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元不高興道:“難道你覺得我很傻?這回也太順利了。”
柳文淵笑起來:“你別管他是不是有詐,你是不是得了小半個大雍朝?”
謝景元也笑起來:“真的,我感覺跟做夢一樣,從來沒想到我能有這麽大的地盤。我最開始的夢想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什麽天下大事,什麽忠君愛國,跟我屁關係都沒有。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趕鴨子上架,管這麽多事兒。”
柳文淵瞥他一眼:“怎麽,謝將軍不喜歡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
謝景元哈哈笑起來:“喜歡啊,誰不喜歡啊。說起來我真的要感謝你妹妹,當初要不是她逼著我上進,我現在還是個六品小官呢。”
柳文淵嗬嗬兩聲:“你現在不也是個從三品而已。”
謝景元不再跟他開玩笑:“你再幫我想一想,咱們哪裏還有漏洞沒補上。”
柳文淵收起笑容道:“漏洞多著呢,人丁稀少,有些人口服心不服,還有人沒多少功勞就開始想要封賞,還有人覺得你任人唯親。”
謝景元點點頭道:“這些我都知道,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咱們這裏有,朝廷也有,晉王也有。我現在擔心的就是咱們身邊的人。”
柳文淵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你是擔心有人……”
謝景元嗯一聲:“薑大人之前從來不跟我們來往,薑太太也極少到我家裏來,他是怎麽知道平安的身世的?是誰告訴他的?五郎查了這麽久還沒查出來。”
柳文淵低聲道:“我問過薑大人,他說是有人故意給他送了消息,他也不知道是誰。”
謝景元冷笑一聲:“這內奸若不找出來,將來早晚要壞事。你把你們家的人捋一遍,看看有沒有誰在外管不住嘴的。”
柳文淵點頭:“平安的身世隻有祖父祖母知道,連我爹都不知道。”
謝景元忽然笑一聲:“我也開始杞人憂天起來,想那麽多幹什麽。現在地方大了,管起來更難。我這邊有個差事交給你。”
柳文淵放下茶盞:“請將軍吩咐。”
自從謝景元搬到鎬京城,柳文淵就時常這樣正經地跟他說話,謝景元繼續:“你去把東邊跑一趟,各個省府,還有一些比較大的州府都仔細看一看,有不服的,立刻斬殺。各地的人丁數、田畝數都要有個大致的了解,你親自去看,不要聽那些人跟你瞎胡扯。”
柳文淵點頭:“我知道了。”
謝景元歎口氣:“子孝,想把一個地方治理好,光指望官員,早晚完蛋。大家大族出來的官員想的是光耀門楣,小門小戶出來的官員想的是升官發財。鎬京城這些人有我看著,還時常背地裏折騰小動作,外地的那些人,怕是更無法無天。”
柳文淵笑一聲:“你這是指著和尚罵禿子,我也想著光耀門楣呢。”
謝景元笑一聲:“你不貪財不好色,就圖名聲,這種好打發。”
柳文淵繼續笑道:“你說我沽名釣譽就是了。”
謝景元呸一聲:“難道你不是沽名釣譽?”
郎舅兩個鬥了幾句嘴後,柳文淵離開謝家。
請了一場宴席,謝景元在整個北方官場上的名望又增加了幾分。雖然他依舊以正三品的品級自居,但那些比他級別高的官員哪個也不敢真的在他麵前齜牙。
謝景元牢記著軍權裏出政權的道理,軍務這一塊他從未放鬆,幾大得力幹將都是他提拔上來的,指東不打西。
得了這麽大一塊地盤,謝景元不忙著跟朝廷和晉王打架,他在南北兩麵都布上重兵把守,開始一門心思發展民生。
就在謝景元這裏按兵不動的時候,秦孟仁又開始動手了。
當年秋天,白敬朝領兵十萬攻打晉王,晉王親自領兵駐守江邊。白敬朝久攻不破,雙方僵持下來。
孫太後為防止謝景元趁機南下,一方麵切斷了南北貿易,一方麵派出孫侯爺親自駐守北麵。
袁將軍等人覺得這都是大好的機會,勸謝景元趁機南下,與晉王南北夾擊朝廷,然而,一向膽子大的謝景元這次卻力排眾議沒有動一兵一卒,隻命人加強各處防守。
屯兵邊境的孫侯爺沒等到謝景元,一口老血悶在喉嚨裏,上不來也下不去。他這邊一個屁都沒放出來,東南麵的白敬朝正打得轟轟烈烈。
白敬朝雖然用兵變化莫測,東南也不是沒有名將。久攻不下後,白敬朝暫緩進攻的腳步。
沒過多久,謠言四起,白敬朝聲稱晉王不足為慮,他所畏懼者為東南名將趙破軍,此人世代駐守江南,陸戰、水戰都十分精通,在東南十分有名氣。
這言論一出,晉王動了心思,立刻派趙破軍反擊白敬朝,果然,白敬朝一連失去兩座城,晉王大喜,命趙破軍一鼓作氣,務必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赤貧小子打死。
趙破軍給晉王回複,再追下去風險太大,不可貿然深入。
晉王眼見著謝景元得了北麵小半的江山,白敬朝又害得他丟了大臉,一咬牙,命令趙破軍繼續打下去。
果然如趙破軍所料,本來還在前麵跟他鏖戰的白敬朝,不知何時已經如鬼魅一般抄到了他的後方,不僅切斷了他的糧道,而且直奔晉王的小都城。
趙破軍想要掉頭營救晉王,然而秦孟仁派的第二路軍到了,白敬朝兵分兩路,一路與援軍一起直接將趙破軍包了餃子,另一路繼續攻打晉王的小都城,直接將晉王逼迫的後退了上百裏。
晉王不僅痛失一名大將,還折損了大量的兵馬,丟了近半的地盤,悔恨自己沒有聽信趙將軍良言勸諫,陣前吐一口血後暈倒,被人抬回都城。
消息傳到京城,孫太後笑著連說了三聲好:“白將軍不愧是百年難遇的良將之才,大雍有白將軍,有諸位愛卿,何愁江山不平。”
然而旁邊的秦孟仁的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
等大臣們退散,孫太後留下了秦孟仁:“秦大人何故麵色不善,白將軍收服了大半江南,這等喜訊,秦大人不高興嗎?”
秦孟仁給了個笑容:“娘娘敢用新人,白將軍給了娘娘最好的回報,這是大雍的福氣,是娘娘的福氣。”
孫太後十分高興,從她掌權以來,從來沒有這回這樣痛快過:“也是你眼光好,在無數將士中間發現了他,不然哀家哪裏知道有這麽個人,秦大人的功勞,哀家都記在心裏。”
秦孟仁心裏卻隱隱有了一絲不安,見四周無人,他對孫太後道:“娘娘,我們的誘敵深入之計失敗了。”
孫太後點了點頭:“無妨,不管是東南還是西北,能收服一塊是一塊。北邊這次沒動手,要麽是想做黃雀,要麽是不敢放手一搏。不管怎麽樣,現在的局勢對我們是有利的。”
秦孟仁嗯一聲:“這回讓天下人看到了娘娘的本事,以後再也不會有人對娘娘說三道四了。”
孫太後十分高興,這是她向軍務邁出的第一步,往後再也不會有人說她是個靠娘家靠男人的傀儡,她要慢慢樹立自己的威信,而不是遇事就指望輔政大臣,指望……
孫太後看了看眼前人,將自己剩餘的話都噎回了肚子裏。
自從那個孩子小產,他收斂了很多,平日裏二人相處時,絕大部分時候他都是一本正經,說的也都是些朝廷政事,雖然依舊體貼,那些溫柔小意的話少了很多。
孫太後見秦孟仁似乎有些心緒不寧,低聲問道:“秦大人,你在擔心什麽?”
秦孟仁抬頭看向孫太後:“臣沒事。”
孫太後想了想之後道:“你回家去吧,去看看雅蘭和寧哥兒。”
秦孟仁搖了搖頭:“多謝娘娘,不用。”
果然,孫太後聽見他說不用,臉上的笑容不經意之間多了一點。
轉天,孫太後進行了一輪封賞,白敬朝升為正二品,秦孟仁這邊得到了一些玩物古董,孫太後命人往裏頭加了些金銀首飾,一起送到了秦家。
東西是孫太後跟前的嬤嬤親自送到秦家二房的,趙雅蘭看著眼前的一堆東西,滿臉笑容謝恩,給了嬤嬤一個紅包。
等嬤嬤走後,趙雅蘭看了看賞賜,古董倒是不錯,可以擺在書房裏。
至於那些首飾和布料,有些顏色俏麗的,有些老成一些的顏色,趙雅蘭臉上的笑容十分溫婉。
笑完後她吩咐自己的丫鬟:“這些料子都是上貢的好東西,把這兩匹送去給太太,你親自去,總是大爺掙來的榮耀,我做人兒媳的,豈敢獨自享用。這一匹玫紅色的,拿去給柳妹妹,這根簪子也給她,她每天幫我帶孩子,怪辛苦的。”
趙雅蘭把首飾和料子分了一半給婆婆秦二太太。
作者有話說:
晚上好寶子們~
第117章 破窗戶抄檢書房
秦二太太接到禮物後十分高興:“雅蘭這孩子近來越來越懂事。”
以前她擔心趙雅蘭不懂事, 爭強好勝。自從有了孩子,這個兒媳婦越來越懂事, 遇事謙讓, 待人寬和,孝順長輩,都快成了賢妻良母的典範。
想到兒子長期不回家, 秦二太太又歎了口氣:“就是仁哥兒總是不回家,讓她受委屈了。”
旁邊的嬤嬤勸秦二太太:“太太莫要擔心, 大爺忙的都是大事, 等將來大爺培養出了更多的自己人,平定了西北和江南, 到時候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就有工夫回家了。”
秦二太太嗯一聲:“也隻能這樣了, 讓她先受點委屈,將來更好的日子在等著她呢。”
秦二太太正在翻看兒子媳婦送來的孝敬, 外頭人忽然來報:“太太,趙太太來了。”
秦二太太十分高興,立刻起身道:“快把昨兒那好茶葉拿出來。”
秦二太太還沒出二門呢,就看到趙太太已經過了屏門。
秦二太太十分熱情:“四姐姐來了。”
趙太太是孫太後的親妹妹, 孫太後排行第三, 趙太太排行第四,秦二太太是孫家旁支,因為結了親, 嘴裏的稱呼就比以往親熱了一些。
趙太太也是滿口笑:“妹妹在忙呢, 我不請自來, 叨擾妹妹了。”
秦二太太笑道:“姐姐說哪裏的話, 咱們兩個還要那麽客氣做什麽。正好, 我這裏得了包好茶葉,正準備請姐姐來一起嚐一嚐,姐姐能來,是沒把我當外人,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堂姐妹兩個滿臉帶笑地進了秦二太太招待客人的花廳裏,下人泡茶,上點心,十分好客熱情。
秦二太太主動誇讚兒媳婦:“才剛雅蘭得了太後娘娘的一些賞賜,這孩子真孝順,還給我送來了多半。”
趙太太笑道:“都是她該做的,妹妹不需誇她。”
秦二太太對身邊的丫鬟道:“你去把大奶奶叫過來,就說親家太太來了。”
哪知趙太太卻道:“妹妹可真是的,我來跟妹妹說說話,把孩子們叫過來,我們說話還得有顧及。”
秦二太太哈哈笑起來:“四姐姐莫不是有什麽悄悄話要跟我說,那是不能讓孩子們過來。”
趙太太也打趣:“那可不,孩子們在這裏,我們還得裝個正經。”
堂姐妹兩個放開了後開始扯閑話,東家長西家短,誰家兒媳婦兩麵三刀、誰家兒子是個敗家子,兩個女人說得熱熱鬧鬧,儼然一幅好親家的樣子。
等說了有小半個時辰,趙太太給秦二太太使眼色,秦二太太心領神會,把身邊的下人都打發走,隻留下心腹嬤嬤。
秦二太太以為趙太太有什麽秘密要跟她說,哪知等她這邊的下人離去後,趙太太立刻拉下臉。
“妹妹,仁哥兒多久沒回家了?”
秦二太太尷尬起來:“四姐姐,仁哥兒太忙了,有一陣子沒回來了。”
趙太太冷哼一聲:“我好好的女兒入了你家門,年紀輕輕開始守活寡,你們家就是這樣對兒媳婦的?”
秦二太太臉上浮現出一絲慚愧:“四姐姐,仁哥兒他確實太忙了,回頭我跟他說說,讓他多回來幾趟。四姐姐放心,仁哥兒在外頭是忙正經事,從來沒有任何不軌的舉動。”
趙太太冷笑一聲:“沒有不軌舉動?你可真是說得出口。”
說完,趙太太起身走了過來,一把抓住秦二太太的領子:“你兒子本事可大著呢,日日留宿宮廷,差點又給你生了個大胖孫子!”
秦二太太愣住了,片刻後聽懂了趙太太在說什麽,嗓門立刻大了起來:“你胡說什麽!”
趙太太挑破了窗戶紙,不再跟她客氣:“你養的好兒子,這邊禍害我女兒,那邊禍害我姐姐。你說,我跟你有什麽仇怨,你讓你兒子這樣害我家!”
秦二太太把事情捋了一遍,開始跟趙太太講道理:“四姐姐,你這話怎麽說的,仁哥兒悉心教導陛下,輔佐朝政,哪裏對不起你們?為了朝廷,父母妻兒都丟到一邊,還要他怎麽樣?你是他嶽母娘,難道你不希望他有出息?他有出息了,得益的不還是雅蘭。我知道,仁哥兒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多少人看他不順眼,我們是他最親近的人,怎麽能跟著別人一起中傷他!”
趙太太對著她的臉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滿朝文武,難道隻有你兒子是個人才?離了他朝廷就不轉了?以往沒有你秦家人,朝廷不是照樣挺好的?反倒是你兒子當權後,外頭先後出了兩匹狼。我中傷他?我難道不希望他好?若不是有真憑實據,我能來找你?你現在滿腦子想的是母憑子貴,耳塞目閉,全然不管外頭的事情,既然你不管,我來告訴你!”
柳文淵笑起來:“你別管他是不是有詐,你是不是得了小半個大雍朝?”
謝景元也笑起來:“真的,我感覺跟做夢一樣,從來沒想到我能有這麽大的地盤。我最開始的夢想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什麽天下大事,什麽忠君愛國,跟我屁關係都沒有。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趕鴨子上架,管這麽多事兒。”
柳文淵瞥他一眼:“怎麽,謝將軍不喜歡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
謝景元哈哈笑起來:“喜歡啊,誰不喜歡啊。說起來我真的要感謝你妹妹,當初要不是她逼著我上進,我現在還是個六品小官呢。”
柳文淵嗬嗬兩聲:“你現在不也是個從三品而已。”
謝景元不再跟他開玩笑:“你再幫我想一想,咱們哪裏還有漏洞沒補上。”
柳文淵收起笑容道:“漏洞多著呢,人丁稀少,有些人口服心不服,還有人沒多少功勞就開始想要封賞,還有人覺得你任人唯親。”
謝景元點點頭道:“這些我都知道,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咱們這裏有,朝廷也有,晉王也有。我現在擔心的就是咱們身邊的人。”
柳文淵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你是擔心有人……”
謝景元嗯一聲:“薑大人之前從來不跟我們來往,薑太太也極少到我家裏來,他是怎麽知道平安的身世的?是誰告訴他的?五郎查了這麽久還沒查出來。”
柳文淵低聲道:“我問過薑大人,他說是有人故意給他送了消息,他也不知道是誰。”
謝景元冷笑一聲:“這內奸若不找出來,將來早晚要壞事。你把你們家的人捋一遍,看看有沒有誰在外管不住嘴的。”
柳文淵點頭:“平安的身世隻有祖父祖母知道,連我爹都不知道。”
謝景元忽然笑一聲:“我也開始杞人憂天起來,想那麽多幹什麽。現在地方大了,管起來更難。我這邊有個差事交給你。”
柳文淵放下茶盞:“請將軍吩咐。”
自從謝景元搬到鎬京城,柳文淵就時常這樣正經地跟他說話,謝景元繼續:“你去把東邊跑一趟,各個省府,還有一些比較大的州府都仔細看一看,有不服的,立刻斬殺。各地的人丁數、田畝數都要有個大致的了解,你親自去看,不要聽那些人跟你瞎胡扯。”
柳文淵點頭:“我知道了。”
謝景元歎口氣:“子孝,想把一個地方治理好,光指望官員,早晚完蛋。大家大族出來的官員想的是光耀門楣,小門小戶出來的官員想的是升官發財。鎬京城這些人有我看著,還時常背地裏折騰小動作,外地的那些人,怕是更無法無天。”
柳文淵笑一聲:“你這是指著和尚罵禿子,我也想著光耀門楣呢。”
謝景元笑一聲:“你不貪財不好色,就圖名聲,這種好打發。”
柳文淵繼續笑道:“你說我沽名釣譽就是了。”
謝景元呸一聲:“難道你不是沽名釣譽?”
郎舅兩個鬥了幾句嘴後,柳文淵離開謝家。
請了一場宴席,謝景元在整個北方官場上的名望又增加了幾分。雖然他依舊以正三品的品級自居,但那些比他級別高的官員哪個也不敢真的在他麵前齜牙。
謝景元牢記著軍權裏出政權的道理,軍務這一塊他從未放鬆,幾大得力幹將都是他提拔上來的,指東不打西。
得了這麽大一塊地盤,謝景元不忙著跟朝廷和晉王打架,他在南北兩麵都布上重兵把守,開始一門心思發展民生。
就在謝景元這裏按兵不動的時候,秦孟仁又開始動手了。
當年秋天,白敬朝領兵十萬攻打晉王,晉王親自領兵駐守江邊。白敬朝久攻不破,雙方僵持下來。
孫太後為防止謝景元趁機南下,一方麵切斷了南北貿易,一方麵派出孫侯爺親自駐守北麵。
袁將軍等人覺得這都是大好的機會,勸謝景元趁機南下,與晉王南北夾擊朝廷,然而,一向膽子大的謝景元這次卻力排眾議沒有動一兵一卒,隻命人加強各處防守。
屯兵邊境的孫侯爺沒等到謝景元,一口老血悶在喉嚨裏,上不來也下不去。他這邊一個屁都沒放出來,東南麵的白敬朝正打得轟轟烈烈。
白敬朝雖然用兵變化莫測,東南也不是沒有名將。久攻不下後,白敬朝暫緩進攻的腳步。
沒過多久,謠言四起,白敬朝聲稱晉王不足為慮,他所畏懼者為東南名將趙破軍,此人世代駐守江南,陸戰、水戰都十分精通,在東南十分有名氣。
這言論一出,晉王動了心思,立刻派趙破軍反擊白敬朝,果然,白敬朝一連失去兩座城,晉王大喜,命趙破軍一鼓作氣,務必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赤貧小子打死。
趙破軍給晉王回複,再追下去風險太大,不可貿然深入。
晉王眼見著謝景元得了北麵小半的江山,白敬朝又害得他丟了大臉,一咬牙,命令趙破軍繼續打下去。
果然如趙破軍所料,本來還在前麵跟他鏖戰的白敬朝,不知何時已經如鬼魅一般抄到了他的後方,不僅切斷了他的糧道,而且直奔晉王的小都城。
趙破軍想要掉頭營救晉王,然而秦孟仁派的第二路軍到了,白敬朝兵分兩路,一路與援軍一起直接將趙破軍包了餃子,另一路繼續攻打晉王的小都城,直接將晉王逼迫的後退了上百裏。
晉王不僅痛失一名大將,還折損了大量的兵馬,丟了近半的地盤,悔恨自己沒有聽信趙將軍良言勸諫,陣前吐一口血後暈倒,被人抬回都城。
消息傳到京城,孫太後笑著連說了三聲好:“白將軍不愧是百年難遇的良將之才,大雍有白將軍,有諸位愛卿,何愁江山不平。”
然而旁邊的秦孟仁的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
等大臣們退散,孫太後留下了秦孟仁:“秦大人何故麵色不善,白將軍收服了大半江南,這等喜訊,秦大人不高興嗎?”
秦孟仁給了個笑容:“娘娘敢用新人,白將軍給了娘娘最好的回報,這是大雍的福氣,是娘娘的福氣。”
孫太後十分高興,從她掌權以來,從來沒有這回這樣痛快過:“也是你眼光好,在無數將士中間發現了他,不然哀家哪裏知道有這麽個人,秦大人的功勞,哀家都記在心裏。”
秦孟仁心裏卻隱隱有了一絲不安,見四周無人,他對孫太後道:“娘娘,我們的誘敵深入之計失敗了。”
孫太後點了點頭:“無妨,不管是東南還是西北,能收服一塊是一塊。北邊這次沒動手,要麽是想做黃雀,要麽是不敢放手一搏。不管怎麽樣,現在的局勢對我們是有利的。”
秦孟仁嗯一聲:“這回讓天下人看到了娘娘的本事,以後再也不會有人對娘娘說三道四了。”
孫太後十分高興,這是她向軍務邁出的第一步,往後再也不會有人說她是個靠娘家靠男人的傀儡,她要慢慢樹立自己的威信,而不是遇事就指望輔政大臣,指望……
孫太後看了看眼前人,將自己剩餘的話都噎回了肚子裏。
自從那個孩子小產,他收斂了很多,平日裏二人相處時,絕大部分時候他都是一本正經,說的也都是些朝廷政事,雖然依舊體貼,那些溫柔小意的話少了很多。
孫太後見秦孟仁似乎有些心緒不寧,低聲問道:“秦大人,你在擔心什麽?”
秦孟仁抬頭看向孫太後:“臣沒事。”
孫太後想了想之後道:“你回家去吧,去看看雅蘭和寧哥兒。”
秦孟仁搖了搖頭:“多謝娘娘,不用。”
果然,孫太後聽見他說不用,臉上的笑容不經意之間多了一點。
轉天,孫太後進行了一輪封賞,白敬朝升為正二品,秦孟仁這邊得到了一些玩物古董,孫太後命人往裏頭加了些金銀首飾,一起送到了秦家。
東西是孫太後跟前的嬤嬤親自送到秦家二房的,趙雅蘭看著眼前的一堆東西,滿臉笑容謝恩,給了嬤嬤一個紅包。
等嬤嬤走後,趙雅蘭看了看賞賜,古董倒是不錯,可以擺在書房裏。
至於那些首飾和布料,有些顏色俏麗的,有些老成一些的顏色,趙雅蘭臉上的笑容十分溫婉。
笑完後她吩咐自己的丫鬟:“這些料子都是上貢的好東西,把這兩匹送去給太太,你親自去,總是大爺掙來的榮耀,我做人兒媳的,豈敢獨自享用。這一匹玫紅色的,拿去給柳妹妹,這根簪子也給她,她每天幫我帶孩子,怪辛苦的。”
趙雅蘭把首飾和料子分了一半給婆婆秦二太太。
作者有話說:
晚上好寶子們~
第117章 破窗戶抄檢書房
秦二太太接到禮物後十分高興:“雅蘭這孩子近來越來越懂事。”
以前她擔心趙雅蘭不懂事, 爭強好勝。自從有了孩子,這個兒媳婦越來越懂事, 遇事謙讓, 待人寬和,孝順長輩,都快成了賢妻良母的典範。
想到兒子長期不回家, 秦二太太又歎了口氣:“就是仁哥兒總是不回家,讓她受委屈了。”
旁邊的嬤嬤勸秦二太太:“太太莫要擔心, 大爺忙的都是大事, 等將來大爺培養出了更多的自己人,平定了西北和江南, 到時候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就有工夫回家了。”
秦二太太嗯一聲:“也隻能這樣了, 讓她先受點委屈,將來更好的日子在等著她呢。”
秦二太太正在翻看兒子媳婦送來的孝敬, 外頭人忽然來報:“太太,趙太太來了。”
秦二太太十分高興,立刻起身道:“快把昨兒那好茶葉拿出來。”
秦二太太還沒出二門呢,就看到趙太太已經過了屏門。
秦二太太十分熱情:“四姐姐來了。”
趙太太是孫太後的親妹妹, 孫太後排行第三, 趙太太排行第四,秦二太太是孫家旁支,因為結了親, 嘴裏的稱呼就比以往親熱了一些。
趙太太也是滿口笑:“妹妹在忙呢, 我不請自來, 叨擾妹妹了。”
秦二太太笑道:“姐姐說哪裏的話, 咱們兩個還要那麽客氣做什麽。正好, 我這裏得了包好茶葉,正準備請姐姐來一起嚐一嚐,姐姐能來,是沒把我當外人,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堂姐妹兩個滿臉帶笑地進了秦二太太招待客人的花廳裏,下人泡茶,上點心,十分好客熱情。
秦二太太主動誇讚兒媳婦:“才剛雅蘭得了太後娘娘的一些賞賜,這孩子真孝順,還給我送來了多半。”
趙太太笑道:“都是她該做的,妹妹不需誇她。”
秦二太太對身邊的丫鬟道:“你去把大奶奶叫過來,就說親家太太來了。”
哪知趙太太卻道:“妹妹可真是的,我來跟妹妹說說話,把孩子們叫過來,我們說話還得有顧及。”
秦二太太哈哈笑起來:“四姐姐莫不是有什麽悄悄話要跟我說,那是不能讓孩子們過來。”
趙太太也打趣:“那可不,孩子們在這裏,我們還得裝個正經。”
堂姐妹兩個放開了後開始扯閑話,東家長西家短,誰家兒媳婦兩麵三刀、誰家兒子是個敗家子,兩個女人說得熱熱鬧鬧,儼然一幅好親家的樣子。
等說了有小半個時辰,趙太太給秦二太太使眼色,秦二太太心領神會,把身邊的下人都打發走,隻留下心腹嬤嬤。
秦二太太以為趙太太有什麽秘密要跟她說,哪知等她這邊的下人離去後,趙太太立刻拉下臉。
“妹妹,仁哥兒多久沒回家了?”
秦二太太尷尬起來:“四姐姐,仁哥兒太忙了,有一陣子沒回來了。”
趙太太冷哼一聲:“我好好的女兒入了你家門,年紀輕輕開始守活寡,你們家就是這樣對兒媳婦的?”
秦二太太臉上浮現出一絲慚愧:“四姐姐,仁哥兒他確實太忙了,回頭我跟他說說,讓他多回來幾趟。四姐姐放心,仁哥兒在外頭是忙正經事,從來沒有任何不軌的舉動。”
趙太太冷笑一聲:“沒有不軌舉動?你可真是說得出口。”
說完,趙太太起身走了過來,一把抓住秦二太太的領子:“你兒子本事可大著呢,日日留宿宮廷,差點又給你生了個大胖孫子!”
秦二太太愣住了,片刻後聽懂了趙太太在說什麽,嗓門立刻大了起來:“你胡說什麽!”
趙太太挑破了窗戶紙,不再跟她客氣:“你養的好兒子,這邊禍害我女兒,那邊禍害我姐姐。你說,我跟你有什麽仇怨,你讓你兒子這樣害我家!”
秦二太太把事情捋了一遍,開始跟趙太太講道理:“四姐姐,你這話怎麽說的,仁哥兒悉心教導陛下,輔佐朝政,哪裏對不起你們?為了朝廷,父母妻兒都丟到一邊,還要他怎麽樣?你是他嶽母娘,難道你不希望他有出息?他有出息了,得益的不還是雅蘭。我知道,仁哥兒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多少人看他不順眼,我們是他最親近的人,怎麽能跟著別人一起中傷他!”
趙太太對著她的臉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滿朝文武,難道隻有你兒子是個人才?離了他朝廷就不轉了?以往沒有你秦家人,朝廷不是照樣挺好的?反倒是你兒子當權後,外頭先後出了兩匹狼。我中傷他?我難道不希望他好?若不是有真憑實據,我能來找你?你現在滿腦子想的是母憑子貴,耳塞目閉,全然不管外頭的事情,既然你不管,我來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