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氏嫁給趙仲湜已經有二十年,離開陝西老家也有二十年,雖然不時和家族有些書信往來,但畢竟路途遙遠,思鄉之情難免。
這位小公子和堂姐嘮叨了一番陝西老家的族人情況,趙虎頭仗著年紀小,光明正大地在一邊聽。
種氏回憶起當年還是姑娘時,可以常常出門騎馬弄槍,家中姐妹和樂融融,雖然沒有汴京繁華,卻也沒有那麽多的禮教,說她想念父母,說一直沒有盡孝,說到動情之處,眼泛眼淚光。
種彥崇於是給族姐講起很多家族中的大小事情。
從他們的聊天裏,趙虎頭知道種家這些年來,已經大不如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種氏和種彥崇他們的父輩一代,都直接或者間接地死在了西夏戰場。
種彥崇的父親、伯父都已經去世了,種師道這一支家裏的男丁就剩下了他和年幼的弟弟,而種夫人這一脈,剩下的也隻有一個男丁,最重要的是,如今蔡京當政,種家不支持這奸臣,被打壓得抬不起頭。
兩人都很憂愁,但種夫人卻突然間出奇不意地問道:“你可是和爺爺起了爭執?”
種小將一愣,直言道:“你如何知曉?”
種夫人微微一笑:“這蠟蟲之事再重大,叔爺也不會讓你在年前過來。”
這時節天寒地凍、又是年關,得有多大仇,一個爺爺才會讓一個未加冠的孫兒,獨自去千裏之外辦事啊?
種彥崇微有尷尬,道:“阿爺想讓我考常科。”
種氏微微挑眉頭,顯示出過人的修養,而一邊的趙虎頭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常科就是文科,種彥崇那拿槍騎馬的姿態,怎麽看都不像個能考狀元的啊,考武科還差不多。
種彥崇有些惱怒,伸手就把趙虎頭抱到懷裏,雙手捏臉,左右一扯,以掩飾尷尬:“你這小孩,舅舅今天便教你什麽是禍、從、口、出!”
趙虎頭無奈,隻能委屈地求救:“娘親,虎頭好痛哦……”
於是種夫人瞬間眼神一凜,種彥崇頓時一滯,乖巧地把小孩子還給了母親。
“為何要讓你考常科?”種夫人疑惑道,“我種家一向以戰功得功名。”
“阿爺說,如今邊需不振,一時半會,拿不了西夏,宋遼又已百年未開戰,難得武功,再者,種氏先祖本就是大儒種放一脈,考常科,也算是承繼家學……”
趙虎頭聽懂了,簡單地說,就是老種覺得宋朝如今沒錢了,最少十年都打不了西夏,和遼國又沒的打,沒有軍功,又有蔡京擋著,種家人在武將這邊很難升官,所以讓孫兒先去文科混混資曆,但看起來,種彥崇並不想去文科班,所以幹脆借著來辦事的由頭,離家出走了。
老種這想法,還真不能說有錯,別說大宋了,估計遼國也沒想到,自家百年江山眼看還算過得去的時候,讓白山黑水裏竄出來的東北哥們在十年時間裏就給一鍋端了,而在這一場天下變局裏,大宋軍臣考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單,要等到數百年後的南明出世,才有機會在比爛的行當裏和這位後輩一較高下。
又聽了一會,兩人的話題落在了蠟園上,趙虎頭見沒什麽重要消息,幹脆趁兩人不注意悄悄溜掉,免得一會又任人魚肉。
……
種彥崇的到來在趙家引起了很大的話題,這位小將每天一大早醒來,在雪地裏站樁一個時辰,練槍一個時辰,少年英姿,讓不少婢女暗送秋波。
趙虎頭則需要想盡辦法躲著他,因為這個小舅舅太煩人了,總想著逗弄他,還說什麽虎頭太乖巧了,想抱走雲雲。
這些都不是最過分的,最過分的是,這小舅舅每天都給他洗腦,說少年應該練武,強健身體,有天的早上還把他從溫暖的被窩拖出來,說是一起站馬步。
種氏對此,不但沒反對,居然還很支持!
趙虎頭忍了又忍,終於忍無可忍,懟他道:“若我學武藝有用到之時,怕是大宋危矣。”
這話很有道理,如果到了他一個宗室上戰場,估計大宋差不多就國破家亡了,明白這一點,種彥崇很失落,不再欺負小孩子一起練武。
但趙虎頭這話出口後,卻驟然反應過來——媽的,這麽一說,還真有用得上的時候。
並不是他看不起種家,相反,在靖康之辱的那段時間,種家的表現就算不是高光,也絕對是在水準線之上,但是經不住豬隊友的拉胯啊!
那段曆史的情節,堪稱治療低血壓的神物,從聯金滅遼開始,就一直往死路走,還是沒人拉的回來那種。
種家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是正常死亡,種彥崇的祖父種師道,在靖康之辱時被宋欽宗一二再再而三的投降操作活活氣死,而種師道的弟弟種師中,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逼著出戰,生生戰死,種彥崇則直接戰死在了伐遼之役裏。
所以,趙虎頭以前從來都沒想過能進入朝廷中樞,去阻止靖康事件,因為趙家那三個皇帝,真的是畏敵如虎,隻要一絲能求饒的機會,就絕對不會放過。
可是,若是有機會和種家打好關係,在靖康之時,也許會是一步好棋呢?
想到這,趙虎頭不再排斥種彥崇的教導,而是早上起來,摸黑跟著小舅舅去站馬步。
種彥崇特別開心,像一匹關不住的野馬,走路都帶風。
趙虎頭對此很疑惑,問了母親。
母親告訴他,種彥崇有個弟弟,和他差不多大,但先天不足,體弱多病,大夫說很難長到成年,很可能是把他代入了弟弟健康時的模樣,才這般上心。
趙虎頭於是放下心來,認真跟著種彥崇訓練,藝多不壓身嘛。
……
新年很快過去,趙虎頭的站樁有點樣子,種彥崇還給他削了一把小劍,每天舞來舞去教他劍術,稱自己十八般武藝不說樣樣皆精,但四五樣還是有的。
過了兩天,他還準備了一把小弓小箭,準備讓小虎頭練練準頭。
但他找到小虎頭時,隔著窗戶空隙,他發現這小孩正盤著腿坐在桌子上,老氣橫秋地幾個書童說話。
“我們上次講到的變法的影響,這次呢,我們接著講變法是怎麽把大宋拖到溝裏去的……”
種彥崇於是看到四個奴婢拿出紙筆,認真記錄。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就是路線的差別,什麽叫路線呢,比如鬆元你想要吃飽飯,於是就種田,收獲糧食,這就是鬆元的路線,而顧達你呢也想吃飽飯,於是你去搶鬆元的種的糧食,這是顧達的路線。而這兩路線雖然願望相同,但這是衝突的,有差別的,你們懂了嗎?”
“啊,顧達你居然搶我的糧!”“顧達好壞!”“不,我沒有!”
“好了,懂了就行,這隻是舉個例了,說回來,變法的時候,神宗皇帝和王文公,都是想強大國家,這是他們的目的,這一點,他們是重疊的,但他們路線不同,皇帝陛下是想要靠富國強兵來重現漢唐偉業,而王文公,是想靠富國強兵來拯救大宋的財政。”
山水舉手:“那公子,這兩個路線,難道也有區別嗎?”
“當然有!”趙虎頭拿起一張紙,寫了個字,“漢唐偉業就是打仗,要花錢,拯救大宋的財政、要改革,就要用錢!”
他舉起紙,上邊寫著“錢”字。
“所以,王文公變法收上來的錢,大多被拿去打西夏了,前幾次伐夏小勝,可最後一次,又遇到孤兒寡母,一敗塗地。”
說到這,趙虎頭有些感慨。
大宋不知是不是竊國時欺負周家的孤兒寡母上癮了,一連三次最重要的戰役,都被孤兒寡母打成了傻逼,第一次,看遼國孤兒寡母,想去收複燕雲十六州,結果遇到的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蕭太後,打得太宗連夜驢車漂移逃跑。第二次,看西夏孤兒寡母,興兵六十萬,結果梁太後親征,永樂城大敗宋軍,六十萬的軍民傷亡直接把神宗給氣死了。等十幾年後的第三次,聯金滅遼,卻遇到了耶律大石和蕭普賢女,一萬遼人打敗十萬宋軍,讓把遼軍當兔子攆的金國將領們目瞪口呆之餘,又嘴角流淚。
拉回思路,趙虎頭繼續道:“所以王文公變法時,沒有錢來兜底。”
“為什麽要用錢來兜底呢?”
“因為要應付突發情況,就拿青苗法舉例,它放低利息貸的本錢是用平抑糧價儲備庫‘常平倉’的庫存,並且一次就把常平倉的儲備糧全放出去,所以,在大旱到來時,常平倉拿不出糧食救災,大量災民直接衝擊京城,王公的第一次下崗、額,罷相,就是因此而來。”
眾人紛紛點頭,窗外的偷聽者更是如被雷擊,一時恍然。
“我們從財稅上看,為什麽一直打不下西夏,也是因為沒有做好‘失敗’的準備,西夏善戰,但是國家太小,經不起長期戰爭,而我們需要打一場持久戰,將對方磨死,但每次戰事有動蕩,朝廷就怕一直打下去太花錢,於是叫停了。漢武帝用兩代皇帝的儲備,才滅了匈奴,咱們用一兩年的錢,就想滅掉西夏,是不是太摳門了?”
山水舉手:“所以公子,王公變法失敗,是因為一次想辦成太多的事情,對嗎?”
“對的!但這不是王文公的問題,而是神宗陛下的問題,他想要成果,想當一個有為之君,想要證明自己,兩個人都想富國強兵,但是路線發生了衝突,所以失敗,而我們想要合為做成一件事,就要有明確的、不會衝突的路線,你們明白了麽?”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並誇獎公子之智,舉世無雙。
種彥崇突然道:“那要滅西夏,應該用什麽路線呢?”
屋內瞬間安靜。
第20章 願者上勾
寂靜數息後,婢女山水禮貌地走出的門外,將種大公子請進了屋裏。
種彥崇很自然地坐下,視屋中凝重的氣氛於無物,才十五歲的他,正是我乃天下第一的中二時間,以及,虎頭不高興時,就會板起臉,但是他的臉頰圓圓的,兩頰一生氣就會鼓起來,看起來更可愛了,好想捏捏。
“你最好停下你冒犯的手。”趙虎頭心情更惡劣了。
種彥崇想起還有正事,便收回手,為了表明態度,他把裘衣脫了放在一邊,也學著幾個書童的樣子,從旁邊抽了一張紙,拿起一根碳棒,吹捧道:“虎頭,你有治世大材啊,來來,給舅舅說說,西夏那邊怎麽打才能成功。”
趙虎頭冷漠地道:“我知道,但我不想告訴你。”
種彥崇眨眨眼睛:“真的嗎?那我可要捏你的臉了。”
趙虎頭更生氣了:“牆角偷聽,豈是君子所為,虧你還是我舅舅呢!”
“我本就不是君子,”種彥崇一點不在意,反而把小馬紮拉到虎頭麵前,笑道,“虎頭,我知你聰明,卻沒想到,你還是個神童呢。”
有宋一朝,特別追捧神童,且卷的特別厲害。先有楊億十一歲中進士、晏殊十四歲中進士,已經是很卷了,結果卷到後來,卷出了個四歲當進士的蔡伯俙,這風氣一直到王安石的“傷仲永”一文出來,這神童風氣才稍有止歇。
趙虎頭因此並沒有覺得這是誇獎,他還在思考這個舅舅會對自己的計劃造成什麽影響,他試探道:“你就不覺得,問一個四歲小孩這種問題,很丟人嗎?”
種彥崇微微一笑,道:“我也就問問,難道還能當朝堂奏對不成,但剛剛虎頭你的說法,實在讓我驚喜。”
種家深耕西北百餘年,與西夏交手無數次,對其了解當然遠勝當朝諸公,剛剛小孩子的很多話,都觸及了更深層次的東西,他感覺有張窗戶紙蒙在眼前,但卻就是難以打破,所以心癢難抑,問出這個問題。
“你是要考常科的人,問什麽西夏?”趙虎頭開口就紮他的心。
“因為隻有打西夏啊,”種彥崇用無奈地口吻道,“難道還能去打遼國?會被當朝諸公罵死的。”
西夏畢竟小國寡民,不過大宋數州之地,又有關中天險為屏,打就打了,也不用挑日子,遼國可就不行了,不但疆域更勝宋朝,又有鐵騎並幽雲險關,孤軍深入的話,半個月就能打到汴京城,那誰扛的住啊。
所以,軍功這事,隻能求於西夏。
“雖然有永樂城之敗,至神宗歸天,但後來不是有哲宗親政麽,不但奪回失地,還開疆兩千裏,幾乎將西夏滅國。西夏已是秋後螞蚱,如今河湟開邊,想來不久就能拿下,舅舅何必擔心。”趙虎頭敷衍他。
種彥崇抬了下眼皮:“那你說為什麽沒有滅國呢?”
趙虎頭隨口道:“因為遼國幹涉啊,當時他們不但遣使過來,還發動大軍在雁門關巡遊,差那麽一點,就可以滅掉西夏了。”
種彥崇搖頭:“不,就算沒有遼國,那一次也滅不了西夏。黨羌軍民一體,便是攻入西夏王城,隻要宋軍退去,還是會死灰複燃燒。”
趙虎頭這才有些重視起來,輕聲道:“這話,是老種將軍說的吧?”
種彥崇一愣,看趙虎頭的目光,摻雜起一些複雜的東西:“你也看出來了?”
趙虎頭心說我哪是看出來的,西夏的韌性可是真不一般,它不但熬死了遼國北宋,還熬死了金朝,連蒙古大軍過來,西夏先降後叛連搞了三次,到最後,他們成功惹怒了成吉思漢,蒙古大軍將整個黨羌數十萬人全數屠殺,連曆代王陵也全數毀掉,讓西夏連文字都沒有留下來。
趙虎頭於是道:“那當然,生死之戰時,西夏甚至可以十丁抽九,這種動員力,想滅西夏,很難。”
種彥崇聽出潛在之意:“很難,但並非不可?”
趙虎頭歪頭看他,做天真可愛狀:“舅舅你說什麽,虎頭聽不懂啊。”
種彥崇不由得磨牙:“放心,我以種氏先祖起誓,必不將今日所聞所見,告知第六人。”
他也明白,一個神童出現在宗室裏,不是什麽大事,但一個三四歲就能天下之事觀察入微的神童,對他們種家、對趙仲湜,都不是什麽好事。
前些日子,南方的道士張懷素就說了幾句金陵有王氣,想在金陵城混個座上賓客,就被人告發謀反,當今官家不但把他交往過的權貴殺了個三連,連著請他吃過飯的宗室親王也被賜死——這種莫須有太厲害了些,以至於宗室武勳之間,普遍產生了恐懼。
趙虎頭表情這才緩和下來,這次是他不謹慎了,但好在他也流著種家的血,這種事情,小舅舅遮掩還來不及,必不會到處言說。
種彥崇看他不生氣了,便軟聲道:“虎頭,舅舅真的很有誠意,你就給我說說吧。”
趙虎頭看了他一眼,終於開口:“想滅西夏,有一點極為關鍵,舅舅可知,維州之辯?”
這位小公子和堂姐嘮叨了一番陝西老家的族人情況,趙虎頭仗著年紀小,光明正大地在一邊聽。
種氏回憶起當年還是姑娘時,可以常常出門騎馬弄槍,家中姐妹和樂融融,雖然沒有汴京繁華,卻也沒有那麽多的禮教,說她想念父母,說一直沒有盡孝,說到動情之處,眼泛眼淚光。
種彥崇於是給族姐講起很多家族中的大小事情。
從他們的聊天裏,趙虎頭知道種家這些年來,已經大不如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種氏和種彥崇他們的父輩一代,都直接或者間接地死在了西夏戰場。
種彥崇的父親、伯父都已經去世了,種師道這一支家裏的男丁就剩下了他和年幼的弟弟,而種夫人這一脈,剩下的也隻有一個男丁,最重要的是,如今蔡京當政,種家不支持這奸臣,被打壓得抬不起頭。
兩人都很憂愁,但種夫人卻突然間出奇不意地問道:“你可是和爺爺起了爭執?”
種小將一愣,直言道:“你如何知曉?”
種夫人微微一笑:“這蠟蟲之事再重大,叔爺也不會讓你在年前過來。”
這時節天寒地凍、又是年關,得有多大仇,一個爺爺才會讓一個未加冠的孫兒,獨自去千裏之外辦事啊?
種彥崇微有尷尬,道:“阿爺想讓我考常科。”
種氏微微挑眉頭,顯示出過人的修養,而一邊的趙虎頭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常科就是文科,種彥崇那拿槍騎馬的姿態,怎麽看都不像個能考狀元的啊,考武科還差不多。
種彥崇有些惱怒,伸手就把趙虎頭抱到懷裏,雙手捏臉,左右一扯,以掩飾尷尬:“你這小孩,舅舅今天便教你什麽是禍、從、口、出!”
趙虎頭無奈,隻能委屈地求救:“娘親,虎頭好痛哦……”
於是種夫人瞬間眼神一凜,種彥崇頓時一滯,乖巧地把小孩子還給了母親。
“為何要讓你考常科?”種夫人疑惑道,“我種家一向以戰功得功名。”
“阿爺說,如今邊需不振,一時半會,拿不了西夏,宋遼又已百年未開戰,難得武功,再者,種氏先祖本就是大儒種放一脈,考常科,也算是承繼家學……”
趙虎頭聽懂了,簡單地說,就是老種覺得宋朝如今沒錢了,最少十年都打不了西夏,和遼國又沒的打,沒有軍功,又有蔡京擋著,種家人在武將這邊很難升官,所以讓孫兒先去文科混混資曆,但看起來,種彥崇並不想去文科班,所以幹脆借著來辦事的由頭,離家出走了。
老種這想法,還真不能說有錯,別說大宋了,估計遼國也沒想到,自家百年江山眼看還算過得去的時候,讓白山黑水裏竄出來的東北哥們在十年時間裏就給一鍋端了,而在這一場天下變局裏,大宋軍臣考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單,要等到數百年後的南明出世,才有機會在比爛的行當裏和這位後輩一較高下。
又聽了一會,兩人的話題落在了蠟園上,趙虎頭見沒什麽重要消息,幹脆趁兩人不注意悄悄溜掉,免得一會又任人魚肉。
……
種彥崇的到來在趙家引起了很大的話題,這位小將每天一大早醒來,在雪地裏站樁一個時辰,練槍一個時辰,少年英姿,讓不少婢女暗送秋波。
趙虎頭則需要想盡辦法躲著他,因為這個小舅舅太煩人了,總想著逗弄他,還說什麽虎頭太乖巧了,想抱走雲雲。
這些都不是最過分的,最過分的是,這小舅舅每天都給他洗腦,說少年應該練武,強健身體,有天的早上還把他從溫暖的被窩拖出來,說是一起站馬步。
種氏對此,不但沒反對,居然還很支持!
趙虎頭忍了又忍,終於忍無可忍,懟他道:“若我學武藝有用到之時,怕是大宋危矣。”
這話很有道理,如果到了他一個宗室上戰場,估計大宋差不多就國破家亡了,明白這一點,種彥崇很失落,不再欺負小孩子一起練武。
但趙虎頭這話出口後,卻驟然反應過來——媽的,這麽一說,還真有用得上的時候。
並不是他看不起種家,相反,在靖康之辱的那段時間,種家的表現就算不是高光,也絕對是在水準線之上,但是經不住豬隊友的拉胯啊!
那段曆史的情節,堪稱治療低血壓的神物,從聯金滅遼開始,就一直往死路走,還是沒人拉的回來那種。
種家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是正常死亡,種彥崇的祖父種師道,在靖康之辱時被宋欽宗一二再再而三的投降操作活活氣死,而種師道的弟弟種師中,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逼著出戰,生生戰死,種彥崇則直接戰死在了伐遼之役裏。
所以,趙虎頭以前從來都沒想過能進入朝廷中樞,去阻止靖康事件,因為趙家那三個皇帝,真的是畏敵如虎,隻要一絲能求饒的機會,就絕對不會放過。
可是,若是有機會和種家打好關係,在靖康之時,也許會是一步好棋呢?
想到這,趙虎頭不再排斥種彥崇的教導,而是早上起來,摸黑跟著小舅舅去站馬步。
種彥崇特別開心,像一匹關不住的野馬,走路都帶風。
趙虎頭對此很疑惑,問了母親。
母親告訴他,種彥崇有個弟弟,和他差不多大,但先天不足,體弱多病,大夫說很難長到成年,很可能是把他代入了弟弟健康時的模樣,才這般上心。
趙虎頭於是放下心來,認真跟著種彥崇訓練,藝多不壓身嘛。
……
新年很快過去,趙虎頭的站樁有點樣子,種彥崇還給他削了一把小劍,每天舞來舞去教他劍術,稱自己十八般武藝不說樣樣皆精,但四五樣還是有的。
過了兩天,他還準備了一把小弓小箭,準備讓小虎頭練練準頭。
但他找到小虎頭時,隔著窗戶空隙,他發現這小孩正盤著腿坐在桌子上,老氣橫秋地幾個書童說話。
“我們上次講到的變法的影響,這次呢,我們接著講變法是怎麽把大宋拖到溝裏去的……”
種彥崇於是看到四個奴婢拿出紙筆,認真記錄。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就是路線的差別,什麽叫路線呢,比如鬆元你想要吃飽飯,於是就種田,收獲糧食,這就是鬆元的路線,而顧達你呢也想吃飽飯,於是你去搶鬆元的種的糧食,這是顧達的路線。而這兩路線雖然願望相同,但這是衝突的,有差別的,你們懂了嗎?”
“啊,顧達你居然搶我的糧!”“顧達好壞!”“不,我沒有!”
“好了,懂了就行,這隻是舉個例了,說回來,變法的時候,神宗皇帝和王文公,都是想強大國家,這是他們的目的,這一點,他們是重疊的,但他們路線不同,皇帝陛下是想要靠富國強兵來重現漢唐偉業,而王文公,是想靠富國強兵來拯救大宋的財政。”
山水舉手:“那公子,這兩個路線,難道也有區別嗎?”
“當然有!”趙虎頭拿起一張紙,寫了個字,“漢唐偉業就是打仗,要花錢,拯救大宋的財政、要改革,就要用錢!”
他舉起紙,上邊寫著“錢”字。
“所以,王文公變法收上來的錢,大多被拿去打西夏了,前幾次伐夏小勝,可最後一次,又遇到孤兒寡母,一敗塗地。”
說到這,趙虎頭有些感慨。
大宋不知是不是竊國時欺負周家的孤兒寡母上癮了,一連三次最重要的戰役,都被孤兒寡母打成了傻逼,第一次,看遼國孤兒寡母,想去收複燕雲十六州,結果遇到的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蕭太後,打得太宗連夜驢車漂移逃跑。第二次,看西夏孤兒寡母,興兵六十萬,結果梁太後親征,永樂城大敗宋軍,六十萬的軍民傷亡直接把神宗給氣死了。等十幾年後的第三次,聯金滅遼,卻遇到了耶律大石和蕭普賢女,一萬遼人打敗十萬宋軍,讓把遼軍當兔子攆的金國將領們目瞪口呆之餘,又嘴角流淚。
拉回思路,趙虎頭繼續道:“所以王文公變法時,沒有錢來兜底。”
“為什麽要用錢來兜底呢?”
“因為要應付突發情況,就拿青苗法舉例,它放低利息貸的本錢是用平抑糧價儲備庫‘常平倉’的庫存,並且一次就把常平倉的儲備糧全放出去,所以,在大旱到來時,常平倉拿不出糧食救災,大量災民直接衝擊京城,王公的第一次下崗、額,罷相,就是因此而來。”
眾人紛紛點頭,窗外的偷聽者更是如被雷擊,一時恍然。
“我們從財稅上看,為什麽一直打不下西夏,也是因為沒有做好‘失敗’的準備,西夏善戰,但是國家太小,經不起長期戰爭,而我們需要打一場持久戰,將對方磨死,但每次戰事有動蕩,朝廷就怕一直打下去太花錢,於是叫停了。漢武帝用兩代皇帝的儲備,才滅了匈奴,咱們用一兩年的錢,就想滅掉西夏,是不是太摳門了?”
山水舉手:“所以公子,王公變法失敗,是因為一次想辦成太多的事情,對嗎?”
“對的!但這不是王文公的問題,而是神宗陛下的問題,他想要成果,想當一個有為之君,想要證明自己,兩個人都想富國強兵,但是路線發生了衝突,所以失敗,而我們想要合為做成一件事,就要有明確的、不會衝突的路線,你們明白了麽?”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並誇獎公子之智,舉世無雙。
種彥崇突然道:“那要滅西夏,應該用什麽路線呢?”
屋內瞬間安靜。
第20章 願者上勾
寂靜數息後,婢女山水禮貌地走出的門外,將種大公子請進了屋裏。
種彥崇很自然地坐下,視屋中凝重的氣氛於無物,才十五歲的他,正是我乃天下第一的中二時間,以及,虎頭不高興時,就會板起臉,但是他的臉頰圓圓的,兩頰一生氣就會鼓起來,看起來更可愛了,好想捏捏。
“你最好停下你冒犯的手。”趙虎頭心情更惡劣了。
種彥崇想起還有正事,便收回手,為了表明態度,他把裘衣脫了放在一邊,也學著幾個書童的樣子,從旁邊抽了一張紙,拿起一根碳棒,吹捧道:“虎頭,你有治世大材啊,來來,給舅舅說說,西夏那邊怎麽打才能成功。”
趙虎頭冷漠地道:“我知道,但我不想告訴你。”
種彥崇眨眨眼睛:“真的嗎?那我可要捏你的臉了。”
趙虎頭更生氣了:“牆角偷聽,豈是君子所為,虧你還是我舅舅呢!”
“我本就不是君子,”種彥崇一點不在意,反而把小馬紮拉到虎頭麵前,笑道,“虎頭,我知你聰明,卻沒想到,你還是個神童呢。”
有宋一朝,特別追捧神童,且卷的特別厲害。先有楊億十一歲中進士、晏殊十四歲中進士,已經是很卷了,結果卷到後來,卷出了個四歲當進士的蔡伯俙,這風氣一直到王安石的“傷仲永”一文出來,這神童風氣才稍有止歇。
趙虎頭因此並沒有覺得這是誇獎,他還在思考這個舅舅會對自己的計劃造成什麽影響,他試探道:“你就不覺得,問一個四歲小孩這種問題,很丟人嗎?”
種彥崇微微一笑,道:“我也就問問,難道還能當朝堂奏對不成,但剛剛虎頭你的說法,實在讓我驚喜。”
種家深耕西北百餘年,與西夏交手無數次,對其了解當然遠勝當朝諸公,剛剛小孩子的很多話,都觸及了更深層次的東西,他感覺有張窗戶紙蒙在眼前,但卻就是難以打破,所以心癢難抑,問出這個問題。
“你是要考常科的人,問什麽西夏?”趙虎頭開口就紮他的心。
“因為隻有打西夏啊,”種彥崇用無奈地口吻道,“難道還能去打遼國?會被當朝諸公罵死的。”
西夏畢竟小國寡民,不過大宋數州之地,又有關中天險為屏,打就打了,也不用挑日子,遼國可就不行了,不但疆域更勝宋朝,又有鐵騎並幽雲險關,孤軍深入的話,半個月就能打到汴京城,那誰扛的住啊。
所以,軍功這事,隻能求於西夏。
“雖然有永樂城之敗,至神宗歸天,但後來不是有哲宗親政麽,不但奪回失地,還開疆兩千裏,幾乎將西夏滅國。西夏已是秋後螞蚱,如今河湟開邊,想來不久就能拿下,舅舅何必擔心。”趙虎頭敷衍他。
種彥崇抬了下眼皮:“那你說為什麽沒有滅國呢?”
趙虎頭隨口道:“因為遼國幹涉啊,當時他們不但遣使過來,還發動大軍在雁門關巡遊,差那麽一點,就可以滅掉西夏了。”
種彥崇搖頭:“不,就算沒有遼國,那一次也滅不了西夏。黨羌軍民一體,便是攻入西夏王城,隻要宋軍退去,還是會死灰複燃燒。”
趙虎頭這才有些重視起來,輕聲道:“這話,是老種將軍說的吧?”
種彥崇一愣,看趙虎頭的目光,摻雜起一些複雜的東西:“你也看出來了?”
趙虎頭心說我哪是看出來的,西夏的韌性可是真不一般,它不但熬死了遼國北宋,還熬死了金朝,連蒙古大軍過來,西夏先降後叛連搞了三次,到最後,他們成功惹怒了成吉思漢,蒙古大軍將整個黨羌數十萬人全數屠殺,連曆代王陵也全數毀掉,讓西夏連文字都沒有留下來。
趙虎頭於是道:“那當然,生死之戰時,西夏甚至可以十丁抽九,這種動員力,想滅西夏,很難。”
種彥崇聽出潛在之意:“很難,但並非不可?”
趙虎頭歪頭看他,做天真可愛狀:“舅舅你說什麽,虎頭聽不懂啊。”
種彥崇不由得磨牙:“放心,我以種氏先祖起誓,必不將今日所聞所見,告知第六人。”
他也明白,一個神童出現在宗室裏,不是什麽大事,但一個三四歲就能天下之事觀察入微的神童,對他們種家、對趙仲湜,都不是什麽好事。
前些日子,南方的道士張懷素就說了幾句金陵有王氣,想在金陵城混個座上賓客,就被人告發謀反,當今官家不但把他交往過的權貴殺了個三連,連著請他吃過飯的宗室親王也被賜死——這種莫須有太厲害了些,以至於宗室武勳之間,普遍產生了恐懼。
趙虎頭表情這才緩和下來,這次是他不謹慎了,但好在他也流著種家的血,這種事情,小舅舅遮掩還來不及,必不會到處言說。
種彥崇看他不生氣了,便軟聲道:“虎頭,舅舅真的很有誠意,你就給我說說吧。”
趙虎頭看了他一眼,終於開口:“想滅西夏,有一點極為關鍵,舅舅可知,維州之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