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黃書記是什麽時候離開的?
春節前後,學校裏來過一些公安,發動群眾深入調查,逐個找老師談話,據說連去了北方的敲鍾人老王也在邢台火車站被找到,喊回來了。公安要大家檢舉揭發找線索,還抓走王家寨的某個地主,後來又放回來。老師們全都保持沉默。
漫長的冬天過去,還是沒見他。
“他去哪裏了?”
“回老家了。”
長了一隻長長的瘦鼻子的鍾曉強回答。因為那隻鼻子,我相信他長大、變老以後,一定會長成基辛格的模樣,而不是周總理的模樣。
他這樣說的時候,雙手插在褲兜裏,白色的塑料鞋底搓著地上的小石頭,發出嘩嘩聲。我瞧出他的得意勁了。
我湊上去望著他的側臉:“你是說,他死了?”
他嚇了一跳。“死、死、死什麽……”
“回老家就是回老家了!”小白冷冰冰地將我拉開。
我不甘心。“小白,你說,他老家是什麽地方?”
“就是他來的地方。”
小白的回答讓我啞口無言。
“他臉上的窪坑……”
陳二說著,將口裏已經含了一會兒的硬塊糖又吐回到糖紙裏,包起來,準備隔天再繼續慢慢享用。他找機會說話,在我們跟前張開嘴,炫耀糖果的氣味。那是牙膏味,就是薄荷的味道,是我除了瓜類豆類之外害怕的又一種氣味。我扭開頭,小白就出現在陳二麵前。
“是隕石坑。”小白說。他大概想的都是宇宙裏的事情。
“隕石怎麽就砸他臉上了!”
“問哥哥!哥哥——”
哥哥從我們身邊走過,派頭十足地故意不看我們,聽見曉強的喊聲也不回頭,往下走進鬆樹林,小心地沿著通向學校的蜿蜒小路走下去,邊走邊大聲說:“我很忙,方書記要給我們高中同學講話!”
曉強不高興:“高中了,就不跟我們一起混了?高中有什麽了不起,我也會上高中!”
小白白他一眼:“別說沒用的。”
陳二又哈一口汽,糖果味淡了很多。“我媽說今天在飯堂看見了方書記。黃書記真的不會來了。”
“哦,方書記!”對於有些事情,你永遠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新來的,就住黃書記那屋。”陳大說。
“這就叫你方唱罷我登場!知道嗎?不管好事壞事,好人壞人,都隻是過客,無法像釘子釘板子,將我們釘在隨便哪塊木頭上!”
小白說罷,狠狠踢飛一塊石子,剛好砸在坡下的一棵鬆樹上。
小白迅速轉身離開,曉強隨他,他倆立刻不見蹤影。我陡然心跳,琢磨他和我們不同的地方。
小白和我們不一樣,方書記和父親們也不一樣。每個人的命運,生活,像一杯有多種顏色的液體,每一種顏色,都是不同的物質,他人能夠認識和了解的,永遠隻是一部分。沒有人能夠看透全部,盡管我晝夜睜大眼睛,並一直將這杯液體,端放在我視線的焦點位置……我父親、鍾鬆森、馬嘉駿這些人,課堂上抑揚頓挫,下課後立刻恢複沉默寡言,隻看書、報,備課,或者擺開棋盤無聲對弈。我父親還蓄了胡須,濃黑卷曲的胡須從下頜一直連上鬢角,有些像馬克思(他的像就貼在哥哥他們高年級教室裏),目光神秘、遙遠,神情嚴峻。
我越來越難以了解,父親的靈魂在哪裏落腳,思緒又滯留在了什麽地方。
方書記並不比我父親年輕。但是,他有一種帶著沉思的微笑表情,有時候很傲慢,對萬事萬物視而不見,有時又好像很落寞,淡淡地憂傷。現在想起來,那就是一種文藝氣質。
方書記是個英俊男人,頭發側分,用了發油,梳理得一絲不苟,整齊發亮。濃眉溜長,臉刮得很幹淨,皮膚薄,膚色淺,勻淨。他穿白襯衣和淺灰色毛嗶嘰中山裝套裝,上衣四個兜十分燙貼,兜蓋是躺下來的大括弧形狀,中間接近紐扣的那個尖角,真是巧奪天工。下裝毛嗶嘰長褲,很有分量的樣子,垂墜著,熨燙出來的棱線筆挺。因為靜電的影響,褲子緊貼在腿杆兒上,棱線格外突出鋒利,越發顯得他高大挺拔。
“南下的。”曉霞說。
“什麽叫南下的?”
“和老王一樣,北方人。”
“哦。”
果然,方書記說一口北京話,吐字比吳慶如慢一些,音更清晰一些。
每天晚上,方書記都在房間裏拉京胡。他家的窗玻璃特別幹淨,點的是從北方城市帶來的汽燈,特別亮,在宿舍前麵照出一大片亮光,連石子和枯樹枝都照得清清楚楚。我相信很多孩子和我一樣,有到那片亮光裏看書的渴望。
某個周末開始,方書記的窗戶上映出的,就不隻是他的身影了。
學校裏成立了文藝演出隊,我哥哥的幾位女同學,逐個去他屋裏學唱京劇。輪到王雪梅學唱的晚上,我哥哥焦躁不安,像一頭迷途的幼狼,圍繞著教師宿舍轉個不停,但每次腳步快踏進那一大片亮光,又迅速退回去。他順時針轉一圈,又逆時針轉一圈,一直重複著,就是不敢接近那片亮光。
春天和秋天,學校各放一次農忙假,全體學生到鄉下幫農民幹活。
春季農忙假開始時,方書記親自挑選了王雪梅留下,專心學唱京劇。我們剛吃過晚飯,就聽見王雪梅的聲音了,沒有氣息,音高,尖銳,像冬天的冰淩一樣凜冽透明,好像很容易破碎。這並不是唱京劇的嗓音,隻是少女盲目的尖叫而已。
八年前風雪夜大禍從天降……八年前風雪夜大禍從天降。座山雕殺我祖母擄走爹娘。夾皮溝大山叔……夾皮溝大山叔將我收養,爹逃回我娘卻跳澗身亡。娘啊!避深山爹怕我陷入魔掌,從此我充啞人女扮男裝。白日裏父女打獵在峻嶺上,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盼星星盼月亮,隻盼著深山出太陽,隻盼著深山出太陽,隻盼著能在人前把話講,隻盼著早日還我女兒裝,隻盼討清八年血淚賬,恨不能生翅膀、持獵搶、飛上山崗、殺盡豺狼,飛上山崗、殺盡豺狼!
她斷斷續續地,不斷重複地唱,唱不上去的地方,幹脆就直接喊出來。京胡也不斷停頓。之後,方書記的唱腔,就和我們在廣播裏聽到的差不多了,可謂字正腔圓——
小常寶控訴了土匪罪狀,字字血,聲聲淚,激起我滿腔仇恨……
學校裏很安靜,方書記的唱腔充滿激情,窗戶上也映出他們排練比劃的身影。
後來,窗玻璃覆上了白紙,他們的身影變得模糊了。
再後來,窗戶掛上了窗簾,即使是模糊的身影,無聊的小孩也基本上看不見。
王雪梅的唱腔時高時低,不再是亂叫亂喊,有了些許拖延、躲閃、扭捏,有時會一直停頓在羞澀和別扭中。
京胡的伴奏也時有時無。
有時候,她突然唱了那麽幾句,就沒聲音了,京胡也一聲不吭。她在拒絕,也在順從;在反抗,也在協作……
最後,收音機被打開,音量慷慨、迅猛,代替了人聲,像洪流一樣覆蓋了房間裏的所有聲音。
收音機大聲播放《紅燈記》李鐵梅和李玉和的全部唱段。
提籃小賣拾煤渣,擔水劈柴也靠她。裏裏外外一把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栽什麽樹苗結什麽果,撒什麽種子開什麽花。奶奶,您聽我說!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雖說是,雖說是親眷又不相認,可他比親眷還要親。爹爹和奶奶齊聲喚親人,這裏的奧妙我也能猜出幾分。他們和爹爹都一樣,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聽罷奶奶說紅燈,言語不多道理深。為什麽爹爹、表叔不怕擔風險?為的是:救中國,救窮人,打敗鬼子兵。我想到:做事要做這樣的事,做人要做這樣的人。鐵梅呀!年齡十七不算小,為什麽不能幫助爹爹操點心?好比說:爹爹挑擔有千斤重,鐵梅你應該挑上八百斤。
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鳩山設宴和我交朋友,千杯萬盞會應酬。時令不好風雪來得驟,媽要把冷暖時刻記心頭。小鐵梅出門賣貨看氣候,來往帳目要記熟。困倦時留神門戶防野狗,煩悶時等候喜鵲唱枝頭。家中的事兒你奔走,要與奶奶分憂愁。
《紅燈記》早就唱完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已經停止廣播,但方書記的收音機依然開著,裏麵傳出來嘈雜的電流聲。
春節前後,學校裏來過一些公安,發動群眾深入調查,逐個找老師談話,據說連去了北方的敲鍾人老王也在邢台火車站被找到,喊回來了。公安要大家檢舉揭發找線索,還抓走王家寨的某個地主,後來又放回來。老師們全都保持沉默。
漫長的冬天過去,還是沒見他。
“他去哪裏了?”
“回老家了。”
長了一隻長長的瘦鼻子的鍾曉強回答。因為那隻鼻子,我相信他長大、變老以後,一定會長成基辛格的模樣,而不是周總理的模樣。
他這樣說的時候,雙手插在褲兜裏,白色的塑料鞋底搓著地上的小石頭,發出嘩嘩聲。我瞧出他的得意勁了。
我湊上去望著他的側臉:“你是說,他死了?”
他嚇了一跳。“死、死、死什麽……”
“回老家就是回老家了!”小白冷冰冰地將我拉開。
我不甘心。“小白,你說,他老家是什麽地方?”
“就是他來的地方。”
小白的回答讓我啞口無言。
“他臉上的窪坑……”
陳二說著,將口裏已經含了一會兒的硬塊糖又吐回到糖紙裏,包起來,準備隔天再繼續慢慢享用。他找機會說話,在我們跟前張開嘴,炫耀糖果的氣味。那是牙膏味,就是薄荷的味道,是我除了瓜類豆類之外害怕的又一種氣味。我扭開頭,小白就出現在陳二麵前。
“是隕石坑。”小白說。他大概想的都是宇宙裏的事情。
“隕石怎麽就砸他臉上了!”
“問哥哥!哥哥——”
哥哥從我們身邊走過,派頭十足地故意不看我們,聽見曉強的喊聲也不回頭,往下走進鬆樹林,小心地沿著通向學校的蜿蜒小路走下去,邊走邊大聲說:“我很忙,方書記要給我們高中同學講話!”
曉強不高興:“高中了,就不跟我們一起混了?高中有什麽了不起,我也會上高中!”
小白白他一眼:“別說沒用的。”
陳二又哈一口汽,糖果味淡了很多。“我媽說今天在飯堂看見了方書記。黃書記真的不會來了。”
“哦,方書記!”對於有些事情,你永遠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新來的,就住黃書記那屋。”陳大說。
“這就叫你方唱罷我登場!知道嗎?不管好事壞事,好人壞人,都隻是過客,無法像釘子釘板子,將我們釘在隨便哪塊木頭上!”
小白說罷,狠狠踢飛一塊石子,剛好砸在坡下的一棵鬆樹上。
小白迅速轉身離開,曉強隨他,他倆立刻不見蹤影。我陡然心跳,琢磨他和我們不同的地方。
小白和我們不一樣,方書記和父親們也不一樣。每個人的命運,生活,像一杯有多種顏色的液體,每一種顏色,都是不同的物質,他人能夠認識和了解的,永遠隻是一部分。沒有人能夠看透全部,盡管我晝夜睜大眼睛,並一直將這杯液體,端放在我視線的焦點位置……我父親、鍾鬆森、馬嘉駿這些人,課堂上抑揚頓挫,下課後立刻恢複沉默寡言,隻看書、報,備課,或者擺開棋盤無聲對弈。我父親還蓄了胡須,濃黑卷曲的胡須從下頜一直連上鬢角,有些像馬克思(他的像就貼在哥哥他們高年級教室裏),目光神秘、遙遠,神情嚴峻。
我越來越難以了解,父親的靈魂在哪裏落腳,思緒又滯留在了什麽地方。
方書記並不比我父親年輕。但是,他有一種帶著沉思的微笑表情,有時候很傲慢,對萬事萬物視而不見,有時又好像很落寞,淡淡地憂傷。現在想起來,那就是一種文藝氣質。
方書記是個英俊男人,頭發側分,用了發油,梳理得一絲不苟,整齊發亮。濃眉溜長,臉刮得很幹淨,皮膚薄,膚色淺,勻淨。他穿白襯衣和淺灰色毛嗶嘰中山裝套裝,上衣四個兜十分燙貼,兜蓋是躺下來的大括弧形狀,中間接近紐扣的那個尖角,真是巧奪天工。下裝毛嗶嘰長褲,很有分量的樣子,垂墜著,熨燙出來的棱線筆挺。因為靜電的影響,褲子緊貼在腿杆兒上,棱線格外突出鋒利,越發顯得他高大挺拔。
“南下的。”曉霞說。
“什麽叫南下的?”
“和老王一樣,北方人。”
“哦。”
果然,方書記說一口北京話,吐字比吳慶如慢一些,音更清晰一些。
每天晚上,方書記都在房間裏拉京胡。他家的窗玻璃特別幹淨,點的是從北方城市帶來的汽燈,特別亮,在宿舍前麵照出一大片亮光,連石子和枯樹枝都照得清清楚楚。我相信很多孩子和我一樣,有到那片亮光裏看書的渴望。
某個周末開始,方書記的窗戶上映出的,就不隻是他的身影了。
學校裏成立了文藝演出隊,我哥哥的幾位女同學,逐個去他屋裏學唱京劇。輪到王雪梅學唱的晚上,我哥哥焦躁不安,像一頭迷途的幼狼,圍繞著教師宿舍轉個不停,但每次腳步快踏進那一大片亮光,又迅速退回去。他順時針轉一圈,又逆時針轉一圈,一直重複著,就是不敢接近那片亮光。
春天和秋天,學校各放一次農忙假,全體學生到鄉下幫農民幹活。
春季農忙假開始時,方書記親自挑選了王雪梅留下,專心學唱京劇。我們剛吃過晚飯,就聽見王雪梅的聲音了,沒有氣息,音高,尖銳,像冬天的冰淩一樣凜冽透明,好像很容易破碎。這並不是唱京劇的嗓音,隻是少女盲目的尖叫而已。
八年前風雪夜大禍從天降……八年前風雪夜大禍從天降。座山雕殺我祖母擄走爹娘。夾皮溝大山叔……夾皮溝大山叔將我收養,爹逃回我娘卻跳澗身亡。娘啊!避深山爹怕我陷入魔掌,從此我充啞人女扮男裝。白日裏父女打獵在峻嶺上,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盼星星盼月亮,隻盼著深山出太陽,隻盼著深山出太陽,隻盼著能在人前把話講,隻盼著早日還我女兒裝,隻盼討清八年血淚賬,恨不能生翅膀、持獵搶、飛上山崗、殺盡豺狼,飛上山崗、殺盡豺狼!
她斷斷續續地,不斷重複地唱,唱不上去的地方,幹脆就直接喊出來。京胡也不斷停頓。之後,方書記的唱腔,就和我們在廣播裏聽到的差不多了,可謂字正腔圓——
小常寶控訴了土匪罪狀,字字血,聲聲淚,激起我滿腔仇恨……
學校裏很安靜,方書記的唱腔充滿激情,窗戶上也映出他們排練比劃的身影。
後來,窗玻璃覆上了白紙,他們的身影變得模糊了。
再後來,窗戶掛上了窗簾,即使是模糊的身影,無聊的小孩也基本上看不見。
王雪梅的唱腔時高時低,不再是亂叫亂喊,有了些許拖延、躲閃、扭捏,有時會一直停頓在羞澀和別扭中。
京胡的伴奏也時有時無。
有時候,她突然唱了那麽幾句,就沒聲音了,京胡也一聲不吭。她在拒絕,也在順從;在反抗,也在協作……
最後,收音機被打開,音量慷慨、迅猛,代替了人聲,像洪流一樣覆蓋了房間裏的所有聲音。
收音機大聲播放《紅燈記》李鐵梅和李玉和的全部唱段。
提籃小賣拾煤渣,擔水劈柴也靠她。裏裏外外一把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栽什麽樹苗結什麽果,撒什麽種子開什麽花。奶奶,您聽我說!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雖說是,雖說是親眷又不相認,可他比親眷還要親。爹爹和奶奶齊聲喚親人,這裏的奧妙我也能猜出幾分。他們和爹爹都一樣,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聽罷奶奶說紅燈,言語不多道理深。為什麽爹爹、表叔不怕擔風險?為的是:救中國,救窮人,打敗鬼子兵。我想到:做事要做這樣的事,做人要做這樣的人。鐵梅呀!年齡十七不算小,為什麽不能幫助爹爹操點心?好比說:爹爹挑擔有千斤重,鐵梅你應該挑上八百斤。
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鳩山設宴和我交朋友,千杯萬盞會應酬。時令不好風雪來得驟,媽要把冷暖時刻記心頭。小鐵梅出門賣貨看氣候,來往帳目要記熟。困倦時留神門戶防野狗,煩悶時等候喜鵲唱枝頭。家中的事兒你奔走,要與奶奶分憂愁。
《紅燈記》早就唱完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已經停止廣播,但方書記的收音機依然開著,裏麵傳出來嘈雜的電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