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趙士程回頭看她。
“若是將丁稅攤入田稅中,是不是要重新清查田畝啊?”李姑娘問。
“那是自然,”趙士程笑道,“但這事不會那麽快完成,我能給他們一年的時間,把需要藏的土地藏好了。”
“這……”小姑娘實在沒忍住,主動上前,給官家倒了一碗水,討好地問道,“為何呢?難道不是土地越多越好?”
“因為要盡可能地少些動蕩,”趙士程也不賣關子,“這事,本就不是查一次就能查得清,我與他們,本就是在互相拉扯,以後日子還長,許多事情,不必急於一時。”
他準備用五到十年的時間,一州一縣地慢慢梳理。
這事光有宗澤不夠,還得把王洋招回來,如果能將土地流轉起來,工業生產將會更加健康。
唉,要是周圍的鄰居們再富有一點就好了。
“謝謝官家指點。”小姑娘懂了,起身回到原位。
“好好學。”趙士程微微點頭,去工作了。
第331章 站出來給我看看
皇帝陛下要動國之稅本的消息並沒有刻意封鎖, 很快便傳得塵囂直上。
而中下層官員俸祿調動的事情,也成為許多官員討論的焦點。
更讓人無語的是,陛下私下透露, 決定把田稅截留一部分, 做為各地官府的用度。
也就是說,將來田稅不但會成為各州縣官府的考核標準, 還會成為他們的經濟來源——因為按大宋祖製,各地田賦是要直接上繳中央,支出再由中央調撥。
這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巨大討論。
朝廷裏各種勸誡、支持的奏書堆積成山。
趙士程讓人將這些分成支持和不支持的, 把前者多看了一些的, 後者隨便挑選了兩本看看。
兩邊都沒有什麽新意,反對者扯祖製說國本, 反正就是這樣的做天下不寧,還把王安石變法失敗的舊事拿出來說。
支持者當然就是願意給官家帶頭衝鋒, 想要在這一波大勢裏得到信任,獲取高位。
-
八月,朝廷進行了人事調整,六十多歲的張叔夜以使相的身份被封為燕京宣撫使,他的族弟被調往太原,成為河東節度使,而宗澤則卸任被調動回京城。
還有一些反對的朝臣, 因為反應太過劇烈, 已經上升到抵製的程度,被剝離了實職, 暫時保持著官階, 去角落裏冷靜冷靜。
剩下的反對者則還在的位置上沒有動彈。
朝廷裏的人都明白, 這波調整下來, 已經沒有人能阻止官家的行為了,如果不想被官家冷落,那隻能選擇站在他這一邊。
至九月中旬時,宗澤帶著一身風塵回到東京,被提拔為參知政事,這是丞相位,一時無數人羨慕。
要知道和前幾朝一次兩三個甚至五六個參知政事同時在任不同,今上一朝,丞相十分值錢,前幾年便隻有張叔夜一人,如今終於換人了,有人私下裏說,今上的丞相,隻要不犯大錯,必然是能一起配享太廟的。
更讓他們高興的是,這位宗澤年紀已經六十五歲了,這把年紀,也當不了多少年的丞相,讓壯年派官員們充滿了遐想。
而這位讓他們羨慕的老人,如今正在接受官家的召見。
“……金國大將婁室,多次攻打蒙兀部,此部去而複叛,反複數次,去歲草原上暴雪為災,金國掠劫甚重,許多草原部族西遷南遷,意圖內附。”
花園裏,一縷輕煙繚繞,宗澤正在為趙士程講述草原局勢變動,雖然紙上也有記述,但終不如麵對麵交流來得便捷。
趙士程的對地改稅的事情已經有了一個的大略的想法,但他到底不是基層出身的官員,十幾位就已經登上皇位的他有對大勢的把握,有對未來的規劃,可細致到稅改,他一個人是做不好的,必須要宗澤這等從縣令做到知州,且在地方上沉浸了數十年的官員才能做出一套不脫離實際的東西。
更讓他看重的是宗澤的人品,不是誰都能到了地方上就踏實地做事的,宗澤不但能做事,還能不畏強權,在知州時,就敢不受荒宗朝廷的牛黃攤派,寧願官途受阻,這樣的品行,才是做事最重要的。
如果不將民生放在第一位,那改起來,便又是一個青苗法,抱著“先苦一苦百姓”態度做事的人,哪怕初心再好,也是做不好事情的。
他將自己的計劃講給了宗澤。
宗澤聽罷,竟怔忡許久,才緩過神來。
“此事甚難。”宗澤沉吟之後,清楚地分析起其中關鍵。
人丁稅和田稅是大宋稅收基礎,收稅的小吏已經與朝廷形成了一套熟悉的慣例,驟然修改,必然會引起一大波小吏反對——去大戶收稅,和去小戶收稅,首先在難度上不相同。
其次是各地大戶必然分家,將仆役也加入戶籍之中,比如常見的“認幹親”,便是民間為躲避“禁止蓄奴”的法令而來,從而攤平稅本。
再次是隱匿田畝……
他為官三十餘年,對這些小手段十分地清楚將其中的貓膩一一厘清。
趙士程靜靜地聽他講解。
聽完之後,宗澤看他陷入深思,便也沉默不語。
數息之後,趙士程倒是笑了起來:“老宗這是覺得,我會畏難而止麽?”
宗澤滿是風霜的老臉也一瞬間舒展開來:“官家說笑了,論及迎難而上,這世間,無人能出您左右。”
他當然是願意做成這樣的壯舉,但也要陛下全心全意才行,否則若半途而廢,反而是給民間徒增負擔。
“這事不可一蹴而就,”趙士程思索道,“不如便以京畿路附近土地為本,做以改進,以示天下人。”
“這……”宗澤有些遲疑,“這京畿路附近,是否,太難了些?”
京畿路便是東京城周圍的土地,這素來是朝中權貴最喜歡圈占的土地,全是權貴大戶之地,早就沒什麽平民了,若是在這裏推行,必然會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正是因為這裏的權貴勢力最大,才最有效果,”趙士程微笑道,“若有誰願意冒頭,正好能被拉出來,為大家做做警示。”
其實他的看法和宗澤相反,以東京城交通、位置,附近的土地在推行新政後,必然會被更多人改做工業、商業之用,還能降一降土地價格。
至於那些不聽話的、想要冒頭兔子,一旦撞到他手裏,他笑納便是。
宗澤秒懂,一時恭敬地垂手,心悅誠服。
……
新政的事情便就如此定下,次日在朝廷裏,雖然有小規模的反對,但在聽說隻是先在京畿路附近試行後,反對的聲浪瞬間就小了下去。
畢竟天塌下來有個高個頂著,按理來說,沒有比京畿路的地主們更高的個子了。
而京畿路的大戶們固然有在朝廷中身居高位者,但在官家溫和中帶著一絲鼓勵的眼神下,紛紛心中發寒,不但沒有開口反對,反而悄悄退了一小步,避免自己進入官家的視線。
土地?土地再重要,那也沒有自家的官位重要啊!
再說了,官家隻是讓他們多繳一點稅,又不要強搶,多大點事?
見眾卿皆不發一語,趙士程眸中有些失望,不由開啟了點名模式:“種卿,你家在鄭州有良田,覺得如何?”
老種家是他的舅家,在京畿路有大量良田,這是他可以確定的。
種師中恭敬地上前,表示:“回稟官家,老臣家中有田兩千頃,今日便全數清點,繳納新賦,以做表率。”
趙士程表揚了這位老臣的忠心,目光一轉,正準備再點一個名。
沒想到種師中這一句話,仿佛打開了什麽開關,立刻便又有一人上前,稟報自家有良田,不但願意配合清查,官家心懷天下,他十分欽佩,願意捐出一百頃做為官田,以做支持!
一百頃可不是一個小數字,趙士程高興地表揚了他,但同時讓他不要勉強,捐田不必,好好交稅便是最大的支持。
這下朝上便成了一個請願大會,一個個京畿路的有田的官員們立刻卷了起來,願意捐的數額也開始飛快上漲,從一百到兩百再到兩千,到後邊願意捐全部身家的也紛紛出現。
趙士程聽得頭疼,揮手止住他們這如團建一般的活動:“行了,後邊再說捐田的,我可都連前邊的一起當真了。”
瞬間,準備繼續說話的官吏們啞了火,他們說自己捐便罷了,要是讓前邊吹牛的也一起兌現,那可就是犯眾怒了。
如趙士程所料,至少表麵上,朝廷的官員們都表現得十分支持,剩下的,便要看宗澤去操作了,他畢竟居於深宮,每天有處理不完的國家大事,不可能時時盯著。
好在,老宗是他遇到過最有執行力的項目經理,自己需要做的是在官場上給提供足夠的支持,剩下的事情,可以充分相信他。
-
宗澤入相後,自然需要提拔一些能用的臣子,這些人是不缺的,以他如今的地位,隻要他點點頭,便有成千上萬的選人到他麵前爭取機會,在職的也不會少。
趙士程看他選中的人,皆是能吏,便不再追問。
在田賦改革的同時,他又悄悄頒布了另外一項法令——天下胥吏,可以參考神霄院等的雜科。
這個消息刊登在大小報紙上,並不顯眼,朝廷中有許多臣子還是按例提出了反對意見。
要知道,吏員隻是官府中的收稅跑腿的雜役,按理,雜科考來的進士也是能當官的,而按理,胥吏按理是不能當官,更不能考雜科的。
太宗年間,有小吏參加了雜科中的周易,以第一名取士,當時的皇帝趙光義大怒,說,科舉之設,是為得名士之流也,豈容走吏冒進,竊取功名?
隨後剝奪了這位小吏的功名,嚴厲警告後,並下令嚴禁吏員參加科舉。
如今皇帝這個法令,明顯是違背祖宗的規定的。
但……
如今大家都在絞盡腦汁處理田賦的事情,實在沒有太多精力分給這小吏們,再說了,隻是算術之類的雜科,於是眾臣慣例上書一番後,便將此事拋之腦後了。
趙士程對此十分欣喜。
李凝有些不解,悄悄問道:“官家,為什麽允許小吏參加雜科便那麽開心呢,雜科有什麽重要的?”
“雜科,才是民生之本,自然是重要的。”趙士程微笑道,“經義文章,無數讀書人皓首窮經,但吏員代代相傳,家中雖可供讀書,卻無法科考,如今我開了口子,便是給雜科匯入新血。”
等過些年,正科和雜科,怕是要轉換過來呢。
第332章 好好幹
八月十五, 錢塘大潮。
數米高的潮水上,整個江南水性最好的弄潮兒們赤著胳膊,高舉旗杆, 借潮勢踩水而上,保大旗不濕。
兩岸觀潮者眾, 處處可見歡呼之聲。每年大潮, 都是錢塘盛事,今年, 除去本就有的弄潮表演,還額外增加了水師演練, 新建的海船借水勢而起, 在湍急的潮水中迎水來去, 相互之間險之又險地擦身而過。
岸邊的觀眾們呼喊得嗓子都啞了。
商人大戶,甚至是有點閑錢小民, 都爭相將錢財送到打賞弄潮兒們的銀箱之中。
盛典過後, 弄潮的漁家子們去領賞賜——大潮之中, 一個不慎便是身死之局,但賞金也極為可觀, 尤其是在最近這幾年,賞金看漲之外,還有錄入水師的機會。
尤其是今年格外不同, 朝廷準備組建東海水師,他們這些弄潮兒將有可能被錄為東海水師的下海教官,對於清貧且困苦的漁家子來說, 這簡直是一步登天的機會, 為了這次弄潮, 他們都使盡了渾身解數。
以至於籌備水師的官吏在看到他們手中大旗時, 一時分不清哪個更厲害。
一滴沒沾是不可能的,但也僅僅隻是有些濕潤而已,並未全濕透,在海風之下,連水痕都看不到多少。
“若是將丁稅攤入田稅中,是不是要重新清查田畝啊?”李姑娘問。
“那是自然,”趙士程笑道,“但這事不會那麽快完成,我能給他們一年的時間,把需要藏的土地藏好了。”
“這……”小姑娘實在沒忍住,主動上前,給官家倒了一碗水,討好地問道,“為何呢?難道不是土地越多越好?”
“因為要盡可能地少些動蕩,”趙士程也不賣關子,“這事,本就不是查一次就能查得清,我與他們,本就是在互相拉扯,以後日子還長,許多事情,不必急於一時。”
他準備用五到十年的時間,一州一縣地慢慢梳理。
這事光有宗澤不夠,還得把王洋招回來,如果能將土地流轉起來,工業生產將會更加健康。
唉,要是周圍的鄰居們再富有一點就好了。
“謝謝官家指點。”小姑娘懂了,起身回到原位。
“好好學。”趙士程微微點頭,去工作了。
第331章 站出來給我看看
皇帝陛下要動國之稅本的消息並沒有刻意封鎖, 很快便傳得塵囂直上。
而中下層官員俸祿調動的事情,也成為許多官員討論的焦點。
更讓人無語的是,陛下私下透露, 決定把田稅截留一部分, 做為各地官府的用度。
也就是說,將來田稅不但會成為各州縣官府的考核標準, 還會成為他們的經濟來源——因為按大宋祖製,各地田賦是要直接上繳中央,支出再由中央調撥。
這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巨大討論。
朝廷裏各種勸誡、支持的奏書堆積成山。
趙士程讓人將這些分成支持和不支持的, 把前者多看了一些的, 後者隨便挑選了兩本看看。
兩邊都沒有什麽新意,反對者扯祖製說國本, 反正就是這樣的做天下不寧,還把王安石變法失敗的舊事拿出來說。
支持者當然就是願意給官家帶頭衝鋒, 想要在這一波大勢裏得到信任,獲取高位。
-
八月,朝廷進行了人事調整,六十多歲的張叔夜以使相的身份被封為燕京宣撫使,他的族弟被調往太原,成為河東節度使,而宗澤則卸任被調動回京城。
還有一些反對的朝臣, 因為反應太過劇烈, 已經上升到抵製的程度,被剝離了實職, 暫時保持著官階, 去角落裏冷靜冷靜。
剩下的反對者則還在的位置上沒有動彈。
朝廷裏的人都明白, 這波調整下來, 已經沒有人能阻止官家的行為了,如果不想被官家冷落,那隻能選擇站在他這一邊。
至九月中旬時,宗澤帶著一身風塵回到東京,被提拔為參知政事,這是丞相位,一時無數人羨慕。
要知道和前幾朝一次兩三個甚至五六個參知政事同時在任不同,今上一朝,丞相十分值錢,前幾年便隻有張叔夜一人,如今終於換人了,有人私下裏說,今上的丞相,隻要不犯大錯,必然是能一起配享太廟的。
更讓他們高興的是,這位宗澤年紀已經六十五歲了,這把年紀,也當不了多少年的丞相,讓壯年派官員們充滿了遐想。
而這位讓他們羨慕的老人,如今正在接受官家的召見。
“……金國大將婁室,多次攻打蒙兀部,此部去而複叛,反複數次,去歲草原上暴雪為災,金國掠劫甚重,許多草原部族西遷南遷,意圖內附。”
花園裏,一縷輕煙繚繞,宗澤正在為趙士程講述草原局勢變動,雖然紙上也有記述,但終不如麵對麵交流來得便捷。
趙士程的對地改稅的事情已經有了一個的大略的想法,但他到底不是基層出身的官員,十幾位就已經登上皇位的他有對大勢的把握,有對未來的規劃,可細致到稅改,他一個人是做不好的,必須要宗澤這等從縣令做到知州,且在地方上沉浸了數十年的官員才能做出一套不脫離實際的東西。
更讓他看重的是宗澤的人品,不是誰都能到了地方上就踏實地做事的,宗澤不但能做事,還能不畏強權,在知州時,就敢不受荒宗朝廷的牛黃攤派,寧願官途受阻,這樣的品行,才是做事最重要的。
如果不將民生放在第一位,那改起來,便又是一個青苗法,抱著“先苦一苦百姓”態度做事的人,哪怕初心再好,也是做不好事情的。
他將自己的計劃講給了宗澤。
宗澤聽罷,竟怔忡許久,才緩過神來。
“此事甚難。”宗澤沉吟之後,清楚地分析起其中關鍵。
人丁稅和田稅是大宋稅收基礎,收稅的小吏已經與朝廷形成了一套熟悉的慣例,驟然修改,必然會引起一大波小吏反對——去大戶收稅,和去小戶收稅,首先在難度上不相同。
其次是各地大戶必然分家,將仆役也加入戶籍之中,比如常見的“認幹親”,便是民間為躲避“禁止蓄奴”的法令而來,從而攤平稅本。
再次是隱匿田畝……
他為官三十餘年,對這些小手段十分地清楚將其中的貓膩一一厘清。
趙士程靜靜地聽他講解。
聽完之後,宗澤看他陷入深思,便也沉默不語。
數息之後,趙士程倒是笑了起來:“老宗這是覺得,我會畏難而止麽?”
宗澤滿是風霜的老臉也一瞬間舒展開來:“官家說笑了,論及迎難而上,這世間,無人能出您左右。”
他當然是願意做成這樣的壯舉,但也要陛下全心全意才行,否則若半途而廢,反而是給民間徒增負擔。
“這事不可一蹴而就,”趙士程思索道,“不如便以京畿路附近土地為本,做以改進,以示天下人。”
“這……”宗澤有些遲疑,“這京畿路附近,是否,太難了些?”
京畿路便是東京城周圍的土地,這素來是朝中權貴最喜歡圈占的土地,全是權貴大戶之地,早就沒什麽平民了,若是在這裏推行,必然會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正是因為這裏的權貴勢力最大,才最有效果,”趙士程微笑道,“若有誰願意冒頭,正好能被拉出來,為大家做做警示。”
其實他的看法和宗澤相反,以東京城交通、位置,附近的土地在推行新政後,必然會被更多人改做工業、商業之用,還能降一降土地價格。
至於那些不聽話的、想要冒頭兔子,一旦撞到他手裏,他笑納便是。
宗澤秒懂,一時恭敬地垂手,心悅誠服。
……
新政的事情便就如此定下,次日在朝廷裏,雖然有小規模的反對,但在聽說隻是先在京畿路附近試行後,反對的聲浪瞬間就小了下去。
畢竟天塌下來有個高個頂著,按理來說,沒有比京畿路的地主們更高的個子了。
而京畿路的大戶們固然有在朝廷中身居高位者,但在官家溫和中帶著一絲鼓勵的眼神下,紛紛心中發寒,不但沒有開口反對,反而悄悄退了一小步,避免自己進入官家的視線。
土地?土地再重要,那也沒有自家的官位重要啊!
再說了,官家隻是讓他們多繳一點稅,又不要強搶,多大點事?
見眾卿皆不發一語,趙士程眸中有些失望,不由開啟了點名模式:“種卿,你家在鄭州有良田,覺得如何?”
老種家是他的舅家,在京畿路有大量良田,這是他可以確定的。
種師中恭敬地上前,表示:“回稟官家,老臣家中有田兩千頃,今日便全數清點,繳納新賦,以做表率。”
趙士程表揚了這位老臣的忠心,目光一轉,正準備再點一個名。
沒想到種師中這一句話,仿佛打開了什麽開關,立刻便又有一人上前,稟報自家有良田,不但願意配合清查,官家心懷天下,他十分欽佩,願意捐出一百頃做為官田,以做支持!
一百頃可不是一個小數字,趙士程高興地表揚了他,但同時讓他不要勉強,捐田不必,好好交稅便是最大的支持。
這下朝上便成了一個請願大會,一個個京畿路的有田的官員們立刻卷了起來,願意捐的數額也開始飛快上漲,從一百到兩百再到兩千,到後邊願意捐全部身家的也紛紛出現。
趙士程聽得頭疼,揮手止住他們這如團建一般的活動:“行了,後邊再說捐田的,我可都連前邊的一起當真了。”
瞬間,準備繼續說話的官吏們啞了火,他們說自己捐便罷了,要是讓前邊吹牛的也一起兌現,那可就是犯眾怒了。
如趙士程所料,至少表麵上,朝廷的官員們都表現得十分支持,剩下的,便要看宗澤去操作了,他畢竟居於深宮,每天有處理不完的國家大事,不可能時時盯著。
好在,老宗是他遇到過最有執行力的項目經理,自己需要做的是在官場上給提供足夠的支持,剩下的事情,可以充分相信他。
-
宗澤入相後,自然需要提拔一些能用的臣子,這些人是不缺的,以他如今的地位,隻要他點點頭,便有成千上萬的選人到他麵前爭取機會,在職的也不會少。
趙士程看他選中的人,皆是能吏,便不再追問。
在田賦改革的同時,他又悄悄頒布了另外一項法令——天下胥吏,可以參考神霄院等的雜科。
這個消息刊登在大小報紙上,並不顯眼,朝廷中有許多臣子還是按例提出了反對意見。
要知道,吏員隻是官府中的收稅跑腿的雜役,按理,雜科考來的進士也是能當官的,而按理,胥吏按理是不能當官,更不能考雜科的。
太宗年間,有小吏參加了雜科中的周易,以第一名取士,當時的皇帝趙光義大怒,說,科舉之設,是為得名士之流也,豈容走吏冒進,竊取功名?
隨後剝奪了這位小吏的功名,嚴厲警告後,並下令嚴禁吏員參加科舉。
如今皇帝這個法令,明顯是違背祖宗的規定的。
但……
如今大家都在絞盡腦汁處理田賦的事情,實在沒有太多精力分給這小吏們,再說了,隻是算術之類的雜科,於是眾臣慣例上書一番後,便將此事拋之腦後了。
趙士程對此十分欣喜。
李凝有些不解,悄悄問道:“官家,為什麽允許小吏參加雜科便那麽開心呢,雜科有什麽重要的?”
“雜科,才是民生之本,自然是重要的。”趙士程微笑道,“經義文章,無數讀書人皓首窮經,但吏員代代相傳,家中雖可供讀書,卻無法科考,如今我開了口子,便是給雜科匯入新血。”
等過些年,正科和雜科,怕是要轉換過來呢。
第332章 好好幹
八月十五, 錢塘大潮。
數米高的潮水上,整個江南水性最好的弄潮兒們赤著胳膊,高舉旗杆, 借潮勢踩水而上,保大旗不濕。
兩岸觀潮者眾, 處處可見歡呼之聲。每年大潮, 都是錢塘盛事,今年, 除去本就有的弄潮表演,還額外增加了水師演練, 新建的海船借水勢而起, 在湍急的潮水中迎水來去, 相互之間險之又險地擦身而過。
岸邊的觀眾們呼喊得嗓子都啞了。
商人大戶,甚至是有點閑錢小民, 都爭相將錢財送到打賞弄潮兒們的銀箱之中。
盛典過後, 弄潮的漁家子們去領賞賜——大潮之中, 一個不慎便是身死之局,但賞金也極為可觀, 尤其是在最近這幾年,賞金看漲之外,還有錄入水師的機會。
尤其是今年格外不同, 朝廷準備組建東海水師,他們這些弄潮兒將有可能被錄為東海水師的下海教官,對於清貧且困苦的漁家子來說, 這簡直是一步登天的機會, 為了這次弄潮, 他們都使盡了渾身解數。
以至於籌備水師的官吏在看到他們手中大旗時, 一時分不清哪個更厲害。
一滴沒沾是不可能的,但也僅僅隻是有些濕潤而已,並未全濕透,在海風之下,連水痕都看不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