫氏提醒杜鵑關窗,相當於斷了凶手逃走的後路。
沈時硯問:“那兩人平日關係如何?”
“不算......好,”杜鵑道,“唐老爺子去世前,立了一份遺訓,所留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大房和二房,但在此之前有一個雙方必須遵循的條件:不可分家,且無論什麽情況,都要養育唐家子弟。如若有一方不遵循,則由另一方拿著遺訓去狀告衙門,收回其所得家產。”
“但遠哥兒是個藥罐子,說難聽點,就是錢窟窿,”杜鵑語氣不自覺地帶了些憤懣,“大把大把銀錢用來給他看病,全不見好,沒兩年便把二房拖衰。可遺訓在那立著呢,大房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我們大郎便肩負起兩房的生活花銷。”
“大娘子心疼大郎,表麵與孫氏相處和睦,滿是妯娌情誼,背地裏卻巴不得二房那個病秧子早點死。”
楚安忍不住道:“張大娘子這般容不下二房?”
杜鵑似是意識到自己多嘴了,有些懊惱,抿緊了唇。
顧九倒是覺得挺正常。
張氏和孫氏的夫君皆已去世,二房又沒錢沒勢,這些年全靠大房養著,唐易或許還能因為割舍不斷的血緣一直照顧唐文遠,可說到底,張氏跟二房可沒有半分幹係,自己親兒子在外麵奔波掙錢,養著不見底的錢窟窿,心生怨恨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也不是人人都願意當矜貧救厄、大慈大悲的活菩薩。
可這樣,孫氏就更沒有殺害張氏的理由了啊。
萬一事情敗露,唐易怎麽可能還養著唐文遠?
沈時硯顯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靜默片刻,他話鋒一轉:“你和方嬤嬤一起發現的屍體?”
杜鵑道:“是。”
“之後呢?”沈時硯問。
“啊?”杜鵑反應了半秒,才明白過來他的意思,老實回道,“奴婢與方嬤嬤發現大娘子出事後,便驚慌失措地跑出去找人。”
沈時硯注意到杜鵑的用詞。
“找誰?”
“自然是要去前院尋大郎。”
“你們都去了?”
“沒,就奴婢一個人去了前院,”杜鵑道,“方嬤嬤和其他幾個丫鬟都留在院子裏。”
“那你可知除了你們大房的人,誰是第二個趕過去的?”
“奴婢剛出院子,便撞見了二房,奴婢當時著急叫人,便沒顧得上與她講話,”想到剛才的事,杜鵑斟酌著言辭,不敢造次,“應是孫氏聽見我們院的動靜,趕了過來。”
兩房院子離得近,木質結構的房屋也不隔音,大房的人得知張氏突然死了,肯定亂成一鍋粥,孫氏能聽到,並不奇怪。
顧九估摸著這話問得已經差不多,用手肘戳了戳楚安,下巴往旁邊輕抬,示意他們可以準備離開了。
沒想到沈時硯冷不丁地又問了句:“你是何時入的唐府?”
杜鵑愣了愣,頓生忐忑:“......半年前。”
她忍了忍,沒忍住,顫聲道:“王爺,您、您問這個做什麽?奴婢把知道的都說了,大娘子對奴婢很好,奴婢又怎會害她呢。”
沈時硯露出一個撫慰人心的笑容,溫良無害:“無事,隻是覺得像你這般忠心於東家的人委實不多了。”
顧九和楚安相視一眼,無聲冷笑。
鬼扯。
出去後,楚安問最後那問題暗藏了什麽玄機。
沈時硯不答反問:“你可知道唐家老爺子是什麽時候沒了的?”
自從這凶殺和唐府扯上關係後,楚安和他那些狐朋狗友玩樂時,刻意打聽了下唐家近些年的情況,聽到沈時硯這樣問,他便答道:“我若是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五年前。”
沈時硯笑:“那你覺得正常情況下,張氏願意把遺訓和對二房的怨恨告訴旁人嗎?。”
“……不會,”楚安恍然,“對啊,這份遺訓顯然是為了讓唐家大房照顧二房的唐文遠,張氏巴不得所有人都不知曉,好輕易裝糊塗,抵死不認遺訓的真偽。而杜鵑一個剛入府半年的丫鬟,怎麽知曉得如此清楚?”
顧九卻道:“她入府半年就成了貼身丫鬟,應是很得張氏歡喜,保不齊隻是平日裏經常聽張氏發牢騷。”
沈時硯搖頭,笑了笑:“為何一定是很得張氏的歡喜?杜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能進屋伺候,理該對張氏最是感激。可你聽她在講述兩房恩怨時,言辭語氣裏真正維護和心疼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