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銜月之前想過往湖裏投放魚苗,將來能收獲更多的鮮魚。但那時和梁康時出去打聽,並沒有見到賣魚苗的,這個計劃也就泡湯了。


    不過湖裏本身就有不少魚,梁銜月每次路過看到都很心動。


    “那邊不是有不少狼嗎?”梁康時雖然意動,但還是有些顧慮。


    “我有辦法。”梁銜月信誓旦旦的保證,“走吧,我騎電動車載你去。”


    梁銜月說著,把電動車推了出來,車筐裏還放著多次出場的大喇叭。


    兩個人很快騎到湖邊,海島上的動物簡直就是大雜燴,現在湖邊就有幾隻灰狼,兩隻豹子和四隻鬣狗。


    進入它們的仇恨範圍以後,梁銜月立刻吸引了這些野獸的注意力。但她不僅不躲不避。反而駕駛著電動車迎頭而上,又打開了大喇叭的開關。


    在一陣爆竹的巨響中,一個怪模怪樣的龐然大物(電動車和帶著的兩個人)向著它們高速衝來。野獸們不明就裏,紛紛後退。


    柿子要挑軟的捏,梁銜月選中了一個長得最瘦弱的豹子,駕駛著電動車直衝它而去。


    豹子被這巨大的聲音嚇丟了魂兒,倉皇跑出老遠。


    等梁銜月再回到湖邊的時候,野獸們都跑到湖的另一端去了。


    梁康時從電動車上下來:“這下好了,我可以放心釣魚咯。”


    梁銜月卻還不放心,她掏出柵欄給梁康時選定的據點圍了一圈,並且一本正經的叮囑他:“師父,你就在這個圈裏不要走動,我晚點再來接你。”


    梁康時:“好的,悟空,師父都聽你的。”


    ————


    梁銜月騎著電動車回來,見到甄敏正在把鴨子趕到院子旁邊的魚塘裏。家裏的六隻小鴨子長出了羽毛,可以下水了。再加上家裏之前用水總需要到湖邊打,距離太遠。梁銜月就生出了在院子附近挖一個小魚塘,再把湖水引過來的想法。


    做法很簡單,先挖出一個大坑,梁銜月一開始預計的大小是20m*40m,深度是1m-2m,資料裏說太小的魚塘養不好魚,太深也不行,水深的地方含氧量低,容易讓厭氧菌大量生長。


    雖然不確定這些經驗在海島裏適不適用,梁銜月一開始的時候還是按照最科學的規劃準備的。結果挖到一半實在是覺得太慢了,她手裏拿著挖地的鎬子,盯著土塊看了一上午,搞到最後看什麽都好像有進度條附在上麵。


    最後魚塘縮水到20m*30m,也有差不多一畝的大小,背包裏全是方方正正的土塊,石鎬也用廢了四五個。


    這樣已經可以引水過來了,但梁銜月看魚塘裏自家的院子太近,怕滲出來的水把家裏變成大魚塘,還是決定用石板封住魚塘的底和邊緣。


    人工魚塘經常用水泥封底,梁銜月手裏沒有水泥,但她有更方便的辦法:她拚接起來的所有建築,都是天衣無縫的。


    隻要她用石頭製作出石板,然後鋪滿魚塘,就可以把水完全的留在魚塘裏,不會外滲一滴一毫。


    挖魚塘隻用了半天時間,挖到足夠的石頭用了一天還要多。之前的石頭都是從地底挖出來的,當時建造儲藏室的地下部分時,往下挖了兩三米就碰到了石頭,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是這個深度。


    但是梁銜月這次需要非常大量的石頭,她不想挖出一個地下隧道來,所以去了附近的一個石頭山。在挖掘了上百塊石頭以後,梁銜月終於遇到了此行最大的驚喜,六塊鐵礦石。


    鐵礦石經過冶煉以後可以用來製作鐵刀、鐵斧、鐵鎬等等工具。製作成鐵刀,傷害會比石刀高,製作成鐵斧,砍伐樹木的速度比石斧子和木斧子快上很多。


    梁銜月把這六塊鐵礦石冶煉了以後,得到六塊鐵錠,如果她手裏有從海島空間裏挖掘出的煤作為燃料,一塊鐵礦石是有幾率冶煉出兩塊鐵錠的,但是現有的燃料隻有木頭,所以一共得到了六塊鐵錠,做成了三把鐵刀。每把鐵刀的攻擊力是3,像梁銜月現在的生命值就是11,算下來她可以挨上四下鐵刀的攻擊,野獸們的生命值會比她高一點,弱小的那些像是狼和鬣狗,生命也有15左右,獅子和熊會更多一點。


    有了武器在手,下次就算沒有辦法把野獸驅趕走,她也可以試圖挑戰一隻試試手了。


    說回魚塘,再把魚塘鋪滿石板以後,剩下要做的就是挖一條長長的水渠,把湖裏的水引過來,這項工作又花了半天多的功夫。


    最後他們的別墅院子旁邊成功的擁有了一個漂亮幹淨的小魚塘。


    水泵放在水渠裏,家裏的水都從這裏來。主要用來做生活用水,經過簡單的過濾和消毒以後就可以使用,飲用水他們暫時還是喝的礦泉水。


    礦泉水囤貨的時候買了很多,大桶小桶都有,飲用的水源要格外注意,而且礦泉水也有保質期,不必太過節約。等礦泉水消耗了一些,梁銜月再想辦法用淨水片處理家裏的井水得到可以飲用的水源。


    小雞和小鴨長得飛快,原先黃色的絨毛褪去,長出了色彩斑斕的羽毛。現在已經可以辨認出它們的公母,十三隻小雞裏有八隻母雞五隻公雞,母雞的數量多,正好可以養著下蛋。公雞雖然隻有五隻,但梁康時還是說多了。


    “公雞不需要留這麽多,在一起總打架,不長肉。留兩隻給母雞配種孵小雞,剩下長大的就吃掉它。”


    幾隻小公雞還不知道自己的悲慘命運,爭先恐後的在雞圈裏跑來跑去。


    六隻鴨子倒是意外的很均衡,三隻公的三隻母的。


    因為本來數量就少,公鴨子也不好鬥,所以沒人提吃鴨肉的事,幾隻公鴨暫時逃過一劫。


    院子裏,他們之前種的第一批小白菜成熟了,小白菜的菜葉有巴掌長,嫩生生水靈靈的,算起來梁銜月也有好久沒有吃到新鮮青菜了,有點想念清炒小白菜的味道。


    她和甄敏一起摘了一大籃子小白菜,甄敏問道:“這麽多一下子吃不完,剩下的都和成餡包起來,你想吃包子還是餃子?”


    “做餃子吧,餃子凍起來方便。再包點餛飩也不錯。”


    在這片菜地裏,豆角和黃瓜已經搭起了架子。韭菜已經長出了兩三寸,下一個可以收獲的蔬菜就是它了。


    院子裏的菜地不大,梁銜月又陸續種了幾種蔬菜,已經把這塊地全部種滿了。她不準備在旁邊開辟新的菜地,別墅後麵還有一大塊農田,之前種了一些土豆,還有大片都是空著的。


    有些菜喜歡陰涼,梁銜月就把它種在靠近森林邊緣的農田裏,樹木的陰影會擋住這一小塊地,為蔬菜提供陰涼避光的環境。


    把各處都收拾了一下,一轉眼就過去了兩三個小時,梁銜月騎著電動車出發去接梁康時,但願他真的能釣上魚來。


    被她這一嚇,野獸倒是暫時都沒有回到湖的這一邊,不過梁康時還是老老實實的待在梁銜月為他圍起的柵欄中間,這讓梁銜月頗為滿意。他要是釣魚釣上了頭,隨便跑出去,梁銜月下回就不讓他來釣魚了。


    “爸,有什麽收獲嗎?”


    梁銜月湊過去看,梁康時臉上春風得意:“喏,你看。”


    梁銜月低頭看了一眼水桶,裏麵真的有兩條擠擠挨挨的魚,兩條魚看起來都有小臂長,在狹窄的水桶裏快要轉不過身。


    “還真釣到了?這是什麽魚?”


    “一隻鯉魚一隻草魚。這湖裏魚挺多的,我還看到兩三隻白條魚湊過來,可惜沒上鉤。”


    梁銜月大力稱讚道:“可以啊老爸,我還不知道你釣魚的技術這麽好呢!”


    梁康時把漁具收起來:“是這湖裏的魚傻,咬住了鉤就不肯鬆口。”


    梁銜月騎上電動車:“我想吃糖醋鯉魚了!”


    “包在爸身上!”


    他們家現在做飯都挪到了海島裏,這裏溫度又適宜,用水用電又方便。


    甄敏看見梁康時提回來的兩條魚:“真釣到魚了?正好可以給你四叔拿一條。”


    梁康時愣住了:“活魚怎麽送?”冰天雪地的,他要怎麽說清這條魚是哪來的?


    “弄死了再送唄。”甄敏一臉朽木不可雕的表情,“把內髒清出來,魚鱗也刮了,扔冰櫃裏凍上,帶著凍魚去不就行了。”


    梁康時想明白了,如果四叔問起來,他大可以說這條凍魚是從城裏背回來的。不過他估計四叔根本不會問,就像梁銜月和甄敏到他家去那天,四叔也隻問了家裏的糧食夠不夠吃,沒打聽他們三個人是怎麽把那麽多行李搬回來的。


    送到四爺爺家的東西是梁銜月幫著置辦的,她拿了兩罐蜂蜜、一大包幹海帶、一罐黃一峰送的成人奶粉,兩包果脯,再加上那條已經凍得梆梆硬的草魚。


    家裏的小白菜長成,正是最鮮嫩的時候,可惜實在是太顯眼了,沒辦法解釋是從哪兒來的,不然讓四爺爺和四奶奶嚐一嚐也不錯。


    梁康時回來的時候提著一隻凍雞,四爺爺家養的雞正是長肉的好時候,結果遇到了突然降溫,凍死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些眼看著也養不活,索性全都殺了。這個天氣處理好了放在室外,雞肉也不會壞掉。


    這隻半大的小雞被做成了小雞燉蘑菇,三個人一頓就吃光了。


    ————


    院子裏堆滿了雪,現在是最讓梁銜月頭疼的問題。


    有了這些雪,讓他們家高高的圍牆形同虛設,無論是誰過來,連腳都不用踮,隻要探頭就能越過圍牆看見他們在家裏的一舉一動,更別說是想翻過來了。


    可是這麽多的雪,能把它挪到哪裏呢?


    送到牆外去?那不就把牆外的雪變得更高了,有人想從圍牆外翻過來就變得更容易了。


    要是運到更遠的地方又太費力氣。他家的大院子有一百多平方米,平時住著敞亮又舒心,除雪的時候才發現這是個大工程。


    最後梁銜月還是決定把雪挪到海島裏去。


    之前她就試驗過,雪是可以收到空間裏的。和水、泥土這些物質一樣,雪堆沒有邊界,不像一個有棱有角的箱子,可以隨心意收放自如。


    梁銜月需要集中精力去構想,才能把足夠多的雪收進空間,這種方法十分費神。讓梁銜月寧願真正通過體力勞動的方式除雪也不願意用這種方法。


    最後她想了一個折中的主意。


    她把家裏倉房的大筐都找出來了,他們家的筐是用杞柳編的。這是一種生長在河邊和濕草地附近的灌木,杞柳生得細細長長,沒有枝杈,隻有一些葉子,把這些葉子撇掉以後,就得到了一根手指粗細、兩三米長的柔韌藤條。趁著剛割下來的時候藤條還柔軟,把它編成各種大小的筐子,等到曬幹了以後,藤條的顏色從綠變黃,質地也堅硬不少。


    從前每家都有人會用杞柳編筐子,現在編的人就少了。年輕人不會去學,老人上了年紀以後力氣不夠大,筐子就編得不夠密,容易散開。不過這種筐子很結實,用上七八年都不會壞。


    集市上偶爾有人兜售筐子,根據大小不同賣五塊錢或者十塊錢一個。這門生意不怎麽賺錢,編起來費力氣又傷手,一天下來也編不成幾個筐子。隻不過是因為原材料不要錢,可以隨便去河邊割,才有人賺這一點辛苦錢。


    梁銜月拿出來的這個大筐是家裏最大的筐子,大到十幾歲的時候她還可以完全蹲在裏麵。現在估計也可以,但她不會做這麽傻的事了。


    梁銜月拿著鐵鍬把雪裝進筐子裏,等筐裏裝滿了雪,就把筐子放到空間的草原上,雪化成水就順著縫隙流出來,根本不用進進出出把筐裏的雪倒出來,梁銜月就可以直接把空的筐子再拿出來裝雪了。


    想要實現這種全自動融雪,一個筐子可不夠用。裝滿雪的筐放在草原上融化時,梁銜月可以給下一個筐子裝雪,所有的筐子都裝滿了,第一個放進去的筐子裏的雪正好融化幹淨,這才是一個高效率的循環。


    梁康時看見梁銜月在門口轉悠來轉悠去,一會拿出個大筐,一會揮兩下鐵鍬,有時一臉愁容,現在又喜笑顏開。


    “月月,你在門口幹什麽?”院子裏現在沒有雪的地方就隻有家門口的一小塊地方,隻能讓門順利打開而已,旁邊挖了個斜坡出來,順著斜坡走到雪麵上才能見到天日,感覺人就像就生活在地洞裏一樣。


    “爸,家裏這種大筐隻有一個嗎?”


    梁銜月指了指淺淺裝了幾鍬雪的大筐。


    梁康時點了點頭:“這大筐用的少,家裏放一個就足夠了。”


    梁康時不知道女兒要用大筐做什麽,但既然她想要,就一定是有用處的。看到梁銜月失望的表情,梁康時追問:“你想要大筐,要幾個?我去別人家給你借兩個來。”


    梁銜月把自己的計劃講給他聽。梁康時覺得這方法不錯,省力氣。要知道他光是把門前的這一小塊雪除去就花了小半個上午。先把雪裝進籃子裏,提著籃子走到院外,不敢把雪順著院牆邊倒掉,還要走的更遠一點。


    一籃子根本裝不了多少雪,鐵鍬才動兩下,人就要來回走好遠。


    “我現在就去借。”梁康時轉身去穿羽絨服。


    梁康時跑了好幾家才湊齊了六個大筐,許多人家裏和他們家一樣,隻留著一個這麽大型號的筐子備用。不過梁康時多跑幾家,也順路告訴前後左右的鄰居他們搬過來住了。


    到時候村裏有什麽消息,知道的鄰居也會幫忙傳個話。從搬回梁家村以後,他們一家幾乎和外界斷絕了聯係,不像在市裏的時候還能看到貼出來的告示。


    住在這邊甚至連電話都打不通了,甄敏給大姐甄麗打過好幾次電話,對麵都是關機,興許是手機沒電了。可是梁康時給黃一峰打個電話報平安也是無法接通,黃一峰家裏可是有發電機的,這可就不是手機沒電能解釋得了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信號出了問題。


    大筐到手了,梁康時想和梁銜月一起除雪,被她攆走了。門口這塊地方太小,兩個人總撞在一起,不如一個累了以後另一個人接上。


    感覺手裏的鐵鍬越來越沉,腳也有點凍的麻木,梁銜月把鐵鍬交給老爸,自己到屋裏暖和一下。進門就是家裏的灶台,裏麵正燒著火,梁銜月往裏麵添了幾塊柴火,脫掉手套把手靠近鍋膛。


    甄敏也坐在一邊烤火,其實屋裏更暖和,但她現在喜歡和女兒一刻不離的待在一起,視線裏能看到女兒和丈夫,她這心裏才安心。甄敏做著手頭也沒閑著,正在把幾塊有著清新花紋的花布縫成一個罩子。


    “這是罩在哪裏的?”梁銜月探頭過去,這個布罩子也太大了吧,不像是鋪在桌子上的。


    “把家裏的櫃子遮一遮。”甄敏穿針引線,“那家具一看就是用木頭新打的,一點處理都沒有,太奇怪了。”


    村裏人來串個門簡直太正常了,雖然迄今為止沒什麽人來,那是因為天氣冷人不願意出門,再加上村裏人也不知道梁銜月一家回來住了。隻要是誰過來一看,就能看到家裏的櫃子是多麽的“樸實無華”,上麵還能看得見原木的紋路,聞得到木頭的清香。


    這櫃子不能說醜,反而有種天然質樸的風格,但是沒人家裏會用這樣的櫃子。為了不令人起疑,甄敏還是決定把櫃子罩起來。到時候隻告訴人家這是家裏以前的舊家具,漆麵壞掉了才遮起來的。


    那邊梁康時裝滿了兩個大筐,讓梁銜月過去收一下。


    他看見老婆坐在灶台邊,想起來去借筐子的時候得到的一個消息。“老婆,明天我要上山一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隨身海島[天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挽星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挽星霜並收藏我有一座隨身海島[天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