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是之黯然的目光在那樹上流轉,江稚魚記得他說過,這樹是他與先皇和皇後一同親手栽種的。
良久無言的沉默後,簡是之忽而開口,聲音低低啞啞,問道:“母後的喪儀預備地如何了?”
江稚魚的心猛地一刺,緩了緩,答道:“依照皇後娘娘生前所托,並未有任何繁瑣的喪儀,隻合棺與先帝並葬了。”
說這話時,江稚魚心中是難名的難受,但大梁禮俗便是如此,皇帝身死,皇後與貴妃便要陪葬,一杯鴆酒入喉,哪管生前如何錦繡繁華,最後都成了黃土一懷。
這之前,簡是之曾問過皇後,她是否為當初入宮而後悔,又是否為這法度感到不公。
皇後思忖了一會兒,最後隻搖了搖頭,說出的話同許久之前先帝與他說過的很像,便是,各人有各人的命數,而這就是她的命。
她說這宮裏風雲變幻,她也曾狠辣過,良善過,利用人也為人所用,可到頭來終是逃不過這樣的結局,故而這世間的輸贏取舍,向來是無定數的,她錦衣玉食活了大半輩子,為皇家育有兩子,已然沒什麽憾事了。
末了,她還請簡是之替她為簡昀之好生道個歉,這隔了大半生的淵源纏結,就留著她去地下親自與喬貴妃求得諒解罷。
簡是之抱臂屈膝,將頭深深埋入臂彎裏,他無言,江稚魚卻能感受到此刻他心內翻湧不止的苦痛與無邊沉淪的哀傷。
不過短短數月,他當真好像變了個人,哪裏還有半點從前仗劍走馬、意氣風發的少年模樣。
但她實在不知該說些什麽撫慰他,此時此刻,所有的言辭都顯得無比無力又蒼白。
她隻得握緊了手,道出一句:“你還有我,還有我們的孩子,我們都會陪著你。”
簡是之深深吸入一口氣,將頭抬起,轉頭對江稚魚似夢囈般喃喃了一句:“我覺得我是這樣差勁的一個人。”
他目內閃爍,垂目望著那棵枯樹,喑啞道:“自幼時為學之日起,父親便常教導我,該是臣心佐君,而以君心處政,但回想我這數年,離權勢近,卻離正道遠,日常驕狂,自以為是,對為君為臣之道實則一無所知,令尊師寒心,君父煩憂。”
“我近日常想,或許父親並非是體恤了我,他隻是放任了我,他隻覺我無藥可救,絕無任何堪當大任的品格,否則,他也不會不惜千裏,背負流言,定要將簡昀之接回宮中。”
“父親那日同我說過的最後一句話,是讓我去做個普通人,我不知這是否為他本願,隻是我每每想起這一句,就會痛恨自己,我恨自己的懦弱逃避,恨自己的渾噩無能,更恨我一心向外,卻沒能長久侍奉於父母身側,隻餘現下頹唐自縛,悔之晚矣。”
他越說便越落下淚來,一時竟涕泗橫流。
江稚魚靜靜望著他,心中亦是無盡的動容,伸出雙臂便環抱住了他。
“若是實在心有痛楚,那便盡數說出來吧,有我與寒月在聽。”她輕輕說道。
簡是之胡亂抹了把眼淚,哽咽著又道:“父親出征前曾令我牢記一句話,時勢造人,人亦造時勢,我那時並不知是何意,但如今我好似終於有了答案。”
“父親在位之時,能以天下百姓之心為己心,以百姓之任為己任,最後死於戰亂途中,對他所處的這一方山河已是無愧無怍,而今若能舉我綿薄之力,再為大梁爭下一世的太平,便是我所能做的全部了,來日史書上落下一筆,隻望後世記得君王之治,而不知舍生赴死之人為誰,大抵這便是父親真正要告知我的,人亦造時勢。”
那一晚,簡是之說了許多,亦留下了無數的眼淚,而這之後,江稚魚便覺他與從前自己初入宮時認識的那個齊王殿下不同了。
從前他深覺無所謂之事,現在令他徹夜難眠,而從前他棄之無顧之物,成了他心中深植的執念,逃不掉,也避不開,漸漸在某處生了根。
這一年的年節過得不如往時隆重,新帝下令一切從簡,不比往年請王公大臣入宮一同歡慶,隻皇宮裏這些人開設宴席歡鬧了一番,算是辭去舊塵,盼望新運。
年後不久,蕭賀便與兵部侍郎家的小女兒定下了親。
這親事結得雖突然,但卻是有理可循,蕭父與兵部侍郎李夜在未發跡時便是同窗好友,而後一同入朝為官,都掌兵事,自然比旁人更親厚些,況且京中早有傳聞,說那李家小姐傾慕蕭將軍多年,還曾揚言此生非他不嫁。
但彼時蕭賀剛加冠回京,少年滿心滿眼都隻江稚魚一個,哪裏顧得上她的仰慕示好。
不過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了,如今江稚魚已有了孩子,他也終覓得良緣,實是最好的結局了。
前線戰事絲毫不得鬆懈,蕭賀脫不得身返京來行婚嫁之禮,偏蕭李兩家都急迫得緊,硬是要這大婚早早舉行下來,最後實在無方,隻好將這本不該拿到朝堂上去說的家事手書奏折一封,呈給了簡昀之。
簡昀之理解兩家人的急切,如今時局不安,戰況又愈發激烈,而蕭賀又是蕭家這一支的獨子,想來蕭父也實在擔憂懼怕。
簡昀之將這事說與了簡是之和江稚魚,最後三人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便是命人護送那李家小姐去往軍營,在那與蕭將軍完婚。
這也算是沒有辦法中最後的辦法了,李大人雖是不舍,卻也隻好同意了。
而後不出幾月,便從那邊傳來了李家小姐有孕的消息,簡昀之便連忙派人將她接回京中好生安養。
江稚魚帶著小郡主去瞧過她幾次,她初孕之時的反應也很劇烈,江稚魚便花了許多時間陪她,甚至為防發生如她早產一般的噩夢,遞到李府的信件她都要一一查驗過才肯放心交給她看。
有孕四五個月時,她常常情緒不大好,江稚魚每每都要說好些話來勸她,且要讓她親眼看到蕭賀遞給朝廷的親筆信件才能安心。
蕭賀交遞到朝廷的信裏,先是及時匯報了當下的狀況,結尾處還要問及如今京中的境況,問陛下聖體安和否,問齊王如何,還要問江稚魚和小郡主,每封都是如此。
隻是他卻不會寫信給李小姐,初時每月尚能有一兩封,後來就徹底斷了,隻在寄給蕭府的家書中會問到李小姐和腹中胎兒的近況。
這些江稚魚都有注意到,但她從不敢在李家小姐麵前提及,她心內總有些隱隱的難受,雖然這般想法實不該有,但她便是覺得,蕭賀最初是不願娶李小姐為妻的。
後來她這想法確被證實了,那日太醫剛來請過脈,李小姐便屏退了左右,獨留江稚魚一人在屋中。
“將軍今日還是沒有寄信來嗎?”她問江稚魚。
江稚魚於心不忍,卻實在不想騙她,隻點了點頭。
卻見她低眉斂目,苦澀一笑,低低道:“也是了,我得償所願嫁與他,又懷了他的孩子,但他的心卻從未在我身上。”
江稚魚一時有些慌,連忙出言寬慰她:“不是的,孕期慣愛胡思亂想,你憂思太多,於腹中孩子也是不益……”
李小姐卻不由自主泣出了幾滴淚珠,她連忙拾起帕子擦掉,轉而淺淺笑了一下,道:“王妃無需安慰我,我早知道的,他自始至終喜歡的人,都是你。”
江稚魚心中頓時一緊,連連搖頭:“那隻是少不更事之時的玩笑話罷了,你可切莫記掛在心上。”
李小姐瞧著江稚魚,沒有半分的怨怪神色,隻是自嘲般沉沉說了一句:“我聽到了,新婚之夜他醉得不省人事,我替他寬衣時,他一聲聲喚出的,是你的名字。”
第68章 、新帝立後
春日終至時, 宮裏為小郡主置辦了周歲宴,這也算是交戰以來迎來的唯一一件喜事了, 雖然國庫不甚充裕, 皇帝還是下令隆重操辦,一應規格都依著長公主的禮儀。
小郡主雖是早產羸弱,這一年卻是萬分用心養護著的, 這時與同齡人相比已並不太瘦小了,因著是宮裏唯一的小輩,人人都寵愛得緊, 簡昀之更是拉著簡是之一同商議了三四天, 給小郡主賜了封號為熙寧。
周歲宴上大家夥自是歡喜的, 不過到了第二日上朝時簡昀之的臉色便越發青灰了下來。
一眾大臣簡直就如商量好了一般,接連上書請陛下早日立後選妃, 以充實後宮。
如今前線戰事未明, 簡昀之自然無心思索這些, 本想搪塞著就將這事掩飾過去,可那些白胡子毒舌臣工豈會輕易放過他,找出的理由也是讓人無從拒絕, 一來沒有哪朝哪代的皇帝早已過了加冠之年還未娶妻納妃的,二來齊王殿下都已有了小郡主,而陛下仍舊孤身一人, 這也實在說不過去。
簡昀之招架不住眾臣卿一個接一個飛來的刀子, 便隻好將視線投向簡是之, 滿是無奈求助之意。
卻不料簡是之近前去, 抖了抖衣袖, 躬身就道:“臣附議列位大人所言, 還請陛下早日擇妃, 為皇室之將來打算。”
這一下,簡昀之是無論如何也逃不過了,隻好將事情提上日程。
不過下麵呈遞上來的眾多官家小姐的畫像他都無心去看,隻應下先定後位而後再論其他。
接著幾日可是將朝中的大臣們思慮壞了,畢竟天家嫁娶向來是國之重事,他們揣度不清皇帝心中所思,更是不知該如何投其所好,有些位分低些的便明知自家女兒無緣後位,也就不上趕著遞帖子上去了,最後就隻些內閣大臣家的適齡女子列在候選名單上。
有些心中有盤算的還會備些好禮去齊王宮請安,話外之意便是請問齊王殿下有無推舉之人,若是沒有,希望能得助力。
畢竟經先皇突然被刺殺一事,齊王殿下一朝號令三軍,成了新帝的左膀右臂,他的推薦還是很有些分量的。
不過簡是之總是含糊著找話題將這事扯過去,翻來覆去說著聖心不可揣測雲雲。
但別人不知,他與江稚魚心裏卻跟明鏡似的,簡昀之心係之人,哪裏是什麽貴家小姐,便就是宮裏得他常常召見的尚儀局掌事,馮知棠。
自打江稚魚從邊塞回宮,馮知棠便總是來與她說話,順便逗弄逗弄小郡主,她本就喜歡小孩,又加上小郡主著實乖順可愛,她這個幹娘自然就認下了。
而有時江稚魚與她閑聊,也會有意無意地問她往後的打算,是否有中意之人,馮知棠害羞撒謊,隻道並沒什麽想法,隻等著到了歲數後出宮再做打算。
江稚魚每每被這話氣得想吐血,又在心中暗道這兩人實在扭捏,還需她從中助力一番。
這一日,馮知棠還如往常一般帶著自己親手烹製的軟米糊來了齊王宮,抱著小郡主就一口一口喂著。
江稚魚擺弄著手中繡帕,隨口便道:“陛下要擇後一事,你可聽說了?”
馮知棠執勺子的手明顯一頓,隨即道:“舉國的重事,這幾日宮裏傳的沸沸揚揚的,我早便聽說了。”
江稚魚點了點頭,一副了然的模樣,又似隨意閑聊般繼續道:“我還聽說這宮裏的宮人們私下裏都在押寶,賭哪家的小姐能最終登得後位呢。”
馮知棠將最後一口米糊喂完,麵色明顯有些沉了下來,道:“竟敢拿皇家的事情作賭,可是大不敬的。”
江稚魚嗔她一聲,拍了拍她的手:“左右大家閑來無事,這事又無損什麽,不如你我也來猜猜,我聽王爺說現下爭論最多的便是定武侯家的長女與銀青光祿大夫的獨女,依你所見,陛下像是會偏向哪家的?”
話畢,江稚魚便眸光漣漣地盯著她,卻見她一雙柳葉眉壓得更低了,隻道:“我猜這事做什麽,這可是天家的要緊事,輪得到我一個奴子評論些什麽。”
江稚魚定定瞧著她,轉而勾唇笑了笑,故意道:“卻也是,我們再怎麽猜度又有何用,聽說那人選陛下早幾日已定下了,不過是尚未擬旨昭告天下而已。”
這話說完,江稚魚便收回目光,隨手拿了案上一本書來,氣定神閑地隨意翻看著。
卻是馮知棠一改方才閃避的神色,竟有些著急了,問她:“你可知定的是哪家的小姐?”
書擋著江稚魚的臉,才不至於被馮知棠看到她一臉得逞後的笑意,在心內暗道,還嘴硬說關自己何事,這會子有人倒是急了。
但還不待江稚魚回應她,外麵忽而響起推門掀簾之音,兩人齊齊向旁看去,見是簡昀之緩緩入內。
馮知棠猛地自炕上站起,連忙便規規矩矩施了一禮,又道:“外麵的宮人怎的連禮數都忘了,陛下前來竟也不知通傳一聲,教導宮人亦是尚儀局的職責,如此是臣失職了。”
簡昀之將她扶起,見她那般倉皇樣子不由淺淺一笑:“馮尚儀每每見朕,總要尋些自身的錯處來,是硬要惹得朕罰你不可嗎?”
馮知棠一時有些窘迫,不知該如何答他這話,緊張地臉色微微紅了些。
江稚魚倒是分得清情勢,這時笑著插了一嘴:“是我不叫她們通傳的,我這便去尚儀局領罰……”
江稚魚抱起小郡主連忙就朝外走,待出殿之前還饒有意味地回首瞧了馮知棠一眼,道:“馮尚儀的問題便請陛下親自解答吧。”
經江稚魚如此一打趣,馮知棠臉色更紅了些,急著就對簡昀之道:“陛下莫聽齊王妃胡言,她愛玩笑慣了,臣……”
簡昀之卻忽而拉過她的手,眉眼噙笑直言打斷她:“是你。”
馮知棠猛然一怔,屋內瞬時靜默下來,隻餘兩人四目相視,聽得心跳聲陣陣狂亂。
好半天,馮知棠才萬般無可相信地道出一句:“陛下是說……”
聲音是飄幽幽發著抖的。
簡昀之卻是肅然,未帶半分猶疑,直愣愣道:“朕說,是你。”
“朕要立你為後。”
這話落地似有千斤重,一下砸入馮知棠心裏,令她心頭一顫。
又叫她如何相信,她不過宮裏一個伺候人的女婢,何以敢肖想後位?
馮知棠猛然驚慌,連忙想向後撤步扯回手,卻被簡昀之拉得更緊,她一下心驚,竟雙膝觸地跪了下去。
“臣無才無德,對於陛下所言實在惶恐,還請陛下收回方才的話。”
簡昀之蹙了蹙額,再一次將她扶起,一雙澄明眸子望進她眼中,溫聲道:“我便明說,我早心悅於你,而動亂那日你舍命救我,我亦不信你與我不是兩情相悅,任他什麽身份地位,皆是虛談,自我為太子始,未曾有過一件事偏私過自己,但今日便是想要執意任性一回,我此生所求之唯一,便是你。”
馮知棠定定聽著,不自覺已紅了眼眶,她自是愛慕他的,故而才深覺他值得更好的一個。
但他心中,她便已是最好。
“知棠,做朕的皇後,可好?”
窗外鸝啼陣陣,瓣雨如簾,兩人對望,不許多時,她眼底忽而滴落一滴淚,隨即輕輕點了頭。
良久無言的沉默後,簡是之忽而開口,聲音低低啞啞,問道:“母後的喪儀預備地如何了?”
江稚魚的心猛地一刺,緩了緩,答道:“依照皇後娘娘生前所托,並未有任何繁瑣的喪儀,隻合棺與先帝並葬了。”
說這話時,江稚魚心中是難名的難受,但大梁禮俗便是如此,皇帝身死,皇後與貴妃便要陪葬,一杯鴆酒入喉,哪管生前如何錦繡繁華,最後都成了黃土一懷。
這之前,簡是之曾問過皇後,她是否為當初入宮而後悔,又是否為這法度感到不公。
皇後思忖了一會兒,最後隻搖了搖頭,說出的話同許久之前先帝與他說過的很像,便是,各人有各人的命數,而這就是她的命。
她說這宮裏風雲變幻,她也曾狠辣過,良善過,利用人也為人所用,可到頭來終是逃不過這樣的結局,故而這世間的輸贏取舍,向來是無定數的,她錦衣玉食活了大半輩子,為皇家育有兩子,已然沒什麽憾事了。
末了,她還請簡是之替她為簡昀之好生道個歉,這隔了大半生的淵源纏結,就留著她去地下親自與喬貴妃求得諒解罷。
簡是之抱臂屈膝,將頭深深埋入臂彎裏,他無言,江稚魚卻能感受到此刻他心內翻湧不止的苦痛與無邊沉淪的哀傷。
不過短短數月,他當真好像變了個人,哪裏還有半點從前仗劍走馬、意氣風發的少年模樣。
但她實在不知該說些什麽撫慰他,此時此刻,所有的言辭都顯得無比無力又蒼白。
她隻得握緊了手,道出一句:“你還有我,還有我們的孩子,我們都會陪著你。”
簡是之深深吸入一口氣,將頭抬起,轉頭對江稚魚似夢囈般喃喃了一句:“我覺得我是這樣差勁的一個人。”
他目內閃爍,垂目望著那棵枯樹,喑啞道:“自幼時為學之日起,父親便常教導我,該是臣心佐君,而以君心處政,但回想我這數年,離權勢近,卻離正道遠,日常驕狂,自以為是,對為君為臣之道實則一無所知,令尊師寒心,君父煩憂。”
“我近日常想,或許父親並非是體恤了我,他隻是放任了我,他隻覺我無藥可救,絕無任何堪當大任的品格,否則,他也不會不惜千裏,背負流言,定要將簡昀之接回宮中。”
“父親那日同我說過的最後一句話,是讓我去做個普通人,我不知這是否為他本願,隻是我每每想起這一句,就會痛恨自己,我恨自己的懦弱逃避,恨自己的渾噩無能,更恨我一心向外,卻沒能長久侍奉於父母身側,隻餘現下頹唐自縛,悔之晚矣。”
他越說便越落下淚來,一時竟涕泗橫流。
江稚魚靜靜望著他,心中亦是無盡的動容,伸出雙臂便環抱住了他。
“若是實在心有痛楚,那便盡數說出來吧,有我與寒月在聽。”她輕輕說道。
簡是之胡亂抹了把眼淚,哽咽著又道:“父親出征前曾令我牢記一句話,時勢造人,人亦造時勢,我那時並不知是何意,但如今我好似終於有了答案。”
“父親在位之時,能以天下百姓之心為己心,以百姓之任為己任,最後死於戰亂途中,對他所處的這一方山河已是無愧無怍,而今若能舉我綿薄之力,再為大梁爭下一世的太平,便是我所能做的全部了,來日史書上落下一筆,隻望後世記得君王之治,而不知舍生赴死之人為誰,大抵這便是父親真正要告知我的,人亦造時勢。”
那一晚,簡是之說了許多,亦留下了無數的眼淚,而這之後,江稚魚便覺他與從前自己初入宮時認識的那個齊王殿下不同了。
從前他深覺無所謂之事,現在令他徹夜難眠,而從前他棄之無顧之物,成了他心中深植的執念,逃不掉,也避不開,漸漸在某處生了根。
這一年的年節過得不如往時隆重,新帝下令一切從簡,不比往年請王公大臣入宮一同歡慶,隻皇宮裏這些人開設宴席歡鬧了一番,算是辭去舊塵,盼望新運。
年後不久,蕭賀便與兵部侍郎家的小女兒定下了親。
這親事結得雖突然,但卻是有理可循,蕭父與兵部侍郎李夜在未發跡時便是同窗好友,而後一同入朝為官,都掌兵事,自然比旁人更親厚些,況且京中早有傳聞,說那李家小姐傾慕蕭將軍多年,還曾揚言此生非他不嫁。
但彼時蕭賀剛加冠回京,少年滿心滿眼都隻江稚魚一個,哪裏顧得上她的仰慕示好。
不過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了,如今江稚魚已有了孩子,他也終覓得良緣,實是最好的結局了。
前線戰事絲毫不得鬆懈,蕭賀脫不得身返京來行婚嫁之禮,偏蕭李兩家都急迫得緊,硬是要這大婚早早舉行下來,最後實在無方,隻好將這本不該拿到朝堂上去說的家事手書奏折一封,呈給了簡昀之。
簡昀之理解兩家人的急切,如今時局不安,戰況又愈發激烈,而蕭賀又是蕭家這一支的獨子,想來蕭父也實在擔憂懼怕。
簡昀之將這事說與了簡是之和江稚魚,最後三人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便是命人護送那李家小姐去往軍營,在那與蕭將軍完婚。
這也算是沒有辦法中最後的辦法了,李大人雖是不舍,卻也隻好同意了。
而後不出幾月,便從那邊傳來了李家小姐有孕的消息,簡昀之便連忙派人將她接回京中好生安養。
江稚魚帶著小郡主去瞧過她幾次,她初孕之時的反應也很劇烈,江稚魚便花了許多時間陪她,甚至為防發生如她早產一般的噩夢,遞到李府的信件她都要一一查驗過才肯放心交給她看。
有孕四五個月時,她常常情緒不大好,江稚魚每每都要說好些話來勸她,且要讓她親眼看到蕭賀遞給朝廷的親筆信件才能安心。
蕭賀交遞到朝廷的信裏,先是及時匯報了當下的狀況,結尾處還要問及如今京中的境況,問陛下聖體安和否,問齊王如何,還要問江稚魚和小郡主,每封都是如此。
隻是他卻不會寫信給李小姐,初時每月尚能有一兩封,後來就徹底斷了,隻在寄給蕭府的家書中會問到李小姐和腹中胎兒的近況。
這些江稚魚都有注意到,但她從不敢在李家小姐麵前提及,她心內總有些隱隱的難受,雖然這般想法實不該有,但她便是覺得,蕭賀最初是不願娶李小姐為妻的。
後來她這想法確被證實了,那日太醫剛來請過脈,李小姐便屏退了左右,獨留江稚魚一人在屋中。
“將軍今日還是沒有寄信來嗎?”她問江稚魚。
江稚魚於心不忍,卻實在不想騙她,隻點了點頭。
卻見她低眉斂目,苦澀一笑,低低道:“也是了,我得償所願嫁與他,又懷了他的孩子,但他的心卻從未在我身上。”
江稚魚一時有些慌,連忙出言寬慰她:“不是的,孕期慣愛胡思亂想,你憂思太多,於腹中孩子也是不益……”
李小姐卻不由自主泣出了幾滴淚珠,她連忙拾起帕子擦掉,轉而淺淺笑了一下,道:“王妃無需安慰我,我早知道的,他自始至終喜歡的人,都是你。”
江稚魚心中頓時一緊,連連搖頭:“那隻是少不更事之時的玩笑話罷了,你可切莫記掛在心上。”
李小姐瞧著江稚魚,沒有半分的怨怪神色,隻是自嘲般沉沉說了一句:“我聽到了,新婚之夜他醉得不省人事,我替他寬衣時,他一聲聲喚出的,是你的名字。”
第68章 、新帝立後
春日終至時, 宮裏為小郡主置辦了周歲宴,這也算是交戰以來迎來的唯一一件喜事了, 雖然國庫不甚充裕, 皇帝還是下令隆重操辦,一應規格都依著長公主的禮儀。
小郡主雖是早產羸弱,這一年卻是萬分用心養護著的, 這時與同齡人相比已並不太瘦小了,因著是宮裏唯一的小輩,人人都寵愛得緊, 簡昀之更是拉著簡是之一同商議了三四天, 給小郡主賜了封號為熙寧。
周歲宴上大家夥自是歡喜的, 不過到了第二日上朝時簡昀之的臉色便越發青灰了下來。
一眾大臣簡直就如商量好了一般,接連上書請陛下早日立後選妃, 以充實後宮。
如今前線戰事未明, 簡昀之自然無心思索這些, 本想搪塞著就將這事掩飾過去,可那些白胡子毒舌臣工豈會輕易放過他,找出的理由也是讓人無從拒絕, 一來沒有哪朝哪代的皇帝早已過了加冠之年還未娶妻納妃的,二來齊王殿下都已有了小郡主,而陛下仍舊孤身一人, 這也實在說不過去。
簡昀之招架不住眾臣卿一個接一個飛來的刀子, 便隻好將視線投向簡是之, 滿是無奈求助之意。
卻不料簡是之近前去, 抖了抖衣袖, 躬身就道:“臣附議列位大人所言, 還請陛下早日擇妃, 為皇室之將來打算。”
這一下,簡昀之是無論如何也逃不過了,隻好將事情提上日程。
不過下麵呈遞上來的眾多官家小姐的畫像他都無心去看,隻應下先定後位而後再論其他。
接著幾日可是將朝中的大臣們思慮壞了,畢竟天家嫁娶向來是國之重事,他們揣度不清皇帝心中所思,更是不知該如何投其所好,有些位分低些的便明知自家女兒無緣後位,也就不上趕著遞帖子上去了,最後就隻些內閣大臣家的適齡女子列在候選名單上。
有些心中有盤算的還會備些好禮去齊王宮請安,話外之意便是請問齊王殿下有無推舉之人,若是沒有,希望能得助力。
畢竟經先皇突然被刺殺一事,齊王殿下一朝號令三軍,成了新帝的左膀右臂,他的推薦還是很有些分量的。
不過簡是之總是含糊著找話題將這事扯過去,翻來覆去說著聖心不可揣測雲雲。
但別人不知,他與江稚魚心裏卻跟明鏡似的,簡昀之心係之人,哪裏是什麽貴家小姐,便就是宮裏得他常常召見的尚儀局掌事,馮知棠。
自打江稚魚從邊塞回宮,馮知棠便總是來與她說話,順便逗弄逗弄小郡主,她本就喜歡小孩,又加上小郡主著實乖順可愛,她這個幹娘自然就認下了。
而有時江稚魚與她閑聊,也會有意無意地問她往後的打算,是否有中意之人,馮知棠害羞撒謊,隻道並沒什麽想法,隻等著到了歲數後出宮再做打算。
江稚魚每每被這話氣得想吐血,又在心中暗道這兩人實在扭捏,還需她從中助力一番。
這一日,馮知棠還如往常一般帶著自己親手烹製的軟米糊來了齊王宮,抱著小郡主就一口一口喂著。
江稚魚擺弄著手中繡帕,隨口便道:“陛下要擇後一事,你可聽說了?”
馮知棠執勺子的手明顯一頓,隨即道:“舉國的重事,這幾日宮裏傳的沸沸揚揚的,我早便聽說了。”
江稚魚點了點頭,一副了然的模樣,又似隨意閑聊般繼續道:“我還聽說這宮裏的宮人們私下裏都在押寶,賭哪家的小姐能最終登得後位呢。”
馮知棠將最後一口米糊喂完,麵色明顯有些沉了下來,道:“竟敢拿皇家的事情作賭,可是大不敬的。”
江稚魚嗔她一聲,拍了拍她的手:“左右大家閑來無事,這事又無損什麽,不如你我也來猜猜,我聽王爺說現下爭論最多的便是定武侯家的長女與銀青光祿大夫的獨女,依你所見,陛下像是會偏向哪家的?”
話畢,江稚魚便眸光漣漣地盯著她,卻見她一雙柳葉眉壓得更低了,隻道:“我猜這事做什麽,這可是天家的要緊事,輪得到我一個奴子評論些什麽。”
江稚魚定定瞧著她,轉而勾唇笑了笑,故意道:“卻也是,我們再怎麽猜度又有何用,聽說那人選陛下早幾日已定下了,不過是尚未擬旨昭告天下而已。”
這話說完,江稚魚便收回目光,隨手拿了案上一本書來,氣定神閑地隨意翻看著。
卻是馮知棠一改方才閃避的神色,竟有些著急了,問她:“你可知定的是哪家的小姐?”
書擋著江稚魚的臉,才不至於被馮知棠看到她一臉得逞後的笑意,在心內暗道,還嘴硬說關自己何事,這會子有人倒是急了。
但還不待江稚魚回應她,外麵忽而響起推門掀簾之音,兩人齊齊向旁看去,見是簡昀之緩緩入內。
馮知棠猛地自炕上站起,連忙便規規矩矩施了一禮,又道:“外麵的宮人怎的連禮數都忘了,陛下前來竟也不知通傳一聲,教導宮人亦是尚儀局的職責,如此是臣失職了。”
簡昀之將她扶起,見她那般倉皇樣子不由淺淺一笑:“馮尚儀每每見朕,總要尋些自身的錯處來,是硬要惹得朕罰你不可嗎?”
馮知棠一時有些窘迫,不知該如何答他這話,緊張地臉色微微紅了些。
江稚魚倒是分得清情勢,這時笑著插了一嘴:“是我不叫她們通傳的,我這便去尚儀局領罰……”
江稚魚抱起小郡主連忙就朝外走,待出殿之前還饒有意味地回首瞧了馮知棠一眼,道:“馮尚儀的問題便請陛下親自解答吧。”
經江稚魚如此一打趣,馮知棠臉色更紅了些,急著就對簡昀之道:“陛下莫聽齊王妃胡言,她愛玩笑慣了,臣……”
簡昀之卻忽而拉過她的手,眉眼噙笑直言打斷她:“是你。”
馮知棠猛然一怔,屋內瞬時靜默下來,隻餘兩人四目相視,聽得心跳聲陣陣狂亂。
好半天,馮知棠才萬般無可相信地道出一句:“陛下是說……”
聲音是飄幽幽發著抖的。
簡昀之卻是肅然,未帶半分猶疑,直愣愣道:“朕說,是你。”
“朕要立你為後。”
這話落地似有千斤重,一下砸入馮知棠心裏,令她心頭一顫。
又叫她如何相信,她不過宮裏一個伺候人的女婢,何以敢肖想後位?
馮知棠猛然驚慌,連忙想向後撤步扯回手,卻被簡昀之拉得更緊,她一下心驚,竟雙膝觸地跪了下去。
“臣無才無德,對於陛下所言實在惶恐,還請陛下收回方才的話。”
簡昀之蹙了蹙額,再一次將她扶起,一雙澄明眸子望進她眼中,溫聲道:“我便明說,我早心悅於你,而動亂那日你舍命救我,我亦不信你與我不是兩情相悅,任他什麽身份地位,皆是虛談,自我為太子始,未曾有過一件事偏私過自己,但今日便是想要執意任性一回,我此生所求之唯一,便是你。”
馮知棠定定聽著,不自覺已紅了眼眶,她自是愛慕他的,故而才深覺他值得更好的一個。
但他心中,她便已是最好。
“知棠,做朕的皇後,可好?”
窗外鸝啼陣陣,瓣雨如簾,兩人對望,不許多時,她眼底忽而滴落一滴淚,隨即輕輕點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