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護院是江繪慈娘家那邊的家生子,不敢為了馮嘉幼在她麵前說謊話。
馮嘉幼原本是去報平安的,江繪慈見到她的第一句話卻是:“你要不再考慮考慮,我看這姓謝的靠不住。”
“原本您找他說親,也不是看他靠得住吧。”馮嘉幼指著茶幾上的請帖,“再說都到這份上了,現在悔婚我豈不是更被人笑?”
她遠在江淮的舅舅和表哥,早兩天就動身上京來了。
江繪慈一副煩得要死的模樣:“我隻提醒你罷了,還是那句話,自己挑的自己受,往後別來找我抱怨。”
馮嘉幼:“女兒明白。”
江繪慈又道:“我今日從早起來,便覺得心裏堵得慌,估摸著都是給你籌備婚禮鬧的。清修多年,實在懶得管這些瑣事,還是你自己看著辦吧。”
馮嘉幼微微楞,說“好”。
江繪慈囑咐:“一切從簡,不要太鋪張。”
馮嘉幼:“女兒知道了。”
她本也不打算大肆操辦,從奢從簡意義是一樣的,從奢累得慌。
謝攬應也喜歡低調。
最重要的是好東西得藏著,以免被賊惦記。
馮嘉幼從江繪慈住處離開之後,連著幾日都在忙自己的婚事,顧不上書樓,沒有睡懶覺,也不去管謝攬。
這些年家中的大小事務,名下的商鋪田產,全都是馮嘉幼操心,操辦起來也不覺得繁瑣,凡事井井有條。
然而等婚禮前一天晚上,馮嘉幼突然想起來自己少發了一張請帖。
給程令紓的。
上次在青雲觀門口鬥氣時答應過。
馮嘉幼趕緊去寫好,派人送去給程令紓。
真諷刺,她在京城一共兩位好友,一個蹲在大理寺監牢裏還沒出來,一個身邊跟著裴硯昭不能來。
最後請來觀禮的竟然是她的死對頭。
*
茶館二樓靠窗的位置,程令紓看一眼手裏新鮮的請帖,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往桌上一扔,繼續喝茶。
眼風掃過窗外下方的街道,忽被一個男人吸引了視線。
此人穿著中原人的衣裳,但從麵相上來看,似乎是北戎人?
程令紓的父親鎮守西北,她剛在威遠道待了三年,那裏地處幾方交界,時常能見到外族人,多少能分辨一二。
大魏與北戎並不交好,若真是北戎人,潛入京城想做什麽?
程令紓留了心,仔細觀察他,發現他似乎正在盯梢,目標是前方一名牽著馬匹、作書生裝扮的男子。
一副極為畏懼,卻又必須緊盯的模樣。
程令紓立刻下樓去找巡城軍,管他是不是北戎人,鬼鬼祟祟的總之不是什麽好東西。
剛走出茶館,卻發現那人不見了,莫非是發現了她?
程令紓攏起眉,朝著前方被跟蹤的書生走去,想作個提醒。
那書生恰好停了下來,詢問旁邊賣糖葫蘆的小販:“請問這位小哥,大理寺怎麽走?”
聽到這令她魂牽夢縈的聲音,程令紓腳步頓住,愣在燈火之下。
*
玄影司內,沈時行也在拿著請帖,同時偷瞄裴硯昭手中的畫像。
“你確定這是謝攬的畫像?”裴硯昭始終不願意相信,但這畫像裏的人的確是大理寺的謝攬。
約摸是他十二三歲時,除了眉宇間頗為張揚,五官差別不大,應是同一個人。
淩濤抱拳:“這是書院裏曾經教導過謝司直的先生所繪。”
裴硯昭沉眸不語,怎麽會?不可能。
他急了,沈時行見時機成熟,立刻湊過來道:“大哥,我早說你去蜀中調查他是沒用的,有膽子來冒充京官,肯定萬事俱備,能讓你隨便抓到紕漏?你聽我說,辦法隻有一個……”
裴硯昭緊盯著畫像,不等他說完:“好,我想辦法送你去大理寺。”
*
不隻裴硯昭急了,謝攬也在著急。
他緊張。
可能比他真成親前夕還要緊張。
在房間裏來回踱步。
鬆煙的注意力隻集中在麵前滿滿當當的點心上,琅琊酥糖、狀元糖、芙蓉糕、酥油鮑螺、糖蒸酥酪……“少主您真不吃?”
見謝攬擺手,他開始大快朵頤。
馮嘉幼問鬆煙謝攬喜歡吃什麽,鬆煙說甜食。
沒撒謊,他家少主小時候最喜歡吃甜食,但老爺不準他吃。
也不準少主養柔弱的小動物,送了隻禿鷲給他。
少主雖然平時經常和老爺對著幹,惱起來還會動手,但老爺從小給他立的幾個硬規矩卻極少違反。
在鬆煙看來,天高皇帝遠,還守著老爺那些舊規矩做什麽。
往後是和少夫人在京城過日子,少夫人的規矩才是規矩。
“少主,中原人常說既來之則安之,您著急也沒用啊。”
“這沒辦法則安之。”謝攬這幾日琢磨來琢磨去,終於琢磨懂了那天馮嘉幼為何會生氣。
他還是將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以為兩人之間是有默契的,成婚之後,不過是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日常相處還和現在差不多。
瞧馮嘉幼的態度,她不是這樣打算的,她想來真的。
這哪裏行。
成婚隻是權宜之計,往後會讓她背個寡婦名聲,謝攬都糾結了許久。
必須趕緊想辦法。
“不如我明晚裝醉?”謝攬抱著手臂坐在窗台上。
“您信我,您騙不過馮小姐的。”鬆煙含糊著說。
“有了。”謝攬跳下窗戶,將心一橫,“明天拜完天地,你去擋在洞房門口,就說收到家書,我爹死了,我要守喪。”
鬆煙一口鬆餅險些將自己噎死,腦海中浮現出老爺提刀夜奔三千裏來砍少主的場麵:“您是不是忘記了,您現在是謝舉人,他父母早亡。”
謝攬麵如死灰。
瞧他一副上刑場的模樣,鬆煙真覺著他身在福中不知福,起身走到自己包袱前,抖開,散出十幾個藥瓶:“小的有種藥,是從師父那討來的,興許能幫您。”
他師父正是姚姑姑,謝攬走過去:“什麽藥?”
剛問完,他示意鬆煙先別開口。
不一會兒響起敲門聲:“謝司直,您有位也姓謝的同鄉登門拜訪,此刻正在花廳。”
第18章
婚禮.
姓謝的同鄉?
“來人可報全名?”謝攬問著, 又示意鬆煙將包袱裏的瓶瓶罐罐收好,稍後再說。
門外仆人道:“他自稱謝臨溪。”
謝攬一雙眼睛逐漸清亮,原本的焦灼不安轉被喜悅取代。
臨溪,正是他義兄的字。
“少……少爺, 您慢點!”鬆煙看著他疾步跑出門, 宛如野馬脫韁, 想提醒他不要得意忘形。
背井離鄉待在京城的兩個多月,實在是將他給憋壞了。
不過瞧他還記著門外有人, 沒有直接從敞開的窗戶跳出去, 說明還是清醒的。
……
正在前院忙活的馮嘉幼聽聞府上來了一位謝攬的蜀中同鄉,好奇得緊。
她先前問過謝攬, 蜀中有沒有邀請的人,路途遙遠, 須得提前送帖子,他直截了當地說沒有。
自稱從前曲高和寡, 與同窗格格不入。
馮嘉幼起身去往花廳, 她比謝攬來得早, 不好直接見男客, 便繞去後廳隔著一處鏤空往廳內望過去。
這謝臨溪規矩坐著, 略有些拘謹。以一根簡單的桃木枝束發,穿著樸素的淡青色書生長袍, 容貌不俗, 隻不過一路風塵仆仆,無精打采, 難掩疲態。
謝攬三步並作兩步的來到花廳, 一聲“義兄”出口之前, 察覺到馮嘉幼躲在後廳, 遂將步伐放穩,喊道:“臨溪兄。”
謝臨溪忙起身,躬身拱手:“謝司直。”
謝攬正要與他接著客套,又察覺到馮嘉幼離開了,看來她隻是好奇過來瞅一眼。
謝臨溪見他一直朝自己背後看,也轉頭,低聲道:“適才莫不是馮小姐?”
“嗯。”謝攬提起來頭就開始痛,招呼他坐下,笑道,“你怎麽會來?”
“我原本想去大理寺問你住在何處,問路時遇到一位熟人,告訴我你如今身在馮府。”
謝臨溪淡淡笑容裏藏著幾分揶揄,“委實令我錯愕,過來瞧見張燈結彩,又真見到你,才信了。正在心中揣測,這馮小姐須得是何等品貌,短短時日,竟能套住你這匹北地的狼。”
謝攬正要解釋,他擺手,“莫與我說流言。”
“是我二叔。”謝攬的事情謝臨溪一清二楚,沒必要瞞著,三言兩語和盤托出,“是不是難以置信,你一直仰慕我二叔,還曾與我讚歎過當年的馮探花,結果竟是同一人。”
馮嘉幼原本是去報平安的,江繪慈見到她的第一句話卻是:“你要不再考慮考慮,我看這姓謝的靠不住。”
“原本您找他說親,也不是看他靠得住吧。”馮嘉幼指著茶幾上的請帖,“再說都到這份上了,現在悔婚我豈不是更被人笑?”
她遠在江淮的舅舅和表哥,早兩天就動身上京來了。
江繪慈一副煩得要死的模樣:“我隻提醒你罷了,還是那句話,自己挑的自己受,往後別來找我抱怨。”
馮嘉幼:“女兒明白。”
江繪慈又道:“我今日從早起來,便覺得心裏堵得慌,估摸著都是給你籌備婚禮鬧的。清修多年,實在懶得管這些瑣事,還是你自己看著辦吧。”
馮嘉幼微微楞,說“好”。
江繪慈囑咐:“一切從簡,不要太鋪張。”
馮嘉幼:“女兒知道了。”
她本也不打算大肆操辦,從奢從簡意義是一樣的,從奢累得慌。
謝攬應也喜歡低調。
最重要的是好東西得藏著,以免被賊惦記。
馮嘉幼從江繪慈住處離開之後,連著幾日都在忙自己的婚事,顧不上書樓,沒有睡懶覺,也不去管謝攬。
這些年家中的大小事務,名下的商鋪田產,全都是馮嘉幼操心,操辦起來也不覺得繁瑣,凡事井井有條。
然而等婚禮前一天晚上,馮嘉幼突然想起來自己少發了一張請帖。
給程令紓的。
上次在青雲觀門口鬥氣時答應過。
馮嘉幼趕緊去寫好,派人送去給程令紓。
真諷刺,她在京城一共兩位好友,一個蹲在大理寺監牢裏還沒出來,一個身邊跟著裴硯昭不能來。
最後請來觀禮的竟然是她的死對頭。
*
茶館二樓靠窗的位置,程令紓看一眼手裏新鮮的請帖,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往桌上一扔,繼續喝茶。
眼風掃過窗外下方的街道,忽被一個男人吸引了視線。
此人穿著中原人的衣裳,但從麵相上來看,似乎是北戎人?
程令紓的父親鎮守西北,她剛在威遠道待了三年,那裏地處幾方交界,時常能見到外族人,多少能分辨一二。
大魏與北戎並不交好,若真是北戎人,潛入京城想做什麽?
程令紓留了心,仔細觀察他,發現他似乎正在盯梢,目標是前方一名牽著馬匹、作書生裝扮的男子。
一副極為畏懼,卻又必須緊盯的模樣。
程令紓立刻下樓去找巡城軍,管他是不是北戎人,鬼鬼祟祟的總之不是什麽好東西。
剛走出茶館,卻發現那人不見了,莫非是發現了她?
程令紓攏起眉,朝著前方被跟蹤的書生走去,想作個提醒。
那書生恰好停了下來,詢問旁邊賣糖葫蘆的小販:“請問這位小哥,大理寺怎麽走?”
聽到這令她魂牽夢縈的聲音,程令紓腳步頓住,愣在燈火之下。
*
玄影司內,沈時行也在拿著請帖,同時偷瞄裴硯昭手中的畫像。
“你確定這是謝攬的畫像?”裴硯昭始終不願意相信,但這畫像裏的人的確是大理寺的謝攬。
約摸是他十二三歲時,除了眉宇間頗為張揚,五官差別不大,應是同一個人。
淩濤抱拳:“這是書院裏曾經教導過謝司直的先生所繪。”
裴硯昭沉眸不語,怎麽會?不可能。
他急了,沈時行見時機成熟,立刻湊過來道:“大哥,我早說你去蜀中調查他是沒用的,有膽子來冒充京官,肯定萬事俱備,能讓你隨便抓到紕漏?你聽我說,辦法隻有一個……”
裴硯昭緊盯著畫像,不等他說完:“好,我想辦法送你去大理寺。”
*
不隻裴硯昭急了,謝攬也在著急。
他緊張。
可能比他真成親前夕還要緊張。
在房間裏來回踱步。
鬆煙的注意力隻集中在麵前滿滿當當的點心上,琅琊酥糖、狀元糖、芙蓉糕、酥油鮑螺、糖蒸酥酪……“少主您真不吃?”
見謝攬擺手,他開始大快朵頤。
馮嘉幼問鬆煙謝攬喜歡吃什麽,鬆煙說甜食。
沒撒謊,他家少主小時候最喜歡吃甜食,但老爺不準他吃。
也不準少主養柔弱的小動物,送了隻禿鷲給他。
少主雖然平時經常和老爺對著幹,惱起來還會動手,但老爺從小給他立的幾個硬規矩卻極少違反。
在鬆煙看來,天高皇帝遠,還守著老爺那些舊規矩做什麽。
往後是和少夫人在京城過日子,少夫人的規矩才是規矩。
“少主,中原人常說既來之則安之,您著急也沒用啊。”
“這沒辦法則安之。”謝攬這幾日琢磨來琢磨去,終於琢磨懂了那天馮嘉幼為何會生氣。
他還是將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以為兩人之間是有默契的,成婚之後,不過是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日常相處還和現在差不多。
瞧馮嘉幼的態度,她不是這樣打算的,她想來真的。
這哪裏行。
成婚隻是權宜之計,往後會讓她背個寡婦名聲,謝攬都糾結了許久。
必須趕緊想辦法。
“不如我明晚裝醉?”謝攬抱著手臂坐在窗台上。
“您信我,您騙不過馮小姐的。”鬆煙含糊著說。
“有了。”謝攬跳下窗戶,將心一橫,“明天拜完天地,你去擋在洞房門口,就說收到家書,我爹死了,我要守喪。”
鬆煙一口鬆餅險些將自己噎死,腦海中浮現出老爺提刀夜奔三千裏來砍少主的場麵:“您是不是忘記了,您現在是謝舉人,他父母早亡。”
謝攬麵如死灰。
瞧他一副上刑場的模樣,鬆煙真覺著他身在福中不知福,起身走到自己包袱前,抖開,散出十幾個藥瓶:“小的有種藥,是從師父那討來的,興許能幫您。”
他師父正是姚姑姑,謝攬走過去:“什麽藥?”
剛問完,他示意鬆煙先別開口。
不一會兒響起敲門聲:“謝司直,您有位也姓謝的同鄉登門拜訪,此刻正在花廳。”
第18章
婚禮.
姓謝的同鄉?
“來人可報全名?”謝攬問著, 又示意鬆煙將包袱裏的瓶瓶罐罐收好,稍後再說。
門外仆人道:“他自稱謝臨溪。”
謝攬一雙眼睛逐漸清亮,原本的焦灼不安轉被喜悅取代。
臨溪,正是他義兄的字。
“少……少爺, 您慢點!”鬆煙看著他疾步跑出門, 宛如野馬脫韁, 想提醒他不要得意忘形。
背井離鄉待在京城的兩個多月,實在是將他給憋壞了。
不過瞧他還記著門外有人, 沒有直接從敞開的窗戶跳出去, 說明還是清醒的。
……
正在前院忙活的馮嘉幼聽聞府上來了一位謝攬的蜀中同鄉,好奇得緊。
她先前問過謝攬, 蜀中有沒有邀請的人,路途遙遠, 須得提前送帖子,他直截了當地說沒有。
自稱從前曲高和寡, 與同窗格格不入。
馮嘉幼起身去往花廳, 她比謝攬來得早, 不好直接見男客, 便繞去後廳隔著一處鏤空往廳內望過去。
這謝臨溪規矩坐著, 略有些拘謹。以一根簡單的桃木枝束發,穿著樸素的淡青色書生長袍, 容貌不俗, 隻不過一路風塵仆仆,無精打采, 難掩疲態。
謝攬三步並作兩步的來到花廳, 一聲“義兄”出口之前, 察覺到馮嘉幼躲在後廳, 遂將步伐放穩,喊道:“臨溪兄。”
謝臨溪忙起身,躬身拱手:“謝司直。”
謝攬正要與他接著客套,又察覺到馮嘉幼離開了,看來她隻是好奇過來瞅一眼。
謝臨溪見他一直朝自己背後看,也轉頭,低聲道:“適才莫不是馮小姐?”
“嗯。”謝攬提起來頭就開始痛,招呼他坐下,笑道,“你怎麽會來?”
“我原本想去大理寺問你住在何處,問路時遇到一位熟人,告訴我你如今身在馮府。”
謝臨溪淡淡笑容裏藏著幾分揶揄,“委實令我錯愕,過來瞧見張燈結彩,又真見到你,才信了。正在心中揣測,這馮小姐須得是何等品貌,短短時日,竟能套住你這匹北地的狼。”
謝攬正要解釋,他擺手,“莫與我說流言。”
“是我二叔。”謝攬的事情謝臨溪一清二楚,沒必要瞞著,三言兩語和盤托出,“是不是難以置信,你一直仰慕我二叔,還曾與我讚歎過當年的馮探花,結果竟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