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節
殺過的白月光來找我了 作者:裁雲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曲不詢不知何時已不再仰著頭望那窗外的夜空,隔著晦暗的半座屋舍,借著那一點隱晦的星光,已足夠他看清對麵人,“所以掌教慷慨開了靜室,叫我來見見世麵?當真是受寵若驚。”
寧聽瀾負手立在門邊,眼神凝在曲不詢身上,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後者。
“這座靜室是以最好的靈材建造的,所費頗多,可真正用到的時候卻不多,我早就覺得十分可惜。”寧聽瀾語氣淡淡的,自有一種因久攬大權而生出的威勢,哪怕此刻隻是狀似和氣地隨口聊上幾句,仍讓人覺得不怒自威,“若能找機會派上些別的用場,也不是什麽壞事。”
曲不詢撫掌笑歎一聲,“是了,什麽事都要用到極致,果然是你的風格。”
寧聽瀾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
“作為掌教,要看顧偌大的宗門,自然要精打細算。”他觀察著曲不詢,狀若無意般說道,“我還以為,你畢竟也是當過首徒的人,自然也該懂這點不得已。”
曲不詢歎了口氣,“那掌教可就抬舉我了,在精打細算上,我是拍馬不及。”
寧聽瀾眼瞳微縮,眼神凝在曲不詢身上,過了一會兒才慢慢地說,“從前聽說你死在歸墟下的時候,我當真沒想到你還會有活著回來的一天。”
他這麽說,自然是已確信曲不詢就是長孫寒了。
說實話,方才寧聽瀾那一番試探,曲不詢自然不是看不出來,隻是不在意,反倒是寧聽瀾問了這麽寥寥幾句便信了他的身份這件事更叫他驚異些。
“我還以為,你應當再多花些心思來確認我是誰。”曲不詢笑了一聲。
寧聽瀾心裏卻已是再無疑心。
“倒也不需要那麽麻煩。”他很快便接受了長孫寒當真沒死的事實,神容還能維持不變,淡淡地望著曲不詢,“難道你以為本宗弟子就這麽好騙,憑一份尚且不知真假的報紙,就信你這個全然陌生的修士是從前的蓬山首徒?”
曲不詢確實覺得回蓬山後的事比他想得更順許多,他原本做好了花上更多功夫和耐心慢慢磨出一個意料中的局麵,卻沒想到對他而言,取回“長孫寒”這個名字竟然水到渠成,甚至有種輕而易舉的感覺。
寧聽瀾輕輕歎了一聲,露出點和善的笑意,望著曲不詢的目光藏著點深意,“看來你還不明白。”
曲不詢心平氣和地請教,“願聞其詳?”
寧聽瀾笑著說,“他們信的不是那份不知所謂的報紙,也不是你這個生麵孔的寥寥幾句話,而是‘沈如晚’這個名字啊。”
“因為她一直在你身邊,和你一起回了蓬山,所以他們輕而易舉地信了那些本會被他們當作荒誕無稽的傳聞,也相信了你。”
“就連我也不能免俗。”寧聽瀾歎著氣說,“當初她告訴我她殺了你,我便深信不疑,所以哪怕看見那份半月摘,仍不信你就是長孫寒,因為我知道她不會騙我。隻是,能被她看在眼裏的人,一定有些不凡之處,所以我決定來見一見你。”
“哪怕是現在,我還是覺得她不可能騙我,旁人都有可能,她卻不會。”寧聽瀾說到這裏,竟然不太惱怒,反而有些愉快的笑意,像是看見自家小輩的頑劣行徑,無傷大雅,“做人做到這種地步,也算是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吧?”
曲不詢沒忍住,挑起眉,“你信她?”
“這世上不會有人比我更相信她了。”寧聽瀾和顏悅色地說。
先前他還不確定曲不詢的身份時,猶有些鋒銳沉冷,如今確信曲不詢就是長孫寒,反倒笑容和藹、態度慈和起來,“她這人一心一意,沒有那些說一套做一套的虛情假意,是個很純粹的姑娘。”
曲不詢高高挑著眉,深覺意外。
他倒沒想過,寧聽瀾分明一直在利用沈如晚,卻又對沈如晚深信不疑——不是信她不會背叛,而是信她這個人。
信她心念堅定,信她品格高純,信她真率磊落、純粹而鋒銳。
究竟何等品性魅力,才能讓仇敵也對她深信不疑?
哪怕她遠走凡塵、棄蓬山如敝履,舍棄萬千浮名浮利,好似與這修仙界再無半點瓜葛,可卻還有那麽多隻聞其名的人下意識願信她。
這一刻他麵前便是大敵,按理說本不該走神的,可他卻不知怎麽的想起沈如晚的麵容來,茫茫地出神一刹:哪怕她尋常總作不屑一顧姿態,可若她知道還有這麽多陌生人也信她,隻怕也要露出些不知所措的窘迫,然後又拚命用冷淡來掩飾,很是叫人好笑又可愛。
他想到這裏,唇角不覺流露出一點笑意來,回過神望著寧聽瀾,猶有點遺憾地歎了口氣,懶洋洋地說,“是麽?那你的相信未免太不值錢了。你是習慣把利用稱作信任麽?”
寧聽瀾並不為這諷刺動容。
“我是利用了沈如晚為我做事不假,可利用也未必就是壞事。”他不緊不慢地說,“捫心自問,我對她實在算不上壞,當初她走火入魔,是我做主給她撥了一枚回天丹,這才保住了她的性命,讓她安安穩穩地成為蓬山最早結丹的天才弟子——說來,她結丹時比你結丹的年紀還小兩歲。”
曲不詢點了點頭,“這是我還在蓬山時就知道的事,就不必你提醒了。”
寧聽瀾笑意更深,以為他是介意沈如晚比他早結丹。
雖說自辨認出曲不詢就是長孫寒後,寧聽瀾便沒打算讓他出這座靜室,可若長孫寒心裏對沈如晚有些不滿,那自然也不是壞事。
“等她傷勢恢複後,便跟著我做事,那時她還是個小女孩呢,整日跟著元讓卿學些木行法術,還有點天真,雖然有點聰慧,到底還是稚嫩了些,全靠我手把手教了她許多,這才脫胎換骨。”寧聽瀾說得很平靜,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他是真的覺得自己對沈如晚不算壞,甚至可以算得上很好,“其實我一直很欣賞她,甚至器重她更勝過我的弟子。”
曲不詢實在有些被他的話逗笑了,“是麽?何以見得?”
寧聽瀾語氣很真,有種少有的滄桑和真誠,“你們還太年輕,不明白在這世上最易變的就是人心,不止他人心,還有你自己的心意。”
他幽幽地歎了口氣,“我有時看著她,就像是在看年輕時的自己,還那麽天真,對那些刻板而無用的道義深信不疑——人怎麽可能討厭年輕的自己呢?”
曲不詢不置可否。
“這麽說來,你全是迫不得已。”他說,“是有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這麽做的。”
寧聽瀾這時卻又更狡猾了起來。
“逼我做什麽?”他反問,“我又做了什麽呢?”
從頭到尾,他也從未提過一句七夜白,更不要提親口承認自己和七夜白的事有關係了。
即使在沒有外人、唯一的聽眾全在他一念之間的靜室裏,他也絕不給人留下話柄。
曲不詢仰著頭,望著那扇狹窄的天窗,輕笑一聲,“活成你這樣,就算當了蓬山掌教,也實在是沒什麽意思。”
寧聽瀾神色半點也沒變,“有沒有意思,要贏家來說才有意義。”
曲不詢似是不願意再看向他一般,仰著頭長久地凝視著那方狹窄的夜空,“你就這麽確定自己會是贏家?”
寧聽瀾已想好了如何處理這個死而複生的人。
當初長孫寒撞破如意閣柳家種下的七夜白,他立刻下了緝殺令,到如今已成了無可挽回、沒有任何餘地的生死大仇,絕不可能和解,就算現在長孫寒說不介意,寧聽瀾也不會信。
況且,長孫寒也和當初的沈如晚不同,他早已不是天真少年,也不似沈如晚那般心無旁騖、超然物外,能當上蓬山首徒、甚至還令蓬山弟子都信服的人,總歸是有些手段的,對寧聽瀾來說,並不是什麽適合利用的人。
可如今蓬山因那一紙傳聞而鬧得沸沸揚揚,還有沈如晚在外麵掛念著曲不詢,若就這麽把人殺了,寧聽瀾也有些拿不準後果。
倒不如就將曲不詢關在這裏,與沈晴諳一起當作人質,用來勸服沈如晚,物盡其用。
“看來我們也沒什麽可說的了。”寧聽瀾和藹地朝曲不詢笑了,可話裏卻並不是那麽個意味,“你在這裏靜一靜吧,掌教專屬靜室的風光,除了我之外,這蓬山上下也隻有你一個人能品鑒了,總歸是一樁機緣,也許待上幾年修為還能更上一層樓呢?”
他說著,轉過身,推開厚重的黑曜石門,卻忽而怔住了。
沈如晚靜靜地立在門外。
她身後是起伏嘈雜的喧囂,在寧聽瀾的印象裏,蓬山似乎已有很多年不曾有過這樣熱鬧哄亂的景象了。
這實在不太尋常,平日若有弟子聚集起來哄鬧,早被宗門內的長老和管事訓斥懲戒了。
可沈如晚並不會向他解釋。
“掌教,別來無恙。”她很平靜地望著他,其實氣息有點不穩,好似受了點傷,可是語調極致的冷寂,無端讓人覺得靜到極點,“如今想見你一麵真不容易。”
第128章 山冷不生雲(七)
她纖細筆挺身影仿佛隔斷兩個世界, 把身後喧囂都隔在世外,剩下一片冷清的死寂,唯有峰頂蕭疏的風拂過, 為這春意盎然的蓬山帶來一點寒涼。
很短暫的瞬間裏, 誰也沒有說話。
率先打破這死寂的竟不是寧聽瀾。
“你怎麽來了?”曲不詢站起身, 越過寧聽瀾的背影望著她,神色仍沉沉的, 不動聲色地問她, 好似不甚在意。
他方才和寧聽瀾說話,隻是那麽從容地盤坐, 待聽見她聲音從門外傳來,忽而便站起身來,愕然與憂慮轉瞬即逝, 待沈如晚越過寧聽瀾能看見他神容時, 那點失神已全然妥帖地消逝在沉靜從容之下,半點也瞧不出了。
長孫師兄這樣的人, 有時就算關切你,也不會叫你發覺的, 哪怕他現在變成了曲不詢, 改了性情,回到蓬山的時候,又不自覺變得更像從前那個人了。
沈如晚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隔門淡淡望了他一眼,“我來帶你走。”
曲不詢一種說不出的愕然, 可又覺得這分明就是沈如晚的脾氣, 就是她會做出來的事、會說出來的話:真相、公道就在唾手可得的眼前, 她又怎麽會是那種隱忍吞聲、委曲求全的脾氣?
旁人都求一個萬全之策,不敢妄動,隻怕失卻既得與未得,可她又怕什麽?她什麽都不求,也什麽都不要,隻要一個公道罷了。
這世上還有什麽是她不敢的呢?又有什麽值得她猶疑?
他回了蓬山,便已是習慣使然,凡事權衡利弊,寧願曲折周旋,慢慢謀一個得償所願,可卻忘了,沈如晚從來不是這樣的性格,也根本不需要。
她寧從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沒辦法,誰教這青天也厚愛她,予她翩然一身仙骨,還要給她一顆無欲則剛的仙心呢?
看來當初在歸墟取名字時是取錯了,這個“曲不循”該是她的名字才對。
曲不詢想到這裏,不知怎麽的,唇邊竟生出一點微不可察的笑意來,“我知道——我是問你怎麽上來的。”
沈如晚輕描淡寫地說,“還能怎麽上來?自然是飛上來的,路上是有人想攔我,難道我就沒學過法術嗎?”
九道天門關橫亙渡厄峰前,被她說得這樣雲淡風輕,好似鎮守殺陣的修士全是蓬山剛入門的小弟子,根本不值一提。
曲不詢當然不會信她這輕描淡寫的話,渡厄峰的九道天門關他比誰都清楚,心緒凝在那裏,反倒語塞了,說不出話來,半晌搪塞出一句輕輕的話,“何必這樣險?我也不是出不去。”
他仿佛在責備,可輕得不能再輕,實在叫人聽不出半點責怪的意味。
沈如晚卻是驟然神容冰冷,冷冷望了他一眼,“難道我就眼看著你一直被關在這裏?你是我帶回來的,自然要跟著我走。”
她還是那麽壞脾氣,還帶著理所當然的自行其是,可在他眼裏卻像是連每根頭發絲都帶著別樣的鮮活,心情不佳便不容反駁,“我的人,我當然要帶走。”
曲不詢遙遙看著她,隻覺心口那道陳年舊傷忽而生出酥酥麻麻的異樣,按不下也掩不去的笑意就在唇邊,壓也壓不住,隻得低頭悶聲笑了。
“是,是,都聽你的。”他低低地笑了一聲。
他們一來一往對答極快,竟好似當作寧聽瀾不存在一般,又忽而誰都不再說,短暫的對話後同時靜默,說不出的默契。
寧聽瀾的眼神止不住地變化著,在沈如晚的臉上仔細地打量,好似想找出些詭異的端倪,可最終一無所獲。
於是他的笑容也淡了,不動聲色地望著沈如晚,“我從沒想到會這麽見到你。我印象中的沈如晚應當是個行正道、走正路的人,而不是視蓬山法度和威嚴於無物,就這麽仗著自己的修為闖進渡厄峰。”
“你以為你在行公義之事?所以行非常之手段?錯!大錯特錯!”寧聽瀾沉聲說,“你在眾目睽睽之下強闖渡厄峰,隻會讓蓬山弟子、讓天下人有樣學樣,學你這般無視規矩、恣意妄為。法度失了威嚴,隻會讓狂徒和宵小有機可趁。”
“你以為那些宗門長老和閣主是本性迂腐,所以才按兵不動嗎?他自願進渡厄峰,難道是因為他在歸墟把腦子摔壞了嗎?”寧聽瀾指著身後的長孫寒說,“是因為他們還心懷敬畏。他們知道仗著實力恣意妄為隻是自取滅亡。”
寧聽瀾冷冷凝視著沈如晚,這一刻他當真像個諄諄教導徒弟的嚴師,“我早就和你說過了,你要想維護道義,就要學會摒棄無益的雜念和衝動,而不是意氣用事,恣意妄為。”
沈如晚默不作聲地站在那裏。
她又像是回到了很多年前,那時寧聽瀾也這樣沉著地站在她麵前,有時鼓勵,有時開導,有時訓斥。
平心而論,寧聽瀾教過她許多東西,在她後來的日子裏也被證明並非無益,也許就像寧聽瀾自己說過的那樣,若沒有他,她也不會是如今的沈如晚。
可人生奇妙就奇妙在,所有慷慨饋贈都早有代價。
“蓬山的法度若亂,是因我而亂嗎?”她問,語氣很平靜,“掌教,我也是有樣學樣。”
蓬山掌教本身就是那個視法度道義於無物的人,又哪來的資格去管束別人呢?
若要說帶壞風氣,也得從寧聽瀾這個掌教先數起。
寧聽瀾負手立在門邊,眼神凝在曲不詢身上,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後者。
“這座靜室是以最好的靈材建造的,所費頗多,可真正用到的時候卻不多,我早就覺得十分可惜。”寧聽瀾語氣淡淡的,自有一種因久攬大權而生出的威勢,哪怕此刻隻是狀似和氣地隨口聊上幾句,仍讓人覺得不怒自威,“若能找機會派上些別的用場,也不是什麽壞事。”
曲不詢撫掌笑歎一聲,“是了,什麽事都要用到極致,果然是你的風格。”
寧聽瀾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
“作為掌教,要看顧偌大的宗門,自然要精打細算。”他觀察著曲不詢,狀若無意般說道,“我還以為,你畢竟也是當過首徒的人,自然也該懂這點不得已。”
曲不詢歎了口氣,“那掌教可就抬舉我了,在精打細算上,我是拍馬不及。”
寧聽瀾眼瞳微縮,眼神凝在曲不詢身上,過了一會兒才慢慢地說,“從前聽說你死在歸墟下的時候,我當真沒想到你還會有活著回來的一天。”
他這麽說,自然是已確信曲不詢就是長孫寒了。
說實話,方才寧聽瀾那一番試探,曲不詢自然不是看不出來,隻是不在意,反倒是寧聽瀾問了這麽寥寥幾句便信了他的身份這件事更叫他驚異些。
“我還以為,你應當再多花些心思來確認我是誰。”曲不詢笑了一聲。
寧聽瀾心裏卻已是再無疑心。
“倒也不需要那麽麻煩。”他很快便接受了長孫寒當真沒死的事實,神容還能維持不變,淡淡地望著曲不詢,“難道你以為本宗弟子就這麽好騙,憑一份尚且不知真假的報紙,就信你這個全然陌生的修士是從前的蓬山首徒?”
曲不詢確實覺得回蓬山後的事比他想得更順許多,他原本做好了花上更多功夫和耐心慢慢磨出一個意料中的局麵,卻沒想到對他而言,取回“長孫寒”這個名字竟然水到渠成,甚至有種輕而易舉的感覺。
寧聽瀾輕輕歎了一聲,露出點和善的笑意,望著曲不詢的目光藏著點深意,“看來你還不明白。”
曲不詢心平氣和地請教,“願聞其詳?”
寧聽瀾笑著說,“他們信的不是那份不知所謂的報紙,也不是你這個生麵孔的寥寥幾句話,而是‘沈如晚’這個名字啊。”
“因為她一直在你身邊,和你一起回了蓬山,所以他們輕而易舉地信了那些本會被他們當作荒誕無稽的傳聞,也相信了你。”
“就連我也不能免俗。”寧聽瀾歎著氣說,“當初她告訴我她殺了你,我便深信不疑,所以哪怕看見那份半月摘,仍不信你就是長孫寒,因為我知道她不會騙我。隻是,能被她看在眼裏的人,一定有些不凡之處,所以我決定來見一見你。”
“哪怕是現在,我還是覺得她不可能騙我,旁人都有可能,她卻不會。”寧聽瀾說到這裏,竟然不太惱怒,反而有些愉快的笑意,像是看見自家小輩的頑劣行徑,無傷大雅,“做人做到這種地步,也算是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吧?”
曲不詢沒忍住,挑起眉,“你信她?”
“這世上不會有人比我更相信她了。”寧聽瀾和顏悅色地說。
先前他還不確定曲不詢的身份時,猶有些鋒銳沉冷,如今確信曲不詢就是長孫寒,反倒笑容和藹、態度慈和起來,“她這人一心一意,沒有那些說一套做一套的虛情假意,是個很純粹的姑娘。”
曲不詢高高挑著眉,深覺意外。
他倒沒想過,寧聽瀾分明一直在利用沈如晚,卻又對沈如晚深信不疑——不是信她不會背叛,而是信她這個人。
信她心念堅定,信她品格高純,信她真率磊落、純粹而鋒銳。
究竟何等品性魅力,才能讓仇敵也對她深信不疑?
哪怕她遠走凡塵、棄蓬山如敝履,舍棄萬千浮名浮利,好似與這修仙界再無半點瓜葛,可卻還有那麽多隻聞其名的人下意識願信她。
這一刻他麵前便是大敵,按理說本不該走神的,可他卻不知怎麽的想起沈如晚的麵容來,茫茫地出神一刹:哪怕她尋常總作不屑一顧姿態,可若她知道還有這麽多陌生人也信她,隻怕也要露出些不知所措的窘迫,然後又拚命用冷淡來掩飾,很是叫人好笑又可愛。
他想到這裏,唇角不覺流露出一點笑意來,回過神望著寧聽瀾,猶有點遺憾地歎了口氣,懶洋洋地說,“是麽?那你的相信未免太不值錢了。你是習慣把利用稱作信任麽?”
寧聽瀾並不為這諷刺動容。
“我是利用了沈如晚為我做事不假,可利用也未必就是壞事。”他不緊不慢地說,“捫心自問,我對她實在算不上壞,當初她走火入魔,是我做主給她撥了一枚回天丹,這才保住了她的性命,讓她安安穩穩地成為蓬山最早結丹的天才弟子——說來,她結丹時比你結丹的年紀還小兩歲。”
曲不詢點了點頭,“這是我還在蓬山時就知道的事,就不必你提醒了。”
寧聽瀾笑意更深,以為他是介意沈如晚比他早結丹。
雖說自辨認出曲不詢就是長孫寒後,寧聽瀾便沒打算讓他出這座靜室,可若長孫寒心裏對沈如晚有些不滿,那自然也不是壞事。
“等她傷勢恢複後,便跟著我做事,那時她還是個小女孩呢,整日跟著元讓卿學些木行法術,還有點天真,雖然有點聰慧,到底還是稚嫩了些,全靠我手把手教了她許多,這才脫胎換骨。”寧聽瀾說得很平靜,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他是真的覺得自己對沈如晚不算壞,甚至可以算得上很好,“其實我一直很欣賞她,甚至器重她更勝過我的弟子。”
曲不詢實在有些被他的話逗笑了,“是麽?何以見得?”
寧聽瀾語氣很真,有種少有的滄桑和真誠,“你們還太年輕,不明白在這世上最易變的就是人心,不止他人心,還有你自己的心意。”
他幽幽地歎了口氣,“我有時看著她,就像是在看年輕時的自己,還那麽天真,對那些刻板而無用的道義深信不疑——人怎麽可能討厭年輕的自己呢?”
曲不詢不置可否。
“這麽說來,你全是迫不得已。”他說,“是有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這麽做的。”
寧聽瀾這時卻又更狡猾了起來。
“逼我做什麽?”他反問,“我又做了什麽呢?”
從頭到尾,他也從未提過一句七夜白,更不要提親口承認自己和七夜白的事有關係了。
即使在沒有外人、唯一的聽眾全在他一念之間的靜室裏,他也絕不給人留下話柄。
曲不詢仰著頭,望著那扇狹窄的天窗,輕笑一聲,“活成你這樣,就算當了蓬山掌教,也實在是沒什麽意思。”
寧聽瀾神色半點也沒變,“有沒有意思,要贏家來說才有意義。”
曲不詢似是不願意再看向他一般,仰著頭長久地凝視著那方狹窄的夜空,“你就這麽確定自己會是贏家?”
寧聽瀾已想好了如何處理這個死而複生的人。
當初長孫寒撞破如意閣柳家種下的七夜白,他立刻下了緝殺令,到如今已成了無可挽回、沒有任何餘地的生死大仇,絕不可能和解,就算現在長孫寒說不介意,寧聽瀾也不會信。
況且,長孫寒也和當初的沈如晚不同,他早已不是天真少年,也不似沈如晚那般心無旁騖、超然物外,能當上蓬山首徒、甚至還令蓬山弟子都信服的人,總歸是有些手段的,對寧聽瀾來說,並不是什麽適合利用的人。
可如今蓬山因那一紙傳聞而鬧得沸沸揚揚,還有沈如晚在外麵掛念著曲不詢,若就這麽把人殺了,寧聽瀾也有些拿不準後果。
倒不如就將曲不詢關在這裏,與沈晴諳一起當作人質,用來勸服沈如晚,物盡其用。
“看來我們也沒什麽可說的了。”寧聽瀾和藹地朝曲不詢笑了,可話裏卻並不是那麽個意味,“你在這裏靜一靜吧,掌教專屬靜室的風光,除了我之外,這蓬山上下也隻有你一個人能品鑒了,總歸是一樁機緣,也許待上幾年修為還能更上一層樓呢?”
他說著,轉過身,推開厚重的黑曜石門,卻忽而怔住了。
沈如晚靜靜地立在門外。
她身後是起伏嘈雜的喧囂,在寧聽瀾的印象裏,蓬山似乎已有很多年不曾有過這樣熱鬧哄亂的景象了。
這實在不太尋常,平日若有弟子聚集起來哄鬧,早被宗門內的長老和管事訓斥懲戒了。
可沈如晚並不會向他解釋。
“掌教,別來無恙。”她很平靜地望著他,其實氣息有點不穩,好似受了點傷,可是語調極致的冷寂,無端讓人覺得靜到極點,“如今想見你一麵真不容易。”
第128章 山冷不生雲(七)
她纖細筆挺身影仿佛隔斷兩個世界, 把身後喧囂都隔在世外,剩下一片冷清的死寂,唯有峰頂蕭疏的風拂過, 為這春意盎然的蓬山帶來一點寒涼。
很短暫的瞬間裏, 誰也沒有說話。
率先打破這死寂的竟不是寧聽瀾。
“你怎麽來了?”曲不詢站起身, 越過寧聽瀾的背影望著她,神色仍沉沉的, 不動聲色地問她, 好似不甚在意。
他方才和寧聽瀾說話,隻是那麽從容地盤坐, 待聽見她聲音從門外傳來,忽而便站起身來,愕然與憂慮轉瞬即逝, 待沈如晚越過寧聽瀾能看見他神容時, 那點失神已全然妥帖地消逝在沉靜從容之下,半點也瞧不出了。
長孫師兄這樣的人, 有時就算關切你,也不會叫你發覺的, 哪怕他現在變成了曲不詢, 改了性情,回到蓬山的時候,又不自覺變得更像從前那個人了。
沈如晚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隔門淡淡望了他一眼,“我來帶你走。”
曲不詢一種說不出的愕然, 可又覺得這分明就是沈如晚的脾氣, 就是她會做出來的事、會說出來的話:真相、公道就在唾手可得的眼前, 她又怎麽會是那種隱忍吞聲、委曲求全的脾氣?
旁人都求一個萬全之策,不敢妄動,隻怕失卻既得與未得,可她又怕什麽?她什麽都不求,也什麽都不要,隻要一個公道罷了。
這世上還有什麽是她不敢的呢?又有什麽值得她猶疑?
他回了蓬山,便已是習慣使然,凡事權衡利弊,寧願曲折周旋,慢慢謀一個得償所願,可卻忘了,沈如晚從來不是這樣的性格,也根本不需要。
她寧從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沒辦法,誰教這青天也厚愛她,予她翩然一身仙骨,還要給她一顆無欲則剛的仙心呢?
看來當初在歸墟取名字時是取錯了,這個“曲不循”該是她的名字才對。
曲不詢想到這裏,不知怎麽的,唇邊竟生出一點微不可察的笑意來,“我知道——我是問你怎麽上來的。”
沈如晚輕描淡寫地說,“還能怎麽上來?自然是飛上來的,路上是有人想攔我,難道我就沒學過法術嗎?”
九道天門關橫亙渡厄峰前,被她說得這樣雲淡風輕,好似鎮守殺陣的修士全是蓬山剛入門的小弟子,根本不值一提。
曲不詢當然不會信她這輕描淡寫的話,渡厄峰的九道天門關他比誰都清楚,心緒凝在那裏,反倒語塞了,說不出話來,半晌搪塞出一句輕輕的話,“何必這樣險?我也不是出不去。”
他仿佛在責備,可輕得不能再輕,實在叫人聽不出半點責怪的意味。
沈如晚卻是驟然神容冰冷,冷冷望了他一眼,“難道我就眼看著你一直被關在這裏?你是我帶回來的,自然要跟著我走。”
她還是那麽壞脾氣,還帶著理所當然的自行其是,可在他眼裏卻像是連每根頭發絲都帶著別樣的鮮活,心情不佳便不容反駁,“我的人,我當然要帶走。”
曲不詢遙遙看著她,隻覺心口那道陳年舊傷忽而生出酥酥麻麻的異樣,按不下也掩不去的笑意就在唇邊,壓也壓不住,隻得低頭悶聲笑了。
“是,是,都聽你的。”他低低地笑了一聲。
他們一來一往對答極快,竟好似當作寧聽瀾不存在一般,又忽而誰都不再說,短暫的對話後同時靜默,說不出的默契。
寧聽瀾的眼神止不住地變化著,在沈如晚的臉上仔細地打量,好似想找出些詭異的端倪,可最終一無所獲。
於是他的笑容也淡了,不動聲色地望著沈如晚,“我從沒想到會這麽見到你。我印象中的沈如晚應當是個行正道、走正路的人,而不是視蓬山法度和威嚴於無物,就這麽仗著自己的修為闖進渡厄峰。”
“你以為你在行公義之事?所以行非常之手段?錯!大錯特錯!”寧聽瀾沉聲說,“你在眾目睽睽之下強闖渡厄峰,隻會讓蓬山弟子、讓天下人有樣學樣,學你這般無視規矩、恣意妄為。法度失了威嚴,隻會讓狂徒和宵小有機可趁。”
“你以為那些宗門長老和閣主是本性迂腐,所以才按兵不動嗎?他自願進渡厄峰,難道是因為他在歸墟把腦子摔壞了嗎?”寧聽瀾指著身後的長孫寒說,“是因為他們還心懷敬畏。他們知道仗著實力恣意妄為隻是自取滅亡。”
寧聽瀾冷冷凝視著沈如晚,這一刻他當真像個諄諄教導徒弟的嚴師,“我早就和你說過了,你要想維護道義,就要學會摒棄無益的雜念和衝動,而不是意氣用事,恣意妄為。”
沈如晚默不作聲地站在那裏。
她又像是回到了很多年前,那時寧聽瀾也這樣沉著地站在她麵前,有時鼓勵,有時開導,有時訓斥。
平心而論,寧聽瀾教過她許多東西,在她後來的日子裏也被證明並非無益,也許就像寧聽瀾自己說過的那樣,若沒有他,她也不會是如今的沈如晚。
可人生奇妙就奇妙在,所有慷慨饋贈都早有代價。
“蓬山的法度若亂,是因我而亂嗎?”她問,語氣很平靜,“掌教,我也是有樣學樣。”
蓬山掌教本身就是那個視法度道義於無物的人,又哪來的資格去管束別人呢?
若要說帶壞風氣,也得從寧聽瀾這個掌教先數起。