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無奈道:“郭兄你是不用回去,可我等還要回南京聽用呢,再者,詩文無罪,有罪的是這些為了詩文,視家國為無物的庸君佞臣。”
童貫多年從軍,到底有些脾氣,忍不住道:“諸位已經是勝者,又何必羞辱我等敗軍之將,若我等也能征善戰,又哪輪到你們囂張狂妄!”
耶律大石將杯盞放下,感慨道:“閣下倒甚有自知之明,我聽說你們都是能臣,落到如此地步,可有一分羞愧之心?”
畫宗終於開口道:“此次事敗,朕之過,但也隻是為了幽雲祖訓,朕願以百萬金,百萬糧,贖此次過錯,還請遼主與諸君,原諒則個。”
郭藥師看了看左右,蕭幹望著天,耶律大石看著杯,都沒說話。
老實說,他們三個其實都在和談這事上做不了主,反正消息已經送回去了,都元師和陳留守應該能談出個所以然。
不過,還是要敷衍一下的,郭藥師微笑道:“這錢自然要,但如今,你們城中所存,都是我等軍需,錢糧又從何來,若能滿足我朝所需,也不是不能放還你等。”
畫宗見有門,頓時興奮起來:“我大宋東京,有錢糧無數,必能滿足貴國所需,隻要將吾送回東京,必能開啟國庫,任諸君予取予求。”
嗯,郭藥師微笑道:“此語當真?”
畫宗剛要答應,蔡京在旁邊重重咳嗽了幾聲,打斷了畫宗,才緩緩道:“將軍容稟,如今東京城中,太子監國,又有大軍護城。你領重兵,怕是難以入城,不如派人護送我等回京,將太子換成官家,有太子在手,官家也可全心全力,為您籌集資糧。”
郭藥師輕笑了一聲,與耶律大石等人對視一眼,結束了這場宴席。
畫宗等人根本還沒吃飽,不得不飛快將桌上的麥餅塞進袖中,在士卒的驅趕下,回到他的營帳中。
梁師成依然忠心,給畫宗選了個幹淨的角落,還偷拿了一壺酒水。
畫宗努力吞咽著帶著麥餅,一邊吃,一邊看著遠方,淚流滿麵。
……
另外一邊,蕭幹等人還要討論要不要去圍困東京城。
雖然有天子在手,但這事還是很危險,一旦周圍的勤王軍匯聚,加上西軍調集,到時他們孤軍深入,怕是會輸光所有。
如今他們手中的籌碼,已經是大勝特勝了。
最後,郭藥師提議,要不要去試試,若是十天之內,無法開城,那就打道回府。
第180章 父子情深
國君被俘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東京城, 一同傳來的,還有遼軍渡過黃河的消息,京城開始戒嚴。
無數世家大戶心中惶恐, 開始舉家去東南暫避,許多健兒被招募, 補充入禁軍, 臨陣磨槍一樣地開始訓練。
但是,整個東京城反而因此安定了下來,就像靴子終於落了地, 如此, 倒也不必準備軍隊去勤王, 隻要守好京城, 便算勝利了。
再說了, 國君被俘這種情況,曆史上倒也不是沒有,東晉時, 也有國主被俘,但那時, 因為主沒有繼承人, 天下大亂,但大宋不同啊, 大宋還有皇帝親自選定的太子,雖然年幼,但也是主君啊。
太子趙桓如今監國,雖然沒有繼位, 但已經掌握了大權, 他的座師耿南仲被提拔為資政殿大學士, 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一夜之間,成為首輔人物。
但這位首輔並沒什麽才華,麵對直撲而來的遼人軍隊,他對太子的建議隻有一個“議和”。
朝中為此吵成一團,有少量的主戰派,但大多都是主和派。
簡單地說,這次遼人突然的爆發,把朝中諸臣打懵了,這些年來,朝廷中樞官員大多出自奸黨門下,但凡是有幾分風骨的,都是低階官員。張叔夜、李綱等人雖然都力主抗金,可是人數太少,在滿是主和的大臣中幾乎沒有還有之力。
就在他們爭吵之時,又有一個噩耗傳來,東京城西北三十裏的牟駱岡,被遼軍占領了!
……
將時間拉回三天前,被俘虜的諸臣百官在郭藥師手下當然得不到太好的待遇,常勝軍雖然是郭藥師一手訓練,但在遼東就被陳行舟的“不勞者不得食的思想洗腦”,就算是皇帝,也別想著在他們這裏白吃白喝。
所以,這些老頭每天都得在士卒的看護下運糧、喂馬、刷馬、洗衣、修理器械……
這些金尊玉貴的人物哪吃過這種苦,才一天時間,皇帝的掌心就被磨出好幾個血泡,需要在士卒的鞭子下才能咬牙苦幹。
然後沒過兩天,受不了這折磨的六賊之一王黼主動獻上了一個重要情報,想換得一點好處。
這個情報就是東京城外的朱仙鎮,是漕運重鎮,東南糧食都是在這裏轉運到京城,一旦被截斷,東京城那一百多萬的人家吃起飯來何等可怕,糧草很快便會告急。
蕭幹對這事很是滿意,立刻就準備派耶律大石去朱仙鎮。
同時,他給這些大臣發了話,誰要是能給些有用的消息,便能免了勞役,換些輕省活計。
若是前天,他這話肯定打動不了這些大臣,但在折騰了兩日重活後,這些大臣們紛紛踴躍獻計,其中尤以蔡京的兒子蔡攸給出的消息最為重要——在京城外三十裏,有一處名為牟駱岡的草場,牧養著天下名駒,有兩萬多的馬兒,還有大量給馬準備的糧草和禁軍準備的糧食。
蕭幹一時困惑,忍不住問道:“既然大宋有如此多的馬,為何攻伐我朝時,將領都是騎的大青驢呢?”
眾宋臣一時啞口無言,直到蕭幹點名讓童貫回答,這位有些佝僂的健壯老宦官看了一眼皇帝,才低聲道:“此地,是皇家牧場,其中名駒,是給群臣儀仗、馬球所用,加之攻伐西夏用不上鐵騎,自然、自然便不會供給軍中。”
蕭幹和郭藥師等人都被驚呆了,耶律大石忍不住感慨道:“我朝雖然也軍備廢弛,多依仗外族平亂,但這些年邊境不平,至少還有些武備,也算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郭藥師想著陳行舟的平時說的話,忍不住道:“這澶淵之盟雖然讓兩國百年不動刀兵,但卻也是讓宋遼皆忘戰,若是常年敵對,倒也不至於此。”
耶律大石搖頭道:“哪有永世不變之盟,百年不爭,對兩國百姓大有益,至於如今,隻是我們不爭氣罷了,哪能厚著顏麵,怪先祖予國這等盛世呢?”
這話說得有道理,蕭幹連連點頭,郭藥師也誇道:“你若去遼東,必定與我家那位主子很有話說,到時位置肯定不在老陳之下。”
耶律大石有些靦腆道:“哪裏哪裏,陳先生是遼東之中流砥柱,我卻連失兩州,不能比不能比。”
蕭幹反對道:“大石林牙是我們這邊少有的將才,郭將軍如此直白,未免不把我放在眼裏了。”
郭藥師立刻誇獎道:“蕭將軍,我還誇你了,這些日子見您騎兵威嚴,要我說,你過來也不在我之下。”
蕭幹輕咳一聲:“這可不好,我們奚人都在中京道,離遼陽太遠了。”
雙方一番商業互吹後,蕭幹讓耶律大石按計劃,去阻斷朱仙鎮的槽運,同時和郭藥師一起,去占領那個有馬有糧的牟駱岡。
他們毫無阻礙地占據了這裏,原本說好的五千駐守禁軍,在這裏居然隻有一千多人,聽說他們來了,就已經四下逃散,占據這裏,都沒費吹灰之力。
但收獲太大了,這裏不但有喂馬的黃豆、上好的馬舍,還有大量的糧草,足夠他們三萬兵馬用上兩個月了。
得到這樣的好處,郭藥師和蕭幹也不能沒什麽表示,他收到遼東的信件後,挑選了以王黼為主,梁師成為輔的幾人,拿著皇帝的手書,去東京城中,作為傳遞消息的議和人選。
……
王黼的回歸如同大地震,立即把朝廷上下震得六神無主。
連李綱等人都大呼遼人奸滑,朝廷中正在監國的太子趙桓也氣得摔了好幾套琉璃杯盞。
王黼的出現,代表著京中一下有了兩股勢力,一派是太子,一派是皇帝,要知道,太子才監國沒一個月,朝廷上大多崗位,都是出自蔡京等六賊門下,太子根本沒來得及更換。
更慘的是,皇帝如今還是皇帝,他的手書,是真正是禦旨,無論從哪個角度,效力都超過了正在監國的太子。
連趙士程知道了,都驚訝於這招的毒辣。一朝天子一朝臣,王黼等人開頭就支持三皇子與太子爭權,如今又回到了朝廷,隻有迎回皇帝,他們這些老臣才會有活路,一旦是太子繼位,那他們末日,便近在眼前了。
所以,無論如何,王黼等人都會聯合蔡京、童貫他們的勢力,盡可能地救回皇帝。至於朝廷會因此付出什麽,這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他們知道,隻要能迎回太上皇,那麽,無論他們為此做過什麽,皇帝都不會怪罪。
而朝廷也反應很快,派出了使臣,蕭幹看對方居然那麽爽快,立刻獅子大開口,要錢要糧,同時,大宋朝廷立刻停止和金人的盟約,並且助遼滅金等等。
在蕭幹看來,雖然這次大勝,但金人的威脅迫在眉睫,實在不能和大宋徹底撕破臉,這次是宋人毀約在先,他們是自救反抗,到哪都說得過理去,唯一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保證大宋能答應這些條件。
這時,郭藥師就果斷提議:“既然皇帝要放回去,那咱們不妨要他的兒子作人質,聽說大宋皇帝兒子挺多,咱們就要皇帝的所有兒子都來當人質,將遼軍送回燕京並且所有錢糧到賬後,才會放人。”
“不好,既然他兒子多,萬一又生了兒子呢?”耶律大石道,“這皇帝的品性你們也見到了,怎麽能保證,他在意這些兒子?”
郭藥師聳聳肩:“那你們說,要怎麽做?”
蕭幹抓了抓頭,不得不同意目前看來,郭藥師的辦法是最有效的,至少皇帝想再有兒子,怎麽也要那麽好些年,且幼兒易夭折,有那麽多兒子在手裏,不怕他不就範。
但是……
“如今朝廷裏是太子監國,那太子會甘心過來當人質麽?”耶律大石表示懷疑。
“能拿多少是多少,反正皇帝和太子,總要有一個留下,”郭藥師微笑道,“這兩獸相爭,說不定,兩個咱們都能帶回去呢。”
想到這些日子見識到的那群“名臣”,三人不由地相視一眼,齊聲大笑。
……
過了半日,遼人的議和協議很快就傳入了朝廷之中。
一時間,又是天翻地覆,王黼等畫宗舊臣當然是想要用太子等人換回皇帝,但太子等人又豈能坐以待斃?
朝中爭議不斷,連從正從遠方而來的勤王軍們知道了這事,一時間都紛紛躊躇起來。
這種爭議中,太子趙桓漸漸地落了下風,他的弱點太明顯了——他權利的合法性,就來源於畫宗,如果他拒絕這個協議,那麽,無疑就劇烈動搖了他自身地位的合法性。
若皇帝死了,那沒得說,他是當之無愧的繼承人,但皇帝還在,而且隨時有可能歸來,那麽,朝廷眾臣,就很難下定決心依附太子。
但是,趙桓作為皇帝的長子,對父親那涼薄的性子再清楚不過,一旦他被拿住北上,他的父親怕是立刻會將他忘在腦後,說不定很快就會立新的太子。
大位如今近在眼前,讓他犧牲自己,換回父親,他,做不到!
在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趙桓招來自己的心腹耿南仲。
商議之後,他們決定拉攏城中禁軍與太學生,讓太學生上書,王黼等奸臣的罪名,再以禁軍將王黼黨羽拿下,穩定城中人心,再登基繼位,尊父親為太上皇,讓他去北方當人質便好!
反正這次大亂,不就是因為父皇肆意妄為而起的麽?
至於那些還在城中的弟弟,甚至親近些的宗室,都可以一起收攏,全送給遼人!
第181章 公子英明
這一次的都城被圍, 圍得非常詭異。
隨著時間漸漸過去,京城周圍漸漸聚集了一波勤王軍,其中, 來得最快的是陝西的西軍以及鄉人們自己募集的鄉勇。
但這些人並沒有去攻打遼人,而是在京城西邊駐紮,伸手向朝廷討要糧草——這也怪不得他們,因為大宋軍隊調撥的手續太多太複雜, 陝西一帶糧草本就要仰仗京城調撥。
可是這一招實在不好用,因為來的人, 有點多了。
這次勤王一旦成功, 可以說是滔天之功, 所以各地知州縣令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光是附近的河東、河北、秦鳳、永興軍路等, 就已經有了八萬多人過來, 若是各地一起過來, 怕是有二十萬之眾。
可這些人在知道皇帝已經被俘虜後, 卻是沒有一個敢去進攻遼人,因為他們都知道,在朝廷沒個定論之前,一但去救皇帝, 而途中皇帝有個什麽閃失, 那監國的太子就算再感激, 也是會把“害死”皇帝的人誅族的。
再者說,這些鄉勇都是臨時招募的,讓他們打打盜賊沒問題, 但讓他們去打遼國的精銳騎兵, 這就是為難他們了。耶律大石常常帶數百騎去周圍探險, 看看有沒有什麽忠勇大軍,但常常是看到他們的騎兵來了,便立刻做鳥獸散去,弄得他頗感無趣。
同時,朝廷中以王黼為首的帝黨也下了嚴令,不許攻擊遼軍,以保皇帝安危無虞。
太子黨們對這個要求雖然咬牙切齒,但卻不敢反對,簡單地說,這個時候,沒有人敢冒出頭來,承擔責任。
有這個威望的,沒這個決心,而有這個決心的,卻人微言輕,就比如李綱,他是最為激烈、要求支持太子繼位、抵抗遼軍的人,但他的言論發表沒有多久,就被帝黨下獄收押,太子黨對此一句言論都沒有發表。
而兩邊談判卻是漸漸步入了正軌。
王黼等人已經成為一個傳聲筒,每天來回京城、遼營之間,傳達的談判的進度,現在遼人的條件,都是要帝黨與太子黨同時點頭,才能推進。
但關鍵問題就卡在,怎麽讓太子來換皇帝當人質。
童貫多年從軍,到底有些脾氣,忍不住道:“諸位已經是勝者,又何必羞辱我等敗軍之將,若我等也能征善戰,又哪輪到你們囂張狂妄!”
耶律大石將杯盞放下,感慨道:“閣下倒甚有自知之明,我聽說你們都是能臣,落到如此地步,可有一分羞愧之心?”
畫宗終於開口道:“此次事敗,朕之過,但也隻是為了幽雲祖訓,朕願以百萬金,百萬糧,贖此次過錯,還請遼主與諸君,原諒則個。”
郭藥師看了看左右,蕭幹望著天,耶律大石看著杯,都沒說話。
老實說,他們三個其實都在和談這事上做不了主,反正消息已經送回去了,都元師和陳留守應該能談出個所以然。
不過,還是要敷衍一下的,郭藥師微笑道:“這錢自然要,但如今,你們城中所存,都是我等軍需,錢糧又從何來,若能滿足我朝所需,也不是不能放還你等。”
畫宗見有門,頓時興奮起來:“我大宋東京,有錢糧無數,必能滿足貴國所需,隻要將吾送回東京,必能開啟國庫,任諸君予取予求。”
嗯,郭藥師微笑道:“此語當真?”
畫宗剛要答應,蔡京在旁邊重重咳嗽了幾聲,打斷了畫宗,才緩緩道:“將軍容稟,如今東京城中,太子監國,又有大軍護城。你領重兵,怕是難以入城,不如派人護送我等回京,將太子換成官家,有太子在手,官家也可全心全力,為您籌集資糧。”
郭藥師輕笑了一聲,與耶律大石等人對視一眼,結束了這場宴席。
畫宗等人根本還沒吃飽,不得不飛快將桌上的麥餅塞進袖中,在士卒的驅趕下,回到他的營帳中。
梁師成依然忠心,給畫宗選了個幹淨的角落,還偷拿了一壺酒水。
畫宗努力吞咽著帶著麥餅,一邊吃,一邊看著遠方,淚流滿麵。
……
另外一邊,蕭幹等人還要討論要不要去圍困東京城。
雖然有天子在手,但這事還是很危險,一旦周圍的勤王軍匯聚,加上西軍調集,到時他們孤軍深入,怕是會輸光所有。
如今他們手中的籌碼,已經是大勝特勝了。
最後,郭藥師提議,要不要去試試,若是十天之內,無法開城,那就打道回府。
第180章 父子情深
國君被俘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東京城, 一同傳來的,還有遼軍渡過黃河的消息,京城開始戒嚴。
無數世家大戶心中惶恐, 開始舉家去東南暫避,許多健兒被招募, 補充入禁軍, 臨陣磨槍一樣地開始訓練。
但是,整個東京城反而因此安定了下來,就像靴子終於落了地, 如此, 倒也不必準備軍隊去勤王, 隻要守好京城, 便算勝利了。
再說了, 國君被俘這種情況,曆史上倒也不是沒有,東晉時, 也有國主被俘,但那時, 因為主沒有繼承人, 天下大亂,但大宋不同啊, 大宋還有皇帝親自選定的太子,雖然年幼,但也是主君啊。
太子趙桓如今監國,雖然沒有繼位, 但已經掌握了大權, 他的座師耿南仲被提拔為資政殿大學士, 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一夜之間,成為首輔人物。
但這位首輔並沒什麽才華,麵對直撲而來的遼人軍隊,他對太子的建議隻有一個“議和”。
朝中為此吵成一團,有少量的主戰派,但大多都是主和派。
簡單地說,這次遼人突然的爆發,把朝中諸臣打懵了,這些年來,朝廷中樞官員大多出自奸黨門下,但凡是有幾分風骨的,都是低階官員。張叔夜、李綱等人雖然都力主抗金,可是人數太少,在滿是主和的大臣中幾乎沒有還有之力。
就在他們爭吵之時,又有一個噩耗傳來,東京城西北三十裏的牟駱岡,被遼軍占領了!
……
將時間拉回三天前,被俘虜的諸臣百官在郭藥師手下當然得不到太好的待遇,常勝軍雖然是郭藥師一手訓練,但在遼東就被陳行舟的“不勞者不得食的思想洗腦”,就算是皇帝,也別想著在他們這裏白吃白喝。
所以,這些老頭每天都得在士卒的看護下運糧、喂馬、刷馬、洗衣、修理器械……
這些金尊玉貴的人物哪吃過這種苦,才一天時間,皇帝的掌心就被磨出好幾個血泡,需要在士卒的鞭子下才能咬牙苦幹。
然後沒過兩天,受不了這折磨的六賊之一王黼主動獻上了一個重要情報,想換得一點好處。
這個情報就是東京城外的朱仙鎮,是漕運重鎮,東南糧食都是在這裏轉運到京城,一旦被截斷,東京城那一百多萬的人家吃起飯來何等可怕,糧草很快便會告急。
蕭幹對這事很是滿意,立刻就準備派耶律大石去朱仙鎮。
同時,他給這些大臣發了話,誰要是能給些有用的消息,便能免了勞役,換些輕省活計。
若是前天,他這話肯定打動不了這些大臣,但在折騰了兩日重活後,這些大臣們紛紛踴躍獻計,其中尤以蔡京的兒子蔡攸給出的消息最為重要——在京城外三十裏,有一處名為牟駱岡的草場,牧養著天下名駒,有兩萬多的馬兒,還有大量給馬準備的糧草和禁軍準備的糧食。
蕭幹一時困惑,忍不住問道:“既然大宋有如此多的馬,為何攻伐我朝時,將領都是騎的大青驢呢?”
眾宋臣一時啞口無言,直到蕭幹點名讓童貫回答,這位有些佝僂的健壯老宦官看了一眼皇帝,才低聲道:“此地,是皇家牧場,其中名駒,是給群臣儀仗、馬球所用,加之攻伐西夏用不上鐵騎,自然、自然便不會供給軍中。”
蕭幹和郭藥師等人都被驚呆了,耶律大石忍不住感慨道:“我朝雖然也軍備廢弛,多依仗外族平亂,但這些年邊境不平,至少還有些武備,也算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郭藥師想著陳行舟的平時說的話,忍不住道:“這澶淵之盟雖然讓兩國百年不動刀兵,但卻也是讓宋遼皆忘戰,若是常年敵對,倒也不至於此。”
耶律大石搖頭道:“哪有永世不變之盟,百年不爭,對兩國百姓大有益,至於如今,隻是我們不爭氣罷了,哪能厚著顏麵,怪先祖予國這等盛世呢?”
這話說得有道理,蕭幹連連點頭,郭藥師也誇道:“你若去遼東,必定與我家那位主子很有話說,到時位置肯定不在老陳之下。”
耶律大石有些靦腆道:“哪裏哪裏,陳先生是遼東之中流砥柱,我卻連失兩州,不能比不能比。”
蕭幹反對道:“大石林牙是我們這邊少有的將才,郭將軍如此直白,未免不把我放在眼裏了。”
郭藥師立刻誇獎道:“蕭將軍,我還誇你了,這些日子見您騎兵威嚴,要我說,你過來也不在我之下。”
蕭幹輕咳一聲:“這可不好,我們奚人都在中京道,離遼陽太遠了。”
雙方一番商業互吹後,蕭幹讓耶律大石按計劃,去阻斷朱仙鎮的槽運,同時和郭藥師一起,去占領那個有馬有糧的牟駱岡。
他們毫無阻礙地占據了這裏,原本說好的五千駐守禁軍,在這裏居然隻有一千多人,聽說他們來了,就已經四下逃散,占據這裏,都沒費吹灰之力。
但收獲太大了,這裏不但有喂馬的黃豆、上好的馬舍,還有大量的糧草,足夠他們三萬兵馬用上兩個月了。
得到這樣的好處,郭藥師和蕭幹也不能沒什麽表示,他收到遼東的信件後,挑選了以王黼為主,梁師成為輔的幾人,拿著皇帝的手書,去東京城中,作為傳遞消息的議和人選。
……
王黼的回歸如同大地震,立即把朝廷上下震得六神無主。
連李綱等人都大呼遼人奸滑,朝廷中正在監國的太子趙桓也氣得摔了好幾套琉璃杯盞。
王黼的出現,代表著京中一下有了兩股勢力,一派是太子,一派是皇帝,要知道,太子才監國沒一個月,朝廷上大多崗位,都是出自蔡京等六賊門下,太子根本沒來得及更換。
更慘的是,皇帝如今還是皇帝,他的手書,是真正是禦旨,無論從哪個角度,效力都超過了正在監國的太子。
連趙士程知道了,都驚訝於這招的毒辣。一朝天子一朝臣,王黼等人開頭就支持三皇子與太子爭權,如今又回到了朝廷,隻有迎回皇帝,他們這些老臣才會有活路,一旦是太子繼位,那他們末日,便近在眼前了。
所以,無論如何,王黼等人都會聯合蔡京、童貫他們的勢力,盡可能地救回皇帝。至於朝廷會因此付出什麽,這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他們知道,隻要能迎回太上皇,那麽,無論他們為此做過什麽,皇帝都不會怪罪。
而朝廷也反應很快,派出了使臣,蕭幹看對方居然那麽爽快,立刻獅子大開口,要錢要糧,同時,大宋朝廷立刻停止和金人的盟約,並且助遼滅金等等。
在蕭幹看來,雖然這次大勝,但金人的威脅迫在眉睫,實在不能和大宋徹底撕破臉,這次是宋人毀約在先,他們是自救反抗,到哪都說得過理去,唯一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保證大宋能答應這些條件。
這時,郭藥師就果斷提議:“既然皇帝要放回去,那咱們不妨要他的兒子作人質,聽說大宋皇帝兒子挺多,咱們就要皇帝的所有兒子都來當人質,將遼軍送回燕京並且所有錢糧到賬後,才會放人。”
“不好,既然他兒子多,萬一又生了兒子呢?”耶律大石道,“這皇帝的品性你們也見到了,怎麽能保證,他在意這些兒子?”
郭藥師聳聳肩:“那你們說,要怎麽做?”
蕭幹抓了抓頭,不得不同意目前看來,郭藥師的辦法是最有效的,至少皇帝想再有兒子,怎麽也要那麽好些年,且幼兒易夭折,有那麽多兒子在手裏,不怕他不就範。
但是……
“如今朝廷裏是太子監國,那太子會甘心過來當人質麽?”耶律大石表示懷疑。
“能拿多少是多少,反正皇帝和太子,總要有一個留下,”郭藥師微笑道,“這兩獸相爭,說不定,兩個咱們都能帶回去呢。”
想到這些日子見識到的那群“名臣”,三人不由地相視一眼,齊聲大笑。
……
過了半日,遼人的議和協議很快就傳入了朝廷之中。
一時間,又是天翻地覆,王黼等畫宗舊臣當然是想要用太子等人換回皇帝,但太子等人又豈能坐以待斃?
朝中爭議不斷,連從正從遠方而來的勤王軍們知道了這事,一時間都紛紛躊躇起來。
這種爭議中,太子趙桓漸漸地落了下風,他的弱點太明顯了——他權利的合法性,就來源於畫宗,如果他拒絕這個協議,那麽,無疑就劇烈動搖了他自身地位的合法性。
若皇帝死了,那沒得說,他是當之無愧的繼承人,但皇帝還在,而且隨時有可能歸來,那麽,朝廷眾臣,就很難下定決心依附太子。
但是,趙桓作為皇帝的長子,對父親那涼薄的性子再清楚不過,一旦他被拿住北上,他的父親怕是立刻會將他忘在腦後,說不定很快就會立新的太子。
大位如今近在眼前,讓他犧牲自己,換回父親,他,做不到!
在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趙桓招來自己的心腹耿南仲。
商議之後,他們決定拉攏城中禁軍與太學生,讓太學生上書,王黼等奸臣的罪名,再以禁軍將王黼黨羽拿下,穩定城中人心,再登基繼位,尊父親為太上皇,讓他去北方當人質便好!
反正這次大亂,不就是因為父皇肆意妄為而起的麽?
至於那些還在城中的弟弟,甚至親近些的宗室,都可以一起收攏,全送給遼人!
第181章 公子英明
這一次的都城被圍, 圍得非常詭異。
隨著時間漸漸過去,京城周圍漸漸聚集了一波勤王軍,其中, 來得最快的是陝西的西軍以及鄉人們自己募集的鄉勇。
但這些人並沒有去攻打遼人,而是在京城西邊駐紮,伸手向朝廷討要糧草——這也怪不得他們,因為大宋軍隊調撥的手續太多太複雜, 陝西一帶糧草本就要仰仗京城調撥。
可是這一招實在不好用,因為來的人, 有點多了。
這次勤王一旦成功, 可以說是滔天之功, 所以各地知州縣令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光是附近的河東、河北、秦鳳、永興軍路等, 就已經有了八萬多人過來, 若是各地一起過來, 怕是有二十萬之眾。
可這些人在知道皇帝已經被俘虜後, 卻是沒有一個敢去進攻遼人,因為他們都知道,在朝廷沒個定論之前,一但去救皇帝, 而途中皇帝有個什麽閃失, 那監國的太子就算再感激, 也是會把“害死”皇帝的人誅族的。
再者說,這些鄉勇都是臨時招募的,讓他們打打盜賊沒問題, 但讓他們去打遼國的精銳騎兵, 這就是為難他們了。耶律大石常常帶數百騎去周圍探險, 看看有沒有什麽忠勇大軍,但常常是看到他們的騎兵來了,便立刻做鳥獸散去,弄得他頗感無趣。
同時,朝廷中以王黼為首的帝黨也下了嚴令,不許攻擊遼軍,以保皇帝安危無虞。
太子黨們對這個要求雖然咬牙切齒,但卻不敢反對,簡單地說,這個時候,沒有人敢冒出頭來,承擔責任。
有這個威望的,沒這個決心,而有這個決心的,卻人微言輕,就比如李綱,他是最為激烈、要求支持太子繼位、抵抗遼軍的人,但他的言論發表沒有多久,就被帝黨下獄收押,太子黨對此一句言論都沒有發表。
而兩邊談判卻是漸漸步入了正軌。
王黼等人已經成為一個傳聲筒,每天來回京城、遼營之間,傳達的談判的進度,現在遼人的條件,都是要帝黨與太子黨同時點頭,才能推進。
但關鍵問題就卡在,怎麽讓太子來換皇帝當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