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
殺過的白月光來找我了 作者:裁雲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值參道堂罷課,在百味塔往來的弟子實在不少,這消息便也立刻如長了腿一般,轉眼傳遍整個蓬山。
不出一個時辰,好似人人都知道碎嬰劍沈如晚帶著她的那個道侶回來了。
唯有百味塔頂那最風光的位置上風平浪靜,如同置身事外,氣氛平和得詭異。
“……這麽說,七夜白果然確有其事?”曾長老神色凝重,語氣低沉,“還當真是和掌教有關?”
曲不詢神色平靜。
“七夜白確有其事,做不了假。”他語調平淡,“至於究竟誰人是主使,查了便知。”
他雖然沒指認寧聽瀾便是幕後主使,可那種篤定已在不言之中,曾長老昔日和他同門,對長孫寒的性格也有一二分淺薄了解,他鮮少做無把握的事,如今不說寧聽瀾,不過是尊重敕令堂稽查真相的職權。
“若真如你們所說,無論主使是不是寧聽瀾,他都有極大嫌疑,查明真相之前,不該再居掌教權柄了。”曾長老慢慢地說,可神色卻並無開解,反倒露出更晦暗的表情來,“隻是……他未必願意。”
讓一個與駭人聽聞之事有說不清的聯係的人做蓬山掌教,自然是不合規矩的,按理寧聽瀾應當主動退卻掌教之位,請敕令堂查明真相,還他一個清白。若他當真清白無瑕,再回來做掌教,這期間由各閣閣主商定要事,擇一個代掌教出來理事。
“不知你們有沒有聽說,先前半月摘傳到宗門時,便有人呼籲徹查此事、還長孫寒一個清白。”曾長老說著,望了曲不詢一眼,“當時敕令堂主便問過寧聽瀾,隻是被他含混過去,半點也沒有退避自證的意思,隻說半月摘上都是荒誕之言,若非當時宗門弟子群情激憤,甚至還要敕令堂查禁半月摘、不許宗內弟子傳閱。”
寧聽瀾在蓬山掌教之位上待了那麽多年,自然有其難移的聲望,他自己不請辭自證,誰也不夠格逼他退讓,竟就這麽僵持下來。
如今宗門內鬧得沸沸揚揚,人人都覺得不該如此,可寧聽瀾還是安安穩穩地坐在掌教之位上,仿佛無事發生。
“等時日久了,隻怕宗門內也要淡忘此事、不了了之了。”曾長老一歎,一樁荒唐事,人人都覺得不該如此荒唐,可若是荒唐得太久了,又都不自覺地接受現實、再無義憤了。
沈如晚蹙起眉,“竟還有這樣的事?難道宗門內當真沒人能奈何他嗎?”
曾長老反問她,“尚未查明真相,甚至不得輕啟查案程序,便不能證明他有罪,他畢竟是宗門掌教,難道還真能強逼他退位嗎?”
人人都知這其中有蹊蹺,可是寧聽瀾就是能靠多年積累的聲望,把這蹊蹺硬生生按下去,不讓人去查。
半月摘上披露的證據,那是不能直接當作罪證的,蓬山掌教豈容外人一紙檄文便定罪?至少要敕令堂調查一番,驗證真假,這才能當作證據。
可如今敕令堂被壓著不讓去查,自然無從驗證真假。
沈如晚一時無話,眉頭緊鎖。
曲不詢輕輕笑了一聲。
他神容平靜,好似並未因這僵局而無奈惱怒,反倒是早就想得清清楚楚,半點也不意外。
沈如晚凝眸看他。
“多年未回蓬山,宗門倒是一如當年。”曲不詢語氣平平,仿佛沒半點意味,可不知怎麽的便叫人覺得別有意味在其間,“也不奇怪。”
曾長老聽他這平平淡淡的話語,莫名竟有幾分不屬於自己的羞慚來,忍不住為同門亦或自己描補,“畢竟都是同門,他做了這麽多年掌教,大家都極敬重他。”
這沒頭沒腦的對話叫人聽不明白。
沈如晚微微蹙眉,凝神想了片刻,忽而便懂了。
蓬山上下陷入僵局固然是因為尚未查明罪證真相、不能輕易開罪寧聽瀾,可若是有強勢長老或閣主聯手,先把寧聽瀾控製住,一切自然便能走上正軌了。
如今陷入僵局,無非是因為沒人願意做這個出頭鳥罷了——除了赫赫聲望之外,寧聽瀾當初能登上掌教之位,還仰仗於他出眾的實力。
公義、真相、善惡,自然是很重要的東西,沒人會否認這一點;
可若是要為了和自己並無多少關係的公義、真相、善惡付出代價呢?
又有幾個人願意舍身站出來,做那個危機重重的出頭鳥?
沈如晚一瞬間什麽話也說不出。
這一路走來,東儀島、碎瓊裏、鍾神山、堯皇城,她見過最多的就是尋常人的不得已。
每個人都認同公義、心懷正義,隻是各有各的不得已,所以遇見罪惡之事時,終究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偏開頭去。
她自然沒道理責怪他們,也不會責備他們,保護自己是每個人的本能,維護公義不是義務,隻要沒有親手作惡,便也能算是無愧於心的好人了。
就連她自己,在意識到沈晴諳可能還有生機之時,不也情不自禁地心生動搖了嗎?
她沒有很憤怒,也沒有很失望,隻是說不出的疲倦。
難怪寧聽瀾不慌不忙,顧自安安穩穩,難怪他會把傀儡放到她麵前,讓她自己聯想,原來“妥協”這兩字說來如此輕易,“不得已”這三字又何其沉重,在天平另一端,足以壓倒空洞蒼白的“道義”。
可是,可是……
曲不詢忽而伸出手,就這麽不避諱地握住她扶在桌邊的手,蓋在她手背上,用力握緊。
“沈如晚,你隻管相信——”他一字一頓,“這世上所有事,都是事在人為。”
曾長老目光不自覺便落在了他們交握的手上。
事在人為,聽起來如此輕飄飄,好似沒什麽分量,可從他口中說起,便忽而叫人心生信服。
“說來,多年不見,你似乎變了很多。”曾長老忽而對沈如晚說。
沈如晚其實是不認得曾長老的,她從前也算小有名氣,認識她的人遠比她認識的更多,就連先前在碎瓊裏遇見奚訪梧,後者也早早見過她。曾長老是蓬山同門,認得她並不稀奇。
“是麽?”她沒什麽表情,語氣也寡淡,不含半點情緒,仿佛在說另一個人的事。
她對曾長老的話也並不好奇,這些年她當然變了很多,多到她自己也數不清。曾長老想同她說的話,最多也無非就是像當初奚訪梧在秋梧葉賭坊一般,說些“你還握得住劍嗎”之類的話。
離開蓬山便是因為她已心生魔障,再也握不住手中劍了,她花了整整十年來正視這件事,到如今,已無可否認,也不需否認。
奇異的是,她現在想起自己心生魔障、再不能握劍這件事時,除了酸澀苦楚的痛意一閃而逝,便隻剩下平和綿長的遺憾和悵惘。
她已能如此平靜地麵對它,時不時地沉思,就像麵對她零落而酸楚的過往。
曾長老打量著她,很認真地點了一下頭,“你和以前真的不一樣了,以前就像是一把鋒銳無匹的劍。”
認識她的人都這麽說。
沈如晚微微地笑了一下,她曾經厭棄那段過往,痛苦地回避它,隻因她自知現在的她已做不到從前那樣一往無前,可如今卻似乎不會了。
浮生若夢,她已慢慢接納每種麵貌的沈如晚,接受時光荏苒,也接受改變。
哪怕過去的一切再遺憾,也就讓它平和地過去吧。
“現在你就像藏於鞘中的寶劍。”曾長老接著說,“隱去鋒芒,猶有劍氣,你這些年一定精進了很多——你真應該是個劍修才對,你當初為什麽沒有拜入劍閣?”
沈如晚愕然。
“什麽?”她意料之外地望著曾長老,“我已很久不用劍了。”
十年來,她一次都沒碰過劍。
曾長老不相信,“怎麽可能?我雖然天資不算出眾,起碼還是會認強者的,你劍氣凜然,若隱若現,而且中正平和,我怎麽可能認錯?”
沈如晚不由地回頭望向曲不詢。
就在一年之前,他們剛重逢的時候,她還心魔纏身,連“用劍”這兩個字也半點都想不得,抗拒去想她究竟還能不能握劍,如同逆鱗,連奚訪梧這個隻有一麵之緣的人都能看出她的心魔。
可如今曾長老卻說,她如藏於鞘中的寶劍,中正平和,益發精進了?
曲不詢唇邊帶了點笑意。
“倒是讓曾師兄搶先給你點破了。”他目光沉凝平和,仿佛能傳遞無窮無盡的力量給她,“你如今已有些不一樣了,你沒發現嗎?”
沈如晚下意識地蹙眉,像是一種因期待而本能生出的回避,“是麽?”
曲不詢沒有半點猶疑,答得毫不猶豫,“是。”
沈如晚不說話。
曲不詢目光溫和淵沉地望了她片刻,抬起頭,遙望青山碧海,忽而輕聲笑了,“拜入宗門這麽多年,這還是我第一次登上百味塔頂,一睹無限風光。”
沈如晚目光輕飄飄落在他身上,又挪開。
“看來沈師妹不是第一次,是不是?”曲不詢瞥見她神容,一笑。
確實不是。
沈如晚迢迢地望著遠山黛影,不自覺地想起很多年前,沈晴諳敲開她的窗戶,帶著她偷偷摸摸來到這裏,趁著夜深人靜無人知曉,借著月光飲盡了一盞桂魄飲。
當然不會有人知道。
往後,也隻剩下她一個人知道。
“風月依然,萬裏江清。”曲不詢把盞,語氣悠長,漫不經心地一歎,“可惜了。”
曾長老尚未來得及問究竟是什麽可惜了,便見百味塔內氣氛忽而變得凝重,有數個身著敕令堂衣裝的修士匆匆上了塔頂,直奔他們而來。
到了跟前站定,為首的修士朝曾長老和沈如晚微微一點頭,卻沒搭話,反倒扭頭直直望向曲不詢,“閣下不是本宗弟子吧?”
曲不詢手裏還不輕不重地握著杯盞,聞言抬眸,慢條斯理地說,“這可說不準,我是說不準的,誰又能說得準呢?”
那敕令堂的修士不由皺起眉來,“你休要顧左右而言他。”
說著,直直遞出一份半月摘到曲不詢麵前,版麵上是當初在鍾神山沈如晚力竭後被他擁在懷中的畫麵,“這人應當是你吧?”
曲不詢目光落在那畫上,看了半晌,竟笑了起來,“是我,不錯。”
敕令堂的修士態度冰冷無情,“那有傳言說你是本宗多年前叛逃的首徒長孫寒,既然你到了蓬山,那就和我們去渡厄峰走一趟吧。”
曾長老本就直起身冷眼看著,此時皺著眉插話,“渡厄峰是緝拿案犯的天牢,長孫寒之事頗多蹊蹺尚未查明,為何不分青紅皂白要將他帶去渡厄峰?這根本不符合敕令堂辦事的規矩!”
敕令堂的修士對曾長老唯有基本的尊重,卻沒多少畏懼,此時朝曾長老冷硬地揚了揚下巴,“緝拿緝殺令上的逃犯,本就是敕令堂的職責,況且今日宗門內還有弟子鬧事,自然要將人帶去渡厄峰看管起來配合調查——倘若他真是長孫寒、當真清白,自然也會放他出來的,曾長老,你也是敕令堂的人,難道還不信任敕令堂嗎?”
曾長老是半個字都不信。
什麽“查明他清白會放他出來”“配合調查”,全都是冠冕堂皇的謊言,說出來騙小孩子罷了,若曲不詢當真跟著他們去了渡厄峰被看管起來,隻怕是一輩子都不可能被放出來了。
那敕令堂的修士又是一伸手,掏出了一紙令文,“曾長老,掌教已發下令文,命敕令堂將他帶往渡厄峰配合調查,難道你要阻礙敕令堂秉公辦差嗎?”
曾長老眉頭緊鎖,怒氣橫生。
七夜白的事被壓著不讓調查,可曲不詢和沈如晚歸宗才多久?寧聽瀾便火速發下令文,若說沒有蹊蹺,鬼都不信!
可偏偏一切都合乎規矩,曾長老也是敕令堂的人,怎好公然違背敕令堂的規矩?
況且大庭廣眾之下,對方又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若曲不詢反抗,豈不被死死扣上“心虛”“叛門”的名頭了?
沈如晚神色冰冷,驀然便要站起身,誰知她剛一動,手肘便被曲不詢握住,拉著她穩穩地坐在座位上。
她不由偏頭望去。
曲不詢放下手中杯盞,神色半點也不變,波瀾不驚地望向那敕令堂的修士,“這麽說,敕令堂打算還我一個清白?”
敕令堂的修士捉摸不透他這副雲淡風輕的模樣,謹慎地看著他,含混不清地說,“若你真是清白的,自然不必擔心。”
半點不承諾,隻是拿言語架起,簡直是把人當傻子哄!
可曲不詢卻一哂,“行啊,那咱們就走吧。”
沈如晚猛然拽住他,難以置信。
不出一個時辰,好似人人都知道碎嬰劍沈如晚帶著她的那個道侶回來了。
唯有百味塔頂那最風光的位置上風平浪靜,如同置身事外,氣氛平和得詭異。
“……這麽說,七夜白果然確有其事?”曾長老神色凝重,語氣低沉,“還當真是和掌教有關?”
曲不詢神色平靜。
“七夜白確有其事,做不了假。”他語調平淡,“至於究竟誰人是主使,查了便知。”
他雖然沒指認寧聽瀾便是幕後主使,可那種篤定已在不言之中,曾長老昔日和他同門,對長孫寒的性格也有一二分淺薄了解,他鮮少做無把握的事,如今不說寧聽瀾,不過是尊重敕令堂稽查真相的職權。
“若真如你們所說,無論主使是不是寧聽瀾,他都有極大嫌疑,查明真相之前,不該再居掌教權柄了。”曾長老慢慢地說,可神色卻並無開解,反倒露出更晦暗的表情來,“隻是……他未必願意。”
讓一個與駭人聽聞之事有說不清的聯係的人做蓬山掌教,自然是不合規矩的,按理寧聽瀾應當主動退卻掌教之位,請敕令堂查明真相,還他一個清白。若他當真清白無瑕,再回來做掌教,這期間由各閣閣主商定要事,擇一個代掌教出來理事。
“不知你們有沒有聽說,先前半月摘傳到宗門時,便有人呼籲徹查此事、還長孫寒一個清白。”曾長老說著,望了曲不詢一眼,“當時敕令堂主便問過寧聽瀾,隻是被他含混過去,半點也沒有退避自證的意思,隻說半月摘上都是荒誕之言,若非當時宗門弟子群情激憤,甚至還要敕令堂查禁半月摘、不許宗內弟子傳閱。”
寧聽瀾在蓬山掌教之位上待了那麽多年,自然有其難移的聲望,他自己不請辭自證,誰也不夠格逼他退讓,竟就這麽僵持下來。
如今宗門內鬧得沸沸揚揚,人人都覺得不該如此,可寧聽瀾還是安安穩穩地坐在掌教之位上,仿佛無事發生。
“等時日久了,隻怕宗門內也要淡忘此事、不了了之了。”曾長老一歎,一樁荒唐事,人人都覺得不該如此荒唐,可若是荒唐得太久了,又都不自覺地接受現實、再無義憤了。
沈如晚蹙起眉,“竟還有這樣的事?難道宗門內當真沒人能奈何他嗎?”
曾長老反問她,“尚未查明真相,甚至不得輕啟查案程序,便不能證明他有罪,他畢竟是宗門掌教,難道還真能強逼他退位嗎?”
人人都知這其中有蹊蹺,可是寧聽瀾就是能靠多年積累的聲望,把這蹊蹺硬生生按下去,不讓人去查。
半月摘上披露的證據,那是不能直接當作罪證的,蓬山掌教豈容外人一紙檄文便定罪?至少要敕令堂調查一番,驗證真假,這才能當作證據。
可如今敕令堂被壓著不讓去查,自然無從驗證真假。
沈如晚一時無話,眉頭緊鎖。
曲不詢輕輕笑了一聲。
他神容平靜,好似並未因這僵局而無奈惱怒,反倒是早就想得清清楚楚,半點也不意外。
沈如晚凝眸看他。
“多年未回蓬山,宗門倒是一如當年。”曲不詢語氣平平,仿佛沒半點意味,可不知怎麽的便叫人覺得別有意味在其間,“也不奇怪。”
曾長老聽他這平平淡淡的話語,莫名竟有幾分不屬於自己的羞慚來,忍不住為同門亦或自己描補,“畢竟都是同門,他做了這麽多年掌教,大家都極敬重他。”
這沒頭沒腦的對話叫人聽不明白。
沈如晚微微蹙眉,凝神想了片刻,忽而便懂了。
蓬山上下陷入僵局固然是因為尚未查明罪證真相、不能輕易開罪寧聽瀾,可若是有強勢長老或閣主聯手,先把寧聽瀾控製住,一切自然便能走上正軌了。
如今陷入僵局,無非是因為沒人願意做這個出頭鳥罷了——除了赫赫聲望之外,寧聽瀾當初能登上掌教之位,還仰仗於他出眾的實力。
公義、真相、善惡,自然是很重要的東西,沒人會否認這一點;
可若是要為了和自己並無多少關係的公義、真相、善惡付出代價呢?
又有幾個人願意舍身站出來,做那個危機重重的出頭鳥?
沈如晚一瞬間什麽話也說不出。
這一路走來,東儀島、碎瓊裏、鍾神山、堯皇城,她見過最多的就是尋常人的不得已。
每個人都認同公義、心懷正義,隻是各有各的不得已,所以遇見罪惡之事時,終究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偏開頭去。
她自然沒道理責怪他們,也不會責備他們,保護自己是每個人的本能,維護公義不是義務,隻要沒有親手作惡,便也能算是無愧於心的好人了。
就連她自己,在意識到沈晴諳可能還有生機之時,不也情不自禁地心生動搖了嗎?
她沒有很憤怒,也沒有很失望,隻是說不出的疲倦。
難怪寧聽瀾不慌不忙,顧自安安穩穩,難怪他會把傀儡放到她麵前,讓她自己聯想,原來“妥協”這兩字說來如此輕易,“不得已”這三字又何其沉重,在天平另一端,足以壓倒空洞蒼白的“道義”。
可是,可是……
曲不詢忽而伸出手,就這麽不避諱地握住她扶在桌邊的手,蓋在她手背上,用力握緊。
“沈如晚,你隻管相信——”他一字一頓,“這世上所有事,都是事在人為。”
曾長老目光不自覺便落在了他們交握的手上。
事在人為,聽起來如此輕飄飄,好似沒什麽分量,可從他口中說起,便忽而叫人心生信服。
“說來,多年不見,你似乎變了很多。”曾長老忽而對沈如晚說。
沈如晚其實是不認得曾長老的,她從前也算小有名氣,認識她的人遠比她認識的更多,就連先前在碎瓊裏遇見奚訪梧,後者也早早見過她。曾長老是蓬山同門,認得她並不稀奇。
“是麽?”她沒什麽表情,語氣也寡淡,不含半點情緒,仿佛在說另一個人的事。
她對曾長老的話也並不好奇,這些年她當然變了很多,多到她自己也數不清。曾長老想同她說的話,最多也無非就是像當初奚訪梧在秋梧葉賭坊一般,說些“你還握得住劍嗎”之類的話。
離開蓬山便是因為她已心生魔障,再也握不住手中劍了,她花了整整十年來正視這件事,到如今,已無可否認,也不需否認。
奇異的是,她現在想起自己心生魔障、再不能握劍這件事時,除了酸澀苦楚的痛意一閃而逝,便隻剩下平和綿長的遺憾和悵惘。
她已能如此平靜地麵對它,時不時地沉思,就像麵對她零落而酸楚的過往。
曾長老打量著她,很認真地點了一下頭,“你和以前真的不一樣了,以前就像是一把鋒銳無匹的劍。”
認識她的人都這麽說。
沈如晚微微地笑了一下,她曾經厭棄那段過往,痛苦地回避它,隻因她自知現在的她已做不到從前那樣一往無前,可如今卻似乎不會了。
浮生若夢,她已慢慢接納每種麵貌的沈如晚,接受時光荏苒,也接受改變。
哪怕過去的一切再遺憾,也就讓它平和地過去吧。
“現在你就像藏於鞘中的寶劍。”曾長老接著說,“隱去鋒芒,猶有劍氣,你這些年一定精進了很多——你真應該是個劍修才對,你當初為什麽沒有拜入劍閣?”
沈如晚愕然。
“什麽?”她意料之外地望著曾長老,“我已很久不用劍了。”
十年來,她一次都沒碰過劍。
曾長老不相信,“怎麽可能?我雖然天資不算出眾,起碼還是會認強者的,你劍氣凜然,若隱若現,而且中正平和,我怎麽可能認錯?”
沈如晚不由地回頭望向曲不詢。
就在一年之前,他們剛重逢的時候,她還心魔纏身,連“用劍”這兩個字也半點都想不得,抗拒去想她究竟還能不能握劍,如同逆鱗,連奚訪梧這個隻有一麵之緣的人都能看出她的心魔。
可如今曾長老卻說,她如藏於鞘中的寶劍,中正平和,益發精進了?
曲不詢唇邊帶了點笑意。
“倒是讓曾師兄搶先給你點破了。”他目光沉凝平和,仿佛能傳遞無窮無盡的力量給她,“你如今已有些不一樣了,你沒發現嗎?”
沈如晚下意識地蹙眉,像是一種因期待而本能生出的回避,“是麽?”
曲不詢沒有半點猶疑,答得毫不猶豫,“是。”
沈如晚不說話。
曲不詢目光溫和淵沉地望了她片刻,抬起頭,遙望青山碧海,忽而輕聲笑了,“拜入宗門這麽多年,這還是我第一次登上百味塔頂,一睹無限風光。”
沈如晚目光輕飄飄落在他身上,又挪開。
“看來沈師妹不是第一次,是不是?”曲不詢瞥見她神容,一笑。
確實不是。
沈如晚迢迢地望著遠山黛影,不自覺地想起很多年前,沈晴諳敲開她的窗戶,帶著她偷偷摸摸來到這裏,趁著夜深人靜無人知曉,借著月光飲盡了一盞桂魄飲。
當然不會有人知道。
往後,也隻剩下她一個人知道。
“風月依然,萬裏江清。”曲不詢把盞,語氣悠長,漫不經心地一歎,“可惜了。”
曾長老尚未來得及問究竟是什麽可惜了,便見百味塔內氣氛忽而變得凝重,有數個身著敕令堂衣裝的修士匆匆上了塔頂,直奔他們而來。
到了跟前站定,為首的修士朝曾長老和沈如晚微微一點頭,卻沒搭話,反倒扭頭直直望向曲不詢,“閣下不是本宗弟子吧?”
曲不詢手裏還不輕不重地握著杯盞,聞言抬眸,慢條斯理地說,“這可說不準,我是說不準的,誰又能說得準呢?”
那敕令堂的修士不由皺起眉來,“你休要顧左右而言他。”
說著,直直遞出一份半月摘到曲不詢麵前,版麵上是當初在鍾神山沈如晚力竭後被他擁在懷中的畫麵,“這人應當是你吧?”
曲不詢目光落在那畫上,看了半晌,竟笑了起來,“是我,不錯。”
敕令堂的修士態度冰冷無情,“那有傳言說你是本宗多年前叛逃的首徒長孫寒,既然你到了蓬山,那就和我們去渡厄峰走一趟吧。”
曾長老本就直起身冷眼看著,此時皺著眉插話,“渡厄峰是緝拿案犯的天牢,長孫寒之事頗多蹊蹺尚未查明,為何不分青紅皂白要將他帶去渡厄峰?這根本不符合敕令堂辦事的規矩!”
敕令堂的修士對曾長老唯有基本的尊重,卻沒多少畏懼,此時朝曾長老冷硬地揚了揚下巴,“緝拿緝殺令上的逃犯,本就是敕令堂的職責,況且今日宗門內還有弟子鬧事,自然要將人帶去渡厄峰看管起來配合調查——倘若他真是長孫寒、當真清白,自然也會放他出來的,曾長老,你也是敕令堂的人,難道還不信任敕令堂嗎?”
曾長老是半個字都不信。
什麽“查明他清白會放他出來”“配合調查”,全都是冠冕堂皇的謊言,說出來騙小孩子罷了,若曲不詢當真跟著他們去了渡厄峰被看管起來,隻怕是一輩子都不可能被放出來了。
那敕令堂的修士又是一伸手,掏出了一紙令文,“曾長老,掌教已發下令文,命敕令堂將他帶往渡厄峰配合調查,難道你要阻礙敕令堂秉公辦差嗎?”
曾長老眉頭緊鎖,怒氣橫生。
七夜白的事被壓著不讓調查,可曲不詢和沈如晚歸宗才多久?寧聽瀾便火速發下令文,若說沒有蹊蹺,鬼都不信!
可偏偏一切都合乎規矩,曾長老也是敕令堂的人,怎好公然違背敕令堂的規矩?
況且大庭廣眾之下,對方又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若曲不詢反抗,豈不被死死扣上“心虛”“叛門”的名頭了?
沈如晚神色冰冷,驀然便要站起身,誰知她剛一動,手肘便被曲不詢握住,拉著她穩穩地坐在座位上。
她不由偏頭望去。
曲不詢放下手中杯盞,神色半點也不變,波瀾不驚地望向那敕令堂的修士,“這麽說,敕令堂打算還我一個清白?”
敕令堂的修士捉摸不透他這副雲淡風輕的模樣,謹慎地看著他,含混不清地說,“若你真是清白的,自然不必擔心。”
半點不承諾,隻是拿言語架起,簡直是把人當傻子哄!
可曲不詢卻一哂,“行啊,那咱們就走吧。”
沈如晚猛然拽住他,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